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的范文(合集20篇)

浏览

7470

范文

375

篇1:2024家居行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过半企业会对独立店增加投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2019家居行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过半企业会对独立增加投入

近日,网易家居发布家居行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调查采访超过200名家居企业家,受访者涵盖家居行业一线品牌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收集有效问卷140份,并发布“XX家居行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行业的对行情总体不乐观,只有不到19%受访企业在XX年对电商的投入增长占比最大,“定制”“大家居”成为行业最关注的关键词,占受访企业代表的50%。

超过六成企业对XX年不乐观

XX年低迷的市场环境让家居行业不少商企叫苦不迭,但市场冷淡并没有把行业逼上绝路,逆境中仍有企业保持坚挺。XX年家居行业将呈何发展态势?

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XX年家居市场将持续平淡,仅36%的受访者对“小幅回暖”的家居市场抱有希望。作别,大家把更多的期待放在了。

对于XX年投入增长部署,仅有19%企业将会对电商投入增长最大。而基于对产品、渠道、品牌三者的重视程度相去不远,考虑在产品研发、渠道拓张、品牌建设三个方面的投入增长最大的企业数量并没有明显差距,同等占比27.3%。

大多家居卖场在XX年盈利寡薄,不少企业已将卖场展位撤离并投身到o2o双线联动的运营平台上去。但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家居企业并非大举发力电商。在14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50%的企业表示XX年在渠道投入中将会对独立店增加最多投入,对网上商城投入最大的企业分别仅占28%。

定制、大家居是关注度最高关键词。作为XX年行业热词之一,全屋定制将会延续成为XX年的热门关注领域。 在受访调查中,就有35%的企业认为最关注的是定制领域的发展,15%选择“大家居”,两者占比共计50%。此外渠道铺设次之,占25%,电商、智能等方面的发展也紧随其后;同时,也有21%的企业代表示明年将会加大在全屋定制领域的投入,而作为全屋定制的主角“板式家具”也将成为企业加大投入的重点对象。

40%受访者认为双11主要在于品牌推广。XX年“双十一”狂欢,天猫全类目销售额top10中,林氏木业、罗莱家纺、全友家居占据了三个席位,“林氏木业”以3.3亿元的成交额居XX年天猫“双11”家具品类榜首,再次刷新家居企业“双十一”的销售记录。

企业增大独立店渠道投入

家居网购的大趋势帮助企业缩减了大量店面成本,但“隐患重重”的网上交易也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感,线下实体店的体验感受将会成为提升消费者对该企业信任度的强心剂。在14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一半的企业表示在渠道投入中将会对独立店增加最多投入,对网上商城和家居卖场两者投入最大的企业分别占比28%和22%,综合购物中心作为较为新颖的营销渠道,暂时没有企业表示对此将对其增加最多投入。

在家居大鳄高额投放央视黄金广告备受关注的同时,网易调查显示,网络渠道是家居企业广告投放的主要渠道,占受访企业的47%,户外广告次之,占42%。随着互联网、手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企业主通过网络、移动设备进行品牌辐射的力度逐渐加强。调查数据显示,26%的企业已开设网络商城,开设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4%和29%,而已经开设app的企业更是高达11%。品牌营销网络化、互联化、移动化,这种趋势将在XX年越发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民增收 要靠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增收 要靠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省级、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建设;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提高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档次,壮大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规模,发展县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数量”的目标,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力量高档次、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在提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建设防洪排涝工程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六、要激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资本和经营性收入     创业是富民之基。浙江的农民之所以比较富裕,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全民创业,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老板。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致富,就必须尽快把生产性农民、务工性农民向经营性农民转变,把农民以劳动收入为主向资产性、经营性收人为主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     七、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我国农业的弱质、弱势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政府要在wto规则下,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1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由农户承担费用转向政府财政补贴。2建立农业收入保障体系,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向农民直接收入补贴。3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4对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每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旺季,除要出台一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政策外,还可根据农民购买的数量给予统一直补,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作者为##市供销社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50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XX年,山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二)三种方式叠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筹资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莲藕、集中养殖特色水产品,全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千亩荷花盛景和荷叶茶、莲子等特色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94 字

+ 加入清单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xx市,是桂西北中心重镇,大西南出海通道、黔桂铁路和龙江河横穿市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1993年,撤县设市,国土总面积3869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余人。  XX年,xx市委、市人民政府坚决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排难前进,开创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在全河池率先实现了“三突破”,连续两年获得河池市党政主要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和河池市党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的目标如期实现。XX年全市生产总值37.43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实现3.7亿元,同比增长20.1%。特别是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8元,增加470元,增长高达21. 8%,是全市多年来增额最大的一年,为同期广西少有,为顺利跨入XX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立下大功。是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 经调查分析,xx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千方百计发展一批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最直接途径。 XX年,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关心农业,服务农业,大力调整结构上项目。按照“抓城郊,促两带,上项目,办基地”的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全市采取非常措施,先后三次动员2600多人次,市、乡直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倾情为民”大行动,实施大通道高效农业项目,开展甘蔗生产大行动,广泛宣传动员,发动千家万户上项目,调整种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推行订单农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劳动力市场,做好劳务输出文章,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稳定“一粒米”。从提高各个生产环节的科技进步入手,着力提高水稻、玉米两大宗粮食作物的科技含量,推广玉米单交种1.5万公顷,推广优质杂交良种水稻2.6万公顷,优质率达97.15%。XX年虽然遭受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但确保了粮食生产与去年持平。 壮大“一根蔗”。就是把糖蔗作为全市重要经济支柱,做强做大做优。XX年全市糖蔗种植面积达42.56万亩,总产量195万吨,其中糖蔗良种面积达到39.6万亩,仅种蔗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630元,成为农民最重要、最稳定的经济来源。 吹绿“一片叶”。就是抓住东桑、东丝西移的机遇,扩大种桑养蚕规模,采用良种良法,做大桑蚕业。XX年,全市桑蚕产业取得可喜成效,桑园面积由上年的10.39万亩扩大到14.3万亩,总产值3.43亿元,比增1.26亿元,农民人均养蚕产值640元,净增268元。已一跃成为全国县市一级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养肥“一群牛”。就是抓好秸秆牧草养牛。大力推广品改和规模化养殖,构建百里牧草秸秆养牛示范长廊,创建广西秸秆养牛大市,年内出栏肥牛10万头,为特色牛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激活“一帮人”。XX年,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城乡富余劳动力8.17万人,据统计,当年通过邮局汇款回xx2.37亿元,仅此项收入就可使全市农村人口人均增加330元。 建设“一片城”。把城西工业区、德胜乡镇企业园区和洛东工业园区作为发展重点。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下,有近万名农民就近转入城镇,以城南新区为主的xx房地产开发进入投资热潮,据初步估算,仅建筑业一项就可产生农民工资3000多万元,解决近800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还拉动建材、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较大地促进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打响“一张牌”。xx市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唱响“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xx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塑造“美景、美酒、美人、美德”,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景区景点质量,全年共接待游客43.1万人次,增长22.7%,总收入4018万元,增长39.5%。XX年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今年该市又雄心勃勃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军。旅游业的勃兴,对运输、购物、餐饮、旅馆、娱乐和现代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9.76亿元,增长15.8%。旅游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该市还十分重视非公经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等领域,现在个体工商户达1.6万多户,私营企业368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去年非公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7.78亿元,产值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120家。 从该市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是因地制宜,找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该市按照“抓城邻,促两带,上项目,办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自然、交通等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蔗糖、桑蚕、畜牧为主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形成“名、特、优、新”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二是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工农互动,带动农民增收。提出并组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开展了以“振兴工业,服务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建设大会战,以工业经济的突破推动经济的新跨越。他们大举招商引资上项目,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吸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狠抓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强优企业和优势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形成以工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精心打造蔗糖和桑蚕两大支柱产业。目前xx公司企业总资产达5.12亿,下辖的石别、怀远两家糖厂日榨原料蔗达1.1万吨,年产机制糖23万吨,食用酒精7千吨,有机复混肥2万吨,成为全国制糖行业技术含量最高、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目前xx公司又着手技改,投资8000万元把生产能力提升到日处理原料蔗1.5万吨,以满足处理原料蔗总产量250万吨的需要,实现年产糖3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年税利2亿元,蔗农收入4亿元的目标。利用桑蚕资源,积极引进外资建设新的缫丝加工企业,目前全市已有嘉联公司等5家缫丝加工企业,投产后可就地加工40%的干茧,该市正着力招商引资打

