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休闲农业毕业论文【最新20篇】

浏览

334

范文

1000

篇1:关于农业休闲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_可行性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投资,全文共 26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业休闲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接下来就由中国人才网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农业休闲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文,对休闲农业感兴趣的千万不要错过哦!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我县、乡在交通状况、地理优势、旅游景点、土壤肥力情况和农民群众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我觉得在天等县上映乡建立一个高效生态农业休闲项目[旅游(游览大新德天瀑布)—观光(观赏明仕田园风光)—休闲(品尝桃永葡萄、桂花梨)]是至关重要的,该项目汇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项目的建成可以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拉动全乡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市场的繁荣。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大背景

高效生态农业是对效益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支持农业发展,把农业引上集约和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又一次飞跃,是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

2.项目小背景

度假区面临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型。因此要做优做强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必须在巩固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开拓发展休闲度假项目,由此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刺激游客消费,做到“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双轮驱动。

二、项目开发条件评价

1.自然条件

上映乡桃永村伏桃屯山多田少,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其中葡萄年收入占居民其它收入的绝大部分。耕地仅人均1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土质为沙性土壤,土性偏硬,是种植葡萄的上上品。

2.人文条件

桃永村有种植葡萄的优良传统。加上近几年来,天等县委、县政府又十分重视“南方葡萄一年两熟”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县域经济效益的优势产业来抓。为打造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奠定了基础。

3.环境优势

度假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46%以上,项目所在地桃永村自然环境良好,处于未开发状态,有大量原始植被覆盖。相比工业城市—广东省,到处是工厂、高楼大厦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大量浓烟,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为该村开展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提供有力资本。

4.交通状况

桃永村距离大新德天瀑布仅为60公里,道路为柏油路面,随着公路路网的全面改造,预计到20xx年底,天等至硕龙二级公路将建成通车,二级公路通车后,路程将缩短为50公里。

三、项目策划思路

1.策划主题

以利用高效农业种植和休闲旅游中采摘乐项目有机结合为主题,完善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链条的各个环节,获取最大利润。项目主题可分为四个层面:

1.1高效农业参观

1.2农耕感悟

1.3农家体验

1.4乡村休闲

2.策划思路突破点

2.1高效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农业文化主题的内涵获得突破。

2.2桃永村特色旅游产品“葡萄”将成为众多农产品中闪光点,包装成为仅次于龙眼的大新特产。

3.策划原则

3.1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

3.2珍重自然,保留自然村落原有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同时重视对山林植被再绿化和水质的保护。

3.3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四、项目情况概况

1.桃永村情况简述

上映乡桃永村位于天等县西部,东与宁干乡相连,南与龙茗镇毗邻,西与大新县土湖乡接壤,北与把荷乡相接。全村下辖13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504户2999人,总面积15600亩,耕地面积2615亩。葡萄种植面积1500多亩,桂花梨种植面积450多亩,年产量达225万公斤以上。

1.1桃永村高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情况简述

1.1.1项目名称:上映桃氏旅游度假区桃永村高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1.1.2项目选址:本项目初定选址于桃永村。随着项目深入发展,到二期、三期可以扩展覆盖上映的平典、上美、佩光等几个村。

1.1.3项目内容:

1.1.3.1绿色无公害产品葡萄、桂花梨的种植开发。根据度假

区农产品开发的“一村一品”战略,将葡萄作为桃永村的品牌产品。其次,桃永村葡萄得益于独特的山水土壤环境。独具果粒均匀硕大,色泽鲜嫩,口感好的特点。第三,桃永村葡萄作为水果家庭中的一员,具有一年两熟、二造果一般都是在水果短缺季节上市,极符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力。

1.1.3.2景观植物的种植。第一,种植20亩桂花梨,结成片区,形成规模。第二,种植20亩油菜。油菜既是良好的经济作物,又是优秀的景观植物。第三,种植20亩苗圃、花卉。象征着浪漫爱情的玫瑰、黄色明亮的郁金香、清香优雅的兰花都可以在这里大面积种植,形成上映地区的花卉基地,极具有开发的潜力。

1.1.3.3桃永村位于龙茗至上映的公路旁边,村部正好座落在离公路不足10米的地方,可以以村部为平台,搭建一排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草棚。为游客提供茶室、农家餐饮等服务项目。

1.1.3.4设立葡萄、桂花梨等两种采摘园。让游客体会到农事劳动的辛苦,感悟到付出辛勤劳动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体验了一天农村人的生活。

1.1.3.5项目投资控制表

五、项目带来的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是由于投资和新技术带来的产量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本项目策划的无公害绿色水果葡萄经过包装后,可增加利润1块/每斤,按1亩平均产量1200斤葡萄来算,种植100亩葡萄园可以直接增加收入12万元,总收入可达36万元,比原来种植的水稻总收入翻了七倍。

2.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桃永村的增产增收,加快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桃永村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以上。可解决100多人就业问题。

3.生态效益

本项目采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面积推广使用大棚,种植培育苗圃花卉和经济林木,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了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桃永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期间预期取得的效益情况表

六、项目管理及销售情况

1.项目经营管理

本项目的经营管理采用直线模式,该模式保持统一领导,且职工分工专业、协调关系简单、工作效率较高,拟设总经理室、旅游、饮食、财务、工程、人事、营销等部门。人员从村干部、经联社主任及社会积极人仕中选任。

2.项目的市场营销方案

项目市场营销主要立足于天等、德保、大新以及各乡镇的超市等,拓展于崇左市、南宁市等各大超市,拟将项目亮点特色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及促销活动推向市场,力争在短时间内打出品牌,提高知名度。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资源减少和农产品需求增加的大好趋势。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的建立,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的联系在一起,形成配合;提高农业的产值比例,激发旅游业的活力,这将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山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旅游,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一,项目名称

山庄

二、项目地址

自然村域内。

三、项目内容

根据项目区自然地形地貌、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实际,本着因地制宜、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的原则,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集田园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农家餐饮、乡野休闲、郊野养生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山庄,使园区成为**市民乃至域外游客投身自然怀抱、体验农耕文化、找回童年记忆、获得身心健康的全国知名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成为**市和xx省的“悠游”经典景区。 从功能上,一是打造成本地及周边城镇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观光旅游、感受农耕文化、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享用农业成果、利用田园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农业深层次开发的样板。二是充分利用凤凰沟风景区的社会认知,发挥其边际效应,与凤凰沟风景区形成明显反差、集聚成片的景群,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从文化上,打造成传播宝玉石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中心,弘扬中国农业文明。从品牌上,通过循序开发,日臻完善,打造成**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新名片;xx省著名、全国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xx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在原始古朴的乡村生态环境中放松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有着强烈的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另外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休闲农业旅游恰恰

以其返璞归真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群体,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度假时尚,发展势头迅猛,并受到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

本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区内地形平坦开阔,有山有水,交通便利,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之势为本项目的建设带来无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项目环境情况

项目位于xx省**县向自然村域内。东邻抚河,北部紧靠316、320国道和浙铁路,距向塘火车站6公里,距火车站28公里。离**市游客集散中心不到2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南部与xx省蚕桑茶叶研究所(xx省凤凰沟风景区)接壤,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西部与G60沪昆高速相望,有黄马高速公路出口,从园区上高速公路只有3公里。项目处在**县重点打造的“两江生态农业

走廊”上,电力及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均已具备,可和**市及省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向塘镇是xx省最大的建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被誉为**市的“南大门”,既可以直接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又有利于快速全面融入昌城市发展体系。向塘素以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重镇而闻名全国,316、320、105国道和G60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铁路、在建的杭南长高铁沟通东西,京九铁路飞架南北,在建的向莆铁路连接经济区。它地扼浙、粤交通要冲,从向塘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只要6-8小时,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向西货运编组站也坐落在境内,独特的区位,强势的交通,使向塘成为全国“承东启西、南北贯通”战略要地和连通港、澳的重要节点。

六、项目规模

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260亩。由316国道通往G60沪昆高速的连接公路(蓝园公路)横穿东西,使项目规划区分为南北片区,其中南部片区约3000亩,北部片区约260亩。项目区水库、山地较多,水库900余亩,山地1450余亩,低洼田750余亩,耕地140余亩,水塘20余亩,土地大多属荒地或未利用地,用于开发建设的潜力较大。项目区南高北低,南部片区以山地、水库、低洼田为主,北部片区以耕地、水塘为主,区内土地肥 沃,水质优良,草茂林丰,自然景观较好,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好地方。

七、项目开发计划

本项目由凤凰山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开发原则:

项目开发按“整体规划、分期建

设;总体包装、专业运营”的原则进行。开发战略规划上,主要分为“生态农业区、休闲养生区、旅游风景区、旅游度假区”。

旅游风景区设在项目区内的唯一山地上:凤凰山。风景区内主要有凤凰山、藏宝洞、日月潭、红谷湾、宝石滩等主要景点。山庄的主要设施宾馆安排在进场的显著位置,其他休闲、娱乐设施围绕宾馆建设,农业种植业项目安排在现有耕地上,养殖业项目安排在项目区边缘处,林地深处,与旅游区远离,以避免相互影响。各区域相对独立或天然隔离,水、电、路按旅游和生产需要进行统一设置。加强休闲度假区消防及救生等设施建设。

八、项目策划

体验生活与劳动已成为旅游的热点和时尚,许多游客到旅游地不仅是为了欣赏独特的景观,而且还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的乐趣。策划中将强调旅游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项目设计尽可能地把休闲、旅游及生产过程变成可参与性的操作,给游客提供尽量多的直接体验的活动和机会,比如参加探宝、耕作、播种、采收、加工、烹调等,让游客在深度参与体验享受农村生活的乐趣,留下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休闲生态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编制日期:

休闲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及项目法人代表

1.1.3 项目性质

1.1.4 项目建设地点

1.1.5 项目主要产品及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

1.1.6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1.7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1.1.8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1.1.9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10 研究结论与建议

1.2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有关政策

2.1.2地方政策发展规划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

2.2.2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经营的需要

2.2.3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2.2.4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农村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项目区概况

3.1.1  地理位臵及区域范围

3.1.2  自然资源情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4  项目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3.1.5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  政策环境

3.2.2  项目建设有较好的基础

3.2.3  项目位于白云岩旅游区内

3.2.4  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

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  主要障碍因素

3.3.2 解决方案

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  建设单位概况

4.1.1  发展历程

4.1.2  现有产品

4.1.3  主营业务

4.1.4  企业制度

4.1.5  管理模式

4.1.6  人员结构

4.2  研发能力

4.2.1  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

4.2.2  技术依托单位

4.3  财务状况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1国内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2市场分析

5.2.1休闲业态市场需求分析

5.2.2牲猪市场前景

5.2.3肉蛙的市场前景

5.2.4市场供应分析

5.3竞争力分析

5.4项目经营策略

5.5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5.5.1  推销策略

5.5.2  营销模式

5.6  市场风险分析

5.6.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5.6.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6.2项目布局

6.3项目生产技术(设计)方案

6.3.1 项目技术总路线

6.3.2牲猪养殖方案

6.3.2生态观光果园建设方案

6.3.3休闲渔业区设计方案

6.3.4农家乐服务区设计方案

6.3.5美蛙基地扩建方案

6.4具体建设内容与规模

6.4.1渔业区建设内容与规模

6.4.4观光果园建设内容和规模

6.4.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内容和规模

6.4.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内容和规模

6.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依据

7.2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2.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2.1.1渔业区建设投资估算

7.2.1.2牲猪养殖场建设投资估算

7.2.1.3美蛙场地扩建内容和规模

7.2.1.4观光果园建设投资估算

7.2.1.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投资估算

7.2.1.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投资估算

7.2.1.7间接费用估算

7.2.1.8预备费用估算

7.2.2建设期银行利息估算

7.2.3流动资金估算

7.3  资金来源及筹措

7.4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八章 财务评价

8.1  财务评价依据

8.2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8.2.1  销售收入估算

8.2.2  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8.3  总成本费用估算

8.3.1原材料

8.3.2 外购动力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3807 字

+ 加入清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 1

第二节 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 7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要点 ................... 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 8

第一节 项目所在地概况 ................................. 8

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0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14

第三章 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与预测 ..................... 16

第一节 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 16

第二节 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 19

第三节 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 22

第四节 经济林分析 .................................... 25

第五节 XX省蔬菜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 25

第六节 养殖业市场分析 ................................ 27

第四章 项目选址 ......................................... 3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31

第二节 自然条件 ...................................... 31

第三节 其它建设条件 .................................. 32

第五章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 3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33

第二节 建设目标 ...................................... 33

第三节 建设规模 ...................................... 35

第四节 主要建设内容 .................................. 35

第六章 技术方案及工艺路线 ............................... 37

第一节 技术方案 ...................................... 37

第二节 工艺路线 ...................................... 39

第七章 公用工程 ......................................... 39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 .................................... 39

第二节 供电工程 ...................................... 40

第三节 采暖工程 ...................................... 41

第八章 消防安全和劳动保护 ............................... 41

第一节 消防安全 ...................................... 41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41

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节能 ................................... 42

第一节 环境保护 ...................................... 42

第二节 节能 .......................................... 43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 44

第十一章 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45

第一节 总投资估算 .................................... 45

第二节 资金筹措 ...................................... 46

第十二章 工程招标 ....................................... 47

第一节 招标范围 ...................................... 47

第二节 招标组织形式 .................................. 47

第三节 招标方式 ...................................... 47

第十三章 工程实施进度 ................................... 47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 49

第一节  财务评价编制依据 ............................. 49

第二节  成本估算 ..................................... 49

第十五章 生态农业观光园效益分析 ........................ 50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 55

第十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9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⒈项目名称: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

⒉项目主办单位: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⒊建设地址:XX市XX区XX乡XX村东北

⒋项目占地面积:2500亩

⒌项目规模: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农业技术研发、水果采摘、户外拓展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企业长期聘请农业大学和XX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为技术顾问,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种植、观光休闲以及商贸服务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域,主要分为林果采摘区、生态养殖区、鱼塘垂钓区、高档休闲区以及瓜果长廊等,规划建设“四区一廊”,总面积约为2500亩。

(1)林果采摘区

林果采摘区规划建设在项目区的正东方向,规划用地300亩,布局在园区坡度为25°—35°的缓坡区域。采摘区应用现代移栽技术、生物技术、繁育技术,探索驯化方法和栽培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当地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转型和跨越发展。主要种植凯特杏、大樱桃、李子、梨树、核桃和枣树等名特优水果树,发展果树的科学种植。种植大樱桃、凯特杏、李子和梨树等名特优水果200亩,栽植核桃和枣树50亩,花椒树50亩。

(2)现代农业区

规划建设蔬菜和作物种植区220亩,其中建设现代农业蔬菜大棚100亩。主要以反季节特色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主,布局在园区靠近休闲别墅区的平缓区域。种植区引进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常年生产长季节、硬肉型的西红柿、春白萝卜、春大白菜、无刺小型黄瓜、彩色甜椒等反季节新奇蔬菜,每亩年产蔬菜4000公斤以上。其中,规划建设农事体验区20亩,供游客进行农事体验,自己种植自己收获,体验区也是科普教育基地,具有科普教育和示范的功能,少年儿童可以在示范区内学习蔬菜种植的相关知识,了解当前先进的生作物栽培新技术,体验农业种植的乐趣,实现游乐中学习,寓教于乐的效果。

(3)生态养殖区

生态养殖区位于林果采摘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规划建设用地为100亩。生态养殖区完全按照标准养殖小区进行规划建设,主要养殖抗病力强、草食为主的梅花鹿、特种野猪、芦花鸡和龙山鸡等动物畜禽品种。梅花鹿养殖区位于采摘区的西北面,规划养殖梅花鹿20xx只;建设标准化养猪场一座(位于采摘区的东南面),养殖特种野猪,野猪存栏达到6500头,年出栏特种野猪10000头;建设鸡舍一座,在林果园、绿色植物园等区域以林下散养模式养殖绿壳蛋鸡、芦花鸡、龙山鸡等禽类动物20xx0只,年产鲜蛋18.75万斤,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增产增收;提供绿色无公害的、高蛋白的肉类食品,丰富游客的多元化饮食需求。建立家禽家畜无公害养殖园,不仅能作为养殖业优良品种展示,还能为园区餐饮提供绿色肉类食品。同时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型沼气池一座,通过沼气发酵、实现动物粪尿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解决观光园区内生活区对燃料的需求、动物养殖的能源需求,沼渣沼液进入林果采摘区满足果树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实现林果业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实现种植、养殖和生产的循环发展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生态休闲农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生态休闲农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总论

二,选址简况

三,建设规模构想

四,资金筹措计划

五,项目建设宗旨及指导思想

六,项目建设与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七,项目建设与发展理念及目标

八,项目市场潜力及其竞争优势分析

九,项目组织结构体系

十,项目运营方法与规则

十一,项目建设与发展的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基本对策

十二,风险防范与应对

xx市发改委: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肯定了我国三十年改革发展的成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在强调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与改变消费模式进程中,以最大的努力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让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永续发展,重视对自然资本投资,谨防农业劳动力的过度转移,使农业资源利用向全方位多样化方向推进,为此xx省酥梨专业合作社,通过召开理事会,和社员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拟决定以群众以地入股的合作社形式,把xx省xx县xx镇xx村作为生态农业,和体验农业,创新农业,绿色农业的开发建设基地。为此作出如下可行性研究和效益论证,现报告如下:

选址简况

xx省xx市xx镇xx村位于大运高速出口16公里处,是通往五台山佛教胜地的最佳首选线路。

沿途风光秀丽,滹沱河水利风景区亭台楼阁,水波潋滟,开启了xx市东山酥梨基地生态旅游建设的大门,展示了xx人民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凝聚了领导者对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苦心雕琢,一过滹沱河天涯山风景区映入眼帘,天涯山巍峨挺拔,天人扫雪,美丽的传说令你心驰神往,石鼓寺绚丽多彩,大孝子介子推享受着人间香火,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在当地传唱,勤劳朴实善良的当地农民用自己的汗水为古人建造了一座座丰碑。

在走3公里又一美景呈现在你的面前,蜿蜒曲折的山路把你带到奎光岭佛教圣境,阿弥陀佛高高在上俯视着革命老区,--。

漫山遍野的梨,果,桃,杏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勤劳,朴实,勇敢的xx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我们美好的农业开发打造出了8万亩自然氧吧!

