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读后感【汇总4篇】
发布于2024-05-18 11:45,全文约 5888 字
篇1:2024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心得体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歌颂的英雄精神。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祖国的富强,有多少英雄依然担负起重担,为国为人民而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如今舒适富强的生活是靠英雄的热血换来的,这让我们如何不崇尚英雄?
还记得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英雄纪念碑吗?还记得9。3阅兵式上那300余名老兵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滚滚长江,淹没了无数英雄的惊世伟业,但我们对英雄的敬意犹在。他们是英雄,因为他们有着革命的激情,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我们所崇尚的。论英雄而不论年代,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数不胜数的。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国难当头,为国驱使效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国家的建设与快速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依然需要这样的爱国精神。几经诱利,几经威吓,几经折磨,文天祥在忠与奸面前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体现出他的一身傲骨,他是值得我们崇尚的英雄。英雄不一定是在战场上为国杀敌,英勇奋斗的将士也可以是英雄。英雄可以出身平凡,但是他们有着不凡的精神。
和平年代的英雄也是数不胜数的。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将一生奉献于核武器的研制,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他不是英雄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野外工作,坚持不懈,走过这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道路,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它难道不是英雄吗?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取得了成就,他们是国家的英雄,人民的楷模。还有一类人,他们没有取得举世闻名的成就,但他们也是我们的平民英雄,也值得被世人尊崇。还记得汶川地震营救员的身影,他们挽救了千万生命,他们是英雄;还记得黎明时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美化了环境,他们是英雄,还记得烈日下建筑工的身影,他们建起了一座座的高楼,他们也是英雄……其实,我们身边的英雄有许多,他们出身也许平凡但精神不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也是凡人,不过是为了民族、国家而以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要崇尚英雄,缅怀先烈,让英雄的灵魂得到慰籍,让英雄不朽!
篇2: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心得体会
刚刚结束了20世纪10年代,在我们美好的期待里迎来了20__年。炮竹声起,辞旧迎新,在这一年的开头,迎接我们的却是武汉的疫情,是每天不断跳动上升的数据,是我们全国人民参与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截止今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旧是扎在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尤其是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和随着的攀升,全国公众尤其是武汉人民更是人心惶惶,一时难以释怀,也难以安心。但我们的背后是我们强大的国家,是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所以我很放心,哪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如风暴一样来得如此凶让人措手不及。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的国家没有隐瞒,没有封锁,每天数据实时更新,信息公开透明,高度重视这次疫情,这是对武汉负责,对全国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简短的八个字是医护人员在坚守他们的信仰。国家所需、百姓安危为重,个人生死、物质得失为轻——在医护工作者身上,我们不难读出这种鲜明的价值排序。在疫情面前,白衣是他们的战袍,医疗器械是他们的武器,他们在向危险深处逆行。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他们主动请缨战场,在汹涌的病毒前,他们并不比普通人多一份幸运。他们也会害怕,可不曾退缩。正如一位一线医生的自白:“其实我也害怕,但我必须冲在第一线,给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在未知的危险前总会有一群一群的英雄挺身而出,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亲赴武汉,与白衣战士在我们与病毒之间架起了高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可以是旁观者,局外人。
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在前线攻坚克难,我们在后方守望相助。社会各界人员尽己所能。前方物资紧缺,口罩厂不惜用三倍工资来召集工人恢复生产,热心市民轮流来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外卖小哥也在向危险中送去温暖。武汉选择封城,各省拉响重大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开建“小汤山”模式医院。
每当国难当头,总会有堪称民族脊梁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前仆后继的奔赴武汉,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普通人或许能力有限,但我们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篇3:2024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心得体会
在声声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20__年春节,却也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本欢乐的节曰气氛,使人们陷入恐慌之中。人们窝在家中足不出户,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不敢外出游玩、不敢走亲访友,街道变得冷冷清清。
但有一群人却不怕病毒的肆虐,逆行而上,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没有去武汉的也非常忙碌,他们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苦工作,与病毒战斗,他们就是可爱的白衣天使、可敬的武警官兵,还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
在这里,我来说说医务工作者吧!因为我的妈妈就是一名医生。疫情期间我从妈妈口中听到很多关于疫情的进展情况和抗疫人员的事情。妈妈的医院就有两个护士阿姨去支援武汉,他们告别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地奔赴到抗疫第一线。他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病房之间,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所以他们常常大汗淋漓。也因为戴着口罩、护目镜,所以脸上常常留下深深的印痕。
还有我们的钟南山爷爷,他已84岁高龄,却亲自出征与病毒抗争。他们不畏生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最美的“逆行者”。
在这里,我想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冲在疫情的最前方,感谢你们不眠不休地奋战在疫情第一线。我向您们致敬!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这次疫情。中国加油!
篇4:2024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心得体会
洪灾、雪灾、地震,每每到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还是得靠中国人民解放军。
说到解放军,近期国家提名解放军的一位女少将,陈薇作为国家荣誉称号的建议候选人。
陈薇是谁?
1991年4月,清华大学毕业的她,特招入伍。
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化危机,有越来越多的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扩散,甚至还有许多认为扩散的病毒,比如在中非每次有重大合作时,埃博拉总是能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在非洲大陆爆发。而新冠屡次在中国的爆发,国外政客很惊诧的那种以为事不关己的言论,其实很能说明某些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作为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光环无数。
当然,头衔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媒体被资本垄断,集中造神的形势下,这年头实在有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的“伪专家”“伪权威”、汉奸公知,知名作家等。他们有什么功绩吗?然并卵,除了祸害祖国和同胞,什么也没做。
陈薇是特招军人,文职科研领域,49岁晋升少将,所赖无它,正是“战绩”
20__年来势汹汹的“非典”,好像是一系列传播性肺炎的开始,陈薇和团队激流勇上,面对形势紧急,率先研制出干扰素,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陈薇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结果无一例感染!
