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实用五篇】

发布于2023-12-04 15:44,全文约 10157 字

篇1:小学现代远教设备使用情况汇报_情况汇报_网

小学现代远教设备使用情况汇报

自XX年年年底国家为我校配备了“模式二”远程教育项目,到现在已有两年多。在这两年多时间中,大家也有早先的陌生、新鲜,一直到现在的熟练掌握、一会儿不用还想着。用电脑的老师排队。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而远程教育的实施和互联网的接入,像一场及时的春雨一样给我的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缩小了城乡差距,为我们带来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教师的素质。

为了使远程教育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现将我们的点滴工作和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远教工作,每次的培训学习,我校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市级培训的有,乡级的更多,就是没有报上名的也主动去学。要是学校的电脑坏了,校长总是让我立即去修,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我校教师的使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以点带面,促进使用

我在XX年参加了市里的省级远程教育模式二的培训,回来后首先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对电脑上的资源进行了解和熟悉,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了才能指导别人,我也是一边措索一边和老师共同的学习和进步着。有些老师在学校安装之前也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很陌生,我举个例子:我校的朱登丽老师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刚开始连鼠标都用不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现在也已熟练掌握,并能用远教资源上课了。尤其是这一段,几乎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电脑了。比如:朱登丽老师教五年级的《科学》,一没教参,也没有别的资料,书上也没有题,所以呢,这几天一有空都往电脑室跑,干啥呢?从互联网上找到本册书的期末考试题,然后再印给学生作。……这个例子枚不胜举。还有朱卫红,李霞等。

从陌生到熟练,可以说我们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掌握并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这也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我也正在电脑上看六年级的数学资源,朱登丽老师正在边上看,于是我就找出五年级的语文,记得有一课是《落花生》,她看多媒体课件,课堂指导和练习题后,觉得非常的好,于是她就说:“这比我给学生讲的还全面全具体还好,这还省事,自己备课不有漏的地方,这上啥怎全呀。”于是,她就一有空就去看自己讲的每一课,有适合的就带着学生到电教室上课了,即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学校老师争着上电教课。

三、分娄下载教育教学资源,整理保存

多卫星下载的资源可以分为三类:课件类、文字类、视频类。起初所有的文件我都放在原文件夹中,如果有想使用的老师,需要自己查找。很费时。而大多数老师喜欢利用课件上课,而且效果也很好。于是我们决定用下面的分类方法:课件类,首先把卫星下载的课件资源提取出来,然后按照年级、学科放在指定的文件夹中,

另外,在因特网上也有很多好课件。我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供老师使用,也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我们学习的课目,基本上都能找到不止一个的课件,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也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质量。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同时我也很留意收集一些下载课件的网址:如比,小学语文课件网,小这数学课件网,中国教育资源网,课件网等,留心收藏,以备后用。

四、耐心的为老师服务

随着我校教师的使用计算机的水平不断提高,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以前老师遇到的都是一些很浅显的小问题,我几乎都会,可是现在却不同了,有很多时候老师遇到的问题我还没有遇到过,我也解决不了,但是我毕竟参加过市里的培训呀,人家认为我什么都学会了,所以我不能轻易说不会,也不好意思说不会呀,凡是遇到我也解决不了的,我就说,明天给你答复。于是回到家里,查资料,上网学习,上qq问好友,有时还要到论坛去请教……总之,尽力的去解决。当然,有时候我也无能为力,实在是解决不了。

只要老师需要,我一般都能帮其找到所需的课件,但有时受时间的限制我也不能一一满足。

比如今天李霞老师讲的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我一年中教育星上的资源不是很好,于是我就在互联网上下了四个不同的课件进行比较,选中两个都比较好的,但又都有不足之处,于是我就把这两个课件进行有机的整合,去重取精,进行二次加工。我个人认为,加工后比哪一个现成课件都好,只少更适合我们的教学和课堂需要了。

