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题研究报告范例热门30篇 研究报告怎么做【汇总14篇】

发布于2024-05-19 12:08,全文约 32111 字

篇1: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例_开题报告_网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研究思路和方案怎么些呢,第一步是实验准备。原料和实验器材,能讲清楚的尽量讲清楚,有的实验器材不懂的可以大概涉及。

第二部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这个根据具体的实验不同自然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去描述。

第三部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说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且对你这个实验设计做一个大概的评价。

如果是其它像社会类的论文也可这样参考:第一步就是调查构思。

第二步就是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调查,要调查的人群面和调查具体题目是什么

第三步就是如何总结资料,如何做出分析。

最后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最后面的就是工作进度具安排了,这个在任务书上面都有。无需在多做讲述。

本文主要是就如何构建内容方面进行阐述的,没有设计具体的例子。但是论文可以理解为都是按照一种条理清晰的思路去做的。思路清晰你做出的文章才越容易被别人看懂被别人理解。

篇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页2]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实验给校园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变化,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学生乐于动手、实践、创新,乐于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自主形成研究的课题,并针对课题研究分成合作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宣传。三年来共开发142个小课题,共完成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1105份,,“采访卡”756份,“调查表”572份,“评价表”近960份,“问题卡”225份,撰写“体验日记”2120篇,“活动感言”2057篇,“自创作品”392份,“手抄报”620张。

3、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全体成员的思想素养,业务素质,开拓创新精神,对课题研究的态度,更新观念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整理收集了“实践·收获·启迪”、“创新·成长·领悟”、“课题实验组教师论文案例集”、“课题各阶段计划和小结集”、“师生活动剪影”等五本书,其中收录优秀案例,课堂实录,精选论文、学生用书、学生活动剪影以及创作的作品。

4、在课题研究实验中,专家指导组、行政、课题组成员、互相配合,通力合作,深入第一线,共同研究,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将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焕发出精彩的光芒。

二、课题研究实验的启迪

(一)在课时设置上

在进行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学校教导处的大力支持,在课时的设置上给予了灵活变动和调整。第一年,我们尝试在每个实验班设置两节连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了一学期后,我们发现:活动内容如果是动手操作性较强的课,学生一般能在两节课中保持高亢的热情。而如果是产生主题的背景课、设计活动方案课或汇报课,一般都很难保证学生的活动热情能持续到第二堂课的结束。而且我们还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意注意不够集中,如果两节课连续上,极容易呈现出疲惫的状态。为此,在第二学期,我们就尝试调整为弹性课时制,即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其他学科的时间进行调整,而这样做的局限是:任课教师必须兼任本班其他学科的教学,才能保证课时的安排得到落实到位。一个学期下来,觉得这样的课时设置还是不够合理。于是,在第二年里,我们又进行了新的尝试:每周三节课,一节单独,两节集中。据大部分教师的反映,这样设置合理、有效。一节单独课便于落实上个星期布置的任务,或者进行主题的生成,或者对这个星期的活动作个安排,而两节集中课又刚好可以开展活动,或者进行汇报。这是较多老师满意的一种设置方式。因此,为保证课时落实到位,同时又考虑到该课程主题的灵活性、生成性等特点,现在,我们课时的设置是每周三节,一节单独,两节集中。

(二)在师资配备上

权衡学校任课老师的功课安排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本身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我们因校制宜,因课用人,在师资配备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开发。第一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既有本班的班主任,也有科任老师,还有跨越年段的其他老师,其中我们发现:跨越年段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由于老师有时不易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问题,在对学生做活动的具体指导有时不容易到位。第二年,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班、科任老师担任方便与家长联系,而且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可以及时和学生交流信息的考虑,我们保留了原来本班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继续担任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安排了同年段的老师跨班担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后,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由本班的班、科任老师担任,在功课紧张时不容易保证课程的课时数,经常会挪作他用,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而采用同年段老师跨班担任的效果最为理想,既保证了课时数,也较为熟悉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利于操作。同时,在第二年下学期,我们还发现了因为信息技术是属于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担任,只有实用性,而没有系统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扎实,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应用。所以,在第三年的实验中,我校从三年级开始,每周增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由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来担任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的指导。这样,每周就有三节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一节信息技术课程。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保证活动有效地指导,一方面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效果显著。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篇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页5]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现在我们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有口头语言评价、书面评价、星级评价、表格评价、成长袋评价、网上自助评价;有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到既关注过程又兼顾结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让评价真正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

