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校卫生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热门七篇)

发布于2023-12-03 03:57,全文约 21959 字

篇1: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学校工作计划_网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黄裕漂

副组长:黄绍笔 黄主堂 唐凯英

组 员: 凌秉帅 磨光平 梁护兴 农林巧 黎子程 姚子文 韦照远 王秀瑾 王 瑾 吕麒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631。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篇2:2023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关于开展兵团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精神,配合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足球运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为形成校园足球氛围,打造校园足球传统学校,培养校园足球能手奠定基础。

二、工作方针

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宣传,有效组织,掀起足球热潮,充分发挥各年级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选拔和推选热爱足球的学生(不论年龄大小、个头高矮和了解足球的程度),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一)为了加强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承义

副 组 长:程浩生 司太祥

成 员:曾劲 夏志华 牟勇 王海波 林志芳 张成明 易兴平 张文应

四、工作要求

1、提高对“校园足球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各班要把开展此项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活动落到实处。

2、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积极探索出符合各年级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与方法。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成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加强安全保护工作。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护工作,从活动计划的安排、设施的检查、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等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4、加强舆论宣传,搞好评优表彰。要做好校园足球活动的宣传报道。要及时介绍和宣传校园足球的“小球星”、先进个人及先进班级。

五、工作计划

(一)抓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1、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在宣传橱窗、黑板报中设置专栏,利用红领巾广播等方法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展览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足球运动以及我国足球运动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足球文化;

2、组织开展好足球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活动,增进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了解。

(二)抓好足球运动的普及、训练及各项活动

1、建校足球队,安排训练

各班要组织足球队(兴趣小组)利用每周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并积极获得家长的支持。学校要从4—6年级,挑选热爱足球的同学及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组建校队,组织专门的体育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迎接县里举行的校园足球比赛。

2、体育课中加大足球活动的课时所占的比例,传授足球文化、技能和相关知识;

3、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和不同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4、利用阳光活动时间组织不同年级、班级的足球趣味比赛(如:射门比赛、点球大战、运球接力、颠球比赛等);

5、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内班级间足球比赛(五人制小场地),通过足球运动的特性对学生开展意志品质,团结互助,集体荣誉等方面的教育;

6、定期开展校园足球节,激发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

7、组织学校教师队与学生进行师生友谊赛,增进师生感情,丰富校园足球活动。

篇3:2023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xx]6号)文件精神,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遵循人才培养和足球发展规律,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提升人口素质、推动足球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撑。因校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足球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物色好足球苗子。

提高学生对足球的认识,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组建好足球运动员队伍,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重视支持足球训练工作,坚持常年课余训练,做到常抓不懈,使足球运动水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足球水平,要立足于群众性。

对足球工作不仅要做好常规性工作,还要注重群众性,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提高足球水平,形成师生共识。

(三)加强校园管理,注重训练科学性。

结合校园足球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校园足球训练的管理,努力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工作目标

学校普遍开展足球运动,学生广泛参与足球活动,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形成有利于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等教学要素更加衔接配套,校园足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竞赛体系更加完善。形成赛事丰富、赛制稳定和赛纪严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球队建设、课余训练、赛事运行等更加规范高效,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新实验一小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教师,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足球教练员、裁判员,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和志愿人员担任兼职足球教师。制定校园足球教师培训计划,开发相关培训资源,组织开展足球教师教学竞赛、经验交流和教研活动,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高新实验一小每学期2次,至少2名足球专业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足球教练员培训,并将经验和心得与本校教师交流,形成专业的足球教育体系。

(二)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学校加强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创造条件满足校园足球活动要求。在现有青少年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中,规划和建设好足球场地设施。

(三)健全学生参与足球激励以及招生机制。结合学校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研究完善各个中学校高水平足球队管理办法和招生政策,注重选拔各年级梯队,并定期选拔比赛,建立足球特长生毕业去向数据库。拓展青少年毕业入学机会,经过选拔推荐可以参加各大校园足球赛事和交流活动。

(四)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高新实验一小继续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统筹相关经费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逐步增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经费保障,支持学校开展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

(五)完善检查督导制度。高新实验一小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足球课,实行校级干部和体育组长定期不定时听课,每学期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师生行为规范,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考评,与教师绩效挂钩。

四、安全措施

(一)足球训练的安全与保护。

1、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训练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发展”、“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全。

2、学校每位教师、职工都有责任、义务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发现学生有危及安全的行为,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育。如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救助。

3、学生在校内进行训练时,要有教练、体育教师和校医等在场。

4、学生到校外参加足球比赛或其他足球活动,须乘坐公交车,不得乘坐私家车;视活动具体内容,须有校级领导带队,安排足球教练、体育教师、校医等随队,以保障安全。

5、外出参加比赛、训练、竞赛等,出发前须事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学生须与领队、教练、体育教师等签定安全责任书;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预案。

