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实训报告【最新两篇】
发布于2023-12-04 08:04,全文约 2419 字
篇1:化工企业安全调研与知识宣讲活动材料_汇报材料_网
化工企业安全调研与知识宣讲活动材料
护航化工安全 实践中国梦想
为促进化工安全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社会,7月8日至14日,化工企业安全调研服务队在xx市xx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
队员们深入化工企业内部,结合周边群众采访调研,全面了解化工企业的安全保护措施,思考化工企业技术升级、工业转型的未来发展问题。在服务队对大块镇周边化工厂进行实地参观、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正在运营的化工厂做了一定的安全防护工作,但多数厂区投入使用早,一些设施比较老旧,存在着安全隐患;厂区离居民区距离过近,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危害群众的生活。在随后进入周边群众进行采访调研并搜集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时,
有群众向队员们反映:化工厂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对住在工厂旁边充满担忧。由此,为进一步调研化工企业的安全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服务队又走访了河南恒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考察了生产、加工等操作车间,员工休息室、安全生产部等地方,了解到公司的安全防护工作比较到位:张贴安全标语,非戴安全帽不能进车间,从国外引进控温技术,以减少安全隐患等,而队员们也结合个人的学习经验,从生产工艺、企业生产安全的宣传工作方面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例如着重注意解决像给水排水、设备抗压耐温、空气灰尘等多出现在生产第一线上的安全问题;向周边群众宣传化工安全防护知识,以消除群众疑虑和担忧等。
针对在化工企业内部进行的调研情况,队员们在牧野湖、文化宫和航空啤酒厂家属院对群众进行化工安全知识宣讲,队员们以发放安全知识宣传页、采访、讲解等形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情况并联系化工安全生产,耐心详细地为群众讲解了化工安全生产对人民生活社会安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近一周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深入调研,倾听民意,认真思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关注化工安全生产的意识,也坚定了大家为促进化工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篇2:怎么写调研报告_经验材料_网
怎么写调研报告
什么是调研报告?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