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三历史备课组学期工作计划(最新13篇)

发布于2024-07-02 14:46,全文约 66935 字

2024-2024年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篇1:2024高三历史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_学期工作计划_网

2020高三历史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

转眼间暑假即将过去,这个新学期的开始,历史老师就将面临着高三的教学工作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教师的上学期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老师工作计划(一)

暑假尚未过完,我们已经开始进入高三紧张的复习工作中来了。已带过几轮高三,深知高三复习计划在高三复习推进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学期一轮复习的各项安排,现制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1、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高三1班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比普通班学生要好,但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较弱,知识框架体系尚未建立,且解题思路仍相对混乱,整体得分能力尚有待提高。高三2班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有些差强人意,学科思维及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更差了,但该班学生相对1班而言更加活跃,参与课堂与老师同学互动的积极性更好。因此,如何根据两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知识基础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复习要求就成为了高三一轮复习能否做好的关键。

二、目标要求

1、对普通班而言,首先要注意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落实笔记”,在学生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基础上,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认知,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课堂上的限时训练,逐步转变学生的原有不良作业和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再次,在答题规范方面,还要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并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

2、对实验班而言,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首先仍需注意“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需大胆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进行课堂改革,努力发挥优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学科思维能力。 再次,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较新的研究视角,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加强对海南高考考试说明和海南高考试题的研究,让学生熟悉海南高考的走向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基础上精选精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能力。

3、对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特别是对于考试说明要花大气力来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种程度,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作为导向,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对于高考试卷更要花气力研究,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要考察的知识点、要掌握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再次,要注意精选相关试题,大胆舍弃一些重复低效的题目。既减轻学生的负担,由可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 试题讲评时也要有针对性,不能单纯地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还有,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多关注那些中档乃至暂时落后的学生,经常给与他们鼓励与督促。

老师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老师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老师工作计划(四)

根据xx省20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别是、)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五、复习内容与进度(略)

老师工作计划(五)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篇2:2024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师的工作计划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这一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对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科学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一轮复习计划,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也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一轮复习计划至关重要,建议在制定一轮复习计划时,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参照考纲。

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通过研读考纲,了解各知识点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同时 预测今年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向,并将这些在计划中体现。

2、参照学校要求。

根据校长室的要求和总体规划,确定一轮复习计划的时间安排。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要“犁的深,耙的细”,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恰到好处。

3、参照学情。

学校的要求要依据,但不能全依据。教学还要依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情况。依据学生基础的强弱、接受能力的高低,甚至还有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等等,这些情况都要综合考虑。

二、重点抓课堂教学

一轮计划制定的再好,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

精心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 加强落实、检测,每天的作业训练要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2、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之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杜绝以下不良现象

1、复习课像上新课

其实一轮复习之前,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了解不深人,理解不到位、应用不灵活,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境,这就要求复习课不是知识再学一遍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烫剩饭"加加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深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整理,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

2、盲目考试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平时我们老师绝对不能随便拿一份试卷就给学生考,用大量的习题几乎把学生都考晕了,要做到,考前对每一道试题都精挑细选,考后及时批改、评讲,对尖子生还要面批、面讲,要逢考必批、必讲,而且还要及时,绝对不能过几天后再来讲解,那样,学生早没了印象。

篇3:新学期2024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_教师工作计划_网

新学期2020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学期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学期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本届高三是新高考模式的第x年,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二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复习的实效,现根据苑中20xx-20xx学年度高三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并认真总结我校高三历史教学的丰富经验,从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市、区教研室会议精神,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积极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高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教师,群策群力,努力提高苏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以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为手段,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教、学、考基本情况分析

1、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5个,高三(9)、高三(10)、高三(11)班、高三(12)、高三(13)班,共228人。11班是苏星班,13班是重点班,史地合班,12班为地理班。

2、五个班无论平均分还是B率均有差距,高三(11)(13)班基础好一些,高三(9)班(10)班差不多,但高三(12)班基础相对差一些。各班内部个体差距也较大,存在损耗人数。