(四)在课题组制度建设上

综合实践不是校本课程,但是依托校本开发的管理和机制。教研不是口号,其真正有效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1、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的研讨。规定每双周二下午2-3节全部课题组教师集中多媒体教室进行专题教研。教研的内容主要有:围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教研、观看课堂教学录像和专家讲评,教师的专题讲座,集中的课堂观摩与交流等。

2、采用在职培训。对综合实践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组织对大学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进行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学生奠定基础。

3、量化评估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期初每位实验老师必须制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活动台历、活动设计,每学期最少要提供一堂校级公开观摩课,要有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期末对整学期进行回顾和总结,提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有价值性的资料,课题组用《养正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成果考核表》来评价和考核教师的工作,肯定有突出成效的教师,推选在课题组中作讲座。

总之,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真正地与新课改走到—起。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从今天开始。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我校仍将风雨兼程,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弘扬科研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力争再创另一个新辉煌。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篇4: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首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个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有许多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说实话,当时在申报市第三期个人课题之前,我对于这“课题”二字是既茫然又惊恐。因为在思维定势里,课题都是那些经验丰富、理论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学者所研究的。我这样的“菜鸟”怎配得上这“研究”二字?而且对于要怎样主持“个人课题”,我一无所知。这时,多亏了李校长的督促和指导,我对“个人课题”有了逐步的了解,原来的茫然也变成了期待。因为当我将平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定为研究对象后,便豁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这个任务极具挑战性,能够不断激励我们去阅读、观察、实践、探索。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但万事开头难,在最初选题时,我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了解什么样的题目适合个人课题,在李校长的帮助下,我了解到:1)选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2)研究范围宜小3)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4)视角新颖创新。我曾列出过几个题目向李校长请教,如英语词汇抽查中数学概率知识的运用、理论讲解中直观比喻用法的运用,但这些问题其实是论文题,却不适合作课题题目。因为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将实践联系理论稍加研究就可解决,并不需要我们花费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调查、实验。而我的另一个题目“英语阅读课常见环节的效度和创新”也有问题,首先,“常见环节”这一概念就不严谨,且无法界定。其次,“效度和创新”,选材范围太大,无法作为只有一年期的个人课题的研究对象。课题的名称应具有问题性,不宜用肯定语句,而且也不宜用比喻和拟人,否则无法清楚表达研究的“是什么”。那评委自然而然没兴趣知道你要陈述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了。

同时提醒大家在选题前可以进行文献检索,以避免重复前人已讨论过的问题,并可从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研究的空白区,获得灵感。

经过筛选,我结合我校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定下了“高中农村生源学生英语现状及教学对策”这个题目,并有幸获得了立项。

在个人课题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其中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而“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则有行动研究法、案例法等。在这里我就不赘述。

从第四期个人课题开始,教研室设立了个人课题中期检查,主持人就已完成的任务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课题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此时申报课题变更。

另外还有几个小提示:

第一:我们最初申报课题的“个人课题”申报表,一定要留着,因为后面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报告,其中很多内容有重复,特别是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研究过程及方法,后面只需要结合实际的研究过程,再补充完善。

第三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好几次市级的课题培训及交流活动,专家会对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给予指导,并为大家提供优秀的个人课题研究的案例。而且在结题时必须上交课题培训会议的参会证,否则无法结题,所以请各位密切留意市教研室网站的通知,不要错过会议。

在主持课题的过程中,我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很不合理,前轻后重,导致到后面手忙脚乱的,甚至修改的时间都没有。从“个人课题”申报表通过审核之后,我们正式开题算起,我们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课题,但不能总觉得有的是时间,不断往后拖。我结题时那叫个悔不当初啊。因此,我深刻感受到:个人课题不是一篇论文,需要我们要做的东西很多。要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对文献进行研究,夯实理论基础。记得去年我和汤老师去参加课题培训会,约在新街口见面。当别人提到新街口时,我第一反应是:逛街。而当我找到汤老师时,他正在新华书店孜孜不倦的阅览挑选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当时,我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深深感动,同时也认识到: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们需要倾注心血,不断学习。

