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给祖国写封信主题征文汇总6篇

发布于2024-07-05 14:30,全文约 8921 字

篇1:庆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感叹出游 赞颂祖国_征文演讲_网

庆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感叹出游 赞颂祖国

庆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感叹出游 赞颂祖国

祖国66周年华诞那天,天空一扫往日阴霭低沉的气氛,晴空一片,秋高气爽。早上起床,打开大屏幕液晶电视,那雄壮有力、激奋人心的国歌,振耳发馈;整齐划一、威武挺拨的仪仗队的升旗仪式,万头攒动,仰头注目,国旗随风飘扬,精神抖擞,招呼人民,聚集人心。

那还是在国庆来临前近一个月的时光里,休闲徒步qq群,自驾车友qq群,各式各样的主题qq群、论坛,就在策划国庆活动、召集国庆假期出游、玩乐爱好者,出境游、自驾游、包车游、骑行游、徒步游、ktv嗨歌、美食休闲、慈善志愿活动……节目众多,丰富繁杂,应接不暇。

长距离出游,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免费通行,路上长龙,如闲暇的巨龙,悠哉游哉,蜿蜒盘行,尉为壮观;近效游,出行方便,来去自由,呼朋唤友,结伴而行,虽出城车辆添堵,但也可养心修性,免车马劳顿,亦也亲近自然。

景区风景,是车辆的风景,车辆的博览会,进口的、合资的、自主的一应皆有,豪华的、高档的、普通的,一应俱全,那是一片色彩的海洋,彰显车主个性的展示;景区内,长枪短炮、手机、ipd,占位抢景,咔嚓声此起彼伏,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欢庆的风光。

出境在外,到处是中国话,东南西北,俚语土话,恍如国内;欧州美州,亚州非州,为了迎接中国人庆国庆的到来,铆足了劲,用尽了心,乡语入耳,处处中文,欢庆国庆标语风中猎猎,红旗招展,真是宾至如归!

国庆长假杂渡过呢?我陷入沉思。远游近玩,犹豫不绝。

忆往昔,要出行,那个难真是难于上青天。记得儿时,城市乡村没有客运车,要进城,得解放牌大货车爬坡速度慢的时候扒车,看能不能扒上去搭一截路,否则就只有走路,那时的交通只有靠走;要远行到成都,长途汽车一票难求,两百公里几近一天时间,要是坐火车,没得点体力,没有外力帮助,就是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断难挤上去的,上得了火车,也不得动弹,更不用说有座位了,记得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天津读书,就是在父母的帮助上翻窗上了火车,从内江一直站到石家庄两天一夜才挤了个座位。若想坐飞机跨省出境,那是当时的中国梦,那是奢侈,谈何容易,县团级以上有资格,得开介绍信,还没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票。这样的出行环境,那还有心情出行旅游!

想今朝,现在汽车、飞机、动车、轮船交通工具样样有,高速公路、高铁、村村通乡道四通八达;钱够不缺,时间充裕,想自由自在出行可以开私车自驾,想轻松出行可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参加旅游团体。上成都下重庆,轻松2个来小时就能到达,一天耍来回;远行广东上海广西xz,坐飞机,搭动车,私家车自驾,方便快捷,感受迥异,风光无限。

我为生在当代的中国感到自豪!我们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放全人类于水深火热的时代,贫穷落后,生活艰苦,整个身心只为能吃饱穿暖而劳累,毫无物质的精神的享受。我们经历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家一路高歌猛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超越了那个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有车有钱,吃住行游不愁,享受着改革开放红利,过着和谐自由思想解放的生活。

追昔抚今,感慨万千。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富强;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睦,社会和谐;衷心地期盼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各民族人民奋斗不止,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篇2:法院庆祝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祖国在我心中_征文演讲_网