3、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引导。

4、本届高三备课组成员:x老师(9)班、x老师(10、12)班、x老师(11)班(备课组长),xx老师(13)班。

三、主要措施

根据上学期高二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单元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每星期至少一次定时定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

2、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分析各次考试的基本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组织高三历史教师分析新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江苏省高考考试方案和考试大纲,了解江苏卷与全国卷及其他试卷的区别,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从中探索江苏命题的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抓住向外学习的机会,收集高考信息并将高考信息进行反馈;深入各历史教师课堂,关注每个平行班级的历史教学。

3、重视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层次。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调研,确定突出问题、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历史教研活动的水平。

4、加强和落实“培优”和“抓重点”。对于能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要求达“A”,而在本二线上下的同学重点辅导,促其达“B”。当然,能上本三的也要上“B”。总之,要提高“B”率。 对于其中一部分学生作业单独面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同时生活上给予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要时时关心他们。

四、复习思路

第一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一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二模之前),主要是小专题+单元整合工作,并每周进行模拟练习。第三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五、复习资料:《3年高考,2年模拟》、自编资料。

六、复习进度:

新学期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的学情 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是切入一定的历史阶段,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时,普遍出现了存在答题不全、思路放不开的现象,从而影响得分不全。还表现下列问题:

1.基础知识概念,内涵掌握不到位,制约了学科能力的提高。

2. 审题做题技巧不熟练,做题能力有待提高。对复杂材料的的解读这一关依然薄弱。 从平时测试来看,部分学生不适应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忙于做题,不求质量,审题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书写不太规范,这些现象要通过实战训练,及时调整,才能胜任高考。

转眼间距离高考只有九十多天了,为了更好的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第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

1. 第二轮(第二学期)进入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试中历史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各位历史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历史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通过历史复习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历史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历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抓好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把握的历史对象的性质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常用的历史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类比与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奠定必备的“四基五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历史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义定理不但要掌握结论,还要掌握相关历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重视历史的应用和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学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是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历史语言的表达形式,推理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高考试题将课本知识进行了综合性处理,即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题,因此在复习时,不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掌握,还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4.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的应用。

5.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追求历史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位,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逻辑、方法、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篇4:高三历史新学期教学计划书

指导思想: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总结前阶段课改工作,深入研究课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引领教师研究课程、研究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点抓好文科高考的备考工作。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

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实践,更好地为课改服务。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抓好备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备课质量,且不同的班级要针对班级实际,在教学过程加以灵活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

3、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老师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篇5:2024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师的工作计划_教师工作计划_网

2021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师的工作计划5篇

教师工作计划(一)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备考)的活动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一、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这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总体上有较大的潜力,但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挖掘。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二、复习目标

通过三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三、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四、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五、复习措施

(一)要完成三轮复习任务

1、第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抓点即基础知识,目标:提高基本能力

从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上旬是第一轮单元复习阶段,采用学案式教学,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主要是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做好基础知识复习,各个模块知识点的整合,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步步为营,以静制动。这阶段耗时最长,在这阶段里,我们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整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复现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抓线(整专题),目标:综合能力提高突破。

从20xx年x月上旬至x月x日前是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主要是抓线(整专题)——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通过抓好各考点的融合,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第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第三轮抓面(练套题),目标: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前是第三轮复习阶段,主要是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热焦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前热身训练阶段,重在抓好考试方法、规律指导,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本备课组还要做到以下工作:

(1)认真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捕捉当中的有效信息。

(2)为了有效地备考,备课组内进行模块分工,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以提高备考的效率。

(3)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自己命题、创新命题,探索科学评价体系。

(4)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应试心态的科学辅导,做到细致复习、轻松应考。

(二)要做好单元(模块)过关测试训练

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模块),则对该单元(模块)进行相应的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补缺,并且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

(三)要做好每次统测工作

1、统测前要做好命题工作

(1)命题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好所考查的知识点,要制定好考试双向细目表,然后才进行命题或组题,命题的内容应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试题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