造中国“丝绸城”。另外,充分利用百里秸秆养牛长廊年产10万头肉牛的巨大资源,办起了10多家牛肉加工厂,生产的“刘三姐”牛肉条远销区内外,保鲜牛肉销到上海等地;利用蔬菜资源,办起广西东方罐头食品厂,产品外销欧盟等地;利用林业和蔗渣资源,兴建中密度纤维加工企业,XX年引进该类企业3家。 三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了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XX年该市在金柳高等级公路开展的大通道农业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对农民种植良种桑蚕、葡萄、良种蔗等作物大力扶持,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种苗、投入等困难问题,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对建设水利、蔗区公路、地头水柜、沼气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大力扶持,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此外,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落实减免农业税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促进定单产业发展稳定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8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促进定单产业发展稳定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福山村紧紧围绕“多为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谋发展”这一主题,结合福山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成立领导小组,对村里定单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和研讨交流。调研小组深入到甜菜种植区对有关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调研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种植户,采取了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开展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服务对象及设施农业大户座谈会3次,累计参加人数达78人,深入到甜菜种植区走访甜菜种植户97家,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查找制约本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问计于民。按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充分认识已具备的优势,就如何发展定单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隆昌镇福山村位于巴林左旗最南端,东和阿旗天山镇接壤,南和阿旗双胜镇相邻,全村所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为大营子。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52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5850亩,现有林地面积5500亩,草牧场面积13985亩。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030人,共有党员36名,福山村现任“两委”班子由4名常设干部和一名非常设干部组成,现有村合作经济组织一个和各类产业协会3个。

二、现状和优势

2010年,福山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紧紧围绕“多为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谋发展”这一主题,以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作为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村两委班子集中整合人力资源,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工作力度,使全村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一)打造农业定单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在镇党委政府和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种植甜菜达到600多亩,实现60多万元的订单农业收入。2010年,在特殊之年,为使农民稳定增收,隆发村积极大胆扩大甜菜种植面积,使甜菜种植扩大到了4000多亩。同时,为确保甜菜种植户取得更好收益,我们为甜菜种植户聘请技术员实现甜菜的纸筒育秧栽培,保证了甜菜更高的成活率,减少投入之初的成本和风险。近年来,尝到了种甜菜甜头的福山村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甜菜,通过村领导牵线搭桥,与林西糖厂签订甜菜种植合同,协调在我村建起了甜菜收购站。今年全村种植甜菜4000多亩,产量达XX0吨。2010年,仅甜菜种植一项全村实现收入达到560万元,人均增收2758.13元。今年大灾之年我村实现了“灾年不减产”,确保广大种植户收益。

(二)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资源优势

福山村地处巴林左旗最南端,东和阿旗天山镇接壤,南和阿旗双胜镇相邻。周边与多个地区相邻,这为甜菜能够对外运输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能够打开属于自己的销售市场创造的基础条件,使往来于此的客商愿意在此购买甜菜。同时,全村有耕地面积5850亩,为甜菜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分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2010年福山村根据村实际情况村委会与其他地区糖厂积极联系,在福山村建立甜菜收购站,这样既方便了村里4000多亩的甜菜就地销售问题,也解决了群众因为甜菜外销路程远费用高的难题,为群众的甜菜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甜菜品种优良,为打开销售市场奠定基础

福山村生产的甜菜含糖量可以达到最高水平,纯度达85% 左右,整个地块有80%以上植株。块根重和含糖均达到制糖标准要求,块根中非糖成分含量低,纯度达到80%以上。根据每块地甜菜的具体情况福山村合理地确定收获期,安排收获顺序,使甜菜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糖量,提高甜菜质量。合理的技术耕作与收获时间安排使福山村收获了可以酿造出糖色洁白、有光泽,水溶液透明无杂质糖的优质甜菜。优质的甜菜为福山村打开属于自己的甜菜市场奠定了最基础的条件。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效率低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弱。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目前,除少数有条件的种植户采用机械挖掘外,一般都采用畜力收获或手工挖掘。即用畜力牵引的铲镗犁或翻地犁将甜菜垄行镗15~18厘米。机械收获甜菜,主要采用拖拉机牵引摘掉犁壁的四铧犁或五铧犁进行挖掘,犁铲入土深度20~22厘米,但这种机械化收获方式在村里还是极少数的。这些现状都大大阻碍了甜菜收获的效率。

(二)农民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虽然近几年结构调整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尚未形成气候,农村建设不明显,农村劳动力素质依然还比较低下。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三)组织建设依然薄弱

