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相交线教学设计(汇编五篇)
发布于2023-12-04 00:57,全文约 10937 字
篇1: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 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 。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 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 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篇2: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的独特情感;
3、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理解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情志,教育学生为理想奋斗。
重难点:
1、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 深刻的意义。
2、明暗线交织,小桃树的形象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似乎只有桃花才能代表春天的美丽。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作品《一棵小桃树》。
二、文题解说
点拨:题目“一棵小桃树”点明了写作对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借小桃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词语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忏悔( chàn ) 伫立( zhù ) 纤纤( xiān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孱头( càn ) 蓄( xù ) 恍然( huǎng ) 猥琐( wěi ) 渺小( miǎo )
摞( luò) 马嵬坡( wéi ) 灼灼( zhuó ) 苦涩涩( sè ) 颤抖( chàn )
刹那( chà ) 赤裸( luǒ ) 幼稚( zhì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楚楚:软弱柔美。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孱,瘦弱,软弱。
矜持:拘谨,拘束;庄重,严肃。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文中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四、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思考写小桃树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
点拨:先写眼前情景 1、2;
接着回忆过去 3—8;
最后又回到现实 9—14
2、行文思路:
点拨:一、(1段)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二、(2段)写眼前情景,抒发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
三、(3 - 8段)回忆小桃树以及“我”的经历;
四、(9-14段)回到眼前情景,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3、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
点拨:引子。暗示小桃树与“我”的关系是不平凡的,有它的特殊意义、经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
五、分析比较,理解内容
1、文本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点拨:“我”、小桃树、盆景、爷爷奶奶。
2、本文写盆景、爷爷种花有什么作用?
点拨:运用对比,突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3、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有什么作用?
点拨: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
展开全文阅读
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4、文本叙述了一棵小桃树的经历,中间还写了“我”的经历,谈谈小桃树和“我”的经历,分析两者的联系。
点拨: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拱出一点嫩绿儿——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猪拱,被遗忘)——开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是我的经历:荒僻山村,从小有梦想——走出山来到城里,感到渺小,孤陋寡闻,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自己太幼稚天真,经受磨难——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矢志不渝追求理想) 。
小桃树长在家里土院子的角落里,暗示“我”从小生长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小桃树得不到良好的生长条件,暗示“我”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孤陋寡闻,后来到城里才知道天地更宽广;它长得瘦小,暗示自己感到渺小,未能成为大才;着重写它在风雨摧残中的情景,暗示作者自己在生活道路上经受风风雨雨和种种磨难;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我被感动,不忘初心,对理想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总结: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
六、精读重点,把握主旨
1.找出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表现了小桃树什么特点?
点拨: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蓄着我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我的梦”是“绿色”的?
点拨: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朦胧向往;是说自己为美好幸福的未来而奋斗,这是生机勃勃的,欣欣向荣的,充满希望的。
3.重点句理解赏析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拨:(1)“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4.最后一段“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点拨: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七、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八、课堂小结
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九、加深理解
1.背景链接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追求理想的象征。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散文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十、拓展延伸
1、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不懈追求理想。
2、比较小桃树和紫藤萝的经历,体会作者要抒发怎样的真挚情感?
不幸遭遇 经历风雨后 面对挫折的态度
小桃树 角落里、被遗忘、被猪拱、讨人嫌、遭风雨、花零落 百折不挠、
欲绽的花苞 困境不气馁,心中有梦,
顽强斗争,不懈追求
紫藤萝 花朵稀落、伶仃、
东一穗西一串 紫色的万花灿烂的花瀑
生命无止境,人生美好,
生命永恒,勇气倍增
3、校园、庭院、公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哪一种你最喜欢?哪一种牵动过你的忧愁和欢乐?请写一段简短的话。
展开余文
十一、随堂测试
1.第⑩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点拨:写小桃树长在角落,不被重视;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文章结尾“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拨:因为在风雨摧残中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让作者明白: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点拨:将人世比作大书,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2)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拨: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十二、推荐阅读作品:
1.《丑石》
2.《文竹》
3.《静虚村记》
板书设计:
我的小桃树
环境 经历 现状
小桃树:(明线) 角落里 遭遇 花苞欲绽
我:(暗线) 偏僻小山村 磨难 安慰追求
托物言志
篇3: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识记字词:凹(ao)凼(dang) 门槛
(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
(ga)筹(chou)划黏(nian)尴尬
(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
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台阶》,《台阶》
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自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
复述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
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
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然后进行课堂发言。
提示:
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
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
法形容。
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
思考题:
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
理解?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
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题,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拓展延伸
思考题: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
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
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
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
日子。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教师小结
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业
写成“研讨与练习”
调查附近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
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
篇4: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__,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文章。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
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
(2)词义
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
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__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3.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听范读录音,小组互读精彩片段。
2.整体感知
(1)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交流点拨】①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②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因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了。)
③为什么出不来了呢?(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2)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本文曾获得1999年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交流点拨】第2段:“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第43段:“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写出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伏笔。
2.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运用旁批法来体会其作用。课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笔和照应之处,通过旁批的方式,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旁批,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或疑惑。写完之后交换看,精选最棒的一则旁批交流。邻座的同学互相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组长负责组织。
(1)“热,热得像--地狱。”小女孩说的这句话非常奇怪,为什么会热呢,因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这不合常理。而且还说热得像地狱,这就更加难以理解了。这几处就是埋下的伏笔。
因为“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当然会热得像地狱。
(2)小女孩为什么不想让大家知道她现在的处境呢?不想让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个被囚禁在地心里再也出不来的人呢?
【交流点拨】小姑娘是想一个人承担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难,不想朋友们为她担心,这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从反面来说,这也说明这个小姑娘处境实在是太惨了,惨得连她自己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个事情。
(3)“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这是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交流点拨】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3.同样的脆弱,同样的悲惨。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请你设想一下。
【交流点拨】同它对接,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落日六号”内整洁的陈设。我走了进去,那个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长高了,这是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对着我微微一笑,说:“你来了。”这二十年的光阴,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烟消云散。我带着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资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类对地心世界的认识更为充分,一个崭新的纪元开始了。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无穷魅力。希望本文的学习能够为大家打开一扇阅读科幻作品的大门,领略科幻的神奇。
【交流点拨】今天通过对科幻小说伏笔的旁批与品味,我们不仅读出了构思的精妙,也读出了科学及献身的精神。愿同学们课外读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学上一招。
2.拓展延伸
平时我们接触过不少科幻小说,请展示一下这些科幻小说。
篇5: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
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
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阿长买。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
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重点研读
1、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
明确: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3、指名学生读19——29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①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②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难点
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4、深入探究。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有相同的地方。都在作者的人生路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山海经》的作用,激发了作者的学习兴趣,鲁迅的读书生涯就是从《山海经》开始,作者对它的印象也最深。文中说“最初得到、最为心爱、到现在还在眼前”就是例证。长妈妈的作用: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热情、乐于助人、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真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所以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怀念之情。
5、齐读最后两段,感受情感。
五、课堂练笔
1、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2、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跑到书店书摊,买到这本书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