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原名叫什么20篇

浏览

7155

范文

98

篇1: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

一、网络穿越小说的写作与研究现状、选题依据

20xx年和20xx年在网络中被称为“穿越年”,这两年中层出不穷的穿越小说涌入人们的视线。而这些穿越的作者大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穿越小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中国最早的穿越小说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阮遇仙”就是一例。此外,齐梁时期 吴均《续齐谐记》“刘阮洞记”、南朝.齐祖冲之《述异记》“王质烂柯”都是讲穿越的故事。近代此类小说有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和陈冷的《新西游记》也是穿越类型的小说。叙述古代人穿越到现代,并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但是,现在网络流行的穿越小说大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引发的一连串悲喜交加的故事。

当代中国台湾作家席绢19xx年出版的《交错时光的爱恋》对当今网络穿越小说的创作影响极大。在她的启发下,穿越小说就如雨后春笋包围着我们。其中知名的如:《宫》、《步步惊心》、《绾青丝》、《跨越见年来爱你》、《若相惜》、《潇然梦》、《歌尽桃花》等。在文学研究中,穿越小说并不是热点,但也有不少研究问世。如:《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及价值局限》、《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网络穿越小说热潮原因解析》、《欲望的伪装——架空历史小说欲望叙事》、《捧喝穿越小说:谁在扼杀历史写作》、《穿越时空编制现代女性白日梦》、《穿越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从穿越小说看网络类小说的传播动力要素》等。这些研究分别从网穿小说的流行价值、审美特色、热潮原因、作者欲望、模式特点、传播要素等发面对穿越小说蹿红原因、未来发展、社会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提出了穿越小说在当代网络文学中是一朵奇葩,绽放着属于它自己的光辉。以独特的写作模式,大胆创新,满足了很多女性读者的理想爱情向往。同时,在网络上闯出一片天地的穿越小说,开始进军大荧幕,不断出现在电视和电影中等观点。为人们认识穿越小说作了很好的铺垫。对于穿越小说大量饮用诗词的现象也有研究,如《从古典诗词中看古代闺阁女性的娱乐活动》、《网络时代诗意如何栖居》,但集中针对唐诗宋词频现与穿越小说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

二、研究网络穿越小说引用古诗词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网络穿越小说引用古诗词的目的

电脑应用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使许多人实现了作家梦,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在网络上传播。阅读并接受网络文学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写作也呈题材多样化。本论文以网络穿越小说中古典诗词的运用为研究中心,意在引导考察当今通过网络及电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转型写作模式中,大量古典诗词被引入作品,用来塑造人物或营造氛围的现象。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文学现象,并得出对社会文化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二)研究网络穿越小说中古诗词的意义

1、关注文学创作中的热点现象。

21世纪的文学创作已从书本的写作演变到网络的敲打。因而网络文学作品逐渐被大众接受,尤其以独特新颖模式崭露头角的网络穿越小说更是成为了大家追捧的热点。各大小说网站上都相应出现网穿的身影,并以每天更新的速度吸引读者的阅读。还有很多经典的穿越小说被改编成为电视剧或电影,以此可以发现网穿的流行现象甚广。

2、揭示文学创作中“古为今用”的规律。

当代网络穿越小说在在相当多的作品中表现出频繁引用古代诗词的特点。其中,唐诗宋词的引用表现得极为突出。如:《山居秋暝》(《木槿花西月锦绣》);《春园即事》、《画》(《绾青丝》);《使至塞上》(《第一皇妃》)《秋兴八首》(《绾青丝》);《望岳》(《潇然梦》);[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心无垠》);[雨霖铃](寒蝉凄切)(《凤求凰》);[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穿越时空之错爱唐朝》)等。

3、展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魅力。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唐代写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宋词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辉煌灿烂的一笔,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词手,如: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词风格独特,都具有诗人鲜明的性格特点。直至21世纪的今天,唐诗宋词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在教育系统还是流行音乐中,我们都能看到唐诗宋词的身影。

4、探讨文学创作的社会心理。

网穿作者大多为都市女性写手,她们想要在异时空追求完美的爱情,满足她们在现代不可能的梦想以在心灵上的慰藉。同时,她们又多是受过良好教育,善于将唐诗宋词与新颖的穿越小说相融合。她们通过创作来满足幻想,达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也因创作的随意性及作者个人文化的不足,出现乱引乱用的现象,为古典文化在当今的正确传承带来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统计,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xx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直到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古人礼仪_个人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89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古人礼仪

泱泱中华,文明古国5020xx年。在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就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古人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古代古人礼仪

古代古人见面礼仪

古人的见面礼仪 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相同的的礼节。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

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

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古代古人吃饭礼仪

饭菜的摆放方式和宾主的坐席自周代开始,在贵族阶层设宴招待宾客的场合,尤其讲究餐具、菜肴的摆设规则。

席间,他们席地而坐,餐具直接放在席上。饭菜要这样摆放:左边依次为带骨的熟肉、主食(饭),右边依次是大块的熟肉、酒和饮料。在最里边放酱酪调料,外边放烤肉,右边放着蒸葱。干肉铺类的菜肴,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若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若是干鱼,则以鱼头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宾客的右方。

为什么要有这些讲究呢?原来这是为了敬客、尊长,以及食用方便。这些摆设次序,在家里以尊长的座位为准;宴请客人时,则以最尊贵的客人所坐席位为准,宴饮开始之前,要进行进食的礼仪,宾先主后说一些互相激励祝福的话。然后再行祭食的礼仪,以报答先祖,表示不忘本。

古代古人饮食礼仪中的用筷礼仪

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一大特色。古代用筷礼仪很多,客人不得持筷过“河”夹菜,也就是不要将筷子伸得老远去夹饭桌对面的菜肴,宁可不吃。

用筷子给别人夹菜也要看具体情况。虽然用筷给客人夹菜可以表示尊重和热情,不过,当主人老是用自己的筷子给人夹菜时,虽热情有余,但会令有的客人难以接受。“袁府盛宴佳肴美,总统筷上口水鲜。”说的就是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时在宴席上的尴尬事,虽说“礼多不为怪”,但这种不卫生的“礼”显然难以令人接受。

古人对用筷的忌讳还有很多,包括:

“仙人指路”是指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的拿筷子方法。

“品箸留声” 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 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击盏敲盅 ”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执箸巡城”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迷箸刨坟”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

“泪箸遗珠”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 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颠倒乾坤”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

“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

“当众上香 ”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

上述用筷礼仪禁忌大多留存延续至今。

另外,除了自己要讲究饮食礼仪外,古人还注重加强对子女饮食礼仪的教育。至今,香港有句俗语:“餐头食饭教仔女”,其实就是根据《礼记》中有关饮食礼仪的内容得来的,意即要教导子女,就要从饮食礼仪开始。这种做法,是否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借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人物的礼仪_个人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人物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复杂繁多,且互相关联,成体系,虽然多经变化,其中传承的一些精神大体一致,这些精神核心也潜移默化成为中国人的价值观,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古代人物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古代人物的礼仪

一、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祭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二、成年礼