②材料处理: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③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

④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

(3)命题分工

由于新课程高考的特殊性,单靠个人命题是不可能,必须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专人负责模块命题(必修一、二、三;选修一)或者可以轮流。

2、要做好评卷工作

每次统测后备课组应及时组织集中评卷,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评卷工作,评卷认真负责,同时要有一个评卷细则,保证评卷质量,评卷后对每道题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命题的优点、缺点,存在的问题,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并且汇集成文上交于年级组存档。

3、要做好讲评工作

这是核心环节。在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讲清试题的特点、优点、缺点,要注意做到举一反三,应针对每次统测所出现的题型多角度、多方法去解释、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相应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根据不同班级进行针对性教学,夯实基础

从本届高三年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学模式。根据美术班和普通班的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是坚持以基础为主,考虑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xx年高考也应如此,所以在备考中狠抓基础知识的目标不能动摇。史实、概念、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应讲解到位,而且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基础,尤其应通过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着力构建科学严密的基础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五)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能力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基础在能力提升中夯实,实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并举,相得益彰。坚决避免不顾学生实际、脱离基础知识盲目地拔高能力。

(六)合理、有分别地利用备考资源

在备考中,主要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精选教学辅导资料(第一轮复习以《创新设计》为主)

(七)精编习题,加强学科“磨合”期的训练

考虑到近两年新课程命题特点,今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设计思考题,通过合理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当然在编题目时一定要注重题目质量,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合编写题目,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努力做到每练必过关,解决问题不隔天。

因此,我们从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单元内“磨合”训练,第二学期3月上旬起,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学科强化训练,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内“磨合期”训练。

(八)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和消化

注意收集20xx——20xx年以来的全国文科综合试题,分析这些试题命题的趋势,特别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题目,在训练和考试中,可以参照或者进行改造加以使用。同时通过从网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准确把握20xx年历史考查的方向,即命题的主题。按照命题的主题方向进行命题,有效地指导20xx届的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

(九)加强对学生分类分层辅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强化盯人意识,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同时,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教师工作计划(二)

新的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发扬团结互助、共赢共进,整合竞争的优良传统,力争在“二诊”、“三诊”和高考中步步提升,不断进步!

学生学习理状的分析及措施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和深入分析是实施高三教学复习有效性的前提。本届文科三个班发展均衡,历次考试大起大落少,相对稳定。年级历史一本人数难以突破65人,优生面窄,但影响帮助与辐射面广,我们备课组达成一致意见,重点目标是在教学上突破,各自做到心中有数。从课堂提问到考试检测给予明确的指向目标与要求。同时更要关注人数众多的中后段学生群体,是历史有效人头数提升的中坚力量,尽管这部分学生习惯、基础较差,但其渴望上进的愿望迫切。我们备课组针对性制定了以下措施:

一、以7个左右为佳,提出明确的目标

老师将采用何种方式,以什么作为载体解决其学习中的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并根据辅导效果和考试成绩及时调整学生名单。

二、搭建师生情感沟通

辅导答疑的畅通渠道,相互理解、支持、信赖。

三、基础检测

历史基础知识的过手采用听写、填空、列举题进行过关检测,及时批改,不合格一定要一追到底。

四、课业认真批改检查

在作业定时检测、考试中,及时发现问题,盯盯住不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以教师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感染、影响学生,下决心治理部分学生的“懒病”,不埋怨不急躁,给予其真诚的关心、关爱与鼓励。

教师工作计划(三)

以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依据市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和红星中学新学期工作纲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激发潜能”这一教育理念,以有效教学为目标,组织本组教师围绕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编制试卷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促进本组教学教研质量的提高,努力开创高三年级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高考目标、实现红星中学高考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一、目标和任务

1.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全面体现“三环五步四优化”的教学理念,加强高三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高效课堂迈进。

2.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安徽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求》的学习与研讨,力争在高三历史教学复习中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合理复习各科,确保我校高考二本达线率不低于58%。

