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魏德友先进事迹研讨材料【合集20篇】

浏览

7435

范文

57

篇1: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白晓卉,生前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在山东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工作中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

时间回到3月8日。那一天是国际妇女节,白晓卉早早给自己的学生们准备了巧克力,放在实验室公共区域的桌子上。

腊八节的粥,冬至的饺子,元旦的电影……尽管工作很忙碌,课题节奏很紧张,但大大小小的节日,白老师和她的礼物从不会缺席。

一起过完节,还没走出办公室,白晓卉就接到了省卫健委支援通知,要作为领队与5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

匆忙交接好手头的工作,白晓卉拎起自己的电脑包,冲还在实验室的同事和学生们挥了挥手,“我走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疫情之下,核酸检测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作为目前判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人们对样本采集的过程已然熟知,却不知道报告上的结果,就出自这群“离病毒最近的人”。

标本接收、录入、试剂配制、核酸提取、加样、上机检测、审核结果、发放报告……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就和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就奋战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白晓卉立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当天下午2点,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时间,成千上万的标本被送到实验室,时间紧、任务重,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

封闭的实验室里,机器一直在运转,检验人员从采集来的样本中一一提取出核酸片段。口罩和护目镜紧紧压向口鼻,厚重封闭的防护服里,汗水早就浸湿了衣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8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一位76岁的老党员在无人区守边52年最近成了“网络红人”的事迹,讲的是魏德友老人1964年从北京军区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今,在塔城地区裕民县中哈边境屯垦戍边52年的故事。魏德友的事迹报道出来后很快引爆网络,人们纷纷将他的事迹转发到朋友圈,不到30小时,H5的点赞量就超过62万次,总阅读量高达590万次。

老魏叔(魏德友的昵称)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吗?没有。他每天都重复做着一件简单而普通的事——放羊、巡边,他做的事情容易吗?不容易。因为那是一片无人区,与他为伴的,除了他的老伴和一百多只羊,就是茫茫的草原,冬天大雪过膝,夏天“十个蚊子一盘菜”,除了手电筒和收音机,没有任何电器。昔日战友陆续返乡,边防战士一茬接一茬地来,又一茬接一茬地走,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52年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临界牲畜上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看到这,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坚定、义无反顾地留守边疆?

慢慢在他的事迹中我找到了答案。当记者采访老人,问他成了“网红”之后有什么感受,他说,自己什么也没做,成名不成名无所谓,当有人带着东西来看他,他说这些都无所谓。可是有一样事情对他是有所谓的,那就是当有人破坏国家财产、侵犯祖国的边境时,那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大沙漠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忽然明白了,是保卫祖国疆土的执着信念和强烈责任支撑他留下来,他把这份“工作”当做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把它看得无比崇高和伟大、比做什么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他说,我不会离开这里,我要一直守下去。

“一辈子为祖国戍边”,这就是支撑老魏叔不为都市繁华所动,和老伴苦守无人区的信念,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凭着这种信念,他战胜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寒冷、寂莫、简陋、单调,做了一件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信念至高至尚,因为它摒弃了“小我”,彰显了“大爱”——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大爱,他用无声的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信念至善至真,因为它摒弃了世俗的金钱、地位、权势、名利、安逸,彰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唯不争,方无人能与之争”。老魏叔的身上充满了正义、无私、善良、乐观、奉献、淡定等各种优秀品质,充满了使社会风俗向好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就是一位又老又土的老人为什么能迅速“网红”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个社会什么时候都喜欢这种正能量,什么时候都需要这种正能量。

反之,和老魏叔比起来,现在一些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不是和别人比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而是比谁穿名牌、开名车、住豪宅,还有一些人工作不累、生活安逸,却每天都在报怨,报怨工资拿得不如人家多、家庭条件不如人家好、晋升提拔不如人家快等等,和老魏叔比起来,我们是否感到汗颜呢?扪心自问一下,从老魏叔的身上,我们是否醒悟到了什么?是否应该改变点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老人,戍边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7月29日,在微信朋友圈里了解到魏德友的故事后,喀什市第28中学教师迪力木拉提·阿不都艾尼感慨地说,“我要把老魏叔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同时,也要像老魏叔那样永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魏德友是一名老党员。1964年,他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52年来,他和妻子刘京好一直坚守在毗邻中哈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半个多世纪,这样的生活从未改变。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这几天,魏德友的故事,经过《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推出后,迅速引爆网络。h5专刊阅读量超过600万次,点赞量超过90万次,76岁的魏德友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很多网友转发相关报道,并积极参与到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为老魏叔点赞,向老魏叔学习

