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信访工作的处理制度和程序(推荐20篇)

浏览

7861

范文

1000

篇1: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1.目的

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的伤亡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损失,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工伤事故报告。

3.职责

各部负责制造现场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

死亡事故有综合科按规定的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4.工作程序

4.1事故的分类

4.1.1一般事故

a.轻伤事故:人员造成轻微上海或财产损坏不超过3000元的事故;

b.重伤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各种重伤事故或财产损失在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事故。

4.1.2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按《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3号令)的规定划分。

4.2事故的报告

4.2.1如有伤亡事故发生,最先发现的人应立即向部门安全员报告,部门安全员向部长报告,部长向主管安全的经理报告,企业负责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人员姓名、事故的损失程度、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步骤等。并按照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4.2.2一般事故,部长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填写事故报告书,在事故发生后两天内送总经理和综合科。

4.2.3重大事故,由综合科按照《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3号令)的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分析,重大事故的事故报告书在7天内分送总经理和主管单位。

4.2.4劳务人员及其他相关方人员的事故报告由本单位进行报告,但应说明伤亡者单位、姓名、事故原因等。

4.3事故的调查处理

事故发生后,由工程部根据制造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对伤亡者家属进行妥善安置。

各级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对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

4.4事故报告的管理

发生伤亡事故后要及时、如实上报,如有隐瞒不报、虚报或有延迟上报等情况,责任人应受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应受到刑事处罚。

综合科对一般事故的报告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隐瞒不报或谎报的情况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部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总经理和主管安全副经理对重大事故的报告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隐瞒不报或谎报的情况应按有关规定对综合科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综合科应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档案,按时、如实填写企业工伤事故的统计内容。

上述内容列入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县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本制度。

1.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侧。

2. 事故报告

2.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主管部门负责人,重大情况应直接报总公司有关领导,若发生火灾事故且较严重时应同时立即报火警119;

2.2总公司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县政府有关单位;

2.3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4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安全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研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2.5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2.5.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5.2简要经过;

2.5.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判断;

2.5.4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2.5.5事故报告单位。

3.事故现场处置

3.1事故发生后,现场部门负责人员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应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撤离、疏散现场人员和群众,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2事故发生后,如导至人员伤亡时,应立即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

3.3保护事故现场。

4.事故调查

4.1轻伤、重伤事故,由本公司总经理或其指定人员组织安全部,保安队,监察室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4.2死亡事故由本公司主管部门及县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4.3事故发生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4.4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4.4.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受伤、经济受损失的情况;

4.4.2确定事故责任者;

4.4.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4.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事故处理

5.1事故处理必需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5.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发生部门应当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整改方案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整改计划与措施,经公司主管领导和安全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公司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

5.3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的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及工伤保险待遇处理由办公室和安全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5.4对事故发生部门和责任人,由公司依据事故调查报告按照《职工奖惩条例》给予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5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公司安全部或事故发生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5.6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安全部负责将调查处理资料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等规定。遵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监总局令2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及时的医疗救治。并做好相应工作。

2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事故以上报告后,应当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事故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简要经过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于1小时内报告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伤亡事故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任何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或者取走现场物件;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确需移动现场部份物件时,必需采取设置标志、绘制现场图等保护措施。

4、轻伤事故由本单位负责人组织调查,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并书面报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5、重伤事故如果县安监部门委托企业调查处理的,由单位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防范措施,及时监督检查执行并书面上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6、伤亡事故发生后,单位要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对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防范措施,由本单位组织落实整改。

7、伤亡事故的处理,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执行,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全体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落实市委十大行动、信访件处理等工作的情况汇报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信访,全文共 223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落实市委十大行动信访处理等工作的情况汇报

市委:

自七月下旬以来,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十大行动”及“访民情、解民难、保稳定、促发展”的具体要求,我镇结合自身情况,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村组到农家,沉到一线动真情,为民务实办好事,着眼全年促发展等活动,一个月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工作实迹。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市委十大行动的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深入查找和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我镇紧紧围绕市委“访民情、解民难、保稳定、促发展”和“十大行动”的具体要求,于7月30— 8月4日,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沉到私营企业,通过个别走访、集中交谈等形式,针对全镇涉及民生、稳定、发展以及干部作风等问题,广泛开展了“访民情、解民难、保稳定、促发展”的大走访活动。

此次大走访活动,共走访了340多名群众,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28场次,共收集到意见和问题104件,其中:涉及到民生问题18件、影响到社会稳定问题的有10件,要求加快发展的问题有54件,涉及到干部作风问题的意见有13件,其它问题的意见有9件等。意见和建议汇总后,我镇专门召开党委班子会议,认真研究群众提出的问题,商量对策,并成立包办专班,落实包办责任和办结时限,要求承办单位、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一抓到底,把为民解难之事办实,把为民务实之事办好,达到层层抓落实、件件能解决、人人得满意的目标。截止目前,对群众反映的104件意见和问题,已落实78件,其余正在落实和协调之中。

二、对市委整改落实情况的建议

切实加强对“十大行动”的跟踪、督办和落实,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为老百姓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度上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风正气顺的工作氛围;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多设岗位(如把乡镇三大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提拔重用各层次的干部,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多出干部也是领导的政绩,只有这样才有活力,工作才能充满生机。

三、关于我镇近年积案、信访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纠纷化解情况

一直以来,我镇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当前的信访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进行整改。2010年1至8月,全镇共有28个信访案件涉及33人,其中去年市信访局转办但还未解决的案件2件,受理但尚未解决的案件1件,今年新受理的案件3件,其余信访案件均已妥善解决。

1、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建设。一是实行镇领导每周三到信访窗口接待来访群众制度,及时受理各类群众来信来访;二是实行重大案件镇领导包案和约访制度,有效地简化了信访渠道,提高了受理各类信访问题的效率,对个别信访案件采取了特事特办;三是实行信访工作联席月例会制度,召集有关领导和责任单位领导参加,汇报各自包案的进展情况,并就当前和今后的信访形势进行分析。

2、继续加大对信访案件的排查、化解和上访人员的稳控力度。为确保信访小事不出村、一般事项不出镇,对新近排查出的5件信访案件,高度重视,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镇委、镇政府及时召开信访联席会议进行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扩大。

3、着力加强对疑难案件、积案的处置。针对2010年遗留下来的信访问题和当前新出现的信访突出问题,我镇对突出的信访案件进行领导包案包人,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头。2010年1至8月,全镇共有28个信访案件涉及33人,其中包括去年市信访局转办但还未解决的案件2件,受理但尚未解决的案件1件,今年新受理的案件3件,其余信访案件均已妥善解决。

4、严格信访接待程序,有效维护信访秩序。坚持每周与重点上访人员见面谈话一次,以便了解有关情况和掌握上访人思想变化和动向。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重点缠访、闹访人员的稳控力度,切实做到看死盯牢。对不依法有序上访、无理缠访、闹访而又不听劝导的,严肃批评教育;经劝阻、批评或教育无效的,依法予以警告、训诫、制止;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努力在全镇形成依法、有序逐级上访的良好氛围。

5、严格落实信访追究力度,切实形成人人关心信访工作的良好局面。督促各单位妥善处理好本辖区、本单位的信访问题,不得推诿、扯皮或上交矛盾,对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要及时办理,妥善处置。凡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处理方式方法不当,造成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上访人长期滞留北京、省、市甚至激化矛盾的,加大责任追究和查处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细化维护稳定工作意见。我镇针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多,非正常上访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明确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重申维稳“一把手”负责制,各级“一把手”是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维稳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镇每月研究一次信访维稳工作。镇委书记担任镇综治委主任,镇成立综治维稳办,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综治维稳办主任,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工作,配备一名综治维稳办专职副主任,调整配备2名专职干部。各村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部署维稳工作,及时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确保工作经费,镇财政将综治维稳经费按农村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标准列入预算,对维稳工作所需的人员,办公设施以及交通工具优先安排。在此基础上实行维稳工作“六要”: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创新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制度_经验交流材料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信访,领导,前台,全文共 3423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制度

