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辉光球演示实验仪器(精品20篇)

浏览

3398

范文

1000

篇1:物理演示实验报告范本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范本

偏振光通过某种物质之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转过一定的角度,叫做旋光现象。很多物质都可以产生旋光现象。

实验表明:

(1)旋光度与偏振光通过的旋光物质的厚度成正比。

(2)对溶液,旋光度不仅与光线在液体中通过的距离有关,还与其浓度成正比.

(3)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旋光率。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旋光率与入射光波长的平方成反比,这种现象就是旋光色散。

显然,利用旋光的各种性质,可以应用与不同的领域。

在演示实验中,有葡萄糖溶液旋光色散的演示。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于很多中溶液的浓度检测。比如医疗中血糖的测量,尿糖的测量。(实际中并不用这种方法,因为血糖尿糖本身浓度很小而且显然不是透明溶液,一般使用的方式是化学方法,通过氧化测定血糖的含量)还看到有的论文说可以用旋光法实现青、链霉素皮试液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预测。现在旋光计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旋光现象还可以用于光的波长的测量。(好像也是不被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血凝抑制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66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毕业就业铺垫。

实验内容:1、在模拟实验阶段初步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流程的各个过程。

2、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在仿真模拟中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对未来外贸业务员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实验时间:-05-04至-05-14

关键词:tmtonlion出口流程收获

这两周一直在进行tmtonline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每天盯着电脑很忙很累,但真的感觉很好,在以出口商完成整个出口流程的过程中我了解和掌握了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使自己在模拟操作中进步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很多不足点,发现对于国际贸易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搞懂,尤其是里面的规则等等。

在这次模拟操作中,一共有十五个步骤,具体为:建立业务关系、出口报价核算、出口发盘出口还价核算、出口还盘、出口交易磋商、出口成交、出口成交核算、出口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修改信用证、出口托运订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出口制单结汇、出口业务善后。

在操作中我被上海安德国际公司聘为销售部经理助理,公司出口的主要是不锈钢茶具厨具以及一些高级精密仪器等等,哈哈,很高兴!

在与埃及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由于刚刚学习了函电,加上老师的指导,写起来还算轻松。但是在出口报价核算时就感觉很吃力了,个人觉得远洋运费的计算有些难,还有银行手续费和银行贷款费用的计算到底使用采购成本还是报价或者发票金额作为基数,总是容易混淆,老师大概花了两个课时详细讲解了这几个问题,总算明白了。我认为出口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在扮演出口商的角色的过程中,要经过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善后几个流程。在准备阶段,需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工厂和进口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业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交易过程中市场是变化的,作为出口商需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核算过程本身是复杂的,这需要足够耐心、细心。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保险费的核算很关键,不同的贸易术语下,保险费的承担者有所不同,二者的紧密关系众所周知,在贸易术语上,我们分别采用了cif、fob、cfr的术语,在十三种贸易术语中这三种是最常用的。

出口单证的审核也是一大难点,密密麻麻的英文表格让你先去缮制然后再审核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说细看那些英文,就是看见那表格就头疼。静下心是很有必要的,慢慢看就习惯了就会了。在电脑里审核单据有些麻烦,只能把两张表格缩小到同一个界面再来对比。由于老师在发下一步操作时前一步的参考答案系统会自动给出,所以我们在训练时必须克服想看答案的心理。

结汇可选择t/tl/cd/ad/p等方式,信用证结汇可以保证出口商及时得到货款但是费用高,多笔业务的开展,不同术语的运用可以加强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费用上的不同核算和支付更是对我们关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签订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完成了一半的业务,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就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更是体现我们业务能力的地方。在交易过程中市场是变化的,作为出口商需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

整个学习模拟过程中我归纳了点心得体会:

1、在交易业务的填表中要注重核心单据在流程中的重要性,要使它准确、系统、完整。填表要以“单单一致”、“单证一致”为原则,熟悉各单证这间的相关联系,这将关系卖方发货后的结算问题。

2、要把握专业知识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次是首次实践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的实验。从中锻炼的是我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次,经验是日后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3、英语的重要性,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英语在其中的理要性。进出口合同中、进出口贸易中的各项单证中都是英文单证,若英语基础弱的话对业务工作是种阻碍,降低了工作效率。阅读能力弱往往会导致错误若是实际交易则有可能引发纠纷,所以说英语能力在国际贸易中是十分重要的。