“魏德友像一棵树,把自己深深‘种’在边境一线,他的生命坚守与热血担当令我们崇敬。”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党委书记樊卫强说,一诺无悔,不改初心,魏德友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甘于吃苦奉献的时代精神,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库尔干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住库尔干村工作组成员在工作之余,用手机阅读了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大家都为被魏德友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共产党员特别需要发扬这种精神。”大家表示,要向魏德友学习,沉下身心、扎实工作,把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魏德友52年戍边的故事,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广大牧民中迅速传播开来。大家深受鼓舞,表示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自己的家乡,把祖国的边境线、绵延的北塔山守卫好。

在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境内的老爷庙口岸上,常年工作在这里的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各族干部职工也纷纷点赞转发了h5页面《无人区·52载守边人》。“每看一遍他的事迹报道,就为之感动一次。魏德友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惠俊红说,“我们要学习魏德友老人的这种精神,立足本职,加快推进老爷庙口岸向多渠道、多领域、多元化综合型口岸迈进。”

“魏德友老人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以及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得知魏德友的事迹后,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昌吉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努拉哈曼·阿合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边防官兵,更应该像魏德友一样,扎根艰苦地区,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虽然成了名人,但是每天清晨,魏德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升起家门口的五星红旗,然后,赶着羊群去巡边,他说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1964年年初,魏德友响应中央号召,从北京来到塔城地区,成为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的一名“新兵”。

为了筑牢国防屏障,原兵二连没有设在外逃边民遗留的农牧作业点,而是进驻到荒无人烟的萨尔布拉克草原。

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盐泉”。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这里草木不生,虽叫草原,实为一片戈壁荒滩。

兵团人有令必行。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滩,全连男女老少齐上阵,抡起坎土曼、铁镐、铁锹,开荒、种树、掏地窝子。

“当时,我一天靠着两个黑面馒头,开一亩多地或挖二三十个树坑。”魏德友笑着说,“大家手上的茧结了一层又一层,有的拳头都握不紧,但个个斗志昂扬,发誓战天斗地。”

兵团人的到来,让沉寂多年的“盐泉”开始有了庄稼地、林带、草场,草原变得热闹起来。

魏德友也开始明白,兵团人肩负着屯垦戍边特殊使命,这使命是兵团成立的初衷,也是兵团安身立命之本。

他很庆幸当初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为自己是一名兵团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1967年,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结了婚,把妻子刘景好带回来,先后养育了4个孩子,踏踏实实地在草原上安下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与苏联边境事件频发,国土安全受到威胁。

当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魏德友同许许多多的兵团人一起,沿着边境线放牧、种地,肩负起巡逻守边任务。

驻守在离边境线4公里的连队牧业点,魏德友的双手在粉碎草料时一不小心被卷进机器,拔出时左手食指只剩下半根。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双手留下了严重后遗症,至今一碰到水或泥土,皮肤就会严重皴裂,疼痛难耐。

尽管如此,魏德友依然牢记并坚守着兵团人的使命,经常在放牧途中与当时的苏军擦肩而过。

1982年的一个冬日,草原上白雪皑皑、寒风刺骨。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他迅速卧倒在地,睁大双眼死死盯着。

飞机一离开,魏德友连忙跑到盘旋区域搜寻,发现了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他快马加鞭到连队汇报,并奉命和连队其他人一起展开地毯式搜索,将可疑人员逼退回边境线以外。

上世纪末,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两国开始实地勘界、划界、定界。

兵团人坚持在边境线上种地、放牧,为两国和平解决“争议土地”问题,提供了大量有力的“中国领土”依据。

20xx年,中哈国界勘定,在划归我方土地的“确权会议纪要”中有这样一段表述:“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和艰苦工作,完成了中哈边境15个争议地段的界定工作,其中包括巴尔鲁克山区域内310平方公里……是中国的领土。”

这310平方公里,是共和国屯垦戍边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忠诚。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现在回想起来,魏德友仍有些激动,“这些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我觉得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新华社等媒体对魏德友同志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7月15日,兵团党委组织部、兵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发出通知,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领导批示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提出要求。

通知指出,魏德友同志作为一名入党33年的老党员和老军垦,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与兵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乐观向上、低调淳朴的生活态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要真心实意为老军垦老同志排忧解难,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使老军垦老同志始终感受到党的温暖。

