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层妇联工作今后怎么做【实用20篇】

浏览

2101

范文

1000

篇1:基层单位妇联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xx年,镇妇联紧紧围绕市妇联和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以着力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为重点,推进两规划的实施,加大维权力度,强化自身建设,按照常规工作求规范、创新工作求突破指导思想,用心探索妇女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宣传教育,营造妇女工作氛围。

1、新开了xx镇妇联博客搭建服务妇女的新平台。从今年8月份始,开通了xx镇妇联工作博客。透过妇联组织自身的网络优势,向辖区妇女宣传妇联博客,透过博客和广大农村妇女搭建宣传和展示妇联工作的平台,使辖区妇女了解妇联工作,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搭建学习政策法规和健康知识的平台,培养自我维权的意识和科学养生的理念;搭建了解和沟通民情的平台,透过博客留言板和加好友聊天等方式,了解民情、理解妇女的投诉等。

2、组织开展了庆“三八”百年庆系列活动。一是开展了xx镇“三八百年庆、巾帼展风采”庆祝表彰大会。大会对近几年来在各类建立中涌现出来的“十佳礼貌家庭”、“十佳平安家庭”、“十佳巾帼创业标兵”进行了表彰。二是开展了贫困妇女走访慰问活动。用心向市妇联争取妇女发展基金的支持,全镇共走访慰问了贫困妇女xx名,慰问资金4000元。三是组织xx镇女子健身队参加了全市庆“三八”暨文体展示活动。四是组织镇机关女干部赴三清山考察活动。五是组织镇小学生开展了“这天我来当妈妈主角体验活动”和“康乃馨感恩母亲”活动。

3、重视并撰写各类妇女工作信息。镇妇联十分重视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认真撰写各类妇女工作的信息,用心向上级妇联、镇政府等各类网站。今年以来,镇妇联共被省妇联录用信息2篇、绍兴市妇联录用1篇,向上虞市妇联15篇,xx镇政府网站录用18篇,镇妇联博客撰写博文37篇。还按照要求完成了妇女线杂志的征订任务。

二、注重巾帼建功,抓好了巾帼示范村和巾帼礼貌岗建立工作。

1、“五大举措”深化新戴家村巾帼示范村建立。一是配合乡风礼貌特色村建立,开展了礼貌家庭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活动。二是结合农村新一轮环境清洁专项行动,组织广大妇女开展“美在农家”活动。三是组织实施“春泥”,建立了村级家长学校。四是建立村巾帼志愿者队伍。五是加大妇女工作的宣传力度,新开辟妇女工作的宣传专栏,印发一期妇女工作的宣传资料。9月17日省妇联副主席张丽萍来我镇调研巾帼示范村建立工作,给我镇的建立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指导各村妇代会打造“一村一品、村村创特色”的工作。年初向市妇联申报了《上虞市“一个妇联一个特色”活动》,我镇把深化巾帼示范村建立作为今年的特色工作来抓,上半年镇妇联从规范各项制度入手,出台巾帼示范村考核办法,完善《巾帼示范村工作手册》,在各村中开展“一村一品”的特色工作建立活动,用心组织妇女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组织了18名妇女参加全市手工操作大比武活动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我镇的巾帼示范村建立工作受到市妇联的高度肯定,在全市各建立单位得以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基层单位妇联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我局妇委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县妇联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城管为目标,服从服务于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本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局妇委会在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了“迎市博、讲礼貌、树新风”主题目活动,在各级妇联的带动和倡导下,主要开展了“三爱、”四德“教育,教育女职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具体行动展现妇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百年市博增光添彩。另外,我们还为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寓教于乐,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到达逐步提升妇女素质的目的。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座谈会。为单位女职工、家属开展了健康检查,并为他们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用心组织女职工参加建立省级礼貌城、环保模范城,号召广大女职工用心投身志愿者活动,开展了评选“女劳模”“礼貌家庭”活动,环卫工人宋正英被XX市评为20xx年的城市美容师,我们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利用各种学习培训,加速推进妇女素质提高进程。开展了xx大、礼貌执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保障法》等培训。

二、开展双学双比,建功立业卓有成效。

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维护合法权益,倡导健康礼貌、向上、奋发的良好氛围前提下,我们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使妇女立足本职作贡献,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成为城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

受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影响,妇女整体的社会地位、个人自信程度、社会参与热情,相对男人来说,仍然较低。因此,维权工作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们坚决贯彻“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五心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在具体的纠纷调处中,我们充分运用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儿童伸张正义,打击邪气,消除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没有一齐因接待而出现重复上访,没有一齐恶劣案件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加强团结,维护稳定局面。

妇联既是妇女的代言人,又是广大妇女的知心朋友,更是妇女姐妹工作和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女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更谈不上促进团结和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面。因此,我们妇联同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工作吃苦,迎难而上,树立良好的妇女形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影响全体妇女;三是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工作职责为重,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管好县城献计出力;四是当好妇女的守门人,做好妇女的贴心人,为难之际代表组织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动之以热情之心,今年妇联组织妇女用心参加了抗震救灾、扶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为本系统126名女职工开展了健康检查,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开展了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活动。正是由于妇联扎实、认真、负责、务实的工作,本系统妇女工作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步大台阶。

五、以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契机,推进妇联组织建设

借党支部换届选举之机,选配了新一届妇委会组织。虽然,我局妇联在一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与时代对妇联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妇联的期望,仍有很大距离,这些,我们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身不足,用更大的热情和工作斗志,去开创新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基层单位妇联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45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我镇全年工作目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主题,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提高执行力为关键,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现将我镇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创先争优为重点,“强服务、树形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抓好领导点评、公开承诺等创先争优规定动作,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覆盖面达100%,公开承诺和落实承诺率达100%,严格对照标准落实活动要求,党员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大力营造弘扬先进、学习先进的氛围,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创先争优。以建党90周年为重要契机,隆重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活动。出江镇各基层党组织采取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认真开展了以“组织怎么建、党员怎么干”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镇党委认真联系镇情,确定了“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出江”的活动主题,研究确定了“五比五看双满意”的活动载体,即:比创新看科学发展,比实干看工作业绩,比学习看能力,比服务看惠民实效,比形象看群众反映,争创人民满意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好党员。社区还开展了领导讲党课、表彰会、组织新党员宣誓、参观灾后重建点等活动,增强党员的爱党情结、党性意识。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注重对贫困党员、老党员和优秀党员的关怀,在春节、七一等重要节点扩大走访慰问面,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六是积极组织开展迎“七一”“讲党课、学党史、强党性”活动、评选表彰、走访慰问、唱红歌、“我向党说知心话”等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庆祝建党90 周年。

二、强化四项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我镇严格按照县委有关党委换届选举的文件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筹备,严肃纪律,规范程序,制定了《出江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方案》和《关于开展出江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方案》并于20xx年9月召开换届选举大会,出席党代表87名,到会率达100%,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出江镇第六届委员会书记1名,副书记3名,委员2名,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5名。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无上访人员,县委提名候选人全部高票当选,组织意图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认真落实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会议开放及村(社区)“三务”公开制度。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会议开放率达80%以上,会议开放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认真落实村(社区)“三务”公开制度,社区党务公开栏、居务公开栏和财务公开栏实现固定化、标准化,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深化党代表任期制工作,切实搭建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采取视察调研、座谈会、列席工委会等形式,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全面深化完善基础治理机制,规范议事会的运行。以强化居民议事会建设为着力点,切实理顺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对议事会召集人进行了培训,各社区全年召开议事会均在4次以上,议题内容包括公共服务经费使用、道路修建、沟渠掏修等,做到了议事公开,决策透明,执行规范,效果良好,进一步提高了居民议事会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基层组织发挥作用优良率达95%以上。

四是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党建工作纳入主要工作目标考核,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组织保证来抓好落实。坚持党建工作述职制度,民主测评满意率达90%以上。结合推动党建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出源社区党组织党建示范点,规范软硬件建设,促进基层党建水平整体提升。加大了督促考核力度,针对重点工作阶段性需要,通过会议通报、专项检查、网络互通、电话询问等方式,做到常检查、常督促、常指导。

五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理顺两新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了以两新党组织书记和党建联络员为骨干、两新组织党建联席会为载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配合有力、各司其责的党建工作格局。支持两新党组织依照行业特点开展活动,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创建、党员经营户亮牌经营等活动,引导党员职工和党员经营户在经营管理中创先争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鼓励两新党组织参加属地社区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和公益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互助共建。大力推进两新党组织规范化服务型主题实践活动,做好示范党组织创建工作。目前,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达60%以上,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党率达100%(无新社会组织)。

四、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一)以创建“五好”为目标,加强农村党组织基础建设

一是把握关键,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抓好班子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选强配备好支部班子,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使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上有抓手,有着力点,有执行力。二是突出重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我们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运用典型事迹教育党员,激发党员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三是抓住根本,建立健全一套可行的党建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各支部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两委会、每月一次政治学习、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并上好党课、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强化党员目标管理,制定支部工作目标,对党小组和个人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落实好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保证党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进一步规范党建工作水平。四是确保实效,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创建“五好”党组织为载体,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发挥好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五是强化措施,积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加抗洪救灾、扶贫济困、义务修路等活动,为民办事、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切实优化镇村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机关干部的监管和培养。年初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分工定责,严格机关管理,把年终考评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了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台帐,将年轻有为的干部充实到党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健全培训机制,提高村(社区)干部素质。针对现有村(社区)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状,我镇加大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集中组织村(社区)干部集中培训4次,认真落实党员“三培两带”工程,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并利用远程教育拓宽干部视野,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将“一村一大”充实到社区支部班子中,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镇党委建立了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村级后备干部花名册,建立了相关挡案,明确专人负责培养,每个村和社区培养了5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2名后备干部。加强了发展对象资格的审核力度,重点将全镇致富能手、青年大学生等作为发展对象,全年新发展了29名党员。四是切实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了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了村务公开、干部离任审计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有效规范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行为。通过在农村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播放反面典型教育材料,给两委干部时刻敲响党风廉政警钟。

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今年出江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组织部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工作。获得总学时共计2368.7小时,其中基础学时929小时,附加学时1439.7小时,总站点数13个,已启用站点总数13个,计入考核站点数13个,计入考核站点达标数13个,未达标站点数0个,达标率达100%。每个基层党组织(站点)每月集中学习至少4次,每月定时保质保量的上报PPT学习课件,并有多个PPT学习课件获组织部通报表扬。

我镇今年完善了远程教育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镇级站点安排公务员级别的同志直接负责,并推荐该同志参加了今年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远程教育骨干培训班,并取得相关证书。为落实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和考核监督措施,制定了乡镇、村远程教育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并每个季度开展了专题督促检查和集中培训。为推进远程教育站点提档升级,我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接入互联网站点达到100%。并积极尝试推进远程教育站点进两新组织和农家,完成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相关任务。

我镇今年积极推行基层党员干部“学时制”管理服务模式,使乡镇级、村(社区)级基层党组织(站点)实现学习常态化、组织活动定期化、教育培训有计划。并做好活动实时记录、量化考核、督促整改和动态管理。同时,我镇积极尝试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上手机、上电视、上互联网,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以“三学三强”(学党章党史,强党性;学政策理论,强素质;学实用技术,强技能)和“五个一”活动(党委书记上一次党课、老党员讲一次传统、先进典型介绍一次经验、专家学者传授一次实用技术、集中进行一次新党员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制定总体安排实施意见和具体推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党支部委员业务素质不高,党的知识知之不多,不明白自己的到底该做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我镇将在20xx年每月为党支部委员召开一次培训会,学习业务知识,使各支部工作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各支部的工作特色,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各项活动。

2、新发展对象里缺乏致富能人。针对这一情况,我镇将在20xx年重点发展创业明星为发展对象,向他们提供条件,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