也称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三、飨燕饮食礼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四、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人之间相见,宾客见主人要以野鸡为礼物;下大夫之间相见,以大雁为礼物;上大夫之间相见,以羔羊为礼物。

五、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是对家居各种设施功能象征的一种祭祀。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六、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日本奈良时代以前,傩仪从中国传入日本,叫做追傩式,由神道教神社负责。日本每年除夕和立春会举办追傩式。

这只是中国礼仪中的几小节,到现在有的不存了,有的变化很大,时代总需要寻求适合自己的新规则,对旧礼不能不有所损益吧。

古代中国曾经最重要的下跪礼仪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跪拜曾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礼仪姿势。跪拜礼,是以周代贵族的正坐为基础而形成的礼仪姿势。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到了东汉末年胡床传人,坐具发生了变化。胡床是胡人的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可以收拢折起,携带方便。胡床传人中原后马上受到士大夫的欢迎,很快普及起来。后来胡床加高,后面安上靠背就成为椅子。这种可以垂足而坐、并有依靠的高位置坐具显然比席地而坐舒服多了,很快就被中原人接受。可是跪拜与接受跪拜人的距离却因此拉大了。跪拜者一下跪就是拜在受礼者的脚下,行礼者看受礼者是仰视,受礼者看行礼者是俯视,这就形成一种心理威压。

古人的跪拜礼节早就被《周礼》所记载并规定下来。仅从这点来看,它的成型或完备最迟也是西周时期的事。《周礼·春官·大祝》说:“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九拜”里面,以稽首、顿首、空首为正拜,是跪拜礼节内的最基本类型。《周礼》要求人们辨识“九拜”,最要紧的就是掌握这三拜;而后六拜则是由前三拜衍化出来的。跪拜礼真正在礼拜姿势上常见的有稽首、顿首、空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开展“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全文共 1703 字

+ 加入清单

开展“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开发区管委会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现就我院开展“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医院竞争力和综合技术实力为核心,打造一流的综合性医院。通过深入开展“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创先争优、博爱敬业、务实为民”的精神,营造“科学发展、尊重人才”的舆论范围,努力实现一流的管理、技术、服务,为全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二、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三、活动载体

一是以“阅读――悦读”为主题,在全院广泛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以开展学习型医院为目标,在全体员工中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月、读书讨论会等活动。各科室负责人督促全科人员诵读书籍,使全院上下形成读理论书籍、读学术专著、读管理文献,人人自觉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

二是以“创新――创业”为主题,在全院广泛开展“岗位创新系列活动”。以抓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开滦医疗集团驻院专家讲学、指导,举办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并稳步开展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创医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以“感动――感悟”为主题,在全院开展“感恩回馈系列活动”。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开展“我身边优秀医务人员”评选活动,挖掘广大职工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通过学习榜样,提高全体员工以患者为中心的奉献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四是以“文化――文明”为主题,在全院开展“我爱海港医院系列活动”。以庆祝建党91周年,和谐、健康海港,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在“七.一”前夕,在全院职工中开展纪念活动,以更好地了解党史,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不定期举办专家义诊活动,树立“便民、惠民”的医院新形象,打造新时期医院文化精神。

五是以“效率――效益”为主题,在全院开展“优质创效系列活动”。以打造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骨伤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为目标,通过聘请外院专家,开展院内病案书写评比活动,严把病案书写关,提高病案书写质量。通过建立医院人才库和开展岗位练兵,使广大医护人员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今年,医院全体职工要继续以病人需求为中心,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服务领域,做到热情服务、文明行医,使住院患者人数稳定增长,病床使用率稳步提升,医院的效益有较大提高。

四、“名医”、“名科”的评选标准及条件

(一)“名医”评选标准及条件

1、评选标准:名医选树坚持“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全院一流”,“患者满意、同行服气”的评选标准。

2、参评范围:“名医”参选范围为在我院注册的全体医疗、医技人员。包括被单位返聘并坚持正常诊疗工作的返聘离退休及外聘人员。

3、具体条件:

(1)医德医风。品德高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踏实敬业,口碑很好。患者满意度达到98%以上。无违法违纪违反政策规定行为、无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上访事件。

(2)技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高、精、尖诊疗技术疑难杂症诊断符合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接诊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同行。做到院内一流,区内有名。

(3)科教能力。指导本科室的科研教学工作,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适宜技术,并有创新成果。

(4)精力投入。全部精力用于专业发展与应用上,坚持每周定期查房和门诊值班制度。诊治病人量不低于本科室同级医师平均值。

(5)社会责任。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在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危险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6)健康指导。积极参加健康教育今医院、进社区和医疗卫生下基层活动。

(二)“名科”评选标准及条件

1、评选标准:坚持“全院领先、全区有位、科学管理、风清气正”、“管理好、服务好、疗效高、费用低”的评选标准,侧重于“团队精神”和“整体实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区学校、幼儿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净化儿童食品消费环境,保障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乡于3月10日-12日组织工商、卫生、学校等单位负责人对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现将工作开张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重点

本次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其周边是否建立主食品安全责任制;是否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环境卫生是否整洁;布局流程程是否合理;加工制作、冷藏、消毒等设备是否完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有效;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清洗消毒是否到位;加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是否落实有关原料来源、进货渠道、索证验收、台账记录等规定、是否存在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重点是三中食堂经营管理是否规范、食品原料是否定点集中采购、是否违规加工出售凉菜.是否制定有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商店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假冒伪劣、“三无”过期、腐烂变质食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2、是对货台帐,索证索票,挂牌承诺等食品监管制度进行检查,本次共查食品经营店18户。责令限期整改两户,没收小麻辣食品15袋。

3、是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周边小餐馆、小吃店原材料不符合餐饮业原材料采购和使用规定,对食堂、餐馆、小吃店以及食品经营者的卫生条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三、存在问题

1、是学校、幼儿园及周边个别商店还存在过期或小麻辣食品,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事故,但存在安全隐患;

2、是个别小吃店的从业人员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健康难以保证;

3、是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卫生较差,食品安全难于保证。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是迅速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集中人力、物力,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其周边的食品进行长期监督。

2、是继续搞好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定期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使其进行限期或当场整改。

3是加强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正确引导,确保不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________年第__季度即将告一段落,第四季度即将来临,现将第__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如下总结:

1、第__季度接到管理中心《关于加强电视卫生安全的紧急通知》后,我嘉诚公司首先成立了电视卫生安全检查小组,明确了任务,并对工作区和设备、库房进行了责任区、责任人的划分,使安全责任和卫生区的责任落实到位到人,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健全、完善有关电视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在基础上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预防措施》,《食品卫生中毒预案》,建立了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制度,完善了食品采购,入库检查制度,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3、为使食品卫生工作能够更加明晰,明确,保证各项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更加规范,因而制作了各类制度牌15块并张贴上墙;改造,新增食品存放加工等部位的设备设施,把陈旧的洗碗池更换上了不锈钢池,还增加了两个凉菜间,还安装上了电视和紫外线消毒灯,还把后厨不规范的线路和开关重新进行了改造。

