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校庆50周年征文【最新两篇】

发布于2023-12-04 14:35,全文约 2909 字

篇1:中学50周年校庆征文:共创辉煌_征文演讲_网

中学50周年校庆征文:共创辉煌

我是一名龙华中学预备班学生,去年刚入校,恰逢今年建校五十周年大庆,深感三生有幸。

每当清晨的朝阳金光闪闪地铺洒在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我自信满满地走进校门口,这一刻,顿感身心舒畅,愉悦感油然而生。看着这整洁、一尘不染的优美环境,心中大喊一声:“我们的校园真美,大大点个‘赞’!”

龙华中学有着悠久的成长历史,有目共睹的办学成就,鲜明的办学理念。在老百姓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因此深深吸引了我,半年书读下来,果然名不虚传。老师们教学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也是蛮拼的。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汪老师和数学老师王老师同时生病了,在课堂上,她们拖着虚弱的身体,嘶哑的嗓子里讲出来的英语语句和数学公式对我们学生来说依然是那么悦耳动听、形象生动。你要知道她们俩正发着高烧这种带病坚持阵地不下火线的战斗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全班学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到了下午放学时刻,两位老师实在是撑不动了,带着倦容,疲惫不堪地到医院打点滴去了,我们全班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默默地祝愿老师病能马上好起来,因为我们全班同学需要您们。xx中学老师不仅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还体现了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学者型的老师,她上课幽默风趣,中外典故信手拈来。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次听她的课,听着她娓娓道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就怕下课铃声响起。听说她还荣获过区园丁奖,龙华中学教师们,我为你们大大点个“赞”。

接下来,你要问我xx中学还“赞”在哪里,我邀请你到校门口看看那些匾牌就一目了然了,“区田径特色学校”,“XX年、XX年、XX年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国家重点课题科研单位” ……这些奖牌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学校师生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的心血。让身子“动”起来,让心眼“活”起来,让脑子“转”起来,这一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使xx中学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人人都能成功” “我参与,我成功,我喜悦”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我班赢得了十月份校运动会全校第一名的佳绩,通过这次运动会我班全体同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团结奋进,更和谐乐群。在一次班会上,班上刘xx同学满含眼泪深情地向孙梦媛同学低头道歉,老师们也为之动容,她俩以前老拌嘴,爱抬杠,同学们都称她们俩是“小冤家”,现如今她俩亲似姐妹,学习上取长补短;生活上互相帮助,真令人羡慕。像这样的我们班还有一对,杭xx同学和胡xx同学。

这学期我还有一件兴奋的事要告诉你们,我在学校见到了我爷爷辈、父辈的偶像,全国劳模——杨老先生。杨老先生台上精气神实足,侃侃而谈,仿佛又回到了那火热的年代。他的扁担精神在那个年代鼓励着一批又一批像我们爷爷、父亲辈的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这理念也是当下所提倡的,永不过时。会后我有幸和杨老先生合了个集体照,他千嘱咐万嘱咐,要我们像雷锋同志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听了老爷爷的话后,我每次路过学校庄严的雷锋像时,好像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催促我,认认真真学习,清清白白做人,做国家栋梁之才。

继往开来,展望xx中学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学生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们的期望,一定和xx中学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辉煌走向辉煌。

xx中学  预备【三】班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2:50年校庆征文:难忘的时光_征文演讲_网

50年校庆征文:难忘的时光

这是有生第一次写回忆文章,得知xx中学举行校庆,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在联中时的学习生活写出来。

梦往往表现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离开家乡35年,我梦中场景最多的是在联中那一年半的学习和生活。一景一幕都追溯到我们那个时期,梦中我仍然是和同学们一样那么年青,一起吃住,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欢笑。

参加工作后,早期因忙于工作不常回家。近些年回家多一些。每次回家总爱到老联中校园(现为xx镇中心小学)走走看看,结果是“面目全非”,原来的影子怎么也找不到,草房没有了,瓦房也没有了;校园里花木葱葱,楼房排排,窗明几净;偶尔遇到联中时的同学,结果都不再年轻,大多都当上了爷爷或外爷、奶奶或外婆,各自有着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奇怪的是,回到南阳后,我的有关联中时学习生活情景的梦嘎然停止。也许我的内心告诉我,我真的长大了,变老了,中学生活真的结束了,留下的将是永久的美好回忆。

1971年我在山北大队学校读初中一年级。“文化大革命”废除考试、推荐招生,极大破坏了各级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国务院开始着手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提出“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提高质量”、“ 重视基础科学”,一些地区在1972年高校招生中开始进行“文化考查”工作。当时,父亲认为我基础差,让我在山北又重读一年初中一年级。 1973年春,到新创办的联中读初中二年级(注:xx高中停办,并入贾宋高中。山北、下户、东黄、周岗等5个大队的初中停办,在原xx高中校舍举办联中,1974年7月毕业,初中二年级读了一年半(因要改春季入学为秋季入学),1974年秋被选入贾宋高中读书)。

在联中,一天的生活是从出早操、上早自习开始到晚自习结束,上午和下午上课。

清晨,起床钟声一响,沟南、沟北的同学们一个班一个班的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在沟南的大操场上一起出早操,喊着口令,走走跑跑,精神抖擞,非常得意。

课堂上,老师讲课认真,要求严格,同学们听课聚精会神,学习紧张有序。那时,每逢上晚自习,老是停电,为了做作业或是听老师辅导,部分同学点上了柴油灯,个别条件好的是煤油灯,但光线总是灰暗的。为了学生们视力不受伤害,又能很好学习,我们的班主任吴献珍老师,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到一盏汽灯,同学们每人兑上1角钱,购买煤油,用汽灯照明,让学生们读书。我记忆犹新的是,晚饭后同学们很自觉地到教室学习,到了天色快暗的时候,吴老师便开始准备点汽灯,先是给汽灯加上油,接着打气,尔后点燃尼龙灯泡,教室便明亮起来。有时学生们想帮助老师点灯,吴老师总是说:“你们不会点”。其实他是怕把尼龙灯泡弄烂了,买一个尼龙灯泡需要好几角钱呢。多年后吴老师离开了我们,但我很是怀念他。

那时,同学们一日三餐都是吃着从自家带来的红薯面窝窝、玉米糁以及很少一点小麦面粉。我的母亲为了让我能吃饱,总是在红薯面窝窝里面卷上一点盐、油、辣椒什么的,以调剂食欲,的确,这样做出的窝头也挺好吃的。红薯面窝头须提前用一个线兜兜装好,然后交给炊事员,放在笼里热热,到吃饭时,大家都蹲在地上,吃着窝头,喝着玉米粥,配着从自家带来的由母亲加工的咸萝卜丝或是辣椒什么的“就吃”,很是惬意。同学们最盼望的是每周吃上一顿“三个一”: 1两白面一1两玉米糁一1分钱,做成的玉米糁面条,

那时,同学们晚上睡觉也在学校,寝教合一,打地铺。晚自习下课后,同学们便有序的忙碌起来,先是并课桌,腾出空地,然后在地上铺上稿荐和被褥,繁忙一天躺下就睡着。

回忆起来,当时的生活是简单的,但同学们也不觉得多苦,还挺快乐的,也许是我们当时的生活水平低。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之一。

一年半的联中生活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现如今同学们都变老了,但却拥有共同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