希望大家通过我做的这不成熟的介绍,对个人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能避免我犯过的错误,更有效率的进行专业化发展,并祝愿大家的课题都能够立项,个人课题成为促进我们教师团队共同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我校文化发展的添加剂。

篇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页4]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因此我们思索,是不是在开展活动前,应该先要让学生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要做什么,如何做。例如,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设计活动方案;学会进行调查、进行访谈、进行实验;学会处理收集回来的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实验中,我们首先把第一次案例研讨活动中学生的所有活动过程的录像和学生汇报时的资料呈现给孩子们,让学生们看看录象中的学生是怎么样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到菜市场、水果摊、新华书店、超市等地进行调查的实况录像,以及他们采用了哪些形式进行汇报等一些形象生动的资料代替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解说,让学生先模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但是不是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经历四、五个活动阶段?是不是所有的汇报都要逐个地介绍?我们又进行了新的摸索。我们把原来的活动课程的内容和综合实践的调查,采访相结合,在低年级推出了短周期的活动。如《品说桔红糕》和《玩具总动员》这两个活动都只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并进行社会简单的调查。第二个阶段把调查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汇报,并当场在课堂上进行设计和制作。而在《漫话安平桥》的汇报课上,我们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们离开座位,自由选择想要了解的内容到其他小组去参阅收集到的资料,然后讨论交流自已的感想、困惑及收获,这样就把自主性学习延伸到课堂。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许多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容易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等,学生的深度体验不够,个别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增强活动方法指导的有效性。于是我们结合某个活动主题的某个情景侧重对学生渗透一、两种活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以内容为载体,进行系统、有趣、实效地活动方法指导,从而强化、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成长。如:在《多彩的服装家园》主题生成课中,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制定和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在《走进南音》活动策划课里,教师既放手让学生探究,自己找路走,又恰当指导,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会了问卷调查、上网查资料、采访、宣传等探究方法。在《网络“利”与“弊”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做好活动的总结及写好活动的结题报告。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常态课,课堂上老师们能轻松驾驭,活动中学生们能自主、顺利、有序、深入地开展。

4、评价形式由教师的单向评价向各种形式相结合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本课程的开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

刚开始实验时,我们强调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还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作品、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但是这样的评价还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是单向的评价。

第二个学期,我们开始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引入评价表,评价表中有小组评、自评和教师评。小组评即小组长组织大家用举手表决的办法来评定;自评就是给机会给学生提出小组评自己评得不合适的地方;教师协调就是教师介入组织学生重新评,帮助学生公正的评价。在评价完成之后,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评价成果,给学生“申诉”的机会,这不仅体现了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更体现了评价是民主、平等的过程。

第二年,我们又采用了星级评价。通过观察,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及时地奖励各种激励星。如:在小组中团结合作,就能得到一个“合作星”;在成果汇报时表现突出就能得到“汇报星”;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筋,想出了新方法新点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等,就能得到“智慧星”;在活动中能搜集整理好资料,就能得到“资料星”……这样让每个孩子及时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搜集在活动过程中所得的星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表现,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卡”上设计了一个“光荣榜”,让学生把所得的各种星贴在上面,同时学生每得5颗星就可以换一件小礼品(一张表扬卡、一个成长记录袋、一张活动照片、一本记录本等),在学生中形成了你争我夺的氛围。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篇6:《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_教研活动总结_网

《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作为xx省教育学会学习学委员会领导、xx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朱xx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之一,本课题是由xx市进修学校校长蔡xx老师作为负责人向xx省教育学会学习委员会申请的一个子课题,而我校作为这个子课题的实验基地校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贯穿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质量。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有效。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这一基本的教育观下,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形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课堂。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的选题主要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习风格,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听课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等学习习惯出发,结合动觉、听觉、视觉等不同类型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张扬学生学习个性,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本课题主要着力于学生学习风格的归类、特征、科学方法指导、教学对策制定、评价方式的调整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于XX年7月23日在xx市进修学校举行开题仪式,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课题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实施计划。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各尽其责,尽快深入到日常的教学研究中。两年多来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课题组首先着重加强了实验课题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自行学习一篇文章,并写读书笔记,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2、以教研组教研为平台,促使课题研究常规化。即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听课,并有详细记录;认真评议,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4、月总结制度。即每个月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部署下一步研究任务。5、反思制度。每位成员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撰写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并形成反思集。

