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高三历史高考备课组计划【最新9篇】

发布于2024-07-02 08:25,全文约 35537 字

中学历史备课组2024-2024学年工作计划

篇1:2024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一、回顾总结XX年和XX年高考试题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对教材的使用。

XX年试题中的第12、13、16、19、21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再现课本知识能力,分值有20分, 全卷在识记与再现方面的分值达33分。整卷答案来源于教材的分值占48分。

XX年卷中的第12、14、16、17、19、20、21、22等题均来自于对课本知识的识记与再现,分值共32分,第15、18、21、23虽然属于理解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但相关的知识均属于基础题,整卷答案来源于教材的分值超过了XX年,达到了62分,可见,总结两年高考试题,立足于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2.试题呈现方式变化不明显。

“直接呈现”类题仍维持。卷“直接呈现”有五题--12题“隶书”、13题“生产科技”、16题“明代内阁”、19题“到民间去”、21题“国际共运”

卷“直接呈现”也有五题--13(道家)、16(科举制)、19(多民族)、20(孙中山)、22题(史前史),卷材料呈现有四种形式:文字、图片、表格、地图,比XX年增加了一项“历史地图”。

“情境呈现”类题没有明显增加。且情境表述比较简单,如卷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农耕技术”、17题“理学辩论”,18题的“南澳一号”内容较多,但还需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3.注重历史学科特点,考查历史意识。

考查历史的时序性。

以选择题为例,XX年卷中的12、13、14、18、19、20题,其中第14和19题选项直接以时间表述。XX年卷中,考查时间和明确时代特征的有第14、16、18、19、21、23,排列时间顺序的有第20题,

注重各模块间的交融,重视迁移能力考查。

卷主要体现在选择题部分,如13题“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必修二和三),18题“穿西装的孔子”(必修三和1B模块),19题“到民间去”(必修一和三),20题(必修一、三,选修4),21题“国际共运”(必修一和选修4)。非选择题中没有延续这理念。

相比之下,卷除了选择题有12题(该人物必修三,选修4),22题(史前史:必修三,选修4),非选择题有较多涉及,如38题(经济危机影响:必修二、选修3)39题(美国宪法:必修一、三)。由此可见,近两年的试题通过试题的精心设计重构通史体系。

4.个别专题知识点考查十分集中。

两年试题的考点集中于某个模块(如卷38题“工业革命”题,卷第38题“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更多是集中于某个专题(单元)内甚至是某课内。

5.充分发掘材料考查功能。

(1)获取和解读信息

卷有15题“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39题(1)“工业革命满足的三项因素”

卷中的15题“卖新丝”18题“南澳一号”,都体现了这一点。

(2)调动和运用知识

卷38题(1)问、(2)问等

卷38题(2)问“(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论证和探讨问题

卷38题(3)问;卷第39题--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6.各个模块知识点考查分布稳中求变。

从表中看出:必修 基本稳定,而必修 和必修 起伏较大。选修3不变,选修4略有增加。总之,仍以必修三册为主。

二.备考指导思想:

在认真研究浙江省20xx年和20xx年高考命题的特点的基础上,吸取文科综合科目考试的成功经验,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为重点,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落实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辨识概念、拓展联系、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记忆、运用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班共四个班级,人数共220人,生源是在一中,二中录取后的第三类,加上高二分科时学校大力倡导学生选读理科,使文科班鲜有优秀生,而级段后五十名大都选读文科混日子,因此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整体落后面大。

四、备考对策

1.统筹安排复习进度:(后附进度表)

2.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第一轮复习的一课时安排为例)

课前要充分准备:

首先将涉及到本课知识点的近两年浙江省各地市的统考模拟卷和近五年的高考真题都研究一遍,大致了解命题方向和规律。其次,仔细研究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尤其是学科指导意见中对知识的要求,逐点落实,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导语、课前提示、“学思之窗”“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各类图表等资源,尽可能挖掘材料中的信息,适当合理地用于理解正文的知识点,对于知识拓展类的材料可以选用教材外的名家名著引文,以便使学生能较快领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力求踏实紧凑。

课前五分钟提问:主要内容是学生上节课复习内容要点,其中包括课前提示,黑体标题,重点知识概述等,每次抽查五位学生,并将答题情况以ABC等第做好随时记录,虽然这个记录是很随意的,也说明不了什么实质问题,但学生很重视自己在老师前面的表现,为此课前往往会力求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能及时将上节课的课本知识进行巩固。