法院庆祝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祖国在我心中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主席台上响起了一个嘹亮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如今,一个繁荣富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伟大的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位于亚洲板块东部的古老中国,创造了许许多多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生产的丝绸、瓦器闻名世界。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宏伟工程,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中国的文学艺术也高峰迭起,美不胜收。这些辉煌的中国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它们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4年前,在中国各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阔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现在深深记得这样一段话,“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准确道出了中国历史在这些年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前后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4年,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的真理,开辟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道路的94年,是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的94年,是历经千锤百炼、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94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形成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中国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在这短短十几年里,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几年前,农村全部是土路,农民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家里没有任何家用电器,生活很不方便。而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农村,改革开放以后,每个村庄都修了公路,与外界实现了沟通与贸易,农民种的粮食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各家各户都盖了新房,买了许多家用电器,生活也都富裕了。小县城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人们的工资也得到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所改善。

在新中国成立66周年之际,我祝愿我们的中国繁荣昌盛、和平统一,祖国的经济更加发达,祖国的文化更加灿烂。

篇3:我的另一个母亲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_征文演讲_网

我的另一个母亲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

我的另一个母亲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另一个母亲》。

当我记事儿起,奶奶就经常告诉我,说我有两个妈妈。当时我很不理解,满是疑惑,还常常以为自己是捡来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原来,一个妈妈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另一个妈妈是我们共同的——祖国母亲!

祖国母亲曾经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正缔造着美好的未来。因为我看见,母亲的脸上正泛着浓浓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但我也深切地知道,祖国母亲是一步步从艰难走向自豪,正从自豪走向辉煌!

回首过去,祖国母亲是艰难的。我们的祖国曾经在帝国主义的瓜分下历尽磨难、饱经沧桑,曾经在军阀混战中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在一次次的紧要关头,是一个又一个的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气魄,挽狂澜之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光阴似水水无情,初阳如人人有意。在历经多少代中华儿女的努力后,终于换来了天安门城楼那天惊地动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

喜看今朝,祖国母亲是自豪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亮了万家灯火,奥运圣火点燃了九州激情,神七升空振奋了亿万华人的雄心,高铁的即将连通铸就了共同发展的和谐。此时此刻,我们能不为祖国母亲而感到自豪吗?能不为祖国母亲感到骄傲吗?因为我们正看到,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正附和着来自秦关汉月震天的呐喊和鼓声;承载着十三亿华夏儿女美好的祝福与喜悦;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春天飞奔向前!

憧憬未来,祖国母亲是美好的。长江如野马在奔驰,长城似巨龙在腾飞,泰山像傲骨在矗立,黄河恰血脉在涌动。这是祖国母亲留给我们的丰厚资产,是祖国母亲留给我们享受不尽的如诗画卷,是祖国母亲留给我们健康成长的美好环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来表达我对祖国母亲的爱,只有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奋力拼搏,积累知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腾飞添上更加有力地翅膀,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得更快些!更快些!

到现在我更加明白,我的另一个母亲,也是你的,他的,我们大家的母亲。

我会用一生一世深深爱着我的另一个母亲。

谢谢大家。

篇4:“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遥望那家乡的小山村_征文演讲_网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遥望那家乡的小山村

家乡是永远的温馨的港湾。无论游子飘泊何处,都始终走不出家乡父老的视线。而家乡,是游子心中恒久的牵挂。

我的家乡王坑,是绍兴县嵇东镇的一个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那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坡,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农舍散落在溪两边的小山坡上。家乡资源稀缺,村民靠一点薄田、几亩山地度日;青壮劳力以外出打工为生。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却成为远近闻名的“秀才村”。全村70多户人家,培育了50多名大学生。