要以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为契机,深入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兵团事业、对兵团老军垦、对兵团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兵团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为推进兵团事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

“致敬!”“感动!”“功臣!”这两天,一位巡边老人引爆网络,成为网红。他就是76岁的魏德友。在中哈边境5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他和老伴守了52年,走了近20万公里!他用自己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家国情怀。他的故事因《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骄阳似火的7月,《现代快报》记者不远万里从南京专程来疆,走进无人区、走进守边人魏德友的家,进行了一周的深入采访。

7月26日,《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以及系列全媒体作品引爆网络,引起数百万网友的共鸣。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央广新闻、光明日报、腾讯、新浪等新媒体终端纷纷转载,并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频刷屏。不到30个小时,《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点赞量超过60万次,总阅读量高达590万次。

由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行动,也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响应,并从客户端、微信,延伸到了微博、网站。

24岁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这是怎样的付出和情怀?

就在网友们热烈讨论究竟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魏德友用一辈子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然而,魏德友却认真地说:“我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什么也没做。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7月26日,二师三十三团下发《关于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团所有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该团以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学”与“做”的标杆,该团各党支部多举措掀起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积极开展学习交流、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思想汇报。全体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对照魏德友同志的优秀品质找出问题,做出整改措施。切实做到了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同时,该团通过各类形式广泛开展关爱帮扶老军垦,为老军垦排忧解难活动,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做像魏德友同志的合格党员,展现当代兵团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像老魏叔那样永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魏德友52年戍边的故事引发持续热议

亚心网讯(记者张艳芳于兮)“一位老人,戍边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7月29日,在微信朋友圈里了解到魏德友的故事后,喀什市第28中学教师迪力木拉提?阿不都艾尼感慨地说,“我要把老魏叔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同时,也要像老魏叔那样永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魏德友是一名老党员。1964年,他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52年来,他和妻子刘京好一直坚守在毗邻中哈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半个多世纪,这样的生活从未改变。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这几天,魏德友的故事,经过《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推出后,迅速引爆网络。H5专刊阅读量超过600万次,点赞量超过90万次,76岁的魏德友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很多网友转发相关报道,并积极参与到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为老魏叔点赞,向老魏叔学习

“魏德友像一棵树,把自己深深‘种’在边境一线,他的生命坚守与热血担当令我们崇敬。”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党委书记樊卫强说,一诺无悔,不改初心,魏德友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甘于吃苦奉献的时代精神,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库尔干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住库尔干村工作组成员在工作之余,用手机阅读了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大家都为被魏德友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共产党员特别需要发扬这种精神。”大家表示,要向魏德友学习,沉下身心、扎实工作,把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魏德友52年戍边的故事,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广大牧民中迅速传播开来。大家深受鼓舞,表示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自己的家乡,把祖国的边境线、绵延的北塔山守卫好。

在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境内的老爷庙口岸上,常年工作在这里的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各族干部职工也纷纷点赞转发了H5页面《无人区?52载守边人》。“每看一遍他的事迹报道,就为之感动一次。魏德友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惠俊红说,“我们要学习魏德友老人的这种精神,立足本职,加快推进老爷庙口岸向多渠道、多领域、多元化综合型口岸迈进。”

“魏德友老人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以及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得知魏德友的事迹后,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昌吉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努拉哈曼?阿合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边防官兵,更应该像魏德友一样,扎根艰苦地区,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虽然成了名人,但是每天清晨,魏德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升起家门口的五星红旗,然后,赶着羊群去巡边,他说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没有轰轰烈烈,虽然细小平常,但平凡中见伟大,生动体现了当代兵团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乌鲁克司法局党支部高度重视此次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程,立即着手安排此项学习,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经过一周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后,干警反响强烈,对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坚定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形成了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要求局机关各科室、各司法所干警认真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通读魏德友先进事迹全文。通过会议领学、干警自学的方式通读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加深干警对魏德友同志的认识。二是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召开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三是撰写心得体会。要求全体干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加深印象,进一步提升干警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成效。

同时,利用这次学习先进事迹为契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干警,要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戍边的兵团人,为推进团场事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热电有限公司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通过报纸、微信、QQ群等宣传方式,在公司迅速掀起了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要求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魏德友的感人事迹作为“两学一做”的生动教材,进一步深化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学习他“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实践,以党章、党规为准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7月15日下午,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各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院班子成员参加所在支部学习并进行领学,广大党员学习讲话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坚定理想信念,掀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高潮。