4、各公寓、平房、办公楼除了每周两次的班组安全学习外,这个季度,各部门每周又增加了关于“服务礼仪,职业道德”的电教课,并制作了300张温馨提示“节约用电,小心地滑”;对新来的员工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除每周日检查外我公司针对各部门进行了一次安全卫生大检查,每月一次针对员工进行安全常识和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抽考。

5、锅炉班、维修班、综合班,第__季度除了每周二次的班组安全学习以外,我们特意在八月份组织每周一次的电视电教课,内容包括“礼貌礼节”“职业道德”;锅炉班八月份对东院锅炉房陈旧的管道和设施进行了除锈补漆工作;维修班每周二次对箱变和配电室进行安全检查和打扫卫生,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制作了“安全管理流程图”1块,“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图”2块,“火警应急处理流程图”2块,“消防应急处理流程图”1块。

6、我公司每月1号对整个联合基地274个灭火器,76个消防栓进行检查,并填写卡片。8月份我公司进行一次消防疏散演练和“安康杯”消防疏散演练签名活动,参加人数:117人次;还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关于“安全知识”,“服务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考试,参加人数103人,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的电教课,参加人数:118人次。

小结:从第__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来看,我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把“安全生产”做为主题,逐步推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从事后被动变为事前主动,从专人管理转变为全员管理,今后除了继续开展消防演练和疏散演练、设备安全大检查、现场隐患大排查等系列活动外,重点推行,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安全座谈会等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从而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维护安全,时时处处安全的和谐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在校内的存在,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常山县教育局出台了06年学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目标与计划。

一、县教育局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在教育科设立工作办公室。各校建立健全校内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指定专人分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管人员对校内食品药品安全直接负责,并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分管人员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施奖惩制度。

二、建立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度主要应包括:食堂、商店从业人员体检制度、餐具消毒、保存及工作衣帽穿戴、清洗制度、向师生出售饭菜24小时留样制度、学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8项制度。各校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要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减少或及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防范校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积极开展学校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校要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倡计划导健康消费,要求每学期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四、加强校内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必须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要与承包者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提出明确的食品药品卫生安全要求。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出食堂、商店的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五、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制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预案。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活动,年内建成3个校内连锁超市,26所学校放心店建设任务,其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积极推行蔬菜、肉品的定点配送工作。

六、配有校医的学校,要开展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做到药品管理规范化,确保年内通过“规范药房”的达标验收。

七、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根据《常山县重大食品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学校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向教育局及相关部门报送情况,决不允许迟报、漏报和瞒报,否则将严惩责任人。有关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信息每学期上报办公室不少于2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书改变了我国旗下讲话稿_读书改变了我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有关读书的名言数不胜数,如“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喜欢读书,读书改变了我。

读书改变了我的心境。当我遇到困难或感到苦闷的时候,读书就是我最好的发泄方式,我的苦闷就一点点消融在书籍之间了。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睡觉前十分钟,读上一会儿书,我的心境就放松了起来。

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小时候,父母要求我背《三字经》,于是我就了解“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博物》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奇观就像地面上塌陷出巨大的“天坑”一样。

从前,我的心境是不会随着书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律动,但此刻,我发现我的感情竟然与书中的感情一致了,当书中出现苦难时,我为其中的人感到怜悯,书中的主角错失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我也忍不住为他扼腕叹息。当书中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时,我也感动毛骨悚然,所以,读书改变了我的感情。

读书提高了我的理解本事。小时候,我只会看童话《基督山伯爵》,这种名著我直接看不懂啊!随着我年龄增长,阅读量逐渐增加,我的理解本事不断提高,小时候看不懂的书,此刻大致能看懂了。

读书提高了我的学习本事,使我积累的词汇越来越多,使我在学习课文时感动十分简便。尤其是在文言文方面,我学习起来异常简单,考试时做课外文言文得心应手。

读书给了我很多的改变,它为我的成长做了很长的一个铺垫,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我读得书虽然多,可是需要读得精细。我相信,读的书越多,我的成长就会越快。

我喜欢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书改变了我国旗下讲话稿_读书改变了我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我是一个不热爱读书,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的小女孩,直到有一天,教师要我们读书,我才肯拿起书来读,最终……

是阅读把我改变了。

我以前是一个,一见到书,就不想碰书,而如今,一见到书,就抱起书来看。让我爱上读书的是杨红樱的《笑猫日记》,你们必须听说过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让我爱上了读书。

我无意中翻开了《笑猫日记》这本书,看资料简介就把我吸引住了,然后一页一页的读着,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下子读了两个小时。这本书如磁石吸引着我,被作者带入书中,去感受书中的欢乐。最终是妈妈叫了我好几声,才把我从书中回到现实,然后在依依不舍的把书放到桌上。

朱熹曾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的意思是做学问,最优先的是深入探求规律;要想探求规律,关键还在于读书。指读书与穷理、为学环环相扣。

从书中,我能明白很多历史;从书中,能够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从书中……

书是一位教师,教会我知识;书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改掉许多的坏毛病;书是一位朋友,伴随我们一生。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是书把我从堕落中拉了回来,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爱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书改变了我国旗下讲话稿_读书改变了我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小孩子,妈妈硬拉着我看书,我也不愿意看,实在不能不看的情景下,我就坐在书桌旁装模作样的简单翻几下,简单的浏览一下就出去玩了。妈妈很不高兴,每当妈妈问我为什么不想看书的时候,我的理由仅有一个,就是读书太枯躁,太没有意思了!可是,自从那次我从书柜中无意间抽出一本书时,我改变了对书的看法。

那本书叫《小香咕软软的心事》当我读了它的第一句时,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每一天都手不释卷的读着这本书,我被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有了这本书我就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每一天废寝忘食的阅读着…,读完这本书,我又在好朋友的推荐下爱上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这本书的故事生动趣味,引人入胜。我读的如醉如痴,故事中的查理乖巧听话,勤劳勇敢,我下定决心生要向查理学习。读完这本书刚好是我的生日,妈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我想要一套罗尔德.达尔的书。”就这样我有了《女匹》、《独闯天下》、《魔法手指》等系类的图书。从此我爱上了阅读。

就这样,阅读改变了我。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并且使我变安静了,我爱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国电子商务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297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电子商务调研报告

精彩导读: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2b为主体。电子商务服务商(dotcom公司)正在从虚幻、风险资本市场转向现实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有商务传统企业结合,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成功、开始赢利的电子商务应用……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1.1990-1993,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

我国九十年代开始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如外经贸部国家外贸许可证edi系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运海运/空运管理edi系统、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中化财务、石油、橡胶贸易edi系统"及山东抽纱公司"edi在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等。1991年9月由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商检局、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中国银行、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税务局、贸促会等八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中国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亚洲edifact理事会,目前已有18个国家部门成员和10个地方委员会。edi在国内外贸易、交通、银行等部门应用。

2.1993-1997政府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

1993年成立国务院付总理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共同组织"北京电子商务际论坛",来自美、英、法、德、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加拿大等国700人参加。1994年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使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isp、.com公司)开始兴起.