家乡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但真正改变家乡命运的是高考制度的恢复。那年,我在乡里的中学读书;说来有趣,我初中是在乡办学校读的,后来乡中又成为“戴帽”高中,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乡里的第一届高中生。由于师资缺乏,原先的初中教师“升格”为高中教师,且大多出身“民办”;教育质量可想而知。但高考制度的恢复,犹如一场春风吹醒了解冻的大地。一九七九年,我终于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师范生。我是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大学生,当时,在村里、乡里引起了轰动。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提供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平台。报考大学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村干部调侃说,考上大学,就为村里“贡献”了几分田、几亩地;户口迁出小山村,不再争抢村里的田地,着就是对村里的贡献。自从1979年起,村里几乎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而且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博士、硕士也并不鲜见。一时间,“王坑现象”名闻遐迩;王坑,也成为“秀才村”的代名词。

家乡人自强不息的传统深深地影响着我。大学毕业,我成为山区一所中学的教师;后来调到县级机关,十五年前,又成为市级机关的一名干部。家乡人以奋斗为荣。我的学弟学妹,并没有吃安稳饭,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追求上进,不断取得收获。有的在北京发展,有的在南京谋职,有的在上海就业。

一个家庭出一名大学生,可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当考上大学成为常态时,就可以改变全村人的命运。五十多名大学生,正在彻底改变着我家乡的面貌。尽管近几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变得异常艰难;但是由于家乡的学子大多学业优秀,多数在城市就业。他们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标准的城里人。有的大学生经济条件改善后,或出资为家人翻造新房;或在城里另购住房,接父母到城市居住。

家乡,正在因拥有众多大学生而发生着变化。尽管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很不容易,但投入与产出也成正比。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就拥有一份薪金,这是打工的收入所无法比的。大学毕业,对当事人来说,有着命运、前途的改变;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收入来源上的改变。我的家乡,尽管还不富裕,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大学毕业后拥有了薪金,反馈给家庭时,家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命运由此而改变。

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一批接着一批。三十年过去了,第一代大学生的孩子大多在城里长大,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一代人命运改变后,对下一代也有着显著的影响。从家乡走出去的一代又一代学子,使家乡的故事变得多姿多彩,使家乡的经历变得富有传奇。

这就是高考制度的恢复给家乡带来的机会。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变革的一个缩影。家乡,也永远牵挂着游子的心。经几位家乡在外工作的大学生的努力,在网上建起了一个qq群,名曰“根在王坑”。这个qq群,网罗了全体从家乡走出去的大学生。他们在网上交流、互动,纷纷为改变家乡面貌出谋划策,提供帮助。XX年,当家乡扩建通村道路时,“根在王坑”qq群发起募集捐款倡议,一时间响应者众。我个人为此捐款一万元。如今,进村公路变得平坦、宽阔,还安装了路灯。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它的命运却和共和国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考,给一个小山村带来生机和活力,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遥望那家乡的小山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爱。

篇5:“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一根扁担_征文演讲_网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一根扁担

家里老屋里有一根扁担,一根历史悠久的扁担,说起来,它的年纪可是比父亲还要大,而在它身上,更是凝聚了几个时代的变迁。

整整一个甲子之前,刚解放之时,正在火车站工作的祖父因为工作调动,带着刚刚结婚才一年的祖母和不满周岁的父亲,用那根他十几岁时出来“闯荡江湖”时便一直带着的扁担挑着有限的几件行礼,来到了柯桥火车站工作。

因为没有什么积蓄,来到祖父也不可能买的起房子,于是便向柯桥乡下一家姓石的人家租了一间房子。这家的房子有两层楼,东家是一个石老太太,就住在二楼,一楼专门出租,她丈夫早死,儿子早早离开参加革命去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就靠出租房子过活,不过当时的房租每个月也才五元钱,即使如此,祖父有时候也要“分期付款”才能支付每个月的房租。据父亲后来说,当时祖父、祖母和父亲包括后来没多久就出生的二叔四个人就住在这间房子的一楼,总共大约二十个左右的平方,房子的地面是“泥石”混合结构,就是泥地加上几块石板混合而成,由于非常潮湿,所以经常有一些六条腿,八条腿,甚至一百条腿的各种“飞禽走兽”在其中出没。