我平时就爱给我们学校的老师说,你们学东西很容易,遇到什么不会的问题我一说立马解决,可是我要学一些东西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记得三四年前的时候,我要是遇到一个问题有时可能要等一年的时间才能解决,因为有些问题看书也解决不了,所以只好一直等什么时候遇到行家时才能和别人交流,弄懂,当时农村会玩和懂电脑的人极少。就是现在,我要么去查书要么上网解决,有时候要费很大的事才能解决,比如:有一天晚上我打好一篇后,突然想看看我写的文章有多少个字,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解决。于是我就上网查,先下载一个文章记数器1.0,等等,等我费了好大的事,当我还没有弄好的时候,我忽然看到有一句话:“word中自带……”我赶紧往下看,哦,原来word中有这一功能,只是没有被我发现罢了。当我转了一大圈子才弄明白的问题,在我们学校的老师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一句话就解决了。我费劲了,但我们学校的老师却省了很大的劲。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2:2023年农村工作办公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网

2009年农村工作办公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办作为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5+1”实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主城区的发展定位,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经济为根本,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新农村建设工作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在我办建议下,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先后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班子,进一步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同时,围绕工作目标,我办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落实了工作措施。做到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确保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2008年,我办联合泰州电视台、海陵区委宣传部策划开展了《进村入户看小康》大型新闻行动和新农村建设“双十佳”创建活动。《进村入户看小康》选取了30个先进典型村,报道各村致富农民的特色产业、农民致富的典型家庭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反映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新生活、新时尚、新面貌、新思想、新追求。“双十佳”创建活动最终评选出“十佳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十佳特色村”,并在泰州电视台公开进行了表彰奖励,两大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的效果,在全区上下营造了村村争相投入新农村建设、人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目标,创新思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农村新“5+1”实事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三大抓手,近年来,我们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创新工作思路,抓好“三大工程”的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1、稳步推进农村新“5+1”实事工程。为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抓好“三个到位”,一是责任分解到位。及时印发了《关于分解落实2008年度全区农村新“5+1”实事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对实事项目逐项细化分解,既有量化指标和刚性考核内容,又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承办单位都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传递压力。二是措施落实到位。各牵头单位和承办单位围绕实事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序时进度,保证实事项目有序推进。我办经常深入基层,协调问题,化解矛盾,督查进度。三是督查考核到位。10月下旬,组织召开了全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及农村新“5+1”实事项目督查会,由各镇(街)、部门汇报交流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并将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纳入镇(街)、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加强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2、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四清、五改、六有”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重点在“清、疏、拆、建”下功夫、做文章。“清”就是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清理卫生死角;“疏”就是对水塘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和整治,保持水清岸绿;“拆”就是对破旧房屋和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整治,引导新建农民住宅向规划点集中;“建”就是在实施道路工程美化绿化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公厕、封闭式垃圾箱等公共卫生设施,并对老建筑粉刷出新。两年来,各项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达10948.01万元,其中省补1052.3万元,市补407.4万元,区财政2471.6万元,镇(街)、村投入6204.16万元,农民自筹及其他扶持资金838万元。已有55个村(居)被确定为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行村”(包括苏陈、罡杨两镇的7个村),基本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3、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一是把握工作重点。坚持把发展和促农增收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发展搞建设,搞好建设促发展,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08年,32个试点村新增私营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508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找准城乡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河道净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加大投入力度,配齐环卫设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村级民主管理,着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二是细化目标责任。全面小康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社会性综合工程。我办紧扣目标,结合区情,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村,落实到科室,具体到个人,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要求明确。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小康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巩固建设成果,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建成一村、巩固一村,防止出现重建轻管、前清后乱、边建边损现象。XX年年底前,已先后有2个村获得泰州市“十强村”称号,17个村进入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行列。2008年,32个村申报参与创建(包括苏陈、罡杨两镇的8个村),根据自查情况,各村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如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达标率将达75%以上(苏陈、罡杨未纳入统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3:区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网

区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在年根岁尾,我区各项工作走向冲刺阶段,并着手制定明年大盘子的时候,耿书记带领市政府的其他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必将对我区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得失和安排来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能够给予及时地指导作用,我代表榆次区四套班子对耿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从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盛市的各级领导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在指导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转变了工作思路,由原来的以城市工作为重心,转向城乡并重,并突出农村。我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围绕农民增收这篇文章,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增加投入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机制上创新