1996年1月成立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参加,统一领导组织我国信息化建设。1996年,全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

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1997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1997年4月以来,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开始运行。

3.1998年开始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1998年7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被称为"永不闭幕的广交会"。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是我国第一家现货电子交易市场,1999年现货电子市场电子交易额当年达到亿人民币。中国银行与电信数据信局合作在湖南进行中国银行电子商务试点,推出我国第一套基于set的电子商务系统。1998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它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1998年首都、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开展电子商场、电子商厦及电子商城的试点,开展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建立金融与非金融论证中心,和有关标准、法规,为今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我目前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或初始阶段。医药电子商务网于98年投入运营,医疗卫生行业1万个企事业单位联网,能提供上千种中西药品信息。全国库存商品调节网络、全国建筑在线、房地产网上促销,都已正式开通。

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1999年兴起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网上大学),远程诊断(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已有试点,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XX年,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2b为主体。电子商务服务商(dotcom公司)正在从虚幻、风险资本市场转向现实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有商务传统企业结合,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成功、开始赢利的电子商务应用。由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现实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正在成熟,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的"本土化"趋势加快,国内企业开发或着眼于国内应用的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二、b2b的相关知识

b2b平台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是英文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即商业对商业,或者说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

b2b平台中的两个b均代表business,“2”则是英语“two”的谐音,代表“to”。因此一般来说我们把b2b仍然按照英文的读音“b-to-b”来念,而不是把“2”作为中文发音。

b2b平台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企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电子商务(如制造商的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另一种是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平台进行的商务活动。例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是一个b2b平台,蜗牛供求网也是典型的b2b平台,各类企业可以通过阿里巴巴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b),如发布和查询供求信息,与潜在客户/供应商进行在线交流和商务洽谈等。

b2b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的垂直b2b(又可以称之为行业b2b)。

2.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b2b(又可以称之为区域性b2b)。

三、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1.现状分析

网民规模突破4亿大关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

商务应用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仍为最大制约因素

网络视频用户止跌回升3g推动网络文学用户增长

2.发展预测

互联网产业分工趋向细化

应用突破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产业的生态圈还需进一步突破

3.商业机会

(1)非网络化服务网络化看商业机会

非网络化服务网络化是很多已经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走过的路。在很多人质疑是不是都是it技术员才看的四通利方体育论坛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媒体影响力已经可以和中央电视台比肩的新浪。很多人怀疑是否会有那么多的人通过网络订房订票的时候,携程已经快速发展起来并建立了一定的行业壁垒。

(2)跨平台下的商业机会

一些和电脑终端近似的其他接入设备出现和普及,也会造就很多跨平台的商业机会。例如2.5g/3g下的智能手机平台,以及最近被媒体频频炒作的网络电视(iptv)平台。前一段时间,sony也刚刚发布的新的psp,不仅可以玩游戏、而且可以听音乐看电影,完全是一个多元化的娱乐终端,加上蓝牙、wifi等多元接入手段,sony也想类似于ps2打造一个平台,但是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互动娱乐平台。不过,主导一个平台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在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背景、政府背景、市场意识和社会资源,主导一个新的平台往往只是一个梦想。

(3)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机会

网络上的新技术曾出不穷,但是真正对用户有直接价值的可能只小部分。有些我们看来是新技术其实可能已经不是最近发明的,而是最近才流行的。例如p2p、blog等新的技术服务形式,很早就已经出现,但是中国的网络用户使用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还没有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然而,与此地位不相符合的是我国禽肉出口量仅为生产量的3%左右,典型的生产上的“巨人”和出口上的“矮子”。美国、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饲料原料价格较低,设备先进,大规模饲养成本比我国低20%~30%。1996年,欧盟禁止我国禽肉产品进入其市场,使我国失去了欧盟市场3~4万吨的冻鸡产品份额;而日本也一再对中国肉鸡采取歧视性采样检查,以限制中国廉价肉鸡对其国内的冲击。我国肉鸡产品的年增长率从1996年的14%陡降为XX年的4%,预计再有10~15年的时间,中国家禽业便可全部与世界接轨,而肉鸡业首当其冲;肉鸡业显然面临极大的挑战,肉鸡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肉鸡品种、品质

我国肉鸡生产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种多为“舶来”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如艾维茵、双a

等,中国本地品种较少。在白羽肉鸡育种、饲养生产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弱势明显,表现在生产成本过高和鸡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外国廉价鸡肉势必大量涌入,给国内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2饲养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因此,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当前我国鸡肉出口受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药物残留超标或含违禁药物。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在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预防疾病,这导致我国鸡肉药残事件屡屡发生,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源头———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不力所致。我国现有多家兽药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而美国仅有1000多家,且均达到gmp标准。

4疫病种类多

中国肉禽业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新城疫等诸多疫病困扰,而且我国养鸡行业几乎每两年新增一种疾病。而农村养鸡户在疫苗的选择、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败,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诸多疫病的广泛流行以及农村养鸡户自身知识所限,导致治疗及时,使中国肉鸡业经济损失巨大。此外,也为中国鸡肉的出口造成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前,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调研报告

4: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招生混乱,监管缺乏。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收入不稳定,工资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幼儿园的招生是自主招生,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统一收费监管。民办幼儿园无证办园难以根治,收费混乱,教育质量不高。

5:幼儿园布局失衡、结构不合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缺乏;

随着新的小区建成,造成布局不合理;有的幼儿园重点放在园区的外部装修,没有从实际出发,形成了学前教育服务重复,从而阻碍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快乐成长。

★解决策略

策略1: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入园难”的根本保证。

策略2: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学前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社会公共服务工程,具有公益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各地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公办民办并举,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策略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的一个重要举措。

策略4: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和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上面都是一些整体的策略,完善制度是最根本的办法,因此,我写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总结

面对我国“入园难、入园贵”这个难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应把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逐步实现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积极扶持社会和个人举办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相关部门对不能达到基本要求、乱收费、违规举办的幼儿园,将予以取缔。

——希望我们都行动起来,为了早日解决我国的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完善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的立法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汇报报告,全文共 4604 字