4、实务课本知识一定要学扎实。虽然是理论,但是如果不能彻底掌握在实际运用时将会阻碍重重,且不能综合利用考虑。

经过拟训练,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现在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啦。

在学习各种函电的过程中,我还掌握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官方语句,很有收获感。特别是实验的全过程实际上是贸易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计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修改以及贸易文件的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技能的操作,完成了商品出口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使我对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有了新的认识,而不再只是空洞的理论知识,以前我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却很少联系到实际,没有认识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另外,知道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差,但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操作的重要。通过这次实验认识到计算机在商务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在课堂 讲学中无法得到的收获,这将是日后工作中的财富。

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这三年学习的来一个大总结。从大二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货币银行学,到本学期的国际贸易实务,再到的外贸函电及本学期外贸合同的制定、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通过tmt模拟训练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有了一次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际操作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纵深发展,以及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社会对外经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的发展。这给广大求职者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跨国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由于进行交易的双方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从事这种商业活动比国内更为复杂、困难,因而也更具有挑战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尤其是国际间货物买卖,而这种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商务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现代的国际商务活动,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式。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这段时间的对我的耐心指导,对于报关单的审核和出口报关手续,以及还盘函信用证修改磋商函的写作,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得到了提高。我将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为发展为我们的国际贸易事业垫好扎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普通车床具有较典型的机械传动系统及操纵机构,应用了较多的机械传动机构如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摩擦传动、螺旋机构、凸轮机构、曲柄机构、杠杆机构等等和较多的机械零件如轴承、齿轮、链轮、带轮、键、花键、联轴器、离合器等零件。

本实验的目的一是了解这些机构和零件是怎样组合完成一定的功用的;二是掌握以普通车床为代表的机床各部件的传动系统的传动原理及路线、结构特点和功用。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车床的用途、布局、各操纵手柄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2、了解主运动、进给运动的传动路线; 2.了解主运动、进给运动的调整方法;

3、了解和分析机床主要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三、实验设备

CA6140一台、CA6140透明模型一台

四、实验步骤

学生在实验指导人员带领下,到CA6140型普通车床现场教学。

1、观察CA6140型普通车床的主轴箱结构,注意调整方法;

2、观察、了解进给互锁机构及丝杠螺母机构的工作原理;

3、根据实物了解车床主要附件的使用。

五、分析讨论题

1、结合实验说明C6140机床主轴正、反转与操纵手柄位置的对应关系,并阐述主轴正、反转、停转的工作原理。

2、丝杠与光杠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操作才能使丝杠起传动作用?光杠传动与丝杠传动的互锁如何实现?

3、根据观察阐述C6140车床组成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4、根据实验观察,说明C6140车床主轴为了提高主轴的传动精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题目】

气垫导轨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滑块运动是简谐运动.

2.通过实验方法求两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和等效质量.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说明:什么是两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

说明:什么是两弹簧的等效质量?

3.测定弹簧振动的振动周期.

4.验证简谐振动的振幅与周期无关.

5.验证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子的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滑块,配重,光电计时器,挡光板,天平,两根长弹簧,固定弹簧的支架.

【实验要求】

1.设计方案(1)写出实验原理(推导周期公式及如何计算k和m0 ).

由滑块所受合力表达式证明滑块运动是谐振动.

给出不计弹簧质量时的T.

给出考虑弹簧质量对运动周期的影响,引入等效质量时的T.

实验中,改变滑块质量5次,测相应周期.由此,如何计算k和m0 ?

(2)列出实验步骤.

(3)画出数据表格.

2.测量

3.进行数据处理并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1)在报告中,要求有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 处理和计算过程.

(2)明确给出实验结论.

两弹簧质量之和M= 10-3㎏ = N/m = 10-3㎏

i m

10-3㎏ 30T

s T2

s2 m0

10-3㎏ i m

10-3㎏ 20T

s T2

s2 m0

10-3㎏ K

N/m

1 4

2 5

3 6

4.数据处理时,可利用计算法或作图法计算k和m0的数值,并将m0与其理论值 M0=(1/3)M( M为两弹簧质量之和)比较, 计算其相对误差 .

究竟选取哪种数据处理方法自定.书中提示了用计算法求k和 m0的方法.若采用,应理解并具体化.

