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坛景区导游词(最新七篇)

发布于2024-05-24 13:01,全文约 12415 字

篇1:清远飞霞景区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清远飞霞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

先把飞霞山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景区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总面积达52平方公里,飞霞山是省级风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中心,由北江峡江景区,飞来古寺景区,三霞洞观景区,紫竹钟声景区,螺星翠林景区等5大景区组成。

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飞来寺,飞来峡,飞霞洞,藏霞洞,锦霞洞,锦霞禅院和孔圣庙等景点。该景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林深谷幽,清溪长流,鲜花盛开,奇峰怪石,有山有水,有古有今;是集娱乐、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景区的主要特色有:“一古、二雄、三大、四奇、五游”。我们可以畅游南方的“小三峡”;可亲临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十九福地--飞霞山,体验这里的仙境生活;可目著称西藏布达拉宫之称的飞霞古洞;任游飞霞冰液池(山水游泳池)懈去一天的疲劳,坐船游江尝河鲜;以及欣赏、倾听“远古”的钟声——飞霞编钟古乐。

我们的飞霞景区有“峡江”美、“飞来”古、“三霞”奇,之美说,现在就让我们去见证是不是有峡峰险,遥相呼应,巧妙结合,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感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飞来峡江景区。现在我们在的这条江就是“北江”了,北江是广东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与湖南省,自北向南流,流经三水,佛山,汇入珠江口。北江有中宿峡,贞阳峡和香炉峡等三峡,又称为“清远小三峡”。

我们现在所游览的就是“中宿峡”又称“飞来峡”,飞来峡全长九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雄伟、最险峻的,峡江两岸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千姿百态,历史上早有名称。这里江面开阔、峡江对峙,历代兴建的寺观、亭、楼,都有意将其隐没在林木葱郁的山水色之间,形成古雅清幽的天人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里风平浪静、水波不扬、山峦青翠欲滴、江湾碧绿清撤、一派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在这里,“风光誉南国,古迹遍峡山”,已经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赞语。古往今来它牵动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思,唐代张九龄、韩愈,宋朝苏东坡、朱熹,明代海瑞、屈大均,清代袁玫,方信儒等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来飞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苏东坡“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方信儒“谁将劈山开,万贯顷波涛天上来,峡岸繁花迷去所,不知身入武陵台”等著名的诗句,其中,苏东坡“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震撼诗句,正是对飞来峡最贴切的升华。

看完飞来峡江景区,我们就来到飞来古寺景区参观,这个飞来寺位于飞来峡北岸,靠近飞来峡出口处。飞来寺为岭南著名的三大古刹之一,相传它从安徽舒州飞来此地,是一个充满着多种神奇传说的名寺,它与韶光的南华寺、肇庆的白云寺为同一朝代所建,所以称它们为“岭南三大古刹”。飞来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巳有1400多年历史,是岭南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周围有闻名全国的“帝王读书台”东坡亭等古迹。寺院后山上还有九级飞瀑、慈云殿、峡山亭台与奇径、归猿洞、临江台,以及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九福地遗址等十多个景点,其中第十九福地是俯瞰飞来峡壮丽风光的上佳地点。临江台石主要包括秦将钓鲤台石、东坡钓矶石、中宿分潮石、葛坛炼丹石、达摩谈经石等带有名人姓氏的石头景观。

古寺在北禺半山中。宋大观后,为方便老弱善信进香礼佛,又在江边另建了殿宇,最初的殿宇很小,建在今方丈楼的地方。到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大规模扩建,因而成为岭南巨刹。时人称梁代建在半山的为“旧寺”,也叫“飞来禅寺”;称元代在江边扩建的为“新寺”,也叫“飞来寺”,总称为“清远峡山寺”。两寺原出于一僧座主管,不分门户,游寺者轮流参拜,香火同样鼎盛,历代重修,新旧兼顾。