+ 加入清单

完善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的立法思考

民事优先权是一种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不同性质的若干民事权利发生冲突时,某一民事权利优先于其他民事权利实现的民事权利。①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可谓源远流长、种类不少。但从立法上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笔者就如何完善优先权制度的立法作粗浅探讨。     一、 我国民事优先权立法的不足之处                               民事优先权制度从罗马法时期就已创立,我国从唐朝开始就有民事优先权的法律规定。但是,目前我国的立法,从种类到项目,从性质、特征到效力、保护的规定,却比西方一些国家的规定要简单得多,且有许多不足,主要是:     (一)认识不足,规定不多     作为我国民法基本法的《民法通则》只有第73条规定的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和第89条规定的抵押、留置权的优先受偿权两条,种类只有两种,且两种优先权的项目也不齐全。致使优先权制度在理论上的认识和研究,局限在优先购买权与优先受偿权方面上,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问题。    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市场经济及对公民权利的足够重视与保护。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是1980年颁布的,当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没有建立,或者不发达,必然会出现对公民权利保护的弱视情况。因为计划经济就是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社会成员没有什么自由与权利。因此,就不可能有一部完备的民法典,当然不可能对包括物权在内的民事权利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二)体系松散,项目不全     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我国民法特别法和其他法律,对民事优先权的规定有所增加,《破产法》、《专利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同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都有这方面的规定。行政法规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有一些内容涉及到民事优先权。应该说,我国的民事优先权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走向多样的过程,目前仍在不断充实完善之中。     尽管如此,我国民事优先权立法还是存在体系松散、项目不全的问题。例如,特种债权优先权,即先取特权,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性质的企业的法律制度中均有规定。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民事优先权项目规定,也比西方一些国家的民法典中规定的少。如先取特权项目,我国规定的主要有诉讼费、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税收、建设工程价款、保险及给付保险金、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等。而《日本民法典》及《法国民法典》规定的先取特权的项目,比我国民商法律规定的先取特权的项目则要多的多,如丧葬费用、债务人日用品的供给、租金、动产不动产的买卖等等。又如留置权的优先受偿权,我国《担保法》仅限于因保管、运输、加工承揽合同三种发生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而《日本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则还有旅店的宿泊、不动产的保存等项目。     (三)条文简陋、操作性差     具体表现为:一是条文少。不管是先取特权,优先受偿权,还是优先购买权、优先承包权、优先申请权,条文都是廖廖无几,很难完全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民事优先权的有关问题。二是条文操作性差,不像西方一些国家对条文及条文所包含的内容作出详细的诠释。如我国许多法律在先取特权的项目上,对工资、税收没有作出详细的界定,工资到底包括哪几个内容,工资在多少时间内必须向法院起诉。又如税收包括哪些,各种税收孰先孰后,对偷漏税的罚款部分能否优先受偿。各种优先权的特征和适用条件,以及如何保护,保护的范围和方式均没有规定。     (四)重复规定,前后不一     我国民事优先权立法由于不是由民法典统一规定,而是分散在各部门法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规定,前后不一的现象。如在先取特权的项目规定上,同为企业法人破产,《破产法》与《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规定项目不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先取特权项目为其他企业法人所没有。优先支付个人储蓄存款的先取特权项目,同样为其他企业法人所没有。同为企业法人,在破产时,先取特权的一些项目在破产法和其他部门法重复规定,另外一些项目不同企业法人的部门法却有不同的规定,这种立法上的逻辑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又如,关于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的先取特权项目,《破产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都用此概念,而在《个人独资企业法》却用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这个概念。     (五)考虑不周,顾此失彼     由于民事优先权的分散性和不连贯性,出现了考虑不同,顾此失彼的现象。如先取特权的清偿,在程序上,国有企业有《破产法》规定,非国有企业有《民事诉讼法》规定,而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尽管有先取特权项目,可是,在清偿上却没有程序法上的规定。 二、制定我国民事优先权法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等原因,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笔者设想,在我国应当制定民事优先权法,归到物权法中独立一编,成为物权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为了解决我国民事优先权立法散乱不全的需要     解决我国民事优先权立法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本的方法就是对现有有关民事优先权立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删改、补充,制定一部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事优先权法,把分散在破产法、公司法、海商法、担保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工业产权法等中的民事优先权的内容,集中起来加以研究和整合,统一规定在物权法中,作为物权法的一编,这样就可以克服和防止民事优先权立法存在散乱不全的状况,易于人们了解和掌握。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市场经济要求公平、公正,体现在民法上,就是要求民事主休地位平等,权利平等。然而,由于“近代民法基础的两个基本判断即所谓平等性和互换性已经丧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对立”①,因此,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一方,其地位总是要高于经济条件差的一方,这有悖于市场经济对公平、公正追求的初衷。因此,必须抛弃形式上的公平、追求实质意义上的公平。对弱者的一些民事权利予以特殊的照顾和保护,就成为市场经济追求公平而在民法上所作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民法追求实质正义理念的一个鲜明的体现。同时,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担保物权则在其中充当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要求在制定民事优先权法时一并解决。    (三)完善物权制度的需要     民事优先权基本上都具有物权性质,即使是特种债权优先权,也具有物权性质。实际上,民事优先权是物权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和日本民法典都有专章规定,且都规定在物权编中。民事优先权实际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如果物权法中没有民事优先权的一席之地,必将是物权法的一大遗憾,即使物权法制定出来,将来还是要补充民事优先权的内容。     三、完善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的构想     以实现市场经济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为追求,借鉴外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做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潮流,建立民事优先权法定主义,使每一种民事优先权都成为独立的物权。    (一)关于民事优先权制度的立法体例     民事优先权从本质上属于物权范畴,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德国、日本等立法例,在民法典中均有专编或专章规定民事优先权的一般内容,若缺少作为物权性质的民事优先权,民法典的物权制度的完整性将大打折扣,因此,我国正在制定的属于民法典重要组成的物权法,应当有专编或专章对民事优先权的一般内容进行规定。当然,《日本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把债权优先权与物权优先权混在一起规定,是我们不值得借鉴的。     物权法在民事优先权制度的规定上,当然不能事无巨细都加以规定,否则物权法就会显得条文繁多、臃肿。物权法应当就民事优先权的种类、性质,公示的方式与效力,适用条件,顺序,保护范围和方式这些一般性的内容作出规定,对于一些特殊的内容,如先取特权每个项目的详细内容,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的种类,优先购买权的同等条件的含义,优先承包权和优先承租权的范围,优先申请权的限制等内容,可由相关的法律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这样处理,既可以使物权法保持其体系完整性,又可以使民事优先权在立法上得到全面详尽的规定,达到原则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目的。     (二)完善民事优先权制度的具体构想     1、关于先取特权的完善方面    (1)先取特权的项目     我国法律对先取特权的项目规定,相对法国和日本民法典来说,要少得多。但外国规定的一些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和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先取特权项目,必须加以抛弃。在我国,除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收外,需要增加的先取特权项目有:     ①共益费用     包括诉讼费用、清算费用。实际上,我国法律对共益费用优先受偿有明确规定,《破产法》和《保险法》中称为破产费用,《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等则称为清算费用,这种费用没有在先取特权项目的顺序中明确列出来,但却明确规定要优先拨付。因此,从立法的严谨、科学和易懂出发,必须把破产费用或清算费用以共益费用一词来表达,并明确在先取特权的项目顺序中以第一顺序列出。     ②丧葬费用     丧葬费用的设立主要是从人道主义考虑。其包括债务人的丧葬费用和债务人应扶养的近亲属的丧葬费用,丧葬费用的标准应当有个明确规定,可以根据死者的社会身份和不同时期确定一个数额。     ③债务人及其扶养人必需的生活费用     这里“必需的”生活费用,就是一个数量上的限制。笔者认为“必需的”生活费用,可以参照《日本民法典》,时间上为债务人及其抚养人的最后6个月。在具体数量上,每个月“必需的”生活费用,以按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限。因此,我国在先取特权项目上,应明确增加这个内容。     ④建设工程价款     虽然我国《合同法》第286条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已作出规定,但其包括哪些内容,是否要登记等则没有作出规定,因此,在制定物权法中, 要对建设工程价款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此外,还有《海商法》、《民用航空器法》等特别法特别规定的内容。     (2)先取特权每个项目的内容     我国法律对先取特权项目的内容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以致司法实践中遇到不少麻烦,笔者认为,我国先取特权每个项目的内容应为:     ①共益费用。包括诉讼费用和清算费用。     ②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对于所有行业,不管是否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职工,其劳动报酬都得到同等的保护,工资组成包括标准工资,有规定标准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工资债权以企业歇业或破产前二年为限。     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包括职工因公而伤、残、死亡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五个内容。职工社会保险费用由法律、法规授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强制向企业按月征缴,企业不缴纳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③丧葬费用。债务人及其抚养人按其身份和时期所确定死亡时的丧葬费用。     ④债务人及其抚养人必需的生活费用。     债务人及其抚养人最后6个月必需的生活费用,每个月必需的生活费用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为基准。     ⑤建设工程价款。承包人、建筑师及工人就不动产的优先权,存在于该不动产上,但仅限于该不动产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国城市选民“厌选”原因及对策探析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20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城市选民“厌选”原因对策探析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并由其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因此人民能否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代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就成为人民能否当家作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人大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主化程度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人大代表的选举在有些地方一定程度和一定层面上流于形式,存在选民厌选情况。有关调查显示:我国近70%的选民对上一次选举的结果没有什么印象[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选民对选举态度冷漠。有学者指出:选民对选举的热情在消退,厌选情绪在增长,选举组织工作困难加大。选民对无用的选举不感兴趣。领导不愿搞选举,群众也不愿搞选举[2]。在实践中,也经常出现人们不认真填写选票,随意填上歌星、宠物、同学、同事的名字,或按上级发下来的名单顺序打勾,或看谁的名字好听、顺口就填谁的现象。“厌选情绪在城市中日趋扩散,就连通常以为的精英群体,如知识分子、公务员、企业家等,也有这样的苗头。”“更让人吃惊的是,人大系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选举感到厌烦。”[3]这些说明厌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无疑使人民行使自己权力的能力大打折扣,也与宪法的精神相悖,因此,找出厌选原因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厌选”的原因     (一)利益动机缺位,选举缺乏内在动力     代表与选民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现实的利益关系。从法理上讲,选民选举代表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在人代会上发表意见作决策,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代表为选民服务并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代表与选民的这种关系是相互给予利益并逐步达到平衡的一种状况。选民给予代表的利益是让渡自己的权力给代表,使代表获得参加国家权力的资格。而这种资格就能使代表在人代会上行使权力,行使权力能给代表带来尊严、成就感、社会尊重和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自豪感、满足感。代表一旦依法当选就会获得这种基本利益。代表给予选民的利益,表现为收集、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替选民说话办事,防止公共权力对选民可能的侵害,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选民利益,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到实现和维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层面上选民与代表之间缺乏这种稳固的利益关系,原因在于代表候选人的确定方式上。虽然选举法规定了“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但在实践中,代表联名提名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在有些地方实际上名存实亡。实际候选人一般是由有关组织推荐的,最终谁被确定为候选代表,选民并不清楚,这样选民不了解自己让渡权力给予的那个人品行如何,参政、议政能力如何,使选民感到自己说了不算,自己参加不参加选举无所谓,选举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选民更多地将选举活动视为政治活动和组织上的人事安排和对一些在专业领域有特殊贡献或者有专长的人的一种奖赏。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人持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人大代表的选举是流于形式[4]。而每当选举之时各级组织又都认真地组织、安排选举事宜,要求每位选民必须参加,这在时间上也与选民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相冲突,选民不得不应付领导的安排,导致厌选。 许多代表也认为自己是被领导选出来的,而不是被广大选民选出来的,自己当选与否与选民无关,是上级对自己的关照,只要上级组织和领导满意就行了,选民对自己满意不满意,下次选不选自己都不重要,无需争取选民的支持,因此只有对上级组织和领导负责的意识,没有对选民负责的意识,也就不会主动去接触和了解选民的情况,更谈不上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对百姓的侵害。代表不起作用,选民也不会向代表反映问题。 这种选民与代表相互利益上的缺失,使二者关系离散,选民缺乏参选的利益动机,对选举表现出较大的冷漠,使选举流于形式。 与我国城市选民的厌选行为相对照,农村选举却是另一种状况。近些年,我国农民对村委会选举的热情参加也充分说明了利益动机在选举中的决定作用。大家知道,村委会实行“海选”,候选人全部来自村~名推荐,以无记名方式产生,村民熟悉和了解候选人情况。选民登记时,选民对谁有选举权谁没有选举权非常认真,提谁不提谁做候选人,每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投票之日,不少地方都是倾村出动,自发地维持秩序,监督计票工作,直到选举结果出来才离开,甚至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也要让孙子背到选举现场去参加选举[5]。村民为什么以如此高的热情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就是因为谁当选,对村的发展、自己家庭的利益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城市选民利益动机的缺失是导致在一定层面上、一定程度上厌选的直接原因。 (二)代表兼职,角色混淆,使其无法很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我国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采用的是兼职代表制,即代表的主要时间精力不是放在代表工作上,而是以其他工作为本职工作,代表工作为辅助工作。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大所议事项复杂化和专业化,议事工作日常化,兼职代表就无法完成代表的职责。传统上认为的兼职代表的优点恰恰成了它的缺点。代表们在本职工作上要有所建树,在职场上打拼忙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业务往来或学术研究,往往无暇顾及代表工作。很多代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查研究选民的意向,在短短的会期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议案、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思考,代表本身也有很多问题搞不清楚,就只能人云亦云了。 同时,由于兼职,不少代表是政府官员,他们既要参与决策,又要负责实施;既要代表选民,又要站在政府立场上。这种角色重叠混淆严重妨碍了代表职能的发挥。在现实中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往往当选为人大代表,又使人们对“代表”意义理解上产生偏差,认为当代表是一种荣誉。 这种代表职能的虚化、角色的混淆和对人大代表意义理解的偏差都是兼职引起的。人们感到人大代表与己无关,谁还愿去向人大代表表达他们的政治意愿、经济要求或困难。选民与代表的这种疏离直接影响了参选的积极性,厌选也就不奇怪了。 (三)代表结构不合理,部分代表无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