创新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制度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年6月28日) ##县位于##省东南部,是具有##年开放历史的国家一类##口岸。近年来,我们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抓好信访这个“天字号”工程,创新实行以“三办制、一疏理、四碰头、八联单”为核心内容的领导接待日制度,信访工作实现了“一年摘黄牌”和##市目标管理考核“三连冠”,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年步入全省10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找准切入点,创新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县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调整带来的矛盾也相伴而生,重复访、群体访、异常访现象较为突出。因工作不力,##年,##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亮“黄牌”,纳入了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对象。面对这一窘境,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做不好,势必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直接影响改革和发展大局。基于这一认识,县委、政府一班人认真学习《信访条例》、《##省各级领导定期接待来访工作暂行规定》等中央、省市有关信访文件,吃透了上情;同时,深入信访一线了解情况、走访调研,摸准了下情。在把握基本规律、审视工作实情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先从领导抓起,在领导接待日制度上切入,采取领导排班方式,陆续实行了半月接访、每周接访及定期约访等制度。但随着工作开展,我们发现,由于机械性排班,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参与协调的部门多,仅由领导参与接待过于牵强,经常出现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并非接访领导所分管的工作范围,难以拍板决策,导致群众有意见,领导不满意,信访干部受挤压,造成了群众重复访不断加剧,工作效果不很理想。为此,##年初,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按照“创新工作方式,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对领导接待日制度进行改进和规范,探索实行了“三办制、一疏理、四碰头、八联单”的方法。由于招法对路、有访必结,取得了立杆见影的成效。自制度创新以来,重访和越级访年以##%以上的速度下降,信访问题一次性办结率达到##%,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得到了迅速扭转,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抓住关键点,规范领导接待日制度操作程序 好的制度要实行到位,须有好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访前接办、访中联办、访后督办”三个关键,规范程序,科~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把创新后的领导接待日制度落到了实处。 一是抓访前接办,认真梳理信访问题。信访问题错综复杂,如果盲目接访,势必影响处理效果。根据信访工作特点,我们坚持“方便信访人”、“谁主管、谁接访”的原则,让信访部门把好“第一关口”,每周一至周四接访,疏理问题,分类后向相关领导或部门呈报,然后每周五由领导接待,对信访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在问题疏理过程中,凡是信访部门能处理的,或交办、或转办;凡是疑难重大的,由主要领导接访;其他较为复杂的,由分管领导接访。在此基础上,对需领导接访的问题,确定接访领导和单位,下发“四卡”,即:为信访人开具领导接待日通知卡,为责任单位开具接待日通知卡,为相关县领导开具信访领导接待日呈报卡,信访部门保留存根,从而明确了领导、责任单位、信访部门和信访人之间的责任,对号入座。在疏理接访问题中我们发现,近年我县部分群众因大病而致贫,向领导反映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大病救助”捐款活动,目前已使200多贫困大病群众得到救助,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近4年来,县级领导共接待上访群众##人次,采取“一疏理”方式共向领导提供合理化建议##条,实现了信访工作由单纯被动接访向超前息访、治访的转变。 二是抓访中联办,集中“四方”现场办公。信访工作的最大症结是群众“访而不决”,主要的一条原因在于,为群众解决问题的领导、部门责任人很难集中碰头,盲目接访,答复口径不一,问题难决策。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实行了“四方”碰头、联合办公,即:在下发“四卡”后,县信访部门根据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提前与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向信访人发出约访通知,与县领导、相关部门和信访干部碰头,实现了“四方”现场办公。由于联合接访发挥了综合效应,有备而战,使信访问题当场拍板,一锤定音,让信访人满意而归。截止目前,我们在领导接待日中已现场办公处理养路段退休职工拖欠工资、县一陶破产欠缴养老保险等信访问题##件(次),结案率达到了##%,有力支持了改革和发展。 三是抓访后督办,跟踪问效落实到位。为防止信访问题只解决在口头上,做成“夹生饭”,我们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化事后督办,按时限和标准加以跟踪落实,真正让问题“四脚落地”。督办工作中,县委授权信访部门,采用了“八单”督办制进行落实。即:在领导接访决策后,由信访部门填报“八单”,分别送达县委书记、主管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主管副县长、纪检委书记、组织部长及责任单位(信访部门留存根)。责任单位按时限结案后,向上述领导汇报处理结果,并将“八单”撤回信访部门,存档销案;对难度较大,不能按期消案的单位,县委对其进行通报,并向信访人说明情况,承诺办结时间,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访人的权益。通过“八单”督办,使主要领导掌握了办结情况,基层单位增强了信访工作责任意识,信访人的诉求得到了有效解决,达到了“三方满意”的效果。去年以来,我们就##拖欠职工丧葬费及抚恤金、##住宅楼居民物业管理、##公司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下达“八单”##份,督办信访案件##件(次),全部结案落实,促进了“人本”理念的落实和经济社会的和谐。 三、把握落脚点,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保障机制 构建、完善配套的保障机制,是确保领导接待日制度充分发挥效能的前提。实践中,我们以领导接待日制度高效稳妥落实为落脚点,建立“三种机制”,确保了工作的实效。 一是建立领导带头机制。领导接待日制度实行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带了头,制度就可行。为了加强对领导的激励和约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领导接待日制度实施方案》,对领导接访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领导“五带头”,即带头执行制度、带头了解情况、带头出面协调、带头集中办公、带头过问督办,构建了一把手亲自抓、相关领导