梳理基础知识(约十分钟):根据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内容,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梳理重整本课的基础知识,一般用图文并茂的材料引出,或表格填空,形式不等,将学科指导意见中的有关“了解”、“知道”类的浅显知识再现一遍,为后面的理解分析热身。

理解和运用知识(约二十分钟):精选近几年的各地的模拟卷或高考真题以一个主题将本课的知识串接起来,讲练结合,使学生用新视角去理解课本知识,不是一味的重复。

拓展知识(约五分钟):选取合适的新材料引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给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知识网络体系,一般不深入分析,点到为止。

在后两个环节中,是立足于教材的,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其间往往组织评价答案时会联系所学知识,继而需要回归教材,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知识,粗者课前提示、课本黑体字大小标题顺序及逻辑关系,细到每段的首句之间的联系,甚至有时精确到词语。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普遍学生认为精读课文特别重要,平时自己一个人很难会看得这么深入仔细,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学生逐渐地学会阅读历史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工具书用。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精读,具体视内容、时间而做适当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也视各课内容特点有所不同。

课后要适当训练、及时释疑。

学生人手一份辅导用书,06-XX年高考真题汇编;每单元结束后及时讲解练习释疑。舍得花时间,讲透典型题目,及时收集错题,可以在单元测试再反复变式一下加以利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这对于基础普遍薄弱的学校来说,不断强化反复比较有效。

3.加强学法指导,提升能力。

“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让学生明确高三学习的特殊任务,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要有坚毅的意志力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会使逐渐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阅读课本三步曲。

第一步:泛读:不是随便读,而是“从厚到薄”,每册的前言、每单元、每课、每一目的标题,按教材顺序看下来,并思考编排的内在联系。必要时在每单元相应内容要了解大致标志性的时间,以此构建重大事件的知识网络。

第二步:精读:“从薄到厚”。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课前提示的廖廖数语是对课文的主旨的概括,为什么课本内容繁多,为什么精选了这些事件,其中一定有其内在逻辑关系。每一目的标题遣词造句都应经过精雕细琢,这必是正文的中心所在。每一自然段总会有一整句,甚至有些课文中前后连续的段落首句出现有规律地以排比的句式,这往往表明这些段落之间的并列关系,而非总分关系。长期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不需要整天“死”记“硬”背,效率会加倍,看书更有趣。

第三步:合书回忆,刺激记忆。这一环节往往学生最不愿意去做,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合上书本,默记默写,尽力回忆刚才看过理解过的内容,确属不会去翻书印证一下,印象也会特别深刻。

通过对班级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坚持这三步看书的很少,实施第三环节的更少,因为他们更欢迎老师在课堂上直接指点阅读,但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今后还将继续下去,以课堂指导和课前提问相结合,加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督促阅读习惯的养成。

学会动手整理知识:

建议学生动手先按时间顺序整理必修三册,最好用活页纸;其次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名目整理一下,需要整理的比如方针、政策、路线类的、著作类的等等,如果做过一段时间整理的学生,平时复习自然而然会比没有整理过的学生更关注相类似的知识,更有动手整理的欲望。而这项工作最重要在于坚持。老师可适当了解关心一下动手的进度。

学会解题,提高应试能力。

精选练习:练习选用近两年浙江省各地市的各类统考模拟卷和各大名校的实测卷,每节课都会适当利用理解和运用知识、拓展知识这两环节,精选题目,既可以整合知识点,又起到训练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审题、答题,比较熟练地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同时又要不断适应在规定时间和分值内完成一定的题目。

课堂上的学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才会熟练掌握,因此课后要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高考真题汇编、阶段测试的类似题就是学生反复训练的重要载体,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强化训练逐渐同化成自己的技能和方法。

讲透题目:每堂课有一两道题要精讲,选择一道,非选题一道,不求量求精,一单元复习总结后讲单元练习和测试卷,对个别特易错题需要进行反复的变式训练,反复强调方能对大多数学生有效。

整理好历史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求学生保留好每一份资料,按自己的习惯及时搜集,不用辛苦抄错题,既省时又实用。

加强团队协作,求得共赢。

要协调好备课组成员之间、文综组学科之间以及高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例如高三备课组共2人,一位高级教师,另一位二级教师,比较年轻,缺乏经验,但是很努力,基本功不错,在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方面协调好关系,老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年轻教师的实践历练也不缺少。另外,文综组各学科在上课风格,复习思路等方面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同时还要对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正确理性定位,努力做好,但学科要均衡发展,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综合成绩的提高。

总之,20xx年的高考复习任重而道远,备考计划在执行期间可能随着形势变化做些适时的调整,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