【注意事项】

计算中注意使用国际单位制.

严禁随意拉长弹簧,以免损坏!

在气轨没有通气时,严禁将滑块拿上或拿下,更不能在轨道上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2730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四、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篇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2.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①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②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35mol/L

七.误差分析:判断溶液浓度误差的宗旨是待测溶液的浓度与消耗标准液

的体积成正比。

引起误差的可能因素以及结果分析:①视(读数)②洗(仪器洗涤)③漏(液体溅漏)

④泡(滴定管尖嘴气泡)⑤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八.注意事项:①滴定管必须用相应待测液润洗2—3次

②锥形瓶不可以用待测液润洗

③滴定管尖端气泡必须排尽

④确保终点已到,滴定管尖嘴处没有液滴

⑤滴定时成滴不成线,待锥形瓶中液体颜色变化较慢时,逐滴加入,加一滴后把溶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接近终点时,控制液滴悬而不落,用锥形瓶靠下来,再用洗瓶吹洗,摇匀。

⑥读数时,视线必须平视液面凹面最低处。

篇三: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酸碱中和滴定

时间实验(分组)桌号 合作者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 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 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

三:实验原理:

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H+)×V(酸) = c(OH-)×V(碱)】

四:实验过程: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 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 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如2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调整起始刻度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赶尽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

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颜色不明显,可将锥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纸上)。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

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三)实验记录

(四).实验数据纪录:

五、实验结果处理:

c(待)=c(标)×V(标)/ V(待)注意取几次平均值。

六、实验评价与改进:

[根据:c(H+)×V(酸) = c(OH-)×V(碱)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报告模板

这次参加创新实验,让我受益匪浅。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找老师寻找课题到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咨询相关老师学长,确定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到撰写项目任务书;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整个实验过程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与专业有关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实验进度很慢,而且好多失败。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咨询技术员,查阅相关资料和组员们的思考讨论,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实验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不怕失败的决心。最后我们采用单一循环法调整实验中配方的组成,设计出跟自己原料相符的配方,最后取得了预期成果。

能力培养方面

首先是创新思维的整体提升,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进行陌生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不仅仅是学习难度的提升,更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大二上学期接触水性木器漆,刚开始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学习难度很大,很多知识对于我们的眼界都是很难想象的,有时候更是一脸茫然的,陌生带给我们恐惧与畏怯,但同时带给我们惊奇与渴望。这期间让我在创新思维上有了提升。

其次在合作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创新实验内容较多,历时较长,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很难获得成功。从项目开始到结尾,每个人都时刻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学习心得,工作的分担以及相互的交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最后在创新实践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其次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实验,不是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通过思考与改进,使实验产品更加完善。

素质提高方面

通过这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不仅在学习实践方面收获颇多,也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加成熟稳重。创新实验极大地磨砺了我的耐心与细心,也让我学会了坚持与不怕失败的精神,我的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有所提升,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与此同时,它也提高了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在实践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希望以后还能更多地参加类似的活动,充实我的大学生活。

过去一年的实验过程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与专业有关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此外创新实验极大地磨砺了我的耐心与细心。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实验一直失败。通过询问指导老师,查阅相关资料和我们的积极思考

讨论,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实验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不怕失败的决心。最后我们采用单一循环法调整实验中配方的组成,设计出跟自己原料相符的配方,最后取得了预期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科学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 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 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 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趣的科学实验和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有趣科学实验和实验报告

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生科学实验效果最优化的基石实验报告设计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设计,全文共 4176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科学实验效果优化基石实验报告设计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实验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计划和安排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活动。通过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与记录。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份好的实验报告设计,就像是一盏明灯,能给学生指引实验的目标、方向,能提供给学生形成结论的分析数据,进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科学实验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观察实验报告的填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的责任心和有序观察能力。

教科版四下《油菜花开了》解剖花的实验中,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剖 花》实验人

花的名称

实验方法:用镊子把花的各部分,从外向里一层层撕下,整齐排列并贴在相应的名称左边,数一数,填在相应的空格上。

个萼片

个花瓣

个雄蕊

个雌蕊

在班级(1)上课时我没有设计实验报告,就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先介绍解剖花的方法、花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书本要求独立解剖油菜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且相当活跃,但检查结果时,学生雌雄蕊不分,萼片、花瓣不分,桌上、地上掉落的都是花瓣,实验效果之不佳显而易见。

