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书心得(推荐11篇)
发布于2023-12-04 04:08,全文约 6730 字
篇1: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昨天在网上订购的《随想录》,心中不胜喜悦。
不知为何?每次看到有一本新书时,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有时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高兴。翻开目录,呵,150篇文章收纳其中,一共有5集,厚厚一本书有662页,我不觉吓了一跳。
看了一下,巴金老爷爷的“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令我颇有感触。写作如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人生道路。不断地写作,在写作中了解自己,解剖自己。
写作的意义不一定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以后,俗话说“后车之覆,前车之鉴”。也是把每天的愉快和不愉快都记录下来,等到以后再翻来看看,或许会十分怀念。岁月荏苒,一过就是20xx年,拿出小学中的日记来看,总会一笑,那每天一行两行的短语,并没有因为简短而失了真性,我似乎仍能回忆起从前的往事。最近学的《往事依依》讲得是多么好,是啊,往事依依,可能你曾经难忘的事过了岁月的折磨,布满了灰尘,再也不记得了,可写过,便记录了下来,仿佛掸去灰尘,重见了天日。我也希望我的文章可以订成一本书,现在当然不太会实现,我只是希望,如果真能,就拿这篇文章作为总序好了。
写作也是一种感情的发泄,好似哭一场,闹一场,疯一场。把心中所想所感一字不差地写下来,一次性,畅快,使人闷在肚中的情感宣泄出来。你会觉得心旷神怡。有时哭、闹、疯确实能发泄,但似乎不太合理,让周围的人觉得你有病一样,那就写出来吧。待到以后看,说不定会有另一种不同的感觉,不必在意表达的形式。因为那只是你的文章,虽然不仅仅属于你的,但那就是你,真实的你,内心深处的你。可能是一个你熟知的形象,也可能是一个你从未知晓的样子。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的成就、成绩指指点点的,但那又怎样,你就是你,为什么要为了别人而改变你自己,文章只是你的,你觉得好,就一定好。别人的指责请抛在脑后。你可以我行我素,因为那只是你的文章。巴金老爷爷的文章也曾被别人所指责过,可他并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文章。
篇2: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最近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力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原著为英文写作,书名为《The Gay Genius》,我读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振玉先生的译本。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文学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从执政、文学、诗词、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洵等历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0xx年,被贬谪20xx年。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的登峰造极。“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苏轼、苏辙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苏轼的诗篇中,不少以子由为题,甚至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如“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读来令人不禁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间想念不能见面的子由而写下的。
苏轼情感淳朴、真挚,为悼念亡妻王弗,他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尽的哀思跃然纸上。除却妻兄外,苏轼一生中也是广交友,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处处有友人不顾朝廷施压给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顾。有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均是苏轼与友人共同游玩时而写下的,与友人对话佳句连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充分展现了他豁达的哲学人生观。而我十分喜爱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记,人生有三两知己足矣。
苏东坡这一生,伴随着其在诗词、书画、哲学等方面的登峰造极,他的很多执政理念与行文风格在现代看来也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时代性。那么,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林语堂先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诗人……”。嗯,这些还不够,在我看来,苏东坡身上还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有着一股强大的浩然正气,能催人奋进,乐观前行。“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就是他。他所具备的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光辉璀璨,让世人一直无比钦佩,怀念。即便东坡已离去多年,但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快乐与力量。
篇3: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必定要读许多书籍,才能有大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也是这样。知道读书的人不如喜欢读书的人,而喜欢读书的人不如觉得读书快乐的人,我们要在读书中获得快乐。
暑假时,舅舅从美国寄回了一本《艰难一日》,是关于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的书,让我很感动,也很欣慰,更多的是惊讶,他们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快乐了,为本?拉登的死感到快乐,这些都是其他的不能给我的,我会为他们喜怒哀乐。
读完一本书,会感到浓浓的满足感,我从读书中获得快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篇4: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也像高尔基一样爱书籍。
我刚健的书柜上陈列这许多大大小小的书籍,基本都读过了。比如:《简爱》《老人与海》都看过了。还觉得意犹未尽,又把妈妈的书胡乱的看了一遍。
我喜欢在网上看书。因为网上的书不尽全,还可以评价。我隔半个小时就在网上买了七八本书。这不,因为爸爸没有按时将书送回家,我任性了一次。由此可见,我非常爱书。
我像许多文学家一样热爱书籍,还把读书视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篇5: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是美学经典,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们学文的人都应该看看,因为它对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在戏剧和小说方面,“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章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读懂戏剧和小说。
德国诗人歌德在一八二四年的《关于艺术的和感想》中有一段著名的语录:
诗人究竟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前一种程序产生出寓言诗,其中特殊只作为一个例证才有价值。后一种程序才适合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并不想到或明指出一般,谁如果生动地掌握住这特殊,他就会同时获得一般而当时却意识不到,或是事后才意识到。
朱光潜认为,这种提法很好地解决了形象思维与文艺思想性的关系问题。我认为,这涉及到艺术典型在创作过程中是从共性出发还是从个性出发的问题。具体在我们的写作活动中,以小说写作为例,这个原则可以指导我们怎样来塑造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首先,我们应选择一个典型的环境。环境包括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个环境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艺术的真实存在,因而它具有特殊性,小说的故事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
