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崂山巨峰导游词(精选7篇)

发布于2024-07-05 00:07,全文约 5469 字

篇1:2024年山东崂山的导游词

青岛一个美丽的地方,波澜壮阔的大海,奇峰罗列的崂山,可称之是驰名中外,楚楚动人。崂山是青岛一绝,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

-----题记

风吹了过来,茫茫的大海掀起了一片巨浪,崂山上,海浪轻轻地拍打着石头山顶,云雾迷蒙,不时螃蟹爬上爬下,鱼儿跳出水面,真和谐啊!

崂山上花红柳绿,山坡上长满了高大的松树,翠绿的尖叶,粗壮的树干生动的树皮,树帽尖尖的,不时有一两只调皮的松鼠跳来跳去,有时与其他松鼠玩游戏有时摘松果,有时向游人要吃的,真是可爱极了。那片柳林满地柳叶,不时有毛毛虫在地上爬,那柳枝则像那长长的黑发,在风中翩翩而至,袅袅婷婷,天上老鹰飞翔,俯视着绚丽多彩的崂山。

崂山旁那蔚蓝色的大海波浪滔天,海水与天融为一体,浪花就像那天空的云;要是它与亚龙湾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比,也就是半斤对八两。此时我坐在岸边,崂山那迷人的景色在我眼前呈现,碧海青天,海鸥飞翔,山海交界处,一群顽皮的孩子体验着在水里玩球的乐趣。

随后我们爬台阶上崂山,爬到最高处时,云雾弥漫,看下面人小的就如蚂蚁。这里有很多人在卖小玩意儿,有卖海狗的,有卖贝壳螃蟹的,有卖特产和食品不计其数。有人在马路边卖,有人在草地里面卖还有的坐在石头上卖。我们向一位老奶奶买了些食品和纪念品,我问老奶奶:“您每天在这爬上爬下不累吗?”奶奶说:“这也就是马虎的锻炼吧!”告别奶奶后我观察了一下这里,只见这里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虫子飞来飞去。

这时烈日当空,我们便回旅馆了,的确崂山不如泰山雄伟,不如峨眉山秀美,不如黄山绮丽,不如天山神秘,但它独具魅力。“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应有这样的位置,一阵阵木鱼声拉我走回古代,青衣道士往来穿梭,便感觉进入了仙境。

对,这就是仙境。

篇2:崂山景区导游词

青岛有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地方叫崂山,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游一游那里的九水十八潭。

白沙河山流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而得名,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秀丽,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称,全长9、5公里。北九水有十八潭统称酒水十八潭。一水有“至柔潭”两水“未封潭、居碑潭、未始潭”,三水有“无隅潭、无机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五水有“有问潭、得鱼潭”,六水有“得意潭、无几潭、不滞潭”,七水有“餐霞潭、饮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点。享有九水明漪之称美。

假如有一天你亲身去旅游的时候品尝一下这里的农家宴,会让你大饱口福。

篇3:2024年山东崂山的导游词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中的>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篇4: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最著名的就是太清宫。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

篇5:2024年山东崂山的导游词

去年国庆节,我们一家来到了美丽的崂山。这里山海相连,海天一色,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称号,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崂山主峰——巨石峰高1133米,是崂山最高的山峰,山上怪石林立,有的石头像一个熟透的桃子,难道这是神仙遗忘在这里的吗?真想把它摘下来咬一口;有的石头上刻着各种各样的繁体“寿”字;有的石头像骆驼,静静地卧在那里迎接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还有的石头像乌龟、狮子、鸵鸟……真是形态各异,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崂山上不仅有奇怪的石头,而且树木葱葱茏茏,一片片青绿,每一片树叶都像被绿色蜡笔涂抹过一样。阳光穿过密密的枝叶,在山间小路上洒下斑驳的树影,像是一枚枚金币。偶尔会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好像在说:“欢迎来到美丽的崂山!”让我们的疲劳一扫而光。拾阶而上,看见一些青苔长在石头缝中,让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维《鹿柴》中的一句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突然,我看到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跃,真可爱!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悄悄话。

登上山顶远眺,崂山下海天一色,我已无法分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几朵白云在天空中漂浮着,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崂山重峦叠嶂,危峰兀立,难怪人们会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之美真是名不虚传啊!

篇6: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汉时有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庙”。唐天佑元年(公元920xx年),道士李哲玄来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金章宗明昌年间,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等曾在此弘阐全真道。刘长生在此创全真随山派,信众甚多,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全真随山派之祖庭。

太清宫 俗称下宫。“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位于崂山南麓,太清湾北岸宝珠山之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大海当前,局势之雄,当推崂山第一。据元代大学士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宫建于宋代初年。又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曾在此处创三官庵。唐天祐元年(920xx年),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处建三皇庵。宋建隆元年(960年),道人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公元980年前后在此处创建太清宫。

金泰和八年(1220xx年),邱处机到崂山,在太清宫谈玄传道,名声大噪。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到崂山太清宫讲授经典,太清宫道众从此归宗,并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庭。嗣后,许多著名道士闻名而来,如徐复阳、张三丰、齐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宫栖居修道。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发生了一起僧道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的公案。官司一直打到朝廷,历时十余年,终以道士胜诉而告终。现太清宫前有“海印寺遗址”镌碑记载:“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

明代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85~1620xx年)间,太清宫旧道院曾倾圮。万历三十一年(1620xx年),又重新确定太清宫的“四至”: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北至分水河。现在的太清宫大体是这一时期重建的,但分为三院三殿则是天启二年(1620xx年)道人赵复会重修时所为。此次重修,确定了三官、三清、三皇各殿为三院的格局,在三官殿东侧有一处两进的堂院,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翰林院”,现为太清宫的客堂。三院都有围墙,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共147间殿宇,加上道舍、客房共计240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后又增建元辰阁、元君阁、祖师殿、钟楼、鼓楼等殿堂。1989年,对三清殿、东华帝君殿和西王母殿进行了修缮,重塑神像47尊。

篇7:2024年山东崂山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崂山太清宫。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太清牌坊]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20_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

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内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