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查报告汇总11篇 调查报告内容(10篇)
发布于2024-05-29 00:34,全文约 20706 字
篇1: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年12月14日-XX年12月21日
调查人员:t小组 师范学院08心理咨询(2)班 蒙建全、 杨小丽、童文蕾、赵翠翠
调查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发展,城市管理需要越来越规范化的管理。曾经街旁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在城市的规范化管理下正在减少,但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形式的商业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发展成了繁华于夜晚的、在固定区域内的夜市地摊,并成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 们对夜市地摊的存在与发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为市民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监管也带来了难题。在这样矛盾背景下,我们觉得要必要对夜市地摊进行调查研究,以发掘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意义和价值:
夜市地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夜市地摊文化是现行市民生活催生出来的文化,并日渐演绎为流行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去寻根探讨地摊文化的催生与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夜市及夜市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对荆门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标:
1 荆门市夜市地摊的发展历程,探求得以发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摊何时兴起,由于什么兴起,何时达到现有规模。)
2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
(摊位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类型,商品的质量。)
3 夜市地摊摊主人群的构成情况以及顾客来源。
(摊主的职业、收入情况、出摊目的,顾客的收入层次、年龄层次)
4 夜市地摊的经营情况。
(商品平均利润,摊主盈利状况)
5 夜市地摊的社会文化意义。(针对不同人群如消费者、摊主、周边商铺等)
(摊主、消费者、周边商铺、工商管理者)
6 工商管理人员对地摊的看法。
(管理上的态度、相关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 通过访谈
了解摊主职业,经济状况,出摊目的
了解周围居民、商铺对于地摊看法
了解顾客的收入层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对夜市地摊看法
2 通过查找文献
了解其他地区地摊的情况
3 通过观察
观察夜市地摊的数量、商品种类、人流量及顾客年龄构成
研究过程:
1拟定工作计划、准备相应工具,拟定访谈内容。
2实地访谈,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调查
3整合资料,写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时间与摊主进行沟通,但是可能在访谈中获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摊主不会配合访谈。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好问题,并尽可能多访问一些摊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
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篇2:浅谈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_调查报告_网
浅谈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生存很多人认为掌握专业技能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来告诉大家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文精神有什么必要性。
一、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融会了中国大地上的多民族文化,同时也包容了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主体文化。近现代以来,随着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广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多种文化模式并存,导致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碰撞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无时不在对现代人发挥着作用,传统文化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㈠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他包括以下三种基本精神:
1.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美德: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节约等。这些美德是我们宝贵的 精神财富。
2.“自然”精神。中国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 方面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所谓“天人”关系。“自然”精神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天文历算、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在于人类社会要从自然界取得生活资料,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们从自然界吸取美感,以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作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给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高雅的情趣。这些我们从古代器物,特别是书法、绘画、文学作品、饮食文化以及园林建筑等方面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3.“会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文化,她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的长处,又能加以消化吸收,用以丰富自己,这就叫做“会通”精神。