投入是增收的基础,只有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榆次是个“吃饭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单靠财政,那只是杯水车薪,如何增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成为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投入这个主要环节上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采劝财政引导、政策调动、农民为主、大户牵头、引资上项、股份经营”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搞活了四方面的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今年我区“吃饭财政”的困难显现越发突出,由于中央不断出台调资政策,加大了一块支出,各条条单位要求财政在一些经费的支出上逐年递增又挤了一块,有些政策因素减少了行政收费,增大了财政支出,又有了一块,象教育系统实行一费制,公务经费完全由财政负担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困难下,我区为确保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足额到位,做到了四不,即“不挤、不占、不少、不挪”。“不挤”,象今年的支农支出我们预算安排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5%,目前已全部到位;“不占”,所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随便占用,象粮食直补资金,我们按照严格核定的实际面积不差分毫,100%直补到位;“不少”象科技研发管理费用,就是以前说的科技三项费用,按要求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1%。榆次的财政收支能持平已经够吃力了,但给这块的预算安排就达到132万元,占到财政收入1.19%,并全部足额到位;“不挪”,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是项目专款,包括饮水工程、节水灌溉、综合开发、道路维修、危房改造等,资金总额为556万元,已到位556万元,仅此一项比上年增长48.66%。由于做到上述四点,使我区的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13.3%,比年初预算安排增加11.8%,达到7835万元。

二是落实政策投入机制。我们主要抓了“四个一”,即:落实了一项政策,就是“粮食直补”政策。通过摸底造册登记,经督查和两次公示后,核实小麦面积2.09万亩,玉米面积30.45万亩,发放粮补资金211.15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1%;深化了一项改革,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在去年“四取消、一调整、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农业税再减少1.5个百分点,减免绝对额219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4元;健全了一个制度,就是“一事一议”制度。象东阳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确定的五个试点之一,除上级拨款资金外,村级也需配套资金100万元,东阳镇就是采劝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的。100万元中其中50万元通过筹工消化,剩余25万元现金已全部到位,25万元随工程进度以物折资逐步到位;突出了一个主体,农民投入始终是农业农村投入的主体。据调查统计,全区~年农民自主投入蔬菜粮食种植、红枣开发、养殖小区建设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的农业资金达到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

篇4: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_情况汇报_网

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 基本情况

市城区社区卫生大部分归属市卫生局管理,属船山管理的有6个,其中通过省卫生厅验收合格4个,分别是高升、南强、灵泉、育才,在建2个(广德、凯旋),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个(顺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面积8930.37m2,设备总额102.9万元,开设床位122张,有人员175人(其中执业医生64人,执助18人,注册护士25人,医技人员18人,公共卫生18人)。基本建立起了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成效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大了财政投入,近3年区财政每年安排4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也下发了《遂宁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配套文件及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近两年,先后举办和参加省市社区卫生管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培训30人,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医药咨询、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等,普遍为辖区内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对慢性病人定期检查、跟踪服务,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存在问题

社区卫生自建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管理体制不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管理由市卫生局负责,目前船山所辖的6个街道办事处仅有高升街、育才路、凯旋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我局管理,其余镇江寺、介福路、南津路的社区卫生属市局管理,不属我区管理的广德、灵泉、富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归我局管理。

2、业务用房困难。尽管政府要求街道办事处为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优惠政策和必要投入,如免费或低价提供业务用房,但从我区目前管理的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看,无1个是由街道投资或无偿提供。

3、缺乏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合格的全科医疗人员。现在的20名全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到社区居民家收集信息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

4、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保障不足。一是预防保健经费不足。社区卫生机构一方面要为自身生存获取收入,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社区公共支出,出现了预防保健做的越多,垫付经费越多的现象,使社区卫生服务难以维继。二是保健教育经费缺乏。目前健教、保健咨询等宣传材料费用均由社区卫生服务承担,因费用短缺,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于两难境地。

5、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尚不配套。由于现行医疗保障制度限制,公费、劳保、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尚未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许多病人因报销问题,而不能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许多可以在社区中得以治疗的病人,只能滞留在大医院,加重了病人的医药费开支。