一是大多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行政命令,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工作方式方法局限于思维定势,不善于抓住工作重点,不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因此虽忙得不可开交,但多属疲于应付,工作局面却始终维持旧面貌;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不高。习惯于安于现状,习惯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热情,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有的干部虽然有工作能力但却不愿释放,有的则处于“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的工作状态。就其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村组干部工作能力普遍不高。村组干部感觉工作不好干,太累太苦却没有工作成绩,难以应付农村工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参保企业欠保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274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参保企业欠保问题调研报告

养老保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关企业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大局。企业欠缴社会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欠保”)易造成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功能障碍、影响社会稳定等严峻问题。近日,笔者走企业、访职工,对我县企业欠保问题的基本情况、成因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如何破解欠保现象作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问题

一是欠保现象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县从1994年开始就出现了参保企业欠保的现象。之后,欠保企业逐年增多,欠保金额逐年增大。截止x年12月底,企业欠保金额累计已达834万元。二是欠保现象较为普遍。从企业数量上看,我县已缴但未缴足保费的企业有51户,占568户已参保企业的9%;从企业行业上看,商贸、文化、农业、工矿等行业都有涉及;从企业性质上看,公有、私有企业都存在欠保问题。三是欠保问题较为严重。我县目前正常纳税企业共1103户,其中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117户。有58户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未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二、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企业责任意识淡薄,“无心”缴纳保费。部分企业领导受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无所适从。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一个字——钱,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钱”转,忽略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尤其忽略了社会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没有把参保缴费工作摆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去认识。基于这一认识上的错误,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恶意拖欠养老保险费。个体私营企业老板认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金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出于利益考虑,对缴纳“养老保险金”持消极、观望态度,得过且过,致使扩面征缴步履维艰。加之部分单位把应负担的部分转嫁到缴费职工个人身上,加重了职工的负担,收缴过程中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原因之二: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无力”承担保费。随着市场化日渐深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些企业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发展中举步维艰,企业效益滑坡,缴纳保费压力加大。我县主要参保企业属电解金属锰行业,x年5月31日环保整治至今,多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导致停保、断保,直接涉及参保企业55家,参保人数2019多名,间接影响其它行业达10万人。还有部分企业因市场减小、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面临停产、破产,以致无力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如我县丝绸公司属原蚕桑局下属国有企业,成立于1989年4月,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于2019年8月宣告破产,企业负债2311.1万元,无力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累计欠保约210万元,涉及职工81人。

原因之三:缺乏有效机制措施,“无法”征缴保费。一方面,虽然社会保障部门对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有部分职工没有完全明白养老保险与自己老年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和保险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是部分效益较差企业的职工,由于工资收入偏低,目前生活困难,加之所在单位的诱导性宣传,在缴纳养老保险费上表现消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认为打一天工就拿一天的工资,只要暂时有钱收入腰包,哪还管得着以后有无养老待遇;或认为老板永远处于主动地位,哪敢督促老板为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从思想上剥夺了自己应有权利,更谈不上维权,甚至为了眼前多一点收入反而支持帮助欠保企业规避政策,千方百计拖欠养老保险费。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企业有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也有对不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处罚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难”的问题。目前,正值我县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部分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钻我们发展环境宽松的空子,拒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拒不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投机钻营意识强,动则以增加企业负担、企业生存环境差为借口,软拖硬磨,拒不参保,导致征缴机构即使摸清了情况,纳入征缴计划,依然无法收缴保金,强制执行困难,局面十分被动。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策宣传,扩大养老保险影响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向社会公开咨询和监督电话,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人社部门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参保单位经营状况,特别是对各单位负责人的宣传工作要做实做细,增加参保单位的缴费自觉性。相关部门可以共同组织召开欠费单位负责人和劳资负责人座谈会,扩大养老保险的影响面,协调保费缴纳事宜。可以建立统筹地区养老保险指标定时通报制度,对缴费自觉性差和欠缴情况严重的单位要抓典型,定期在各种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通报批评,把各单位的缴费信息及时向社会反馈,利用社会监督来促进缴费。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清欠工作。摸清单位经营状况,进一步了解欠费信息,全面开展企业养老保险清欠工作。坚持分类实施和重点突破原则相结合,对不同的欠费单位采取不同的措施,将工作重点

放在欠费数额多、欠费时间长的大户、难户上。对于一次性补缴确有困难的单位,可按规定让欠费单位作出清欠计划,按计划分期、分批补缴欠费;欠费单位当年应缴金额必须足额缴纳,争取把往年的坏帐、死帐盘活,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对欠费时间超过6个月或未按计划补缴欠费的单位,按规定收缴或暂时停供发票,待按要求补缴欠费后再予办理。建立多项监督制约措施,把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列入各级政府或上级主管单位的考核内容,规范各参保单位的缴费行为。如:欠费单位不得参加各种先进评选,恶意欠保的不得享受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等。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做到有针对性的清理欠费,使清欠工作有大的突破,切实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

(三)明确工作职责,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地税部门要严格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依法征缴,与劳动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对有实际缴纳能力而屡催不交、缴纳意识淡薄的单位坚决进行行政处罚;对欠费情节严重、恶意拖欠者,要排除各种阻力、纳入法律程序,落实兑现滞纳金制度,给欠费企业以应有的压力。人力社保部门和税收征管部门要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对有缴费能力的企业要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履行义务、行使职能,努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同时,也应采取柔性手段,做好服务工作,适时收回欠费。对暂无缴费能力的企业,不宜适用强硬手段,以免造成“杀鸡取卵”的悲剧。面对这类企业,要在对企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补缴费计划,并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从各方面帮扶企业,使之尽快走出困境,恢复缴费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xx县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站抽调职工深入村屯农户,针对我县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xx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xx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万千瓦,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651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7,512台,拥有配套农具19,975台,水稻育秧大中棚20,000栋,水稻插秧机5,713台,播种机3,129台,联合收获机1,389台。现已组建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18个。水稻生产普遍应用机械播种、大中棚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旱田也是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水、旱田均采用机械整地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调研表明,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存在误区。

接受调研的大部分农户对大型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等作用认识不足不全。

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地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混乱局面。全县水稻插秧机5713台,最佳作业期满负荷作业可机插114万亩,而实际机插只有80.5万亩,水稻插秧机利用率为71%。水稻收获机1,389台,可完成机收作业156万亩,而实际机收97.1万亩,收获机利用率为62%。拖拉机可进行整地、播种、中耕、田间运输等农机田间作业,可进行各种作业70天,而实际全县拖拉机平均作业只有30天左右,拖拉机利用率只有43%。