(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长期的封建统治思想遗留下来的种种恶习,还有古代图书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使得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存在,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1.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多种成分和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更多的情况下,又难解难分,不能截然分开,历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还有我们祖先一直保持的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等优良的传统,均为世界瞩目。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尤其值得我们珍视。而对于一切不利于我们发展的事物都应该被屏弃。全盘肯定或否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法是先人总结出的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也应该采取这种正确的态度。
2.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
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在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中发展,在借鉴和吸纳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丰富,在反思和推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更新的。为此,在大胆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一番梳理扬弃的工作,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将有助于打造堪以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的宏大文化思想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只有不断创新,培育出新型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3: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罗江、美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XX年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XX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识。
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
3、乡镇文化站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强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的培训,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解决办公场所,下拨资金建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乡镇文化服务功能。
篇4: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19年12月21日
调查人员:T小组 师范学院08心理咨询(2)班 蒙建全、 杨小丽、童文蕾、赵翠翠
调查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发展,城市管理需要越来越规范化的管理。曾经街旁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在城市的规范化管理下正在减少,但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形式的商业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发展成了繁华于夜晚的、在固定区域内的夜市地摊,并成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 们对夜市地摊的存在与发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为市民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监管也带来了难题。在这样矛盾背景下,我们觉得要必要对夜市地摊进行调查研究,以发掘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意义和价值:
夜市地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夜市地摊文化是现行市民生活催生出来的文化,并日渐演绎为流行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去寻根探讨地摊文化的催生与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夜市及夜市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对荆门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标:
1 荆门市夜市地摊的发展历程,探求得以发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摊何时兴起,由于什么兴起,何时达到现有规模。)
2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
(摊位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类型,商品的质量。)
3 夜市地摊摊主人群的构成情况以及顾客来源。
(摊主的职业、收入情况、出摊目的,顾客的收入层次、年龄层次)
4 夜市地摊的经营情况。
(商品平均利润,摊主盈利状况)
5 夜市地摊的社会文化意义。(针对不同人群如消费者、摊主、周边商铺等)
(摊主、消费者、周边商铺、工商管理者)
6 工商管理人员对地摊的看法。
(管理上的态度、相关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 通过访谈
了解摊主职业,经济状况,出摊目的
了解周围居民、商铺对于地摊看法
了解顾客的收入层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对夜市地摊看法
2 通过查找文献
了解其他地区地摊的情况
3 通过观察
观察夜市地摊的数量、商品种类、人流量及顾客年龄构成
研究过程:
1拟定工作计划、准备相应工具,拟定访谈内容。
2实地访谈,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调查
3整合资料,写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时间与摊主进行沟通,但是可能在访谈中获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摊主不会配合访谈。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好问题,并尽可能多访问一些摊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
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商圈夜市:
多为既有商圈延长营业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会吸引摊贩会在路边开张营业。好处是有助于当地的商业发展。在都会区由于商业兴盛、空地寻觅不易,夜市常是商圈夜市。
观光夜市:
若商圈夜市经过政府设计规划,并配合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即称为观光夜市。有些观光夜市经营方式与商圈夜市无异,加强整洁及美化;同时也部分兴建集合式商场,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可改善商圈夜市脏乱现象(例:武汉:户部巷)。
流动夜市:
多为在市区空地或市郊营业,平时可能作为停车场,在特定时间营业;商家全为摊贩形态,傍晚时到达场地,午夜过后全部撒除。此类型夜市好处是便于清扫及停车,及新鲜感较大(每次摊贩不尽相同),缺点是可能影响临近住家安宁。