非洲,一直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盘,伴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合作的不断深入,非洲的埃博拉疫情此起彼伏,20__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致死率50%~90%,世卫组织及欧美多国援非队伍基本溃败,陈薇率队赴非,成功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硬是将塞拉利昂从死亡的威胁中拯救出来,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
从此,肆虐非洲的埃博拉,不再是中国投资非洲的拦路虎,也让别有用心的国家徒叹奈何,既生美何生中!
20__年暑期档,电影《战狼2》屡创纪录,导演吴京以陈薇援非事迹为原型,创作了不顾安危保护病毒疫苗的Doctor Chen这个人物。
20__年1月26日,武汉万分紧急,全国从上到下众志成城,从最高领导挂帅,很多人民子弟兵刚过完大年初一,便临危受命,北上进驻“抗疫一线”。54岁的陈薇,更是身先士卒,率先走上前线。
在万分危急的武汉,陈薇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加上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很快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为做好主动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知道面对全国巨大的检测量,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许多国家束手无策,甚至为此还引起来许多国家的强盗本性。
战功赫赫的陈薇,从不会令国人失望。
因为陈薇既是少将又是院士,文韬武略集于一身。
1966年2月,陈薇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
兰溪人杰地灵,有“七省通衢”之称,而陈薇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
1984年,18岁的陈薇,几乎没有悬念地,稳进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就读。
但这时的她,并没想做科学家。
1988年,陈薇22岁,大四毕业的她,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师从丛进阳教授攻读硕士。
她喜欢文学,当过记者,经常在上面发一些小美文。
她喜欢舞蹈,搞过舞会,因为清华女生少,甚至跑到北大等其他学校去拉人。
当然,在浙大时就热衷社会实践的习惯也没有丢。那些年,北京的风,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曾见证过陈薇摆地摊的灿烂青春。
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日子却过得不慢。
转眼,1991年到了,25岁的陈薇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士毕业,特招入伍,选择了以纯粹的科研工作为毕生的事业。
25岁的陈薇如愿以偿,特招入伍,硕士毕业后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她也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了实验室。
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以至于她身边同事在转业前特意劝她,少搞这些“魔鬼”课题研究,太危险。
但是,陈薇敏锐的认为,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时都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事实上美国等也一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和平时期,这些则可能成为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去研发保卫国家和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是她的责任。
20__年,36岁的陈薇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晋升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时不我待,随着中美之间国力差距的缩小,她更加努力地带队研发、工作,冥冥之中,为即将到来的20__年积蓄着“洪荒之力”。
20__年春天,“非典”爆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到处人心惶惶。
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她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晚上0点以后从实验室回家是常事。
为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人民子弟兵的她和疫情抢时间,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成功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
03年的中国,各方面条件远不如现在,但硬是靠着敢打敢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顽强地战斗。
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在随后进行的大动物与临床实验中,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
100多天,成功了,中国胜利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薇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20__年4月28日,她带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此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救国于危难,一战成名,名震学界,自然受国家器重,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中非合作日益加深,这令长期将非洲当成殖民地的西方国家仇视,于是各种歹毒的伎俩不断发生,非洲人民饱受苦难。
20__年,陈薇觉察到“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针对埃博拉展开研究,其“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
20__年,伴随时事发展,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
由于这种病埃博拉的高传染性,加上非洲落后的医疗条件,致死率甚至高达50%至90%,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美国卫生署也有意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武器”,从而引发全球恐慌,并对中非投资造成重大影响。
面对困局,用手中利器斩断魔爪。
变化的疫情让陈薇知道,埃博拉这种自己从20__年就开始研究的病毒,变异了。
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祖国的战略需要,陈薇率队赴非,研发出世界首个20__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由于中国陈薇团队的新基因疫苗推广,世卫组织20__年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那一刻,全球为之惊叹,陈薇名扬中外。
20__年5月,汶川8级超级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揪心。灾后的疾病传播和救治是重中之重。
陈薇受命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立刻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月。
后刚灾区回家,北京奥运,这项重大政治任务的安保工作又需要她,陈薇立马又投身“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防护任务,并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确保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是对她的肯定。
不仅如此,陈薇还能钻研教学。
陈薇作为博导,在20__年是所带团队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就有32人,其中3人晋升副研究员,6名博士生还以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多项国家课题。
作为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陈薇还是全军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研制生物盾牌基因疫苗,有效阻止敌人的生物武器灭国计划。
今年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院士率队入汉。
在金银潭医院,陈薇见到了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病毒”,但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她对张院长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张院长想必英雄相惜,和陈薇说:彼此彼此。
而此两人也是本次获得提名国家荣誉建议的人选,同时提名的还有中医大师张伯礼院士。
陈薇团队的到来,实现了“新冠病毒”快速检测,陈薇“非典”时曾用于1.4万医护人员而无一例感染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也在发挥作用。
作为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硬仗中,表现如同开挂,总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少壮派”女科学家、女少将,陈薇在本次“武汉战疫”中,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而事实证明,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陈薇的态度是: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