可惜1997年5月的一场出洪暴发,将主殿冲毁,似乎在印证佛家“有来有去”的偈语,令这里又多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现在正按原貌修复寺院,不久又会香火重盛了。寺院侧面有临江石台,当年苏东坡皆在此观江垂钓,是领略江景的好地方;对岸的凝碧湾,一湾碧水,翠竹摇曳,渔翁撒网、鸬驽插水,寺院钟声、虽响犹静,充满了自然韵味。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飞霞古洞。飞来峡风景区内的飞霞洞、藏霞古洞与锦霞禅院合称“三霞”。三霞是飞来峡风景区的精华所在。由于三霞之间相距较近,景区连成一片,同时三霞中以飞霞洞最为闻名,因此通常把三霞景区用“飞霞”代之,也有人索性称之为飞霞山。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飞霞古洞了,飞霞古洞位于飞来峡北岸黄牛坑山上,从飞霞码头到飞霞洞,既可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亦可循山间古道拾级而上。飞霞洞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场所,始建于19xx年。是全国为数不多、岭南地区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古建筑群,古洞内奉儒、释、道三教祖师及诸仙佛,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享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周围古树参天,霞气缈缈,是避暑的胜地。

“飞霞”的得名,据说是与飞霞洞的创建人麦清扬和本地的风光特点有关,麦清扬在飞霞洞建筑基本完工时,曾和手下一班人走上旁边独松峰顶上,边欣赏边思考取名问题。这时刚好雨过天晴,一簇簇的霞气,阵阵升腾飞来殿宇上空,慢慢飘至幽谷之中,非常壮观。看到此情此景,麦清扬突然想到唐代诗人王勃在《藤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取“飞霞”为该洞的名字。同时也取了“长天”为自己的名字。就这样,这个就洞就叫“飞霞洞”,而他自己就叫“麦长天”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飞霞古洞的主殿“三教圣真殿”,又简称“三教殿”。它是飞霞创始人麦长天的一个创造。将中间那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的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和右边的儒教创始人“孔夫子”——即“儒、释、道“”三个教派的创始人,都供奉在一个殿堂内。同时麦长天还独创出一中莲花灯,向人们宣传“红白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一家”的思想。其意。其意是说“儒、释、道”三教与红色的荷花、白色的莲藕、青色的荷叶一样,表面虽不同,实质是一家。他们都可以放在同一殿内共同供奉,“三教”可以“合一”了。这样一来,各位善男信女,不管信佛教也好,信儒家学派也好,信道教也好,都可以齐齐来到飞霞山进香和修道了。

麦长天在创立飞霞古洞之前是一位商人,他用商业的头脑成功地管理飞霞,宣传“三教合一,万派同源”。结果当时来飞霞洞进香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名气远远超过飞来寺和藏霞古洞。

下面我们就一起参观飞霞主体建筑的最高层——“无极宫”,又叫“瑶池金母殿”。供奉的是王母娘娘,也就是玉皇大帝的母亲。这个殿在其它地方是极少的。为什么要建这个殿呢?这也跟麦长天的商业头脑有关。在建造飞霞洞时,麦长天一直在千方百计想着要在规模,气势等方面超过旁边的藏霞古洞,以压住它。麦长天知道,藏霞洞有一个玉皇殿,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一般来说,玉皇大帝已经是至高无上了,没有什么神能超越他。麦长天找来找去,最后终于在《西游记》中找到了玉皇大帝的母亲——王母娘娘,也就是这个瑶池金母。他认为,藏霞洞有玉皇大帝,我飞霞洞有玉皇大帝的母亲殿,不是比你更高一层了吗?于是就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瑶池金母殿”,其意思就是“永无止境”和“最高层次”。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藏霞洞。藏霞洞位于密林深处,幽谷之中,与飞霞洞相邻。藏霞洞是一座先于飞霞洞数十年的洞观。据记载,藏霞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传当时湖北祖师陈复始云游到此地,十分欣赏这块“金龟背上有形迹,仙鹤回头两相抱”的地方,原来由清远人林法善法师集资动工兴建,至同治九年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3万多平方米。藏霞的命名,据说是因为天空中的云霞飘到这里便很少流动,且经久不散,故此称为“藏霞”。这里时常在上午和黄昏时分,庙宇空屋便深藏于虚无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站在藏霞古洞的大门,看到的是道教的王灵官的神像。他后面两边各有一颗百年树龄的桂花树。每逢深秋花季,这里挂满金黄色的桂花,而且香飘四溢,里面还供奉有道教的神仙吕洞宾。前面还有道教中的柳、樟、榆三位神仙,故叫“三仙宝殿”。站在三仙宝殿前放眼四周,左是狮山,右是象山,对面是螺星岭。