(参考于百度百科“夜市”词条)
二、荆门市中天街夜市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属于商圈夜市,是以中天街商业步行街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来的,其产生与中天街形成大致同时。为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进行深入了解,我研究小组分三次对中天街夜市进行集中调查,并在平时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有夜市商品及地摊主、过往顾客、周边商家、城市管理人员等。
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2月1日,我调查小组分别于2019年10月11日星期1,2019年10月16日星期6,2019年11月4日星期4,前往中天街进行集中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1、关于中天街夜市的规模及商品
中天街夜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中天街主干道,即建设银行至大同服饰段。一部分为连接中天街的金虾路、中域街部分路段。金虾路部分主要经营各种服饰,中域街部分主要经营小吃。此范围内经营商品单一,且较少受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多为商铺经营者的拓展经营,流动性较小。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中天街主干道部分夜市。
一般情况下晚7点左右中天街道路两旁开始聚集夜市摊主,开始占摊位,夜市开始时间随天气变化和城管人员离开时间而变化8点左右开始正式营业。其时间与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关,城市管理人员下班时间即开始营业时间。城市管理人员延长工作时间时,开市时间也相应延迟,散场时间大约为晚10左右。
在规模上,夜市范围覆盖整个中天街步行街主干道。三次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夜市摊位数量在180—240个左右,工作日与双休日无明显数量增减,冬季夏季规模差异也不大,即已形成较稳定的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大致可分为共12类,包括饰品、衣物、鞋袜、电子产品、化妆品、鲜花盆景、家具用品、水果、小吃、皮包皮具、小吃、玩具。商品范围涉及吃、穿、用、装饰等方面。其中衣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63%,其次为饰品占25.79%,较多的还有鞋袜占17.37%,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较小。
表1:商品种类分布情况
商品种类
衣物
饰品
鞋袜
其他
数量(摊)
62
49
33
46
所占比例
32.63%
25.79%
17.37%
24.21%
夜市商品价值均不高,每个摊位商品总值在千元以内,价格在1元到100元之间,质量参差不齐。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是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其他商品质量较容易观察得出,消费者表示自己能分辨,以及商品本身价值就不高,也不会很在意质量。
关于商品的来源,多种多样。我们随机对摊主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访问了30名摊主。通过统计分类得出:商品来源地主要有荆门本地批发市场、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批发市场、本市商铺专柜的商品及淘宝网等网上订货,还有摊主从外地零散带来的商品(这部分摊主主要为大学生,我们在关于摊主的调查中再着重研究)。商品来源于荆门本地批发市场及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的摊主主要为专门从事个体经验的摊主及小部分业余从事夜市“练摊”的摊主,商品来源于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的则均为专门从事的夜市和个体经营的摊主。
2、关于中天街夜市摊主
人群组成
在随机抽样中,共发现摊主人员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群:个体店主、企业单位员工、零工、自由职业者、大学生、家庭主妇及老人、专门从事地摊的摊主。其中企业单位员工及自由职业者所在比例最大,均占23.3%、其次为大学生占11.2%。值得关注的是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的摊主所占比例较小,仅16。67%。
表2:摊主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
企业单位员工
零工、自由职业者
大学生
专业摊主
个体店主
主妇及老人
人数
7
7
4
5
4
3
所占比例
23.33%
23.33%
13.34%
16.67%
13.33%
10%
由此看来,中天街夜市经营在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摊主较少情况下,仍能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当规模,表明其在市民生活中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而是上升至市民生活文化层次。广大普通市民不仅是夜市的消费者更是夜市的经营主体,这点在其他地方仍是少见的。
经营者的年龄分布上以青年为主,年龄跨度从18到70岁。18~25岁占50%,26~35岁占26。67%,36~45岁占10 %,其余为46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有3人。另外经营者性别比例上,女性经营者较男性经营者多。
表3:摊主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段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以上
人数
15
8
3
4
所占比例
50%
26.67%
10%
13.33%
在经营者人群构成上,单独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和朋友同学合伙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家庭经营所占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在家庭经营中各种家庭成员均有参与,有合作经营一个摊位的,也有邻近经营多个摊位。另外长期经营者占70%以上,其余为偶尔或周末进行经营,有5%的经营者表示是第一次来。
夜市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也有较大差别,主要以中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为主,同时又有公司白领及经济相对富裕的主妇。
夜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上,约四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其他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多在中学层次。
在诸多摊主中,大学生摊主往往容易被关注,首先是他们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其次是他们的商品独特而新奇,往往独此一家。在一定程度上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为夜市增加了可看性。是整个夜市文化中新文化注入的源头之一。
出摊目的
出摊目的主要和经营者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但在同一收入层次也有不同的出摊目,这一点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和大学生及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表现较突出。