二、工作措施和方法

1.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方面着手,加强各项教学常规管理

(1)明确备课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因材施教,注重差异;熟练把握备课的每个环节;重视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等并积极参加市级论文评比活动。

(2)提高课堂效率,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防止华而不实。

(3)为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积极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备课组长牵头,认真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讨论各章节的教法、难度的控制,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和教学方法等,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的“六统一”即统一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进度、难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教师之间相互交流。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1)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多读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及时理解学科研究和发展的新动向。本学期,每人至少读一本专业书,上交读书心得并在组内交流。

(2)在设计教学、驾驭课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注重学习积累并积极实践。要求在组内提倡相互听课,跨学科听课、评课,虚心求教,共同探索,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通过组织集体备课、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

3.强化考试研究,发挥导向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重视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教学及测试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力争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月月清,不留死角。全面落实基础、突出重点,重视效率。

(2)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历史教师认真分析相关高考历史试卷,积极关注考试动态,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分析研究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从中探索命题的趋势,力争使考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分析每次月考、联考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

教师工作计划(四)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这一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对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科学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一轮复习计划,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也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一轮复习计划至关重要,建议在制定一轮复习计划时,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参照考纲。

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通过研读考纲,了解各知识点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同时 预测今年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向,并将这些在计划中体现。

2、参照学校要求。

根据校长室的要求和总体规划,确定一轮复习计划的时间安排。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要“犁的深,耙的细”,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恰到好处。

3、参照学情。

学校的要求要依据,但不能全依据。教学还要依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情况。依据学生基础的强弱、接受能力的高低,甚至还有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等等,这些情况都要综合考虑。

二、重点抓课堂教学

一轮计划制定的再好,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

精心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 加强落实、检测,每天的作业训练要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2、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之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杜绝以下不良现象

1、复习课像上新课

其实一轮复习之前,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了解不深人,理解不到位、应用不灵活,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境,这就要求复习课不是知识再学一遍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烫剩饭"加加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深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整理,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

2、盲目考试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平时我们老师绝对不能随便拿一份试卷就给学生考,用大量的习题几乎把学生都考晕了,要做到,考前对每一道试题都精挑细选,考后及时批改、评讲,对尖子生还要面批、面讲,要逢考必批、必讲,而且还要及时,绝对不能过几天后再来讲解,那样,学生早没了印象。

教师工作计划(五)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篇6:高三历史新学期教学计划书

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 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六、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研课题及方案:

本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灵活处理教材,实现实用性与学习的兴趣性有机统一。

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作这教学的中心,总结经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篇7: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_教师工作计划_网

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

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1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180和183班)的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周测的进行,月考加强。

(4)强化学生复习资料:《名导学师》的知识梳理。

(5)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11、学生获得知识情况

(1)学生所获得知识并不多,许多知识点出现遗忘,学以致用的能力没有达到。

(2)优生的成绩未有很大的起伏,文(180)班的朱、莫(183)班吴,叶、向。等同学的成绩都没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这些优生得分主要在选择题,对非选择题学生对问题,思路把握不准,有时会出现离题的现象。

(3)中等生成绩都没有办法突破,其实许多中等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是复习是没有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只是被动的接受。

(4)差生成绩一样持平,基本上非选择题是空白卷。只是乱填选择题。许多知识点讲过几次都没有办法作对。

三、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教师本人作题量不够,以致作题的能力质量下降。因为题量不够,很难站在高考的高度进行复习。所以高三教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拟题的演练。

5、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6、复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屯中教师的复习交流,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料,屯中教师刚好是我刚毕业时的师傅,没有和她的交流学习是今年复习的一大失误。但与海口一中教师黄选英老师的交流与沟通稍多些。

四、今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针对性,追求有效性。教学追求有效性就必须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具体做法

(1)每复习一个专题之前先提出教师自认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给学生作答,从而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漏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答则细讲,和引导。多数人能够作答则少讲,少练。

