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实用11篇】

发布于2024-05-15 19:42,全文约 37368 字

篇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3]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校本教材建设要“三个坚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校本教材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参与互动对话的空间,强化活动体验设计,反对单纯让学生发展服务于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坚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只为部分学生设计、仅由少数教师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其意义是不完整的。坚持长远规划、谨慎设计,长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盲目“追风”,不搞“走马灯”似的开发,始终把校本教材建设视为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9、心理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根据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或生存)标准和发展性标准。前者如大部分中国学者指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构完善;6.人际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龄。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10、教师心理素质

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声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1、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心理健康是关系密切的一对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该系统的内部包含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或某些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失调,教师在教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高、最佳状态。

教师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和心灵消耗都很大,而教师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本身,同时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教师在心情烦躁的情况下,不可能用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投入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反弹,结果师生关系出现恶性循环,还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1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既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和指标,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只是目前所公认的一般性的标准。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同样,从横向角度考虑,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应体现其群体的特殊性,即我们应该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做更具体的诠释,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根据我们的研究与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13、师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篇2: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_教师工作计划_网

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

小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一)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二)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 对信息进行联想; (2) 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 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 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 补充新信息的细节;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 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 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 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三)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

二、课题的提出: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怪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和见解,更谈不上从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使学生的表达倍受困惑。与此同时,作文教学又远离儿童的生活,一些作文教学观念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原有作文教学费时、高耗、低效的弊端。在作文教学研究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法,重视对作文教学各个部分进行个案研究,忽视了作文教学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探讨,学生完全是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作、为应付考试而作,下笔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积累放在了小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并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将习作作为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需要。我提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拉动语文整体改革,从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还真实于学生,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理论假设: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以“大语文”观、素质教育观为指导思想,用立体化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校内到校外,将习作生活化,生活习作化,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使学生情动词发,叙童趣,抒童情,写童真,勇于创新,张扬自我,从而活化语文教学,深化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积累与写作中坚持个性化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小学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指出:“同一年龄段的少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了儿童未来不同的发展趋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写作教学中,“对这些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便可使学生成为学有专长,富于个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基础就在于学校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这一精神。

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③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善读未写书,不进图书馆,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天地万物都是阅读的好教材,只有善积累,才能为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④语文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独具个性的感官去观察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习作才会有新意,有个性。。

四、研究目标:

1、该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育人观念,培养出对知识能主动学习,灵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质型人才;构建教学新格局,通过系统的、开放的实验,使学生主动积累,自由表达,确实为乐于表达而习作,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品质。

2、探索一整套科学的研究体系,构建课题自身的理论体系。

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

具体设想如下:

1、从学生兴趣入手,广辟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具有个性化语言特点的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积累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习作更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并在积累中进步。语言积累只能通过有声语言和阅读获得。有声语言积累往往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无意识便获取,阅读积累则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现代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多如牛毛,个人无法完全获悉,因此必须讲究阅读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让他们能巧妙运用选读、速读、跳读、精读、批注、笔记等方法,还要给学生创造大量的阅读条件,建设班内小书架,开放校阅览室,与某些图书馆友好联络,鼓励同学间书籍推荐和互借,开展班内和小组阅读交流会、精彩片段赏析,让学生有机会阅读,乐于阅读积累。

2、优化开放阅读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在读中学写。在阅读中、生活中搜集积累语言,主动地在写中巩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有关课文资源的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

3、作文教学全方位“开放”,不受任何束缚,指导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充满个性的习作。引导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性的活动。结合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习作练习一定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他们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生命体验”,培养其张扬的个性。

4、创设情景,平时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视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有“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使习作修改氛围轻松、团结、和谐,充分调动全班、小组和个人的积极性;

6、进行作文口头训练。结合阅读教学,通过朗读、背诵、扩句、复述、谈学习体会等途径,在课堂上加强口说练习,并展开讲新闻、一分钟演讲、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等语文活动,训练学生说话围绕中心,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等技能。

7、评价以激励为主,蕴含指导意图。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与自信,一味的颂扬也会使学生迷失进步的目标,止步不前。因此,优秀的评价语既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又要指明他们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培养评价能力,要侧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加工润饰。