我们一起来游览三霞中的最后一霞锦霞禅院。锦霞禅院位于飞霞、藏霞两洞下方之间,与飞霞、藏霞鼎足而立。它的前身叫“壶天少驻”,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xx年),原是创建飞霞洞时,道诈麦长天建飞霞洞时暂住之所。飞霞洞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之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建为禅院。这里四面环山,每天只有正午前后可获得较多的阳光照射,加以树木荫翳,环境非常清幽。由于周围种有很多花木,如桃、李、梅、紫荆、玉兰等, 在春暖花开时节,到处繁花锦簇,灿若明霞,故称锦霞。禅院前面,有条溪涧横过,每当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溪水长流,因而锦霞禅院又称桃花村。现在村前门楼上刻有一幅楹联“桃花蟠结千秋果,源水潆洄十里村”。所描述的就是这里的决佳绝妙的秀丽景色。据说当年飞霞洞建好之后,麦长天就搬去住了下来,而他为了不让其丢空,就在禅院大殿里供奉着观音菩萨,观音是属于佛教的,所以就叫 “锦霞禅院”。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最后一个景区孔圣庙。孔圣庙坐落在飞霞北江岸边的洞口广场,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千平方米,由牌坊、孔圣殿、名贤殿、碑廊和陈列馆组成。

我们都知道,飞霞山是岭南三教名山,除三教祖师同供一殿的飞霞洞外,还有佛寺飞来寺、道观藏霞洞,独缺孔庙。孔圣庙的落成填补了这一空白,从而使广东名山———飞霞山成为我国首个三教同山、三祖同殿的宗教名山。而“以佛制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赵慎语),三教同山,使飞霞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格外出名。

孔圣庙中为孔圣殿,供奉着圣人孔夫子及其颜回、曾参、孔攸、孟轲,还有朱熹等十二位先哲;两旁为名贤殿,塑有历代驻留过清远的张九龄等十二位名流贤士;后有东西碑廊,东碑廊镌刻着朱汝珍、关山月、陈永正、郭子绪、王楚材等古今书法家作品,西碑廊则是“儒典精要壁”,刻有三万余字,均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章节;殿外的广场上,雕栏玉砌,绿草茵茵,盛开的杜鹃、紫荆花缀陈其间。可见,孔圣庙,不仅仅是楼宇建筑工程,也不是简单的仿古工程,而是一项盛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建设大文化的今天,孔圣庙的建成,必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今天我们的游览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希望我的讲解能让你对飞霞风景名胜区有所了解,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家庭幸福~

篇2:仙过海景区导游词

妈祖殿:我们西边这座建筑是妈祖殿。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她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福建莆田湄州人,是都巡检林愿之女。降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弥月不闻其声,故名林默娘。少时聪颖,遇一道人授以“玄徽真法”。长大成人后,曾在古井中得到“天书”,从此颇具神异,通晓变化,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受到人们爱戴。是中国沿海地区人们崇信的海上保护神。道教兴起,佛教西来,成仙成佛成了教徒们追求的目标。妈祖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被人们崇奉为神,当然要有一段故事论述她成神的原因和经过。其实她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人物。今天妈祖不仅成为海峡两岸共同供奉的女神,并且传播到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美洲地区,成为世界共同信奉的女神。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九日谢世之日各地都有热闹的祭祀活动。如果您乘车坐船,请拜一拜妈祖,她会保佑您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龙王宫:东边是龙王宫。龙王是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灵,掌管江、河、湖、海、泉、泽、井,是水之神灵。旧时民俗每逢遇到旱灾、水灾、火灾都求龙王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仙过海时虽然和龙王发生了冲突,但经观音调解,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龙王就在此“降甘霖恩施万古,息风波泽被千秋”了,一年中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龙王的恩泽。