在往前走3公里就到了我们即将开发的《商家处女地》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的区域xx村《南寨》

宽阔的水泥路面缓缓升高,路两旁松柏垂柳相间,古门楼看起来虽然破旧,但是掩饰不住它昔日的风采,五脊六兽排山瓦宏伟壮观,千年古槐郁郁葱葱见证了南寨的发展,这里春天梨花如雪,

果花飘香,鲜艳的桃花,和淡粉色的杏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最晚的是枣花,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宛如散落在大自然的颗颗金粒,伴随着各种花草依序怒放,这里的夏天没有炎热,绿树成荫,百鸟争鸣,整个村庄东低西高宛若一条巨龙臥伏在xx人口处。

村内抗日地道纵横交错 只要你钻进去就可体会到抗日的艰难,地道在抗日战争期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失去了昔日的光辉静悄悄的待人开发。

南寨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古文明的发祥地,只要你用镢头刨一会,一片片质朴,粗糙的土陶便可映入你的眼帘,古人的生活遗迹依稀可见,假若我们让能工巧匠把它复原,就可以看到一件件完整的古人生活用具。

村内xx处旧宅院星罗棋布散落在街头巷尾,破旧的房屋蒙上了岁月的痕迹,

和现代住宅相映衬给人一种非常不协调的感觉。土地资源的浪费,让人束手无策,痛心不已。由于煤炭资源的短缺,农民收入的低微,农民为了解决冬天取暖的燃眉之急,很多大唐古梨树遭到砍伐和严重破坏,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了灭顶之灾,

使我们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开发失去了宝贵的资源,我们步步登高,迎着夕阳的余晖拾级而上,看到的是金矿矿山无序的开采的满目疮痍,但是含金的矿石你细心一点还是能捡到吆,你要想看美景,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水果树郁郁葱葱尽收眼底,这里春天梨花如雪,微风送来阵阵清香,秋天果实累累挂满枝头,好一个世外桃园,只要你置身其间就有一种飘飘若仙,如醉如痴的感觉。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2487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布局调查报告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源,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乡显著的气候特征。

我乡全年光辐射总量达到4500——5500兆焦耳/平方米,全年日照2600——34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昼时间长达14——16小时。作物生长季节(4——11月)日照1600——2100小时。光能资源丰富,光有效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有机物质积累和果实着色。我乡灾害气候主要有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几种。

2、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指的是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这是一种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来源。

沅水穿境而过,大小溪流以及池塘星罗棋布,境内修筑了八座中ⅱ型水库,加上春夏降水量大,因而,我乡水资源量非常丰富,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的是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我乡土地资源按其用途和利用状况,可以概分为耕地、园地、林地以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

我乡耕地面积8601.78亩,其中稻田面积5406.62亩,棉田面积3195.16亩,园地面积5234.28亩,其中桑地面积1864.52亩,柑橘、杨梅等经济园地面积3369.76亩,林地面积42183亩,其中用材林地面积30180亩,原料林地面积1XX亩,可供水产养殖的水域2214亩。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指的是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我乡生物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等。我乡森林覆盖率约为65.7%,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油桐等树种,比较珍稀的有银杏、水杉等树种;主要的野生生物资源有娃娃鱼、黄姜、蘑菇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淡水鱼类品种多,约有50多种,主要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扁鱼等,河鱼在怀化市是非常有名的。

农业布局亦称农业分布或农业配置,指的是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及其所隶属的各生产门类与各种产品的地域分布和地域内各部门、各行业、各种产品的空间安排。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农业各部门的分布能以最小的消耗满足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需求,并尽可能分布在条件最优越的地区,而每个地区内的农业各部门和农作物又保持着合理的比例,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般地说对农业布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它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决定了农业布局的基本特点、形式、范围和水平。合理的农业布局可以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因地制宜,以便从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农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

我乡农业生产布局秉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生产平衡发展的原则,对我乡农业生产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长足发展。在南家坊村所在的沅水河冲积地块,利用谢玉剑反季节蔬菜种植经验,带动和发展发季节蔬菜;在坪村所在的沿河地块,发展订单农业,进行榨菜种植和棉花制种;在罗家冲村的沿河草地、荒滩、水田沟渠,进行白鹅养殖;在青市村,依靠丰富的森林、草地资源,进行黄羊养殖。总之,我乡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依靠种植、养殖大户的带动,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区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乡在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是:

1、农业资源承载过重。XX乡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约为1.2亩,人地矛盾尖锐。

2、土地不合理利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农业用地中,中低产田就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2.8%,低产园地、低产林地、低产水面分别占全乡园地、林地及淡水养殖水面的19.6%、16.9%和60.7%。

3、局部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我乡土地中的山坡地比重较大,山坡地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4%,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和地力不断下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以及生活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农村水源污染迅速扩大。

此外,我乡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这些问题大大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经济 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加快石柱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2283 字

+ 加入清单

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经济 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加快石柱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经济 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加快石柱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加快民营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县委办、政研室《关于开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石委办〔2004〕30号)要求,近期,我局组织对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县个体、私营等民营农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到了较快发展。据调查,我县在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工作中,共引进扶持发展了重庆益民菌业有限公司、重庆芋富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石柱薯业制品厂、三益红辣椒食品制造厂、黄水福吉利莼菜加工厂、石柱县红源绿色食品加工厂、黄水万盛绿色食品厂、石柱县联发农产品有限公司、石家莼菜厂、东田药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个体、私营种植业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以下简称民营农业企业),另外还有一定数量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个体工商业户,它们主要集中在香菇、莼菜、甘薯、黄连等特色优势产业上。这些民营农业企业多数为企业带动型,主要通过合同契约方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即“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到目前为止,我县通过民营农业企业带动的农户约有2万户,这对发展我县特色种植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1、发展民营农业经济,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引导和扶持民营农业经济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同时,通过民营农业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并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如重庆益民菌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我县后,菌农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元以上,增收效果显著。 2、发展民营农业经济,有利于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民营农业企业的带动和发展,企业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生产购销合同(即“订单农业”),通过合同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起来,从而解决了广大弱小农户不熟悉市场,产品卖难等问题。同时,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3、发展民营农业经济,有利于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优势,就是先进生产力。民营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品牌经营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争创名品,打造特色品牌,以名优特产品占领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效益。如我县“林野”牌香菇、“三益”牌辣椒、“福吉利”牌、“绿晶莼”牌、“连湖”牌莼菜等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创立和发展,扩大了我县农产品信誉,提高了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发展民营农业经济,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庆益民菌业有限公司、东田药业公司等民营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实现了发展民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

二、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存在不少问题。 1、民营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才刚刚起步。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种植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到目前为止,全县涉及种植业的民营企业仅有10多家,并且这些组织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组织形式单一,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多数民营农业企业只有几十万元的资金实力,年销售农产品几十吨,几百吨,年销售收入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这些民营农业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初加工,加工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才刚刚起步。 2、民营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不稳固。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民营农业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民营农业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的基础。目前,我县民营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形式(其中不少是口头合同,有的口头合同也没有),靠的是合同双方诚实守信,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双方很容易不按合同办事。如农产品走俏时农户不把产品卖给龙头企业,或农产品市场行情不好时,龙头企业又很容易把风险转嫁给农户等。 3、民营农业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有限。目前,我县民营农业企业主要是为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服务的较少。全县通过民营农业企业带动的农户约有2万户,不到农户总数的五分之一。除少数民营农业企业对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较大外,不少民营农业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比较有限。 4、民营农业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各级为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目前落实的不够理想。一些干部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视不够,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时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和困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分析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分析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分析报告

-----以上浦镇农业发展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文秘范文)

一、    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开始走向产业化。以九连村为例,全村共有1861人口,600多户农户,有土地2400多亩。到xx年,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种蔬菜,形成蔬菜基地652亩,除了一些不适合种蔬菜的土地外,基本上都种上了蔬菜,农民每亩田的收入从600多元增加到多元,蔬菜基地成为九连村的特色农业。