后来,我根据班级(1)出现的情况,设计了如上实验报告,实验的效果就相当出色。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并没有限制学生解剖何种花,但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很清楚地完成解剖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桌上有了这份实验报告,便时刻提醒着学生做实验究竟是何目的,做实验时必须仔细观察什么,做实验的观察步骤是什么。在解剖花的过程中,动作快的同学还可在老师的同意下,多取一两张实验报告单,多解剖几种花,因此既避免了学生在一旁闲着无所事事而打闹的局面,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生的科学素质。至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在巡视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让他们也能够尝到独立成功的喜悦,而避免了跟在其他同学后面蒙混过关的心理,以扎扎实实地学会实验操作要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实验的责任心。

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是小学尤其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神经系统较脆弱,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不能精确地感知事物,也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2]他们选择对象往往从兴趣出发,不按老师的要求去感知。比如,老师要求观察花的形状、结构、颜色,他们却会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所以,这部分孩子的感知、观察能力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对三、四年级刚刚起步学习科学的孩子来说,老师如果能够为特定的实验设计好观察实验报告,这对培养孩子的观察事物的责任心和有序观察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实验报告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教科版四上第3单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书前面几个小实验都非常简单,教师如做一个实验讲一个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主观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此,我就专门为这课设计了一份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观察记录表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

器材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归纳共同点

1

锯条

一手将锯条一端按紧在桌子边缘,另一手向下用力压锯另一端,后放手。

(1)(有,无)声音,

(2)锯条发声时

2

空盒、橡皮筋

把皮筋绷在盒子上,用手指拨动皮筋

(1)(有,无)声音,

(2)皮筋发声时

3

队鼓、上有少许豆粒、小槌

用槌把队鼓敲响

现象:小豆

说明:鼓发声时鼓面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便可独立完成实验,也不受限制,多余时间可多做一遍,多研究一遍。

在课堂实验中,教师一般都喜欢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式。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仿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实验步骤,要求一致,步调一致,课堂次序较易把控。但这种方式下,学生做实验比较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果能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实验,则能取得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效果。但如果由学生自己独立实验,教师则不易控制纪律,往往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在这课中,我设计了以上实验报告后,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

三、探究实验报告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③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求虽然不高,但如果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探究的全过程或部分过程经过实验报告的填写、设计由扶到放地反复训练,那么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便能初步地掌握,这便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八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 5.搜集整理信息 6.思考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3]而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这些部分:1.实验内容2.实验目的3.实验器材4.实验方法5.实验结果6.问题与讨论。将科学探究的实施和实验报告的填写两者相结合,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有意识地从扶到放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教科版四下三食物单元《面包发霉了》为例来设计:

问题的提出

霉菌的生长与 有关吗?

霉菌的生长与 有关吗?

猜想与假设

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容易霉菌长得快。

制订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

相同条件:两块同样大小的面包,挑同样多少的菌丝,同时滴上10滴水,放入相同的保鲜袋扎紧。

不同的条件:一块放在厨房任一地方,一块放入冰箱

实验方法:

记录实验数据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结论

如果说“面包的发霉与温度有关”这一探究实验老师需要扶着走,那么另一个问题“面包的发霉与水有关吗?”学生完全可以模仿老师给出的模式自己来进行实验。这不仅能让孩子清晰地了解整个探究的过程,了解了探究的一般步骤,也教给了孩子科学的探究方法,今后再遇到相类似的科学探究问题完全能独立地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实验报告的设计与填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科版5上《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

蚯蚓适宜生活在

明亮还是阴暗的地方

潮湿还是干燥的地方(自己设计)

实验用品准备

一长方形纸和内涂黑,将盒低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塑料薄膜,一块黑湿布,5条蚯蚓。

实验环境准备

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在明暗交界处

观察记录

蚯蚓爬向 的地方。

(选择:(1)明亮(2)黑暗)

蚯蚓数量:高处暗处

(填“=”“”

