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理医生岗位职责是什么【通用7篇】

发布于2024-04-28 19:56,全文约 3034 字

篇1:心理咨询教师岗位职责

1、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制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学年、学期心理辅导活动课课程计划。

2、设立“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等,负责其日常工作。

3、负责师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简报等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4、负责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包括心理适应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交往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智能开发心理问题等各种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辅导服务。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为学生开展个别咨询。

5、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每次咨询记录、反馈和跟踪研究工作。

6、组织开展教职工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

7、按规定时间值班,热爱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8、心理教师在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全面收集有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资料,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

9、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泄露有关当事人的隐私。

10、对已经确诊或疑似的神经症和精神病病例,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申请转介。

11、负责心理咨询室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篇2:临床医生岗位职责说明书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参加常规X线、CT、MRI和介入治疗等各项工作,定期轮训。

二、负责X线诊断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三、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四、与临床科室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五、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六、认真学习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时总结经验。

七、协助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

篇3:临床医生岗位职责说明书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分管病床,担任值班、门诊、出诊及抢救工作。新毕业医师一年内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

2、按时完成接诊、查房、医疗文件的书写和治疗工作,对术后及危重病人勤巡视,积极抢救,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做好查房准备,随同上级医师查房,准确全面地向上记忆是报告病历,并准备记录上级医师指示。经上级医师同意做好出(转)院工作。负责填写会诊、X线检查等申请单以及出院证明书、转院介绍、病情报告、病历摘要等。所写对外医疗文件须经主治医师审核签名。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亲自操作或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及护士进行各种重要检查和治疗,严防医疗缺陷的发生。

5、认真学习运用先进医学技术,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

6、随时巡视病房,做到每天上午查房、下午上下班同病员三见面;对危重病员随时观察。下班前及节假期间,值班医师必须做好交接班工作。

7、对手术治疗病员做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家属的联系、解释等,并请其签署手术同意书。参加手术讨论,准确记录,协助上级医师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手术,术后开医嘱,详细记录手术情况,严密观察病情,诺发生变化时及时处治,必要时请示上级医师。

8、参加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士)工作,认真修改其书写的病历和有关医疗文件。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意见,做好病员思想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篇4:临床医生岗位职责说明书

1.在组长的领导和各级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本专业的各项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接诊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处方,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物理检查工作。

3.及时填写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发热病人登记本及其他登记本。

4.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及时书写门诊病历。

5.向上级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6.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7.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上级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8.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9.负责完成学校的各项预防、保健和体检工作。

10.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11.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2.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应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篇5:心理咨询教师岗位职责

一、咨询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心理咨询工作。

二、咨询教师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咨询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三、咨询教师应与咨询者建立平等、信任的良好关系,尊重咨询者的人格。

四、咨询教师应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富有亲和力,营造和谐、温馨、安全的环境氛围。

五、咨询教师在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客观、仔细、耐心。

六、咨询教师应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有助于促进当事人的心理成长、自强自立,尽量避免当事人对咨询教师过分依赖。

七、如果咨询教师发现无法帮助咨询者,应本着对咨询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咨询教师。

八、咨询教师坚持对学生正确引导,采取启发诱导,杜绝强硬说教或强加于人,咨询过程中不带个人情绪和自我价值观。

九、咨询教师应遵循保密原则,未经当事人许可,不得随意泄露咨询者秘密和个人信息。

十、咨询教师遇到确有心理问题严重的精神问题者,应及时介绍到其他专业机构就医。

篇6:心理咨询教师岗位职责

1、热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奉献时间和精力,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心理咨询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真诚保密、助人自助”的辅导原则,认真做好来访者的接待工作,完成辅导记录。

3、守时守信,热情服务,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维护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声誉。

4、心理咨询教师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辅导技能和服务水平,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5、心理咨询教师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对来访者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有关档案,不将来访者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因专业和教育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所有可能会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在得到来访者的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例外)。

6、心理咨询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个案,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7、危机干预: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果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教师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8、心理咨询教师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在自身处于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避免接待来访者。

9、心理辅导员必须严格遵守心理辅咨询室的各项制度。

篇7:临床医生岗位职责说明书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完成会诊、出诊任务。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