当时,祖父在火车站当搬运工,而祖母则没有正式工作,留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小孩,不过为了贴补家用,她也经常将一些自己种的蔬菜挑取市场里卖,用的也是那根扁担,也亏得祖母小时候没有赶上缠小脚的潮流,要不然,担上了几十斤菜蔬的扁担恐怕也不是那三寸金莲所能承受的了。

就这样,一家人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好几年的时间,等到三叔出生后,父亲和二叔都到了要读小学的年龄了。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不过深感没有知识要吃苦的祖父咬着牙从生活费当中抠出几块钱,给父亲和二叔交了学费,并且由于当时小学不多,所以祖父还是挑着担送父亲和二叔去上学的。可能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和二叔都很懂事,读书非常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后来祖父为了感激老师对他们的培养,还专门走了几十里地,挑了两个瓜去答谢老师。

不过,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却经常令父亲和二叔烦恼,那就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病——饿肚子!正处于飞速长身体之时父亲和二叔经常觉得肚子在咕咕叫,在对他们提抗议,不过他们知道祖父和祖母工作都很辛苦,所以不好再给祖父祖母增加心理负担,就想尽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下河去“捕捞水产”,当时河道交错纵横,比之现在可是多的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工业污染,里面的鱼虾、螃蟹、螺蛳、河蚌都是最正宗的绿色有机食品,父亲和二叔用最简单的放弹钓和海斗网捕的方法就能捕到要两人合力用扁担才能抬回家那么多的鱼虾。几十年之后,当他们将这段经历像讲故事一般的说给我们这些子侄听,我们大多是羡慕的都要流出口水了,连声说那可真是一个“好时代”啊!听得父亲和二叔他们哈哈大笑。

不过鱼虾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捕捞,到了别的季节,父亲他们又要想别的办法来填饱肚子,比如和同学交换。因为父亲和二叔读书成绩都很好,所以时常会得到一些纸、笔之类的小奖励,不要小看这些奖励,在小孩子的心目中,那是被学校被老师肯定的最高荣誉,于是父亲和二叔就将这些草稿纸也好、铅笔也好,拿来和那些家境较好,但是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奖励的同学交换吃的,一张草稿纸换一块凉地瓜,一支铅笔换几个烤土豆都是让双方都兴奋不已的小买卖,而父亲和二叔也借此勉强填饱了肚子。

当父亲和二叔伸入小学高年级时,祖父再次搬家,来到了xx市区,此时的房子依然是租的,因为租房子的“老店王”喜欢喝黄酒,所以每个月的房租就是两斤加饭的价格。而此时,姑姑、四叔和五叔也相继出生,但是祖母因为长期劳累,营养又跟不上,所以得了身虚体弱的病症,又没有钱购买营养品,为免刚出生的小孩挨饿,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将四叔领养给了祖母娘家的哥哥,也就是父亲的舅舅,而五叔则领养给了柯桥的一户农家。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本来因为品学兼优而被报送上一中的父亲和二叔因为遇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而被迫中断了学业,来到了xx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称为知青下乡支农,从此扁担又一次大发神威。

因为父亲和二叔都是勤学好问又很勤劳的人,种田割稻挑水砍柴放牛养鸡拔草饲猪寻草药刷标语搓草绳等样样农活都能拿的出手,所以很受所在地农户的欢迎和喜爱,并且父亲还学的一手好木工活,至今家里还有不少他退休后打造的“用一百年都不会坏的”小桌椅板凳,而且每年到了季节还会酿一盆纯正的甜酒酿给我们吃。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6:“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书籍 书箱 书架 书房_征文演讲_网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书籍 书箱 书架 书房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书籍 书箱 书架 书房

岁月流逝,社会发展。年近花甲,然而,我能感觉和享受到的是我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我记忆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书籍、书箱、书架、书房的变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建国60年来我生活、学习变化的轨迹。