3、非公党建工作开展比较滞后。针对这一情况我镇将继续认真搞好辖区内“两新”组织和非公企业的党建调查工作,动态掌握辖区企业党员人员,积极探索非公企业与党组织“共驻共建”的方式方法,形成和谐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如在镇党委下成立一组“非公企业党员小组”纳入镇党委管理,坚持每月与各村党支部活动同步。

4、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在外来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中有部分是党员。这些党员有的不与所在村(社区)支部主动联系,对村(社区)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不参与;有的不主动履行党员义务;有的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镇党委对辖区内流动党员既没有发放证件,也没有建立联系卡,有的还没有建立台帐,流动党员的管理基本上是一块“盲区”。导致一些党员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游离状态,变成了“口袋党员”、“地下党员”和“党费党员”。针对这一情况,镇党委在20xx年将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相结合,摸清流动人口中的党员人数,主动与之联系,建立流动党员台账,让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到党的活动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3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工作的调查报告

妇联组织在推动全国妇女解放、保障妇女权益、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等,充分说明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权益保护工作, 对新时期妇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如东妇女权益受损情况

2019年,如东县妇联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电、来访83件,其中,来信2件,来电18件(“12338”妇女维权热线3件),来访63件,其中,领导接待15件,无集体访,重复访3件。按照问题类型进行分类,信访件中婚姻家庭类70件,占信访总数的84.3%,其中,恋爱/同居纠纷5件占6%,家庭纠纷20件占24%,干涉婚姻1件占1.2%,离婚投诉15件占18%,配偶有外遇4件占4.8%,家庭暴力13件占15.7%,遗弃1件占1.2%,收养1件占1.2%,其他10件占12%。劳动权益类2件,占信访总数的2.4%。人身权益类2件,占信访总数的2.4%。综合类7件,占信访总数的8.4%。无政治权利、财产权益和文化教育类来访。

二、县、镇、村三级妇联组织维权网络建设

2019年12月,我县挂牌成立了如东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中心地点设在县信访局,设有接待受理室和调解室,具有受理投诉、谈心谈话、情绪疏导、纠纷调解、法律帮助等多项功能。聘请了1名法院退休干部为专职调解员和其他14名兼职调解员,接待来访及申请调解的群众。同时,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妇联等部门安排人员参与中心值班调解。一年来,中心运转良好。

随后,如东县各乡镇妇联相继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站,各村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点,成立以妇代会主任或调解员姓名命名的个人调解室。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1260多名。

三、县妇联维护妇女权益的具体举措

(一)普法宣传,提高妇女维权能力

结合“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广播、普法信息卡、法制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反家庭暴力”和“平安家庭”的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开展“万家学法”知识竞赛活动,2019年,全县1000多名妇女参加了知识竞赛,极大地增强了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社区妇女的法律需要,开展“送法进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县妇联、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为40多名社区居民作了《婚姻法》知识讲座,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从结婚与婚姻效力、夫妻财产关系、离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发放《妇女维权普法卡》和《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手册》300多份,现场解答居民的法律疑惑。

结合企业女职工的法律需要,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妇联、综治、司法等部门的同志及县内知名律师等在女职工相对集中的南通大东有限公司开展法律咨询与服务活动,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同时给女职工赠送了300多本《外来务工人员手册》和500多本《普法宣传手册》。

结合节日契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八”维权周期间,如东县双甸镇妇联、新店镇妇联联合镇司法所、卫生所举办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维权、卫生保健为主题的广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受理咨询60多条,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利用“6.26国际禁毒日”联合公安、综治、司法等部门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为群众宣讲法律,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开展“老娘舅与姐妹面对面”活动。如东县大豫镇妇联联合镇司法、综治及老干部支部组织开展“老娘舅与姐妹面对面”活动,2019年,共有47名妇女群众前来咨询法律事宜,“老娘舅”们均依据相关法律给予了解答。

(二)平安家庭创建,夯实平安社会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县妇联主席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文广传媒集团、县教育局、县新闻出版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由县妇联权益部负责创建活动的沟通协调和日常工作。

专题部署工作。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及考核细则,提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县妇联积极担负起“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基础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细化创建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创建责任。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各级妇联以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切入点,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妇女及其家庭,推动农村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帮教服刑拘留妇女及其家庭。县妇联每年联合有关部门去看守所、拘留所等地看望帮教受监妇女,对特困服刑人员子女及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生活帮扶、思想帮教和法律帮援,有效地调动了服刑人员及受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为维护家庭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关注权益受侵害妇女及其家庭。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进家庭”活动,及时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当事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三)加强培训表彰,促进妇女维权工作

2019年,如东县妇联组织妇联干部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参加南通市妇联在市委党校举办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暨妇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9月份,联合县大调解中心举办全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培训班,共有14个镇的256名调解员参加了视频培训。召开全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网络建设推进会。会上表彰“维权示范岗”10个、“金牌老舅妈”调解员10名、平安家庭示范户10个和优秀调解案例5个,进一步调动妇联维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妇女维权工作深入开展。

四、如东县妇联在妇女权益维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妇联维权工作经费紧张

妇联组织的工作经费主要由当地政府划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划拨的经费与妇联组织机构运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如东县妇联会和一些单位合作,寻求产生“共赢”。这种资源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联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独立性。

(二)妇联缺乏专业维权人员

妇女权益维护工作需要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专业性较强,需要一大批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深谙信访接待技能技巧的专职工作人员。但是,基层妇联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基层妇联的维权工作者同时还兼任其他工作,连最起码的专职都无法做到。面对来访者,有些妇联工作人员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三)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不够完整

我国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尽管多部国内立法通过多种形式规定了妇女的政治权、人身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经济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内容,但对很多亟待解决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缺乏规定,不利于对妇女权益的充分保护。二是尽管我国立法规定了各种妇女基本权利,但是这些妇女基本权利规定分散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之中,对于社会生活中侵害妇女权利的突出现象缺乏专门性立法。三是我国现行立法没有设置完备的责任追究制。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未建立完备的救济制度,我国妇女尽管权利很多,但并不能够为妇女真正的享有,妇女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很难实现有效维权。

(四)妇联维护妇女权益执行难

只有在妇女权利受到严重侵害并形成诉讼时,司法部门才启动司法程序。妇联组织是人民团体,其自身并不具备执法权,对违反《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对妇女权益保护的规定的个人或单位,无法进行执法,不能进行强制措施。实际上,我国没有一个健全的专门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执法机构,对侵犯妇女政治权利、劳动就业权利、受教育权利、人身权利等方面的权利,但却没有触动法律的侵权行为无能为力。执法主体的欠缺,使相关法律法规无法全面实施,妇女权益的实现受到严重制约。

五、加强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的对策

(一) 进一步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

在立法方面,一种是可以在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设专章专节,规定反家庭暴力、反就业歧视等法律条文。通过完善、补充和扩展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达到科学立法的目的。另一种是以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依据,分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反家庭暴力法、反性骚扰法等各类单行法律法规,形成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一整套系统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两者相比,本人觉得后者更加可取,因为反家庭暴力和反就业歧视的保障对象尽管以女性为主,但涉及对象并不一样,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单行法更便于结合实践、及时调整、补充漏洞,更有利于妇女权益保护的有效性。

(二)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妇联组织要及时介入,应要求进行调解,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和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要支持受害妇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给以指导。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无视、推诿、拖延受侵害妇女的申诉和控告的有关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应给予通报批评,给予相关责任人行政处分。通过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三) 畅通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基层妇联组织要主动代表妇女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拓展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要经常走到妇女群众当中,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所盼,认真调研、深入总结妇女权益保护和妇女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调查中发现的紧急而重要的问题,可以形成专题报告,向县委县政府上报,寻求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职责,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的妇女儿童问题列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协调各相关单位进行解决。

(四)创新妇女维权工作机制

一是监督机制建设。要加强媒体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提升妇联公信度和影响力。通过宣传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报道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现象等,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合力。要加强群众监督。妇联组织应当欢迎热心妇女事业,维护妇女权益的女大学生、社区退休阿姨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界别的妇女群众主动担当义务监督员,对她们提出的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加强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寻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建立妇女维权联动机制。妇女权益维护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应协调多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建立妇女维权联动机制,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化大格局。三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开展妇女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通过奖励激励措施,有效调动基层妇女维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妇女维权工作责任意识,为妇女维权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妇联组织公信力建设

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妇女维权工作队伍,足额、合理配备妇女维权工作人员,确保妇女维权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维权能力。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服务品牌,用真真切切的有效服务赢得妇女群众的信赖,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要加强与其他妇女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随着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种妇女群体的出现,妇联组织应注重与其他女性组织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充分发挥自身独具的权威性和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与其他女性团体优势互补,加快树立“妇联为妇女群众而存在,服务是妇联的本职所在”的工作理念,追求妇女儿童利益至上和公平、公开、公正、效益的管理原则,真正发挥妇女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基层妇联工作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48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基层妇联工作调查报告

基层妇联组织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两篇关于基层妇联工作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基层妇联工作调查报告(一)

**年是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了了解XX县基层妇女组织的现状,更好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推动XX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遵照省、市妇联的安排,XX县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主席,采取调查、个别谈心等形式,了解了XX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

XX县现有XX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XX岁;其中本科X人、大专XX人、高中(中专)X人;中共党员X人;行政编制XX人,专职X人,兼职XX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XX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X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XX年以上的X人,-XX年的X人,XX年以下的X人,从事妇女工作XX年未解决政治待遇的X人。工资待遇都有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县现有行政村X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有村妇代会主任X人,配备率达。去年换届后,进入村委,.X进入支委。村妇代会主任XX岁以下的达;高中X人,初中及以下X人。中共党员X人。

全县现有X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配妇联主席X人,配备率达。社区妇联主席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XX岁;其中大专X人,高中X人;中共党员X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X元,最低的是X元。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满二十年,可享受离任村干待遇X元/年。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比较平衡,人均月工资X元。

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人员是县财政全额拨款。

二、主要做法

XX县妇联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建网络、建队伍、建机制、强服务”的目标。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组织建设,一是政策给予支持,措施得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的妇女工作良好局面。X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妇女儿童规划》,明确妇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措施,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妇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X次选调女后备干部和妇联主席XX人,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X年县委组织部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妇委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建设;县民政局、县妇联在每次村委换届期间都转发了省市《关于在村委会换届中保证村委会班子中有适当女性成员的意见》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并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和农村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的情况出发,明确规定村计生专干由妇代会主任兼任,从而保证了“两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二是“以党建带妇建”,将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中,对海选中落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普遍采取聘任为村支委的做法,保证了村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管理中的地位,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的后顾之忧。

2强化指导,分步实施

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按照“巩固好的、强化弱的、收拢散的、建设新的”方针,根据不同层面分类指导。

一是巩固县直妇委会组织。县直妇委会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面,县妇联以创“巾帼文明岗”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与扶贫村开展“巾帼扶贫”、“四定一包”(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服务,包贫困村增收致富)活动,有XX个单位的妇委会与XX个村结对帮扶,投入资金X余万元,在科技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扶助。近些年,创省级文明岗X个,市级X个,县级XX个,共有XX名女性荣获市县“巾帼岗位能手”、X名女性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农村妇女流动人口等新情况的出现,妇联创新农村妇女组织设置,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两位一体”的做法及建立村妇女专业协会,联手带动妇女群众的致富发展,使农村妇女组织的工作机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妇女组织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深入开展巾帼致富工程。各乡镇在农村利用项目资金建立起来的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三八绿色基地”XX个,总面积X亩;全县X万余名农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显身手,涌现出十佳种烟、种果女能手XX名,开发种植烤烟X万亩,大五星枇杷X万亩,年产值XX万元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所,兴办年产值XX万元以上的女能人企业家。茂家乡罗溪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全村科学养鹅X万羽,人平增收X元,成为全县的养鹅专业村。县妇联引进了手工艺品加工和珠绣两个具有女性特征的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训、家庭式就业”,吸引了全县多名农村妇女踊跃参与,增加了家庭收入。

