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内蒙古地税电话号码(推荐20篇)

浏览

6901

范文

465

篇1:介绍内蒙古概况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举世闻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大家可能都知道,它座落在我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可说起它与众不同的特点你知道吗?别急,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此起彼伏的沙浪,远远看去就像金色的海洋,特别雄伟。它有五大特点:古庙、鸣沙、奇峰、湖泊、神泉。

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有一座庙,它是阿右旗最早建造的。因为当时没有车,所以庙里的石头、砖头、木头都是人工搬进去的。坐在高高的沙山上往下滑,会发出一种轰隆隆的响声,这种响声既像飞机从头顶飞过,又像是天上打雷一样。沙漠里有许多沙山,其中最高的被称为沙漠珠穆朗玛峰。沙漠里虽然干旱,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滴水,沙漠深处有许多湖泊,而且还有神泉呢!不管冬天还是夏天,神泉里的水都会日夜不停地流着,据说喝了神泉里的水能够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那里还有苁蓉、锁阳、甘草等特产呢!

现在沙漠里还修建了世界地质公园,里面有五彩缤纷的灯,有红的、黄的、蓝的……像星星一样闪烁着,漂亮极了。里面还有一张透明的桌子,上面堆着许多沙子,小朋友们可以在沙子上自由地画画,有趣极了。

我爱巴丹吉林沙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欢迎大家来到的旅游胜地是鄂尔多斯草原。

首先问一下大家,您们听过这样一首歌吗?——“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乌齐飞翔……”哦,大家都听过。好,就让这优美的歌声带您走进辽阔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国家3A级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位于杭锦旗旗府悉尼镇以西12公里处,东距世珍园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在30平方公里的控制范围内,由1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设计独特的蒙古包群点缀美丽的草原,使草原焕发出勃勃生机。该旅游区是以鄂尔多斯草原风光为依托,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民俗风情展示、表演、体验为特色的旅游区。现已开发了摔跤、骑马、射箭等蒙古族传统活动项目。在餐饮娱乐区、骑马射箭活动区、敖包祭祀区、蒙古族风情休闲区等地方,可以尽情享受蒙古族民俗文化、餐饮文化、歌舞文化等为您带来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07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旅游业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

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07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内蒙古鄂尔多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

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_内蒙古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688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昭君导游词范文3篇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xx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20xx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0xx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篇二: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范文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落雁,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

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xx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

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篇三: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范文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冲积平原上,。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矗立在一片平畴中,更显其巍峨高耸,姿态雄伟。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唐朝诗人杜甫到此游览时,曾留下过“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诗句。据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还有一种说法,蒙语称“特本儿乌尔虎”,古时称“青冢”。因此“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宝坪(今属湖北省兴山县)人。相传有“落雁”之美,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唐代杜信《通典》中最早记载了这座昭君墓,以后历代记载甚多,昭君墓封土堆,高达33米,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西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墓前侧有文物陈列室展出昭君有关文物。墓前立董必武题《谒昭君墓》诗碑,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诗碑后侧还竖立有历代歌颂昭君功绩的石碑7通。诗碑前方有新近落成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马上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雕像高3.95米、重5吨,形态逼真,两匹骏马相依,单于和阏氏英姿丰采,沉浸在一片和睦、喜悦的气氛之中。昭君出塞和亲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近期新设了接待室、陈列室、书画社等服务设施。站在墓顶,可眺望呼和浩特市景。昭君莫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005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昭君导游词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19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关于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的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19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2019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_内蒙古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昭君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_内蒙古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42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昭君导游词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辞_内蒙古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91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昭君导游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 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 ”。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 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xx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20xx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 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0xx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 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 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昭君墓旅游区导游词_内蒙古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7459 字