得出结

蚯蚓适宜生活在  环境中

以上实验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 、 的环境中。

这张实验报告我重点设计了验证“蚯蚓适于生活在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这一环节。上课前一天我便把实验报告发下去,学生可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自行先准备实验材料,而且还可自己设计验证“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还是干燥的地方”实验所需的材料,而后根据上课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自己实验设计的正确性,或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如何改正。通过多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大大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学生实验报告的填写,还便于教师掌握信息反馈,进而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仍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例。第一年带学生时并没有准备实验报告,因此,在问及学生声音产生时皮筋和鼓有何新的现象,学生均能回答出“震动”。我以为学生所说的“震动”便是我想传授的“振动”,想当然地就写了“振动”两个字,便以为学生都理解了。第二年再上这课时设计了上述实验报告,许多学生根本不能写出“振动”这个词,许多学生经过细致观察能够写出“上下不停地动”“左右来回不停地动”。个别学生填写的是“震动”,“振动”这一词能填出者几乎没有。正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我才猛然惊醒,上届的学生岂不是稀里糊涂学了个“振动”,真的有必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学生何为“振动”,此“振动”非那“震动”。

虽然教科版科学教科书相比原先的人教版自然教材有了一些实验记录的表格雏形,但也有一些内容并无实验报告设计,且由于科学书属于循环使用教材,学生不能在书本上随意填写,所以很多实验报告还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重新进行设计,这就给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使用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实验报告必须以课本为基础,在尊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巧妙地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实验报告中。实验报告要精而细,切忌粗而广,让学生无从下手;不能过于死板,应有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自我的空间。

2.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及时表扬并作出示范,切忌用后便置之不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而不马虎了事。

3.教师要注意案例的积累,多和周边学校的科学教育进行横向联系,这样可减少设计的重复劳动,并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进。

愿我们教师都能做一个有心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实验技巧,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6528 字

+ 加入清单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篇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认识上的跨越。为此我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收集发声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③通过更多物体,采用实证与反证结合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听、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六、[教学模式选择]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猜测。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总结评价。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听、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七、[多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羊角锤、铁钉、小木板、洗衣刷、音叉、装水的水槽,砂纸 学生分小组准备:音叉、乒乓球、装水的水槽、小鼓、彩色纸屑、小瓶水、口哨、 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用羊角锤在小木板上钉铁钉。

问:刚才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

(钉铁钉,敲打铁钉发出的声音)

(2)、老师出示洗衣刷,砂纸,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刷子在砂纸上来回刷。

问:刚才看到了这位学生做了什么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

(用刷子在砂纸上来回刷,听到了较响的沙沙声)

(3)、播放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声音”。小鸟欢快鸣叫、哗哗的流水声、咚咚的鼓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我们也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敲打、摩擦、撞击、弹拨、风吹、乐器发声、语言说话)(板书)

(2)谈话: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一种看法,一种猜测。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而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敲打、摩擦、撞击、弹拨、碰撞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景敲铁钉,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聆听丰富多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介绍实验材料

(1)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

A、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

B、使用方法: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教师示范)

C、学生尝试用音叉。

2、学生开展活动: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实验要求):请各组分工协作,想办法让音叉发出声音来,每个人制造声音, 声音不要太大,看谁想的办法多,交流你们的方法,说说物体在发声时你有什么发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报告单上。

①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

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振动,引起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

②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回答,音叉在振动教师同时板书:麻、痒)

③当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④说一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音叉产生的声音是音叉在振动(颤动)时发出的。 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听、说)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探究活动二:其它物品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小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学生分组实验

3、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将彩色纸屑放在小鼓鼓面上,敲响小鼓时小纸屑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吹响口哨时,口哨里的小珠子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4、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6、交流汇报实验现象,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7、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

讲解:科学家发现,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振动。(出示课件:振动。)

篇二: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与雄”、“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植物的一生”: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翩翩雌与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位置与运动”: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与运动”: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物质的变化”: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材 内 容第一周播撒希望的种子第二周小苗快快长 第三周开花结果

第四周花开花落为哪般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篇三: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落地的秘密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

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学准备

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活动----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活动---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科学书写实验报告论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2479 字

+ 加入清单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科学书写实验报告论文

【摘 要】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的实质, 提供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高效率地指导学生学会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创新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低,完成一个实验,他们不会感到困难,然而独立地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却很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和实质。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是科学课教学的另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科学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谈谈我的思考和做法,与同行们商讨。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从而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2.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而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能凭空乱猜。

3.指导学生讨论制定实验计划,确保实验有序进行。实验计划一般包括提出与课题有关的科学问题和对问题答案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考虑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探究计划,是一种实验前的“动脑”活动。这个实验前的“动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实验,而不是单纯“好玩”;另一方面使各个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