会仙阁:我们眼前的这座高达42米气势磅礴的古建筑就是会仙阁。会仙阁的意思是众仙相聚、会合仙宾,也是凡人与神仙会面的地方。(神,也叫神灵或神道,是宗教和古代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世界、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偶像。道教为多神教,崇敬和供奉的神很多。)会仙阁中荟萃了道教最有代表性的72位神仙,供奉有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四御,还有五斗星君、四值功曹、九天玄女、千里眼、顺风耳等32位神仙。在地下一层的会仙殿中供奉有降兽八仙和庄子、姜尚、安期公等40位神仙。匾额“会仙阁”和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莱会神仙”是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另一侧的“披云卧雪”匾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大家请看正门上“众妙之门”这四个大字,意思是踏过这个门,在阁中可感悟道家的玄妙与深奥,登上阁顶,凭栏远望,碧海蓝天尽收眼底,正像著名作家杨朔描述的那样“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现在请大家登阁观海,登阁的过程叫“得道成仙”。

篇3:桂林訾洲景区导游词

訾洲,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洲呈条形如舟浮水中,又称浮洲,漓水环绕,群山环绕,群山簇拥,东靠普陀,月牙,西对象山,南接穿山,塔山,备有伏波,叠彩,斗鸡,南溪、独秀、尧山视野可及。每到秋天,洲上苍翠之中红黄秋叶翩翩,訾洲红叶桂林秋为桂林胜景。在烟雨弥漫的时节,云纱雾幔,訾洲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岚雾缭绕,洲岛隐约可见,或淡或浓,犹如一幅水墨画卷,充满诗情画意,訾洲烟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一。

【訾洲岛】,是漓江上的一座洲岛,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二年(公元820xx年),距今已有1197年的历史,是桂林有史可考的园林遗址。其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上,与漓江、象山相 依相偎,千年为伴,是观赏城徽象山的历史起源之地。总面积51.26公顷,其中陆地游览面积24.5公顷。

訾洲岛,浓缩了桂林山水及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訾洲从20xx年2月开始重建,是自治区及桂林市重点项目工程,景区于20xx年春节重 建开园,形成了飞瀑落虹、诗画汗青、枫叶留丹、烟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拥翠、幽篁伞盖、银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余个新景观,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山水、领略桂林文化 的旅游新亮点。为桂林这座国际旅游名城新增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訾洲岛】——百里画廊漓江核心区,与城徽象山水月融为一体、交相辉映。1000多年以来文人墨客寻访桂林城徽象鼻山的历史发源地。若逢细雨蒙蒙,烟波渺渺之时,岛上笼罩 于轻纱薄雾之中,若隐若现,宛若蓬莱仙境。

篇4:仙过海景区导游词

会仙阁一层供奉着九天玄女、麻姑、千里眼、顺风耳、温琼、马王爷、王灵官;二层供奉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神(四值功曹);三层供奉的是五斗星君;四层供奉的是四御: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土皇地和三官:天官紫薇大帝(主赐福)、地官清虚大帝(主赦罪)、水官洞阴大帝(主解厄);五层供奉的是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玉清原始天尊(盘古)、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

(道教的中心内涵: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宇宙间的天地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所谓的道是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物性;它是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始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元气又分为阴阳二气,就是说:从空虚无形的道首先生出浑沌混一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和气,再由此派生出世界万物。天地万物皆为阴阳二气冲和而成,所以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便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

与道相对应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老子把道看作神秘世界的本源。他主张人们去直接体认隐藏在不断变化事物背后的道理和法则。体认的方法是闭目塞听、绝圣弃知、涤除玄览、致虚守静,使内心清静归于道的真理。(在老子思想中还包含着某些辩证法的因素。他看到美丑、善恶、祸福、有无、难易、高下等矛盾对立面互相依存的关系,并且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物极必反,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是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运动循环往复最终仍然复归于静止不变。)

篇5:清远飞霞景区导游词范例_导游词范文_网

清远飞霞景区导游词范例

各位团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

先把飞霞山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景区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总面积达52平方公里,飞霞山是省级风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中心,由北江峡江景区,飞来古寺景区,三霞洞观景区,紫竹钟声景区,螺星翠林景区等5大景区组成。