具体研究历经三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4——、7)

我们从学生学习风格测评入手,研究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进而进行学生学习风格相关性研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体系,确立《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研究主题,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并于XX年7月23日参加了晋江市进修学校举行的开题仪式。

(2)课题研究阶段(、8——、5)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围绕课题方向,全面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现将一些活动摘要如下:

XX年9月20日下午,学校课题组举行实验班级动员会。

XX年4月5日上午,学校课题组成员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会。

XX年7月10日——13日,学校课题组负责人张xx老师应邀参加永安市进修学校组织的课题经验交流会。

XX年12月9日上午,学校举行片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由课题实验班级数学学科教师黄才松执教初二年下册《梯形的性质》,教务处主任张文哲老师除了介绍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之外,还就《优化课堂作业,提高教学效率》作了专题讲座。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7: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一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教研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七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级研究课堂模式,九年级研究中考试题。

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青菊主讲的《利息知识知多少》,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刘春敏讲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温聪敏讲的《统计图》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 成果的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本年度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活动内容⑴:《七巧板》,活动指导教师:温聪敏;活动内容⑵:《制作无盖长方形》,活动指导教师:宋会云;活动内容3:《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指导教师:刘芳。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我们刚刚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们会冲出重重迷雾,迈过道道险关,勇往直前。

篇8: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_开题报告_网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

为了促进我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立项课题的深入研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撰写好结题报告,现搜集以下结题报告范例,供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参考和借鉴。

范例1: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9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19年2月——2019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201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9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2019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 细致描绘》

2019年2019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2019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2019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9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9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9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9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9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9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19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19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2019年10月朱建荣老师对全市骨干教师上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作文评讲课。受到老师和专家们的好评,也为小组内教师作了示范,2019年上半学期研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在学校开了一节课题研讨课。通过开课、研讨,大家的指导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们总结了很多文章,朱建荣《学生评讲作文——一举多得》和《生态课堂——给学生的天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她还总结有论文《乐学乐教——生态作文师生的精神风貌》、《高素养——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显示了生长性原则》(已发表)、《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体现了生本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丰富了读写结合的含义》、《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课》、《我是怎样教学生互批互评的》等(待发)。施路平《对作文评改的几点建议》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另外朱建荣开了两次市级作文评讲公开课(2019年9月和2019年11月),在2019年11月施路平和郑咏梅各开了一节作文指导市级公开课。

朱建荣指导学生史明珠作文《因你而美》发表在《作文导报》(09-5-14)瞿希能的《那一幕夕阳见证》发表在《科技信息报》(2019-3-7)指导印梦娇市作文竞赛一等奖。(2019年1月)闻兴羽的作文《那一次我真伤心》发表在《现代教育报》

9.积累了很多资料。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和学生优秀的批改作文。也积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经验。尤其是对于学生评讲,由粗糙到细致了。有了“训练写作——互批互改——互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由简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训练思路,评讲也有了系统性。老师们的反思也积累了起来。

10.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著名特级教师蔡明和我市教研室书记袁建忠、市学科带头人朱治国、还有市基教科副科长顾松鹤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课后都认为值得推广。2019年11月份教研室又推荐朱建荣面相全市开了一节展示课。我们的做法已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同,也在逐步推广中

七、课题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钻研。比如说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课堂上对课文的批注能力要进一步训练。批改作文也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一次一个点来互批。学生评讲要坚持,评讲也要有针对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

范例2:《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通过学习发现,所有的古诗词教法均含有读、背、议、悟、品、拓展等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会做适当的调整。诗,首先要学生准确的朗读出来。古人对朗读非重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巨大。学生对诗的读要由浅入深,要得音、得韵、得画、得味,要让他们爱读。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认为,“诗要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诗教学也离不开议、悟这两个环节。通过议、悟,学生才能解诗情,识诗境。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表达。从古诗中学表达,积淀文学素养,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欣赏诗意表达的意境,学习诗人表达的方法,就需要学生去品味。教诗不能拘泥于一首诗,而要和相关的诗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以上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可以有十几种组合:

四步教学法 1、读——议——悟——背

2、激趣-品读-探究-升华

3、背—读—悟—议

4、背—议—悟—品

5、读—品—解—悟

6、读—品---悟---拓

三步教学法 1、破题、介绍作者---品诗情---诵读

2、自主朗读—自学质疑---自由诵读

3、熟读---理解---背诵

五步教学法 1、读—议—唱—舞---拓展

2、读—议—品—背—拓展

这是我们通过学习总结的十一套古诗词教学方法。另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两套小学古诗词教法:

1.抓文眼,品诗意,展外延,促背诵

这套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品读诗意,进而拓展诗意外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这套教法适合于中、高年级,效果很理想。

2.破诗题,解诗意,画诗境,演诗情,背诗句

本套教法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教师适时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诗意图,也可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辅之于简笔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可以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诗情。最后,督促学生当堂背诵诗句。这套教法适合低年级教学。因为低年级所选文本均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所以,教法应灵活多变,才会吸引学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还需要紧凑,要有艺术化。整个教学环节要设计成启、承、转、合的韵律结构。这方面还要进一步改进,使整个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富于节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2019.02 2019.06.

3、《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9.3.

4、《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范例3: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也是令很多父母非常担忧的问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有的学生到了小学毕业还不能独立写出一篇语句流畅,主题明确的文章。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7、家长不重视,不会指导,有的家长指导方式不正确。8、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探寻出起步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使学生以后能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使我们当前应做的。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优于书面表达。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轻松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其订制合宜的发展路径。我一直在摸索着让孩子如何能爱上写作,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今年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正好面临要引导学生开始习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应担负的重任。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灞桥区东城一小原二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2案例分析研究3、实践反思法4、用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内容、过程与步骤

研究内容:

教师从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出发,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让孩子不再惧怕写作,让写作成为孩子的乐趣。

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第一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爱说、乐说。

(一)听故事,激发说话兴趣。

(二) 在观察中提高说话的能力。

(三) 续编故事,发展创造性说话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本,提高说话的技能。

(五)规范自身用语,展示榜样的力量。

第二步:让孩子养成“爱写”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让孩子感受写作的快乐。

(三)让“小练笔”成为提高孩子写作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看图说话……学生听说的能力得以提高能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学生使学生爱上写作,我觉得在写这件事上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感觉到写是一种享受,要让他愿意去写,让他觉得我写作,我快乐;我写作,我高兴;我写作,很好玩!当学生写作后,迫切需要他人的评价,如果这时得到鼓励,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功感。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粗改作文,及时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肯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予以鼓励。通过实践我班孩子大约有70﹪能乐于写出自己想写的事,有了主动写日记的习惯。

多样的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入三年级后,从前半学期的几次来看,班里有一半多学生不再畏惧写作,能在每次习作时写出一段精彩的话。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自由地写作。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由说到写还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当提笔写时却词不达意。要么是语序混乱,要么是过于口语化。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做由口语到书面语的示范,引导。让孩子不光多说,还要多写多练。更多关注语言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矫正。教给孩子写作的技巧,指导孩子多积累书面语言。

2、学生习作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平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写起来也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起来也经常觉得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多鼓励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多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2、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斯霞文集》

篇9: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农村的那些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学校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自20--年10月县教育局把《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作为个人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在学校所占比重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层次的思考,一直认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迫在眉睫的、责无旁贷的、意义深刻的。自课题开发研究至今已近一年,现将阶段性小结如下,以便在下面的研究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研究效果。

一、认识研究“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之价值取向

该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和系统放大效应,促进“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呢?笔者首先认为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1、留守学生状况调查。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3、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其次是研究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农村的那些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最后是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细致开展“留守儿童”调查并情况分析

峰山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组根据20--年10月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就读的51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150左右,占了总人数的30%。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2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课题组8人依据“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实施意见,于10月22日开展了“峰山中心小学留守学生情况调查”,今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课题组发放表格80份,现收到调查表69份,其中男生35人、女生34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学生来源为1—6年级,现居住地为峰山中心小学施教区范围内(其中非本地籍贯的有8人)

二、调查项目与内容:

(1)、属何种类型留守

留守类型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父亲外出打工 25 36.23

母亲外出打工 7 10.14

双亲外出打工 37 53.62

此表中可看出:双亲外出打工的占了一半以上,属于全留守型,也就是这些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主要是靠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着典型的“隔代抚养”的日子,这对学生“五自”能力(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培养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需要我们课题组老师的精心策划与备加关注,为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担负起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优秀 26 37.68