其次,我们要选择的这个人物形象也要是典型的,他有自己的个性,即使你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其实也要写出这个人的特殊性。小学生作文中常常把人写成一个样子,通通是“高高的鼻子、大大的眼睛”,其实就是把人物类型化了,不符合典型人物的原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我们笔下的人物都要有个性,不然就不符合客观规律,当然就不符合写作的规律了。
再次,要树立用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一般规律的写作原则。正因为我们笔下的人物是典型的,所以他更真实,更能反映生活的原貌。因为典型,还原了生活多姿多彩的面貌;因为典型,囊括了生活的一般的本质。
最后,为了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找到一种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对事物的特殊性要深入挖掘。其次,就是要表现出这个人物的特殊之处,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最后把人物置于一个典型环境中,让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在环境中碰撞、融合。这样我们就能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呈现生活的本质。
篇6: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老师,让我分辨善恶,让我分辨悲欢。是童话让我爱上读书,书中的《丑小鸭》让我泪流满面,我被《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的愚蠢而感到大笑……
还有一次,我因看书入迷和妈妈走散,而在广场上大哭起来,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再也不敢边走边看书了,有时实在忍不住也拉着妈妈的手看书。
这个四年级的暑假几乎全是在读书中过的,我每天早晨起床,打开空调开始看《上下五千年》我总感觉到大禹治水的艰辛,还为姜太公的智慧感到骄傲……
读书可懂得大道理,书也是一位高师,可以指点我们的写作,也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理想的阶梯,让我迈向我的理想更进一步。
篇7: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时两首》、《秋天》,是苏教版第七册的第一组课文。这一组课文前两篇叙述了教师节、中秋节中,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情感。后面的古诗和《秋天》一课,虽然没有写到节日,但它们同样蕴涵了人们美好的情感。后面的作文,与节日有关。练习中的读读背背,是对教师的赞美。这一组课文,主题不是很清晰。但基本上,蕴涵这样一条主线——赞美人间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老师,您好》,这篇课文主题非常清楚——赞美老师的事业。题目“老师,您好!”,是作者对老师发出由衷的问候和赞美。作者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诗句赞美老师事业的哪?先来看“事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事业一词,表明教师的职业对社会发展有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部分写教师事业的美好。崇高”在《现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最高的,最高尚的。“美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好(同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的事物)。也就是崇高和美好,是作者表现主题的两个不同角度。这是这首诗的内在结构联系。这样,崇高和美好就成为了这首诗的关键词。它勾稽了这首诗的内在联系。
作者写教师事业的崇高,先总写然后分写再总写,顺着人的情感发展线索进行:铺设大道、架起金桥事业崇高;然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人的成长浸透老师的心血,一个是创造蕴涵老师的辛劳;老师的事业推动了时代的飞速前进,作者发出赞叹——老师,您好!这一部分的叙述,是从大的角度叙述教师的事业,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显得离孩子的生活有些距离。但这一节的叙述很重要。这里的描写,这里的意象叠加,为下一节的叙述做铺垫。因为下一节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作者可以切切实实的走进老师,似乎可以看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听到教师育人时的气息。教师的形象从高大全中走出来,越来越可亲、可敬。我想,第二节应该是学生学习这首诗的重点。
第二部分也是采用先总再分然后总的叙述方式:因为教师用真理和智慧塑造人才、让孩子心灵闪耀春晖和朝霞,给予孩子前行的希望,引出话题——教师事业的美好。紧接着作者写出两个生动的画面,一是把老师比成春蚕,二是把老师的微笑比成甘露撒向孩子。两个意象激发了学生相似的联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无私的爱,似乎听到了关心自己的话语,看到老师为自己成长,额上不断增加的白发,所以,最后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这使全诗的情感到达高潮。
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它的句式整齐,长短结合,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它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整首诗含义深刻,富有韵味。比如把老师比成春蚕,笑语比成甘露,用鲜花象征学生。这首诗最为成功的地方,是它情感节奏。从叙述教师事业的崇高,到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层层铺陈,反复咏唱,读者能够感到老师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人性的美丽,越来越亲切自然。所以第一节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只是心中涌
篇8: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习,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篇9: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读书给我听。刚开始,我都听不懂他们读了些什么,随着我慢慢长大,渐渐地从不懂到懂一点,从懂一点到懂得越来越多。
现在我已经上一年级了,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我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也不用爸爸、妈妈给我读书了,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就会读一些我喜欢的书。
书本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美和丑,什么是善和恶,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我们沉浸在书的海洋,去体会书带给我们的知识和快乐,让所有的同学们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10: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不例外。书带给我无穷的知识,书教会我怎样做人,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在这字里行间蕴含着无限乐趣的知识世界里,我可以尽情地遨游,我可以与伟人促膝长谈,我可以放松身心……
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喜欢先到知识的海洋遨游一番,让学习了一天的身心,放松一下。在我看来,读书是最有效的心情调和剂,在我心中烦急时,拿来一本书,我竟然奇迹般的快乐起来。我细细地品味着,思索着,我明白了,因为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温柔地抚摸我,安慰我,抚平了我灵魂中的浮躁与心灵上的焦烦……
读书的乐趣真是多,想也想不完,说也说不完。总之,既长知识,又领乐趣,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篇11: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简短
老师给我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我很爱看《大林和小林》,我一听名字就感到很有趣,很像是兄弟俩之间发生的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哥哥好吃懒做,最后死在富贵岛;而弟弟很勤快,幸福的生活下来了。哥哥想不劳而获,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弟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幸福,虽然中间遇到了一些坎坷,但最终胜利了。其中,我最喜欢小林,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幸福。不像他的哥哥,光吃不做,最后自己倒霉,死在了荒凉的富翁岛。我认为,哥哥是自作自受,活该。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胜利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