2、特色农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xx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652亩,桑园2500亩,杨梅2110亩,竹林2400亩,茶业1430亩,板栗xx亩。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基础建设滞后及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影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受长期以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村庄、农田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大规模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上浦镇村康庄公路都已建造好,但运送蔬菜的大型集装箱车仍然到不了田头,运输成本加大,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上浦镇虽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但除了金达茶厂年产值超千万元以外,其他三家企业规模小、设备差。且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松散,与各类龙头企业签约从事市场化生产的农户少,本地龙头企业原料以外地采购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带动力。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不能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对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对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思考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之路。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使农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本文就结合我县实际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了初步的思考。

一、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年,特别是以来,随着农村“再造”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发展特色日益突出,产业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分析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产业“龙头”初步建立。建“龙头”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县是围绕大宗农产品生产,积极上项目、办企业、建市场,先后建成了以面粉加工、绵白糖、脱水菜、皮棉、蕃茄酱生产等为主的一系列涉农加工企业和以县农贸市场、中东团结坪、双城14号基地等为主的一批农产品销售市场。至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多户,销售市场发展到14个。其中年产值达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9户,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发展到4户,交易额达百万以上销售市场1个。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29.6万亩,连接农户4.62万户,“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29309万元,利税2268万元,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19亿元。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县上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至XX年,围绕省上确定的21个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了以优质中药材、专用小麦、鲜果、牧草、肉羊、无公害蔬菜、制种等为重点的产业基地386个,基地面积达到18.01万亩,基地牲畜饲养量达到46.08万头只,带动农户累计达到8.04万户。

3、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按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大作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县上因地制异,围绕企业“龙头”和市场需求,着力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通过几年的市场抉择,逐步发展形成了以棉花、酱用西红柿、肉羊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目前,棉花、西红柿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了20万亩以上和1.5万亩左右,两种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56.7%,总产值达到19479.5万元,占到委员会业总产值的43.6%;肉羊饲养量达到65.2万只,占畜禽饲养总量的36.5%,羊肉产量达到3439.4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4.6%,养羊产值达到5019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1.5%。

4、流通网络构架基本形成。近年来,全县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县上成立了农产品流通办公室,乡、村两级也相继成立了农产品流通组织,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搞活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措施办法。各级组织通过引导组建专业运销协会,积极支持鼓励能人大户参与农产品流通,形成了全县上下抓流通的良好局面,至XX年底,全县建成以黑瓜籽、孜然等为主的运销协会48个,形成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运销企业8户,发展个体流通大户1360户,组建各类产业产销协会131个,年经销各类农产品达32万吨,占农产品商品量的80%以上。

5、发展市场农业的意识得到增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使各级政府、企业乃至广大农户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政府通过不断深化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立发展”为主的企业改革,使全县90%的“龙头”企业变为民有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自主权大大增强。“龙头”企业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采取制定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签订农业订单等形式,加强与基地、农户的紧密协作;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及政府信息引导,安排生产计划,发展市场农业。XX年,全县订单农作物品种达到9种,签约订单达到10.32万份,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使全县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了合同种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377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4.38万头,羊28.5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408.5万羽,禽蛋产量11950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 “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唯一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名牌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三、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镇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镇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一、**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引导下,新型农业项目兴旺发展,成立农民合作社29家,其中种植业18家,畜牧业6家,服务业3家,合作社成员432个,带动农户1100多户。在类型上,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专业户数量较多,发展较早,共计36家。其中养猪28户,年出4700多头,蛋鸡场6座,存栏3.7万只,蛋鸭成员户76家,带动240多户养鸭,年出栏青年蛋鸭300万只,蛋鸭存栏5万多只。近年来种植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花卉、苗木为主园艺项目迅速发展,规模经营大户9个,总面积1910多亩,带动农户70多家,改变了种植结构。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成立茶叶合作社4家,新增茶叶面积2400多亩;农机服务业与时俱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机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种植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劳动成本降低,农业新技术能充分应用,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高。

二、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我镇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是出租。所出租的土地一是与农机合作社合作,种植粮食作物;二是茶叶生产;三是苗木花卉的种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规模小、资金少、农民合作社成员少,流转土地规模小,合作社的作用不能显现,各自为战,没有合力,没有统一的销售网络。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对建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大户要出台政策,给予项目上的扶持,所经营的土地给予补贴,从政策上切实调动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减轻负担,给予优惠贷款的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鼓励大户、实业家参与土地经营。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建议以茶叶、苗木花卉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向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业科技棚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等,切实让我们的土地通过流转、托管、代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多元化,农民挣钱途径更为广阔,单纯的土地收入已满足不了需要。土地零散、不能集约化生产,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高,农业新技术推广难。

2、土地集约化,生产经营结构容易调整,生产管理、销售专业化,能达到农机、园艺完美结合。

3、解放了劳动力,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农民收入增加,达到了省心、省力,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乡镇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农业,全文共 2709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合我镇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路子。最近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就我镇当前农业投入及产出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各类农作物投入与产出的调查情况

这次农作物调查,我们主要对当前群众种植面积最大的苹果、小麦、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进行调查,涉及全镇19村部分农户,采取随即抽样入户的办法进行。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一)苹果业。我们随即对抽取的8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苹果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山区的,以川区群众为主,亩产量从5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6062.5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农药、水费、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费及其他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2120元,最低为1551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1903.4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苹果成本价格为1903.4元÷6062.5斤/亩=0.31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5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2亩果园计算,亩投入资金为4403.4元,则每斤苹果成本价格为4403.4元÷6062.5斤/亩=0.73元,按苹果市场销售价1.2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低于产出,苹果成本价低于市场价格0.47元,每亩苹果除人工费净收入为2849元。

(二)冬小麦。我们仍随即对抽取的8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小麦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山区的,以山区群众为主,亩产量从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452.5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农药、籽种、化肥及其他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125元,最低为83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110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麦成本价格为110元÷452.5斤/亩=0.24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5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8亩农作物计算,亩投入资金为735元,则每斤小麦成本价格为735元÷425.5斤/亩=1.62元,按小麦市场销售价0.65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小麦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97元,种植小麦每亩要亏本412.70元。

(三)西瓜类。我们对随即抽取的4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西瓜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山区的,以川区农户为主,亩产量从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5500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地膜、农药、籽种、化肥、水费及其他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335元,最低为275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320.50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价格仅为320.50元÷5500斤/亩=0.06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5000元,每个劳动力年管理3亩西瓜计算,亩投入资金为1986.5元,则每斤西瓜成本价格为1986.90元÷5500斤/亩=0.36元,按正常西瓜市场销售价0.3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西瓜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06元,种植西瓜每亩要亏本330元。

(四)玉米类。我们随即对抽取的6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玉米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山区的,以山区农户为主,亩产量从800市斤到15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1017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地膜、农药、籽种、化肥几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220元,最低为135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174.70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价格为174.70元÷1017斤/亩=0.17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5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8亩农作物计算,亩投入资金为799.7元,则每斤玉米成本价格为799.7元÷1017斤/亩=0.78元,按玉米市场销售价0.6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玉米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18元,种植玉米每亩要亏本183元。

(五)洋芋类。我们随即对抽取的5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洋芋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全为山区,亩产量从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2600市斤;投入资金主要是化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102元,最低为60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86.4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价格为86.4元÷2600斤/亩=0.03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5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8亩农作物计算,亩投入资金为711.4元,则每斤洋芋成本价格为711.4元÷2600斤/亩=0.27元,按洋芋市场销售价0.2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洋芋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07元,种植洋芋每亩要亏本182元。

按照上面调查结果,农作物投入低于产出的只有果品产业,其他农作物计算人工费的话,全部要倒贴资金,因此我们只有依托区域优势,实施农业反哺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果品这一支柱、富民产业,才能真正使群众走向富裕。

二、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充分发挥优势,块带结合,基地示范,大力推进了果品这一支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我镇果园面积已达1.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6000亩,果品年收入300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1577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果品产业已真正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在果品这一支柱产业的带动下,我镇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化格局趋于合理。近年来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XX年开始到XX年,新植果园面积以每年平均3000亩的速度增加,现在川区8村实现果园化,东山梁细湾、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实现果园化,今年依托老山林整村推进,高标准建成西山农业示范园区,至目前全镇果园面积1.4万亩,套袋4000万只。全植已形成以川区为主、辐射带动东山,大力培育下西山的果业发展格局

(二)大力发展无公害果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加快河流域万亩果品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已建成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00亩,其中省、市认定无公害果园面积1000亩,我镇果品的主要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我们将全面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使苹果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小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如何,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加快促进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近日对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加大了对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数量增长快。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0家,全县达到157家,比上年增长14.5%,同比增4个百分点,其中省级示范社12家,今年新增7家,同比增长快1倍,全县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203个,目前已有30个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