第二,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全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有12台,80-100马力才64台,一万七千多台拖拉机几乎都是中小型。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4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7163台,配套农具19975台(套),机具配套比为1:1.2,比较合理的机具配套比应该为1:3。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第三,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

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置地在农村,面对农民,本该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农机服务机构,但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没有资金设备等投入,对人员培训少,没有办公地点、维修设施,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维修服务能力差,致使绝大部分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已基本失去了应有的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作用。

第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尴尬,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设施薄弱。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四)低碳经济的国内动向

中国高层领导对发展低碳经济问题高度重视,XX年,国家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有资料表明,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地方已开始启动。如吉林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广东提出,建议将珠海申请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已拟定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河南省已率先组建了低碳集团有限公司,其发展势头很好。目前,一些新闻媒体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频率愈来愈高。

(五)低碳经济的前景分析及主要特征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1.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改变这种状况,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2.低碳经济是新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提高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有助于转变人民的生活消费观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意义十分深远。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备的绿色产业,在世界未来经济发展中抢占了有利的战略支点。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新热点,大量的投资、研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掀开通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

二、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湖北省情来看,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但由于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进一步发展又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北改革和发展的定位已十分明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湖北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必须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和率先走出一条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路。

(一)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决定了湖北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共9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1.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供给主要依靠从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电力的支配权在国家电网,电力由国家统一调配,从而形成了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强的格局。XX年,湖北煤炭生产量为1084万吨,但煤炭净调入量达8000万吨,相当于煤炭产量的8倍;原油生产量为85.84万吨,原油净调入量达805万吨,相当于原油产量的10倍;成品油净调入量也达到273万吨。

2.湖北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与发达国家用能方式不同,煤炭在湖北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如工业锅炉和火力发电耗煤量大。目前,煤炭在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高达70%,尽管近年来湖北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XX年,煤炭实物消费量达到10012万吨,是XX年的1.54倍,年均增长5.6%。

3.湖北经济结构偏重。湖北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XX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3.8%,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重工业中,高能耗传统行业比重大,能耗水平高。XX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大高耗能行业完成的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6%,而能源消费共计5264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2.5%。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投入所占比重明显大于产出所占比重。

4.湖北能源强度仍然较高。近年来,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湖北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XX年,湖北单位gdp能耗为1.31吨/万元,比XX年的1.51吨/万元下降12.46%,降幅比全国快2.38个百分点,但单位gdp能耗仍比全国高18%。也就是说,湖北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特别是能源的投入实现的,成本代价过高。

从产品单位能耗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出,湖北产品单耗水平偏高。XX年,湖北吨钢综合能耗为630.59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3.3%;每吨水泥综合能耗为107.23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3.6%;火力发电单位能耗为332.26克标准煤/千瓦时,高出全国2.5%;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1794.92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0.9%;单位粗铜综合能耗506.46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35.6%。

5.湖北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主要污染物存量大、增量多,一些地区环境容量小。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尽管在XX年首次实现双下降,但截至目前,湖北省二氧化硫减排只完成“”目标任务的55%,后两年的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同时,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为湖北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提供了平台

1.发展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XX年12月,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主要任务就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中部乃至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这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碳的使用,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内涵是一致的。

共9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76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2019年,山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2019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2019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二)三种方式叠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筹资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2019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2019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2019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2019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莲藕、集中养殖特色水产品,全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千亩荷花盛景和荷叶茶、莲子等特色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2019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2019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里无米,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2019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2019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调查与分析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2034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统计的目的     本次调查统计是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来首次对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于掌握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确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体,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具体的检查评估标准,更有效地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统计的指标与时点     我们按照管理体制和居住地分布情况,设计了以下调查统计指标:     (1)省级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省级直管管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企业;地方企业指由副省级、地市级或县级城市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企业。     (2)本地居住人员。本地居住人员是指退休之后仍在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在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居住人员,在县镇城区(县级市、区的城区)居住人员,在城区外(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员,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员。     (3)异地居住人员。异地居住人员是指退休之后离开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省内异地居住人员(本省范围内跨统筹地区居住人员),跨省异地居住人员,定居调查统计的时点为XX年底数。     三、调查统计的结果     (1)全国基本情况     XX年底,全国共有企业退休人员3282.5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3074.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208.3万人。     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1884.9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469.1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750.2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74.0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203.9万人,在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35.2万人。     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115.8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89.4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3.2万人。     (2)省(区、市)直管企业基本情况     XX年底,省级直管企业共有退休人员589.1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509.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79.9万人。     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289.8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50.5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121.7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59.4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72.5万人,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5.2万人。     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43.8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35.8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0.3万人。     (3)地方企业基本情况     XX年底,地方企业共有退休人员2693.4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2564.9万人,异地居住人员128.5万人。     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1595.1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318.6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628.5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14.6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131.4万人,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09.9万人。     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72.0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53.6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2.9万人。     四、相关分析:难点群体     调查统计表明有四类群体是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难点群体。     --省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在农村和山区零散的本地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一类群体)。这一群体共有235.2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数的7.2%,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分布很广,且居住地没有街道社区等管理服务机构,经办机构也没有精力管理这个较为分散的群体。     --省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在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二类群体),共有205.1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6.2%,目前,多数地区对本地居住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规范的实施办法,但如何实现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居住人员的管理服务仍是推动工作的难点。     --省级直管企业中,未在企业集中生活区的本地居住人员,不包括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三类群体)。共有201.6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6.1%,社会保险关系由省级经办机构进行管理,虽然在居住地域上来讲可以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但地方政府难以承受实行管理服务所带来的经费压力。对这类人员,虽然已经确定属地化管理原则,但在具体落实中估计难度比较大。     --定居港、澳、台及国外的共有3.2万人(以下简称第四类群体),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0.1%。这部分人不用列入我们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围之内。     以上四类人员共计有645.1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员的19.7%,其中前三类群体属于缺乏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或困难较大的工作对象,在工作部署上可以向后放一放,因此这三类人群又可称为较难覆盖群体。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村女党员发展现状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498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女党员发展现状情况调研报告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受市场机智资源配制优化作用的影响,农业人员的非农转移逐年增多,农业女性化程度日益明显。面对新的形式,农村女党员群体状况如何?农村女党员的发展状况如何?农村女党员发挥作用如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妇联在培养发展女党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县妇联就全县农村女党员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 农村女党员现状:

1、 农村女党员情况

我县现有农村党支部120个,共有农村女党员 448 人,占党员总人数的12%。

2、 农村女党员发展情况

全县农村共有女入党积极分子66名,占总数的9%,平均年龄31岁,年发展党员3名,无女党员的村级组织数为1个,无女入党积极分子的村级组织数为62个,发展党员中无女性倾斜政策。

3、农村女党员整体作用发挥情况

通过调研,由于我县各级党委重视农村妇女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女党员在农村各项事业中发挥四个模范作用,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妇女党员的风采。

一是勇挑重担,做脱贫致富领路人。几年来,各级党委大胆培养和启用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致富能手,女能人担任农村干部、企业负责人,培养出一批谋划型、实干型、知识型、开放型的妇女干部。格图营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鲁瑞清利用当地资源引进资金和丈夫一起建起韩祯砖厂,年利润30万元;董家营支部书记关国清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民办实事,投资50万元修绕村砂石路4.9公里,投资15万元建扬水站,投资45万元衬渠3.8公里,协调上级民政部门为90名孤寡老人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时自己利用董医、开门诊的有利条件,经常为村民义务看病,被群众一致称为“女能人、贴心人、好干部”。

二是带头示范,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以实施“科技致富工程”为主题,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组织女党员带头学习高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有效提高了农村妇女特别是女党员的种养技能和市场意识,许多女党员成为发家致富的能手,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带头人。全县现有“双学双比”示范基地5个,创办了以葡萄庄园、黄河炖鱼为一体的旅游业农家餐馆30多家,以种养殖为主的基地20多家,在她们的带领下,基地充分发挥出了科技示范、辐射带头作用。

三是无私奉献,做扶贫济困的贴心人。以创建“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为主题,开展“争做新女性,树立新形象,巾帼助困,情暖千家,扶贫济困送春风”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激发女党员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如双河镇组织了一支由女党员、女干部、女能人组成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经常性的慰问、帮扶活动,义务担负起 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为他们办好事、办事实,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四是艰苦创业,做个体经营的探路人。协调有关部门,举办妇女手工编制、美容美发、经济人培训班等技能培训。如双河镇哈啦板申女党员贾小清从开小卖部做起,经过几年奋斗又创办了农家餐馆,并和丈夫一起搞起了小工程队,成为远近文明的女能人。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女党员在经济建设中,在参政议政中,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都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

4、 农村女党员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120个行政村中的448名女党员中,平均年龄4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3名,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56名,初中文化程度的326名,小学及以下的有33名,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她们只能掌握简单的实用技术,理解政策、自身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弱。

二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120个行政村中的448名女党员中,只有致富带头人75名。从参政议政的情况看:进两委的仅有86人,担任妇代会主任的有84名,有致富带头人75人,有102名担任村计生助理员,只有一个女支部书记和女村委主任。

3、培养发展工作不到位。调研发现,女党员平均党龄XX年,有些村一直未发展女党员。

总之,当前农村女党员队伍现状就是“五多五少”。即年老的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学历高的少;外出流动的多,在家的少;不任职的多,任职的少;从事打工、经商的多,从事家务、村务的少。

二 、 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

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制约农村女党员队伍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具体的原因:

1、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位,对女党员发展工作不够重视。女党员发展工作未能引起农村党支部的高度重视,一些党支部对发展女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而只是片面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无暇顾及”党员发展,特别是女党员发展工作,导致很多优秀的妇女没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培养。另一方面,有些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尤其是村级组织,妒贤嫉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有的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女青年入党,有意提升门坎,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有的独断独行,搞个人主义。这些不良因素极大挫伤了广大女青年的自尊心,影响了她们的积极性,阻碍了发展女党员工作,导致了一些有志女青年只能望“党”兴叹。

2、 农村妇女对党的认识不够,缺乏入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许多农村妇女对家庭的认可超过对任何其他组织的认同,把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党的认识十分肤浅,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或只顾发展家庭生产上,不参加学习、不参加工作、不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竞争力不强。二是有些村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工作难以做到广泛深入,导致农村妇女对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相当贫乏,认为入了党事事处处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开会、学习和交纳党费,得不到实惠,缺乏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农村女青年外流,女党员后备力量不足。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外出和结婚。第一是外出,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女青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打工挣钱,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差距,她们大多不愿回乡,一心在外赚钱,很少考虑入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她们常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也难以将她们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第二是结婚,很多农村女青年在党组织培养未成熟时就结婚了,若落嫁本村,大多也会为了避免对男性造成威胁或对家庭造成影响,而自动拒绝组织对她们的继续培养,若外嫁异地,党组织对其的培养一般是付之东流了。

4、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阻碍了女党员的发展。主要是受封建残余思想的长期影响,农村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深层,妇女参政是“爱出风头,不务正业”。妇女入党得不到丈夫及家人的支持鼓励,入党积极性受到打击,多数女性政治觉悟偏低,党的知识贫乏,入党认识不高,对入党不入党存在无所谓的思想,参政议政所应具备的心理和文化素质、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等在整体上劣于男性,使一些女性参政素质低、竞争力弱。

5、发展女党员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发展党员工作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可遵循,但在农村发展党员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人为或工作上的失误,制度往往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对女党员的发展没有要求,没有按比例发展,而是顺其自然,一年下来一个乡镇就发展一两个党员,甚至于一个女党员也没有。

三、在培养女党员方面的经验做法

1、加强宣传。

各镇妇联将宣传女性典型放在第一位,结合计生部门的“三查一治”等活动,对“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中涌现出的女能手、女能人、好婆婆、好妻子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大力弘扬传统的中华美德以及女性自主自立的创业典型。同时,加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宣传妇女参政的意义和优秀参政妇女的业绩,在女性地位及参政要求上对各级组织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更直观地认识到女性的闪光点,为培养选拔女党员、女干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抓好培训。

利用每一次例会的机会,切实加强村级女干部、女农民技术员及女党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女干部素质。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新上岗的村级女干部的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在培训目标上,着力提高女性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会代训及结合农技司法等部门的培训活动,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以达到提高理论水平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的目的。

3、注重培养

把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女干部、女党员、女能手的综合素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围绕“三培养”发展女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女能手。采用定期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及有关书籍、闲时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女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女党员基本上都掌握一门以上的致富实用技术,大力扶持农村女党员发展产业,在种植和养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把女能手培养成党员。在对各村致富女能手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女能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使她们对依靠党的政策发家致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党的队伍增添了新的血液;把党员女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后备干部。在村党支部认真筛选,妇联积极推荐,党委把关的基础上,将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党员女能手,按照有关规定列为村后备干部,建立档案,加强培养,待条件成熟后,及时选拔担任村干部,使村班子成员结构得到优化。