8、在班上设立“习作”进步奖,每次习作教师认真审阅,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他们不断树立自信心。同时设立“佳作欣赏”栏目,让每一个成功者享受写作文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而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

9、每学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习作竞赛,并办习作专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时把学生的优秀成果向全国性少儿杂志推荐发表,不断激励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七、研究步骤:

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1--20xx.4)学习理论,成立组织,拟定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xx.5--20xx.8)教师针对学生习作与习作教学弊端,探求研究“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的教学思路,摸索出让学生乐于积累,个性化习作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阶段:(20xx.9--20xx.12)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总结报告,推出研究成果,申报结题验收。

篇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_工作计划书_网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

小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小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一)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积累放在了小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并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将习作作为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需要。我提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拉动语文整体改革,从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还真实于学生,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理论假设: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以“大语文”观、素质教育观为指导思想,用立体化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校内到校外,将习作生活化,生活习作化,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使学生情动词发,叙童趣,抒童情,写童真,勇于创新,张扬自我,从而活化语文教学,深化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积累与写作中坚持个性化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小学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指出:“同一年龄段的少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了儿童未来不同的发展趋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写作教学中,“对这些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便可使学生成为学有专长,富于个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基础就在于学校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这一精神。

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③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善读未写书,不进图书馆,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天地万物都是阅读的好教材,只有善积累,才能为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④语文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独具个性的感官去观察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习作才会有新意,有个性。。

三、研究目标:

1、该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育人观念,培养出对知识能主动学习,灵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质型人才;构建教学新格局,通过系统的、开放的实验,使学生主动积累,自由表达,确实为乐于表达而习作,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品质。

2、探索一整套科学的研究体系,构建课题自身的理论体系。

四、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

具体设想如下:

1、从学生兴趣入手,广辟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具有个性化语言特点的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积累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习作更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并在积累中进步。语言积累只能通过有声语言和阅读获得。有声语言积累往往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无意识便获取,阅读积累则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现代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多如牛毛,个人无法完全获悉,因此必须讲究阅读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让他们能巧妙运用选读、速读、跳读、精读、批注、笔记等方法,还要给学生创造大量的阅读条件,建设班内小书架,开放校阅览室,与某些图书馆友好联络,鼓励同学间书籍推荐和互借,开展班内和小组阅读交流会、精彩片段赏析,让学生有机会阅读,乐于阅读积累。

2、优化开放阅读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在读中学写。在阅读中、生活中搜集积累语言,主动地在写中巩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有关课文资源的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

3、作文教学全方位“开放”,不受任何束缚,指导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充满个性的习作。引导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性的活动。结合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习作练习一定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他们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生命体验”,培养其张扬的个性。

4、创设情景,平时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视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有“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使习作修改氛围轻松、团结、和谐,充分调动全班、小组和个人的积极性;

6、进行作文口头训练。结合阅读教学,通过朗读、背诵、扩句、复述、谈学习体会等途径,在课堂上加强口说练习,并展开讲新闻、一分钟演讲、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等语文活动,训练学生说话围绕中心,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等技能。

7、评价以激励为主,蕴含指导意图。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与自信,一味的颂扬也会使学生迷失进步的目标,止步不前。因此,优秀的评价语既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又要指明他们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培养评价能力,要侧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加工润饰。

8、在班上设立“习作”进步奖,每次习作教师认真审阅,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他们不断树立自信心。同时设立“佳作欣赏”栏目,让每一个成功者享受写作文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而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

9、每学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习作竞赛,并办习作专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时把学生的优秀成果向全国性少儿杂志推荐发表,不断激励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二)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

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

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

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

2、实践操作法

3、经验总结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三)

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研究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诵读是语言的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同时常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

2、根据中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条能以诵读代讲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以期达到叶老所指出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带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3、通过对实验班级的研究,带动其它班级,形成诵读氛围,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研究内容: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落实课标对朗读、背诵和阅读的要求,力求做到课堂上让学生多诵读,课外多涉猎。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诵读形式对优化学生语言感知过程的作用,把各种诵读形式灵活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着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诵读教学与其它教学(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的合理分配与密切关联;