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飞来寺,飞来峡,飞霞洞,藏霞洞,锦霞洞,锦霞禅院和孔圣庙等景点。该景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林深谷幽,清溪长流,鲜花盛开,奇峰怪石,有山有水,有古有今;是集娱乐、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景区的主要特色有:“一古、二雄、三大、四奇、五游”。我们可以畅游南方的“小三峡”;可亲临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十九福地--飞霞山,体验这里的仙境生活;可目着称西藏布达拉宫之称的飞霞古洞;任游飞霞冰液池(山水游泳池)懈去一天的疲劳,坐船游江尝河鲜;以及欣赏、倾听“远古”的钟声——飞霞编钟古乐。

我们的飞霞景区有“峡江”美、“飞来”古、“三霞”奇,之美说,现在就让我们去见证是不是有峡峰险,遥相呼应,巧妙结合,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感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飞来峡江景区。现在我们在的这条江就是“北江”了,北江是广东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与湖南省,自北向南流,流经三水,佛山,汇入珠江口。北江有中宿峡,贞阳峡和香炉峡等三峡,又称为“清远小三峡”。

我们现在所游览的就是“中宿峡”又称“飞来峡”,飞来峡全长九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雄伟、最险峻的,峡江两岸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千姿百态,历史上早有名称。这里江面开阔、峡江对峙,历代兴建的寺观、亭、楼,都有意将其隐没在林木葱郁的山水色之间,形成古雅清幽的天人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里风平浪静、水波不扬、山峦青翠欲滴、江湾碧绿清撤、一派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在这里,“风光誉南国,古迹遍峡山”,已经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赞语。古往今来它牵动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思,唐代张九龄、韩愈,宋朝苏东坡、朱熹,明代海瑞、屈大均,清代袁玫,方信儒等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来飞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苏东坡“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方信儒“谁将劈山开,万贯顷波涛天上来,峡岸繁花迷去所,不知身入武陵台”等着名的诗句,其中,苏东坡“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震撼诗句,正是对飞来峡最贴切的升华。

看完飞来峡江景区,我们就来到飞来古寺景区参观,这个飞来寺位于飞来峡北岸,靠近飞来峡出口处。飞来寺为岭南着名的三大古刹之一,相传它从安徽舒州飞来此地,是一个充满着多种神奇传说的名寺,它与韶光的南华寺、肇庆的白云寺为同一朝代所建,所以称它们为“岭南三大古刹”。飞来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巳有1400多年历史,是岭南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周围有闻名全国的“帝王读书台”东坡亭等古迹。寺院后山上还有九级飞瀑、慈云殿、峡山亭台与奇径、归猿洞、临江台,以及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九福地遗址等十多个景点,其中第十九福地是俯瞰飞来峡壮丽风光的上佳地点。临江台石主要包括秦将钓鲤台石、东坡钓矶石、中宿分潮石、葛坛炼丹石、达摩谈经石等带有名人姓氏的石头景观。

古寺在北禺半山中。宋大观后,为方便老弱善信进香礼佛,又在江边另建了殿宇,最初的殿宇很小,建在今方丈楼的地方。到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大规模扩建,因而成为岭南巨刹。时人称梁代建在半山的为“旧寺”,也叫“飞来禅寺”;称元代在江边扩建的为“新寺”,也叫“飞来寺”,总称为“清远峡山寺”。两寺原出于一僧座主管,不分门户,游寺者轮流参拜,香火同样鼎盛,历代重修,新旧兼顾。

可惜1997年5月的一场出洪暴发,将主殿冲毁,似乎在印证佛家“有来有去”的偈语,令这里又多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现在正按原貌修复寺院,不久又会香火重盛了。寺院侧面有临江石台,当年苏东坡皆在此观江垂钓,是领略江景的好地方;对岸的凝碧湾,一湾碧水,翠竹摇曳,渔翁撒网、鸬驽插水,寺院钟声、虽响犹静,充满了自然韵味。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飞霞古洞。飞来峡风景区内的飞霞洞、藏霞古洞与锦霞禅院合称“三霞”。三霞是飞来峡风景区的精华所在。由于三霞之间相距较近,景区连成一片,同时三霞中以飞霞洞最为闻名,因此通常把三霞景区用“飞霞”代之,也有人索性称之为飞霞山。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飞霞古洞了,飞霞古洞位于飞来峡北岸黄牛坑山上,从飞霞码头到飞霞洞,既可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亦可循山间古道拾级而上。飞霞洞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场所,始建于19xx年。是全国为数不多、岭南地区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古建筑群,古洞内奉儒、释、道三教祖师及诸仙佛,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享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周围古树参天,霞气缈缈,是避暑的胜地。

