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天踏青的诗词汇集20篇

浏览

1899

范文

398

篇1:《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内容是我们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也曾尝试改变教学思路,但效果一直不佳。如何有效、高效的组织教学活动,突破这一重难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经过新课改之后多次的听、评、反思等教研活动,我终于有所顿悟,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在此与大家分享。

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教材中“横坐标、纵坐标、海陆热力差异”等数学、物理知识的不同步,让七年级学生在这些陌生名词的阻碍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思维是稀里又糊涂。二是非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多,对教材编者的意图以及教材的脉络把握不准。三是新课程删去了很多结论说明性的文字,教材主要以探究形式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上完了本学期的优质课《编花篮》一课,这节课选自五年级音乐教材,可以说选择这节课做为教学内容,我是做了大胆的尝试,第一、五年级音乐课,一般是没人敢上的,第二、这课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时具有很高的难度,就连今天市区教研员听过我的课后,也是这样说的,但他们都对我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我要换一个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以游戏的方式来贯穿整节课。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伴着《编花篮》的伴奏音乐,全班做跳大绳的游戏进教室,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就感受到了这节音乐课的乐趣,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编花篮的游戏,我是通过三次做游戏来让孩子们体验这首歌曲,第一遍我让孩子边做边拍手,第二遍我们是说着编花篮的儿歌来做游戏,第三遍我们边说儿歌边听音乐来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感受了三次的游戏后,体会到音乐与游戏的密切关系,有了音乐的游戏会让人们更能尽兴的进行游戏,同时我们也在游戏中更加熟悉了这首歌曲的旋律。这时引入到这首歌曲的歌词,让孩子们在静静聆听歌曲的演唱中,了解了歌词的内含,其实是在歌唱牡丹花,这时适时的引入本课的欣赏歌曲《牡丹之歌》,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孩子们带入到了欣赏牡丹的情境中,并在欣赏花的同时,聆听了本课的歌曲《牡丹之歌》,并了解的牡丹花,对歌曲就表现得更加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表情歌》旋律活泼,节奏感强,歌词内容易于孩子理解与表现,歌唱与节奏活动交错进行的形式也比较容易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根据《纲要》精神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本教学活动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嘴巴动起来、肢体动起来、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地氛围中完成了活动目标。考虑在活动中如何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在这个活动中首先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游戏是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是幼儿比较熟悉的,采用这种形式来引入,马上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能很快通过我的迁移,转入到中心。

这首歌虽然歌词很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但是其中有拍节奏的部分,孩子们总接受不了。在课堂上,我耐心地告诉孩子们一句话结束之后要拍三下,结束时要拍六下,但孩子们总是乱七八糟地拍好多下,有的孩子因为兴奋还拍个不停,连续“强调”了好多次也不管用,孩子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导致大家只顾拍手,跺脚,却忽略了歌曲的学唱,还有就是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还不是很强,导致在学唱歌曲环节中,课堂气氛不够热烈,部分幼儿在我的再三鼓励下,才自由表演起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 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细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就被深深地打动了。故事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令人感动。《爱之链》这篇课文并不是特别深奥难懂,尤其是结尾处巧妙的构思,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揭示了生活中这样一个说法:好人有好报。

课题“爱之链”是有着深刻寓意的,这“爱之链”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爱之链”作文题目,这都值得学生深思,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抓住了一些关键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咀嚼品味。首先我抓住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心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事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乔伊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原来乔伊以前在有困难的时候经常受到别人的帮助。显然,这是一种爱的传递,在这之前乔伊受到过别人的关爱,现在乔伊又把这种爱传给了老妇人。接着,我又抓了课文第10 自然段的一句话“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伊”,让学生思考:老妇人想起乔伊的什么?此时她会怎样想?又准备怎样做?再抓住第11自然段的“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到老妇人是受到了乔伊的爱的感染,又把这爱传递给了乔伊的妻子。接着又问学生:如果乔伊的妻子遇到了有困难的人,她也会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别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女店主即乔伊的妻子也一定会把这种爱继续传递下去的。学生还从文中找到了佐证——“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可见女店主也深深地受到了爱的感染,她定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的。就这样,爱就像链一样环环相扣,环环相生,没有止境,学生到此也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情境和活动,还时间与学生,让学生合作探究,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则充分体现了“导演”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得开,又能收得回,在活动中既培养学生能力,又渗透思想教育,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全面,生活情境较多,构建了“生活化”的课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了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较好。