(二)足球场地、器材的安全与保护

1、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是学校的财产,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人人爱护、人人保护公有财产和设施。

2、增强对足球器材的保护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体育器材室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

3、定期检查足球场地、器材、器械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4、做到足球场地专人专管,保证场地、场馆、器材等安全。

(三)体育教练(教师)足球课要求

1、 上课前要求充分热身;避免太热的天气在体育场外进行上课和训练。

2、 足球课或训练课不得安排在硬的地面(如水泥地面)进行。

3、 学校应尽量提供水和护腿板;医务室应配齐必要的药物。

4、上课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校园足球安全教育。

5、合理安排足球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的学生状况,因特殊原因不能上足球课的学生进行合理安排。

6、足球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服装、鞋等不符合安全的要求更换。

7、教练要讲明动作要领,做出示范动作,提出注意事项,并加强安全保护。

8、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要立即纠正或制止。

9、下课集合整队,清点人数。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安排救治,通知班主任。

(四)如果在比赛或足球课时,发现学生呕吐、晕到、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 迅速通知医疗人员、班主任和校领导。

2、 校医及时对学生状况做出初步诊断及必要的处置,如果学生病(伤)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就近医院医治。事后及时做好学生病(伤)情及临时处置情况记录,并上报学校。

3、 学校、班主任及时将学生的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应视情况报区教委。

五、课余训练和竞赛

(一)周四大课堂

高新实验一小每周四专门开设足球必修班,课时一小时,1-3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3-6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足球技能。

(二)足球兴趣社团

根据学生兴趣,高新实验一小每天下午3:00-4:30开设校园足球兴趣班社团,1-2年级2个初级班,3-5年级2个中级班,2-6年级1个提高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班。

(三)足球竞赛

学校每年举办两次运动会,开设足球比赛项目。每天中午12:50-1:20有各班班级赛事,班级提出申请,学校提供比赛场地。

篇4:2023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弘扬足球优良传统,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特制定《**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指针,落实关于足球讲话精神和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精神,围绕以球育人这个核心,以足球课程为基础,以足球特色校建设为依托,以教体融合为主体,普及足球基本技能,弘扬足球文化精神,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我区足球事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行动纲领

(一)学生行动纲领:踢足球,踢出大健康;玩足球,玩出大快乐;爱足球,爱出大精神。

(二)学校行动纲领:以球养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

(三)区域行动纲领:育人与学球融合,以育人为本;普及与提高兼顾,以普及为先;教育与体育联手,以教育为主。

三、主要目标

以实施“十、百、千”培养工程为目标,通过5年时间,在全区创建10所左右足球特色校、百个左右足球特色班、千名左右足球兴趣生。

通过校园足球的推广,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意志品质得到锤炼,人格品格更加健全;学校足球特色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足球人才的培养取得明显进步。

四、实施内容

(一)学校实施校园足球“种子计划”。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提高学生足球基本技能,弘扬足球文化精神,撒播校园足球发展之种。

一是开设足球课程。结合学段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发校园足球系列校本课程(国家校园足球统一教材正在编制)。充分利用“班班通”现代信息资源和平台,开展足球电化教学和远程教育。把足球教学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计划,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各中小学每周体育课至少安排一课时用于足球教学,确保每周上好一节足球课。

二是开展足球活动。通过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体育节等载体,开发足球游戏、足球操、足球进家庭、进社区等活动,丰富校园足球生活。大力开展足球布点校“一球一操”(足球、啦啦操或健身操)活动,深入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三是组建足球社团。吸纳对足球兴趣浓厚、具有一定足球特长的学生,组建足球队、足球社团,利用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足球训练、比赛、观摩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和水平,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四是举办“校长杯”班际足球联赛。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按年级划分设组,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班际联赛,营造足球氛围,传播足球文化,弘扬足球精神。

五是创造校园足球发展条件。健全校园足球工作机构,扩大学校财力、物力、智力投入,加强足球教师培养,优化足球教学训练环境。

(二)实施校园足球“苗子计划”。主要任务是创建校园足球发展机制,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搭建区域提高平台,培育校园足球发展之苗。

一是建立校园足球发展保障机制。安排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加大体育设施投入,扩大和完善学校足球场地场馆和设施设备。建立足球教师、教练员长效补充机制,拓宽足球教练补充渠道。健全足球师资培训体系,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建设校园足球特色校。按照小学、初中学段衔接、学区对接、统筹兼顾、合理匹配、做好存量、发展增量的原则,遴选一些足球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和重点建设,通过3-5年时间,在校园足球布点校的基础上,力争创建10所左右校园足球特色校,以特色校带动全区形成重视校园足球的氛围。

