0

认识zcs教学反思经典20篇

浏览

770

范文

103

篇1: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节课,我基本忠实了课程标准的关于初中学段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基本忠实了课本要求,也基本上吸纳了教参上的教学建议,没有过多的拓展。尽管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孩子们在学习上的障碍还是不少。教学中,我没有因为文本短小,就塞进去更多以外的东西。课后听课老师反馈,在课堂上,学生齐读、个别读,整篇读,分层分句读,我读,达到25遍之多,最后能背诵。以读带教带学,更多的孩子动起来,读起来,说起来,给予读的方法,给予说的方法,也给予听课的方法。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的处理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文以载道,这样的文本,“道”如何处理,度如何把握?一不留神,就滑向了政治课了。我们一线教师如何理解课标,如何运用教材,如何使用教参,有时会因为教学的日常琐屑疲于应付而忽略。

1、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普遍喜欢大同社会,因此能够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

2、教学重点难点能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很好的解决。

3、板书设计比较特别,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会的特征。

4、教学图片生动直观,引起学生联系课文探讨图片的兴趣。

5、导入不够简洁明白。

6、所用的图片与课文的契合性不大,有点勉强。

7、直接进入教学重点,利的是开门见山,弊的是仅仅依靠学生预习所得来展开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上完《小小的船》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小小的船可好玩了,孩子们愿意上去坐一坐吗?”(自由读)“现在和小伙伴一起上去玩一玩吧。”(同桌读)“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带老师上去一次吧。”(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此外,我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就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我又提示:月儿再弯一点,小船再小一点。学生读得又好一点了。我又拿着手中弯月的图片对学生说:“再读得美一点,这个弯弯的月儿就会变成一只小船了。”学生兴致更高了,这一遍读得更好了。我手中的弯月一翻过来,反面就是一艘小船的造型,学生开心极了。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在《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诗歌中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生质疑。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研究月亮的变化这一环节。在我出示“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一根线”之后,我问学生: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十五十六月亮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自编儿歌,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特别是我提出“十五十六之后月亮又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把后半个月月亮变化的规律也推断出来了。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儿歌,它语言亲切,意境恬静,画面优美。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悟境,还把拓展阅读也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诗歌、歌曲、故事以及一些小知识,学生都很感兴趣。他们在父母亲的帮助下,通过上网,向父母亲请教,翻阅书籍等手段找到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资料。课堂上孩子们背诗、唱歌、故事接龙、参加“争当月宫小博士”的活动等,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深,积累了不少知识,并从中得到了锻炼,掌握了最基本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小小的船》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创作、唱歌、跳舞、讲故事、诵读诗歌……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习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在学习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在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让学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看图说话中,介绍宁波的景色。最后一个环节的写字指导中,我出示的是两个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在书写中又有所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一句名言。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孔子关于反省的精辟论述,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往今来,很多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都注意随时反省自己的内心,以得补失,以是克非,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常常反省。这是一个人主动地剖析、反思、总结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追求人格完整和行事端正的一种自觉行为。反省是一种严以律己,是一种自知之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任何工作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天衣无缝,那么,面对问题和不足,首先就应从自己身上找差距,查原因。可有的同志不是这样,工作出了毛病,他们或者上推下卸,或者左攀右比,就是不敢拿自己“开刀”。说到此处,不由得想起谢觉哉、吴玉章两位老共产党员敢于反省的感人故事。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谢老六十岁生日,他谢绝一切亲朋好友祝寿,关起门来反省。在《六十自讼》的日记中,谢老曾写道:“‘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那么行年六十,也应该设法弥补五十九年的缺点。”吴玉章老人既是我党的学界泰斗,也是严格反省的楷模。他曾写过一篇《自省座右铭》:“年过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两位老前辈高尚的反省精神,让人钦佩,更值得效仿。一般地说,人们在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处分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反省的。但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有时会昏昏然、飘飘然,要“自我反省”一番就比较难了。陈云同志曾中肯地指出:工作做出成绩时,功劳首先要记到人民的力量上,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所以,任何时候都应冷静地估计个人的作用,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随时反省。

为什么提倡反省?是为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过错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生活中,有的同志虽然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却不肯到群众中作自我批评,担心那样会丢面子;也有的人虽然检讨了一遍又一遍,不过是为了堵别人的嘴,表示一种“高姿态”,行动上却是依然故我,还暗自庆幸“检讨一阵子,舒服一辈子”。这样的“反省”成了掩护自己“过关”的表面文章,是毫无意义的。在我党的历史上,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过错从不讳言,常常公开作自我批评,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他们的崇高威望,没有动摇人民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恰恰相反,人民群众正是由此进而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纯洁的党性和高尚的人格。