但是,在学生发言时,还存在学生不敢发言的现象,好多学生可能因为羞涩的缘故,不敢说。要打破尴尬的局面,就需要老师机智的启发和鼓励。每一堂课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读者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觉遵守。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诗歌共四小节,结构相同,语言和内容通俗易懂,每一小节的第三句都告诉读者应遵守什么规则,最后一句讲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人会不遵守。这样的诗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结构、语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学生模仿和创作。

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由于学生课前用心去收集,于是学生有话可说,想说,爱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接下来的初读课文,我就采用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整体上体现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学生读得相当投入,读得非常有水平。

为了让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诗歌,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为什么不遵守规则?”进行讨论。很快地小组长在汇报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见解。以此为契机,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我们该如何遵守它?并以此鼓励全班同学仿照诗歌进行创作。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的学写诗歌能力还是较强的。

但是这节课也出现了几个失误,预设与生成还是没处理好。虽然课的第二个环节自己能无痕地转变教学思路。但是当有学生谈到的违反规则不是诗歌那四个小节谈到的内容时,老师不能大胆放开,而是“牵着学生走”。本节课虽然非常重视感情朗读的教学,但是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老师还是绕不开。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更成熟些,让课堂的生成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再三斟酌,我选择了《都市精灵》一文作为开课内容。这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连鸟雀都不常见的现实,倡导“善待自然,优化自然环境”的理念。这个理念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让一个认知水平还尚浅的初中生,从内心去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去贯彻它,可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语文课的学习还要考虑到人文性。怎样把课上出新意、上得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在我心头。

我又一次翻开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读到这里,突然间我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灵感。对啊,我能否尝试从情感体验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体会作者的用意呢?我何不尝试以此作为构建本节课教学思路的依据呢?

于是,我设置了“文章写了哪些城市的哪些动物?——作者对这些动物流露了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动情,哪些画面生动、精彩?谈感受。作者满怀激情地描写对比鲜明的画面,想呼吁的是什么?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进而 “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的主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怎样来体会感情和作者的观点呢?让学生精读、品味。具体的做法是:抓重点词句段,谈画面生动在哪,谈内心的感受。对观点的提炼,设想从议论抒情段落中捕捉信息、把握大意,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语文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这堂课最为精彩的,我想是结尾。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其实也是对人类的一种呼吁、警示,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发现问题后我们要反思今后应怎么做。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为绿色奥运献计献策”的环节,展示图标,让大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也正是对文章主题是深化和延伸。注重文本阅读与体验,使文本阅读实在,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于听写读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展能回归文本。

课上完了,可也留给我一些想法。为何构思一度“难产”?对《新课程标准》,我究竟读懂了多少?对新的理念,在每天的教学中我思考了多少,又运用了多少?新课程理念不是针对几堂公开课的要求,应该渗透在常规教学中啊! 我常常会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头脑简单”,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法是否恰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转变观念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自己疏于反思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引导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

二、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四、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就会着急,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今后还应注意耐心引导,有效地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两点教材处理非常巧妙。一、对于本课写作顺序的教学处理。本课的写作顺序是空间和时间并行的,教师了解这种顺序都有些难度。在教参中,把了解写作顺序作为了难点。我认真阅读教材后发现,这种写作顺序模糊不清,和学生讲述清楚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几乎没有价值。于是我将文章梳理为三大板块,植物、动物和人物。这样不仅文章写作线索明晰了,还能对学生的写作题材提供提示。二、给课文中的图画命题。命题是最具主观意识的活动。在第一次试教中,因为命题答案的五花八门,浪费很多品词析句的时间。我意识到类似命题这样的开放性练习,作为公开课的练习是极不明智的。

于是我在第一课时,和学生探讨了画面的命题。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说,然后在根据画面内容,给学生一个浓缩的题目。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为第二课时腾出了时间。

今天的评课老师们也犀利地指出我的问题,我深感认同,深受启发。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语言啰嗦,表述不清晰,指向不明确。其次在品词析句方面不够具体细致,感觉有些泛泛而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补充诗文,教材中的提示泡泡、以及课后练习等使用不够充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非常感谢今天参加听课评课的老师们,你们对课堂详细、正确地分析给了我很多启示。带上你们的意见,我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画家和牧童》一课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人物形象丰富,情节生动,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两个人的优秀品质的.我多次请小朋友朗读画家和小牧童说的话,然后说说你觉得他怎么样,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能虚心(和蔼、勇敢)地加上动作读一读吗?从读中感悟人物