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经营者,目的即挣钱养家;零工、企业单位员工、家庭主妇及老人中,出摊目的包括打发时间、补贴家用及自我事业追求;自由职业者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出摊目的包括锻炼自身能力及补贴生活费;个体店主及专柜经营者,出摊目的在于推销店中商品,了解市场需求。
在白领等中高收入者,出摊目的在于缓解、释放压力,或帮助朋友家人经营,同时补贴家用。将此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
3、关于中天街夜市顾客
在对于顾客的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随机抽样访问及观察方式,访谈内容包括到中天街夜市的频率、是否购买商品及对夜市的看法,观察内容包括顾客人群组成及收入情况。
在受访人群中,表示第一次来的占3.8%,表示是到中天街商场购物路过的占17%,表示偶尔来的占47.3%,,表示经常来的占31.9%。40.3%的受访者表示只是来逛逛,看到喜欢或必要的就会买,仅14.5%表示是来买东西的,其余有路过人群及周围居民。
在人群组成方面,以青年人为主,以情侣居多,其次为家人一同出行,极少人为单独出行。收入层次上也有较大差别。
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于看的人远远大于购买的人,真正购买的以中低收入者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天街夜市仍能保持较兴盛的发展,表明夜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夜间小商业,而是提升至市民文化生活层次。即丰富了市民饭后散步消遣的去处,延长了城市的夜间商业活动。
4、关于工商管理及城市管理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工商管理在夜市中基本处于盲区,未发现有任何工商管理人员出现,并进行管理。而在夜市管理中主要是城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城管)在进行相关工作,工作方式为劝阻经营者不要再道路两旁摆设摊点,如发现经劝阻无效则进行驱赶和没收经营工具,处罚的相关依据为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条例。
在调查者所观察情况中,经营者和城管之间没有发生冲突,相处较为和谐。只要经营者不在经劝阻后仍坚持占道经营,城管即不会进行处罚和驱赶。在城管下班之后,摊主即可开始经营,时间一般在晚8点到9点间。
三、结论
在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规模及商品、摊主、顾客还有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情况,本调查着重于揭示夜市地摊的文化意义,对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较大、商品种类丰富涉及面广,已形成稳定的市场,成为荆门市经济文化活动中长期稳定存在的一部分,其发展与荆门市中型城市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商品来源广泛,反映了夜市地摊在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些都表明中天街夜市地摊已然成为荆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经营者身份职业多样、年龄跨度大,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参与,不是单一的小范围的经济活动,市民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非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普通市民是主体,经营者流动性较大,经常有新的摊主进入,夜市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市民不仅是夜市的参与者,更是直接构成的组织者,足见夜市在普通市民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是因为这种非专业的经营,使得盈利的意味有所淡化,文化休闲的意味增强。
第二,年轻人是主体,女性经营者多。年轻人代表着青春活力,女性代表着审美与细腻,经营者主体的突显,使得中天街夜市也具有了这样的特点,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情趣,文化欣赏的层次得到提高。
此外,经营目的的多样性使得中天街夜市地摊衍生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大学生将夜市作为自我锻炼的平台,工薪白领阶层将夜市作为释放压力的地方,个体店主将夜市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这一系列的内涵都远远超越了夜市本身的盈利意义,使得夜市地摊愈发具有吸引力,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化的力量。
3、中天街夜市地摊的存在和繁荣离不开顾客的支持与推动。在对顾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夜市中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人们多结伴而行、实际购买者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等几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天街夜市地摊对于市民生活,文化观赏意义大于购买消费意义,即便购买的人数较少远远小于逛街观赏的人数,但是中天街夜市已然繁荣的发展起来了,足见其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除了盈利的推动更多的恐怕是文化的推动,大家在这场夜市中各取所需,盈利和购买只是很小一部分。整个夜市是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而实际购买者却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这样似乎构成了一种不平衡。其实不然,正是这种主体间的差距形成了文化的流向和传播,不同的人群都在向其他群体展示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展示和传播是以商品为媒介的,以审美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在顾客观赏和购买商品的同时,商品上体现的审美和生活理念随即向顾客传递。
4、对于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方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中天街夜市存在及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干预,仅仅保持在维护市容的层次上对夜市地摊进行限制。可见,中天街夜市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也说明了中天街夜市的发展繁荣是良性的。不可否认的管理缺陷,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就要求广大摊主为了中天街夜市的繁荣发展自律,管理部门积极寻求更优的管理方式。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研究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中天街夜市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中天街夜市得以发展繁荣的原因。中天街夜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市民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我们着重揭示其文化影响力。中天街夜市展现出了更多的时尚和活力,在时尚传递的主线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在夜市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化享受。这些都使中天街夜市文化更加熠熠夺目区别于以外的夜市地摊文化,从而达到了“小夜市,大文化”的繁荣场面,成为荆门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的耐品的文化风景线。