全力抓、部门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年,##县实施教育制度改革,一次性清退##多名代课和合同制教师,其中有140多人集体上访。县委书记##同志带头执行接待日制度,与教师面对面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量,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广大教师的意愿,按相关政策给予妥善处理,使教师息诉罢访,避免了事态扩大,减轻了社会震荡。3年多来,县处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件(次),办结率达到了##%。 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在领导接待日制度实行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县镇间上动下不动、部门间你动我不动的现象,我们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先后出台了《重大信访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和《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工作实施方案》,并采取试点方式,把领导接待日制度逐步向县直单位部门和乡镇推开。同时,我们还落实了“三互动机制”,即:县委、人大、政府互动,县信访办与乡镇、县直部门互动,乡镇、县直与基层互动,保证了部门间信访工作的步调协调。针对“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后,农村土地纠纷成为信访热点的实际,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县、镇两级仲裁委员会,信访及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及时接待土地方面的信访问题##件(次),##%以上得到了妥善解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为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县委动真格、用实招,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出台了《信访工作通报制度》、《关于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对不按时限参与集中办公、及时落实处理意见,或处理问题措施不力,推诿、敷衍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全县进行通报。同时,把领导接待日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的目标考核,年终实行“一票否决”,作为部门评优、个人提职的重要考评依据。3年来,共有##个单位部门因工作不力被取消评优资格,增强了领导接待日制度的权威和实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与兄弟县市和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要求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乘这次会议的东风,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继续务实创新、实干争先,有力地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争当全市乃至全省信访工作的排头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1、伤亡事故报告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

(1)依据《企业职工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为: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2)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3)企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告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4)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依据《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的规定,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报告制度为:

1)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检查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应同时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建设部报告;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按(1)所列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4)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2、伤亡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项目部、公司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严肃认真、及时、准确的调查报告,并对事故调查的全过程负责。

(1)轻伤事故:由项目部组织调查,公司视情况派人参加,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将登记报表及时报公司。