力。但从目前人大代表的结构来看,部分人大代表无参政能力。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许是能手,但很少关注社会问题,没有什么见解,提不出有分量的建议。由于代表本身能力和态度的问题,选民体会不到代表的作用,对代表不认同,这也是选民对选举冷漠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建议 (一)扩大直选范围,引入竞争机制 选择性和竞争性是任何选举的内在属性。选举人与候选人之间是选择与被选择关系,选举人自主选择候选人,候选人之间是平等竞争的关系。如果没有竞争就无所谓选举。我国在县级以下(包括县级)选举代表时,采用的是直接选举法;而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则采用间接选举法。我认为间接选举法是造成选举流于形式的成因之一。如果说在直接选举的条件下,选民与候选人还有一定联系的话,那么在间接选举下,候选人与选民不能见面,候选人不向选民表明态度,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这就难以保证间接选出的代表的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现实的矛盾也表明,人大代表的级别越高,与选民的距离反而越远。由于选民并没有亲自选举这些高级别的代表,因而就更缺乏对他(她)们的认同感。而高级别代表由于与选民关系生疏,容易脱离选民,不能很好地表达民情~,脱离选民。因此,应该: 第一,扩大直选范围。直接选举相对间接选举而言,当然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理想的选举方式。它便于选民直接挑选自己所熟悉、信任的人进入代表机关,代表自己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便于选民直接向代表反映意见和要求,监督代表的工作;便于代表同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向选民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广大选民的权利意识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直接选举是充分民主的必然选择。 扩大直选范围可先由县级直选扩大到市级范围再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候选人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选民陈述自己的观点、理念等等。利用现代科技、通讯手段向选民陈述不是件很难的事。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从词源学上的解释看,选举就是择善者而举之。只有在竞选情况下,候选人才能公平竞争。激发选民的参选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加选举,选举过程中相关行动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博弈,选民、候选人、选举主持人、选举监督者之间信息畅通,候选人通过竞选使选民对他的情况包括履职能力、内在素质、政见、供职主张、道德品行等都有所了解,选民才能择优而选之。真正民主的选举只有通过竞选才能体现出来。通过竞选也使当选代表珍惜得来不易的当代表的机会,增强代表的使命感,尽心尽责地为选民出力。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中国并不是不能进行直接选举和竞争选举,而是我们的制度怎样设计、安排、选择。 (二)实现人大代表专职化 专职代表制是指代表不兼任其他职务,而以代表职务作为其本职工作,并享有职权承担相应责任的代表制度[6]。专职代表制为大多数实行代议制的国家所采用,有“议会之母”之称的英国实行专职议员制,美国也实行专职议员制,各国几乎都用宪法和专门的法律规定议员或代表在当选期间不得担任其他公职。我们虽然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但对我们有益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人大代表的专兼职状况直接关系到代表职务职能的发挥和履行的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大所议事项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代表职业化。因此,改革代表制度,实行代表专职化,以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有效地扭转厌选及选举流于形式的局面。 为实现代表专职化,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人大代表专职经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制度,以解决代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放下包袱认真履行代表职责。(2)减少代表名额,现在全国人大代表按我国选举法的规定达3000人之多,如此多的人数不利于讨论问题、展开辩论、做出决策,效率也很低下。笔者认为减少到600人左右即可。(3)专职人大代表应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经费,可雇用文秘人员,配备助手。(4)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再逐步推至所有人大代表专职化。(5)确定代表的收入问题。 当然实行代表专职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还不是很富裕、“吃皇粮”的人不能再增长的情况下,具体怎样操作,怎样逐步实行专职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国“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亟待建立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亟待建立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高发期。专家认为,“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亟待建立。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日前在“东芝—沈阳”论坛上介绍说,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成长期;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高速成长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恰好是“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相当数量的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     这种新的形势为城市安全提出了两大课题:一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破坏了计划经济时代下传统城市的“超稳定结构”,城市人口和财富的快速集聚,对城市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全球化带来了城市要素的快速流动,这种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全球的流动下,带来了城市要素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传统的城市结构变得脆弱和失衡,城市安全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安全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危机事件呈高频次、多领域发生的态势;二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人为危机和人为制造的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三是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四是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的危机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危机都有可能影响到中国,而国内的任何重大危机事件也可能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形势,连玉明教授建议,我国城市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从硬件上,在全面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投资吸引力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的矛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转向环境和生态安全,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功能。在继续完善水、电、气、通讯等服务设施的安全保障的同时,加强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传染病及其它新的城市灾害和非传统危机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功能建设。     从软件上,要尽快建立一套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重点要在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法制上下功夫。     理顺管理机制是城市危机处理系统建设的首要问题。连玉明说,实践证明,危机处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危机发生后,政府的主要应急联动反应业务被统一到一个指挥系统和作业平台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协同程度和应急反应速度,但同时也带了来许多体制上的冲突,如指挥关系与权力、责任的冲突。     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是城市危机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个长效机制包括预警、信息、决策、专家咨询、组织协调、执行、法律、社会沟通、后备保障与社会救援机制以及善后处理等机制。     三是健全安全法制是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一个健全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应包括立法机构依据《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及其它相关法律,以及由立法机构授权政府颁布的有关紧急状态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的紧急状态法,城市安全综合协调部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在危机发生后,组织的临时性指挥协调系统,依靠的主要是行政协调而不是法律机制,是领导权威而不是制度保障。在我国目前条块分明、军地有别的特殊条件下,这种缺乏法律支持的行政协调,在面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大规模突发性事件时,其地位和处境就显得十分尴尬。     此外,危机处理不是光有法律就可以了,依法行政更是政府在危机事件应急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危机状态下的公民合法权益往往会被突发性应急举措所侵害,一旦政府在行使危机管理权时处置不当,就会为进一步放大危机埋下新的隐患。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实现