分组学习,全面领会精神。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讲话内容,不能参加支部集中学习的党员安排补学,并将讲话内容发至本院网站和微信群,方便大家平时自学。组织党员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学习效果,促进对讲话精神的领会。

班子领学,督促学习效果。班子成员分别参加所在支部学习并带头领学,拟定学习提纲,突出学习重点,带领党员干警将讲话精神学深学透。

结合学习,践行“两学一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法院队伍建设,从思想上、工作上和行动上将讲话精神落实到法院各项工作中,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争做合格党员和公正法官,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立足本职,贯彻讲话精神。“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关键在于信仰问题。作为法院干警,要立足本职,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把握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主线,把党员义务履行好,把法官职责履行好,不断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警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纷纷表示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改进作风,学以致用,努力做到政治觉悟上有新提高,思想认识上有新进步,工作目标上有新定位,精神面貌上有新气象,执法办案上有新作为,树立司法公信力,推进审判执行事业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979 字

+ 加入清单

,男,**县第一民族中学副校长。自分管国防教育工作以来,扎实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使该校国防教育工作走在黔东南州学校国防教育的先进行列。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能力。深知,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挤时间认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案头上摆放的除教本,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认真学习,较好地掌握了从事学校国防教育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学校实际,领导制定学校国防教育实施方案、学生军训守则、军训安全管理规定等方案和制度,组织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把国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主动协调社会力量配合。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推动学校国防教育深入发展,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

军训中学生最害怕的是正步走。每年到这一科目,是军训最艰难的时候。一次,体育委员气鼓鼓地跑来告诉他说,同学们训练太消极了。他赶到训练场,看到尽管教官喊破嗓子,但队伍稀稀啦啦。他二话没说,亲自上阵,和着教官的口令,认真地操起正步,走到队伍的最前面。结果,他也犯了与学生同样的错误:抬腿不到位,频率过快,脚绷不紧。学生在后面偷偷的笑。但他并不气馁。训练结束后,在教官的指导下,办公室、回家路上、家里的客厅等都成了他的训练场。工夫不负有心人,靠着这种精神,他硬是按照正步每分钟110——116步的步频标准走好了正步,然后给学生们做示范,学生们没有谁再说消极话了,全身心投入训练,训练质量显著提高。以来,学校有8000名多学生参加了军训,每次军训任务的圆满完成都凝聚了他的汗水和心血。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国防教育效果。在国防教育实践中,千方百计组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教育质量。他多方筹资购买100部爱国主义教育片,组织学生观看,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爱国歌曲和军歌歌咏比赛,每年组织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黑板报评比和国防知识竞赛,组织班团干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革命前辈的艰辛,每年结合“12·9爱国运动”纪念日、“国防教育日”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邀请县人武部领导进行“现代战争的特点”、“人民军队建设”、“伊拉克战争”、“中国台湾 问题”、“中东问题”等专题讲座,让全校师生了解国家安全形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使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观念和为国效力的责任感。

挖掘本县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在**县,“会议会址”等一批红军长征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最好资源。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观会议会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已成为新生接受教育的必修课。每次组织参观时,他亲自担任讲解员向学生详细讲解党中央在召开政治局会议的时代背景、会议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红军长征三过许多动人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每年清明,他都和校领导一起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重温先烈们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他结合会议相关资料和民间流传红军过境的故事,组织学生参与《红军在》,《会议》等课题的研究学习活动。通过走访,实地调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教材上没有的资料,而且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他组织运用学生开展调研发掘的详实资料。生动故事、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每届学校的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开班,几百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军训实效。**县第一民族中学是一所拥有4000多名在校生的学校,每年参加军训的学生有1000多人。其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对军训存在畏难情绪。每临军训之前。都有部分学生通过家长找种种理由请假。针对这种现状,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通过班主任与家长联系,配合做好军训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把平时精心收集的学生军训录像放给学生们看。录像上,整齐的队伍、崭新的军装、矫健的步伐、雄壮的军歌,清脆的打靶声,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一边观看,他一边做解释,学生越看越兴奋。他强调说,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至多接受三次军训,这是锻炼自己的难得机会和人生经历,如果放弃这些经历,同学们将来也许会后悔的,建议大家认真想一想。在他启发引导下,同学们参加军训的热情高涨,没有人再请假了。