4.合作探究,人人参与。实验计划确定后,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是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参与,要按照实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二、组织交流汇报,重温实验过程

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认真作好以下两点:

1.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较低,对实验步骤的汇报,实验现象的描述,难免会出现步骤错乱,语句不通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再进行评价总结。

三、引导分析实验现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

四、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必须突出科学课程的宗旨

学生的实验报告单,必须书写整齐、格式规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切忌学生相互传抄,报告千篇一律。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听写老师口授的报告内容。教师要按时批阅、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报告中的重要错误,要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认真纠正。

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中的项目设计应该具有童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缺乏童趣的成人化语言,他们不仅难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还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因此,在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时,每个项目的名称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且乐于接受的儿童语言,每个项目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描述的。

六、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七、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小学科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师用书》

2.《名人名句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浅谈实验报告单在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中的作用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实验报告单在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实验报告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探究结果等,而且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等方面大有用处。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知道实验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他却写不出正确的假设、过程和结论。例如在教学《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时出现了假设和结论表述不完整、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设中同时改变几个因素、在实验现象后面写结论以及实验报告写的不完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在针对实验报告单上的问题讨论交流时,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

科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科学信息的一种通用语言。学生用口语表达与交流时,老师发现不了的错误在实验报告单上发现了。例如: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李程远同学说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小车自身的“重力”大小有关时,一部分学生听成了“动力”,引起同学们的不解。还有在填写实验报告单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等。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能使学生的科学思想表达更规范、正确和严谨,真正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及其表达形式,逐渐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对假设、实验设计等的编写,使实验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得以预演,可以明显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例如在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学生把假设、不变的因素、改变的因素都确定并填写好,实验操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使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在头脑中得以重现,不足之处得以显现。因此,填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例如通过对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的讨论交流,学生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弥补,把假设和结论写完整,假设中只改变一个因素,把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写出正确的结论。

五、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

科学世界是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的神奇世界,学生非常向往,乐意探究。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缺乏这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没有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所以学生学习科学感到很深奥、难理解,导致兴趣缺失。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的环境,每一个教学实验都要想方设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当你走进课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学生就会激动不已、充满期盼;如果说要去实验室上实验课,学生总是欢呼雀跃。由此可见,学生多么想上实验课,多么想动手操作,上实验课简直成了一种奢望,而实验教学恰恰是一种常态,科学教师应该坚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实验室、教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环境,充足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描述自然、认知自然。当把这一切让学生在最后以实验报告单的形式写下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而变得兴趣盎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基础。总之,实验报告的书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技能,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体会和结论,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升华,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教师应重视实验报告单的各项功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利用实验报告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790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模板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 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 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

【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六)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实验室条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远远低于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断雨水对地表有强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变地貌的现象。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在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声音是有什么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是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鼓膜作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过程】

1、把纸箱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棒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棒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棒跳动。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

【实验过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

响声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

【实验过程】

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柴,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6、和其他物品比较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软,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现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干木材不导电,是木材导电能力很弱。

(二)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门、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把陶瓷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

(四)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门、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

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空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第五单元 水循环

(一)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记录。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沸腾

【实验目的】研究水沸腾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书,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书。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二) 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凝结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碟子、少量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在三脚架上市啊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上。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星球的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星球科学实验报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组天文学家对离开地球约95光年的两个双星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这两个双星系统拥有与我们太阳相类似的年轻恒星,因此研究它们能帮助天文学家预测太阳的强烈爆发和确定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因为当时太阳对我们地球的轰击要比现在强烈得多。

天文学家在5年里对β-英仙星座(最明亮和最接近地球的双星)和V711-捷利茨(拥有两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其中一颗比太阳稍冷,另一颗比太阳稍热)双星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不间断监测,类似太阳的恒星具有外部环流区域,该区域在激发磁场,而双星上的爆发图像表明该磁场在变化。天文学家试图发现双星上最强烈爆发时磁场变化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性已被找到,因此现在可以十分准确地预测下一次爆发什么时候发生。

双星的爆发强度取决于双星中稍冷恒星的年龄和旋转速度,上述两个双星远比太阳年轻,它们围绕自己轴的旋转速度也快10倍,因此它们的爆发大致也强烈10倍。专家们认为,为了查明这一规律性,只要观察5年时间就足够了。这两个双星中的恒星爆发频率为50~天,此外,还存在持续500天以上的活跃长周期。

