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实验报告单(热门7篇)

发布于2024-07-02 13:30,全文约 8419 字

篇1: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报告

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快乐游戏”和“快乐体验”两个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篇2: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各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和铸铁的显微组织。

2.分析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

二、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

合金钢依合金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称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为5~10%的称为中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的称为高合金钢。

1)一般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都是低合金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铁碳相图发生一些变动,但其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低合金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也没有根本的不同,差别只是在于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除Co外),即以较低的冷却速度可获得马氏体组织。40Cr钢经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索氏体。GCrl5钢(轴承钢)840℃油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与T12钢780℃水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也是一样的,都得到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十残余奥氏体组织。

图1、16Mn-淬火-x400

16Mn钢属于碳锰钢,碳的含量在0.16%左右。16Mn钢的合金含量较少,焊接性良好,焊前一般不必预热。加入合金元素锰,使C曲线右移,在淬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组织。但由于16Mn钢的淬硬倾向比低碳钢稍大,所以在低温下(如冬季露天作业)或在大刚性、大厚度结构上焊接时,为防止出现冷裂纹,需采取预热措施。

图2、16Mn-正火-x400

16Mn属于低碳钢,碳含量

16

Mn钢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低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钢管。

图3、65Mn-等温淬火-400

65Mn,锰提高淬透性,但Mn含量过大会导致过热现象。

特性: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碳钢,65Mn 钢板强度、硬度、弹性和淬透性均比65号钢高。但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1

应用:用作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作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及冷拔钢丝冷卷螺旋弹簧。

图4、等温淬火-30CrMnSi-x400

30CrMnSi是高强度调质结构钢。组织形貌,保持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并出现极少量的铁素体。

特性: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淬透性较高,冷变形塑性中等,切削加工性能良好。有回火脆性倾向,横向的冲击韧性差。焊接性能较好,但厚度大于3mm时,应先预热到150℃,焊后需热处理。一般调质后使用。

用途:多用于制造高负荷、高速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离合器、链轮、砂轮轴、轴套、螺栓、螺母等,也用于制造耐磨、工作温度不高的零件,变载荷的焊接构件,如高压鼓风机的叶片、阀板以及非腐蚀性管道管子

图5、GCr15-x400

2

GCr15是滚动轴承钢,是一种常用的高铬轴承钢,具有高的淬透性,热处理后可获得高而均匀的硬度。GCr15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特性:综合性能良好.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和回火后硬度高而且均匀,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白点敏感性强,焊接性能较差。

用途:用于制作各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例如:制作内燃机、电动机车、通用机械,以及高速旋转的个高载荷机械传动轴承的钢球、滚子和套圈。除做滚珠、轴承套圈等外,有时也用来制造工具,如冲模、量具。

图6、Cr15-上贝+M-x400

性能:冷变形塑形高,焊接性良好,在退火状态下可切削性甚好

应用:这种钢主要用来制造工作速度较高而断面不大(≤30mm),但心部要求较高强度及韧性而表面耐磨的渗碳零件,如齿轮、凸轮、滑阀、活塞、衬套、曲柄销、活塞销、活塞环、联轴节、轴、轴承圈等。此外,这种钢也可以用作低碳马氏体淬火钢,用来制造对变形要求不严、但要求强度、韧性的零件。

图7、铸态-2GMn13-x400

高锰钢(high manganese steel)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

性能:高锰钢的铸态组织通常是由奥氏体、碳化物和珠光体所组成,有时还含有少量的磷共晶。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

用途: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图8、水韧处理-2GMn13-x400

水韧处理: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通常使用的热处理方法是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到1050~1100℃,保温消除铸态组织,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然后水淬,使此种组织保持到常温。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大幅度提高,所以此种热处理方法也常称为水韧处理。

用途:水韧处理后,碳化物减少,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  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篇3:铁快速生锈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铁快速生锈实验报告

文章摘要:铁生锈是一个缓慢的氧化反应,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其反应速度加快。

实验原理

铁在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在有电解质存在时,铁与铁中微量的杂质碳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铁锈的速度会加快。

实验用品

铁丝网、食盐水、红墨水、硬质玻璃管(标上五等份刻度线)、铁架台(含铁夹)、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止水夹、烧杯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铁夹把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事先经过除锈并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的铁丝网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先塞紧下端,用止水夹夹住下端乳胶管,并从上端向硬质玻璃管中注满食盐水,再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上端,并用止水夹夹住上端乳胶管。