(2)重伤事故:由公司组织,项目部派人参加,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拟定整改措施,由项目部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7日内报公司安全管理部,公司呈报市安监站及有关部门。

(3)死亡事故:公司会同市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调查组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拍照或者录像,收集伤亡事故当事人和现场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有关当事人、生产、技术和诊断资料。分析事故死因,查清事故责任,拟定整改方案,提出处理意见,项目部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15日内报公司安全管理部,公司按程序报有关部门。

3、发生事故的单位领导和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现场,如因抢救负伤人员或防止事故扩大而必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时,领导和现场人员共同负责弄清现场情况,做出标记,证明数据,并画出事故详图。

对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依照程序批准后方可清理现场。

(1)轻伤事故现场清理:由项目经理报经公司安全管理部批准。 (2)重伤事故现场清理:由项目经理报经公司主管安全副经理批准。

(3)死亡事故现场清理:由公司报请有关部门批准。

5、对于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事故的有关领导和责任者不查处不放过。

(1)真实、客观的查清事故原因。

(2)公证、实事求是的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严肃、认真的制定并落实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

6、对事故责任者要根据事故情节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经济处罚:项目部按公司《安全生产奖罚制度》的规定执行。

(2)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查看、开除。

7、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故责任者,给予处罚和处分,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玩忽职守,违反安全责任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

(2)积压、拖延执行《隐患通知单》造成事故的。

(3)对新工人或新换岗工人,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而造成事故的。

(4)组织临时性任务,不制定安全措施,也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造成事故的。

(5)分配有职业禁忌症人员到禁止其作业岗位而造成事故的。

(6)因设备、设施、工具有缺陷或材料、辅助材料不合格而造成事故的。

(7)因施工现场场地环境不良而造成的事故。

(8)因不按规定发放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而造成事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_规章制度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抢救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各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活动,特殊病例的抢救治疗等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以便使医院能全面掌握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2、需要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包括:

(l)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人员伤亡的情况。

(2)知名人士、保健对象、外籍及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的住院及抢救。

(4)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它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分类,伤亡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致伤、病亡的原因、伤病员的病情、预后、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2)大型活动和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病情、预后及采取的医疗措施。

(3)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状况及预后等。

4、报告程序及报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节假日、夜间向院总值班报告。

(2)医务科、护理部、院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应在 10 分钟内向院领导报告。

附:护士遇到特殊、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当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3、配合医生抢救。

4、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医务科规定及时通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当患者突然发生碎死时: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医生,医生报告二线、三线、四线及总值班。

2、抢救无效患者死亡,要等家属到达现场后,再通知服务台将尸体接走。

3、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当患者有自杀倾向时: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医生。

3、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要求 24 小时陪护,不得离开。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当患者自杀后:

1、发现患者自杀,应通知医生立即赶赴现场,施行必要的抢救。

2、保护现场。

当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

1、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2、在医生检查后,再搬动患者。

3、进行必要的检查,如 x 线检查等,及时治疗。

4、向上级领导汇报。

当出现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

1、通知值班医生。

2、通知科室领导及院内总值班或护理部。

3、通过患者留下的联系方式与患者或家属联系、查找。

4、患者回来后立即通知院总值班,第 2 天按院规处理。

5、若确属外出不归,需要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钱款等需登记后上交领导。

停水: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l)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热水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时,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 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技工室值班人员解决。

3、协助卫生员将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压疮处理报告制度_规章制度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1) 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 报告制度和程序:

① 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

② 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3)会诊制度:

① 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② 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

③小组组织2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5)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 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 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9)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10)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 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 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 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_规章制度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条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生产,全文共 5730 字

+ 加入清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好防范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欢迎阅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条 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条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七条 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二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二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二十九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三十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三十一条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三十六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三十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四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2月22日公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_规章制度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条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生产,全文共 5655 字

+ 加入清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条 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条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七条 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二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二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二十九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三十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三十一条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三十六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三十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四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XX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2月22日公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规定_论文格式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2829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规定