三是建立社区妇联组织。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县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县社区妇联组建率达,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进行家政服务钟点工的培训,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

四是构筑开放性的妇女组织网络。县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的联谊。改变单一的妇代会组织形式,扩大妇联外围组织范围,在新经济组织和民间社团建立妇委会X个,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

1强化机制,提质荐才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县通过建章立制,提质荐才,让女性成才拥有了广阔的舞台。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基层妇联自身建设的关键。每年县干教领导小组将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年干教计划中,在各种主体班中考虑了女干部、女非党积极分子的参训比例。每年X月份举办一期X人参加的全县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到省、市、县全部轮训一次。每年X月份举办一期X人参加的村、居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以传播科技文化和法律政策为载体,将理论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专职队伍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妇联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门按照“两注重,一优先”原则,即选拔干部注重女干部,调整领导班子注重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注重参考妇联的荐举意见,把女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

三是推荐选拔制度。推荐选拔女干部是妇联的职责,县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县直机关股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党外股级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敦促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积极启发女干部提升自我审视,激发女干部的成才意识,加强女干部自我拓展的实践能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规范“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近年来,县妇联向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XX名,已任用XX名。

四是激励机制。以宣传表彰为载体,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女性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树立了女性的良好形象。近些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妇女工作者XX名,“增强四个观念”、学习“三个代表”、“优秀领导”、“优秀公务员”等女性典型XX名。

五是跟踪培养制度。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工作情况,采取“任前帮任后夸”,为女干部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健康成才。

1、强化服务,提升实力。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关键是要发挥组织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通过创经费、办实体、抓阵地、搞活动,增强了服务功能。一是争取经费保障。《XX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每年按全县妇女人平X.X元作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妇联也争取了每年-X元的妇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乡镇财政还承担了乡镇妇联主席和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女性安康保险、征订《今日女报》及女性健康检查的开支。龙泉镇每年花在妇女工作上的资金达X万元。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三月竣工投入使用,作为妇女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场所,极大的服务了妇女群众。中山社区建立的娱乐室、健身走廊,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三是开展有益活动。各基层妇女组织围绕“两纲两法”、“巾帼创新业”、“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开展科技女能手、巾帼岗位能手、学习之家、环保之家、清廉之家等评选活动,这些年来全县共表彰各类典型X余人。金陵镇永桂城村成立的女子舞龙队活跃在周边县乡村,丰富了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三井乡山下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妇女“学科技学法律知识抢答赛”,以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六个社区的晨练队、女子腰鼓队为社区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从全县来看,县城妇女组织状况优于乡镇妇联,乡镇妇联优于村妇联,发展还不平衡。

2基层妇女干部职能弱化。乡镇妇联主席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乡镇中心工作大局,均分包着村或计生等工作,平时要拿出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妇联工作的各项任务要靠自己挤时间或结合其他工作进行。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服从服务于本村的中心工作,大多数时间抓计生工作和分片包组,只能结合抓计生工作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对如何开展妇女活动思考少、计划少、花的时间少。

3兼职现象较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受影响。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给基层妇联组织带来一定冲击。乡镇妇联干部兼职的占,多数两职以上,任务繁杂,加上受双重领导,妇联布置的一些工作只能是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4村妇代会主任责任意识淡薄。因村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是靠兼任计生专干解决,妇代会主任一职无工资,所以,造成做计生专干有工资,做妇代会主任是额外劳动无报酬的现实,致使大部分妇代会主任无妇联工作的概念。上级妇联对基层的管理柔性有余,刚性不足。

5妇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大部村因集体经济匮乏,没有活动经费保证村级妇女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6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能力也很强,如:维权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双学双比”活动中需要农业知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沼气池,等等。工作中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如一些工作要与司法、农业、派出所等协调解决。

7村妇代会主任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全县X个村妇代会主任中,XX岁以上的XX人,占X.X;初中以下文化的有X人,占.X。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与新时期对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要求、妇女群众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党建”带“妇建”,把乡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使妇女工作做到与计生工作同等重要。要实实在在地关心乡村妇联干部的学习、工作,为她们解决妇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定期听取县乡妇联干部的汇报,支持乡村妇联干部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2切实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来源问题。全县乡镇女干部共有XX人,平均年龄XX岁,年龄最小的也有XX岁,XX个乡镇妇联主席担任了党政领导职务,仍兼任妇联主席。存在乡镇女干部缺乏,专职妇联主席难配的问题。建议公开选拔一批乡镇女干部,解决源头枯竭难题。

3着力提高村级妇代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妇代会干部参加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思想观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落后,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参加培训;争取每年举办一期较全面、高质量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责任意识、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4优化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地位,切实做好干部队伍的配备和使用,大胆培养乡镇党政女正职;建议对从事妇女工作XX年以上的乡妇联主席适用股级干部达到XX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政策。二是提高村级(社区)妇女干部经济待遇,尽量拉近村与村的距离。有条件的,要尽力为她们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让她们生病和离任后有一定的生活补贴,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切实解决妇女组织活动经费,确保她们有钱办事,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5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县妇联要加强对乡村级妇女工作的指导,建立一系列工作、学习、管理制度,使乡村妇女工作任务指标量化,工作责任明确,最大程度上促进妇女工作的开展。

基层妇联工作调查报告(二)

基层妇联组织如何为妇女儿童服务?妇女儿童的需求又将如何得以实现与满足?又如何使妇女儿童拥有高一层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镇妇联积极探索,建立镇、村、校三级联动机制,将妇联组织、妇女和儿童紧紧联系在一起,较好地实现了妇联的“联”字功能。

一、**镇妇女儿童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北角,北邻**市**县**镇,东傍**市**县**乡,面积XX平方公里,共有X户,X.X万口人,其中留守儿童户X户,孤儿户为XX户,单亲家庭户为X户,留守妇女户为X户。大多男性外出,妇女则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这些留守妇女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则基本无事可做,这些人该如何引导?该如何找事给她们做呢?如何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如何使留守儿童、孤儿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玩上一些时髦的玩具,用上时髦的文具?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以更好的服务于留守妇女儿童。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镇村妇联组织全面了解妇女儿童实际情况,把握需求,分类做好管理。镇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对本村留守妇女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尤其是贫困留守妇女儿童逐户进行全面摸查,登记造册,切实掌握本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信息库,通过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解决这些家庭面临的问题。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将惠民好政策宣传出去,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的相关致富项目,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妇女儿童的数量,进一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针对大多数留守妇女创业缺少资金、项目的实际情况,镇农商银行加大信贷助推、岗位助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力度,增加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留守家庭关系稳定。截至目前,已组织女性参加网络创业培训X次,培训妇女X余人,实现创业就业人员X人,集中在商店门市类项目XX人、刺绣加工项目XX人、箱包、服饰加工带动XX人、百杂货类等项目XX人。

2校级、村级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阵地职能作用。镇中小学为更好的服务留守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在学校设立温馨驿站,拓展留守儿童关爱的载体和平台,在温馨驿站,老师们就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着每一位来访的学生,对他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悉心开导,对排查出的困境儿童X余人进行了一对一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各村居充分发挥各村能人大户、老党员等各类女性代表,利用各村的妇女儿童之家、妇女维权站,对留守妇女儿童加强教育引导,面向留守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提高身心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并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对留守妇女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切实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通过建立广场舞团队、妇女创业就业支持小组等各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妇女儿童积极参与进来,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全镇XX个村居,已有X个村建立广场舞团队,有X余名留守妇女参与,XX个村均建立了妇女创业就业支持小组,吸纳女创业致富能人XX余人,种养殖大户XX余人,更加有效的为妇女创业就业服务。

3各类女性代表志愿参与到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活动中,力所能及的给予帮扶。镇村妇联组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健全留守妇女儿童关爱体系,积极把热心公益事业、乐于服务他人的巾帼志愿者组织发动起来,定期走访慰问留守妇女儿童家庭,进行情感关爱、行动帮扶等;建立农村妇女互助小组,在留守妇女集中的地方,成立互助组,让她们生产上互帮、生活上互助,心理上共慰;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妇代会成员、妇女代表、致富女能手、种养殖大户等对生活贫困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留守妇女和家庭进行定点、重点帮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村级妇联组织继续加大对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的指导服务,通过镇组织的观摩活动,与邻村进行对比,切实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积极动员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夫妻返乡创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并且充分发挥本村及本镇先进典型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妇女勤劳致富和敢于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2镇、村、校三级组织切实加大对留守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的关爱力度,及时了解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帮助。

3镇、村妇联组织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营造开展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积极调动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参与热情,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留守妇女儿童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基层妇联工作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387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妇联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飞速猛进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妇联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基层妇联工作日趋社会化、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基层妇联一贯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层妇联工作该如何在实践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逐步成为妇联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而严峻的课题。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以说,创新同样是基层妇联工作开展的灵魂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依据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寻求一种与社会形势相适应,与妇女发展相贴近的更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手段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服务。

一、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现状综述

基层妇联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妇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是整体素质的变化。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基层妇联组织不断充实,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改变了以往妇联干部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的现状。

二是工作水平的变化。基层妇联组织以调动妇女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重点,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功夫、无法深层次开展工作的现状。

三是工作能力的变化。随着基层妇联组织的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妇联干部积极进行参政议政,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有形式无内容、有理论没实践的现状。

四是工作方式的变化。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能够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基本有了多样化的雏形,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单一、“一刀切”工作模式的现状。

总的来说,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能够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的群众性活动;也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妇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工作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依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当地党委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基础好,党委、政府较为重视,妇联干部的配备、任用等政治待遇就落实得较好,相应的妇联工作就较有成效。反之,妇联工作就不能有效开展,甚至没有开展。

二是妇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妇联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妇联工作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基层妇联干部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年龄结构也在逐步年轻化,但思想观念仍较落后,工作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基层妇联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妇联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村(居)妇代会主任报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基层妇女干部交流提拔相对较慢,影响妇联队伍的活力。

四是基层妇联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妇联工作经费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基层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目前基层普遍缺少基本工作经费,导致基层妇联无法顺利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基层妇联组织职能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基层妇联干部普遍存在兼职现象。由于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妇联工作开展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开展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水准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基层妇联工作成为“副业”,出现“专职不专用,兼职不得用”的怪现象,这些均导致妇联工作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经验

基层妇联工作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各级妇联能否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以充分发挥妇联基层组织整体功能、提高基层妇联干部整体素质为主旨。宁夏、福建、甘肃等许多地方抓关键、促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基层特点的新做法、新经验。这些新做法和新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建带妇建”,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妇联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统一考核,大大推动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发展。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为妇联基层组织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明确带建内容。各级党委和妇联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党建带妇建”工作内容。一带思想建设。把妇联组织作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阵地。二带组织建设。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带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妇联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四带队伍建设。把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带阵地建设。把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场所和设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是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党委和妇联把“党建带妇建”的成功经验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总结推广。

2、借助党政资源,提高工作水平

抓住乡镇、街道、社区和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选拔高素质干部充实妇联基层干部队伍。有的地方,基层党政一把手兼任妇联主席。这种干部配置有利于把妇联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这样有利于把妇联工作融入渗透到党政各项工作中去。妇联的工作做到哪里,党组织的温暖就送到哪里,社区的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妇联工作和社区党政工作、妇联工作和农村党政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妇联基层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大大增强。