+ 加入清单

昭君旅游导游词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今天我们要首先游览的是内蒙古非常出名的历史文化类景区昭君墓,也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南9公里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现已更名为昭君博物院。关于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谁?她为什么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汉后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韩邪(yé)单(chán)于。单于就是“拥有广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当于汉朝的皇帝。说起她的出塞,还得从汉匈发展与汉匈关系说起。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荤粥(xūn yù)、猃狁(xiǎn yǔn)的后裔,战国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头曼城为中心的今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匈奴骑兵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的安宁。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其北却七百多里,放弃了阴山、河套地区。西汉初年,匈奴趁秦末变乱及楚汉相争之机,又发展壮大起来。此时匈奴是在冒顿(mò dú)单于的统治时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创建的北方统一政权。而此时的汉朝由于刚刚建国,尤其经过3年秦末农民战争和4年楚汉战争的浩劫,国力相当薄弱。强盛的匈奴趁此机会不断地入侵汉朝北部边界一带。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结果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郊外)长达七天七夜,后来刘邦不得不采纳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 即单于妻子)才得以逃脱。针对汉初统治尚不巩固,经济还未恢复的情况,刘邦采取了与匈奴和亲及“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赢得了发展经济与积蓄力量的时间。经过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汉武帝在位时,汉朝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已有实力反击匈奴。后来经过几次打击后,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并不断走向分裂,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经过这场战争,匈奴统治面积大大减小,人口牲畜大量减少,最终分裂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支。为了取得争位的胜利,呼韩邪单于想到了依靠汉朝的力量来打击其兄郅支,但是当汉朝消灭了郅支以后,呼韩邪单于既高兴又感到害怕,高兴的是郅支已灭,政敌清除,没有后患;怕的是汉朝强大,今后难免因得罪而被灭亡,下场像郅支单于一样。所以从公元前51年开始,先后三次入见汉帝。第三次入见时(公元前33年)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得到汉元帝恩准,于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这里的塞,指的是长城边塞,即包头北面的“光禄塞”。〔昭君墓大门前〕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到昭君墓南门广场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浅红高大、显示汉代建筑风格的石砌门阙。经过近年多次扩建的昭君墓旅游区,现辟建为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门前吸引人眼球的这一组汉阙和与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嫱云”浮雕〕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女性。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二、三十岁。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收继婚,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之后,其前阏氏之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按照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右首则刻有形象生动的少数民族青年,热情吹着号角,欢呼雀跃;还有忠厚长者、婆娑舞女等。这些形象表达出了人民对此次和亲的赞赏与欢迎。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院区内董老碑前〕(以下景区内各景点、景观介绍以昭君博物院讲解员讲述为主)“董老碑”,上面镌刻的是1963年国家副主席、开国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谒(yè)昭君墓”时题写的一首诗。全诗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shū)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文人大多对昭君和亲提出了消极的看法。但董老面对众说纷纭的议论,从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事实的确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文人墨客们的惜古哀怨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昭君出塞使胡汉之间形成了长达近60年的和平,从而出现了史书描述的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大力发展的幸福景象与和谐局面。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它正是顺应了时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前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也足以引为民族团结、国家和睦相处的有益借鉴。〔昭君雕像〕在大道两侧两两相对的按战国、汉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兽组成的“仪仗队”的侍卫迎接下,我们继续往前走。前方60米处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去过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这一尊和那一尊几乎一模一样,难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间,重归她的第二故乡?你看,那雍容华贵、风流典雅、美丽动人的飒爽英姿和安祥神态,不正是她当年和亲出塞前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徘徊),竦动左右”的光辉形象吗?〔石牌坊〕