3、打开两端止水夹,排净其中的食盐水后,再夹住上端的止水夹,然后把硬质玻璃管下端导管插入烧杯中红墨水液面以下。

4、大约5min就可以看到红墨水开始缓慢上升,40min左右就能明显地观察到铁丝网表面有铁锈生成,烧杯中的红墨水进入硬质玻璃管大约1/5处,效果非常明显。

注意事项

(1)食盐水浓度以饱和或接近饱和的食盐水为宜,浓度太小影响铁生锈的时间。

(2)采用酸洗方法除锈。用稀盐酸浸泡除去铁丝网表面的铁锈,再用清水洗净,根据玻璃管大小裁剪铁丝网,以绕成圆筒状正好放入玻璃管为宜。

实验优点

(1)实验现象明显,铁生锈时间短。

(3)该实验可同时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有启发性。

篇4:探究蜡烛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篇5:金属材料硬度实验测定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金属材料硬度实验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硬度实验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硬度试验法的应用范围。

(2)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设备

(1)布氏硬度计

(2)读数放大镜

(3)洛氏硬度计

(4)硬度试块若干

(5)铁碳合金退火试样若干(ф20×10mm的工业纯铁,20,45,60,T8,T12等)。

(6)ф20×10mm的 20,45,60,T8,T12钢退火态,正火态,淬火及回火态的试样。

三、实验内容

1、概述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另一较硬的物体压入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与其它力学性能相比,硬度实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工件,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

布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黑色、有色金属原材料检验,也可用于退火、正火钢铁零件的硬度测定。

洛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后产品性能检验。

维氏硬度试验——用于薄板材或金属表层的硬度测定,以及较精确的硬度测定。 显微硬度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组分或相组分的硬度。

2、实验内容及方法指导

(1)布氏硬度试验测定。

(2)洛氏硬度试验测定。

(3)试验方法指导。

3、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两端要平行,表面要平整,若有油污或氧化皮,可用砂纸打磨,以免影响测定。

(2)圆柱形试样应放在带有“V”形槽的工作台上操作,以防试样滚动。

(3)加载时应细心操作,以免损坏压头。

(4)测完硬度值,卸掉载荷后,必须使压头完全离开试样后再取下试样。

(5)金刚钻压头系贵重物品,资硬而脆,使用时要小心谨慎,严禁与试样或其它物件碰撞。

(6)应根据硬度实验机的使用范围,按规定合理选用不同的载荷和压头,超过使用范围,将不能获得准确的硬度值。

四、实验步骤

1、布氏硬度 试验

布氏硬度试验是用载荷P把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压人试件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而后卸除载荷,测量钢球在试样表面上所压出的压痕直径d,从而计算出压痕球面积A,然后再计算出单位面积所受的力(P/A值),用此数字表示试件的硬度值,即为布氏硬度,用符号HB表示。

设压痕深度为h,则压痕的球面积为

A=πDh=πD

试中 P——施加的载荷,kg;

D——压头(钢球)直径 mm;

A——压痕面积,mm;

d——压痕直径,mm。

2、洛氏硬度试验

洛氏硬度试验是用特殊的压头(金刚石压头或钢球压头)在先后施加的两个载荷(预载荷和总载荷)的作用下压入金属表面来进行的。总载荷P为预载荷P0和主要载荷P1之和,即

P= P0+ P1

洛氏硬度值是施加总载荷P并卸除主载荷P1引起的残余压入深度e来计算。 用h0表示在预载荷P0作用下,压头压入被试材料的深度;h1表示施加总载荷P并卸除主载荷P1,但仍保留预载荷P0时,压头压入被试材料的深度。

深度差e= h1+ h0,该值用来表示被测材料硬度的高低。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硬材料测出的硬度值比软材料的硬度值高,并符合一般的习惯,将被测材料的硬度值用公式加以适当变换,即

HR=K-(h1-h0)/C

试中K――常数,其值在采用金刚石压头时为0.2,采用钢球压头时为0.26;

C——常数,代表指示器读数盘每一刻度相当于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深度,其值为0.002mm;

HR——标注洛氏硬度的符号,当采用金刚石压头及150 kg的总载荷时应标注HRC,当采用钢球压头及100kg,总载荷试验时,则应标注HRB。 2

HR值为一无名数,测量时可直接由硬度计表盘读出,表盘上有红﹑黑两种刻度,红线刻度的30和黑线刻度的0相重合。

学生分成若干组,利用备好的硬度试块或试样,在硬度计上测定其相应硬度值,使之学会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 报告书

(1)简述布氏和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2)测定碳钢(20﹑45﹑60﹑T8﹑T12)退火试样的布氏硬度值(HBS)。

(3)测定碳钢(45﹑T8﹑T12)正火及淬火试样的洛氏硬度值(HRC)。

(4)测定45钢调质试样的洛氏硬度值(HRC)。

篇6: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予以解释和描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得到哪些反馈呢?