二是经营方式活。一是土地流转形式活:今年全县已流转耕地面积20190亩(其中:转包3960亩,转让745亩,互换1038和出租10941亩,其他3506面),占承包面积的20%左右。二是业主资本组织形式多样:有合伙、股份合作、股份制、独资等;三是从事经营领域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农业等。目前已呈现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拓展,由农业生产向农业企业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战线推进的可喜态势。

三是辐射效应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生产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据调查,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土地一般亩用工40个左右,每个工日40-60元。农民通过给业主打工,不仅获得了务工收入,而且学到了致富本领。

二、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主体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业主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为项目应付检查,为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二是农民对新型农业认知较低:如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风险意识弱,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据不完全调查,我县新型农业经营者中有近八成的年龄在40岁以上,超过1/3的经营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将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发展。

(二)管理体制建设不规范。就全县154家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仍有少部份是松散形的,没有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运作上很少整体参与,甚至没有搞过运作活动,规范化运作差。由于制度的缺失,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上民主度不够,资金运行不透明,利润分配不合理现象依旧存在于少数合作社中,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加入新型农业经营的积极性。

(三)政策落实效率不高。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稳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农政策之间缺乏整合性和衔接性,让本来就少的扶持资金更难取到扶持作用。同时,不少支农政策从政府下达到农民获得,经过的中间层次和环节过多,导致政策执行中的寻租现象,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具有明显的时滞性,政策效率不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2203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现状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六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二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我县相继成立了西瓜、蚕桑、紫株、灵芝、粮油、山羊、脐橙、楠竹、无公害蔬菜等9大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4872户1.57万人,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可助农增收1.12亿元。县山羊协会参与组织了全县90%以上的商品羊产销,交易网点覆盖湘、黔、桂等省20多个县市。县脐橙协会则将交易拓展到中俄边贸市场,每年可向俄罗斯等国出口120吨以上的优质“神脐”,其在广东、上海、香港及东北地区的销售额也日渐扩大。县西瓜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示范组织扶持项目。

4、加工体系逐渐完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87亿元,从业人员5132人。其中,市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划建设项目的企业有3家,贤胜油业公司还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增长18%。实现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增加值0. 46亿元,实现利润771万元,上缴税金1032万元。

5、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销售网络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6个,年产品交易额达10.5亿元。其中,马鞍商品羊交易市场已形成集山羊品改、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销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万只,交易额达0.26亿元。同时,全县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36%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40%。

二、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产品多以“原字号”出售,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且对县财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小;二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技术和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链条较短,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滞缓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5280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县委、政府: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0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

(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

1.2003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2004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 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 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畜禽产业化等怎么搞,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要充分估计市场供求的变化。总之,不能用今天的价格去论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要动态观察市场走向。

5.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链条。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公司+农户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利益”,没有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企业与农户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就会出现松散关系。处于产业化中间环节的企业与下联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关系,是一种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紧密关系,是一种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被动的关系,或者是一种非理性的契约关系,这样经常使企业与农户的根本利益一致性与现实利益对立性发生矛盾,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当市场价格高于双方预约价格时,农户就会想方设法把产品销售给市场,企业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顾一切提高收购价格,市场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走势,给政府造成一种假象,这时政府在引导农户发展生产上可能出现误导。当市场价格低于双方预约价格时,企业会找很多借口违约、毁约,不遗余力地从市场收购,在农民向当地政府投诉时,也有可能采取象征性、苛刻刁难手法,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很少一点,来应付农民,敷衍政府,少数农户也会把产品挑到当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购。这些现象,导致政府要么号召农民大力发展某种产业,要么政府与农户之间矛盾激化,使企业、农户都受损失,导致产业失败。

7. 搞好基地建设,强化“规模效益”观。基地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如何加强基地建设,可以用16个字概括:“政府引导、利益驱动、品质优先、规模效益”。过去政府总是要求农民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都是市场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和优质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和农户会自发地有机结合。政府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广大农户看到可获得的实际利益。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劳动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就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对外加大宣传力度。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污染小,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宜生态农产品生产。现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各样的产品浩瀚如海,数也数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不作宣传,就没有人知道我们这样一个山区小县的两个绿色食品、九个无公害产品。我们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宣传煤体(包括网络)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态天全”这个品牌,依托这个品牌发展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赴胶东五县市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化的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224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赴胶东五县市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化的报告

5月6日—10日,带领各乡镇乡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赴潍坊市的寿光、临朐、安丘,烟台市的莱阳、莱州进行了为期5天的参观学习。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县市发展“三农”的主要做法

在考察团参观期间,所到之处,皆感受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地区依靠龙头、市场和科技带动,加速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理念、一流的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一)龙头拉动,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拥有中国蔬菜之都美誉的寿光市,依靠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龙头拉动,全市蔬菜面积已达80万亩,粮菜比例达到了1:2,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集约化种植。稻田镇的温室大棚几乎全部种植了新品种的西红柿。该镇的崔东村总户数不足200户,种植了470个大棚,户均近2个半大棚,集中连片,一年两茬,棚均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田马镇的温室大棚全部是洋香瓜,该镇南韩村的500多个大棚都实行了一年三茬的种植模式,即两茬甜瓜一茬菜,棚均效益达到4万元以上。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形成了庞大的龙头市场,带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膨胀,实现了产供销的良性互动。莱阳市紧紧依托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安丘市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膨胀,全市发展起了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等36个万亩方和10万亩设施农业。仅该市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专业批发市场,就带动发展大姜基地20万亩,实现了农民、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双赢。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针对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更复杂、更严格的实际,寿光、安丘、莱阳三市抢先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根本出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农业监察大队,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堵住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入口,同时加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力度。今年的第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绿色与科技”为题,充分展示了以无公害蔬菜与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昭示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较往年新增加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和蔬菜深加工产品等内容。展示了植物“克隆”、生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世界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前沿的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说,寿光蔬菜博览会已搭建起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平台,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引领中国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步迈进。

(三)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培强做大畜牧业。潍坊市的临朐县山多、滩多、林多,草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以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为契入点,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加强畜牧生产。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60%,占农民现金收入的52.5%以上。该县按照“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片集中、高效饲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全县畜牧小区达到1.89万亩,已建成8个畜牧专业乡镇,240个专业村,2万个专业户。一是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了以县畜牧局为主体,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辅助,以村级畜牧兽医员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配齐配全了150人的畜牧执法队伍,实行计划、强制免疫相结合,加强了畜牧信息、科技、示范三大服务,建立了畜产品检测中心,及时做好动物疫病、产品质量监测,全面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规模膨胀。该县围绕维维乳业集团临朐分公司的建设,大力实施了奶牛“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饲养场,现在全县奶牛存栏已达到2.6万头。围绕六和集团临朐饲料厂建设和肉鸭加工企业多的优势,计划建成存栏150头、年出栏4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饲养场100个,建成全进全出型、一次出栏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肉鸭饲养场100个,实现肉鸭、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新突破。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为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该县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生产的意见》,对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优先解决,镇村统一解决畜牧小区的水、电、路、讯、排污“五通”和所用基建工日。农行和农联社加大对畜牧生产的资金扶持,每购买一头奶牛给予5000元的贷款,从而调动起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同时,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百分制考核,半年和年终两次检查验收。各乡镇都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纳入乡镇责任制考核,定期检查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该县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生猪、蛋鸡、奶畜三大主导产业,郎德鹅、巢蜜、肉羊、肉兔四大地方名牌,成为全国优质仔猪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全省奶牛生产大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9434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有关会议提出我区要发展“三高”农业,建立都市农业基地,使农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角色。为了借鉴其它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6月7日至14日,我区由曹建良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农业局、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农业企业经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考察和学习。考察团与北京市农委、上海市农委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介绍,并重点对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而生动,同志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就越大。苏州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全国的样板,并对中国内地有极强的幅射作用。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区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1%,却拥有10%的人口,创造了22%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有1.2亿居民,城市人口已达0.5亿,1997年,9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农业、旅游大市场极具潜力。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之发展商新加坡维信集团正是看巨大的市场潜力,于95年初提出对中国的农业领域进行开发,97年完成项目规划与一期建设工作,这与98年中国政府确立的跨世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2、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以苏州为例: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选址于名城苏州西郊的太湖之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中心。经与农科院校的反复论证,确定它的主题是:汇集现代农村科技,展示未来自然田园。进入未来农林大世界,可尽享太湖风光之秀美,更能强烈感受到浦东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及沪宁杭城市火爆的发展热潮。该大世界规划范围3000亩,目前进行了一期开发,占地800亩,是一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且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科技观光、交流和展览基地之一。谈项目以农林科技为核心,通过一流项目的引进,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促使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进程。众多有识之士在这里参与农林投资、市场研究、项目运作、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他们组成了未来农林大世界的知识和信息平台,为园内外农商拓展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来农林大世界项目的领先和超前,科学规划和高起点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样板效应,建树了形象,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成为中国农林工作者,各级政府官员学习考察的热点。