我们前面的“石牌坊”前后是大家以此为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这儿照相可以把和亲铜塑和昭君墓都拍摄进去。但是请大家先听我讲解,后面会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石牌坊是按照传统的“三间四柱冲天式”构建而成,中间的大间被称为明间,旁边的两小肩间被称为“次间”,这样的石结构牌坊是墓园的典型标志物。在明间华版正中镌刻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按历代传统称谓所题的“青冢”二字,其含义是“青色的坟墓”。传说每年深秋,各处草木枯黄的时候,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称为“青冢”。又因为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它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土从(cōng,鸡土从,指一种鸡爱吃的头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拥黛”,早已成为呼和浩特世代相传的八景之一。〔“和亲”铜塑〕再往前面就是“和亲”铜塑像了。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两匹马中,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从而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当然,昭君真的是骑马去匈奴的吗?可能还值得商榷,因为昭君自幼生长于水乡泽国的南方山区,入宫后又未曾练习马术,且一妙龄女郎,那么远的路她真的会骑马去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马背民族的一员后,骑马伴夫君,也还是极有可能的。再看铜像,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为什么马头会朝西呢?因为这表明了当时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线,即从长安出发先向西行至今甘肃庆阳,然后北上,经陕西榆林、内蒙古东胜、达拉特旗、包头,最终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呼韩邪单于帽子上的头饰,顶中是鹰的形象,这是因为匈奴人崇拜鹰,鹰是他们民族的图腾,只有单于或王的头冠上才配饰金鹰。 〔“石像生”浮雕〕200多米长的甬道两边排列的这些兽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护、辟邪、吉祥的象征意义,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这样的“石像生”;它也有营造陵区庄严肃穆的气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马、驼、鹿、虎等12对共24只,它们对称排列,雄壮生动。优美的石像生既体现了汉代墓葬的传统仪规,又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民族特色。〔昭君出塞陈列室〕我们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陈列室了,这个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墓体的右前方。我依次简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图文陈列内容——1.昭君及其家乡和入宫后情况: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汉晚期人,出生地为南郡秭归县香溪宝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作为秭归人,她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乡。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选入掖庭”,为汉元帝后宫“待诏”。所谓的“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出身,而是农民出身。因为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手工业者等受到鄙视,地位低下,而农民的子女则被认为是出身更为干净、正派,所以被称为“良家子”。所谓“待诏”,意思为“等待皇上召见”。而“掖庭”是专管后宫的机构,当时的“掖庭”对于一个普通宫女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因为妇女一旦被选入后宫后,就决不会有任何自由。因此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难道皇帝还不喜欢漂亮的吗?这就要提到一个人¾¾画师毛延寿。据说,当时因为后宫美女特别多,皇帝没时间去一一看,就通过画师们绘就的美女画卷来决定召见谁。于是,后宫出现了贿赂特别严重的现象,而昭君因为性格倔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点了一颗痣,别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会它被称为是“伤夫泪痣”。哪个男人愿自己娶个克星呢!因此,昭君在宫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没见到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入朝求亲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因为出塞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居住、饮食等,谁愿意出塞呢!而这时昭君挺身而出,表示愿意远嫁匈奴。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中临辞大会上汉元帝的尴尬场面。在这次大会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昭君,特别惊讶,心想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呢!再仔细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画卷上见过,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难道不是一个人吗?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让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能硬着头皮让她去匈奴了。后来查明是毛延寿做的手脚,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及其同流画师全部抄斩。2.楠木井:楠木是我国的千年不朽之木,在两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饮用这口楠木井里的水,直到现在家乡的百姓还在饮用这口井里的水。这井里的水特别甘甜,而且还有一种奇异的现象。据说,在暑天,天气特别热,当你来到井边,凉气袭人,喝一口井水,暑气顿消;到了冬天,无论天多冷,地多寒,井水总是热气腾腾。村里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烧汤,汤特别鲜;泡茶,茶也特别香;还有饮其水,生美女之说。有机会,准妈妈可以去那儿沾点美女的灵气。3.香溪河:在历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芳香,由于经常去河里浣帕浣纱,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气了。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 4.白鹤茶:昭君救了两只白鹤,白鹤从杭州衔来龙井茶种籽回报昭君,心灵手巧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鹤茶”,成为兴山著名特产。5.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记录、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这些文献资料请大家了解掌握。现在再请大家掌握一个新的有趣的知识——历史上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个词儿是形容王昭君的?为什么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传当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尔多斯北部,正好一行远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惊,连翅膀都忘记扇动而纷纷落了下来。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黄河南岸也多了一处称作“落雁崖”的景点。昭君容貌美、心灵美、事业美、名声美,比西施、貂蝉、杨贵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况:昭君与呼韩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被立为右日逐王,后因单于继承权问题,在东汉初年被他的同父异母兄杀死。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有二女,分别是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7.