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抗战胜利纪念日追忆关于中国革命先烈——邱少云_事迹材料_网
(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同志永垂不朽。”
篇2: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关于董存瑞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_事迹材料_网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篇3:2024迎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总结_活动总结范文_网
中国网络作家“走进抗战历史”主题活动小结
首先,我想感谢中国作协给了我们这样一次机会,使我们从历史教材中走了出来,沿着抗战路线,深度走进那段历史,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沧桑,亲手触摸历史留下的伤痕。并且,我想感谢一路上陈主席的关怀,马主编的全程陪伴,以及程处长默默的奉献。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陈主席的廉洁奉公,平易近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不搞特殊化,这使我对新时代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有了全新的认识。谢谢你们。
回顾此行,我的收获很大。
我们6月23日出发,一大早,由陈主席带队来到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我们奏国歌,誓师。听着陈主席慷慨激昂的演讲,数着石桥上随处可见的弹痕,循着先烈们的足迹,我的心情固然沉重,但也由此点燃了爱国主义激情。作为小分队光荣的一员,我迅速融入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生活中来。
出发仪式后,我们马不停蹄赶往沈阳。我领到了三件宝:作协活动专用帽,采访采风胸卡,和一本抗战简史。从这天开始,我每晚都要对照次日的行程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6月24日上午,我们参观了918纪念馆。看着实物与照片,听着英烈们的事迹。立体的再现,加深了理解,我的心在滴血。我当时的情绪关键词有两个:愤怒与纠结。愤怒比较浅显直白,而纠结的是历史无法重演,却在不同的方向与节点上派生出那么多的可能性。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只有不可逆转的结果,没有发生的事,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从那段历史中汲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天返回住地的途中,大家的话都很少。回到驻地,我的心仍久久无法平静。
下午,我们参观了大帅府,并与金融博物馆馆长交流抗战起因。学到了更深层的知识。
6月25日,我们来到大同,参观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和主战场原址原貌。在敌我争夺最为惨烈的老爷庙制高点上,我俯瞰深壑,眼前浮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仿佛听到了胜利的号角,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我深切体会到这次大捷对整个民族的意义。我的情绪关键词也有两个:欣喜与振奋。
然后,我们辗转太原与济南,来到了枣庄。
26日傍晚,我们步行参观了原址重建的台儿庄古城。这座古城虽然是重建,但看得出这是一次用心的重建,尊重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建,很多物件都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民间收集来的。
6月27日一早,我们从另一侧城门进入古城,参观了台儿庄大战遗址。数着墙上密集的弹坑,我的热血在沸腾。驻足于当时争夺最为激烈、敌我伤亡最为惨重的清真古寺。我并没有能够亲眼见证那面一平方98个弹孔的墙体,因为它早已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挖走了……
但我们紧接着又去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看到了那面墙的照片,也算是弥补了遗憾。我们认真听讲解,随后还观摩了大战实景演示。台儿庄的最后一站是李宗仁纪念馆。
当晚,我在微博上收到了一条珍贵的留言,是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康法如将军的曾孙写给我的,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这位不同寻常的粉丝已经关注了我好几年,而我竟浑然不知,直到我参加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活动,沿途在微博上不间断地发布动态,才与他有了交集与共鸣。对抗战历史共同的记忆连接了我们,这是一段不凡的缘分。这位化名为“国殇台儿庄”身份特殊的粉丝留言如下。
@国殤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时任31师副师长康法如。河南西平县大康庄人。(1900-5-18生于大康庄--1950-8-30镇压于西平县东关)至今没有照片和详细履历。我是康将军的曾孙。
康法如,看到这个名字,我印象深刻,在纪念馆那一整面墙上,我清晰地记得,康法如的名字被做得很大,但确实没有照片。当时我在想,这还算幸运的,不知名的英烈还有很多,他们在英勇赴死之际,没可能在心里计算,能否流芳千古。
经过慎重思考,我在微博上给他的公开回复是这样的。
回复@国殤台儿庄:向康将军致敬。此行让我认真学习与思考,抗战历史不仅震撼我心,更激起我创作的热情。抗日题材不能无病呻吟,必须肩负历史使命,扎根生活,潜心调研,才能写出无愧于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好作品。历史不会忘记康将军,即使他老人家没能留下照片。请您保重!
6月28日上午,盐城。我们参观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紧接着我们又来到江苏省重点中学——亭湖高级中学,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并观看了亭湖高中精彩的爱国主义文艺演出。看着一张张尚显稚嫩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文学事业生机勃勃的未来。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随后我们又驱车60公里来到射阳,参观了华中工委革命纪念馆。
6月29日下午,南京。我们来到了三江学院文学院,与师生们座谈,主题围绕着网络时代,对ip的思考。会后,我们参观了三江学院的校区。
6月30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陈主席代表小分队向30万遇难同胞进献了花圈。参观的过程,紧凑,有序,气氛凝重。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头的痛。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疼痛才让我们醒着。我们不仅自己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有责任用我们手中的笔,一代又一代将真相传承下去。
下午,我们又从长沙中转,来到了怀化。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心里酝酿起活动小结。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三千字,在我心里却重于泰山。我的耳边萦绕着陈主席即兴的爱国诗篇,我的眼前再现着一幅幅史料照片。我恨自己生的太晚,一腔热血来不及投身于保家卫国;我叹自己活得太过安逸,安逸中却隐藏着惶恐与不安;我强烈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奉献点什么,迫在眉睫。
7月1日上午,我们驱车来到芷江县,参观了此行最后两站,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和飞虎队纪念馆,听取参加过芷江保卫战的老兵回忆当年的战争形势,控诉日军暴行,分享胜利的喜悦。直到此刻,我心里沉甸甸的包袱才稍稍放下。中华儿女也许曾经受尽屈辱,在麻木中被奴役、被屠戮,但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怎样的波折,历史总是会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有醒来的一天,中国人民最终是不可战胜的。因而,我由衷地想说:中国,万岁!今天恰巧又是党的生日,尽管我本人不是党员,但此刻我也很想说: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