为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根据《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制订本规定:

一、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一)答辩资格审查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所学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本科阶段非法律专业学生还需按本专业培养方案上的要求,补修二门以上本科的主干课程,成绩合格)。

2.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

3.XX级(含)以前各级硕士研究生,还必须在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对答辩申请人是否具备上述条件进行审查,通过资格审查者方可领取答辩材料。

答辩资格审查时间:每年4月和10月。

(二)领取论文答辩材料

各专业指派一名学生负责人到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领取硕士论文答辩材料,同时交纳办理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工本费,每人52元。

领取论文答辩材料时间:每年4月15日—30日,10月15日—30日。

(三)填表

答辩申请人应认真完成答辩材料中所应填写的各项内容,学位申请表中指导教师推荐意见一栏,应由指导教师亲笔填写。

(四)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人一般为两人,其中校外专家应有1人。论文评阅人由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确定,聘请评阅人。论文评阅应在答辩前半个月提交。由各专业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定一名答辩秘书,专门负责学位论文评阅书的传递工作,评阅意见书应采用密封传递。

(五)答辩委员会组成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由各二级学科教研室与论文指导教师共同提出,一般由五人组成,属于本二级学科专业的委员不得少于五分之四,否则答辩委员会组成无效。答辩委员会委员必须为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答辩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可以参加答辩,但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校外专家评阅书返回后,应连同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名单表一并送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经院学评会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否则此次论文答辩无效。没有博士点的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可有一名在本学科专业中颇具影响的校外专家(原则上在武汉市范围内聘请),其参加答辩工作的答辩酬金(每生100元)由法学院统一支付。

(六)论文答辩

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校内举行,同一答辩委员会一天内不应组织超过6人次的答辩。

答辩截止时间每年上半年不迟于5月底,下半年不迟于11月底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要求完成论文答辩手续的,将推后半年答辩,院研究生工作管理办公室不再办理答辩手续。

(七)提交答辩材料

各专业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及时将材料整理填写完毕后交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每位答辩者还需向法学图书馆提交硕士论文一本。

(八)费用报销

答辩者提交答辩材料后,可填写《论文评阅酬金申请表》,经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院负责财务管理的副院长审批后,可报销校外专家评阅费每人100元、答辩秘书酬劳费50元、论文打印费、调研费1000元,共计1150元。

二、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一)答辩资格审查

1.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所学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其中特殊要求的专业还需有二外成绩);

2.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通过综合课程考试;

4.在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定的学术刊物上(见附件《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之资格论文发表期刊目录》)发表与申请学位专业相符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论文署名必须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不属于本一级学科的专业学术论文不能通过资格论文审核。

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对答辩申请人是否具备上述条件进行审查,通过资格审查者方可领取和提交答辩材料。

答辩资格审查时间:每年3月和9月。

(二)领取和提交论文答辩材料

答辩申请人应领取、填写并提交以下答辩材料:

1.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单一式两份;

2.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1份,综合考试表1份;

3.科研成果原件及a4纸复印件1份;

4.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1份(表格须本人申请、导师签字、发表论文及成绩审查、党总支政审、院学评会主席签字);

5.制好的博士论文1本;

答辩申请人应同时交纳办理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工本费,每人63元,由各专业收齐统一交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以上各项备齐后,由答辩申请人将材料送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学位处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

领取论文答辩材料时间:每年4月15日—30日,10月15日—30日。

(三)论文评阅

各专业指派专人或秘书,将论文评阅书用密封传递方式送达评阅人。

(四)论文答辩

1.评阅意见书返回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其作过保密处理后交给申请人,超过三分之二合格的即可办理论文答辩手续。

博士生答辩时间应由导师或指导小组决定后,在答辩前10天报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以便统一安排。