通过扎实有效的国防教育工作,增强了师生的国防观念,促进了校风、校纪的建设,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创造了条件,近年来,该校学生考取军队院校和应征入伍的有351人,每年被地方院校录取的一本学生达150余人,有的还考取北大、清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年8月12日凌晨4时41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89年生命历程永远定格的时刻。作为作物遗传学家,他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作为华农老校长,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作为一个身上仍留有传统风骨印迹的知识分子,他在临别之际捐出880余万元毕生积蓄......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卢永根出生的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乱苦难的时期。1941年,香港沦陷,他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也因此对侵华日军之残暴、纷乱战火之无情,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为他日后的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笔。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在党组织安排下就读岭南大学的卢永根,成为华南农学院的首届学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学术上和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

1956年,时年68岁的丁颖在卢永根的鼓励支持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卢永根也始终传承着丁颖的学术思想,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还培育了30多个水稻新品种,累积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卢永根的座右铭之一。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极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家人的百思不解,“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是卢永根唯一的回答。

1983年起,卢永根开始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一干就是12年。上任之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谈到自己的党员、校长、教授三个角色关系时表示,要坚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

卢永根:倾其所有的“布衣院士”

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担任校长期间,卢老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南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华农原校办主任卢吉祥回忆道。

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以人才断层困局,破除论资排辈风气。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农原校长骆世明……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早已在各自领域耕耘出一片天地。

“回顾50多年的科教生涯,我有几点体会:要把教学科研工作看作一种事业;教师和科学工作者的魅力在于人格力量;教师和科学工作者也要讲政治;要淡泊名利;要不断努力学习。”在本报20__年10月30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中,卢永根写道。

__年3月,87岁的卢永根和夫人徐雪宾将十多个存折内的毕生积蓄一笔又一笔地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算上每笔转账输入密码、签名的时间,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而当时的卢永根,已是一名尚在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

880万9446元,当看到卢永根颤颤巍巍地掏出用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热泪盈眶。这是华农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献身科教业,桃李竞芬芳。严谨为治学,潜心研稻香。平生唯节俭,一世恨铺张。老病捐积蓄,精神播远扬。”华农总会计师蒋育燕的诗,满是一位后辈的质朴情感。

卢永根夫妇住的房子,依然是华农的房改房,位于五层,还保留着上世纪的装修,室内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原来夫妇俩都是自己打扫卫生,近年来才请了个钟点工,定时到家里帮助清理。“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

“作为中科院院士的杰出代表,卢永根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诠释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服务国家的科技价值观,彰显了中科院院士称号的荣誉所在。”在给卢永根的慰问信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写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8月5日上午,全省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省领导邓凯、段喜中、徐济超、龚立群等接见报告团成员并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上,报告团5名成员分别以同事、朋友、父亲、护士和记者的身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情讲述了许帅同志的先进事迹。整场报告朴实真切、感人至深,报告人几度哽咽,台下听众几度泪下,现场多次爆发热烈掌声。

高晓兵、邓凯等在接见报告团成员时,详细询问了许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高晓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许许多多、千千万万像许帅这样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希望报告团成员用许帅的精神讲好许帅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许帅的先进事迹,感悟许帅的高尚品格,弘扬许帅的担当精神。邓凯指出,许帅是我们身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典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楷模。希望全省党员干部发扬许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许帅现任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他创新探索“公开招标购买服务、医助结合站内照料”救助管理模式,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20xx年12月,在被确诊为胃癌四期的情况下,他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以乐于奉献、只争朝夕的劲头履职尽责。20xx年6月,省委授予许帅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xx年7月,民政部授予许帅“孺子牛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8月5日上午,由省委省直工委、省民政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省委副书记邓凯,省人大会副主任段喜中,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省直工委书记李恩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战营,省民政厅副厅长刘清民,以及我市市委、宣传部部长常保利,副市长刘建发亲切接见报告团成员,对许帅同志的家属致以崇高敬意,对报告团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与省直单位、中央驻豫单位的12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共同聆听报告。

许帅今年37岁,现任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奋勇争先、锐意进取,创新探索“公开招标购买服务、医助结合站内照料”救助管理模式,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带领安阳市救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__年12月,在被确诊为胃癌四期的情况下,他仍坚守岗位、勤勉工作,以阳光、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以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只争朝夕的劲头履职尽责。20__年6月,省委授予许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__年7月,省总工会授予许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7月,民政部授予许帅“孺子牛奖”。