四、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发展女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形成利于培养发展农村女党员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将发展农村女党员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列入农村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农村干部对发展女党员工作的认识。二是组织部门制定党员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吸收妇联组织的意见,督促检查时经常与妇联组织联系沟通,一起研究培养发展女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努力形成组织部门与妇联组织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女党员发展工作的良好机制。三是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到实处,贯穿于女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女党员,体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女性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 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党员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妇联组织的引导、培养,也是女性成长的重要催化剂。 因此,妇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立足职能、突出特色、把密切与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组织发展壮大的根基,在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等,帮助广大妇女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使之成为致富能手、家庭美德建设标兵,并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和女党员,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发展农村女党员奠定基础;同时妇联组织要挖掘树立优秀农村女党员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推动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帮助妇女打破自身思想阴影,树立政治信念,对有群众基础的妇女典型要加强教育、引导和推荐,使之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动靠近党组织,进而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女党员培养发展工作。

1、注重对年轻女党员的培养 。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女党员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年轻女党员比例较少,甚至有的村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女党员的培养力度,打破通常观念,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培养人才,使女党员队伍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调整改革及新老交替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培养。二是在村级组织中培养。三是在妇女先进人物中培养。要在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及基层干部培训时,保证有一定的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真正把教育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女党员后备队伍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对女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基本知识教育,搞好传、帮、带,促使其健康成长;二是实践锻炼促成熟。基层党组织要给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担任一定职务,使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妇联要主动向党委推荐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妇女,以壮大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从而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页2]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人事,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2、七成人更看重“精神薪资”

七成人在选雇主时,首先考虑包括成就感在内的“精神薪资”。该调查涉及的几十位企业经理表示首先在意公司是否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并提供广泛的网络共享这种文化。

职业顾问认为,“精神薪资”说明人才希望被雇主认同,与后者一起成长、发展。除了提供物质外,企业的“精神薪资”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增值,这种成就感不是单纯的薪资福利就能满足的。

3、员工的压力管理和健康管理日趋重要

后sars时代,企业和个人重新审视健康观,员工健康作为企业创富资本被日渐重视。企业若设置相应健康服务部门和机构将导致成本增加,机构肿大。上海春蕊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借鉴国外健康管理经验,在原有企业员工健康体检的基础上,增设了为员工提供健康协助、疫苗注射、心理辅导的专业机构,无疑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解决之道。

四、人力资源发展十大趋势

1. 策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话,唯有将长期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因为人具有人性,也拥有人权,不能象机器设备一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将成为识别 企业实力和优劣的重要指标。

在美国,有些机构对企业做各种各样的排名,如《幸福》杂志每年评选出美国适合人们工作的企业等等。评选这些企业的主要根据往往就是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所选参数通常为:工作场所、员工待遇、企业所有权等。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将是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通才,人力资源经理职位将成为通向ceo的重要途径。生产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的重新调整、管理与评估系统的重新建立、企业价值观的重新树立等等,企业的这些活动不仅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有关,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息息相关,有的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原理、核心技术等基本知识。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高层人力资源主管将问鼎ceo职位。

4.“以人为本”的业绩辅导流程管理方式成为主流。

该流程的首要要素是开创一种积极的协调关系,然后它要求人力资源经理人对员工进行培训、职业辅导、直面业绩,并培养员工的自尊,充分释放员工的潜能,最后,该流程建立各种奖励策略,以激励员工增加其责任感并取得成果。

5. 企业人力资源呈多元化与弹性化。

多元化: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即可以外包,也可以向外提供,而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例如,利用猎头公司协助企业实施招募人力的功能,借助社会上专门的培训机构或管理顾问机构为企业进行培训,并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弹性化:突破传统的工时制度,针对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独特性,采取弹性工作时间与工作分享等措施,允许他们自行调整工作时间,以此吸引人才和激发工作热情。

6. 人力资源管理新职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员工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生涯。

企业最能吸引员工的措施,除了薪资福利外,就是为员工提供升迁与发展机会。为了避免员工羽翼丰满就跳槽离职现象的发生,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生涯管理工作,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企业共同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其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

7. 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绩效评估必须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的态度与特质评估,转向与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以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8. 激励导向式的薪资策略与自助餐式的福利政策相结合。

传统上的薪资制度比较重视薪资的保健因素以及职务因素,而这两者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却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薪资设计理念。首先,薪资要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次,薪资也应作为激励员工学习动机的手段,鼓励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常的挑战。

9. 实行开放式管理,企业内部 股份的持有者由高层经理人扩展到企业中层经理人乃至员工。

由员工持有企业内部股份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对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情况汇报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1 字

+ 加入清单

对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教科文卫工委,于月日至日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体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二)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县职教中心由于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加上我县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在全省、全市还处于落后的位置,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合作组建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页2]_可行性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合作组建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本公司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依托绿色食品市场,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集绿色食品科研、试验、推广为一体。主营业务: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绿色食品配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绿色食品网站建设。兼营业务:绿色农业观光旅游。

2、经营目标。立足丽水,开拓沪杭。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中心,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销售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发展中心和山水旅游基地;以上海杭州为中心,建立丽水方稳定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和稳定的观光农业旅游客源网络。对促进丽水市莲都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丽水市莲都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丽水市莲都区农民收入,扩大丽水市莲都区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上海、丽水两地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都将会发生重要作用。

实现这一经营目标,本公司也可获得应有的利润,成为莲都区仍丽水市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争取成为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XX年组建公司及所属机构,开展基地开发业务、展示展销业务、网站经营业务。

第二步:XX年,实施“一重二侧”战术。一重点:按陈方与上海方有关合作意向者经营的餐饮业的经营额1.5亿元的30%为基础,并努力开拓上海的其它“餐桌市场”,提出所需绿色农产品的订单,在丽水市莲都区为主组织生产配送。第一年销售额确保XX万元,争取3000万以上。二侧:一是积极开拓上海-丽水的旅游观光农业业务,争取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积极开拓杭温丽“餐桌市场”,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步:在第二步运转成功的基础上,重点扩大杭州市场,精心策划,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年之内销售额达到1亿元。

第四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

第五步:在沪杭甬温锡等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实现销售额达到3-5亿元。

五、财务预算(略)