(二)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投入手笔大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苏州,地方政府都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他们充分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办好农业示范区,在产业开发上起牵头、引导和扶持的作用,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1、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成立了以副区长冯维利为主任的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委会,负责起草制定示范园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入园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对重点项目提供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制定出《关于加快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拉动力强的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在土地、融资担保、户口、税费、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与便利服务。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工厂化、自动化鲟鱼繁育场,肉用鸵鸟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

2、 市场运作,高效开放

此次考察的都市农业示范点基本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实现市场化运营、在投资体系上实现多元、开放、高效,在发展模式上主要类型有:一是政府办园、企业经营。如小汤山示范园,区、镇二级政府出资出地进行园区的基本建设、规划功能区域,入园企业可采用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租赁年限可根据不同产业需要一般为30—50年,区内的土地由小汤山镇政府统一租赁后再分别租赁给入园企业,并由区政府发给集体土地使用证。二是组建股份制企业。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公司是依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企业,98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发起人为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等11家国有、集体企业,注册资本金为2.8亿元,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三是引进外资。如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以土地投入占20%的股份,新加坡维信集团(WBL)出资7200万元人民币,占72%的股份,由于市场前景好,外商投资进一步增加。

(三)科技支撑、产业开发、设施程度高

我们所考察的示范区、定位较高,都体现出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现代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作为一个企业,它不仅是一个产业项目,而且是一个农业的技术、信息、交易平台。

1、形成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密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农学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苏州农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强科技开发。如北京锦绣大地的技术目标对准美国的那斯达克系统,公司拥有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它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牧业领域,并已形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植物生理、动物营养及农业生态六大技术支撑;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林高科技。如苏州农林大世界引进了61项国际、国内的高科技项目,其中成熟形成产业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种苗技术先锋”盛誉的美国Speedlling公司、处于世界畜牧业领先水平的新西兰Exceel企业、中国台湾农支种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时维池麦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群。

一是工厂化农业,将农业的栽培技术和工业设施标准化、工艺化的管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规模,集约化生产来降低成本,达到可观的效益。如锦绣大地公司自行设计制造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工厂,采用钢架结构及先进的覆盖材料PC板,配备悬挂式遮阴系统,天窗开启系统,湿帘和风机降温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能量循环调整到适宜蔬菜生长的最佳环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规模下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快速生产,蔬菜工厂里日日播种、天天收获。一年每亩土地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A级绿色蔬菜8—10万斤,效益是普遍农田的30—50倍。小汤山示范园的“北京瑞德鲟鱼开发中心”拥有一套集生物、电子、机械技术为一体的节能、节水全自动鱼苗、鱼种培育设备。设备根据鲟鱼的培育过程分为孵化系统和三个不同规格苗种培育系统,设施先进,填补了我国大型经济鱼养殖的空白,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分子农业,将生物技术成果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使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鲜活产品,同时还提供保健品。如锦绣大地公司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建立了优良食用菌种植工厂,采用经空间诱变选育得到优良菌株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目前,香茹、猴头茹、花菇等各种经过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投放市场。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经济效益明显,99年北京锦绣大地公司实现利润4100万元,每股分红0.18元,今年的形势经营者表示乐观。

(四)拓展功能、持续发展、都市特色浓

考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其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明显,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特点明显,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都市特色浓郁。

1、旅游观光农业。

我们所考察的8个项目,均被当地旅游部门指定为主要旅游观光景点,源于都市居民的回归自然的要求和现代化农业的独特魅力。北京朝来农业园有5万平方米的休闲观景区,百果林、荷花塘、观赏池使人心胸开阔;垂钓、游船、坐小驴车使人其乐无穷;恬静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摇辘轳打水,推碾马磨面、种植、采摘品尝各种绿色蔬菜,使人尽享农家丰收的喜悦。园区自97年建成自社会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宾客30万人次,实现经济总收入超千万元。锦绣大地拓展旅游空间,到园区观光旅游、不仅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揭开现代生物技术神秘的面纱,还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园风光,体验返还大自然的乐趣。98年4月对外开放,至12月,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平均每天达500人以上,相关收入约7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000万元,树立了“锦绣大地”的品牌形象。

3、以科技教育为导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无论苏州、上海,还是北京,在农业园区我们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儿童在这里流连。上海市农科院在6月1日举办“绿色家园”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讲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课开在农科院。北京朝园艺场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实验园,通过实物和标本展示,使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现代农业知识,了解农业发展史,突出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该园还被朝阳区委、区政府指定为“爱国文化教育基地”。

二、龙岗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我区的农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已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景观形态等方面都日渐形成都市农业的特色。今后的发展,要认真借鉴其他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样的都市农业的开发。

(一)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增强现代农业意识,形成发展都市农业的氛围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农业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已不同于乡村农业、城郊农业,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功能与形态。只有对此形成新的认识,增强了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才能提高发展都市农业的主动性。

1、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地区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过度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农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城市化地区也必须有农业存在,无农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较为发达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农业的发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融合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现代生产要素与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来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2、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一种较高形态的农业经济现象,具有城乡融合的特征,是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都市农业产生于农村城市化,既是现代化农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城乡布局,模糊了城乡界线,使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农业、旅游两业交叉融合,同时使得原来的农民逐渐步入现代文明生活,城乡居民可以和谐共处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和谐的历史进程。

3、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多项功能互相融合的农业。

都市农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大城市和满足大市场需求,在生产和服务中获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它不仅要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也要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旅游观光场所、文化科学教育基地等,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种功能相统一的农业。

4、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与土地节约相统一的农业。

随着都市农业区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都市农业转向资本、科技密集和土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方式高度企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逐渐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并且经营效果上易达到“三高”的特点。

5、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高度市场化的农业。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实现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农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大流通以及农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是通过市场网络才把生产与需求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农业项目也通过市场实现它的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因而都市农业是一种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农业。

6、要认识到都市农业具有多样性的形态。

这与其功能多样性一致,除传统的露地栽培、大田农业外,也有设施农业、景观农业、农业公园、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科技园、农业生态园等多种形态。这些形态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互相结合发展。它们都是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直接体现,是都市农业多种功能的载体。

7、要认识到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区是深圳市重要的农业基地,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已逐渐形成以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景观设施等有利条件。

(二)把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化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来抓,做好统一规划和指导,提高都市农业发展的起点

我区都市农业的建设刚刚起步,首先要对都市农业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规划要正确分析我区农业生产现状,研究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围绕我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深圳后花园的大目标,强化农业的经济功能,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规划要对都市农业在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上有一个总体安排,对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景观形态、融资方式、科技支撑、经营体制等方面提出指导。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把都市农业放在城市化发展的总体中予以考虑。

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我区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以点、线、环、面的网络格局,以高起点、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区域定位、形态定位、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都市农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强化城市生态用地、水源保护区、农业保护用地、蔬菜基地、休闲旅游农业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土地开发征用所造成的农业资源的浪费。

2、立足于现有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条件,根据各镇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区指导。

尤其应当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突出地域农村特色,丰富区域农业文化内涵。根据有利发展的原则和各镇农业的现状,规划各镇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重点项目、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同时要按照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

3、规划要体现既增强经济功能,也不断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思想。

都市农业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要和经济功能的实现结合起来,有些需要依托经济功能,都市农业必须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来求得发展,使农业的功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4、规划要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对目标市场的预测,分别选定农业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我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大体接待三类顾客,一是外地短期来深游人,二是本市的团队,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景点其本市、外地游客的到访率是不同的。规划就要按照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相应的项目。

(三)形成投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为主的都市农业运行机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增强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

1、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都市农业不仅体现出经济效益,也体现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其受益者除了农业企业、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外,也有政府和社会。所以投资主体也必须多元化。要坚持和完善业已形成的“四轮齐转”的农业投资体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开放式投资都市农业。农业内部要不断进行资金积累,财政资金要增加投入,银行信贷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发展,也要加大利用区外资金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都市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同时要规范农业投融资主体的行为,政府投资要力争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2、探索都市农业建设和运作的多种形式。

根据我区农业用地规模、农业企业化程度、设施农业现状等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设施农业园区。即规划出较大规模的用地发展设施农业,包括无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厂化菇类生产,花卉组培车间,观赏动物养殖等,以及农业的科研、开发、试验。从产业类型上讲,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但都突出以设施化生产为主。 二是高科技农业生态园。是把设施生产和露地栽培相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但着重于生产功能的一种都市农业形式。 三是度假农园、观光农园、森林公园等。强调以观赏农业景观或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体会回归自然乐趣为主。包括果园、水产养殖区、蔬菜生产基地、森林等都可开发成这类园区,既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也可以是多业综合经营的。 这几种形式从组织形式上讲,可以是政府建园——企业经营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制定一定的进园标准,由企业投资经营农业项目;也可以是企业建园——经营一体型的,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经营都由企业负责,进园区的项目可以是引进多个企业的。