3、依托项目运作,激发工作活力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实施小额信贷扶贫、“母亲健康快车”、“春蕾计划”捐资助学工程、“三八绿色工程”等项目;深入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企村互动”、“岗村互动”、“春风送岗位”等活动。通过妇女项目、主体活动、品牌活动、传统活动、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激发妇联工作的活力,提高了妇联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规范载体建设,增强工作后劲

坚持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强化服务,激发妇联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以“争当优秀妇联干部,创建先进妇联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大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妇联工作的后劲。

5、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工作标准

规范健全的制度,对妇联工作有序开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和基层妇联组织有关工作条例规定,按时召开妇女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并建立健全执委会。另一方面要普遍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会议制度、信访制度、目标考核制度、代表联系制度和执委工作制度。规范的制度使妇联基层组织运转有秩序,行动有规章,管理上水平。

三、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创新思路探索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继承妇联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的实际,有新的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又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该如何创新呢?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实事求是,选准创新定位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可谓是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就是,选准创新定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本职工作上,针对分管的工作去创新。开展创新要顺应形势,明确方向。这个形势和方向就是时代的发展、上级的要求和妇女群众的需求,所以创新要做到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深入。如果定位不准确,脱离了妇女的实际需要,我们的工作再有创意,也会失去实际意义。

2、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创新目标

面对新形势下千头万绪的基层妇联工作,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创新的目标和入切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创新的落脚点放在最主要和最重点的问题上。主要问题就是工作的主要矛盾,抓往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创新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因此,我们要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为再创新打下基础。

3、坚持科学态度,选准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有其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选准创新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从许多地方实践的宝贵经验来看,创新工作既要有热情,又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做出科学决策。

4、做好战略部署,选准创新方法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也如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我们做好战略部署,做好具有创新性的策划方案,选准创新的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创新的策划方案至关重要,组织实施是创新的一个实质性的环节。实施创新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因此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在这一阶段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认真的按计划落实,并做到有条不紊;二是要积极实践,使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三是要及时总结经验,使创新工作不断完善。

四、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围绕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现状,坚持创新地开展妇联工作,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建立考核督查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妇女发展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妇女权益的维护也涉及教育、参政、卫生、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满足妇女发展需求不仅是妇联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以往,基层妇联组织虽然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妇女发展进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归根结底,基层妇联作为群众团体,被排除在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之外,要想通过自身功能和力量有效调动政府职能来促进妇女发展难度很大。要理顺关系、畅通渠道,使职能部门从被动协调到主动发挥作用,就必须从行政系统的管理层入手,争取行政决策中心的重视和支持,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管理运行系统。只有这样,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发展需求才能充分满足。

2、运用社会协调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职能部门主动配合的妇女工作大环境形成后,还需要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社会协调沟通机制,在妇女需求与部门职能之间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能够使职能部门资源与妇女工作得到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这样一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二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财力、物力资源保障;三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法律资源保障。

3、完善代表联系制度,为基层妇联工作挖掘内部资源

在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妇女群体内部也蕴藏着推动自身进步的强大力量。妇女的发展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取向性,充分挖掘群体内部资源,实现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妇女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也是推动妇女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在调动妇女群体内部资源服务妇女方面大有潜力可挖。首先,代表联系制可以提高妇女工作对象的广度,使妇女工作触角能够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妇女群众中去。其次,代表联系制可以增强妇女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妇联组织统筹安排,有针对性确定工作重点。第三,代表联系制可以实现不同阶层妇女的优势互补,基层妇女代表多为普通妇女群众,可以及时掌握民情民意,并能够运用自身特长和所掌握有限资源,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4、落实目标管理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提高运行效能

妇联组织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主体力量,其整体运行效能高低,直接影响着妇女发展需求的满足度,决定着妇女事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工作效能,就面临着一个管理问题。这就要求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对妇联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按照“确立目标―分解目标―组织实施―考核奖励”的目标管理程序,自上而上地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促进妇联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目标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性。各级妇联及机关各部室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分目标,每位同志根据岗位职责和部门目标制订个人目标,使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是可操作性。本着把妇联工作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的原则,尽可能把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以易于检查和考核。三是创新性。大力鼓励支持创新,在目标考核办法中,专门设立工作创新加分项,激励各级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增强妇女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实现妇女工作的新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促进妇女事业的长足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深信并期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的有效作为和积极参与中,基层妇女工作必将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查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妇联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妇联工作的基础工程和首要任务,坚持以党建带妇建,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在求实创新上增措施,妇联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XX年乌市妇联被评为“全盟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XX年被评为“全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XX年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区妇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一、主要做法是:

1、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努力优化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环境乌市妇联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定期向市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赢得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市委都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目标,把妇建作为党建的一部分,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并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强化领导,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党政领导经常过问、指导妇联工作,定期听取妇联工作汇报,帮助协调解决妇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但扩大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加强了党委政府同广大妇女群众的联系,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更具生机和活力。

2、立足根本,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努力实现妇女组织的最大覆盖抓组织网络建设,拓展基层妇女组织覆盖面。近年来,乌市妇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拓展妇女工作领域。基层妇女活动阵地与农村、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同步建立。基层妇代会加协会的模式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普遍推广。以基层妇联、妇代会、妇委会为主体,以基层妇女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逐步形成。目前,全市10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个工作部、46个社区和68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妇联组织,组建率100%;全市有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58个;新经济组织1348个,已建妇女组织的1281个,组建率达95%,新社会组织6个,已建立妇女组织的3个,组建率达50%。抓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素质。乌市妇联积极与组织部门联系,把全市妇女干部教育纳入《乌兰浩特市干部培训规划》,同时借助党校、妇干校及其它干部院校力量,加大了女干部培训力度。每年,都选派部分女干部参加上级妇联和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对新上任的妇联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积极参与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各基层妇联也结合实际,采取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及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基层妇女干部及广大妇女群众学科学、学技术,增强她们带头科技致富的能力,涌现出了义勒力特黄家店陶洁慧、曾庆春、城郊办事处邓亚荣、乌兰哈达镇马晓霞、葛根庙镇张月等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市现有有专兼职妇干311人,98%的妇干都已参加了各级党校和妇联系统举办的干部培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71%。社区(居委会)、村妇代会妇联干部150人,达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8%。XX年以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57期,培训妇女16131人次。—组织31名科级女干部参加了盟妇联在清华班举办的培班。XX年—XX年共培训科级女干部51人。

3、找准着力点,创新载体深化活动,努力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乌市妇联以基层妇女组织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活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城市,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一是开展邻里共建活动。近两年,各社区积极开展“和谐社区邻里共建”活动。爱国街春阳社区、洮儿河社区开展了“端午寄深情、香粽献邻里”活动和“邻里情”座谈会;五一街天元社区以“互谈、互动、互助”为主题,举行了盛苑花园小区新楼入住欢迎仪式;兴安街富民社区、铁西街钢花社区、胜利街新桥社区、都林街天启社区、城效办事处联管社区等分别围绕“邻里学”、“邻里乐”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互敬互爱互助成了百姓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节能减排进家庭活动”。乌市妇联发出“节能减排进家庭”倡议后,各社区妇联积极行动,组织全市家庭开展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号召家庭成员开展家庭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新,开展了“节能环保家庭知识竞赛活动”,在网上答题1000余份,进一步深化了节能减排家庭行动,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家庭的节能减碳意识。三是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各基层妇联结合实际设计了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形式新颖的活动载体,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在举办各类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读书成才评比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平街滨河社区开展了“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铁西街妇联在吉庆社区开展了“送法进社区活动”;都林街开展了“草原书屋进社区”大型群众读书活动;铁西街开展了“快乐讲堂”活动等等。今年5月,乌市和平街滨河社区被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广电总局五部委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四是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工程。举办了“全市首届巾帼家政服务培训班”,开展了“春风行动”。各社区妇联积极动员、组织妇女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就业竞争力;依托兴安家政等家政服务公司,培训和安置部分下岗女工就业;宣传动员妇女参与社区企业用工招聘,帮助妇女就业,因地制宜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促进妇女自主就业。几年来,举办家政、美容美发、烹饪等培训班56期,培训妇女1800人,有432名女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五是关注民生服务妇女。开展了“春蕾女童”和单亲贫困母亲救助工作,共救助“春蕾女童”980人次,协调引进救助金达211670元,救助单亲贫困母亲43名,救助金达1.5万元;XX年以来,坚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免费为2.5万名适龄妇进行了健康检查;免费发放价值3万余元的苦参洗液;免费为1000名育龄妇女发放叶酸。各辖区妇联举办妇女生殖保健、“三优”知识讲座,宣传动员社区妇女参与健身活动,创建健康家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六是关注妇女维权。乌市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维权合议庭”、家庭暴力“110”和“妇联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调工作,XX年合议庭成立以来,乌市妇联与市法院成功办理妇女儿童案件500余件,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基层妇联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国际禁毒日等契机,大力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农村,以实施农村妇女致富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依托,培养扶持了一批致富女能手、女经纪人、返乡务工创业女能人,带动广大农村妇女转变观念、提高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培树了太本站建设村绒山羊等6个“妇”字号种养加项目示范基地;乌兰哈达镇“食用菌栽培种植基地”等6个妇女互助网络组织;义勒力特黄家店嘎查等6个“巾帼示范村”,这些“妇字号”基地充分发挥了生产、科研、培训、幅射、示范等作用,形成了服务妇女与妇联事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妇联先进基层党组织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妇联先进基层党组织

篇一:

说起**区**镇**村的妇女主任,都非常熟悉,三十年如一日,把群众视亲人,把妇女工作当做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用一腔巾帼情怀,践行着一名农村基层女村干部的坚定信念和孜孜追求。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妇女姐妹和老年朋友的贴心人。平时她对工作始终满腔热情,她积极进取,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家里满满一抽屉的奖状就是对她工作的肯定。

1983年,性格泼辣,聪明能干的当选原**村妇女主任。当时计生政策是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孩,计生干部是村子里最不受欢迎的人。起初,她一次次登门做工作,又一次次地吃闭门羹。面对邻里乡亲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工作困难重重,她不知多少次流下了委屈的泪水。但她坚信:只要心中有群众,满怀爱心热情工作,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她坚持同育龄妇女实行零距离交流,了解她们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开展相应的服务。为了落实计生措施,她跑遍了全村育龄群众家庭,常常忙到很晚才回家。为了计生信息的收集,她用自家电话与外出对象联系,有时跑上几十里路,或坐车找对象做工作,为了保证孕检参检率和孕检质量,她总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登门逐个落实。为了更好地落实术后随访工作,她坚持每户必到,对计划内怀孕者,她保证定期入户随访,随时掌握情况。在计生专项清理中,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反复走访群众,直到弄清楚搞明白为止。为了计生工作,她几乎放弃了家务,常常和丈夫闹别扭,最后都是丈夫理解她、支持她,“输”给了她。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有人劝她注意身体,但她总是这样说,为了工作牺牲点个人利益,值得!