良好 21 30.43

良好以下 22 31.88

此表中可看出:三种学习习惯的比例悬殊不是很大,但相对整个班级来说,良好以下的学生在留守学生中还是占多数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平时的作业缺少监督和检查,且错误率相对较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缺少些文化基础,对孩子的作业辅导存在一定困难。

(3)、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优秀 34 49.27

良好 15 21.73

良好以下 20 28.98

此表中可看出:平时行为习惯优秀和优秀以下的各占了一半,这与非留守学生的比例相比不是很大,是因为父母在家时,也是对自己的子女溺爱的,通常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孝敬、不知道关爱,这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影响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平时老师的说服、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逆反心理较强 9 13.04

孤僻内向 14 20.28

脾气暴躁 8 11.59

过分淘气 16 23.18

其它心理 22 31.88

此表中可看出:前四项心理特点是因为在长期缺失亲情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与正常的孩子相比,他们少了几分天真、坦城,多了几分精明与世故;少了几分乐观开朗,多了几分缄默和孤独;他们变得更敏感、更固执、更好强等等。

三、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多渠道的

1、举行“留守儿童中秋联欢会”。根据课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计划安排,课题组首先安排在08年中秋来临之际,举行“留守儿童迎中秋联欢会”。我校课题组在充分酝酿,认真组织下,在学校会议室举行“留守儿童中秋联欢会”。课题组成员按照“留守儿童”调查表名单来参加活动。活动要求每一课题组成员必须在本人研究名单中组织一个节目,参加联欢(也可合排,但几人合排就几个节目)。另参加完活动人员必须每人上报一份“留守儿童中秋联欢会”后的心理感受或体会。从他们的一份份体会与感受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与留守儿童一起分享到了快乐。

2、及时完成“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个案分析。班级中的大部分留守儿童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理流露出的喜悦已初见端倪。此时课题组及时安排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期结束前,必须完成自己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案例分析,要求案例中关注本班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找出他(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然后以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上传至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博客和学校建立的课题网页。

3、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春去春又来,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后,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又要各奔东西,算计着又一年的经济效益。趁大部分家长即将踏上远去的列车之前,课题组于2月17日下午1:30(学生报到当天),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活动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的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均需参加,然后每位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一份体会,每位课题组成员在其中选择一名学生上台交流;每位家长都以“留守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一份体会,并以年级为单位,选一名家长交流。

4、开展“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新学期伊始,我校课题组组织了70多名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召开了新春茶话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延续性,经“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组研究决定:我们又在3月开展了“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活动。活动要求:(1)、以短信的形式向留守学生家长汇报开学近一个月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2)、短信内容须署名自己的身份,语句表达要委婉,在发给家长的言语中要体现人文化。(3)、留守学生家长发回的短信最好保留几天,并尽可能把所发短信呈现给留守学生,体现父母的牵挂与关爱。(4)、所发短信要精心组织,并以文字形式摘录下来。课题组将根据摘录内容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5)、可以使用“校校通”。4月前将短信内容交课题组后在学校教研网中的本课题中上传。

在课题组老师收到的一份份短信中,我们收到的是家长的一份份艰辛与困苦;纯朴与信任;真诚与感动。此项活动目前还在不断延续着……

篇10:开题报告范例-《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_开题报告_网

开题报告范例-《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论坛热门帖子: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11: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走上工作岗位三四年的时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教学方式,不断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课题学习)慢慢的有了一点点理解。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

一、课题学习的的意义

1、课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的“概率”一章时,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农村,现在学生家长买地下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我设计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课题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方法通过猜想、假设,再推翻假设,重新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修正猜想,一步一步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如:“无理数近似值”研究过程中的“逼近思想”;“勾股定理”和“一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四边形计算”中的转化思想等。

3、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够自己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我想,这样的学习成果,只有在课题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出现,学生的探究能力,自然在学习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4、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题学习”改变了常规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它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独特的自我。学生表现出比课堂更高的学习热情,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课后整理成方案,这要比教师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效果好得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地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二、实施“课题学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学生是“课题学习”的主人。

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它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深入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通过课题学习,教师和学生同步成长。

2、实施“课题学习”不能急功近利。

课程改革刚刚启动,对学生来说,课题学习极具挑战性;对教师来说,课题学习是一个新的内容,它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具体一些,问题的提出要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初次学习就能积累一点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3、把握教学目标要重过程。

“课题学习”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4、多注意收集合适的“课题学习”素材。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本外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这种材料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最好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5、要重视“课题学习”的教学。

研究性试题在各届中考中所占比例日趋上。

篇12:2024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范例_开题报告_网

2019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娱乐信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关注娱乐新闻,而追逐时尚的我们当然会更加关注娱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己的偶像,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q1:你有喜欢的明星吗?