2、诵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诵读教学策略;

3、如何提高学生的诵读意识的研究;

4、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能的研究;

5、诵读教学中文意的整体把握与精美语句的鉴赏;

6、如何创建以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安排:

十一月份:

1、写好《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将计划上传到自己的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3、通过第一次课题会议,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明确本学期自己的具体任务及分工。

4、开展第一期诵读教学课例研究,由金丙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网上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5、拟订《语文教师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和《小学生诵读能力及水平调查问卷》,并对分部学校师生实施问卷调查,并认真对问卷进行分析。

6、通过第二次课题会议,讨论如何开展以诵读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

十二月份:

1、继续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2、继续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

3、开展第二期诵读教学课例研究,由单廷霞老师上课题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网上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4、开展第三期诵读教学课例研究,由从国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网上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元月份:

1、继续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

3、写好本学期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4、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自己的博客。

5、通过第三次课题会议,小结本学期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收集整理自己的课题材料。

篇4: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6]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均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教育科研中,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应有定性的分析,而且应有数量的统计。定性常常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科研中,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研究中不仅注意事物的质量,也要注意事物的数量,并要善于运用数量的统计反映事物的质量,使科学研究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实际,细微观察,掌握事物的真象。(2)要在了解事物的质量时,注意事物的数量。任何客观事物,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存在的,没有数量的质量也是不存在的。(3)要正确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手段。

6、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全面地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7、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人不能离群独居,教师也是一样。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1)应当研究学校中现实教师群体,而不是去研究我们头脑中的教师群体。(2)应当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上去分析教师群体问题,而不能孤立进行研究。(3)要从行动原则出发分析教师群体问题,如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观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4)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群体,把老师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教研组或学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十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课题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部分研究论文,教师博客(包括研究人员的博客)。

3、总结阶段: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的结题报告,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

4、最终成果形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十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1)研究人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

(2)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水平较强。

(3)研究人员有很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课题组由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组成,这是本课题能够顺利实施的最强有力的实践保障。

2、课题组织机构与管理

(1)课题组组长:于庆利。

(2)课题组成员:进修学校各部室负责人。

(3)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于庆利,负责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相关研究任务,侧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侧重于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框架和实施方案。

子课题由负责人具体落实研究工作,带领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课题组各成员具体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研究和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负责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活动记录、资料积累和整理等。

3、研究经费预算

根据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研究人员多、研究范围广、行动研究涉及的事务多、研究技术手段复杂、研究成果有指导作用等特点,拟提出需要研究经费46000元。本着节约、高效、合理使用经费的原则,研究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1)开题论证费:1000元;(2)行动研究人员差旅费:10000元;(3)调查、研究、指导、小型会议费:10000元;(4)资料(包括统计、抄录、复印等)费:XX元;(5)结题会议费:3000元;(6)网络平台管理、维护费:10000元;(7)专家咨询费:3000元;(8)文集编印费:5000元;(9)其他:XX元

合计人民币:46000元

主要参考文献:略

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篇5: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4]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

14、网络研修

本课题研究以吉林省教师博客网网络平台为系统,通过建立博客,把教师的研修成果发布在博客上,支持教师远程学习交流。吉林省教师博客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有一个灵活、可靠、安全、可扩展的网管系统,包括设备本身的管理特性和图形化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系统和业务。

1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换一种说法,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16、现代教育技术

李克东先生在《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等全方位研究,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领域范围内,用专业水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教师在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不是所有教师同层次、同水平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

任务分解(子课题)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年8月-XX年年9月),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研究方案。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年10月-2010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者,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方案,完成教师专业水平前测,做为研究比较的初始条件。在研究结束后,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

(3)课题组成员要经常搜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反馈信息,做好课时科研日志,做为改进研究工作的依据。

(4)课题组成员结合教研年活动,开展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实践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提供一个研究课例,编写一套学期验收试题,设计一个优秀教案及课件,写理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5)课题组成员要通过听课、阅读专业书刊、外出学习、与同事讨论有关问题、网络查询学习资源等形式进行学习,撰写科研反思,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

(6)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的需要开展培训和研讨,召开行动研究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案例教学分析会等。