《画家和牧童》一课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人物形象丰富,情节生动,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两个人的优秀品质的.我多次请小朋友朗读画家和小牧童说的话,然后说说你觉得他怎么样,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能虚心(和蔼、勇敢)地加上动作读一读吗?从读中感悟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都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1、在组织教学设计时,经历“游戏引规则——生活中找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实践应用规则”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的道理。

2、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贴鼻子”的游戏,比一比哪组获胜。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3、为了让学生从心里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我还播放了一个因为遵守规则而赢得生命的小故事,最后我让他们说说如果撤离时大家不遵守规则,一窝蜂的往下涌,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们都认识到会发生踩踏、跌伤等,从而让他们明白平日的演练都是为了一旦灾害来临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

4、课堂最后的儿歌大翻唱,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下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用 歌唱的形式不仅强化了孩子们对规则的认识,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5、下课了,正是运用规则的好时机,我马上提出“下课也有规则的,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同学们很有礼貌地向听课老师道别,收拾学习用具,有秩序地走出教室。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理解了规则,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青蓝工程汇报课上,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白鹅》。这篇课文重点表现了白鹅的性格特点──高傲。作者用准确、幽默的语言,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突出白鹅的特点,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开始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进行阅读感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如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体会鹅叫声高傲。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行对比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从鹅见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出鹅的高傲。经过读文──看画面──演一演 ──再读文的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鹅步态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在整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还将词语积累贯穿其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教学目标。

三、整体回归,体验情感

学完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组鹅的图片,并将课文进行串联,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学生对文本有了感受,读得就有效果。在看图片、回顾课文后,学生对鹅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对作者所说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有了更深的体会。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把课文有趣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二是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作业设计达到积累语言和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大谈秋天的特点,果园里、农田里、田野里……,孩子们似乎是无处不去,无处不说。他们描述得确实很形象,有的同学描述的水果馋的大家都直流口水。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空中的云给他们想象成了世间的万物。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个孩子都在各抒己见……看着孩子们的积极投入,踊跃发言,我不忍打断,不能多说,只想站在教室的一角,好好欣赏此时的课堂。

正在我们都投入在精彩的课堂交流中,无情的下课铃声响起。我如梦初醒,天呀,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吗?课文没来得及感情朗读背诵,生字还没有好好识记书写,怎么就下课了呢?就这样,带着兴奋的收获和无限的遗憾,我走出了教室。 这节课,虽然我没有能理想的驾驭课堂,但是孩子们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挥和表达。课堂上,我们有收获更有遗憾。难怪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留下遗憾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対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此曲大部分为一字多音的歌词,民族风格突出,歌曲旋律也跌宕起伏,学生学唱不容易上口。为了使学生能够唱准歌曲,让学生在多听歌曲范唱的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逐小节领着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对学生唱准歌曲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范唱的这一环节中,着意将歌曲演唱的速度放缓,让学生注意听清哪些字是唱一字两音的,哪些字是唱一字三音的,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在心中明确旋律的走向,这对唱准歌曲也很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首先,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备课环节上考虑的不够成熟,预设的课堂程序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差距。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静心自对,思过学贤,学以致用,尽快提升素质是当务之急。其次,在高年级小组评课上,听几位领导的评述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受到我在教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时要把握住几个点:一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体系,以文章前面的导学思考题入手,将问题简化突破重难点即可,不能放不下学生,扶的过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类课文的字词关应一带而过,不可过细,将精力放在理清条理上,感悟语言,体悟表达方法上。