人类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三是树立~观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必须把保护人民的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最讲公平、最重视保护人民的权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讲~,高举~的旗帜。四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的观念。程序违法同样构成违法。     (二)加强立法,注重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要对那些过时的、相互间存在相冲突、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同时要特别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和救济、规范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在建立商品市场、原材料市场、金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执法依据不足的状况;改变实施细则滞后、法规不配套现象,尽可能使法律法规及规章同步出台,并加强立法解释工作,使法律规范更加适应实际,操作性更强,以解决有法难依问题。在行政程序方面,规范行政为达到行政目的而必有经历步骤、采用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步骤和方式的时间和顺序,制定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从而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注重立法质量,纠正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立法质量的倾向。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其质量。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许多法律文件修改过于频繁,并且有些在实践中难以施行,问题的要害在于立法者对该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缺乏科学而精细的调查研究,或者着力于通过立法解决本部门的编制、级别、经费及其他种种具体问题。应当看到,一个法律文件制定得成功与否以至于最终能否被有效地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法是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以及它所要调整的那部分社会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立法必须提高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使法律充分体现~,与社会生活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防止立法中渗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影响法律的全面、公正和完整。同时,避免各种规范性文件在调整社会事务时发生重复、冲突或疏漏,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三)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     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要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政府机关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力求做到实际、简明、准确、可操作性强。具体推行时,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树立职权法定原则,行政机关的职权。在我国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非经法律授权,不可能具有并行使某项行政职权。凡法律没有授予的,行政机关就不得为之,法律禁止的当然更不得为之,否则就是超越职权。在内部,超越职权就是行政机关横向超越了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或纵向超越了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在外部,超越职权就会侵犯公民的合法利益。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是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则之一。 二是确定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责,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标准,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执法岗位不清,职责不明,权力行使层级之间相互扯皮、揽功诿过的现象,有效地规范行政机关内部管理秩序,提高行政效率。三是架构执法评考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紧密挂钩,实现行政权的规范运作。     (四)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     完善依法行政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加强和完善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尽快制定《人大监督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选举和任免干部时,应该把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否依法办事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在听取他们的述职报告时,应把他们领导的地区或部门的执法状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通过听取和审议所在政府和单位实施法律、法规工作报告以及组织代表检查、视察、评议执法工作等形式,督促行政机关做好执法工作。二是加强和完善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充分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依法审查、督促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完善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法律制度。三是加强和完善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报告工作制度、执法检查制度、审查批准制度、备案检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作用,实行行政监察和财务审计。四是加强和完善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制,公开执法内容,公开执法程序。总之,应当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以确保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最终达到依法治国之目的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依法行政,就必须革除一切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就必须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就必须强化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惟其如此,才能为解决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不断推进行政法治的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 (作者单位:中共建邺区委党校)       马梦诗 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行政法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及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历史轨迹,我国目前在行政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实现行政法治的途径。 一、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及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 关于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法治就是保障和维护行政权的有效实施,强调国家管理的作用,称为管理论;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法治就是要控制和限制行政权,称为控权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实现