三是建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深化教体合作,依托有条件的学校、有名望的教练或有影响的校外培训机构建设**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使之成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足球苗子培养的摇篮。

四是举办“区长杯”校际校园足球联赛。每年9-12月举办小学、初中校际足球联赛,以联赛促进校园足球推广、足球特色校建设和足球文化的传播。

五是积极参加市级冠军联赛。区级联赛产生的中小学男子和女子组的冠军队于每年的3-5月参加市级总决赛。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制。成立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文广体旅局、区财政局、团区委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校园足球发展的日常工作。校长是校园足球的第一责任人,各校也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组。

(二)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区政府从教育附加中按比例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发展。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通过多渠道的市场开发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足球影响广泛的优势,吸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改善场地设施。区政府把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建设纳入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把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并实施:新建学校确保体育场地场馆达标;已建成的学校具备条件的实施挖潜改造,因陋就简,因校制宜,确保有一块足球小场地;占地狭小、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社区空间、附近公共体育场所开展足球活动;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校外空闲的场地,建立校外简易足球场。确保我区至少有1个标准的足球场、每一个校园足球布点校至少有一个足球运动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立培训机制,用三年时间实施学校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养计划,建立一批能够基本胜任足球基础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立足球专业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大足球师资的补充。创新体育、艺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管理制度,通过交流、支教、走教、兼职等方式,合理调剂,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体育部门足球人才优势,教体结合,师资融合,共办运动队,共建特色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拓宽思路,聘请国内外足球专家、高校足球教师、高级足球教练员和退役足球运动员,参与校园足球发展和足球教育教学工作。全区通过5年时间使每个校园足球布点校至少有一名体育老师(足球教练员)胜任足球教学和训练工作。

(五)建立激励机制。实施校园足球工作“五个纳入”,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记录和成绩,作为评优、奖励、升学的参考依据;纳入体育教师绩效管理,把体育老师课余训练、带队参加比赛计入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依据;纳入特色学校创建考核评价,开展校园足球特色校动态管理,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建”的办法,支持和奖励学校发展校园足球;纳入对学校的学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对学校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区政府对教育、体育部门的工作考核,并实行问责制度。

(六)建立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校园足球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青少年校内外足球活动和竞赛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足球活动意外伤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足球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七)营造良好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会、校报、校刊、足球课、足球节、足球比赛等多种形式营造人人懂足球、人人爱足球、人人参与足球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和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校园足球发展空间,凝聚校园足球发展共识。区校园足球相关部门要强化宣传策划意识,充分利用足球联赛、足球夏令营、足球文化节等平台,有意识、有计划推广校园足球运动,广泛传播校园足球文化。学校更要加大校园足球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校园足球、支持校园足球、参与校园足球的浓厚氛围。

篇5:2023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省委9号文件精神,配合全省“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在青少年中具有广泛基础、深受学生喜爱的足球运动为载体,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将我校体教结合共育体育后备人才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工作方针

坚持一个结合,两个目标的工作方针。即体育与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以增强体质和形成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赵芳

副组长:司武刚章娣

成员:吴勇 张彪 陶文治 各班班主任

(二)确定布局班级

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足球联赛。

1、全校共有班级20个。

2、每年定点定时举行足球赛

(三)明确职责分工

体育组和各班班主任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做好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和推动工作。

1、体育组负责足球竞赛组织,专业技术训练与指导。

2、各班班主任组织好球队的训练和人员的出席

(四)要求

1、必须由主管校长负责学校足球工作,并设立专门机构;

2、必须完善开展足球活动的场地条件;

3、要求组织足球教师(教练)参加相关的培训;

4、加大足球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比例,在校学生每周不少于2小时足球活动时间,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

5、必须组织校内班级间和年级间的比赛。

四、其他

参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办公室下发的配套文件执行。

篇6:2023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在都匀市全国实施已经两年多。两年来,在全国校足办的关心下,在省足协的主持下,在州体育局的指导下,市校足办结合都匀市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全国校足办所制定方针和目标,积极实施校园足球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提高我校足球运动水平。

二、工作方针

依据市体育局、教育局要从全局的高度通力合作精神;全校掀起足球热潮,充分发挥各自年级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选拔和推选热爱足球的学生、不论大小和了解足球的程度,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职责分工

(一)学校体育组负责竞赛组织、专业技术训练与指导。

(二)体育组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和比赛,负责组队参加年级、班级的足球比赛活动;负责参赛运动员的报名及注册管理;负责制定校园足球活动方案与教学计划。