面对失独家庭,她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90年8月,原13大队11组独生女儿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并在不久后离世,XX年,其丈夫又因病去世。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她的关心,总是在第一时间将慰问金送到她的手上。一有时间,就会去她家,与她进行沟通交流,农忙时协助其干农活。XX年底被查出患有胰腺炎,面对庞大的医药费,想到的是最大限度的帮他争取报销,像亲人一样守在她身边精心照料,耐心开导,所有一切事务都为其办好,要求其在家安心休养。

原12大队11组女儿因突发脑溢血死亡,留下了刚上初中的孙女,其丈夫又刚动手术,丧失了劳动力,女婿也无固定职业靠打打零工,家里的主心骨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心欲绝,知道后就天天陪在其身边,耐心疏导她,对其孙女更是从生活起居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待她心情稳定后,又为她家以后的生活担忧起来,通过关系将其丈夫介绍到一工地做保卫。担心她在家里胡思乱想,又安排她到农贸市场去做保洁员,既打发了时间又有点收入,如今这个家庭日子过得还可以。凭着热心和爱心,成为广大妇女姐妹的贴心人。

随着计生的深入和发展,人口与计生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难点,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她除了按时收集、整理计生资料,规范业务管理外,还经常阅读《中国人口报》、《人生》等报刊杂志,坚持学习计生法规,吸取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总是把育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只要能够做到的,她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全村育龄群众办理生育证、婚育证都是她亲力亲为。为提供有效证明,她经常往返于**村和镇计生办、派出所之间。

30年,真的很漫长,人生能有几个30年,把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最基层的事业,其中的辛酸苦辣,真的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和体会的。

篇二:

妇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xx市妇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目标和“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原则,大力加强会党组班子建设,狠抓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充分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全市妇联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妇女儿童工作的科学、和谐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制度约束,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xx市妇联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切实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了《x年市妇联党支部学习计划》,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深入扎实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一是集中学。会党组将每周四下午定为“政治学习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理论学习,重点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自觉学。党组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论工作如何繁忙、任务如何繁重,要求科学安排,挤出时间认真学习,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妇联工作、促进全面发展上狠下功夫。三是“双向学”。坚持政治和业务同学习、共进步,提高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本领。在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基层妇联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76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区妇联把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作为当好娘家人的的重要平台。深入基层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群众中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对新时期基层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妇联组织开展的受妇女群众欢迎的活动

一是开展家庭美德创建活动,如开展“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的妇女先进典型,能在广大妇女中起到带头作用,使广大妇女在活动中直接受到教育。二是开展“双学双比”、“三下乡”等活动,密切联系妇女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一部分妇女脱贫致富。三是开展结对帮困活动,使那些因生活遭遇不幸的单身贫困母亲、两癌妇女、孤儿改善了生活条件,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四是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通过教育培训,可以增强广大妇女和妇女干部们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拓展她们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五是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宣传和贯彻实施活动,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维权保障,使她们能够切实了解到哪些是应该享受的权利,如何依法保障自己的权利等。六是以“三八”、“六一”等节日为契机,开展的一系列特色活动很受欢迎。比如通过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妇女英模人物进行表彰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了鼓舞人心激励上进的目的。七是组织开展妇女儿童体检活动,关爱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是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水平的基础,通过健康体检,对早期疾病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治疗,这对进一步树立妇女儿童的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其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妇女群众希望妇联组织为她们所做的实事

!一是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力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解决好男女在升学、招工、就业、经济和政治待遇等方面的平等,特别是要解决好育龄妇女产假期间的经济补助问题,以消除性别歧视等问题。二是多提供适合妇女的致富信息、致富技术、致富项目和学习致富技术的机会,解决好技术培训、项目提供、资金扶持等问题。三是切实维护妇女权益,解决好妇女在婚姻家庭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家庭暴力问题。

三、当前基层妇联组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个别村党委对妇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妇联是“虚设”,各项妇女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上可有可无,重视程度不高。二是部分妇女组织的妇女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工作压力较大;再则,由于活动经费不保证,造成只能维持生存,难以创新发展;三是村级妇代会主任不仅身兼数职,而且综合素质不高,在工作中疲于应负,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四是基层妇女儿童维权难。当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因多种因素,某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如妇女受到家庭暴力,女性儿童受到性侵害等,往往因当事人缺乏法律常识,保留证据不足或取证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或根本就不能立案。五是农村妇女群众对一些“事不关己”的活动不够热心,对开展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她们受“男主外女主内”旧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参不参与活动无所谓,参与活动的自信心不足。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四、解决当前妇女工作面临困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抓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妇女工作的氛围。要多宣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多宣传各级妇联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广大妇女在城乡建设中做出的成就。基层妇联至少要配备一名年纪轻、有文化、组织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妇女干部,确保有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妇女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可采取由党支部班子成员中的女性干部兼任妇联领导,但兼职不能太多,以保证各队妇女工作高质量、有实效地开展。要关心妇女干部的成长,对工作能力强,有潜力的各级妇女干部,要创造交流、提升的机会。二是抓服务,积极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妇联组织既要选好定位,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新路子,多做基层需要、妇联所能、妇女群众欢迎的工作;又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为群众办实事,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基层妇联组织要以农村中最为集中、最为敏感的创业就业、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婚姻家庭、老龄人口、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作为基层妇女工作的切入口,首先要加强对妇女群众培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技能,实现再就业。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的妇女排忧解难,要加强横向联系,多提供就业岗位,多帮助妇女弱势群体就业创业。其次要利用社会资源,多开展公益性女性疾病预防宣传。还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不同层次女性参与的教育、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基层妇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抓维权,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和首要任务。总结和推广基层维权站经验,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帮助等服务,加大维权力度,增强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既要向妇女宣传法律常识,增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又要对侵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协调政法部门严肃处理,狠狠打击,切实保障社区妇女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抓培训,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目前,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联干部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因此,加强妇联干部的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已显得十分迫切。党委要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妇女干部综合素质活动。引导她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妇联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培训和接受学历教育,提高妇联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培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职能、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执政资源基层倾斜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现结合乡镇实际,对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如下思考:

一、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了农村有人干事。坚持把第一书记选派与机关干部驻村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村(社) 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三位一体的帮带模式,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发展资源的无缝对接和有序流动。按照“推荐—考察—聘用—培养”的流程,为全镇xx个村配备xx名后备干部,下文任命xx名后备干部为村主任助理,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县级统筹安排3名优秀大学生到我镇x个村担任村官,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和倾斜。

2.落实投入机制,确保了农村有钱办事。坚持对上争取与本级投入相结合,先后整合资金1亿多元,强力推动农村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配套xx万元资金,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农村退职干部生活补贴和村(社区)干部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提高了村级干部待遇。新增xx万元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和3万元关爱救助资金,为村级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何家湾村产业带动型、茅坪场镇能人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增强了村级自我造血功能。

3.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了农村有房理事。不断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多万元,建设、改造、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创建“五务合一”示范点x个、“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子女留守无依的难题,开办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家园”,惠及全镇多名留守儿童,此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与原因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内在动力不够强。目前,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主要依靠县级的强力推动。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参与统筹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机关、企业、村居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利益共同点和互动结合点,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2.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利益格局不够畅。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是“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必然涉及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执政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执政资源相对闲置,存在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的观察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观察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决定了平时的工作取向,对整个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在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交流过程中,发现少数同志在为谁创造政绩、如何树立政绩等观念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一是树立政绩的意识存在偏差,体现在过于求稳,造成发展滞缓。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稳定,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许多基层干部基于前些年的工作教训,认为开拓性地抓发展、抓调整,难免会冒一定的风险,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稳中求“升”,有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没有任何起色。二是创造政绩的方式存在偏差,体现在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以后,为了突出本人的工作,喜欢将前任的发展思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有的忽视群众的创造性,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事与愿违。三是追求政绩的目的存在偏差,体现在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多,更热衷于向领导邀功请赏,喜欢超越现实条件,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为在短期内出效果、出政绩,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政绩观念上出现的一些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观念方面存在问题。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目的更多地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围绕个人升迁做打算,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二是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缺陷。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过多偏重经济建设内容,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占的份额偏少;考核标准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就是围绕着上级领导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有的地方看政绩仅仅凭数字说话,将政绩绝对化,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三是选拔任用环节需要改进。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衔接不够紧密,有时选任干部让年龄、资格、学历等硬框框成为了更重要的因素;有的地方调整乡镇干部没有严格按届期来,不利于干部政绩的科学评估;三年一届的乡镇班子任期偏短,不利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扎根一个地方工作。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强宗旨教育,解决好“为谁创政绩”的问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促进基层干部深入体察~,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在亲民、为民、富民中树立政绩。二是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的问题。考核干部政绩时,既要了解当前工作,又要注重了解前些年的工作,通过回访考察、离任后~测评等办法,看任期工作的后续效果;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创新精神,区别好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以及个人在创造政绩中所起的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将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坚持从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贫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四是转变工作思路,解决好“创造何种政绩”的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普及教育,使基层干部正确处理开拓进取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近期成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个人进步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认真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创造经济发展、群众舒畅、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妇女的失业率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对于基层渔农村妇女而言,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渔农村40、50的妇女。然而,渔农村妇女又是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各项建设都需要妇女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应该从目前渔农村妇女的就业实际状况入手,为妇女探索一条可行的创业之路。

一、乡失业妇女自主创业现状

目前渔农村常住妇女中闲散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和本身的知识构成的限制,外出打工、就业的都以20—35岁的居多,而35—50岁的妇女自主创业的却不多。以为例,全乡总人口4877人,在20-50岁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有1900多人,在这些人员中,己就业的大多数是20-35周岁的人员,而40-50岁人员基本上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失业率占了85%,这部分人也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最大的阶段。就业难的问题也曾迫使一些妇女想到自主创业,可是自主创业又谈何容易。在以东山社区村为例,全村300多个妇女中,自主创业的只有二十几人,其中创业带动妇女就业的只有近五十人,与失业妇女数相比,相差实在太悬殊了。针对乡自主创业的妇女缺少的现状,乡妇联结合对失业的妇女的调查,发现对这些妇女而言,自主创业是有一定的顾虑的,心里又没有底,担心自己应付不了,所以她们宁肯维持现状。

二、妇女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妇女中,大多数人不敢走自主创业之路,关键还在于观念旧、无专长、无资金、风险大。

(一)观念陈旧落后、创业意识淡薄。因为大多数妇女都是依靠丈夫的收入生活,原本的生活还算稳定,不能马上转变观念。以为例,很多人在看到周边群众创业致富后,也曾想到要自己创业,但她们由于担心创业的风险,大多还是理想地想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工资低点不怕。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知识构成等多方原因她们只能处于观望状态,固定工作没有着落,自主创业前途未卜、赔赚不定,没有十分的把握是绝对不会走这条路的。因此,要想鼓励基层妇女走上自主创业之路,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意识。

(二)没有专业特长,缺乏竞争实力。基层妇女受自身素质、技术技能、年龄、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缺乏自主创业条件,尤其是大多数人无一技之长,不敢涉足自主创业这一领域,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怎么敢往海里跳呢?因此,加强技能培训才是解决基层自身素质、提高他们自信心的重要出路。

(三)创业资金短缺,不敢盲目投入。创业要有资金、有本钱,而资金不足制约了部分有能力、有创业想法的妇女,使她们不能大展宏图。所以,创业资金是创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创业有风险,“下海”很慎重。创业不同于帮别人打工,风险全由单位承担,在这一点上,创业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很多妇女正是被风险所吓倒,不肯迈出这一步。如近些年来渔家旅馆发展迅速,生意也蒸蒸日上,在看到周围邻居致富了,很多妇女也心动了,但由于资金不足而止步,虽说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专门为创业妇女开辟了巾帼贷款服务,但据调查,很多妇女还是怕投入不能得到肯定的回报,怕还不上贷款而瞻前顾后、停滞不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广东首批博士团完成挂职 感受基层官场潜规则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汇报报告,全文共 5028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首批博士完成挂职 感受基层官场规则