行政法治既要保障行政权的有效实施,维护公共利益,又要防止行政权的滥用,称为平衡论。平衡论就是要在行政权和公民权,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两大权利、两大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平衡论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此我也认同此观点。 为什么我们既要行政权又要控制行政权呢?美国政治家詹姆士说过,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政府,如果政府是天使,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控制和限制政府权力。我们知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个体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对自己的~,单个个体无法保护自身利益的实现,他们需要行政权来给与帮助和提供服务,于是他们通过代议制将自己“私权利”让渡出来,形成“公权力”,交给政府来行使。国家就是一种公权力。一方面国家行政权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是公民的私权利转化,另一方面国家行政权又是国家权力中最活跃、最具有扩张性的权力,它不像立法权那样是静止的、抽象的、原则性的,也不像司法权那样是被动的,不告不理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力量,同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可以说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要都要受行政关系的制约。行政权是最不可萎缩又最不可扩张、最需要自由又最自由无度,最需要控制又难以控制的权力。因此若要通过立法和法律手段来合理配置行政权和公民权,通过法律对行政权严格授权和监督,就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行政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规定,行政权的行使必须遵循法律,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体现出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     (二)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真正的行政法治建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也就是改革开放后开始的。我国并没有等民商法律制度建成后再建立行政法律制度,而是在一只脚跨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同时,另一只脚同步跨入行政法治时代。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以要求政府行为应当法治,政府干预不应随意而应有规则。中国行政法治的过程如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是自发的,而是政府推导和政府推进型的。中国行政法治建设是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若干次改革、政府职能多次改变而推进的。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我们逐步走上行政法治的健康发展轨道。回顾20多年来我国行政法治发展得历程,其标志就是有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法律的颁布和实施。     第一部是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它在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在此之前,普通法院由民事法庭来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案件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解决。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各个基层法院都建立了行政法庭来受理行政案件,通过行政诉讼途径来解决,这样促使了我国行政诉讼组织和制度的建立。     第二部是1993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它标志着我国人事管理朝法治化迈了一大步,人事管理在考核、录用、提拔、交流、培训、轮换和回避等制度改革都取得突破。     第三部是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它包括司法赔偿和行政赔偿。司法赔偿也叫刑事赔偿,是司法侵权对公民的赔偿。行政侵权对公民的赔偿叫行政赔偿。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公民就行政侵权造成的损害可以要求国家赔偿,公民的行政救济就有了法律依据。 第四部是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它是第一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对后来规范其它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设定权、实施权、原则、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五部是199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它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察制度。它是在1990年的《行政监察条例》基础上上升为《行政监察法》的。     第六部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它总结了1990年的行政复议条例实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这是一部重要的行政自我监察、自我纠错的法律。它明确规定了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受理机关等内容。它比《行政复议条例》进展了一大步。     第七部是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它从立法原则、执法价值取向、执法模式的设计、制度创新上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进行了突破和改革。     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据统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了451个法律和法律性文件,共制定了966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制定30000多件行政规章。这些都为我国的行政法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使行政法治有法可依,同时为行政法治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我国当前行政法治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完备、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人员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大环境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越权处罚,无权处     (一)依法行政的意识滞后     邓小平同志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加上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从而严重阻碍着行政法治的实现。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观念:一是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甚至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二是法律实用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不谈依法治官而只谈依法治民,不谈依法治权而只谈依法治事,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2431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实现

不谈依法治高层而只谈依法治基层,不谈依法治自己而只谈依法治他人,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三是行政执法中重结果、轻程序观念 。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而忽视了在出发过程中的程序性规定,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受环境、心情、好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随意性,个人情绪化的操作。     (二)行政法治的法律体系不完备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虽已初步形成,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虽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原则规定多,具体措施少;实体规范多,程序规范少。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太原则,不便操作和畸轻畸重。法律体系不成熟,使得行政机关在行政职权时,粗看早已“有法可依”,但细究仍无章可循。此外,我国的法律、法规有80%是行政部门起草的,有时行政机关过多地行使应当属于人大的立法权,有的部门在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的过程中,从狭隘的部门保护出发,不适当地强化本部门的利益和权力,争审批权、收费级、发证权和处罚权等,从而在立法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之间亦缺乏协调和统一,甚至出现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现象。     (三)行政执法体制不顺     现存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具体表现为:一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从法理上说,执法主体只能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拥有执法权,然而目前行政执法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并不少见。以政企不分为例的有:工商部门管市场,又办市场;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自己也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等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人为形成监督不力。二是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工作形不成合力,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三是管理系统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如对个体户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多家执法部门。由于对同种法律行为有多种不同执法依据的交叉,客观造成行政执法者不作为、乱作为或难作为。四是行政执法的目的不明确。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事务的正常管理,社会秩序有序,并表现为一种法律秩序。它是法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构成人类理想的要素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然而有些行政机关,尤其是有特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其执法的目的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对于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仍然存在的违法行为,却无人予以。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行政特权的利益化,经济利益的部门化与个人化,最终导致~现象产生。     (四)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党的监督以及新闻~、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的社会监督。应该说,我国的监督体系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行政权力监督乏力和监督体系存在缺陷。这其中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督机制上的原因。立法方面,主要是缺乏监督的法律规定,以致使人民群众等一些社会监督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落实。监督机制上,主要表现为有些监督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因怕麻烦而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个别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     三、实现行政法治的有效途径     对行政机关提出依法行政要求,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民心所向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依法行政程度,克服前进道路中的消极因素,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法治观念和整体素质     要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此,必须明确:第一,宪法至上。法治的实质是宪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最高体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其次,法律具有极大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而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再次法大于权。任何人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最后一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树立权力制约观念。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这是人类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三是树立~观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必须把保护人民的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最讲公平、最重视保护人民的权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讲~,高举~的旗帜。四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的观念。程序违法同样构成违法。     (二)加强立法,注重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要对那些过时的、相互间存在相冲突、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同时要特别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和救济、规范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在建立商品市场、原材料市场、金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执法依据不足的状况;改变实施细则滞后、法规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