昭君在国外的影响:昭君故事在国外传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响较大。日本的诗歌中,很早就出现过引用昭君故事的诗句,十四世纪就出现了昭君题材的绘画,十五世纪时,“能乐”就演出过昭君故事。近年来,在日本以昭君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昭君研究论文也不断出现;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现了咏昭君的诗作。在西方十九世纪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迹,影响一直挺广。〔匈奴历史陈列室〕昭君出塞陈列室东数十米,昭君墓墓体的左前方便是匈奴历史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末期,历史上泛称为“胡”。其强盛时,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国最早的游牧部落联盟大帝国,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的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匈奴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大漠以南的阴山与河套一带,即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曾是匈奴最初的经济、政治、军事活动中心。〔昭君墓墓体〕大家随我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其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现在我们看到的昭君墓是于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同意,按照汉墓“封土为坟”的结构特点,在原来的墓体基础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复而成的,整体呈现为覆斗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为方形平顶(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汉封土形制。其实,在内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仅在内蒙古西部传为昭君墓的就有多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乡富饶美好。因此,有这么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从墓体侧面拾阶而上,我们可到达昭君墓墓顶,我们会看到一个怀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碑廊〕昭君墓后面是百米碑廊,廊内陈列大量诗文书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迹。据统计,仅诗一项,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题诗之多更是数不胜数。大家可以从昭君墓后面的台阶下去开怀一览,陶情感受一下这些诗文碑铭的魅力!诗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晋时避司马昭之讳,称昭君为明妃,后世也跟着叫了。〔藏墨苑〕藏墨苑是一处新建的墨宝收藏展览馆,位于昭君墓的东南约60米处。这里收藏有一些领导同志和社会名流、书画家歌颂昭君的书画精品和中央领导视察昭君墓的实况照片。看完这些,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位旅游界词人作的一首《念奴娇·谒昭君墓》,将这里的景观和昭君出塞和亲的史实、功绩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较客观精辟。词曰:“青冢拥黛,黑河畔,气势如山屹立。寰宇几经人世变,惟此巍然不易。草木葱茏,繁花似锦,骑塑传英气。诗碑铭颂——千秋万代功绩。    追思两千年前,汉匈得睦处,何其相契!五十余载,庆境宁,民无干戈之役。多赖昭君,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缔。民族团结,单于同创先例”。 我想,游览昭君墓,背会并领会董老《谒昭君墓》那首七绝,赏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对照品味这首《念奴娇》,定会使您对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咏昭君及与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韩邪单于的诗词佳作加深印象、增进理解、提高认识、升华精神境界和文学修养的。〔新增建筑〕昭君博物院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处规模宏伟、景观壮丽的建筑物。它们是坐西面东的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坐东面西的和亲宫、昭君故里昭君宅等。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馆建设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馆。其陈列内容围绕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变迁,匈奴的政权机构与官职,匈奴的社会经济与习俗,匈奴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汉和亲等为线索展开。单于大帐采用匈奴民族的建筑形式及风格来体现匈奴的历史文化及其底蕴,主要用于展示匈奴歌舞和汉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亲场面的歌舞,使参观者通过观看表演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则采用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制,将昭君故里——湖北兴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进行复制,包括昭君使用过的楠木井、梳妆台以及有关生产生活工具物品等。同时这里还进行独具楚风底蕴的湖北编钟表演和茶艺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为包括汉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资源载体,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以崭新的风貌喜迎中外嘉宾。〔结束语〕昭君墓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可能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吗?这里是真正的昭君墓吗?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其实,我觉得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时代的和平做出了贡献。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大家想想,翦伯赞的这段精辟论述,难道不是关于昭君和昭君墓最最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大家可以在景区内自由活动20分钟。现在是×点×分,请大家对好表,20分钟后我们在昭君博物院大门外乘车。请大家记准我们的蓝色旅游大巴车号:蒙A,×点×分,我将准时在车门口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鄂尔多斯保护区)位于内蒙古东胜市和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市 50km,距伊金霍洛旗政府 40km。属于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遗鸥繁殖地及内陆湖泊。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盐湖、淡水湖泊和人工湿地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3、5、6。1998 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 20xx年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鄂尔多斯保护区内记录到的湿地鸟类共计 83 种,主要有天鹅、白琵鹭、赤麻鸭、蓑羽鹤等。遗鸥数量最多时达到 16 000 只,约占自然界遗鸥数量的60%,繁殖巢数最多达到 3600 余个,承载了繁殖种群中 90% 以上的个体。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由典型高原向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植被稀疏,多为沙生植物。草原上以长芒草、糙隐子草、萎蒿、百里香、冷蒿等为主;沙地上以油蒿、中间锦鸡儿作为建群种;流沙上以沙米、沙竹、白沙蒿等为先锋群落;滩地植被类型有以寸草苔为建群种的湿滩地,以沙柳、乌柳等为主要建种的柳湾林地,以芨芨草、碱蓬、红柳等为建群种的盐化滩地等。湖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眼子菜、刚毛藻、转板藻、绿藻以及蒲、苇类等。