10月11日,又一批广东博士启程奔赴广西,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作为广东选派的第二批博士团成员,他们7人将分别担任广西北海、钦州等地的副市长或厅级部门副职。 与此同时,他们的先行者、古堂生、易干军、李佳洪四名博士已经结束了使命,正准备从各自挂职的市长助理岗位上返回,或回到书斋,或重上讲台,或继续经商。 从广东到广西,从书斋到官场,在一年的挂职中,广东博士给广西留下了什么?而基层官场又带给博士怎样的感悟?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广西--博士们的挂职地。 XX年11月1日,华南农业大学。42岁的走在林阴道上,不时有学生向他问好。阳光透过树叶打在他的身上,正赶着去给学生上课,脚步匆匆。人到中年的他微微有点发福,和学校的许多教师一样,备课、上课、写论文、搞科研、带研究生,做着一个大学教授应该做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普通。 4天前,广西梧州。一个灯火辉煌的餐厅里,梧州市政府领导能来的都来了。能有如此吸引力使当地领导齐聚的人正是。赖博士,感谢你一年来为梧州所做的工作,我们真舍不得你走呀!梧州市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此刻,赖的身份是即将卸任的梧州市长助理。 从大学教授到市长助理,从学者型专家到政府工作人员,这一身份的转变,完全来源于去年的支援西部建设博士服务团活动。 作为广东省首批选派的博士,和古堂生、易干军、李佳洪一起,于XX年10月来到广西挂职1年,分别任梧州、玉林、贺州、柳州的市长助理。 低调地融入 我来之前就给自己定了规矩,到玉林后绝对不能说你们玉林,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说我们玉林 10月27日,记者来到梧州。刚一下车,就迎了上来。他握手的方式热情有力,眼睛平和而谦虚地直视对方。赖博士的握手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他从来没有架子。在一旁的司机说。 建议少报道我个人,多报道当地和组织。一见面,赖就向记者提出了唯一要求。 事实上,少报道个人是所有博士和记者接触过程中提及最多的一句话。而背后的原因则是博士们最朴素的想法--低调地融入。 广东选派的首批4名挂职博士团成员都是各自单位的业务好手。,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古堂生,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项目投资部副总经理,物理学博士;易干军,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农学博士;李佳洪,广东发展银行河源办事处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 他们是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合作的开路先锋。广东省委组织部人才处李小东处长说。 参加博士团的动机其实非常简单。去年6月底的一天,正在给研究生上课,院长叫他去一下,介绍了博士团的事情。组织上有需要,我个人当然要配合。 而古堂生的初衷更添加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人生说到底是个经历,博士团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进一步了解国情和民情。 正是抱着这种学习的姿态,博士们来到广西。 刚开始的几个月,他们似乎都没有什么行动,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查阅资料、下基层调研。 为了方便调研,赖博士到梧州后学会了开车。梧州市委组织部知工科长张赞对刚来梧州的情景记忆犹新,他在两个月内走遍了梧州所辖的七个县(市)区,对三农、经贸、教育、财政等问题都有调研,这不容易啊。 10月27日,记者和一起走在梧州街上,不时有人过来打招呼。你在梧州认识的人怎么这么多?记者好奇地问。都是我下基层走访时认识的朋友。赖微笑着答道,现在和他们感情很深啊。不经意间的闲聊是最好的调研方式,他们会讲真话。 调研留给易干军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的。一次他去富川县的一户残疾人家,看到老人终日蜷缩在炕上,儿子、孙子患有严重的智障,全家最值钱的是做饭的锅。易干军当场就偷偷落泪了。从他们家出来,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当地百姓做点事。 而古堂生或许是4个博士中最沉默的一个。刚来玉林时,众人眼中的他只是不停地翻阅资料,很少说话。其实,古堂生有自己的想法:要为玉林做实事,首先要了解玉林,而多听、多看是最好的了解方式。我来玉林前就给自己定过一个规矩,到玉林后绝对不能说你们玉林,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说我们玉林、我们政府,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地方、打开工作局面。 事实上,在博士们刚到广西的那段时间,当地并没有给他们明确的分工。市长助理是虚职,就看本人怎样干了。熟悉广西官场的官员田波(化名)向记者点破了这一点。对博士的到来,当地一开始也没有足够的准备。不安排具体的分管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博士们根据自身特长多接触多了解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如果要混日子也是相对容易的。 慢慢地,四个博士都找到了感觉,重点在农业,古堂生的重点在信息化、企业改制和经济金融,易干军的重点在种植业,李佳洪则专注于对外开放、企业上市等金融工作。 博士们的妙招 每个博士都有不同的绰号,信息化博士、果王博士等,柳州市政府的一名官员说博士的点子就是新 信息化博士是古堂生在玉林的代名词。在他来之前,玉林是广西唯一没有设立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管理部门的地级市。 我们一直想搞这块,但以前没有专门机构。玉林市信息办副主任朱冰说。而古博士的到来恰好填补了他们的这个需要。 古堂生刚到玉林,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面临着没人没资金没机构没经验的尴尬处境。于是,他首先着手牵头组建玉林市信息中心。 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从信息中心成立、发布招聘广告、资格审查、组织命题、初试、阅卷、复试、政审到最后的录用上班,一共才一个多月时间。古博士来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高效率,我开始认识到他的能力。朱冰对古堂生由衷敬佩。 机构组建了,但古堂生和同事们遇到更大的问题是资金。以前玉林一些部门在信息化方面有过一定的投入,但实际效果与预期的差距导致了部分干部对信息化的理解存在误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玉林这个财政捉襟见肘的地区,大量的基础投入是不可能的。古堂生感到困难重重。 在充分调研并取得市长支持的基础上,他找到了妙方--整合资源。利用玉林各政府部门现有资源的冗余,搭建起电子政务的硬件平

台,将投入的重点放在系统的软件平台和应用层面。 终于,玉林市的信息化工作局面慢慢有了改观。《一站式公共数据交换支撑平台及应用成型系统》和《玉林市地方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两个项目正在向国家申报。而正待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XX年度玉林市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与工作方案》,先前已获得专家会的好评。 如果这个规划和方案能顺利实施,我们玉林的政务信息化水平将肯定走在广西各地级市的前列。朱冰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成绩的背后,是古堂生艰辛的付出。经常熬通宵,饿了就吃方便面。古博士的宿舍和车上堆得最多的就是方便面。朱冰感慨说,他胃不好,工作起来就什么都不顾,我曾经半夜陪他去医院打吊针。为项目的事去自治区发改委起码有50次,住的都是90块左右的旅馆,想把钱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去。 10月29日,记者在玉林采访,古堂生执意要请记者吃饭。饭后,信息中心的同志将剩下的菜打包。古博士来玉林一年多,今天是我们一起上馆子吃的第五顿饭。朱冰悄悄地告诉记者,他平时吃得都很简单。 在梧州坊间,对评价是典型的知识型人才、做事认真、话不多、内向。而就是这个话不多的赖博士,在详细了解梧州产业现状、技术条件及市场前景的基础上,向市委和政府提交了梧州要像抓工业一样来抓现代养殖业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一鸣惊人。 赖博士对现代养殖业的报告,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赞扬。梧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何际珊透露。 而利用大学教授的优势,为当地农科人员作讲座也是一大特点。从XX年起,梧州开始选派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进入107个村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派下去的人员都要进行培训,而今年培训请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赖博士。他向300多位中层干部讲了自己对农业产业化10多年的研究积累,并提出以科技经纪人的形式,在发挥科技力量的同时,发挥经济管理作用。的确让我们耳目一新,很有收获。梧州市农业局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说。 梧州荔枝等水果资源丰富,但是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主动联系了温氏集团前来商谈合作事宜。第一次缺少经验,材料准备不够充分,搞砸了。说,我当时心里真是急呀。马上调整方法和思路,对方案重新包装,整整干了几个晚上。后来温氏集团再来的时候,对我们非常满意。一线政府工作就这样锻炼了我的能力。 果王是贺州百姓对易干军的尊称。他的《从国内外脐橙生产与消费看贺州发展脐橙产业的优势》调研报告,首次提出在贺州大力发展脐橙的设想。在得到市领导肯定后,贺州的脐橙产业搞得有声有色。易干军起草的关于调整水果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脐橙生产的决定已作为正式文件下发;先后3次带团去赣州、中山、桂林等地考察脐橙生产,掀起了贺州脐橙一轮又一轮高潮。 李佳洪在柳州的杰作之一则是建立了市政府金融系统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促进银企合作。我们学习和了解到金融政策和形势,政府、银行、企业共商发展大计,增进了解,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柳州市政府的一名官员坦言,博士的点子就是新。 招商引资重任在肩 引来一两个挂职博士其实并不是最终目的,地方政府最看中博士背后的关系和社会资源 无论是梧州、玉林还是贺州、柳州,政府官员们对前来挂职的博士均表示了极大的欢迎。这种热情背后,是当地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窘境。 以梧州为例,截至XX年底,全市七个区县(市)的公务员队伍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98人,。即使是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中,全梧州研究生学历的也仅有87人。 我们太缺人才了!梧州市人事局李海强副局长向记者叹起了苦经,梧州现有的博士,绝大部分是在职读的,应届生近几年一个也没有。而令李海强更加郁闷的是,即使是现有的研究生,每年流失的也不少。一旦有了些工作经验,就被广州、深圳等地高薪挖走了。 玉林的形势似乎比梧州更加严峻。据玉林市委组织部梁远略副部长介绍,目前玉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没有一个博士,而全市企业系统也只有区区12个。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丰富的经验,这样的博士我们最需要。 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地方政府迎来了博士们。 对地方来说,引来一两个挂职博士其实并不是最终目的,因为挂职博士毕竟一年后要走的。田波告诉记者,地方政府最看中博士背后的关系和社会资源。在他们眼里,博士的到来,为当地和广州乃至全国搭起了一座桥梁。 事实上,首批四名博士的到来,的确产生了桥梁效应。 李佳洪被柳州民间称为红娘博士。他促成了广东发展银行对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综合授信人民币8亿元。李出面邀请广发银行有关部门和相关分行的领导,多次到柳州考察,而李本人也率东风柳汽总经理一行到广州拜会广发高层。 李佳洪还促成了广州的商业银行支持柳州城市建设。在他的牵线下,上海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的领导多次出访柳州和南宁,洽谈柳州城市建设合作事宜,9月浦发银行同意支持柳州城市建设资金人民币3亿元。 则发挥自己在农业大学的优势。XX年初禽流感疫情出现,广西方面无法提供充足的疫苗,一筹莫展。他积极与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沟通,积极争取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温氏集团的支持,使梧州辖区内的家禽达到了100%的免疫。 易干军联系部分广东客商在贺州考察,并促成了其中部分项目的签约。而他自己也协助梧州市委组织部在广东招商引资,协助联系干部到中山等地企业挂职。 博士毕竟只专长于某个专业,带来的直接作用往往有限。但我们看中的是博士后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田波向记者直言,以一个博士在广州认识50人为例,这50人又认识50人,这样就有2500人了。所以一年后即便博士走了,他和我们总有一份情在,我们去广州找人办事肯定容易得多。 博士们似乎也感觉到了当地政府的这种现实需求。一位博士告诉记者,现实需求的突出体现就是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的格外重视。我交一份调研报告,当地领导最多说一句很好,但他们更关心的是你能吸引多少资金和项目。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博士都为当地招商引资奔波着。 李佳洪先后四次带团走访广东,6月份又作为柳州招商项目推介会领导小组副组长和筹备会前线总指挥,在广州组织召开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1542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调研报告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了个别走访。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我县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关心关爱党的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应从完善制度着手,建立健全关怀机制,真正关心基层干部、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真情关怀基层干部。既要从政治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又要从生活上给予物质关心。只有把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我们的事业才会出现“万马奔腾”的局面。调研中发现:不少县乡基层干部都会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今在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这种情况提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进一步保护和支持基层和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莫让他们辛苦又“心苦”。

一、景东县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主要做法

近年来,景东县着眼于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切实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探索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更新用人观念,为基层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坚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把培养选拔基层一线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组织部门结合景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基层干部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等工作中适当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逐步形成了机关补充人员必须到基层去选拔,逐步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在XX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新提拔正科级干部11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9人,占81%;新提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8人,占80%。新提拔的5名乡镇长中,有4名是乡镇基层一线干部。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大理论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基层干部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精神。在培养上适度给予倾斜和优先,即组织调训优先安排、参观考察优先安排、工作交流优先安排。XX年乡镇党委换届结束后,县委选派4名乡镇副职到上海跟班学习,通过优先安排培训和考察等措施,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通过采取“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多层次地实践锻炼。通过上挂下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能力,并在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考验、砥砺品格,锤炼党性、创造业绩,在实践中逐步成熟。XX年以来,全县共有62名优秀基层干部经过县乡“上派下挂”和部门交流锻炼后被提拔使用。