“飞霞”的得名,据说是与飞霞洞的创建人麦清扬和本地的风光特点有关,麦清扬在飞霞洞建筑基本完工时,曾和手下一班人走上旁边独松峰顶上,边欣赏边思考取名问题。这时刚好雨过天晴,一簇簇的霞气,阵阵升腾飞来殿宇上空,慢慢飘至幽谷之中,非常壮观。看到此情此景,麦清扬突然想到唐代诗人王勃在《藤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取“飞霞”为该洞的名字。同时也取了“长天”为自己的名字。就这样,这个就洞就叫“飞霞洞”,而他自己就叫“麦长天”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飞霞古洞的主殿“三教圣真殿”,又简称“三教殿”。它是飞霞创始人麦长天的一个创造。将中间那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的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和右边的儒教创始人“孔夫子”——即“儒、释、道三个教派的创始人,都供奉在一个殿堂内。同时麦长天还独创出一中莲花灯,向人们宣传“红白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一家”的思想。其意。其意是说“儒、释、道”三教与红色的荷花、白色的莲藕、青色的荷叶一样,表面虽不同,实质是一家。他们都可以放在同一殿内共同供奉,“三教”可以“合一”了。这样一来,各位善男信女,不管信佛教也好,信儒家学派也好,信道教也好,都可以齐齐来到飞霞山进香和修道了。

麦长天在创立飞霞古洞之前是一位商人,他用商业的头脑成功地管理飞霞,宣传“三教合一,万派同源”。结果当时来飞霞洞进香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名气远远超过飞来寺和藏霞古洞。

下面我们就一起参观飞霞主体建筑的最高层——“无极宫”,又叫“瑶池金母殿”。供奉的是王母娘娘,也就是玉皇大帝的母亲。这个殿在其它地方是极少的。为什么要建这个殿呢?这也跟麦长天的商业头脑有关。在建造飞霞洞时,麦长天一直在千方百计想着要在规模,气势等方面超过旁边的藏霞古洞,以压住它。麦长天知道,藏霞洞有一个玉皇殿,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一般来说,玉皇大帝已经是至高无上了,没有什么神能超越他。麦长天找来找去,最后终于在《西游记》中找到了玉皇大帝的母亲——王母娘娘,也就是这个瑶池金母。他认为,藏霞洞有玉皇大帝,我飞霞洞有玉皇大帝的母亲殿,不是比你更高一层了吗?于是就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瑶池金母殿”,其意思就是“永无止境”和“最高层次”。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藏霞洞。藏霞洞位于密林深处,幽谷之中,与飞霞洞相邻。藏霞洞是一座先于飞霞洞数十年的洞观。据记载,藏霞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传当时湖北祖师陈复始云游到此地,十分欣赏这块“金龟背上有形迹,仙鹤回头两相抱”的地方,原来由清远人林法善法师集资动工兴建,至同治九年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3万多平方米。藏霞的命名,据说是因为天空中的云霞飘到这里便很少流动,且经久不散,故此称为“藏霞”。这里时常在上午和黄昏时分,庙宇空屋便深藏于虚无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站在藏霞古洞的大门,看到的是道教的王灵官的神像。他后面两边各有一颗百年树龄的桂花树。每逢深秋花季,这里挂满金黄色的桂花,而且香飘四溢,里面还供奉有道教的神仙吕洞宾。前面还有道教中的柳、樟、榆三位神仙,故叫“三仙宝殿”。站在三仙宝殿前放眼四周,左是狮山,右是象山,对面是螺星岭。