6、保健意识淡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差,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八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市、区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机制,应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定额补助工作经费,适当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次性建设经费,对其设备更新和业务培训给予适当的补助,并将以上项目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要尽量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用房。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全科医学、护理学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XX年]4号)给予落实,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医务水平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给予相应待遇。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5: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运转情况汇报_情况汇报_网

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运转情况汇报

我镇是享有“苏北小南京”美誉的历史名镇,是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XX年,我镇文化活动中心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于XX年3月28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几年来,我们依托这一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力求发挥好省级首批标准化活动中心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广大农民精神情操中的积极作用,在运行管理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镇文化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3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综合楼面积近120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及内部设施配套等总计投入约110万元。整个中心设有“六室三厅一场一径”,即: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书画培训室、健身室、多功能厅、展览厅、舞厅、篮球场、健身路径,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有书读、有歌唱、有舞跳、有戏看、有球打、有操做,吹拉弹唱有处乐。

(一)资金投入情况

综合楼土建部分投入资金80余万元,厅室布置及配套设施等投入30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其来源主要是省扶持资金30万元,文广站自筹资金60万元,目前经济缺口20万元。

(二)设备购置情况

图书阅览室配套图书一万余册,其主要来源为省、市农家书香工程赠送,文化活动中心自己也购买了约3000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配备电脑12台。省文化厅赠送了一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接收播放设备,可以通过卫星及时接收到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的各类文化资源。体育活动室内摆放乒乓球桌2张。体育活动室配置了全套健身器材,设备添置投入资金3万余元。棋牌室内有桌椅及象棋、扑克等。活动中心还建有篮球场和健身路径,为广大农民健身提供了一个好的去处。

(三)人员情况

车桥文广站现有工作人员15名,其中在编人员4人。党员8名,大专学历2人,中专、高中学历13人。明确一名副站长专职管文化,2名同志具体负责有关活动厅室的开放与管理,基本保证了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二、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一)管理体制。为加强对文化活动中心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文化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镇党委政府明确党委宣传委员具体分工,文广站长总体负责,文广站明确一名副站长具体牵头,文广站与有关管理人员、承包经营人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和文化活动的协议,明确目标任务和每个月的文化活动次数及人数。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督查。

(二)运行机制。针对我镇实际,我们在文化活动中心的运行机制上实行“三轮驱动”,即租赁制、承包制和目标责任制同时并举,相互补充,共同促进。①租赁制主要针对综合楼一层门面房,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对外出租经营。②承包制主要用于舞厅、多功能厅等文化活动场所的经营权,与承包人签订场所活动的要求及所承担的文化活动任务,确保其文化活动主阵地的职能不变,为普通群众服务的性质不变。③目标责任制,主要针对图书室、棋牌室等,明确文广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正常开放、对外服务。

三、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确保每年的文化活动有保证、有创新,每年初,即制定全年的文化活动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并从本单位有线电视的经营收入中安排3-5万元用于文化活动的支出。近年来,通过联办、合办、参与办、市场化运作等手段,组织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基本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演出,一年四季文化活动不断线,给广大农民奉献了一道又一道的文艺大餐。近年来,先后举办的卡拉ok大奖赛、迎奥运全民健康展示、全镇文艺汇演等全镇性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全镇上万人的参与。自XX年以来,我站共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3次,各类阵地文化活动60余次,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

四、几点建议

建乡镇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的目的,就是为广大农民和农村的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和有效的载体,不是单纯为了搞一处建筑,建一两处活动阵地,而要想真正地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我们认为上级应该从以下方面予以切实重视。

(一)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其内部设施的对外经营服务中有关手续的办理要简办、少办。针对我们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和单位经济情况的实际,省、市应适当拨付专门的文化活动经费,保证其常规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努力增强文化活动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当前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特别是我们这一地区,作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上级要通过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的到位,使其自身产生造血功能,变一味的贴钱办文化为以文养文。

(三)加强对基层文化活动的业务指导。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中心人员培训、文艺骨干培训、基层文化工作交流等形式,促进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逐步增强办好农村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本领。

几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在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直接关心、支持下,我镇文化活动中心运转正常,各类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管理、运行的新办法、新路子,努力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满足广大农民求知、求乐的文化需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