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的心得(汇编两篇)
发布于2023-12-04 16:48,全文约 1964 字
篇1:电视节目制作学习体会_学习体会_网
电视节目制作学习体会
参与和体验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剪辑的每一个环节,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让我们掌握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成为可以应对基本需要的“全面人才”,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体味和感受各个工种间配合的重要,而后者可能对我们更为重要。
套用初中课本中的一句话,电视节目制作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这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艺术的综合。这里有语言文字的文学艺术,有摄影摄像的声光艺术,等等。下面,分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中的点滴体会。
1. 策划与编辑
好的节目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策划,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就是节目的灵魂,决定了节目发展的方向。节目前进的道路平坦通途还是崎岖小道,很可能就在出发的一刻决定了。为了一个好的选题大家讨论了很久。而一旦一个可行的方案推出以后,后面的工作就会在这个前进的方向上一帆风顺了。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策划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必须很好的理解要做的节目的意图:要做给谁看,要对他们说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明白你的宗旨是要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用你的受众易于接受的切入点,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出发,把一个事情说明白。这些,是我们很多从业人员所欠缺的,也是我们学习中所应当重视的。之后,要在拍摄前尽可能多的做功课,包括考虑到实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拍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等等,最好能形成书面。如果有大量的语言表达,则应该有比较完整的文案。
2. 拍摄
3. 后期制作
后期的制作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俗话说是“七分拍,三分剪”,其实在很多具体的应用中,剪辑的重要程度可能更大一些。特别是一些文艺作品,很多气氛的烘托、特技的加入都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的。我个人是偏重新闻纪实性的,一般的应用中剪辑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大量素材总选择需要的素材,然后拼接成段子,用来支持和反映主题。但是这个剪辑同样是有讲究的,我的实践经验就是挑核心内容,尽量保持简洁。很多时候自己拍摄的素材会难以取舍,结果是自己陶醉的很而旁人不厌其烦,在这个时候我们呢就应该更加注意对于主题的把握,点到即可。
总而言之,参与过制作的方方面面,就能够做到不仅仅从节目主持的角度看问题,而可以从节目全局审视你的创作。同时,对于你与各个工种的合作和沟通也是很有帮助的。
篇2:电视节目制作培训班学习心得_学习体会_网
电视节目制作培训班学习心得
有幸参加市馆组织的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几天来的培训感受很多、很深,主要有:办班理念新、师资队伍专专业素质高。
一、办班理念新
1、强调服务。
陈馆在开班致辞上特强调这一点。服务于教育教学,体现本位特色。本期培训班与会学员多达65人,慕名远道而来的西藏同行也要求参加培训,足见这次办班的魅力,这是服务理念的直接效应和回应。
2、强调团队。
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良、服务意识强、艺术修养深的专业团队是做好服务的基础。陈馆笑着开心地说:“现在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了!”
3、培训人性化。
培训人性化体现有多方面,比如,(1)每天都安排茶歇,提供茶水咖啡、各种可口的小吃,使单调的培训极富人性化,学员们边吃边聊,交流学习感受与心得,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又如,学员们多来自一线,工作头绪多,有事请假时,市馆领导、专家都能理解、体谅,并作好安排,这一点很令学员感动,这说明我们市馆领导正直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员们平等地交流、感知,这一点令学员们很是感动。
二、师资队伍专、专业素质高
授课老师们堪称“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授课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为师之道”。
1、授课理论联系实际。
本次培训聘请有省台高级调光师、南京政治学院传播学院的院长等专家授课,加上市馆的专家,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有效保证了授课理论联系实际,有理论有实践。几天来,所有授课老师尽心尽职、有求必应,展示了市馆实力非凡的一流的专业团队和先进务实的服务理念,值得深入学习。
2、授课老师精心备课。
在几天的授课过程中,很多老师讲授生动、幽默,比喻形象、直观,将高深难懂的理论、概念通俗化、形象化,令人印象深刻。如,刘亮、郝雷等老师都用到了一个词:膏药镜头。膏药理论用于电视节目制作,将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拍摄、后期编辑中遇到的难题轻松化解,这一理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令人一辈子难忘。又如,赵志刚教授讲课幽默、亲切,在实例中分析,在分析中赏析实例,展示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博大精深。培训老师们在几天的授课中在展示其过硬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说明其备课的精心与充分,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本次培训,每个学员不一定全程参与,但重要的是市馆为我们这些“志同者”们搭建了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市馆将我们这些“道合者”们职集在一起,并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和支撑。感谢市馆领导辛勤的付出,愿南京的电教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