(7)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中小学教师(包括研究人员)要把学习体会、研究新得、阶段成果、教育反思、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科研日志、科研反思等材料,发布在吉林省教师博客上,起到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

(8)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要提交一项成果,能够代表自己专业水平教育论文、阶段总结、研究报告等,并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领导小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评估。

(3)课题领导小组撰写《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4)筛选优秀成果,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十)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篇6: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学校工作计划_网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教育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扎实的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全科型的小学教师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咨询、管理的专门人才。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及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既有较宽厚的小学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大方面,共计58条培养标准。 专业素质标准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 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标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

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标准

(九)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有所长,多才多艺,能担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少年儿童,愿意献身小学教育;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熟悉我国教育事业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2、掌握较广的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具有较扎实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良好的教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三笔字”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能胜任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3、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小学管理的综合型师资,具备小学各项基本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质、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表演能力;掌握体育锻炼常识和生理保健、心理咨询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能力,通过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5、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 制:四年

总学分:180-182

学 位:教育学学士

四、修读指导

(一)、四年内修满公共基础课51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课程111-113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总计180-182学分方可毕业。

1、公共基础课中的“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实践教学课程中的“两课实践”、“军事训练”、“劳动”不计修读学时与学分。

2、公共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选修,选修时必须注重文理渗透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读2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2个学分的健康教育类课程,总共修满10学分。

3、每位学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取得由学校“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认证中心”认定的10学分。

4、本专业设语言文学、数理和艺术三个方向,每位学生须选修其中一个方向,修满该方向上所有课程,取得相应学分。

语言文学方向:主要培养在汉语言、英语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小学语文、英语、社会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教学工作。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标准,英语口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数理方向:培养在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程教学工作。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艺术方向:培养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承担组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获得其中至少一项艺术专业等级证书。

5、任选课程须修满6学分。

教材:徐青主编《现代汉语》(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教出版社出版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教学要求:在中小学已学语文知识之基础上,立足文学本位,以审美(培养语感)为核心,融文、史、哲为一体,凸显人文性,淡化知识性和工具性,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激活和升华旧知识。强调直接面对作品本身,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复由理性认识回归至体味、欣赏,不在文学史方面做过多的纠缠,以期与中文专业这文学史课程相区别,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基础。

①突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引导性、示范性、启发性解读;

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体味、欣赏,使学生的内心更为充实、丰富、净化、健康; ③以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为核心,带动学生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古代诗文)、现代文学作品(现代诗文)、外国文学作品。 教材及参考资料:

陈洪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3第一版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主编《大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第一版

夏中义主编《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6第一版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课程内容:函数和极限,主要内容为函数的知识、数列与函数的极限以及连续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导数与微分,主要内容为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各种函数的导数及高阶导数的求法,微分的概念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中值定理及其应用等,第三部分为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主要内容为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求法以及定积分的应用。

教材:姚绍义主编《 高等数学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第五版

参考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

课程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要求能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社会科学概说、社会科学的功能、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发展及趋势、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的空前发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扩

6、学年论文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题,安排在第六学期结合模拟教育实习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进行。

7、关于教师职业素质及技能的具体要求:

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标准;

书写能力:能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三笔字”;

交往沟通能力:性格开朗,能顺利地与儿童、成人进行交往和沟通。

音乐技能:能进行常见儿童歌曲的视唱、伴奏及儿童舞蹈的编排,能组织班队艺术活动。

美术技能:熟练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制作小学教学所需教具等;能独立完成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教育技能:能独立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践活动: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在实习前进行统一测试,作为教育实习资格认证考核。

(二)、主要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心理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内容,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心理的实质、生理基础和一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等;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具体应用,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品德、个性(含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心理保健等。

教材:全国12所重点师大合编《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7版

参考资料:1.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版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版

3.李小东主编《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8版

课程名称:教育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阐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况,教育的目的、结构与功能,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基本问题。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与方法;阐述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与团队工作、以及教育评价、教育法制和教育科研等问题。

教材:陈梦稀主编《现代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8版

参考资料: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版

2.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版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能应用较规范的口语交流思想、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为以后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教材:《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湖南省普通话培训中心编写20xx.7版