小时候,我想都没想过要有自己的书房——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一家五口人,生活的重压,仅靠父亲每月几十元的收入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常常是入不敷出,买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奢侈的事儿,姐姐和我常上街花2分钱租小人书看。后来,遇上“文革”动乱年代,初中还没念完的我,就辍学在家,在这段时间里,还是书籍打发了无聊的生活。

1969年秋,我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江南水乡皋北杨浜村插队落户。从此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躬耕垄田未使我“稼穑有成”,倒使我不务正业地迷上了读书。那时,农村社员都在生产队挣工分,谁家也没有闲钱去买书。在读书欲望的驱使下,抽空回城拿来哥哥、姐姐读高中时的语文、历史、地理课本,这些未曾读过的书,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些书伴着我度过单调乏味的工余时间。在农村,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好,晚上又经常断电,只得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春秋两季还好说,冬夏最难熬。三伏天烈日炎炎,10平方的小屋如蒸似燎,读书,使我排遣寂寞,实则收获多多。

1972年冬天,我从农村“知青”到部队当兵。军营生活可不比农村散漫,都得一切行动听指挥。那时候读的书除了《毛泽东选集》之外,很难有其他的书可读。新兵下连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向班长请假,到部队驻地的小集镇去买书。也是这次外出,买到了《列宁是怎样学习写作的》和艾思齐的哲学书籍等。这样一次两次接连不断的买书,部队发给的津贴费除了买生活必需品外,都用在购买书籍上。日子一久,我的柜子上的书已叠得放不下了,甚至有碍我们班的内务。见此状,排长破例给我两只手榴弹箱,把柜子上的书统统放入箱内。从此以后,我就与书箱为伴。为了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还不断地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另一方面,还像小学生那样,把平时读到的优美词句,生字,词组一一记在备用的本子上。四年的部队生涯,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写笔记的习惯。在部队里,我除了军事训练,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于读书、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兵新传》等多篇通讯在军内报刊发表,并多次得到团、营的嘉奖。

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部队是所大学校,在那里养成了爱好阅读的习惯。部队退伍后,我被分配到一家颇具规模的轧钢企业当轧钢工人。到了工厂工作,手头宽裕了,我爱书读书的兴趣又开始萌生,每次看到自己喜爱的书籍,就忍不住把它买回来。一来二去,家里的书不但挤满了书桌,还扩展到窗台和床头边上,屋里变得凌乱不堪,望着这些无处可放的书,我从工资里抠出一部分,买来两个书架。从此那些原本塞于床底下的书被齐齐整整、分门别类置上书架。在国企工作的10多年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当我从书架上抽出久盼未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激动的泪水更是潸然而下。挑灯阅读,感到无比的鼓舞。原来,人应这样生活。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时代,与祖国共命运,这样的青春才会闪闪发光,这样的人生才能无怨无悔。“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至理名言,我铭记心间。正是它的激励,我通过刻苦学习,终于拿到“电大”文凭。回想那峥嵘岁月,是书,给予我知识营养;是书,给予我心灵的憩园;是书,激活了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时光荏苒。时间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比之那个特殊的岁月,我要幸运多了。有一天,当一套宽敞新寓的钥匙交到手中的时候,我激奋感怀,喃喃自语:“我终于有书房了!”书房虽不豪华,却很充实、整洁,原来的书架已完成使命,所有的书已转移到了整个书房的一壁,宽阔的写字台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还有墙上的书画作陪,更透出读书人的雅致。充足的阳光从宽大的南窗照进来,洒满了半个房间,沏一杯香茗,呷上一口,顿感心旷神怡,飘然入仙。人沉浸在书中,感受特定的意境氛围,像与一位睿智的朋友作一席长谈,顿时全身心都弥漫着愉悦和恬静,令人难以言喻。读书累了的时候,就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走,或者打开通往阳台的门让清新的风撩过脸庞。兴之所至,泼墨挥毫,写下自己的书法作品孤芳自赏,也算是一种自得其乐。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窃以为,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然而,我认为,辟开读书的功利因素,读书还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智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生,平衡心态。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