巴尔扎克说过:反省是一种美德。现代人应该比古人更高明些吧!我们能不能做到一日一省,一周一省,半月或一月一省呢?其实,不管工作怎样忙,我们总应抽出点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认真地反省一番,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少犯错误或不犯严重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篮球的分配问题的问题,让有关系列问题动态生成,通过学生的猜测、观察、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并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通过对比性的练习,学生能抓住按比例分配的题目的主要特征,注意和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区别,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在练习中,把一条线段按1:5分成两部分孩子还是没有大困难的,但在把一个三角形按1:3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时效率明显打折了,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集思广益,还是很快得出了方法。

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本来就是相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祁黄羊》这篇课文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祁黄羊》一课,教学前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1、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理清层次。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

2、演读对话,揣摩人物品性。

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感悟心语:祁黄羊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大公无私的荐贤行为。同时祁黄羊这个故事在人们的传诵中,也寄托了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公正之心,从国家、从事业的角度的出发,真正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那么我们的国家定会人才辈出,我们的国家定会繁荣富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只能勉强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运用时稍有变化便会出错。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数理,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常常采用直观演示、活动探究等方法。本人在上“角的认识”一课中运用了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借事说理。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角都是跟面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很难真正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令许多老师深感棘手。教学时,我先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很快明白了“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然后让学生比一比下面三组中两个角的大小(这里不能显示图片,用文字描述一下:第一组,两个角的边画的一样长,一个角叉开的大,一个角叉开的小;第二组,叉开的大的那个角的边画的短些,叉开的小的那个角的边画的长;第三组,两个叉开的一样大,一个角的边画的短,一个角的边画的长)。在学生比较第三组中的两个角的大小时,意见发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一样大,有的学生认为是第二个角大,我未作评判,让他们分别说说是怎么比的。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认为第二个角上端两边叉开得大些,我听后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像也有道理。随即请班上偏瘦小的一位同学起立,让其他同学来比一比我和这位同学的手臂,谁的粗?在大家一致认为是我的手臂粗后,我却说是这位同学的手臂粗,并当众将自己的手腕处和学生的上臂处进行了比较,以证明我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时所有的同学都大叫:不公平,比的不是同一处。此时教师顺势而上:你们刚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是比的同一处叉开的大小吗?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顿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这时我再将早就做好的第(3)组中的两个角重叠,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两个角同一处叉开的大小是一样的,从而真正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打比方、说生活中的事,激活学生已有的经历和经验,触发思维灵感,借助简单熟悉的事理很快明白抽象的数理。由于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对于有些难以进行直观演示或活动探究的数学知识,我们不妨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借助生活中相关的事理来说明抽象的数理,同样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也许“借事说理”缺乏高度的严谨性,但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严格的不理解还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学生才能掌握和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完《我真希望》这篇诗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交流资料,调查周围环境污染及治理的情况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要求,用上“我真希望”开头,模仿本诗的表达形式,把你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中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用心去观察、体验、发现,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执教《弹力》这一课的教学,学生课堂气氛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1、因为从学生的知识层面上看,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积累了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并通过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课堂上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2、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①通过视频,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疑问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知道怎样的物体才具有弹性,以及区分弹性与弹力③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3、从学法上说,分为两个部分。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4、建议教师尽可能发挥小组研究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了《船长》一课,课文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所在的“诺曼底”号与“玛丽”号巨轮相撞,致使“诺曼底”号被撞了一个大口子,即将沉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逃生,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长自己却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读了令人感动不已。

课始,我从课题入手,读了课题就知道,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让学生说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怎么写。即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那么本文通过写怎样的一件事表现了船长的什么精神品质呢?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阅读和习作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课文的生字,我重点指导写“薄”、“舰”,指导学生理解“巍然屹立”等词语的意思。学完生字词后,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并及时指正。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本文基本可按“遇险”“救援”“殉职”的顺序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表里的生物》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遗憾之处

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时,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对并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玩摆活动中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