我们一起来游览三霞中的最后一霞锦霞禅院。锦霞禅院位于飞霞、藏霞两洞下方之间,与飞霞、藏霞鼎足而立。它的前身叫“壶天少驻”,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xx年),原是创建飞霞洞时,道诈麦长天建飞霞洞时暂住之所。飞霞洞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之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建为禅院。这里四面环山,每天只有正午前后可获得较多的阳光照射,加以树木荫翳,环境非常清幽。由于周围种有很多花木,如桃、李、梅、紫荆、玉兰等, 在春暖花开时节,到处繁花锦簇,灿若明霞,故称锦霞。禅院前面,有条溪涧横过,每当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溪水长流,因而锦霞禅院又称桃花村。现在村前门楼上刻有一幅楹联“桃花蟠结千秋果,源水潆洄十里村”。所描述的就是这里的决佳绝妙的秀丽景色。据说当年飞霞洞建好之后,麦长天就搬去住了下来,而他为了不让其丢空,就在禅院大殿里供奉着观音菩萨,观音是属于佛教的,所以就叫 “锦霞禅院”。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最后一个景区孔圣庙。孔圣庙坐落在飞霞北江岸边的洞口广场,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千平方米,由牌坊、孔圣殿、名贤殿、碑廊和陈列馆组成。

我们都知道,飞霞山是岭南三教名山,除三教祖师同供一殿的飞霞洞外,还有佛寺飞来寺、道观藏霞洞,独缺孔庙。孔圣庙的落成填补了这一空白,从而使广东名山———飞霞山成为我国首个三教同山、三祖同殿的宗教名山。而“以佛制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赵慎语),三教同山,使飞霞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格外出名。

孔圣庙中为孔圣殿,供奉着圣人孔夫子及其颜回、曾参、孔攸、孟轲,还有朱熹等十二位先哲;两旁为名贤殿,塑有历代驻留过清远的张九龄等十二位名流贤士;后有东西碑廊,东碑廊镌刻着朱汝珍、关山月、陈永正、郭子绪、王楚材等古今书法家作品,西碑廊则是“儒典精要壁”,刻有三万余字,均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章节;殿外的广场上,雕栏玉砌,绿草茵茵,盛开的杜鹃、紫荆花缀陈其间。可见,孔圣庙,不仅仅是楼宇建筑工程,也不是简单的仿古工程,而是一项盛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建设大文化的今天,孔圣庙的建成,必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今天我们的游览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希望我的讲解能让你对飞霞风景名胜区有所了解,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家庭幸福~

篇6: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篇7:天涯海角景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天涯海角依山傍水,风景独特。步入游览区,沙滩上那一对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长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两石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样,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 这里融碧水、蓝天于一色,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诗如画。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滨,为海南一绝。

来到天涯海角,除了游览观赏到自然与人文景观外,相信每个人都会触发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亲情,“爱你到天荒地老,陪你到天涯海角”的爱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悲哀,“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慰籍,“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的超然,以及“海阔天空”的心态等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正是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来到了沙滩上。准备乘坐小艇去坐落在海上的日月石上。上了小艇,海风吹拂着我的面庞,海鸥在我的头上翱翔,小艇路过的海面上卷起重重浪花。在海上,我无法不为这样的环境而抒发内心的喜悦。不一会儿,便到了日月石。这里有两块似日似月的石头。欣赏了一会儿。便朝着一块叫做“海枯石烂”的地方。没想到,开小艇的人便开始向我们敲诈,要么带我们直去天涯石,要么收费一艘小艇收费100带我们去“海枯石烂”和钓鱼台。我们沉思了一会,反正来都来了,便继续去了“海枯石烂”。没想到只是一块礁石。接着去了钓鱼台。那里有许多海产品卖,可都贵的吓人。还有和海龟照相。一个人竟要10元。于是开始讨价还价。可最后还是没谈妥。于是我们便叫来了开小艇的,坐上离开了钓鱼台。直朝天涯石的方向开上了岸。我们便走到了天涯石和海角石。两座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的石头。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然后我们便来到了“南天一柱”。 “天涯”“海角”二石东走约三百米,一尊高大兀立的圆锥形奇石,象一支神笔直指苍穹,这便是“南天一柱”石,高约 7米,正面看像一颗哲人的头颅,侧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就是这里的“南天一柱”。有传说讲,它是“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天柱”一截,被派遣到这里来独撑南天。清宣统元年(1911年),当时的崖州知州范云梯就根据上述说法,题刻下“南天一柱”这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