四、校园足球比赛组织方案

学校通过小型比赛选择优秀人才进入校足球队参加市级比赛。学校通过开展足球活动周进行各项足球技术的训练和比赛,并通过足球技术比赛来刺激队员训练的积极性,主要分为:运球过杆计时比赛,传球精准度比赛,颠球比赛和年段内的班级5对5对抗赛等一系列比赛。在足球活动周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入选校足球队并参加课外足球训练,得与代表学校参加区和市级的足球联赛。

校级年龄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活动规程:参照《20xx-20xx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规程》

五、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要求

(一)由校长亲自负责校园足球活动;

(二)提供完善充足的“校园足球活动”场地条件;

(三)组织足球训练的教师(教练)参加相关培训;

(四)学校在教学中加大体育足球教学的比例;

(五)按时组织校内班级和年级间的比赛。

六、比赛计划

每年5—6月,积极安排组织各年级进行校园足球赛,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七、对实施校园足球活动工作的要求

1、提高对“校园足球活动地”重要性的认识。各班要把开展此次活动作为推进足球事业、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活动落到实处。

2、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积极探索出符合各班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与方法。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成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加强安全保护工作。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护工作,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文体设施的检查、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控制以及指导教师的选用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4、加强舆论宣传,搞好评优表彰。各班级要做好校园足球活动的宣传报道。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及时介绍和推广开展校园足球的“小球星”和先进典型。

篇7:2023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经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二、工作方针

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要从全局的高度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必要条件,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冯建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陈小娅(教育部副部长)

副组长: 盛志国(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

杨贵仁(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郭建军(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

南 勇(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杨立国(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薛 立(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黄 金(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年体育处)

王龙龙(教育部体卫艺司)

刘 宏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竞赛部)

冯剑明(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朱和元(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陆 煜(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足球协会。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东玖大厦A座701室

邮编:100061

电话:010-59291026 传真:010-59291027

联系人:冯剑明 陆煜

(二)各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并于4月28日前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职责分工

(一)各地体育部门负责竞赛组织,专业技术训练与指导。

(二)各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师资培训,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和比赛;负责组队参加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负责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及注册管理;负责制定校园足球教学大纲和教材。体育部门要给予密切配合。

(三)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教育部学生体育联合秘书处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五、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组织方案

(一)小学和初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各选择不少于60所小学和30所初中;13个中国足球协会市级会员协会城市(武汉、成都、沈阳、大连、长春、青岛、深圳、西安、南京、延边、广州、厦门、昆明)和淄博市(足球发源地)各选择不少于30所小学和16所初中;22省和5个自治区(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湖北、吉林、湖南、黑龙江、广东、江苏、海南、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福建、云南、江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广西、内蒙古、西藏)各推荐一个城市选择不少于30所小学和16所初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30所小学和16所初中。

(二)高中和大学:在现有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组织的全国高中联赛和全国大学联赛基础上,补充完善。

六、小学和初中选择开展学校的基本条件

(一)优先考虑足球传统学校;

(二)具备足球教学、训练、比赛场地条件的学校;

(三)有多年开展学校足球活动基础的学校。

七、对开展学校的要求

(一)必须由主管校长负责学校足球工作,并设立专门机构;

(二)必须完善专门开展足球活动的场地条件;

(三)要求组织足球训练的教师(教练)参加相关培训;

(四)学校体育课应加大足球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在校学生每周应有不少于2小时足球活动时间,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

(五)学校必须组织校内班级间和年级间比赛。

八、经费管理

(一)经费来源

1、国家体育总局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出专款;

2、各地原则上按不少于1:1的比例匹配相应的资金;

3、通过多渠道开发的市场资源;

4、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助。

(二)经费管理

1、建立独立的账目,确保专款专用。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规定。

(三)经费用途

用于赛事组织、器材和装备购置、教练(教师)和裁判员的培训、扶持基层单位场地建设、宣传推广、办事机构工作运行、评估和奖励等。

九、协作和鼓励措施

(一)积极与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协作,共同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丰富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

(二)鼓励在指定开展学校数量的基础上,酌情扩大规模。

(三)对非布局的城市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成绩突出的,同样给予相应奖励和表彰。

(四)鼓励政策

1、凡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教师培训班的体育教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证书,并按相应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

2、获得亚足联和中国足协颁发的A、B、C、D级足球教练员证书的教师,在评定职称时可作为重要条件之一。

3、各级体育部门要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纳入体育竞赛等级运动员评定计划。

(五)奖励政策

为了鼓励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针对足球活动开展的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建立奖励办法。采取挂牌、命名、表彰及物质奖励等多种方式,对于贡献突出的体育、教育部门和相关人员给予奖励。

十、本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办公室适时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