(四)坚持竞争择优,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注重竞争机制创新。健全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XX年,印发了《景东县股所级干部竞争上岗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中层干部出现空缺的,原则上要实行竞争上岗,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注重考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考核的标准和方法,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注重任用机制创新。在坚持干部标准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采取优先使用、敞开出口、腾出位置等办法,为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XX年,通过公开选拔,有6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副科级岗位,其中,有两名“80”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年轻干部“小步快跑”;有1名优秀村支书走上乡镇副职岗位,对解决村干部的“出路”问题作了有益探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503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调研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了个别走访。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我县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少基层单位虽然也有不少制度和规定,但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干部,有时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处理的处理不够,甚至姑息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这是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有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缺乏危机感,没有上进心,工作消极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从干部管理上讲。一是选人用人视野不开阔。近两年,在基层提拔了不少干部,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上级部门选拔多基层选拔少;领导熟悉的选拔多、公开选拔的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论资排辈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还没有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界限,使一些工作出色的干部受到阻滞,在客观上导致了“熬官”现象。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通。由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领导干部终身制还没有完全改变,危机感不强,导致干部“下”的渠道狭小,“下”的比重偏少,“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不胜任干部工作难度大、干扰多,往往对不胜任干部不是被搁置,就是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予以迁就,下不了调整的决心,甚至“平级调动,一走了之”致使那些平平庸庸的不称职干部反倒心安理得当“太平官”,造成干部的心理错位。其次是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普遍存在着定性内容多、定量标准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评判尺度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德才尺度难掌握、工作政绩难认定、群众公认难把握的“三难”问题,客观上给准确衡量干部政绩的优劣和正确确定干部的升降带来了困难。三是干部交流步伐较慢。我县这几年虽然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但仍然存在着科级干部交流面小,一般干部没有进行交流的问题。有不少干部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太长,思想松懈,工作没有新意,没有上进心,难以保质保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市、县委决定,从6月底至7月底,集中进行基层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结合开展这项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继续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正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帮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要在县、乡机关中继续推行“三三制”工作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调整研究。县级部门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时间不少于30天,乡镇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的时间不少于50天。第三,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除县级领导带头抓好联系点外,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抓好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企业、联系一个下岗困难职工、联系一个贫困学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勤到点,真驻点,实抓点,真正把联系点办成各项工作的示范点。第四,要夯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要在这次活动中,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及时议定改进措施,跟踪检查,督促落实,确保干部队伍作风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以好的作风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打牢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各级干部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辩证地看待“上”与“下”的关系,真正明白凭什么上、为什么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荣辱观。第二,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和民群众正确对待干部的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积极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渠道。要根据县委《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转变干部作风的意见(试行)要求》,要从管理机制入手,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疏通干部“能上又有下”的渠道。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以及本部门、本乡镇确定的中心工作,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确定具体的责任人,把责任、任务、时限、要求细化、量化到每一个人头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和评议,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组织处理。对工作不力或因失职、渎职,造成工作处于末位,并带来一定失误或损失的,予以停职检查或就地免职。②实行待岗制。对工作实绩较差、群众反映有问题、被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担任某一职务的干部,实行免职待岗,待岗期限为一年。待岗期满后,再视情况作出妥善处理。③实行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县上拿出一些副科级岗位,县级部门、乡镇也可以拿出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真正体现优胜劣汰,让相形见绌者下。④实行谈话诫勉制。对民意测验基本称职以上得票率达不到60%或不称职票超过30%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⑤实行引咎辞职制。对问题比较突出,在群众中影响较差、或因渎职、失职造成失误或损失,但又难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要求其提交辞职申请,主动引咎辞职。⑥推行交流轮岗制。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总之,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①要严格按照县委“能上能下”《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苦干规定》、《科级干部考核办法》、《一般干部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坚决调整不称职干部。②要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奖惩措施。对能够量化的,进行量化评估;对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民主评议来确定。做到硬化指标,强化责任,刚化考核。③要改进考核方法。坚持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重大事项及时考核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察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④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经考核政绩突出者,该提的提,该升的升,有的甚至可以破格使用。对考核后认定的不胜任者,要兑现结果,该降的降,该调的调,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

(三)加强督促检查。干部作风能否有效转变及这次教育整顿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搞好督查十分重要。县纪委、组织部、县人劳局、“两办督查室”等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责,认真履行好职责,及时了解和掌握乡镇机关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情况,为县委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督查的形式上,要实行“五结合、五为主”的办法,即: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以抽查为主;听取汇报与走访群众相结合,以走访群众为主;查资料与看现场相结合,以看现场为主;查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以促后进为主;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查了解活动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要重点督查,跟踪查促,直到问题解决、工作改进为止,以保证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7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不同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等,促使城市居民逐步突破了传统单位体制的局限与束缚,开始寻求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改革思路要求政府和企业将大量的社会和服务职能剥离出来,交由社会或者市场来承担。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成为时代之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管理中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度,对大城市的区级建制进行合并重组,形成市、区两级政府。区之下的基层管理体制在1954年之前有三种类型:一是设街道人民政府,如武汉、大连;二是设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如上海、天津;三是不专设机构,只在公安派出所内设民政干事,承担领导居民的有关工作,如北京、重庆。街之下均不设政府组织,由居民在政府指导下自行组织居民委员会、防护组、防盗组或者居民组等[1](P188-192)。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统一规定:十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十万人以下五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参照公安户籍段的管辖区域设立,一般每一百户至六百户设一个居委会,由各居民小组推选的委员7-17人组成。企业职工居住集中的住宅区或者较大的集体宿舍,可以设立职工家属委员会兼任居委会的工作。这样,街居两级组织的名称、性质、任务和机构设置实现了全国统一。自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组织载体,正式进入国家政治制度的视野。

从封建社会的“什伍”制、“邻保”制到民国时期的“保甲”制,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思想都是以对居民个人的控制为基础。街、居体制建立的初衷也秉承了这一思路。1953年6月8日彭真在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由于我们现在的工业还很不发达,同时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即使在现在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中,仍有很多不属于工厂、企业、学校、机关的无组织的街道居民,这种人口在有的城市中,甚至多至百分之六十以上。为了把街道居民逐步加以组织并逐渐使之就业或转业,为了减轻现在区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的负担,在很多城市中除建立居民委员会外,还需要设立市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我们的意见是设立街道办事处。[2](P241)”这就是说,国家通过机关、学校、企业等行政化色彩浓厚、功能无限放大的“单位”实现了对体制内居民的控制,还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管理那些没有正式“单位”的体制外的城市居民。因此,改革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事实上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在内的党政单位、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等。它吸纳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组织形式。二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他们的管理对象是极少数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市区政府无法透过“单位”与这类居民发生关系,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作用就可以发挥了。可见,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的是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3](P121-124)。

改革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街道和居委会的权力很小,功能有限。除了国家主要通过“单位”传达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和资源分配,街居自身处于边缘性地位外,区政府各类职能部门还在街道设立了相应的对口单位实行所谓的“条条”管理,于是“区政府政策实施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然后再由各局传达到街道各所,街道办事处只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宣传和动员,以及随同税务人员和工商人员进行检查等。[4]”尽管在改革前的二十多年中街居组织的职能有所扩张,机构也不断膨胀,功能的虚拟性有所改观[5](P29-34),但其边缘性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即使创办托儿所(幼儿园)、副食品经营网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有限度的社会保障等,也都是以为“单位”外居民提供服务为主,并不侵入传统的“单位”内居民原有的利益圈。二是“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压缩了社会权力的存在空间。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源于军事供给制的“单位”制度承担的不仅是经济职能,更多的是政治、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职能,这种复合功能特征使它具备了超强的动员和管理社会的能力,从而把街居组织的城市管理职能压缩在数量极少的无单位居民范围内。三是造成居民工作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区域分离。对单位体制内的城市居民来说,“单位”就是其福利共同体,按照国家政策和规定负责为其分配工资、福利及各种政治、社会资源,大到就业、升迁,小到结婚、吵架,“有事找单位”,与居住地的基层组织没有太多关系。街居组织由于无法介入居民生活,不可能有效实施社会管理①。四是强化了居民的身份特征。在“单位”与街居组织的二元管理体制之下,城市居民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身份特征。有单位的可以根据单位性质享受相应的政治、福利和社会待遇,没有单位的则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由于个人在单位中的不同序列及单位在整个单位体系中的不同序列,使得具有不同单位身份的居民拥有不同的社会感受。单位的封闭性特征则使单位外人员很难有机会流入单位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成员流动也大都借助“关系”等非正式资源。

19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个体私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社会的转型对传统的二元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构成了挑战。一是“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迅速转化。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弱化了“单位”对职工的约束力,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大量“单位人”开始向单位外流失。过去,“单位”可以决定职工的政治、福利甚至社会待遇。现在除工作外,职工需要向“单位”寻求帮助的内容越来越少,职工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可以不必在“单位”内坦承。另外,大批国有企业的破产或准破产以及职工“下岗”也迫使“单位人”丧失单位依托,迅速转化为“社会人”。二是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除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外,出现了大量不具备“单位”体制特征的组织。比如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据1999年的统计,仅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就吸纳了8300万人就业,占总就业人口的12%[6]。三是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由于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和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的打破,城市居民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也开始涌入城市,使得城市流动人口空前增加。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市的流动人口都达到上百万人。流动人口显然无法纳入“单位”体制中管理。四是“单位”职能开始向社会转移。单位办社会的后果是制造了大量的后勤服务人员,工作效率奇低。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以及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等的目标就是把“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转移出来,使“单位”只从事自己的本业,其余的交由社会来办理。“单位”的服务功能、福利功能、保障功能以及政治宣传功能正在弱化,居民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正在向纯粹的雇佣关系发展。五是城市基层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就业及弥补财政的不足,街居创办了大量经营性组织,其经济职能迅速膨胀,街办经济、居办经济发展迅速。城建、市容、社会治安、外来人口管理、社会救济金发放、再就业培训等过去闻所未闻的工作统统压向街居。“街居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就是最形象的描述。六是居民的社区参与要求愈来愈强烈。包括福利分房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密切了居民与居住地之间的利益关系。过去没有人关心的治安、绿化、卫生、违章建筑等成了居民们人人心系之的头等大事,促使他们越来越关注并渴望参与街居组织的决策过程。上述六个方面的变革表明,“单位”制度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正在走向衰落,其整合社会的组织功能不仅日益弱化,而且不可避免地最终要走向瓦解。因此,以“单位”组织为主体,以街居组织为辅助的城市二元基层管理体制也必须适应新形势,进行相应的变革。

面对社会形势的迅猛变化,民政部门从承接企事业单位转移社会服务项目的需要出发,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对社区服务的内涵作了定义,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1991年5月31日,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在谈到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时,明确提出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1992年10月,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在杭州专门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这样,以开展社区建设为标志,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徐徐拉开。

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如前所述,附着在“单位”身上的政治、社会、教育、保障等功能迅速剥离,单位组织的整合作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引导下岗工人再就业、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正在形成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重心。上海、石家庄、青岛、沈阳、武汉等地先后开展了社区建设试点工作。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自此,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入全面转型时期。