篇5:乡村文化的暑期社会调查实践报告_调查报告_网
乡村文化的暑期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一些切实的体会,之前我们对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做了一些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现在乡村文化的发展,我们几人组队参加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初入xx村
整齐的新房,宽敞的新路,还有几座小洋房,一座典型的现代化新农村。到达目的地后,安顿好住宿和饮食,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我们小组便出去到处走走,先对当地有个大体的了解,结果我们在村委旁发现了一座房子“xx村文化娱乐中心”,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二﹑乡村走访
首先,我们先来到了村长家里,他盛情接待我们,并与我们对本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状况做了讨论。他说:“现在政府的‘三农’政策让农民得到经济的发展,那么群众就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活动。现在乡村需要‘城市化的管理’,才能让大家获得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本村已经有一支秧歌队,而且正在进一步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例如:正在筹建的棋牌室,体育健身设施等。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秧歌队的组织者家里,她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奶奶。她说:“现在家庭条件都富裕了,我们年老的人都享福了,于是就自发组织了秧歌队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的帮助。”据介绍,现在秧歌队有二十几个人,有年轻的,有年老的,大多都在农闲时活动。
我们又到了几家村民家里,他们都热情的招待我们。我们分头把一些问卷到农家里进行调查,他们说,我们记录。他们大都提到,现在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以前丰富了,他们现在经济发展了,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欲望很大。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
晚上我们来到了村里的“文化娱乐中心”,这里有很多人聚集,他们正在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大家都很认真,也都很有激情和情趣。他们说:“我们农闲时几乎每天都到这,比以前在大街上乘凉好多了,这样我们可以愉悦心情,锻炼身体。”
三﹑初入青州
新房和旧房交映,仍然有落后乡村的一面,一座正在从旧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农村。我们到达目的地后,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安排好食宿,便开始到四周了解情况,这个乡村还是比较落后的。
四﹑四处走访
我们先来到村长家里,村长人是个年纪比较大的大爷。他说:“现在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快,但那些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却比以前少了。政府部门也正在实施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大家参与,为广大群众提供好的设施。”通过了解,这里曾经文化娱乐活动还是比较多的,可是因为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家都在家里守着电视﹑vcd等,很少出来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去了几家农民家,把调查问卷分发给他们,并给他们介绍,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我们纪录。他们大都很热情,在谈话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化娱乐活动的热切盼望,他们热切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辅助。
五﹑我们的感受
经济是脊柱,而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谐文化娱乐生活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6: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国家加大了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42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45个、文化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农家书屋”45个。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农民党员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得益彰,实现共享。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7:民俗文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x镇位于x县的边陲,西与x省x县相接,南与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山是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随着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文化站室建设退步明显。近年来,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自觉意识增强,一改过去的单纯求乐意识,科普、法律宣传、读书看报也融进了文化站室建设中去。新修建的文化站室趋于多功能化,尽可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镇还把电影院改进为集放映、演出、集会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战绩斐然,普及率达到100%,绝大多数农民都可以在电视上接受信息、新知识,观看电视节目成为农民最普遍、最有效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各村文体活动室建有图书室。镇文化市场建设也有新的起色,除以往的台球厅、电子游戏厅、练歌厅继续红火,近年又兴起了网吧,农村集镇与城市一样共同进入网络时代。
