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题目经典六篇
发布于2024-07-06 09:59,全文约 7517 字
篇1: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南江县政府办公室 林仲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素质,要提升国民素质就得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就得重视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与家庭教育又密不可分。南江农村覆盖面积大,教育不能均衡发展现状着实令人深思。据笔者扎根山乡多年的经验,调查研究如下:
一、基本现状
南江属国定贫困县,南江全县学生总数117527人,其中初中生26254人,小学生77671人,留守儿童52877人。受打工潮的影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留守儿童剧增,致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放羊式”教育。学生一旦被放即毫无拘束地漫山流浪此之为“放羊式”。农村中一大批“留守学生”被家长毫不吝情地留下,放到学校,放到社会。这些留守孩子中男女生均上过网的几乎为90%,有网瘾的不低于27%,一部分孩子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行为恶劣;其性格孤僻、学业成绩普遍下降。一到放假,这些孩子便街上闲逛,网吧游荡,形式严峻,如捅散的蚂蚱到处都是。在学校,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占32.7%。如此之多的孩子被处在“放”的状态。放出了大批留守孩子父母监护该管管不了,爷婆隔代让管不敢管,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
“遥控式”教育。“遥控式”就是远距离指挥的高层次的现代工业新名词。在教育空间上是距离,在教育形式上是脱节。经调查,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情况:长赤镇所辖的两所九义校及一所小学共计3876名在校学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没有参加家长会的就有1300多人。配合教师工作情况:在另一所学校的一二年级的调查中,能坚持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的家长占60%,其余40%的作业本是学生自己签字或请他人代签;学生犯错误学校要求请家长时,人不到校电话到学校的家长几乎近1/3。关心子女情况:在小学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家长不足30%。还调查过小学六年级学生,六年快毕业了家长每年都看通知书的有78%,隔三岔五看过通知书的占20%,还有22%的一次都没有看过孩子的通知书。家长在其位不谋其教,一部分学生处在遥控式教育状态。
“棍棒式”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坚信“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既挨“体罚”还受“心罚”的现象在农村就司空见惯了。在家庭中经常使用“不争气的东西,蠢货,笨蛋……”等尖酸刻薄语言来教育学生。据学生反应,大多数家庭都以家长为中心:家长动辄就翻孩子日记本;动辄不准孩子与异性交往等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教育为主。父母缺乏与孩子交流,凭着自己的情绪去教育孩子,据调查,农村孩子没挨过家长打的学生几乎为零,每周都要挨打的占10%,这样多的孩子处在蛮横的“棍棒式”家庭教育状态。
“溺爱式”教育。家长们相信“树大自然直”的理念,过分迁就、溺爱孩子,普遍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不学而知”了。连犯错误也成了一种“美德”,“敢尝试”“有创造”嘛。故把孩子当成了“宠物”、“心肝宝贝”。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染其苍则苍,染其黄则黄”这些有着时代通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2: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页3]_调研报告_网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提升人口素质,改进联系方式针对家庭教育脱节的现状,只能加强家、校联系。这联系就是抓好教育的中间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还得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及教育质量。教育者普遍认为,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防范家、校教育脱节的有效措施。首先提高家长的认识,从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庭家长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不能放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与家长的高尚品德、文化基础知识有关。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好子女有从何谈起?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督察和监管力度,加强学校教育职能是解决家、校联系的有效措施。再次,打造“名人”效应。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国家机关重要干部,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的谬论。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实现现代化,不能只是城市现代化,还要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家教水平,改良教育形式。岳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但他造就了一代爱国英雄——岳飞。她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就是让他们改良落后的教育方式。不能将传统的“不打不成才,几代人都是这样打出来的,”教育悲剧重演。“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更多是孩子的心灵。忽略了精神上的关心,孩子自尊将被摧残,自信将被打击,智慧将被扼杀。“哀莫大于心死”,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多么善良,理由是多么实际,不合适宜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家长应多关注电视媒体,多与有文化的人交流,多向好的教育家庭学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多沟通、多联络感情、多与孩子谈谈心,抓住了孩子的心,就抓住了育人的绳,就抓住了教育的本。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当然,农村家庭教育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国民素质。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篇3: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页2]_调研报告_网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二、原因分析
教育主体空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农村孩子便缺少了监护人或无监护人照管。据统计,长赤镇共计36896人,外出打工就有9230人,这还不包括在本市以及流动性打工的,该镇9166户中有80%的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儿童2116人,占全部儿童47%左右。据调查我县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比例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从长赤镇九义校、竹林小学。付家小学、贵民中学提供的数字看,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率都在45%左右,而红顶九义校,则高达50%以上。这些低收入的家庭,只有外出务工才可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为了生活的“钱图”,忽略了孩子人生的“前途”。首先,家长有能力,有体力、健康的在外占大多数。其次,父母全都在外的家庭,由爷爷婆婆代养的隔代教育家庭,老人的文化素质相比较弱一点,他们不能代替教育的主体。再次,寄养或大带小的家庭,教育主体直接空位。