3、以企业化经营为主,政府各部门做好协调和服务。

都市农业的发展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政府在其中的行为只能是引导、协调和服务,即使是政府的投资,也应当纳入市场化的运作管理之中。都市农业也要实行以公司(企业)为主体,产—加—销—旅(业)一体化、种—养—加—体(验)一体化、贸—工—农—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现有的农业公司(企业)中培育出不断把农业向观光、旅游方向拓展的龙头农旅公司,也可以组建新的农旅公司,担当都市农业发展的龙头。当然政府也要有明确的管理服务机构,做好协调、服务、管理工作,专门研究、规划和指导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由农业、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门协同运作。

(四)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增强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仍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功能,要继续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以现有特色农副产品为基础,培壮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把发展设施农业与发展露地栽培结合起来,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改善品种质量结构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精品农业、苗种农业、创汇农业、食品农业等。

畜牧业要形成集约化、企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要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压缩淘汰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养殖场和成本高、肉质差的劣质品种,充分发挥康达尔公司在畜牧业生产上的龙头示范作用,积极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畜禽企业和杂交型、节粮型的优良新品种,在目前50%良种化率的基础上,加快良种化进程。鼓励发展名优和高效生态养殖业,发展跨地域的畜禽业,形成畜禽良种基地。 水产业要继续扩张,尽快形成工厂化、多元化的养殖模式。继续发展池养、箱养、吊养、护养多种养殖模式。发挥南澳海珍品养殖公司的龙头作用,增强区水产研究所的开发、示范作用,引进优良新品种和珍稀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工厂化养鲍、工厂化养鱼的规模。

水果业要以优质的龙眼、荔枝为主,同时积极引进适合本地栽植的热带水果新品种。要加强果园的科学管护,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效益。 蔬菜生产要重点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制度,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提高蔬菜品种的档次和质量,适量发展以观赏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业要逐渐扩大规模,新建几个花卉场,并要面向市场不断调整品种结构,重点要进行设施花卉场的建设,引进培育高档花卉,提高花卉业的水平,尽快把花卉业培育成我区农业新的增长点。

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都要实行品牌经营,这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出几个名牌产品。

(五)加快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延伸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应该越来越重视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发挥。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具体以观光农园、森林公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形态作为承载体。这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农业,如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等;另一类是以参与农业活动为主的体验型农业,如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农产品采摘节等;还有一类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型农业,如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观光、体验、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设施。

在生产设施、农田、园区等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发展目标,来完善配套设施,如展览厅、录相厅、会议室、餐饮厅、住宿房、观光车、娱乐室、标志牌、说明牌。

2、实行点——线串珠状开发。

把农业景观建设与旅游业、山地绿化、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海上游艇等结合起来,扩大经营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各镇都要选择适合作为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开发的项目,抓紧开发和建设。如布吉镇的三联果场、石牙山森林公园,横岗镇的神仙岭生态农庄,平湖镇的甘坑果场,龙岗镇的回龙埔鸵鸟场、八仙岭森林公园、五联村生态公园,坪地镇的梅花鹿场,坪山镇的马峦山保护区、碧岭生态村,坑梓镇的尖峰岭森林公园、金沙农业高科技园,葵涌镇的田头山森林公园,大鹏镇的新穗宝鲍鱼养殖场,南澳镇的七娘山保护区和滨海养殖基地等。近期要重点抓好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的观光、休闲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滨海养殖基地、龙岗回龙埔鸵鸟养殖场、坪地梅花鹿场的观光设施的配套,尽快增强特色农业的吸引力;加紧开发建设横岗神仙岭生态农庄;着手建设坑梓尖峰岭、龙岗八仙岭、布吉石牙山三个森林公园。

3、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

由相关公司牵头,与旅行社合作,加紧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项目。该项目拟把参观回龙埔鸵鸟场、坪地梅花鹿场、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南澳滨海养殖基地等农业观光活动与海上游艇活动连成一线,让游客既在观光中了解禽畜养殖、蔬菜大棚、水产养殖的知识,又体验了品尝海鲜的口福,驾艇飞驰的惊险,紧凑、新颖、富有情趣,定能占得龙岗农业旅游的先机。 对于其它的观光、休闲、体验农业项目,也要在整体规划指导下抓紧分步推进,使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的内容日趋丰富,保持经常性的吸引力。还要加大科技投入,设法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让每个季节都有新品种,每处景观都有新鲜感。经营农业旅游的公司要和旅行社建立紧密的联系,不断开发更佳的旅游线路,扩大宣传,提高游客的到访率。作为旅游线路中的农业项目单位要接受必要的业务培训,在观光点设置明显的标志,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周到的服务。

(执笔:第一部分熊雅芳 第二部分陈海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5275 字

+ 加入清单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应瑞士、德国农业部的邀请,以部科技教育司魏百刚副司长为团长,部国际合作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上海市农委、山东省农业厅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生态农业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1年8月19日至9月3日对瑞士和德国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在当地农业官员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有关生态农业科研、教育、生产、加工、流通等60多个单位,并与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的官员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25%,牧场占25%,森林占25%,高山、湖泊、河流占25%。总人口约700万,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古罗马语4个语区。劳动力384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占4.7%,工业占26.0%,服务业占69.3%。1999年GDP3770亿瑞郎,其中农业40亿瑞郎,占1.1%。瑞士有7.8万个农业生产单位,其中5.5万个纯农业生产单位,每个农场平均种植面积18公顷。目前生态农场已发展到5000多个,包括种植、养殖等,有机农产品的面积占8%左右,有机农产品比例居世界各国之首。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万公顷,森林1039万公顷,草场560万公顷。人口81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1.5%。农业人口人均占用耕地10公顷。德国的生态农业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德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目前德国共注册生态农场8400多家,面积40多万公顷,占农用土地面积的2.5%,有机农产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

二、瑞士、德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一)改革促进了瑞士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的发展。1992年,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针对农业发展存在的政府支出增长过快、国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农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面临加入WTO等问题,颁布了第7个农业发展报告,决定对农业进行重大改革。政府制定了四项改革目标,即增强瑞士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放开农产品市场;建立更有效的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从1992年开始,主要是把价格政策和收入政策分开,减少政府定价的范围,同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进行机构改革。第二步从1995年开始,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直接支付制度。通过改革取得了五大成果,即农民收入趋于稳定;政府取消了农产品保护价;政府对生产的干预减少;政府支出趋于稳定;有效地履行了国际组织的义务和承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直接支付有关,而直接支付最核心的标准是生态农业。直接支付包括一般直接支付和生态直接支付,一般直接支付必须达到以下六条标准,①养畜要给生畜创照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如猪舍要有独立的进食间、睡觉间和活动间,我们形象地称其为“三居室”。②种植业必须进行平衡施肥。③要有相当比例的生态补偿。④必须实行定期轮作休耕。⑤必须进行土壤保护。⑥选择、定量、科学施用农药。生态支付必须农民自愿,选择生产有机产品,并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才能得到。生态支付的标准要高于一般支付。德国也同样实施了生态农业的激励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农民的环保意识极强。92年以前,瑞士农产品自给率很低,92年之后,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如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尤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使瑞士农产品的自给率大幅度提高。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通过农业改革,增加生态农业的补贴数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自给率,而且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国民的环境意识很强,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自觉行动。我们所到之处农民普遍反映,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在我们考察的30多个农户中,已经进行有机农业种植的,多数表示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没有达到有机农业标准的,也要采取措施争取尽快达到有机农业标准。同时,消费者也非常认同有机食品,尽管市场上有机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高30%以上,但销路仍然很好,而且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并不断壮大。我们看到有的消费者宁愿驱车近百公里专程到有机农场去购买有机蔬菜、水果和牛奶等。德国政府对生态农业也有较高的补贴。