我们的太阳不是双星而是单独恒星,它的磁场活性相对比较低,因此为了收集预测它爆发的统计资料,需要对太阳进行为期100年的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642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实验方案 数据处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我们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不能反科学或伪科学,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我们所能提出的问题应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不能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应在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即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想,或独立或协作地予以解决。

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必须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是为提出假设或大胆猜想奠定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较为明确地阐述该问题。

二、猜想和假设

让学生做假设和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与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认为,高中生业已具备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①学生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过程,达到目的。②学生思维业已具备预设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③学生思维已渐进形式化。中学生开始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为形式思维占优势,不仅能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而且能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高中生在他们的实践与学习中,已能够完成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去获得具体知识的完整过程。④高中生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⑤学生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已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想,只有想象,才能尽可能多地突破旧有知识的羁索,打破时空的限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胆的猜想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意中的直觉往往可以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种大胆而有根有据的判断往往也可以突破层层迷团,实现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实验方案

方案是种思想,是个预设,只有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完善;方案是盏街灯,是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实验或既定目标。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步骤是否井然有序,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切实可信,关系到实验结论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好就好在实验设计的巧妙,设计的合理,设计的浑然天成。为此:①方案中的仪器应选材合理,便于准备,不能要求过高。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前,应首先学会正确操作和熟练操作,特别要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②探究过程应尽量清晰,各步骤间衔接流畅,表格设计合理,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实验方案,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并由此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同时若其中某个实验被确认失败的话,也可以尽快选择其他实验方案。

四、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方案,按照说明书正规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实验中要如实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利用观察、实验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实验数据和信息。

尽可能地收集实验数据与信息,目的是尽量减少偶然误差的干扰。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性分析;数据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量的计算。当然,为了更好地逼近实验结论,我们除了实验手段外,还可以从多种信息源上采集和获取信息,以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

五、数据处理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予以解释和描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得到哪些反馈呢?

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实验结论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论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①条件相当严格,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②实验方法相当完善,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③表述简洁而严明,应尽量用严密且准确的科学术语来描述,且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

六、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实验后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要科学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过程、方法和结论。踢过足球比赛的大都知道“我们在比赛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积极突破,又要注重团队的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样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自我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也一样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也要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只有我们亲身亲历科学探究,才能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意识,养育一种能力,这对我们今后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为例,简要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在速度的改变上,而速度发生变化就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辆静止的汽车,施加的牵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由此我们不妨假设加速度与力成一次函数a=kf+b,同时假设b=0。假设成立与否,还需要用实验探究和验证。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以发生改变,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们不妨假设a=b+1/km,同时假设b=0。由此,我们现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时与力、质量有关的,那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按照哲学上的观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质量(内因)共同决定的,合外力和质量两个因素统一于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当中,同时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产生,质量则维持原有状态不变,阻碍加速度的产生。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或因素)有关的多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变,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其中某一物理量的关系,而后总结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固定质量,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与质量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图线上就应该是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图线上就应该是条双曲线,然而真实地判断该图线是否是双曲线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变换角度,将a与m成反比转化为a与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图线上就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但加速度是不易测量的,因此我们需将其转化为位移,而且我们所探求的主要是a与f、m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无须求解a的实际值。设计实验时使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将小车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时打开和关闭文件夹使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这样就将加速度转化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给出了实验装置,但不甚好。一方面严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没有的,普通实验室中的木板大都相当粗糙,不符合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盘中放砝码,好多同学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较均匀,然而这样做很容易带来相当大的误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车两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直木板两个,大型文件夹一个,砝码若干,勾码若干,细线若干,刻度尺一把。

为记录小车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采用打点纸带,同时为避免小车与定滑轮的碰撞,可以在小车后拴两条较长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实验方案舍弃砝码盘,而采用勾码,可以保证拉力在一条直线上,增减勾码即改变了小车受到的拉力。在小车上增减砝码的质量,即改变了小车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科学自主探索实验报告:“给枯叶刷牙”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自主探索实验报告:“给枯叶刷牙

编者按:《给枯叶刷牙》一文是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下面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有什么实验成果吧!

时间:20xx年1月7日

科学自主探索实验

我提出的问题一:能给枯叶“刷牙”吗?