六、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之一:充分利用产销差价。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识到,农产品产地收购价与销区市场批发价之间,普遍存在1:1:5到1:2的 价格差。也就是说,从产地收购到市场批发,一般农产品价格增长50%-100%,这就是中间环节虽然有5-6道但仍可获取高额流通利润的原因(其中包含部分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高额利润)。本公司就是要将中间环节减少到最简,获取中间合理的高额流通利润。这是我们将配送确定为本公司主要业务的根据。为了保证实现毛利润40%,本公司产品的定价必须以上海市场批发价为基础。

可行性分析之二:绿色品牌。产销地之间的价格差,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并有行动,如建立基地,建立配送中心等。但真正成功者并不太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操作者往往急功近利,用最低廉的价格将产区最低劣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本公司就是要打响绿色品牌,用绿色农产品来开拓上海的“绿色餐桌市场”,从而进入“绿色良性循环”系统。因此,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都是极好的商机。

可行性分析之三:订单农业。运用产销差价规律,打好绿色品牌,还要加上订单农业,三者结合才能成功。订单农业是本公司的精华之作,也是运用产销差价规律,打好绿色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开拓市场获取订单,根据订单来组织生产,组织货源,这就是本公司的运作方式,定方式通过订单,一头连接绿色农产品的初始生产者,一头连接终端消费者,本公司的市场风险可控制在最低程度。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企业,全文共 278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下面是关于2019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9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 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 “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商务政工科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企业,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商务政工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市直商务系统企业共117户(包括原一商局、二商局、物资局、供销社、蔬菜办、外贸系统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原市场服务中心),有职工15918人,其中在职10892人,离休68人,退休4958人。自XX年开始,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依据株政发[]13号和株发[]5号文件积极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制78户,占企业66.6%,其中:破产24户,“两个置换”54户,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置换职工身份9612人,占在职人数88.2%,还有39户企业没有进行改制(其中有6户原已批准进入程序但因种种原因暂停),占企业数33.3%,职工2085人,其中:在职1261人,占在职人数11.8%。

市政府对商业企业改制十分重视,XX年3月1日的第33次常务会议在充分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时,就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资产质量较好、企业改制积极性较高、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完成改制,会议认为商业企业改制进入扫尾阶段,对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原则上不再进入改制程序,维持现状,让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申请低保,故此,这次会议以后,商业企业基本上就没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主要集中精力对已进入程序的企业进行扫尾。

二、存在问题

(一)39户未改制的企业,大多为少、小、边、穷的企业,资产处置难,职工安置难,维护稳定难,改制工作难以推动。

1、“三无”企业11家306人(其中在职251人),主要是原外贸企业,绝大多数无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办公场所,负债率极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交足,有的根本就没交,企业极不稳定,职工要求按改制政策进行安置的呼声很高。(市外贸集团公司、五矿公司、轻纺公司、化医公司、进出口公司、开发公司、万通公司、洲港公司、利达公司、边贸公司、物资协作公司)。

2、“有天无地”的企业6家,职工209人,其中在职93人,占地10949平方米。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央省属企业的区域内,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权属不清,严重制约着改制的推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年努力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市四三0综合商店、宏源公司、茨菇塘综合商场、宋家桥食品经营部、田北菜店、化新商店)

3、安置资金缺口大的企业9家,职工616人,其中在职419人,这些企业因资金缺口大和改制费用难以筹措等原因而无法进入程序,仅靠微薄的租赁收入维持。(市外贸粮油公司、外贸包装供应站、建百商场、天味月塘综合商场、杉木塘百货商场、学堂冲菜店、建宁化工商店、蔬菜车队、杉木塘副食商场)

4、因产权不明晰、职工思想复杂等原因未能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3家,职工954人,其中在职498人,如五交化总公司在1996年将一家公司分为六家后,产权分割不到位,根本就不明晰,使改制工作无法进行,如民族饭店因民族政策而未能进行改制等。(市陆顺管理站、五金站、化工站、交电站、家电站、劳保公司、田心百货商场、五交化商场、日用工业品商店、湘天桥副食店、奔龙酒家、民族饭店、杉木塘菜食商场)

(二)资金缺口大

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逐年增加及政策的调整,再加上企业累积欠帐增大等原因,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安置费用越来越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据对这39家企业统计测算,这些企业可变现资产13597万元,若按株发[]5号文件的政策,安置职工需15513万元,负债16847万元,按相关政策安置到位的话,资金缺口18763万元。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896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的社会组织工作在重庆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以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主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依法登记、分类规范、加强服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县社会组织现状

(一)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截止到XX年底,共有民间组织156个,其中社团组织10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个。具体分布如下表:

(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在我县的156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150个,占96%。自全县开展创先争优以来,我县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也相应的成立了领导班子,按照“一讲两评三公示”的要求,积极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各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党性,积极采取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如巴川中学积极打造教师 “健康工程”——实行“四个一”:每个工作日10:20全体党员集中到操场做一次课间操,每周分工会小组开展一次800米跑,每月一次户外活动(远足、登山等),每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年来,共攥写心得体会260篇,发展规划11个,帮助就业50人,帮扶贫困学生100个,化解劳资矛盾50个。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情况

在xx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表达利益的渠道、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村民和市场经济的接轨。一年来,我县培育了2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带来了50万元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培育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程度发展较慢;规范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公担机制;规模小,能力也比较差,难于低于风险的侵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因此我县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统一性。社会组织是因为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具有一套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以便实现政令统一,确保组织运行的权威性。

2.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双重性。我县的社会组织都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管理,一方面要受到主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只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拓展资源获取渠道。

3.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灵活性。社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组织的运行,实现组织的长效久安。但时代是变化的,社会组织也会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自己的运行机制,保障社会组织的长久性。

4.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市场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依靠扎实的物质基础,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5.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法制性。社会组织根据成员的意志制定了章程和运行规程,成员都要在章程规定下活动;同时社会组织也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从事自己的行业,因此法制是社会组织的有效保障,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重要依据。

6.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文化性。社会组织也有自己的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更多的是在运行中体现的。组织文化决定着组织的精神面貌,决定着组织是够可以长治久安,是否能够更好的为成员服务,因此社会组织大都在运行中不断的创新和实践自己的组织文化。

(二)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直接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行业协会对经济的发展促进最具有意义。建立行业协会,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相互交流,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围龙镇的石材行业协会,实现的石材资源的有效调整,革新了技术,完成了石材企业的结构调整,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组织,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的产品支出,因此社会组织在调节劳资矛盾、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县的煤炭行业协会,XX年调解劳资矛盾50余起,并组织和帮助行会的会员加入意外医疗保险,为会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培育人民的互助协作精神,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自助、互助和助人的原则,极大地推动和传播了志愿精神。