教育过程脱节。农村文化水平偏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据调查,今天的中小学生家长,有95%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在偏僻贫困的农村,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教育实践中发现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首先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这是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认识偏差造成脱节。其次,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的谬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初中毕业是打工挣钱,打工热潮萌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思想上忽略教育,拜金主义产生教育过程脱节。再次,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老百姓总爱说那句话“他念书有条件”。条件即经济嘛。即使孩子读书成绩与生较好,家里条件差“送不起”也就自然心生懈怠,教育过程同样脱节。目前,学校碍于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对难管的“问题儿童”,干脆放任不管了。也是形成学校家庭、教育脱节的原因。
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严而无爱” “爱而无教”。据调查,农村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严而无爱”。首先,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成龙,不能成凤,便采用武力解决了。在农村,按老人的话说“一代一代都是打出来的。”其次,教育孩子不注意场合,不讲究分寸,普遍存在恶语伤害孩子自尊心。心罚和体罚都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再次就是过分溺爱,“爱而无教”。从小不教,习惯养成自然,殊不知在小树上的一小伤口,以后便成了大疙瘩了。
三、对策建议
增强学校职能,改变残缺模式。篮球教练员讲究是“补位”战术。教育者应该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儿童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是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重要行动。从学校教育的职能上去弥补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加大学校教育的管理,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省市成立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委员会;学校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家园;聘请留守儿童辅导员;对留守儿童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实行“惠民惠农”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缓解教育主体继续缺失。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篇4: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5: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页2]_调研报告_网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第三、“非一费制”学校没有收费政策。我市有39所学校实行“非一费制”。“非一费制”意即能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在财政预算安排上比“一费制”学校年人平少安排近3300元左右,而市政府又没有明文规定学校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学校也不敢乱收,造成“非一费制”学校教师供给水平更低,公用经费不足,学校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只有翘首以盼政府能尽快出台新的政策。
第四,农村税费改革,使民办教师的问题突出。税费改革后,为了减轻学校压力和财政负担,对教师供给范围进行了清理,辞退没有“民师聘用书”和“民师供给卡”的民师276人。民办教师在一定时期给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付出较多,有的民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回报很少,财政每月定补38元,村级按年补助1-XX元,辛苦一年只有多元的收入,现在却因为没有民师聘用书或民师供给卡而要离开心爱的讲台,给他们在心灵上是极大的伤害。
第五、税费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布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基本建设,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很难到位,后续资金无来源。专项资金在拨付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资金到位不及时。此外,还有教师的社会保障、普九债务的有效化解等问题,都是制约经济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税费改革给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轻视。他使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待遇和发达地区、城市教师的待
遇反差太大,造成教师心理极不平衡。面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寻找对策。否则,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不能生存和发展,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形成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试行“一费制”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需求如何保障,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资金从何而来,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根据各自责任和财力,积极调整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结构比例,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吃饭、运转、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教师“吃饭”和学校危房改造等问题要切实解决好。
国家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工资转移支付和危改资金专项补助力度。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保证教育经费支出占可用财力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下差部分上级转移支付应该承认。上级转移支付不能解决的,应该出台政策或规范性的文件,将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待遇差别,只有在教师待遇上提高,才能留住人才,才能稳定人心。
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服务费与基本学习费用区别开来。学生住宿费和搭火费用属基本生活费,应根据市场供求,按成本据实收龋建议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用收取标准的制定权下放到市(县),由各市(县)根据市场规律,核定项目、规范收费。
发展教育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建议政府部门从政策上、制度上加以引导,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教育事业。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篇6:农村教育当前状态调研总结_调查报告_网
农村教育当前状态调研总结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