□有 □没有

q2:你是怎样知道ta的?

□在杂志上看到的 □在电视剧里知道的 □在娱乐接节目上发现的 □其他

q3:你为什么喜欢ta?

□长的帅(漂亮) □演戏演的棒 □其他

q4:你喜欢ta多长时间了?

( )

q5:你在什么时候了解ta的情况?

□课余时间 □任何时候

q6:如果ta要在杭州开个人演唱会,而那天又恰巧在学校,你会怎么办?

□算了,下次有机会再看 □逃课出去看

q7:追星那么久你的成绩有米有变化?

篇13:课题研究报告范例_研究报告_网

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研究报告就是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课题研究报告范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

所在单位 :

通讯地址 :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引导 ; 探究式学习 ; 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3.2 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意义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 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达到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角色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1 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 提供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 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 课题研究内容

2.1 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应该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2.2 研究内容的确定

① 通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情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X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2.3 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 理论依据:

1.1 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 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X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200X年11月并通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X年11月~200X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X年2月~20xx年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 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况;

2. 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 在200X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X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 在200X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老师、王云飞老师、潘平波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篇1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页3]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三)在课程资源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其丰富性、多样性远远超过单一的学科课程资源。我们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把可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服务的一切因素发掘出来,利用起来,使这门课程的设计更为科学,实施更为有效。

1、主题确定由完全由学生生成到学校有规划的“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性。在第一学期的实验中,由于对课题生成性的片面理解,认为施于学生的任何活动主题都是生成的,导致活动进程缓慢。同时发现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有的活动主题泛、大,有的没有研究的价值,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但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会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在第二学期里我们立足社区环境资源特色,确定学校总课题——《走进安海》。再根据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和探索能力,产生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子课题:二年级以“家乡的风味小吃”为主线、三年级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主线,四年级以“家乡的支柱产业”为主线,五年级以“家乡的名胜古迹”为主线来开发课程资源。实验了一学期下来,发现这样虽然有利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但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生成性,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要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和选择的。因此,在这些预成的主题下,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如二年级,在学生品尝了安海的各色风味小吃后,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桔红糕”,就产生了《品说桔红糕》这一主题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在获知安平桥(五里桥)被列入泉州十八景,他们想进一步探索安平桥的过去和现在,就产生了《漫话安平桥》这个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发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当然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肯定其存在价值,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2、活动课题主线由单一地关注家乡扩展到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贯穿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线,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多方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构成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在实施一学期的“走进安海”系列活动后,我们发现我们探究的范围太狭隘了。于是,在第二个学期实验时,我们重新确定学校活动课题总主线——《童眼看世界》,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探究能力,生成各年段的活动课题的子主线。如:二年级以“小小的我”为主线,包含:我的出生、认识我自己、我的身体、我爱我自己等;三年级以“我的家庭”为主线,包含:我的爸爸妈妈、父母的节日、尊老爱幼等;四年级以“我的学校生活”为主线,包含:我的同桌、我的老师、我的学习用品、我的校园、我为学校出谋献策,校园植物户口簿等;五年级以“我们成长的地方”为主线,包含: 家乡的风味小吃、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的名胜古迹等;六年级则以“我们与社会对话”为主线,包含:环保、青少年成长话题,社会问题等。这个活动主线包括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艺术方面、科学方面、环保等方面,可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经过将近一年的实施,我们发现产生的活动主题范围扩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为探究与深度体验做了有利的保证。

3、活动模式由表演式的汇报课到主题策划课到方法系统指导的常态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如邹开煌教授说的“上什么,怎么上?”对于大多数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而是具体的操作。因此我们在XX年的4月召开了第一次的案例研讨活动,初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确定主题→制定方案→采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整理→进行交流汇报。教学实践的结果显示,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提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处理信息,教师往往要用很大的力度去逐个指导,而且活动周期长。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