总体上讲本地农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活动得到普及。镇每年都斥资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晚会、全镇篮球比赛等。由于从农民自身的愿望出发,活动质量也有提高。二是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据调查,农民已习惯于把腰包里的钱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对“玩乐”的支出,可见农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在农村,自资聘请健身操教师、农作物专家、科技信息部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邀请艺术团演出,电影队放映更是常见。农民自发举办活动占了农村文化活动很大的比重。打麻将、扑克、下棋、打乒乓球等传统活动继续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三是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镇文化部门通过阵地宣传、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农民振奋了精神,坚持了信心。活动的实效性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本地的民俗甚多,文化建设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成绩显著。但我相信,今后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民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造福后代。
篇8:泸溪县盘瓠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泸溪县盘瓠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摘要:泸溪县是我国古代楚国的故地,涵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古典的艺术气息,是一处孕育古老文明的风水宝地.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究和参悟,结合实地考察和走访乡镇居民的方法,对泸溪县盘瓠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结合理论和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搜集得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深入剖析,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泸溪县盘瓠文化的地域分布和主要内容。深层次的解读了盘瓠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古典韵味,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性措施和建议,以便可以利用更好的方式来保护盘瓠文化,使其永葆历史的印记和饱经沧桑岁月洗礼所遗留下来的文化气息。
一,泸溪县盘瓠文化的地域分布。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的东南方,东邻沅陵、辰溪两县,西连吉首市,北接古丈县,南邻麻阳县,西南与凤凰县毗邻,是湘西自治州的“南大门”。县境处于武陵山和雪峰山的过渡地带,是东起华东,西接西南的交通要道。地貌自东向西南排成“川”字,由西向东倾斜。沅江沿县境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大部分属于低山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泸溪县是盘瓠文化的发源地,神秘而秀丽,它那神奇的魅力,似乎要向世人展示它的内涵,它那婉约的英姿,更加从侧面彰显古老泸溪的独特韵味和其绚烂的文化特色。
二,盘瓠文化的历史沿革。
泸溪县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是古代盘瓠文化的发源地,据多种出土文物的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境内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两岸生存繁衍。据说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其女与盘瓠结婚,隐居沅水流域,此传说亦渊源于此,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盘瓠文化,为后世人所传诵。远古的盘瓠神话和盘瓠图腾崇拜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广为流传,当地的许多民俗事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盘瓠文化。如以盘瓠《神犬》和辛女图腾为祖先的祭拜礼仪,以及关于盘瓠和辛女的传说演变而成的民俗歌舞,绘画,雕刻,服饰等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盘瓠文化。中国盘瓠文化的内涵极其古老而丰富,特点突出,令人着迷,催人向往,发人深省,尽显古老文化的魅力。而在同时,有关哪里是盘瓠文化的发源地,历来众说纷纭,有会稽说、中原说等,就湖南而言就有怀化、沅陵、凤凰、泸溪之说,各执一词,一直以来都没有定论。然而在1990年10月湖南省泸溪县召开的全国盘瓠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经过多方的论证和考查,确认了泸溪乃是中国盘瓠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三,泸溪盘瓠文化的主要内容。
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一种构成的艺术形式,因为其制作工艺简单,因此深受古代人民的喜爱。从广义上讲,剪纸实际上就是在纸上剪刻,镂空所出现的一种二维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塑造性,且发扬空间十分广泛充分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创造性。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剪纸主要是指用红纸或其他暖色纸做成,在世俗生活和喜庆节目中表达美好情感,营造热闹氛围的装饰品。而实际上,剪纸所使用的纸张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暖色也有泠色,但若以制作工具和制订对象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种类别。其中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主要用于喜庆节目的窗花和其他装饰花样。其分布地区较为广泛,例如盛行于我国北方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的民间剪纸。刻纸主要以刻为主,以剪为辅,主要用于服饰的花样和喜笺的剪辑等,两种都寄托了人民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赞美。其中在湘西剪纸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感及制作手艺,显示出其具备深厚的剪裁功底和文化底蕴,显示出湘西少数民族民间技艺的日臻成熟。
傩面具