二是要学会及时舍得,把多余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舍去,去粗留精,为回归课文整体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节省教学时间,以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学习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其三,学会尽快从线状教学过渡到块状教学,从繁琐的阅读指导分析中解脱出来,以帮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锻炼学生学文能力而服务,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其四,课前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文本,又要备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这一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品读第四部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一物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想象"也是有法可循的,应该是合理的。为下面学生的练笔——想象"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做了一个铺垫,暗示了想象的思路。从学生后来的发言来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这一设计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而且情感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在谈对盘古精神的体会时,我没想到学生会谈的那样动情,那样到位,那样美!看的出来学生心中充满了对盘古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二是练习复述课文。复述是中年级的一个很重要的语文技能。对于初次接触复述的学生,如何潜移默化的帮助和引导他们完成本篇课文的复述呢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是下了功夫。应该说我所设计的整篇课文的学习都是为最后的复述做铺垫的,包括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对重点词语的关注;对最能展现学生自由精神的模仿想象等,我都做了相应的处理,结果表明:学生在第一轮"对照板书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中就很好的完成了复述任务,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课前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只布置学生把课文读两遍,我就是想做个实验:看学生的即时学习能力到底怎样,看我这样设计效果如何。最后,我把板书的内容擦掉,学生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对照图片,就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应该说,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我觉的我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本节课不尽人意之处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照图片联系复述课文。怎么说呢我原来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一环节配上音乐,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前一天也没接到讲课的通知,所以没有音乐,只有5个学生干巴巴的复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一直集中,显的统筹不够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简化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而是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奏来感受音的时间长短,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后,然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知道长短音的基本概念。再是做到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他们的学习已被调动起来,因此学生们都显得很积极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同时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__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奥运会举办成功至今也已经两年多了,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就连奥运会的印象也已经模模糊糊的了,更不用说在他们出生之前的申奥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国人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呢?

1。课前,我先寻找了一段北京申奥时的视频,边观看边讲解,孩子们对于北京申奥成功的背景和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申奥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2。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流动着作者的爱国情、自豪感。在教学中,我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情朗读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3。播放奥运会开闭模式及精彩的比赛画面,让学生重温奥运会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4。最后,拓展成功的内涵,引导学生从火箭升空,载人航天,太空行走,香港、澳门回归,世博会举办等一系列大事喜事,让学生明白,由于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我们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使孩子们把民族自豪感根植于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07 字

+ 加入清单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文章。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进行词句的训练。谜底给人的启示以及文章的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是题目的导入,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怎样揭开的;领会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体会“既要学会抗争,又要学会退让”的道理;重点指导生字“惟”的写法,并进行朗读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感悟两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启示的话,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体会。

在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猜谜导入课题的方法。我说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一个学生说那是“月亮”。我说:“月亮就是这个谜语的——”“谜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于是我便在黑板上写了“谜底”两字,告诉学生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即事物的真相。接着,我把课题补充完整,指名朗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理解“山谷”一词时,画了一幅简笔画,使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山谷的直观形象。然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带着“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初读课文。我觉得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导入课题,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简笔画理解课题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课题质疑,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初读课文的热情,吸引他们非读下去不可。

初读时,让学生带着质疑时的两个问题充分地读书,使阅读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检查初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底?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说谜面,猜谜底,课堂上呈现了生生互动的状态,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的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字形,指导生字“惟”的写法),还理清了文章的条理。

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发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后,再让他们读课文,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仔细阅读课文,画出表示谜面的句子,谜底的句子。然后,从文章的谜底着手,层层剖析,理解山谷东坡只长雪松,而山谷西坡除了长雪松以外还长其它杂树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片断“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便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就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那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这一片断的理解作为本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除心中的疑惑。接着,我入情入景地范读,让学生心随雪动。而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某一个感人的句子去读,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感悟雪松的特征和品格。最后,要求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把自己所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这样,既是学生心灵的独白,又是他们的个性的张扬,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带着对雪松的敬佩之情去读,读出它的傲霜斗雪,读出它的灵活变通,以次丰富课文的内涵。知道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后,再指导学生理解给人启示的话“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了前文的铺垫,学生就不难理解,弯曲和倒下并不意味毁灭和失败,而是为了积聚力量,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最后,我安排了一个练笔: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写一写对“弯曲和倒下并不意味毁灭和失败,而是为了积聚力量,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这句话的体会。反思:课题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课题是文章的眉眼,但在朗读文题时蜻蜓点水一带而,没能读出情趣,没能读出滋味,读出感受。指导阅读重点片段时,指导太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故学生主动探究不够。语文课上读很重要,但这堂课我没能很好地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创设语言训练的机会不多,朗读指导缺乏深度和力度。安排学生的练笔,学生没有丰富的,足够的语言来表达。其原因是指导学生理解雪松给人的启示不够透彻,在设计练习时,没能很好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也许这一练笔放在第二课时比较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