鄂尔多斯保护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受西北环流与极地冷空气的影响,春季、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季度更替明显,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 3200h,年日照率大于 70%。年太阳辐射能量平均 686.83kJ/cm2。太阳辐射能量最高值在5月份,最低值在12月份。年平均气温 5.2℃,最热的 7 月份平均气温 21.3℃,最低的 12 月份平均气温-12.9℃, 10℃的年积温为 2580.3℃。平均地面温度 8.1℃。土壤冻结日数达7个月左右。 无霜期多年平均116天。 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65%,年平均降水量 325.8mm,蒸发量为 2501mm,春夏两季蒸发量很大。

鄂尔多斯保护区境内主要湖泊有桃-阿海子、侯家海子和苏家圪卜海子。其中最大的湖泊桃-阿海子位于泊江海子乡南部与伊金霍洛旗交界处,呈驼峰状,湖面开阔,景色迷人。水质偏碱性,pH8.4 ~ 8.6,常水位水域面积10km2,湖水平均水深 2.5m,最深处超过 9m。桃-阿海子是东胜唯一不干涸的内陆湖,山泉水及局部深水区为桃-阿海子提供水源,保证湖水不干涸,但水面面积很不稳定。雨季到来,扎日格沟河 ( 鸡沟河 )、乌尔图河、活页乌素河、根皮沟和孟家河等季节性河流雨水大量涌入湖内,使其水质、水量得以充分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面积555849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它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古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因此,该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保护和改善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探索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面积555849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它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古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因此,该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保护和改善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探索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496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导游词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导游词一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块绿地,保护身边的珍惜动植物。

二月三日早晨,我们乘火车来到了呼市。刚出站,我们便直奔内蒙博物院,想一睹那里精彩而又完整的历史文物。

站在展厅内,那宏大的景象吸引了我的眼球。内蒙古博物馆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及蓝天白云,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

我们先来到远古世界馆,就看到有许多小讲解员。他们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恐龙展馆是最让我着迷的。恐龙展厅分为一层及地下一层共两层。在一层与地下一层的中间陈列着一具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 ,它身长26米,高达12米,体重逾60吨,是亚洲最大的恐龙,称为“查干诺尔龙”。在这具化石骨架旁边的馆内还有很多人造的恐龙,他们还会发出一亿年前恐龙的叫声,能让人们感受到一亿年前恐龙大家庭宏大景象。地下一层是生活在恐龙时期的形态各异的动物化石,如猛犸象、披毛犀、鹦鹉嘴龙、鸭嘴龙、原角龙、会飞的似鸟龙、翼龙和长有羽毛的恐龙以及恐龙蛋。这一发现展示了恐龙变鸟类的可能。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块绿地,保护身边的珍惜动植物。

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导游词二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导游词三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和妈妈讨论,妈妈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早已不是诗人笔下的样子了。内蒙古现在已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更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当然也不会落后啦!哦,难怪我从飞机上已经看不到青城“青”的影子了呢!原来那些老式的青色建筑已经大多被新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或者是新式的高楼大厦数量已经远远多于青色的老式建筑吧?

不过,仔细再看,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城市,还是保持了许多蒙古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每一个商店的招牌或指示牌都是蒙汉对照的,上面是蒙古文(蒙古文很有趣,字的形状有点像羊肉串,它这个独特的形状正好可以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与其它文字区分开来),中间是中文,有的下面还有英文;比如,在现代化的大厦中,总是不时会冒出一个有着圆圆蒙古包屋顶,顶上竖着标志性的成吉思汗军旗,墙上装饰着鹰或马的花纹的老式建筑;再比如,有些现代化的大厦也仍然选择青色的屋顶或青色的外墙装饰……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我这次来内蒙古旅游是想在草原上骑马、在大漠里骑骆驼的。可是,我怎么也不能把呼和浩特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与草原和大漠联系起来。呼和浩特这个迷一样的城市一开始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它还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我期待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哈素为蒙古译音。原名哈拉乌素,意为青水湖,由青色湖水得名。由于顺口原因,哈拉乌素简称为哈素海。

哈素海面积达3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3米,湖内水质肥沃,盛产鲤鱼,草鱼,鲫鱼,虾、螃蟹等。湖内芦苇丛生、鸟飞鱼跃。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有"塞外西湖"之称。