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实验结论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论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①条件相当严格,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②实验方法相当完善,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③表述简洁而严明,应尽量用严密且准确的科学术语来描述,且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

六、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实验后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要科学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过程、方法和结论。踢过足球比赛的大都知道“我们在比赛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积极突破,又要注重团队的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样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自我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也一样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也要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只有我们亲身亲历科学探究,才能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意识,养育一种能力,这对我们今后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为例,简要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在速度的改变上,而速度发生变化就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辆静止的汽车,施加的牵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由此我们不妨假设加速度与力成一次函数a=kf+b,同时假设b=0。假设成立与否,还需要用实验探究和验证。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以发生改变,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们不妨假设a=b+1/km,同时假设b=0。由此,我们现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时与力、质量有关的,那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按照哲学上的观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质量(内因)共同决定的,合外力和质量两个因素统一于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当中,同时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产生,质量则维持原有状态不变,阻碍加速度的产生。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或因素)有关的多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变,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其中某一物理量的关系,而后总结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固定质量,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与质量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图线上就应该是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图线上就应该是条双曲线,然而真实地判断该图线是否是双曲线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变换角度,将a与m成反比转化为a与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图线上就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但加速度是不易测量的,因此我们需将其转化为位移,而且我们所探求的主要是a与f、m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无须求解a的实际值。设计实验时使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将小车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时打开和关闭文件夹使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这样就将加速度转化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给出了实验装置,但不甚好。一方面严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没有的,普通实验室中的木板大都相当粗糙,不符合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盘中放砝码,好多同学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较均匀,然而这样做很容易带来相当大的误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车两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直木板两个,大型文件夹一个,砝码若干,勾码若干,细线若干,刻度尺一把。

为记录小车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采用打点纸带,同时为避免小车与定滑轮的碰撞,可以在小车后拴两条较长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实验方案舍弃砝码盘,而采用勾码,可以保证拉力在一条直线上,增减勾码即改变了小车受到的拉力。在小车上增减砝码的质量,即改变了小车的质量。

为得到近似光滑的长直木板,我们通常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加砝码,不系细线,试探着移动垫木,使放置在斜面上的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g、n、f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合力为0,得gx=f,两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f不存在。而当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后,就相当于仅受该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篇7:“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页2]_实验报告_网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

重实践:《课标》倡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运用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数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和内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在生活中观察收集有关数学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收集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再通过收集整理处理数学信息资料,通过课外拓展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数学回归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3、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备课时,我常想创设情境是否紧扣本课内容,这个环节环节是否设计的合理,这个问题学生能回答上吗?回答不上应该怎样引导?练习的设计是否有层次性,合作的具体要求学生明确吗?汇报时学生的语言应该怎样引导才规范,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等,同时为上好每一节课,我还拜教学能手申慧为师,在教学设计遇到困惑时请教师傅,为上好一节课,我时常听师傅的课,以指导教学,为上一节精品课,我上课---说课---评课---再上,通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的教学能力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就是采用激趣定向、尝试自学、探究、反馈、拓展、课后实践几个环节教学的。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创设情境、创设悬念,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做、观察比较、思考、答问或操作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撩拨学生学习的欲望。

尝 自

试 行

自 解

学 疑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题。

①学生收集课本的信息。解决问题

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 深

作 入

交 探

流 究

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

②参与学生的讨论。

①交流意见和看法;

②矫正、补充和完善自学成果;

③深入研究、思考。

学生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反 释

馈 疑

点 自

拨 结

①精讲点拨;

②引导学生自结。

①提出弄不清楚的问题;

②发表意见;

③进行自结。

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延 当

伸 堂

拓 训

展 练

设计一定层次的练习题。

完成练习

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枝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

4、课题实验能力有所提高

开始实验至今,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知识面大大扩宽,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加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