(2)运用电子表格做一张学生学习情况表。此表的构件有利于了解学生抚恤后还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表中的反映情况帮助学习补充不足的知识,掌握了则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位的话那么学生的基础打的是非常扎实了。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的衔接,从高一就要树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要对高一、二年级历史教师多听课交流,使他们所教的内容有目的性,兴趣性,平常高考教研分析要及时在科组内反馈,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3、自己也要多看书,多作题,提高作题的质量,特别是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作题的方法和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应付高考中的试题,高考中的题目不可能出现平常练过的试题,只能是相类似的题型,因此教师提高、掌握、探究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今后任教高三历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如读一些史学著作,加强对古文的阅读,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5、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

6、注意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加强与初中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构建自己史学横向、纵向体系。

7、每次月考测试必须增加题量达到高考的题量,以通过考试带练,以便早点适应高考试题。

8、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细到第几周复习到哪一课。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认真的进行会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4、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2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贵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教科书选取的纠葛贯通古今、关联之外的学习专题,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葱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换句话说,代表一定佳绩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及其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方面的言论和活动都是政治。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一个班近四十个学生,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四、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购建。共九个学习专题,包括导语、学习建议、主要介绍办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正文后辐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呢个一起构成料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3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的学情 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是切入一定的历史阶段,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时,普遍出现了存在答题不全、思路放不开的现象,从而影响得分不全。还表现下列问题:

1.基础知识概念,内涵掌握不到位,制约了学科能力的提高。

2. 审题做题技巧不熟练,做题能力有待提高。对复杂材料的的解读这一关依然薄弱。 从平时测试来看,部分学生不适应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忙于做题,不求质量,审题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书写不太规范,这些现象要通过实战训练,及时调整,才能胜任高考。

转眼间距离高考只有九十多天了,为了更好的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第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

1. 第二轮(第二学期)进入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试中历史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各位历史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历史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通过历史复习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历史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历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抓好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把握的历史对象的性质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常用的历史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类比与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奠定必备的“四基五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历史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义定理不但要掌握结论,还要掌握相关历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重视历史的应用和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学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是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历史语言的表达形式,推理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高考试题将课本知识进行了综合性处理,即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题,因此在复习时,不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掌握,还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4.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的应用。

5.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追求历史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位,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逻辑、方法、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4

新的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这是新课改第一站,为了能够有效进行新课程教学,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订了如下几点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历史必修1。属于中外古今政治发展史,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学生和老师都相对生疏,更应该重点把握。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必修1教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习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昨夜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评估。

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5

暑假尚未过完,我们已经开始进入高三紧张的复习工作中来了。已带过几轮高三,深知高三复习计划在高三复习推进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学期一轮复习的各项安排,现制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1、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高三1班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比普通班学生要好,但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较弱,知识框架体系尚未建立,且解题思路仍相对混乱,整体得分能力尚有待提高。高三2班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有些差强人意,学科思维及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更差了,但该班学生相对1班而言更加活跃,参与课堂与老师同学互动的积极性更好。因此,如何根据两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知识基础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复习要求就成为了高三一轮复习能否做好的关键。

二、目标要求

1、对普通班而言,首先要注意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落实笔记”,在学生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基础上,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认知,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课堂上的限时训练,逐步转变学生的原有不良作业和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再次,在答题规范方面,还要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并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

2、对实验班而言,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首先仍需注意“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需大胆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进行课堂改革,努力发挥优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学科思维能力。 再次,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较新的研究视角,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加强对海南高考考试说明和海南高考试题的研究,让学生熟悉海南高考的走向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基础上精选精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能力。

3、对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特别是对于考试说明要花大气力来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种程度,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作为导向,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对于高考试卷更要花气力研究,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要考察的知识点、要掌握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再次,要注意精选相关试题,大胆舍弃一些重复低效的题目。既减轻学生的负担,由可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 试题讲评时也要有针对性,不能单纯地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还有,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多关注那些中档乃至暂时落后的学生,经常给与他们鼓励与督促。