3.社会组织极大地繁荣了社会文化

和谐社会的涵义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社会组织在弘扬社会先进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为弘扬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先进文化我需要。如我县的合唱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美术家协会,定期的开展活动,以“唱读讲传”为契机,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大大的繁荣了我县的文化,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4.社会组织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建设

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摩擦,因此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无力顾及或不便干预的领域协调利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利益的调节过程中,公平正义成为了终极归宿,而“罗伯特议事规则”或者类似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程序成为了人们遵守的程序原则,会员积极参与,实现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实现平衡。也使民主意识逐渐的渗透在人们的心中,从而不断地实践推广,尤其是在农业行业协会中,使农民真正实现的话语权、知情权和决策权,进而推动了民主政权建设。

三、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经验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做到管理不干涉自治。

(一)登记监督规范化

在登记方面:建立了一套全县统一的、规范的、符合我县实际的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许可程序和文档。同时,对全县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使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有章可依,避免了全县登记管理和行政许可档案资料的参差不齐。在监督方面:一方面组织全县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的培训,使全市登记管理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证的持有率达100%;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打疏结合的原则,依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一是对已在业务主管单位取得许可资格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坚持以疏导为主,引导登记。二是对完全没有登记许可的,坚决予以取缔。去年来全县共打击取缔违法社会组织1家。

(二)纽带作用最大化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倡导互助友爱,疏缓就业压力,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贸易纠纷,促进科教兴国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社会组织中,集中了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繁荣文化、发展教育、企业管理、保护生态、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体育卫生事业方面奉献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我县慈善会自XX年成立以来,筹集资金3500万元,救治15万人次,救治资金达33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铜梁县水禽联合会自XX年成立以来,不断促进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蛋禽销售已遍及云贵川渝,每年为农户带来数万元的增收。

(三)内部管理社会化

为切实克服社团行政化倾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一是定期召开业务培训。我县涉及社会组织有156个,业务面广、情况多样,政策性强,因此我局定期召开社团秘书长和业务主管单位联系人会议,强化业务培训,去年来共培训300人次。二是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章程的范围内活动,不断激发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积极性,推动社会组织管理的自治化,培育独立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全县108个社团组织,全部实现了政企分离和独立管理。三是强化监督。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不受登记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章程活动的社会团体进行限期整改。XX年,整改社会组织3个,注销社会组织1个。

四、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团体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铜梁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参与不广泛。受经济发展滞后、信息传递闭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市民对社会组织感到陌生,对加入行业协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认识不清楚,认为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团就是政府机构,有的社团作用发挥不够好、行业协会尤其是农业行业协会培育发展缓慢。

2.办公经费匮乏,活动开展不丰富。由于部分社会组织经费无法保证,开展活动不够广泛、影响力不大,帮助会员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有的社会成立后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开展活动,没能从根本上为会员服务,仅仅依靠收取会费为主要支撑,缺乏财政收入来源。

3.政治素养较低,党建工作不全面。通过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也对社会组织派遣了党建指导员,但效果不佳。目前仍有20家没有成立“两新”党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上多仅限于考察和交流;在创先争优过程中,资料备档不齐全、不完整,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的开展。

4.发展程度不一,组织文化不深厚。我县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有的社会组织发展极为出色,并建立了自己组织文化,实现了组织文化推动组织管理;有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文化,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社会组织在有声有色的开展活动,并不断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或多渠道的财政收入,有的社会组织还在为自己的生存发愁,缺乏主管单位的绝对支持。

(二)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发展特色龙头社会组织

一是加快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的布局和结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重组与改造,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符合我县产业特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行业协会。二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积极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不断探索社会组织这只有形的手更好地为政府、为广大会员服务,在农村提高社会组织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

确保年检率达到100%的基础上,与业务主管单位密切配合,重点检查民间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活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实现社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对年检不合格且不按时整改的民间组织一律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撤销。对于工作突出的社会组织通报表扬,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民间组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

定期或不定期对协会秘书长进行培训,增强依法自治水平和处理业务能力,不断强化法治化教育;同时,积极联系组织部,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的派遣工作,实现社团团体党组织的全覆盖,提高社会组织的政治素质;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完善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性

社会组织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落实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坚持非营利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公众关注特别是弱势群体需要的,必须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动员各方面力量、不同领域组织,参与和从事扶贫济困、救灾防害、敬老扶幼、助孤帮学、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诚信面对公众,不断提高公信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公路运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运输,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公路运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是“”开局之年,市公路运输业广大从业人员,紧紧抓住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强化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客货运输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客运量持续增加,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外地来洛旅游观光等各类人员流动显著增强。据运输管理部门统计,年全市客运量为1.60亿人,较上年增加2670万人,增长20.0%;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达到124.28亿人公里,创历史记录,较上年增加20.91亿人公里,增长20.2%。

二、货运能力不断提高,货运周转量完成358亿吨公里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市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工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各类商品消费持续旺盛。统计显示,市货物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全年货运量达到1.63亿吨,较上年增加2892万吨,增长21.6%;货物周转量达到358.09亿吨公里,较上年增加66.39亿吨公里,增长22.8%。

三、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公路建设等级较低,维护养护资金匮乏,与公路配套的停车场所规划、建设滞后,公路建设科学性、前瞻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个体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较低

年,市对几家大型公路运输公司进行了整合改制,经营主体集中化程度得到提高。但在货运方面,存在大量个体私营货物运输业主,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成本攀升增加企业营运压力

油价、人员工资不断攀升,增加了运输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汽柴油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汽油价格达到历史高位,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货物每吨公里运输成本已达到0.7元左右,一些运输企业经营困难。

(四)超限超载等非法营运依然存在

对货物运输车主的调查显示,由于货源少、车辆多,加之信息缺乏导致的无序竞争,一些运输车主把货物运输价格降到每吨公里0.4元左右。为了不亏本赔钱,部分车主存在超载超吨经营,增加了运输业经营风险。

(五)行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运输业经营线长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当前运输市场监管力度、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亟需加强,信息化设备和专业人才引进滞后,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四、运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科学谋划,打造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运输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大运输行业法规宣传力度

采取有效形式宣传运输业法律法规,增强从业人员自觉守法意识,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在提高文明执法、公平执法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超限超载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从源头进行非法营运的治理根除工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