上海市在探索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方面起步较早,1995年就开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改革试点,以街道为核心推动社区建设,通过调整“条块”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下放管理权限,促进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7](P28-36)。沈阳市则从构建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入手,按照有利于实施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将全市2700多个居委会调整为1277个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社区居民委员会。1999年1月,民政部发布《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各城区中选定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进行全面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验,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社区规模调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也已逐步建立健全,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从近些年来各地开展社区建设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从单位主导型向街居社区主导型转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弱化单位的复合功能。主要是指国有经营性单位和国家财政供养单位继续分离办社会的职能,逐步与所办的幼儿园、食堂、学校、医院以及其他服务性机构脱钩,通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把单位的后勤保障逐步推向社会,实行市场化管理。二是通过简政放权,强化街居职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区政府的授权,街道办事处享有或者扩张了综合协调权、执法权、处置权、监督检查权等,从而能够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对辖区内的社会治安、市容市貌、便民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街区建设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武汉市江汉区按照费随事转、财随责走,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把职权和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使社区居委会有职、有权、有钱。三是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这是新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组织基础。对原来的居委会按照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等原则进行重组,以适应功能扩张、人口居住密集度增加以及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客观情况。调整后的社区居委会规模一般在1000户至3000户之间。原来从属于各单位的家委会也一并转制为社区居委会。四是加大居民社区参与力度。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是社区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证。目前的居民社区参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渠道有所拓宽,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除了三年一次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外,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制度也有所完善。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居民直接选举居委会的试点工作,并准备大面积推广。沈阳、武汉等地在社区内普遍建立了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内的重要事项。居民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表参与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决策中来。

向街居社区主导型体制转型反映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治理现代化国家的新理念,对于当代城市基层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体制关注的不是基于行政区域划分后的控制,而是对人的关怀,强调的是与居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日常事务。从管理目的来说,由过去的控制向服务转变。单位体制限制人口流动,固化了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强调资源在单位内部的相对公平的分配。通过政府-单位-资源分配-职工实现城市管理的目标。社区体制则以服务为核心,强调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文居住环境,并不关注居民流动或其工作单位的变更。实现城市管理的链条是政府-社区-居民。从管理形式来说,由过去行政命令式的统治向强调居民参与的治理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具有很强的行政功能。政府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职工之间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行政命令关系。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运行。社区体制则强调透明、回应与参与,要求社区事务的处理、各项措施的制定、实施必须体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居民的要求相适应,从而拓宽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对话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基层管理的方式。以小政府、大社会为导向下放权力是街居社区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上海、北京等地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下放部分管理权,赋予街道办事处更多的权限[8],街道也同样向社区居委会下放权力。政府权力的回缩为社区组织的发展释放了更多的权力空间,不仅为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等法定性社区组织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促进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晨练队、法制宣传队、秧歌队等非法定社区组织的发展。街居社区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社区不总是为了“管”居民,居民也不再“躲”社区。社区成了居民实现利益诉求的必备通道,居民愿意为社区发展出策献力。当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生活的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法定性或非法定性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社区事务的处理“说三道四”,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受单位的束缚就会越来越少,也就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打下了基础。

推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的标志性工作是开展社区建设。尽管目前全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单位体制在城市基层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基本态势。许多城市开展的社区建设尚处于示范和总结阶段。总体上说,目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还处于初始阶段,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仍然是人们经济收入及福利分配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最具活力的社会成员仍然集中于各种各样的单位之中[5](P199)。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单位体制正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街居社区体制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正呈现出逐步强化的趋势。

社区主导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主张合作、参与、效率、共享,符合当代治理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理念。公共管理领域的治理以善治为目标。“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9](P326)”这一体制承认政府能力的有限性,把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区事务交由社区自己管理,强调居民与政府之间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将“善治”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模式[10]。对照善治的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和有效性六个基本要素[11],可以发现当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一,行政化倾向诱发了社区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危机。这里的合法性是指被社区居民内心所体认并服从的权威和秩序,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关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事实上,居委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按照街道办事处的指令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并没有被居民体认为“自己的组织”。各地在社区建设中重构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社区管理机构多数由户代表象征性选举产生,即使是在直接选举的地方,也都采取先选后聘的办法。功能上与过去的居委会没有实质性差别,主要工作仍然是承办“上级”部署的任务,工作人员的薪酬亦由政府财政拨款解决。在社区管理机构看来,政府是老板,社区居民是管理对象。行政化了的社区管理机构不能表达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也就无法获得居民的信任。

第二,居民参与不充分导致居民与社区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出现断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环境依托,只有居民知道社区真正需要什么。社区管理机构如果不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所以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必须容纳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建立管理机构与居民之间协调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居民参与普遍不足,参与机制很不完善。一方面,社区管理机构提供的、供居民参与的事项极少涉及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居民对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缺乏足够的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另一方面,居民缺乏通畅的参与渠道。常常是社区管理机构感到有必要了,就召集居民来开会、布置、传达,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了要求,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赶快组织居民。即便是在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的社区,什么时候开、讨论什么主题也都是由社区管理机构定,居民代表只有“听”的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缺乏一套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程序或规定作支撑,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居民参与的缺失影响了社区管理机构与居民之间的有效合作。

第三,法律滞后模糊了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界线。法律是公共管理的最高准则,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都必须在法律划定的范围内活动。如果法律没有清楚地划定社区组织、居民之间的权利界线,就容易引发争议,造成管理的低效率。如果法律的规定得不到遵守,也同样不可能实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目前涉及城市基层社区的法律有《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居委会组织法》。前者制定于1954年,后者于1990年颁布实施。由于制定时间较早,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对居委会结构、功能、范围、组织、产生等方面的规定就与当前社区建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也可以说已经突破了法律所调控的范围。关于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街道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将居委会“改造”为自己的“派出机关”,形成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一些新兴的社区组织,如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等与街道、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法律上的规范。由此引发的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纠纷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协调的社区管理机制的形成。

第四,职能转变不到位妨碍了社区管理的成效。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如果居民没有足够的权力参与社区的选举以及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就不可能热心于社区事务,所谓的善治也就丧失了基础。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功能模糊不清。有些方面越位,包揽了过多的应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职能;有些方面又缺位,对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中介机构、社会工作团体的培育、指导不力,对介入社区发展的专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性投入”不足[12]。另外,还存在着职权不足的问题。虽然各地在推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也都按照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的原则开展了简政放权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许多条条上的实权部门并不情愿将权力下放给街道,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基层管理新格局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由于职能转变不到位、责权利不对等,街道的管理尽管门类齐全,但效率并不高。街道对社区权力的制度性侵蚀,又削弱了居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阻碍了社区自治的正常发展。

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是构筑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各地在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社区立法进程。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是修改《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尽快制定《物业管理条例》、《社区服务办法》等一系列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后的《居委会组织法》应吸收近些年来各地在推行社区建设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使之与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出台之前,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社区内各权利主体的活动。

二是深化街道体制改革。重点是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认真转变职能,进一步理清与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之间不同的职责定位和相互关系。一方面要努力完善自身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确立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管理负总责的地位;另一方面要从深化“服务”入手,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开展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并从制度上约束街道的“创收”冲动,使其专致于指导、监督和资金、政策上的引导。尤其要彻底摈除街道随意向居委会下派任务的制度根源,使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居民利益社区化。以街居社区整合城市居民的关键在于居民利益社区化。当社区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时,居民的生活重心自然就会转向社区。因此应当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从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社区建设本身就是居民利益社区化的重要表征,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显不足。由于“单位”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使得许多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仍然非常紧密,这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特别是政治、福利、保障功能等,降低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依存度,使居民除工作之外的其它利益关系都能在社区得到体现。

四是努力构建社区参与平台。参与冲动的强弱受制于社区与自身利益的关联度和参与渠道是否通畅。在城市,由于工作单位不同,居民们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彼此却大都不认识。人文环境的陌生弱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因此必须努力构建适宜的参与平台,使居民的参与冲动能够有机会释放出来。构建居民社区参与平台应以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户代表会议等法定性平台为主,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秧歌队等非法性平台为辅。

五是促进社区自治制度化。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托,社区自治应走制度化之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以及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首先要依法选举社区自治组织,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制度;其次要规范居民日常议事程序,不同的社区要依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议事规则;再次要推行区务公开,社区事务的决策情况、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都要及时向居民公布,便于居民监督。

六是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层社区的需求也逐步向多元化迈进。过去那种以退休老人为主体的居委会成员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社区需求。因此,应将社区工作者及相关的社区专业工作,纳入正规的职业范围,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城市基层社区管理。同时要加强社区工作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尽快造就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样本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样本

一、当前,各行业各领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是什么?

1、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阵地建设相对滞后;

2、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不系统,是党建工作教育形式单一,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效果不明显;

3、部分党支部负责人履职不到位,尤其是下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公司党委包办过多,弱化了基层党支部的职能,进一步导致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党员纪律性弱化,不同程度存在重经营、轻党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偏差;

4、在抓党建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以党建促发展的门路不多,解放思想的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5、党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目前全部为兼职从事党建工作;

6、开展的各项党建基础工作不扎实。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1、由于xx集团新组建成立,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再加上正在进行,xx人员和x人员调配工作还不到位;

2、部分党组织负责人“主业”意识不强,少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没有把党建作为“主业”,错误地认为党建是务虚的,生产经营抓好了才能出政绩,导致抓党建的积极性不高,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局面打不开;

3、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时没有把学习同本组织实际和个人思想改造紧密相结合,特别是个别党组织对组织生活制度抓的不实,流于形式;

4、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三观”的教育引导,加上平时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水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如何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领域实际,对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推进措施?

1、对普通党员、中层党员干部和公司领导干部都要有不同

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

2、建立学习笔记制度;

3、进一步推进评议制度。

四、各行业各领域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应分别突出哪些内容,采取什么形式,设计哪些载体和抓手,才能真正保证实效?

1、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选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时应严格把关;

2、进一步加大党建人员培养力度,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3、认真制定学习教育考核办法和实施计划;

4、进一步推进党建学习教育与微信、微博和各类即时通讯群交叉呼应,便于支部与支部、党委和支部间的沟通交流;

5、可继续推进送学上门、远程教育、配发学习资料等方式。

五、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学习教育?有何具体措施?

1、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

2、公司党委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增加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内容,一方面提高认识,另一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机关和项目相互推动和促进党建工作。

六、如何落实学习教育的责任,对各级党委特别是书记抓学习教育的成效如何考核评价?

1、不定期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教育测试;

2、将党建学习教育纳入生产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中;

3、建立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考评机制,严格落实不合格退出机制。

七、其他意见和建议

建议集团公司多组织党建方面的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基层党建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汇报报告,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党建,促发展,形成符合全市实际的发展思路,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日益紧密

市委坚持以科学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党建工作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进一步深化对市情、县情的再认识,总结工作经验,分析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提出了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不断加强“两个基础”(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三大带动”战略(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和中心城市带动)、奋力推进“三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培育“四大支柱”产业(草畜、马铃薯、劳务、旅游),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符合固原实际的发展路子,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2%、24.9%,较XX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较上年增长15.1%,从XX年以来,保持年均增长13.1%以上,绝对贫困人口从XX年的63.9万较少到17.2万人,步入固原历史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市、县(区)党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在乡镇换届中,推行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的30名、兼任乡镇长的35名。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341个村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占总数的36.8%,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405名。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各级党校、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站点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对村干部进行技能

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全市85%以上的村干部持证上岗,6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先后涌现出了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党支部和李玉荣、童玉梅、张玉花、单发俊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干部。

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围绕培育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创新和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大力推行“支部加协会”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有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66个,其中由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或村支部班子成员在其中任职的176个,占66.2%。已在务工人员较多、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新疆、福建、银川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产业党支部。

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XX年以来,全市在127个村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活动”,实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和无职党员根据表现“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村干部及党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9个,5至9万元的村达12个,1至5万元的村242个,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

(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招聘会,但成功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民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到岗位要求,造成了部分农民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