报告会上,许帅的同事吴青山、好友冯琳、父亲许宏刚,许帅在市肿瘤医院住院期间的管床护士张龙琳,跟踪报道许帅事迹的《安阳晚报》记者李杉先后走上讲台,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许帅的先进事迹。整场报告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赢得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__是民大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春节期间正好在心内科值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院大年三十便成立了隔离病区,专门收治疑似、确诊病患。曾在ICU病房工作3年,有护理危急重症患者及传染病人经验的__便想着前往防疫一线工作,但苦于心内科没人替班。

正月初二,休年假的医护人员全部返院上班。一下夜班,__便找到护士长、科室主任,口头请愿前往一线。

“我也要到隔离病区的岗位去。我是男子汉,应该有担当和责任。”正月初三,还没得到消息的__拿着“请战书”直接找到了院护理部。

正月初四,__如愿被分配到隔离病区。但隔离区护士长__一直在重症病房,无法为他安排工作,__只能在外围做一些服务工作。

“护士长一出来,请第一时间让她跟我打电话。”当天下班时,__留下了手机号。

“我是__。马上有一个呼吸机插管病人,你在ICU工作过,现在需要你,你多久能赶到?”当晚_时_分,在家中待命的__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电话。

“10分钟内到。”挂断电话,__快速出门,8分钟后出现在__面前。

尽管有心理预期,进入隔离病区后__的第一感受是“比想象中严峻”,他迅速调整心态,开始战斗。

“进病房时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口罩、帽子、护目镜、手术衣、防护服等一样也不能少。”__说。由于全身上下裹得严实不透气,口罩戴久了有时感觉出气困难,还会留下勒痕。难受的时候,“恨不得一把将口罩抓下来”。

尽管护理工作繁琐辛苦,但对患者的细致照顾不会减少。护理中,__尽量多和患者说说话,给他们打气。

“两名患者治愈出院,我要把好消息告诉每一名病人,让他们看到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66岁的魏德友,在塔城萨尔布拉克草原坚守了52年,为国守边防,他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魏德友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后,也在我县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8月 10日,哈拉布拉乡政府机关干部职工围坐在一起学习了魏德友的先进事迹。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名普通党员,也是一名老军垦战士,52年如一日扎根兵团,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用忘我的精神诠释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守护者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魏德友巡边护边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魏德友的精神品质可歌可泣,坚定的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令人钦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劳模精神是什么?这是我听完劳模报告后脑海里蹦出的一个问题.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源动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苦难、不懈创新、勤勉开拓.这就是劳模的精神.近年来,

80后的我们都逐渐步入而立之年,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要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价值的同时,懂得用劳模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要学习劳模,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既包于其中,又彰显之.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学习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追求一流的技术水平,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创造一流的工作效率;学习他们勇于攀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用新技术创造新业绩;学习他们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用真情凝聚人心,用实干激励人心,用先进思想鼓舞人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诚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但生活中有些人却不讲诚信,破坏了生活中的美好。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件不诚实的事让我至今后悔难忘。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海边玩。那天阳光明媚,大海碧波荡漾,在沙滩上的人快乐地追逐着、嬉戏着,我正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时,一个小男孩从我眼前走过,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串贝壳,五颜六色,各种各样,漂亮极了!我一看就喜欢上了,走过去对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那串贝壳真漂亮!我很喜欢,送我好吗?”那个小男孩听了使劲地摇了摇头。我又说:“那我买下来吧!多少钱?”那个小男孩说:“我这串贝壳不卖!”我听了以后,生气地说:“有什么好神气的,不就是一串贝壳吗?”我想:沙滩这么大,也许我也能找到一串漂亮的贝壳呢!可是,天不随人愿,一个上午我也没找到几个像样的贝壳。

我失望极了,又遇到了那个小男孩时,我乘那个小男孩不注意,把他的贝壳拿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听到那个小男孩站在海滩上哭,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呜呜……妈妈,我对不起你,呜呜……”我听了觉得很奇怪,“不就是一串贝壳吗,干吗哭哭啼啼的?”我去问那个照顾小男孩的老奶奶:“他丢了一串贝壳,为什么这么伤心呢?”那个老奶奶听了,流下了眼泪,说:“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爸爸又在广东打工,那串贝壳是妈去世前给他的遗物,他看得比生命还重,每天都要到海边去清洗。”我听了,不由得呆住了,“什么,那串贝壳居然是妈给他的遗物。”我走开了,再看着那串贝壳,心情像针刺一样难受。我拿起贝壳,跑去把它还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拿到贝壳,开心地笑了,我也从心底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时时提醒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正如文学家高尔基说:“人类最不道德的就是不诚实”。生活中唯有讲诚信,才会和谐美好,我永远记在心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