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体会(汇总两篇)

发布于2024-06-09 01:36,全文约 1845 字

篇1:202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党员心得体会

记得小时候刚刚学习英语,学习的第一句句子“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我是中国人”是植根于我们心中的爱国的最基础的语言和情感。

“家是千万国,国是千万家”很形象的将我们的国和家的情感联系描绘出来,但爱国却不仅仅如此,爱国主义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有着更多新的呈现和层次。

维护网络环境,守护网络阵地

对于网络的力量,相信大家已经不再陌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是这个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奇迹,通过一根网线,可以将无数不相识的人的心牵引到一起,10月1日祖国70华诞,人民日报一条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的微博的转发量是1527万,评论人数是25.9万人次,而点赞量达到117万,而这其中还不包括评论中的楼中楼评论,以及各路转评网民背后的二次三次再转数量,这个体量的传播及速度放在从前单一的纸媒时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网络优势到如今,可以说已经显山露水!特别是80、90及至00一代,网络生活几乎覆盖了生活的1/3,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传统纸媒以及更多的主流媒介早已顺应时代潮流,在网络世界搭建起自己发声的平台。还有一些原本比较“曲高和寡”的媒介或者学术平台,也通过网络的形式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人民日报的微博粉丝数是9964万,而围绕近期新闻热点,呼吁及激励人们爱国、法治等内容几乎都收获绝对人数的支持和点赞,在关键时刻主流媒介及主流价值观显现出的力量和榜样作用不容忽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如若没有加以良好有序的管理和正确的导向,很容易引起巨大的网络安全隐患。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网络安全指出“深刻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积极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作为基层中共党员,在巨大的网络世界中,要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要有明确的身份意识,党员同志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有正确的三观,要明辨是非、真假、曲直,也要时刻谨记和宣传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人人都应遵纪守法,做新时代文明网民。

篇2:202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党员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通过阅读《纲要》,我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70年峥嵘岁月、70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上演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世界奇迹,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象岳飞一样的爱国人士,尤其是一九三七年泸沟桥事变后,我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经过许多先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艰苦抗战,才终于结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经过了众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奋战,才使我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聚焦青年主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党的教育事业正确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需要。因此,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爱国主义教育,会激发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开拓的精神。因此,在青少年的思想建设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须臾不可忽视。为了引导青少年知国、爱国、报国,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着力培养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人生目标。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思想。

在基层,每天都要与老百姓打交道,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家庭的背后,都有一个甚至数个需要关心关怀的孩子。这种关怀在政府、学校、更在于家庭。只有每个家庭都能有收入、有干净明亮的住房、不再为明日的吃穿发愁,父母才有更多的精力培养孩子。爱国教育要从小抓起,只有让青少年在温暖、有爱的家庭中成长,才能懂得今日的幸福得来不易,才能让青少年懂得继承先辈遗志,懂得承担自已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学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将来才能为实现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