置身哈素海,极目远眺,只见晴空碧水,蔚蓝一色,蒲萍丛丛,轻舟点点,你会觉得哈素海宛如已一副淡雅的水墨画。如果你停舟湖中,看对对欧鸟翻飞底空,群群野鸭出没苇丛,听远处高亢聊亮的渔歌,近旁鱼跃出水波剌剌的声响,你会感觉到哈素海像一首诗。

这一切是 美的。当你把这些和流传在群众中的动人传说联系起来是,你觉得哈素海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吉尔果山天池位于扎兰屯市基尔果山上,距柴河镇以西40公里。它与驼峰天池、犴沟天池等组成了柴河景区的天池群,而基尔果山天池是其中景色最为壮观、秀美的一处天池景观。方圆约1.5公顷,水深不可测,是个静谧神奇的所在。这里丛林茂密,沼泉如织,车不能行,人迹罕至,长年为犴、鹿、獐、狍所拥有。圆圆的一泓湖水,宛如一轮满月,镶嵌在幽林群岭之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人说西湖之水美在水光潋滟,这里可比西湖水,更以幽静为绝。湖畔四周群山如障,风不能入,平静的水面如磨光的琥珀,光滑中泛出五彩潋光,俨如一幅刀笔精良的套色木刻。这里又静得出奇,只有山鸟偶尔飞过的鸣叫声。天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即没有入口,也找不到出口,而且水量常年保持平稳,丰雨时节水面不涨,枯雨时节水面不降。天池水含盐碱量高,常有鹿、犴、狍、獐等兽趁黄昏前来舔吃盐碱。

关于基尔果山天池还有一个“宝镜变天池”的美丽传说相传,一群仙女耐不住天宫的寂寞,便飞到人间游玩。当她们看到柴河流域风光美丽如画,胜似仙境,便纷纷飘落于此。她们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游来游去,嬉戏玩耍。尽兴之后,她们对照圆镜梳妆打扮起来。梳妆打扮完毕之后,一个一个拖着长长的彩裙飞走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美貌的仙女又飞了回来,原来是回来寻找遗忘的宝镜的。仙女飘来飘去,寻不到宝镜,恋恋不舍便欲归去,突然发现自己的宝镜遗落在大山顶处,已经变成了一座镶嵌在山顶的天池。天池平滑如镜,水光潋滟,圆圆的泓湖水,宛如一轮满月,清清楚楚倒映着群山的倒影。美丽的仙女看得呆了,久久不忍离去,直到众姐妹多次催促,才恋恋不舍地飞回了冷寂的天宫。

从此,大兴安岭东麓群山峻岭之中,便有了这座美丽的“天池”。由于“天池”形状非常圆而且非常美,且座落在 基尔果山上,因此得名基尔果山天池。基尔果山天池的幽静使人心旷、清爽令人心怡,别有一番情趣。卧于青春池畔,观景赋诗;架起野炊篝火,举杯相酌,觥筹交错。杯光酬酢间,使人名禄双抛,宠辱皆忘,真可谓人间一大乐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阿拉善××××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吉兰泰盐池工业旅游区。盐池以盛产优质“吉盐”而闻名全国。吉兰泰盐池位于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境内,北距巴彦浩特镇125公里。“吉兰泰”系蒙古语,意为六十。盐池呈椭圆形,像一面明镜镶嵌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总面积120平方公里,盐层覆盖面积60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3-5米,总储盐量近1.2亿吨。吉兰泰盐池属现代盐湖,湖中卤水还在生盐,盐层下部为芒硝层,再往下是石膏层,整个矿体是一透镜体,中间厚,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变薄。湖盐矿层从上往下分为卤盖、湖盐层、含石膏湖盐层、石膏质湖盐层等4层。吉兰泰盐池最早开采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吉兰泰盐化集团是内蒙古大型企业集团,现有成员企业15家、员工5000多人,企业总资产近20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以上,属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和全国520家、内蒙古20家重点企业,也是我国盐湖机械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它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盐生产基地,是开展科普旅游、工业旅游及盐浴和理疗的理想场地。

朋友们,吉兰泰盐池到了,我的“盐池简介”到此结束。请大家边游览边倾听该企业讲解员的精彩讲述,她讲得比我说得更生动、更准确、更详尽。如我说的与她讲的有出入,请大家以她讲的为准。我叫赛娜,蒙古语意为好的、优秀的。不过,我知道我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