陈培元《教师口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7版

参考资料:徐青主编《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6版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具备向小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基本技能的能力,成为合格的本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教学内容:汉字的性质特点及现阶段使用情况、词汇的构成,词义的性质、构成;语法的特点和各种语法单位、修辞的基本理论和修辞格。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小学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懂得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3.掌握语言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语言教育教学工作;

4.掌握数理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数理言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三、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 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 分:192

学 位:教育学学士

篇7: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5]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和教师档案了解教师现有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

3、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4、行动研究。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中小学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人员要和中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研究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5、案例研究。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研究他的成功经验的不足之处,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

(十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原则。(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指导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人员还应从整体上通晓现代科学的基础,学习和了解现代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等学科的理论原理和观点。(2)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是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式,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行动”,所以,行动研究是以行动为重要特征的研究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行动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搭建了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更新学科知识,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

——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与实践(专业能力);

——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民主与平等(专业品质)。

2、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在研究活动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又要使正确的服务方向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贯彻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与重大实际问题。(2)要坚持科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研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大量有事实根据的材料,总结分析研究而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3、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即教育科研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应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的事实。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材料,首先要考虑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怎样去搜集才能达到全面性要求,作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其次,坚持系统的工作程序,不从主观愿望出发,以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全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事实的来龙去脉。第三,在分析研究中,如发现尚缺什么材料,应认真去寻找和补充,不应主观臆想,采取主观主义的态度。(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科研工作者对观察或实验中搜集的事实材料与数据,绝对要如实记录,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处理材料,概括结论,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跟自己的愿望相违背,也必须绝对忠于研究的结果,绝不应以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3)要保证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有最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首先必须有端正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既实事求是,又不畏艰辛,才能获得可靠而又准确的结果;二是就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三是所搜集得来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典型的,对现象的观察和事实的记录必须是全面的、准确的;四是材料必须得到正确的、科学的处理,分析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推论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五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应力求达到高度的准确性。

4、继承与创造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科研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要对历史上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教育科研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创造,才能使认识深化,使理论完善和发展。勇于探索,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权威,敢干冲破守旧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开拓前进。其次,要不断锻炼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克服习惯性思维的障碍,变思考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随意性为开放性、多维性和批判性。此外,在科研中善于对待失败,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树立百折不回的恒心。

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篇8: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学:以故事导入。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不过,在听故事时,老师有个要求,请你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故事的情节,看看你能想到哪些情景?在一个大雁南飞,秋风萧瑟的季节,一位老人面容消瘦,两鬓斑白,驾着老马车走在了阔别已久的回乡之路上,一路风尘,一路期盼,来了村边,几个孩童看见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望着那些孩子,想到自已离家的时候也就那么大,而现在却已背景离乡数十年了,不禁黯然神伤,潸然泪下。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请你说说你能想象到哪些情景?师:就在这万分感慨之分,老人写了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呢?生:贺知章。

二、自学:(一)整体感悟:1,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师读古诗,然后让学生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2、学生划出轻重音,节奏。再读古诗,师生互评。(二)自学:自学古诗,看看从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自学三分钟。

三、点学:汇报自学情况。学生a:我从“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感受到了诗人贺知章从小就离开了家,到了很老的时候才回来。师介绍古诗背景。是啊,在贺知章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着他离开家乡,四处求学,在外面吃了很多苦,有时会吃不上饭,有时会没有地方住,但他很好学,后来,做了官,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才告老还乡回到了离开整整七十多年的故乡,请你想想他回家的路上会想些什么呢?板书:回。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诗。

学生b:我从“乡音无改鬓毛衰”中感受到了他的家乡口音没有变,但两鬓已经白了。点拨:同学们,贺知章回到家乡后,头发都白了,模样发生了变化,你从哪还能了解到。指导看图。看到这样的一位老人,你心情如何?把你的这种心情读给大家听。这个老人的形象我们可以用一个来概括:衰。指导书写“衰”并与“衷、哀”进行区别。

学生c:我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感受到孩子们见到贺知章却不认识他,笑问他从哪里来的?点拨:看图想像,孩子们和贺知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指导感情朗读。

追问:那我想再问问你们,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要回到家乡来呢?