篇2:2024高三历史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_学期工作计划_网

2020高三历史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

转眼间暑假即将过去,这个新学期的开始,历史老师就将面临着高三的教学工作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教师的上学期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老师工作计划(一)

暑假尚未过完,我们已经开始进入高三紧张的复习工作中来了。已带过几轮高三,深知高三复习计划在高三复习推进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学期一轮复习的各项安排,现制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1、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高三1班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比普通班学生要好,但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较弱,知识框架体系尚未建立,且解题思路仍相对混乱,整体得分能力尚有待提高。高三2班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有些差强人意,学科思维及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更差了,但该班学生相对1班而言更加活跃,参与课堂与老师同学互动的积极性更好。因此,如何根据两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知识基础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复习要求就成为了高三一轮复习能否做好的关键。

二、目标要求

1、对普通班而言,首先要注意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落实笔记”,在学生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基础上,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认知,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课堂上的限时训练,逐步转变学生的原有不良作业和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再次,在答题规范方面,还要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并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

2、对实验班而言,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首先仍需注意“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需大胆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进行课堂改革,努力发挥优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学科思维能力。 再次,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较新的研究视角,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加强对海南高考考试说明和海南高考试题的研究,让学生熟悉海南高考的走向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基础上精选精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能力。

3、对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特别是对于考试说明要花大气力来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种程度,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作为导向,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对于高考试卷更要花气力研究,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要考察的知识点、要掌握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再次,要注意精选相关试题,大胆舍弃一些重复低效的题目。既减轻学生的负担,由可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 试题讲评时也要有针对性,不能单纯地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还有,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多关注那些中档乃至暂时落后的学生,经常给与他们鼓励与督促。

老师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老师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老师工作计划(四)

根据xx省20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别是、)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五、复习内容与进度(略)

老师工作计划(五)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篇3:高三历史教学计划6_教学工作计划_网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6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17)、(20)班历史成绩整体势力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XX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高三历史任教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原新教材与新出版的同种浙教版新教材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其明显的变化的“增、减、挪”部分。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对各地课改较成功的题例和样卷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一轮复习后,进行通史式的第二轮专题复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4:2024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2020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5篇

高三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离高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师要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大家在高考中考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工作计划(一)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工作计划(二)

高三的下学期复习任务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略)

教学工作计划(三)

为保证高三学子在历史这一学科不退后退,在此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励志网/,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工作计划(四)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 “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 “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 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 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 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教学工作计划(五)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这一学期中,觉得很幸福也很辛苦。幸福的是,同事和学生关心和支持我;辛苦的是,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尚有力不从心之感。“静坐常思已过”,这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以期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 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高考试题进行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四、工作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高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和课上学案,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念和角色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和总结。

4、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辅导

本学期在课后辅导上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高三学习的后期,学生普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导。

3、其他方面

(1)要多向其他教师和教研组学习,多听课,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足。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篇5:高三历史教学计划4_教学工作计划_网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4

鉴于普高高三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将作好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对课标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试卷和高考信息的研究,把握住复习的方向;二是重视一轮复习效益,夯实基础,吃透教材,特别是一轮复习中重视对历史单科薄弱的学生进行治瘸补差和个别辅导;三是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四是重视授课提纲的编写和练习的精选精练精评。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轮单元复习(XX年9月-XX年2月下旬)

XX年9月必修1

XX年10月必修2

XX年11月必修3

XX年12月选修1

XX年1月中旬—2月下旬选修2和4

2、二轮专题复习(XX年2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XX年5月-6月初)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XX年高考历史试卷,搜集高考信息,指导复习工作;同时研究学情,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一轮单元复习突出双基,夯实基础。复习中既要全面铺开,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3、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4、精选、精练、精评。一轮复习中安排两周一练,二轮复习安排一周一练,三轮复习安排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篇6:2024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师的工作计划_教师工作计划_网

2021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师的工作计划5篇

教师工作计划(一)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备考)的活动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一、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这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总体上有较大的潜力,但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挖掘。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二、复习目标

通过三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三、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四、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五、复习措施

(一)要完成三轮复习任务

1、第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抓点即基础知识,目标:提高基本能力

从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上旬是第一轮单元复习阶段,采用学案式教学,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主要是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做好基础知识复习,各个模块知识点的整合,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步步为营,以静制动。这阶段耗时最长,在这阶段里,我们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整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复现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抓线(整专题),目标:综合能力提高突破。

从20xx年x月上旬至x月x日前是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主要是抓线(整专题)——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通过抓好各考点的融合,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第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第三轮抓面(练套题),目标: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前是第三轮复习阶段,主要是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热焦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前热身训练阶段,重在抓好考试方法、规律指导,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本备课组还要做到以下工作:

(1)认真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捕捉当中的有效信息。

(2)为了有效地备考,备课组内进行模块分工,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以提高备考的效率。

(3)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自己命题、创新命题,探索科学评价体系。

(4)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应试心态的科学辅导,做到细致复习、轻松应考。

(二)要做好单元(模块)过关测试训练

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模块),则对该单元(模块)进行相应的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补缺,并且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

(三)要做好每次统测工作

1、统测前要做好命题工作

(1)命题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好所考查的知识点,要制定好考试双向细目表,然后才进行命题或组题,命题的内容应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试题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

②材料处理: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③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

④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

(3)命题分工

由于新课程高考的特殊性,单靠个人命题是不可能,必须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专人负责模块命题(必修一、二、三;选修一)或者可以轮流。

2、要做好评卷工作

每次统测后备课组应及时组织集中评卷,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评卷工作,评卷认真负责,同时要有一个评卷细则,保证评卷质量,评卷后对每道题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命题的优点、缺点,存在的问题,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并且汇集成文上交于年级组存档。

3、要做好讲评工作

这是核心环节。在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讲清试题的特点、优点、缺点,要注意做到举一反三,应针对每次统测所出现的题型多角度、多方法去解释、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相应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根据不同班级进行针对性教学,夯实基础

从本届高三年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学模式。根据美术班和普通班的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是坚持以基础为主,考虑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xx年高考也应如此,所以在备考中狠抓基础知识的目标不能动摇。史实、概念、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应讲解到位,而且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基础,尤其应通过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着力构建科学严密的基础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五)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能力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基础在能力提升中夯实,实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并举,相得益彰。坚决避免不顾学生实际、脱离基础知识盲目地拔高能力。

(六)合理、有分别地利用备考资源

在备考中,主要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精选教学辅导资料(第一轮复习以《创新设计》为主)

(七)精编习题,加强学科“磨合”期的训练

考虑到近两年新课程命题特点,今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设计思考题,通过合理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当然在编题目时一定要注重题目质量,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合编写题目,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努力做到每练必过关,解决问题不隔天。

因此,我们从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单元内“磨合”训练,第二学期3月上旬起,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学科强化训练,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内“磨合期”训练。

(八)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和消化

注意收集20xx——20xx年以来的全国文科综合试题,分析这些试题命题的趋势,特别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题目,在训练和考试中,可以参照或者进行改造加以使用。同时通过从网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准确把握20xx年历史考查的方向,即命题的主题。按照命题的主题方向进行命题,有效地指导20xx届的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

(九)加强对学生分类分层辅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强化盯人意识,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同时,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教师工作计划(二)

新的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发扬团结互助、共赢共进,整合竞争的优良传统,力争在“二诊”、“三诊”和高考中步步提升,不断进步!

学生学习理状的分析及措施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和深入分析是实施高三教学复习有效性的前提。本届文科三个班发展均衡,历次考试大起大落少,相对稳定。年级历史一本人数难以突破65人,优生面窄,但影响帮助与辐射面广,我们备课组达成一致意见,重点目标是在教学上突破,各自做到心中有数。从课堂提问到考试检测给予明确的指向目标与要求。同时更要关注人数众多的中后段学生群体,是历史有效人头数提升的中坚力量,尽管这部分学生习惯、基础较差,但其渴望上进的愿望迫切。我们备课组针对性制定了以下措施:

一、以7个左右为佳,提出明确的目标

老师将采用何种方式,以什么作为载体解决其学习中的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并根据辅导效果和考试成绩及时调整学生名单。

二、搭建师生情感沟通

辅导答疑的畅通渠道,相互理解、支持、信赖。

三、基础检测

历史基础知识的过手采用听写、填空、列举题进行过关检测,及时批改,不合格一定要一追到底。

四、课业认真批改检查

在作业定时检测、考试中,及时发现问题,盯盯住不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以教师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感染、影响学生,下决心治理部分学生的“懒病”,不埋怨不急躁,给予其真诚的关心、关爱与鼓励。

教师工作计划(三)

以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依据市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和红星中学新学期工作纲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激发潜能”这一教育理念,以有效教学为目标,组织本组教师围绕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编制试卷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促进本组教学教研质量的提高,努力开创高三年级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高考目标、实现红星中学高考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一、目标和任务

1.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全面体现“三环五步四优化”的教学理念,加强高三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高效课堂迈进。