在汇报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在探索摆的快慢和摆线长短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节课的“探究新知”中, 在这个运算过程中用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或乘方的意义),但是学生在回答时除了回答以上内容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回答用到了乘法分配律。我听见后反问:“用到了什么运算律?”学生听我这样问顿时有几个不说分配律了,但仍有两三个同学还坚持。因为有领导听课,我想做到完美,所以就直接说:“这里 用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没有分配律。”而并没有讲解为什么没有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继续进行。在学生板书解决练习题时,一位叫李晴的同学这样做了一道题目:(-2xy)3=(-2)3(x)3(-2)3(y)3=64x3y3.评析时很多同学都说“错了。”而这时我看了一下教室后面的钟表,时间不多了,于是我就画了个错号。下课后,我 向其他老师请教,让他给我提一下缺点,在给了一番肯定之后,提到学生做的那道题,说我应该给学生讲解清楚这道题李晴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我当时就想:学生这样做只是单纯的做错,没有这样讲的必要,并且只是她自己这样做,她知道错之后就会改正的。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可是等到下午我改作业时竟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一道题目还是按上午的思路完成的。这时我意识到学生对这样的题目真的理解成了乘法分配律,于是,下午自习的时候我特地讲解了这种题型,给学生讲清了上午探究中的题目为什么没有用到分配律以及分配律应该在什么时候用。

对于这件事我进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我在备课时备的不全面,没想到学生会把分配律与交换律、结合律混淆。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提到分配律时,为完整的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而没有认真的对待,给他们讲解清楚,致使学生模棱两可;而在练习学生出现错用分配律时,我又为了不拖堂,又是一提而过,使学生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产生错觉,一错再错。究其原因,是自己上课前对学情分析不够,教学时太死板,只是一味追求自己所要的完美,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这件事之后,我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前的准备一定要细致认真,上课时要灵活驾驭课堂,因材施教;课下要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体会到反思对于老师的重要性,经常反思会使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经常反思、坚持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同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中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只鹅都具有“高傲”的特点,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是“派头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这样,不仅让学生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作者 讲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阅读教学所引发的一点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努力做好导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课文,我想这样的“略读”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因而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是花了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较多,同时在说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为了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我觉得保证教学时间是一个必要条件。本课条理清晰,内容比较易懂,但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可以说是从未接触过,并且本课有些词语属于少数民族特有的称谓,所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了解藏戏是本课的重点。

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的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的小鸟——翠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人们对它的喜爱。

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在教学中,我这样展开。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把它表达清楚的。

一、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外形上的特点主要包括: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些描写都是静态描写。

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翠鸟还很机灵。“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他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翠鸟,也反映了他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因为如果没有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是不会那样认真观察,生动的描写的。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新生》这一节课主要是海报的设计,但是主题定成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海报制作,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渗透生命教育这个主题例如,第一部分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有山川、海洋、河流等,第二部分出示“哭泣的地球”,地球上一些备受污染的地方,大气污染、水污染、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再来讲海报的制作,这样一来学生在画的时候也就有内容了。整堂课讲下来,我总结了一下,有两点不足:一是课堂气氛不是活跃,课后我想要是把课一开始的谜语导入换成视频导入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时间控制的不是很好,提问的时候让学生说的时间有点多了,所以动手画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我该“教什么”。我先是把课文读了两遍,以希望内心里能涌现出一些构思的激情。可是好几天里,我一直是停留在以“导游的身份”去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层面,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存有兴趣去读这篇文字。然而我始终没有设计好中间的程序,因为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那样一来,我的训练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转换句式上,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而不可能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进行引导了,这样是有点偏离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了。再说,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究竟不只是告诉他们一些知识,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去思考和探究这些事物或现象。当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如果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在对语言的复述训练上,也是可以的。

我执教的班级学生,是属于基础不太好的那类,对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够,一般的常规模式的教学,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致。课堂学习中,常常会有很多学生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样一篇不是很生动的说明文,我应该怎么定位呢?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是我困惑最多的。

这一课是一篇说明文,应该有一些新知识点,比如: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要知晓的,并要尝试一些说明的方法;课后的问题:借助具体的文字描写,让学生弄清楚“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想象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办法和艰辛过程,这是基于文字表达上的头脑再现,需要指导学生有效达成。可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好像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致。该怎么实施教学才能完成以上的几个目标呢?

我又读了这篇课文,而且反复查阅资料,期求再寻找到新的视点。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我是一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到金字塔参观游览。导游针对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分别进行介绍。如果能转换好句式,效果应该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这种常规思维,因为在10年前,我就这样执教过这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