篇8:高三历史新学期教学计划书

一、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压迫勇于斗争、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

这学期主要是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它概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xx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过程。

四、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历史事件的联系。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分析问题容易偏,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六、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取阶段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七、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八、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和教学水平,多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

4.对于后1/3学生重点做以下几方面(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做基础题。(2)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溜号,因此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关注他们身上小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篇9: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__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__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__年暑期—20__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五、复习内容与进度(略)

篇10:高三历史新学期教学计划书

学情分析

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 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思路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把做过的习题认真复习巩固一遍,把题做精,切忌复习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10、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11、加强三科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共赢。

篇11:2024年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历史复习计划_学期工作计划_网

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历史复习计划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三历史复习计划,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

根据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篇二】

新学期伊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氛围,20xx年高考已经渐渐临近。为了把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做好,特制订详细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 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高考试题进行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四、工作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高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和课上学案,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念和角色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和总结。

4、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辅导

本学期在课后辅导上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高三学习的后期,学生普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导。

3、其他方面

(1)要多向其他教师和教研组学习,多听课,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足。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篇三】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17)、(20)班历史成绩整体势力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xx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高三历史任教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原新教材与新出版的同种浙教版新教材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其明显的变化的“增、减、挪”部分。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对各地课改较成功的题例和样卷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一轮复习后,进行通史式的第二轮专题复习。

2、平时尽量多给予专题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高三(20)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强化历史早读,狠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培优补差

1、学生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绩前10名;后进生:每班后5名,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确定名单。

2、时间安排:早自修、晚自修和自修课

3、主要方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跟踪质量检测,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时整改。

篇12:2024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_学期工作计划_网

2021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我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老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老师工作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为指导, 以课本为依据, 充分研究高考, 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高三教学模式, 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 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 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 充分研读考纲, 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 让学生加工教材, 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 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 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 归纳, 分析, 综合, 比较, 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 加强教研, 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 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精选习题.

5, 进行有效知识落实, 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 及时进行" 章结"," 单元过关" 和" 月清".

6, 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 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高三教学, 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 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 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 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 这种计划的盲目性, 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 教师没有对大纲, 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 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 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 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效率低下, 对于新的教学方法, 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 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 教师累, 学生睡, 效果差, 成绩低.

4, 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 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 高三复习课, 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 缺乏深层分析, 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 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 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 历史基本线索,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无序的.

5, 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 以大纲, 考纲为指导, 以课本为本, 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 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还习惯于只讲知识, 不讲方法, 学生不会主动学习, 结果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 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 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 让学生自己去做, 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效果也不是很好.

8, 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 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 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 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 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 采取措施

1, 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 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 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 评价, 时间安排, 内容安排等内容.

2, 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 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老师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老师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老师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老师工作计划(五)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篇13:2024高三历史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_学期工作计划_网

2020高三历史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身为高三历史教师又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老师的新学期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老师工作计划(一)

根据xx省20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别是、小学)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老师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xx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xx市教研室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必修一20xx-9-1—9-26;必修二20xx-9-27—11-7;必修三20xx-11-8—20xx-1-23;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组老师集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20xx-9-1—10-6;必修二20xx-10-7—11-10;必修三20xx-11-11—12-30;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发表,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础、典型新颖、题量适中。特别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 认真辅导,抓优补差:辅导能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希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老师工作计划(三)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这一学期中,觉得很幸福也很辛苦。幸福的是,同事和学生关心和支持我;辛苦的是,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尚有力不从心之感。“静坐常思已过”,这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以期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 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高考试题进行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四、工作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高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和课上学案,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念和角色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和总结。

4、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辅导

本学期在课后辅导上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高三学习的后期,学生普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导。

3、其他方面

(1)要多向其他教师和教研组学习,多听课,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足。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老师工作计划(四)

新学期伊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氛围,高考已经渐渐临近。为了把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做好,特制订详细计划如下:

一、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

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老师工作计划(五)

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 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