巫傩文化是中华文化和盘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年代久远,早在商周时期就极其盛行,流行于各地,且各具特色。《周礼》,《论语》中对此有明文记载。傩面具就是始于这种“重祭礼,信鬼神”的巫傩文化。经过历代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化,它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分布地域十分广泛,我就县而言,傩面具种类繁多,已经现世的就有12生肖,36天罡及地狱判官、小鬼、牛头马面等,形式丰富,且造型多样,充分显示出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格。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者由于科学的普及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人民价值观念的转变。近几十年来,巫傩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已经销声匿迹,所以现在从事傩面具雕刻的人也越来越少。目前这种文化现象仅存在我县很少的几个地区。然而就在这仅存的几个地区中,他们没有让这种技艺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他们改进制作工艺,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并且融入了新时代的潮流气息和前卫风格,力求在艺术形象上有所突破,使这种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下去。他们雕刻的傩面具形象狰狞凶猛,怪异独特,咄咄逼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栩栩如生。表现手法上多采用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夸张变形手法,强化傩面具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达到震慑鬼神的目的,给人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另外,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抓住神灵性格特征,在眼,鼻,嘴等处进行了夸张的变形处理,显示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见识和非凡的艺术洞察力,在傩面具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9: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
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 “巷单”等多种称呼。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着歌圩文化的流传、演变,壮族歌圩成为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 场所。
2. 我市壮族歌圩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我市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8%,是广西壮族人口最集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人称“中国壮都”。自古以来,我市壮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圩”流传,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下面是调研组了解到的我市XX年壮族歌圩情况的数据,列表如下:
从统计表看,全市共有各类歌圩点349个,分布在全市的57个乡镇254个(社区)屯,可谓壮乡到处有歌圩。歌圩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节和8—10月秋收季节。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壶关歌坡等均超过3万人。
3. 我市壮族歌圩活动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一是歌圩中“传歌择偶、绣球传情”最具壮族文化魅力。原生态的歌圩中最热烈、最吸引的是对唱山歌、抛绣球活动。姑娘小伙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开展情歌对唱,以歌谈情、挑选意中人,最后姑娘们把绣球抛向她看中的小伙子,如果他中意,便能把礼品绑在绣球上,抛还女方,五颜六色的绣球来回飞舞,这是我市歌圩中 最有诗意、最具魅力的活动。
二是歌圩中饱含丰富情感的山歌对唱,美妙动听,耐人寻味。山歌调虽然是基本固定 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方法为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山歌、多情浪漫的宁明明江山歌、朗朗上口的天等西部山歌、神奇飘逸的龙州山歌等尤为动听,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美、比兴美;一挥而就、出 口成章的流畅美;整齐严谨、朗朗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很多山歌已经成为现代的民族文化经典作品,世代流传,久盛不衰。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篇10:领导层工作者正为恶劣的单位文化埋单_调查报告_网
领导层工作者正为恶劣的单位文化埋单
《华东区白领生活形态调查研究报告》调研显示,上海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58%的白领羡慕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3%的白领认为比不上农民的理由为“他们没有辐射和交通污染”;43%的白领希望能和农民一样一日三餐都正常。
大可不必用“那你为什么不去当农民”之类的诛心之论去戗白领们,他们不至于弱智到连自己的境遇比农民高都不知道。白领们今日堪称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跟他们自身的状况有关,亦跟我们时代所处的企业文化有关。白领们的抱怨,是工作疲态的表现;而工作疲态的心理呈现,则是企业文化失败的表现。
5年前,以《没有任何借口》为代表的一大批冒充译著、宣扬关于“执行”,关于“如何完成任务”,关于“决不找借口”,关于“某某某是个好员工”之类的伪经管书,被包装成了源自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被中国那些号称最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老板当成“最完美、最优秀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对员工进行洗脑。通过迎合当下中国管理层的需要,通过集团购买,这类书每每占据工商管理类、励志类图书排行榜。它们在批量制造奴才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强化、固化管理者的独断专行理念。今天上海白领的疲态,说明我们的白领和企业都在为这种劣质的企业文化埋单。
多数老板和上司都喜欢听话的员工,喜欢加班加点的员工,视之为勤奋、努力和敬业的象征。但事实上,现代企业更需要的是员工内在的激情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服从和老牛式的勤勤恳恳按部就班。而创造力和工作绩效都往往来自激情而非来自简单的工作时间延长的加班加点。一个始终“在状态”的员工,远比他始终“在单位”重要得多。日本著名企业家岛川三部曾自豪地介绍,他经营管理的最大本领就是把工作家庭化和娱乐化。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充分显示出“人是工作的自由主人而非单位的奴隶”这一企业文化新主题。
据悉,google就从不对员工的工作时间作要求。他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时区”里工作,或者像早起的鸟一样清晨五点就开始忙碌,或者像夜猫子一样昼伏夜出。你可以带着心爱的狗儿来上班,只要宠物不乱跑、不大叫就都可以带到公司来。如果工作累了,还可以带宠物到外面的草地上一起享受一下阳光和运动。不只是谷歌,微软、迅雷等越来越多的外企、民企也一样有着舒适的办公环境,免费的餐饮,和多样的娱乐设备。健身房、撞球台、桌面足球、按摩椅在他们的员工看来,已是稀松平常。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深入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显示,公司文化与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几个因子中是最高的。中国的企业文化必须走出“资为劳纲”的传统和“伪经管”桎梏,才会在“解放白领”的同时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