(三)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有高度发达和健全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咨询机构。瑞士的农民教育分工比较明确。农业教育分三个层次,即高等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这些任务由不同的机构承担。瑞士有两个联邦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农业高等人才教育和基础研究;有六个研究站(实用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实用技术研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学校,都有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高等教育注重基础理论,职业学校侧重实际操作。如葡萄酿酒专业,有葡萄园、小型酿酒厂及各种化验检测设备,并配有各种世界名牌葡萄酒供学生品尝、鉴别。瑞士的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凡是在生产中需要的技能学校都教,学生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能直接应用。如农业实用技术学院规定,招收的学员必须具有两年农场工作经验,并经技能考试合格者方可入学。教学内容除了品种和栽培技术外,还有农机修理、农机驾驶、木工制作等。在瑞士要从事农业生产必须拿到培训学校的毕业证书。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各种服务组织比较发达。瑞士的农业产业化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较大的农场都有自己的加工企业,如乳奶制品加工厂、果汁厂、气调库、蔬菜加工保鲜等,农产品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出售,有的加工企业除了加工自己的产品外,还带动周围比较小的农户来发展生产。如我们这次参观的Bischfszell食品加工厂,该厂生产1134种产品,年产量17万吨,产值4亿瑞郎,其生产原料由周围60公里内的农户提供,从而带动了当地蔬菜生产的发展。同时,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等各种服务,规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按订单收购,对有机产品和一般产品实行分类加工和销售。二是市场带动型。瑞士的农产品市场有连锁店、批发市场和小型农贸市场,其中超市是主要的零售渠道。我们参观的Migros超市是瑞士两个最大的超市之一,其年零售额在150亿瑞郎以上,占社会总零售额的40%左右。瑞士成立了全国农产品销售协会,各地区设有分会,会员由生产者、销售者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近期农产品价格并公开发布,生产者可以根据其发布的价格来确定生产。瑞士和德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有明显的标识,有机产品和一般产品分开销售。三是合作社(行业协会)。据我们在德国波登湖地区考察,该地区有两个蔬菜、水果协会(MABOWLZ),当地农民都是协会会员,协会的资金由农民按产值的2%上交,协会为农民提供物资、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年终有利润再返还给农民。当地的蔬菜、水果90%是由农业合作社销售的。

(五)政策法规健全,措施落实到位。瑞士、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对环境保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为治理冬季农田施用厩肥引起硝酸盐的淋溶而导致地下水污染,德国于1989年正式立法,禁止农民于每年11月15日至来年1月15日在农田施用厩肥。为了保障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地力,防治病虫害,瑞士规定农场必须实行定期轮作,奶牛每年在室外的活动时间必须在50天以上,猪舍必须具备“三居室”等。同时在政府补贴上向生态农业倾斜。如2000年度德国农业部的财政预算为110.2亿马克,其中用于生态农业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占总经费的66%。农民生产有机产品(Bioland等),政府每公顷补贴1000马克,生产综合防治产品政府每公顷补贴300马克。瑞士、德国政府注重法规的制定,更注重法规的监督实施。如瑞士政府委托联邦试验站对波登湖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水质的变化了解环境状况。对农场每年至少进行5次检测,两次全面检测,三次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收获和体会

在为期两周的考察过程中,我们结合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瑞士、德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主要的收获和体会有: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要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农业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还要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产量、质量和食物安全,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成效巨大,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农业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亟待改善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当看到,我国现在的状况与瑞士、德国20年前相似,我们应该汲取“发展-污染-治理-发展”的教训,本着对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负责的精神,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业环境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发展生态农业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瑞士、德国的生态农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其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两国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规范,涉及水、土壤、大气、耕作制度、生物多样性、农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与瑞士、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质量标准不统一、执法队伍不健全等。因此,要加快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执法队伍。

(三)发展生态农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科技推广相配套。我们在瑞士、德国考察中看到,两国的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十分健全,仪器设备比较先进,部门分工比较明确。我们参观的有机农场各种机械设备十分齐全,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物轮作、生物防治、草药防治、微滴灌溉等多种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在这方面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应该加快我国农业科研教育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与发展生态农业相适应的科研、教育体系,加强对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视对学生和农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发展生态农业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是瑞士、德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要发展生态农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一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要拓宽流通渠道,通过建立有机食品专卖店、有机食品专卖区(专卖柜)、直销店等,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种专业协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种中介服务组织,通过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物资、信息、技术、销售等各方面的服务,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五)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尤其要提高农民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农业生态环境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必须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增强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在这方面瑞士、德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体,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只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感、使命感。二是加强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宣传,提高他们生产、消费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产品的自觉性。

(二)加强部门配合与协调,形成抓生态建设的合力。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农业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有关综合部门的支持,组织有关活动,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在安排有关计划时向生态农业建设倾斜。农业部有关司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形成合力。

(三)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抓紧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建设指标、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颁布实施。

(四)增加投入,健全执法队伍。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满足检测工作需要。要有计划、分步骤、分区域地进一步加大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健全执法队伍,加强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赴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团

魏百刚科教司副司长

刘中蔚国际合作司欧洲处副处长

高尚宾科教司生态环境处处长

王小兵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副处长

昂金莲上海市农委外经处副处长

蒋石宝山东省农业厅生产处副处长

二○○一年九月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业考察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页2]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考察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四)生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严。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建立了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灾害天气预警、设施农业现代化监测、测报、信息处理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及病虫监测等体系。二是确定天和园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锦田合作社作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配备了二维码打印机及检测设备。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检测站为依托的检测、溯源、专家咨询公共服务点,为园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三是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发放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记录本,并培训专职操作人员,开展了产品溯源和农残检验工作,进一步推广了“三型五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四是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13个;推广多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亩,推广秸秆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光控温控、沼肥综合利用、抗ty病毒病防治等新技术近4000亩,推广名优新特品种20多个。

(五)农业产业链条健全,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一轴、一心、八园”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到市场对接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围绕产业示范,先后引进入园企业60家,其中:标准化示范园35家,孵化园23家,国际合作园2家,合同引资12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约8亿元。设施蔬菜、小麦良种繁育、苗木及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都是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采用“公司(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运行和发展。

二、主要启示

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把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是他们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推进、大胆创新实践,敢于自我突破的结果。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创新,是农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只有观念更新,工作才能创新。杨凌发展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胆闯、大胆干,才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大有作为。杨凌把现代农业发展始终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去定位,目标是全国现代农业看杨凌,以大气魄来确立目标,引领农业的超常发展。他们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搭建起平台。为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组建了“土地银行”。面对目标任务,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行,怎样能干成;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这样不行,这样会出问题。当前,我们看到优势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后,更不能只争论、不行动,必须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出大举措,跨步向前,实现突围,在不可为处谱写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实现农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有实无名的状况,必须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打造农业特色、凸显农业亮点。杨凌坚持将资本驱动、资源驱动、技术驱动有机结合,不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低水平建设,而是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棚菜、果品规模种植带,集中建设农业示范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中了解到,杨凌园区设施农业基地有120余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大中棚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农资供应等产中、产后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凌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涉及绿色果蔬培植、林业、畜牧业;农业科技推广企业2家;农业生产资料企业13家,涉及种苗培育、农产品营销、农资。实现了规模农业、集约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效益农业的相互融合。

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业考察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页3]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考察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3、“三化”互动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三化”即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按照 “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原则,杨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截至目前,八类产业累计建成5万余亩。其中,建成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建成苹果、猕猴桃、核桃以及抗干旱观赏植物等种苗繁育基地多亩,带动农户繁育种苗XX亩。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1500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占地1661亩,已存栏母猪2600头。引进了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秦川牛养殖繁育基地(占地1019亩,计划投资1.2亿元)、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产业示范园(占地1122亩,计划投资1.6亿元)和杨凌澳源牧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养殖(占地691亩,计划投资8700万元)等3个基地。发展小麦良种3000亩,辐射带动区外发展7000亩。引进今日花卉公司占地328亩,已建成并开始育苗。建成年产1000吨杏鲍菇鲜品的工厂化生产线和年产8000吨的食用菌阴阳棚20座,带动农户发展阴阳棚60座;建成年产吨的杏鲍菇栽培工厂一座,带动农户建设120座食用菌中棚。企业带动,农户实施促进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对产业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一方面,我县还处于以农户为主导的发展状态,成方连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刚刚起步,带动能力不强。同时,标准化程度低、品牌不响也制约了农业特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大力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聚集、滋养和滋生,以做足规模基础、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区域特色。

4、创新体制活机制,是农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体制机制决定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杨凌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推进园区建设上,杨凌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程、具体责任人员、倒排工期、倒推进度,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建设。

在促进规模发展,推进土地流转上,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方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占地15万亩。园区规划涉及四乡一镇70多个村的土地,要实现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XX年以来,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变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提出了通过组建“土地银行”,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起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对土地银行的定性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储、出租、转包等中介服务。主要职责:一是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存地”;二是将土地银行的“存地”对外租赁,即“贷地”;三是收取和兑现地租;四是协调流转中的相关问题,调解纠纷等。在管理服务方面,逐步健全了区有中心、乡镇有办公室、村有土地银行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区上成立了土地服务流转中心和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全区土地银行的业务指导、规范管理,以及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工作。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土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集中保管土地银行的档案资料,监督管理土地银行的土地租金,调解土地流转矛盾和纠纷。同时,区财政给土地银行每年补助运行经费1万元,支持土地银行正常运转,开展工作。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我县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