2.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专业学科组及导师确定。答辩委员会主席应是该专业研究领域的校外学术权威或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担任。答辩委员会中应有半数以上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应列席答辩会,但不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组成后,经院学评会主席审批,报校学位处批准方可答辩。各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属于本二级学科专业的委员不得少于五分之四,否则答辩委员会组成无效。各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应有一名在本学科专业中颇具影响的校外专家,其来往本院交通费、食宿费(原则上只在武汉住宿—天)、答辩酬金(每生300元)由法学院统一支付。

3.答辩截止时间每年上半年不迟于5月底,下半年不迟于11月底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要求完成论文答辩手续的,将推后半年答辩,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不再办理答辩手续。

4.答辩须在校内举行,特殊情况须在异地答辩时,可请示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同一答辩委员会一天内不应组织超过4人次的答辩;

(五)提交答辩材料

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及时将答辩材料填写好,按页码归回到博士学位申请表内的原位,将答辩袋中的所有材料整好,交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每位申请博士学位的同学还须向院资料室提交博士论文一本。

(六)学位证书发放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通过授予答辩申请人学位的决议后,经3个月公示无异议者方可发放学位证书。

(七)费用报销

答辩者提交答辩材料后,可填写《论文评阅酬金申请表》,经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院负责财务管理的副院长审批后,每位博士生可报销校外专家论文评阅费600元、秘书酬劳费50元,论文打印费、调研费1500,共计2150元。

(八)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评选

1.根据校研究生院及我院对评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精神,从XX年入学的博士生开始,经导师推荐,博士生可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申报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立项,学校将对获批准立项的优秀博士论文给予一定资助。

2.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条件为:论文在校外专家通讯评审中获得全优;在论文答辩中获得全优;并在学习过程中,在本人研究方向上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本规定由法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校园欺凌处理制度及措施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文件和通知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制定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

一、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③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

④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

⑤专题讲座,邀请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⑥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①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

②安保处及时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校园欺凌”处置的职责。

③校长、安保处组织校委会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学习《行政人员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不闻不问、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汇报,在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安保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三、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①加强行政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商店、宿舍楼、实验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②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采购巡视记录仪;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③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④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保卫处和学工处。

⑤督促宿管人员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⑥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⑦向学生公布学校 “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⑧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⑨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四、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安保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欺凌处理制度及措施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xx]22号)要求,特制订《江苏省大丰中等专业学校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望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执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校园欺凌(暴力)。

一、治理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在校生,在校园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上、放学途中。

三、领导小组: 组 长:各班班主任

四、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责任

1、开展教育。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加强预防。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3、及时处理。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4、监督指导。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加强对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指导和检查。学校督导室要对学校的专项治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第一责任人、各责任人沟通,做好记录,必要时向大丰教育局督导部门报告。

5、班主任责任:班主任直接与学生接触,最能及时把握学生动态,一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对学生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把欺凌行为遏制在萌芽之中;二要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中发生的欺凌事件和行为,及时处理,及时向校部责任人汇报。 五、奖惩 学校将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欺凌事件的责任人在评比、晋升、绩效等方面,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对在教育、预防、发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责任人,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校园欺凌处理制度及措施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一、体育器材设备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必须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课外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体育器材设备要按省教委颁发的《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基本标准》的目录进行分类、入帐,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每学期末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帐一次。

三、体育器材应分类存放,定位定橱,陈列有序。要保持室内整洁,按器材性能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照射等工作。损坏的器材要及时维修,使器材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四、各种器材设备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分管领导审批,出据借条, 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外借。

五、一切器材设备的领用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对于损坏、丢失的器材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

六、任课教师使用时必须提前一天填交“体育器材使用通知单”。保管人员应按时准备好器材,并作必要的检查,确保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七、所借器材设备在使用时,任何人不得擅自转借或持物离开教练场地,如发现,保管人员有权收回,并提出批评。

八、保管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学校领导应当场监交,按帐点物,逐件交接。遇有帐物不符时,要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融资经理工作的职责文本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融资,经理,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职责:

1、建立健全公司项目投融资管理制度、流程、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公司投融资项目的筹划及储备。

3、寻找、筛选投融资项目,对投融资项目实施评估、测算和分析,确定投融资项目的成本、收益和风险,为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

4、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资金筹措,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的制定。

5、负责融资方案的实施,配合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统筹公司内部资金调度、资源整合和再分配,评估公司的资金安排能力;

岗位要求:

1、长期从事企业投融资服务,擅长企业不同阶段的各种融资梳理;

2、具有丰富的投融资资金管理经验,具有丰富的融资渠道,与各大银行,信托等机构有良好合作及人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融资经理工作的职责文本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融资,经理,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职责:

1.负责融资信贷业务的营销,积极开拓市场寻找优质客户;

2.负责业务工作的开展,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对项目所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3.撰写调查报告,申请信贷评审,完成客户授信,对客户进行贷后管理与维护,避免优质客户的流失;

5.对信贷业务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对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岗位要求:

1、具有良好的财务、审计、金融、经济、法律、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优先考虑),具有3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历;

2、有银行、金融行业、政府等人脉资源丰富;有金融行业工作经验、丰富渠道资源者优先;

3、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职业道德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融资经理工作的职责文本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融资,经理,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职责

1、销售人员职位,在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并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任务;

2、管理客户关系,完成销售任务;

3、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及愿望,介绍自己产品的优点和特色;

4、对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

5、收集潜在客户资料;

任职资格

1、专科及以上学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

2、2年以上销售行业工作经验,业绩突出者优先;

3、性格外向、反应敏捷、表达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交际技巧,具有亲和力;

4、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及判断能力,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5、有责任心,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融资经理工作的职责文本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融资,经理,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职责:

1、协助财务经理制定购物中心财务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建立和完善购物中心财务核算体系和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内控管理和风险评测规避管理;

3、负责购物中心融资工作。

4、负责筹备期公司资金预算与控制及数据管理体系的构建。

5、负责财务部门人员培训实施和考核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任职资格:

1、35-45周岁,财会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2、有5年以上大型商场经营管理经验,具备筹备期及运营期财务管理经验者优先;

3、熟悉银行投融资的流程以及手上有资源

4、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

5、严谨、踏实、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融资经理工作的职责文本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融资,经理,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职责:

1、围绕公司上下游供应商规划和开展金融服务,管理头寸,及时完成保理款项回收工作;

2、开拓与建立各种融资渠道,负责与投行、银行、知名企业、PE及各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关系;

3、参与ppp项目,负责跟政府沟通、融资方案的设计和渠道管理;

4、梳理完善融资制度、流程和工作规范;

5、对重要投资机构筛选、分析,有针对性、周期性的策划、组织和执行新老机构的开拓和维护活动;

要求:

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善于跨部门组织、沟通和协调资源,能承受较大压力;

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行业研究能力、较强的政策敏感性;

熟悉投行、pe和产业基金等机构的投资决策流程;

熟悉资管业务,有银行、券商、信托和私募等机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融资经理工作的职责文本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融资,经理,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职责:

1、跟踪并收集国内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最新融资政策和监管动态;

2、建立并维护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3、负责PPP项目资产证券化(ABS)工作;

4、协助市场负责人对公司投资项目投融资方案的规划、分析与实施;

5、协助市场负责人进行项目前期开拓、交易结构设计、法律文本制定、相关报告撰写,以及后期过程管理、风险控制等工作;

6、参与融资项目谈判,与合作伙伴、主管部门和潜在客户保持良好业务关系。

任职资格:

1、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经济、金融、财务、法律专业背景;

2、3年以上企业融资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具有大银行信贷经验。

3、熟悉工程项目贷款,对PPP融资模式及资产证券化有一定的了解;

4、熟悉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等相关行业法律、政策知识;

5、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文本撰写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头脑清晰,逻辑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