问题二:枯叶真的能像牙齿那样刷吗?

我的猜测一:应该能给叶刷牙。

猜测二:不能,因为枯叶不像牙齿那样坚硬,所以不能像牙齿那样刷树叶。

实验材料:烧杯,矿泉水,塑料纸,餐巾纸,几种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枯叶和牙刷。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刷树叶时不要太用力。烧杯中倒入的水不要太满。实验过程: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把塑料纸铺在桌子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塑料纸上。先把牙刷和枯叶都放在水里浸泡,过一分钟后,将两样物品拿出。接着手握牙刷使用一半的力气开始刷枯叶,一面刷完,来回十次换一面。(枯叶的根部开始刷上下刷)。重复刷枯叶的动作,直至有变化。

实验结果:枯叶被刷得透明了。

我完成实验的结论一:是能够给枯叶刷牙的。

我的结论二:枯叶绝不能像牙齿那样刷。

我发现:被刷过的枯叶与没被刷过的枯叶,手感完全不一样。

原理:枯叶就犹如食物,既然食物在水里泡久了,会糊掉,这样子吃起来也比较容易。而生的食物就比较硬,嚼起来就十分困难。枯叶也是这样,所以泡的越久越容易给他刷牙,而一摘下来就刷,则十分困难。

我的收获:大自然的生物千姿百态,科学探索,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一种种新的想法。我们只要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美丽,才会更加了解大自然,更加晓得大自然美的所在。

科学探索员:庞皓铭

作者|五年级 庞皓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48 字

+ 加入清单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 陈焘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实验方案 数据处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我们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不能反科学或伪科学,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我们所能提出的问题应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不能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应在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即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想,或独立或协作地予以解决。

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必须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是为提出假设或大胆猜想奠定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较为明确地阐述该问题。

二、猜想和假设

让学生做假设和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与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认为,高中生业已具备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①学生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过程,达到目的。②学生思维业已具备预设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③学生思维已渐进形式化。中学生开始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为形式思维占优势,不仅能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而且能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高中生在他们的实践与学习中,已能够完成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去获得具体知识的完整过程。④高中生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⑤学生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已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想,只有想象,才能尽可能多地突破旧有知识的羁索,打破时空的限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胆的猜想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意中的直觉往往可以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种大胆而有根有据的判断往往也可以突破层层迷团,实现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实验方案

方案是种思想,是个预设,只有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完善;方案是盏街灯,是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实验或既定目标。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步骤是否井然有序,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切实可信,关系到实验结论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好就好在实验设计的巧妙,设计的合理,设计的浑然天成。为此:①方案中的仪器应选材合理,便于准备,不能要求过高。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前,应首先学会正确操作和熟练操作,特别要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②探究过程应尽量清晰,各步骤间衔接流畅,表格设计合理,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实验方案,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并由此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同时若其中某个实验被确认失败的话,也可以尽快选择其他实验方案。

四、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方案,按照说明书正规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实验中要如实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利用观察、实验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实验数据和信息。

尽可能地收集实验数据与信息,目的是尽量减少偶然误差的干扰。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性分析;数据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量的计算。当然,为了更好地逼近实验结论,我们除了实验手段外,还可以从多种信息源上采集和获取信息,以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

五、数据处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

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第一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板桥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认识各大类岩浆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了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类型,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通过对未知岩石标本的鉴定,达到复习和巩固对三大类岩石特征的认识,了解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一些主要区别,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二、预习要点

岩浆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概念。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代表性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矿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其代表岩石。

三、实验用品

标本:

岩浆岩: 花岗岩、伟晶花岗岩、正长岩 、闪长岩、辉长岩 、橄榄岩 、 花岗斑岩、流纹岩 、金伯利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变质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蛇纹岩、矽卡岩、角岩、混合岩。

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

主要分类及分析

(1)岩浆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2)沉积岩:

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3)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很多都具有片状结构,也因此变质岩能以结构构造来命名为片岩、片麻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书写方法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986 字

+ 加入清单

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科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

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三、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 近年来科学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科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可以为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

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1)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2)实验采用的方法。

(3)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4)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实验结论。

(7)实验评价和改进。

(8)实验体会。

对于论文式实验报告,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地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总之,对科学实验报告在内容和书写格式上加以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限制学生的抄袭,促进其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提供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