总结: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生答

师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离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什么都可以改变,但没有改的是他的一口乡音,不能变的是他的那颗思乡之心,那种思乡之情。就让我们大声地把他的那种思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诗古诗。

四、拓展:就在他回到家乡之后,他还写了《回乡偶书(二)》请大家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诗人的家乡会有哪些变化?

六、板书: 回乡偶书

篇9: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2]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任教阶段不断发展其专业的内涵,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知识系统: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2)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师参加课题行动研究的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4)师德素养:积极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良的教师道德修养,稳定教师心理素质,博大的教育之爱。

5、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校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经验、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讨并形成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评价工具等等),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6、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这一名称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这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其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华师大教授郑金洲)。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在于形成教学案例,起到专业引领和反思提高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活动。

7、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关系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密切相关、相互配合,校本培训侧重于解决那些临行性、应急性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则侧重于解决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训开头,由校本教研具体落实和检验,即集中培训→专题分析讨论→自修反思→再讨论、再交流→下一轮活动。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校为本”,“以校为本”并不是排斥有关理论和专家指导,而是在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人员的指导下,“物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学习上,而是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专业互助、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学习型学校。特别地,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动的研究者,带着疑问、困惑进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互助提升的过程。

8、校本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校本教材是指在《课程标准》的框架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广泛开发、筛选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校本个性化的教材,与现行的学科教材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要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体现地方性和实践性,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材是统编教材的有力补充,可增强统编教材的针对性、适应性、实施性。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本教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篇10: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学校学期工作计划,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地位,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勤勉认真的工作态度,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更新观念,强化课堂高效意识,大胆探求课堂高效模式,勇于创新,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根本,抓住课堂革新这个契机,在校长室的领导与支持下,强化学科内部管理,以教学常规与课堂建设为两个抓手,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载体,注重整体协作,发挥中老年教师的骨干示范作用,注重课题研究,课堂研究、考试研究、及学生学习心态研究,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能动作用,提高内在效益,力争达到三年学科规划目标。

工作要点:

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理论学习,完善新形势下的学科认知,尤其加强高考研究,力争做到在理念,措施上不落后。

二、继续探究课堂教学素质化、高效化的途径和方法。

对课堂教学本学期力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学习目标的确立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明确具体,又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避免因为教学目标的过于简单、过分复杂或机械割裂而损害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2、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当。尽量改变过去一讲到底的现状,加强思维训练,高一、高二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

3、摆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学好课本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以阅读带动写作能力的提高。要用好《语文读本》,努力打通文本与读本的通道,做到有机衔接。

4、教研室内部坚持开放课堂,使反思与探究成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加强学科内部管理,尤其教学常规管理,务求教学秩序的有序、规范。

1、备课组切实做到六认真,五统一,四公开,三兼顾。

2、教研组内活动正常开展,本学期加强组内研讨,注重课例研究。

3、强化备课组建设,鉴于新教材的特殊情况,建议各备课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备课活动,将各时段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

4、加强工作纪律的管理。

5、作文教学秩序力争有序,加强督促与检查。各年级本学期开始,10习作的训练量必须完成。

四、组织学科教师加强高考研究,重视高考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组织好高考专题研讨。

五、高一、高二年级的基础竞赛活动要继续开展,同时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成就感。

篇1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和价值

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其表现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受阻。

目前国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近几年来,我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推广了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都未能从教师整体发展水平上进行研究,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在全局上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们站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认识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1、教师专业素质要可持续发展。教师做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了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校为本。教师工作岗位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在学校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研修的过程。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

4、专职教研员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以及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作为教研员,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样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教研员自身成长于学校,研究经验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新领域,从而使研究成为“真实、可信”状态下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是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研究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结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研究者、以校本资源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进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对教师教育校本化、网络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把教研员的科研行为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以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范式,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这些我们以前尚未关注,这也就是我们选取此课题开展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研员指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包括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探索一条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学校教育管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基础,规划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和培训工作,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学理论。2、教育管理学理论。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多元智能理论。6、社会心理学理论。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六)课题的界定

1、教师:研究对象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指农村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特定为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

2、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