2.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安徽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求》的学习与研讨,力争在高三历史教学复习中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合理复习各科,确保我校高考二本达线率不低于58%。

二、工作措施和方法

1.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方面着手,加强各项教学常规管理

(1)明确备课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因材施教,注重差异;熟练把握备课的每个环节;重视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等并积极参加市级论文评比活动。

(2)提高课堂效率,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防止华而不实。

(3)为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积极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备课组长牵头,认真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讨论各章节的教法、难度的控制,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和教学方法等,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的“六统一”即统一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进度、难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教师之间相互交流。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1)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多读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及时理解学科研究和发展的新动向。本学期,每人至少读一本专业书,上交读书心得并在组内交流。

(2)在设计教学、驾驭课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注重学习积累并积极实践。要求在组内提倡相互听课,跨学科听课、评课,虚心求教,共同探索,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通过组织集体备课、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

3.强化考试研究,发挥导向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重视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教学及测试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力争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月月清,不留死角。全面落实基础、突出重点,重视效率。

(2)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历史教师认真分析相关高考历史试卷,积极关注考试动态,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分析研究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从中探索命题的趋势,力争使考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分析每次月考、联考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

教师工作计划(四)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这一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对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科学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一轮复习计划,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也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一轮复习计划至关重要,建议在制定一轮复习计划时,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参照考纲。

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通过研读考纲,了解各知识点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同时 预测今年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向,并将这些在计划中体现。

2、参照学校要求。

根据校长室的要求和总体规划,确定一轮复习计划的时间安排。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要“犁的深,耙的细”,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恰到好处。

3、参照学情。

学校的要求要依据,但不能全依据。教学还要依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情况。依据学生基础的强弱、接受能力的高低,甚至还有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等等,这些情况都要综合考虑。

二、重点抓课堂教学

一轮计划制定的再好,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

精心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 加强落实、检测,每天的作业训练要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2、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之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杜绝以下不良现象

1、复习课像上新课

其实一轮复习之前,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了解不深人,理解不到位、应用不灵活,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境,这就要求复习课不是知识再学一遍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烫剩饭"加加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深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整理,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

2、盲目考试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平时我们老师绝对不能随便拿一份试卷就给学生考,用大量的习题几乎把学生都考晕了,要做到,考前对每一道试题都精挑细选,考后及时批改、评讲,对尖子生还要面批、面讲,要逢考必批、必讲,而且还要及时,绝对不能过几天后再来讲解,那样,学生早没了印象。

教师工作计划(五)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篇7:高三历史教学计划3_教学工作计划_网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3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XX年12月16日-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XX年7月21日-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8:高三历史复习计划_学校工作计划_网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如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3个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11、中国思想发展史;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上述的13个专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注意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角度归纳知识,分析“热点”。如XX年文综第40题从地理学科考察第二战场开辟的条件,从历史学科考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政治、军事条件条件。XX年第41题从地理学科考察考察了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问题,从历史学科考察了“西进运动”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及评价,政治学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国的“西进运动”。今年高考第39题从地理学科考察了XX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学科考察了50年前发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 “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精神和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从政治学科考察了与当代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和关系。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特点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

(一)复习时注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中央的矛盾。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胁。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⑤“削藩”,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⑥营建北京城,突出皇权,体现出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就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说,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均田免粮”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②经济上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冲击着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④对外关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动已到达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出现了反侵略的斗争,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⑤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文学作品,西学东渐。

2、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3、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即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对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说,资产阶级的根本任务就是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贵族专制王权。故英国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的确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英、美、法等的资产阶级革命;二、欧洲封建大陆国家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四、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取得胜利,较早的迎来了工业革命,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9:2024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图片、音乐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有时还需要一些背景音乐来渲染氛围,但在课件制作中,我发现“背景音乐的设置”需要很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本次的培训中,我想解决“在PPT中如何设置背景音乐”,进一步提高自身制作课件的能力。

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上的一节课的名称

《美国南北战争》

研修目标

通过培训、认真的听教师专家的讲课,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知识技能,并且把所学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积极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手段的技能。

1、通过此次培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技能。

2、通过培训掌握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培训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自主合作。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新理念。

4、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研修主题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技能

实施步骤

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拓展视野。

1、积极主动的学习珍惜国培的机会。每天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习作业。利用平台积极更各位教授交流。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第一:先学习多媒体教学的一些理论,初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第二:根据所学的多媒体PPT制作技巧,自己尝试制作课件

第三:在历史课堂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预期研修成果

通过培训学习,争取自己独立完成制作PPT教学课件并能插入背景音乐,是课件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