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本书的读后感(通用18篇)
发布于2024-07-08 15:44,全文约 19781 字
篇1: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20__年,一场突发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祥和,阴云笼罩武汉,愁云密布中国大地。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场凝聚举国之力的战“疫”拉开了序幕。习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紧要关头,全国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老一辈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唱响了共产党人不老的忠诚担当。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词恳意切地告诉所有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却一转身坐上了去往武汉的火车,那张在餐车休息的照片让无数人为之动容。2月1日下午5点30分,浙大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建“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带队的是已经年逾七旬的李兰娟院士。在看到武汉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增加后,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在此之前,她也曾多次表示“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士无双,老当益壮,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忠诚担当的华章。正是因为他们的率先垂范,感染了无数普通的人民群众为战“疫”出力。社区工作人员劝导居民群众要带口罩时,居民们反问,为什么你们社区不给我们发口罩?工作人员回答,口罩都留给了更加需要的医护人员,他们在一线治病救人,居民朋友们没有口罩就建议减少外出。有一个晒太阳的老婆婆说,是的,他们更加需要,便主动回身上楼去了。这就是疫情笼罩下的中国正在每天都在上演的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他们做不了逆行者,却也在为战“疫”助力。
正直壮年的党员干部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以身作则,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2月1日凌晨,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辉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6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先后带队到各大医院、车站码头、高速路口等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次疫情发生后,还有许多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走到了一线,收到通知后,便辞别家人,立刻赶回工作岗位随时待命。还有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大年初一也未曾有过一天休息,始终在摸排情况,宣传防控工作的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紧急关头,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用身体力行阐述使命,用担当作为扛起党旗。
青年党员同志们拿起接力棒,成为守护人民,抗击疫情的新生力量。在肺炎爆发之初,一篇题为《_肺炎爆发后,300万中国父母拒绝戴口罩》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转载,无数的90后反复劝导身边亲戚朋友戴上口罩,他们的行动让肺炎在爆发之初还未受到民众重视之时减少了相当一部分的传染。许多医学生,主动请缨去到发热门诊,抗击新型肺炎,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病区一线。在医院征集志愿者时,她主动要求到任务较重的呼吸二病区参加一线工作,并要求不要告知家人,“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这个95后女孩的誓言让人泪目。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无数的青年建设者们用年轻力壮迎战高危重任。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直播里,无数的青年人为他们“监工”打气,每天最新的疫情只需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便能了如指掌。青年人用新视野,新传媒时刻关注着疫情,时刻准备着为战“疫”出力,时刻牢记接班人的职责与使命。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阴云笼罩,党旗鲜艳。为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点赞加油,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在党旗之下,疫情终被战胜,中华民族终将唱响胜利的凯歌。
篇2: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许多书,有《我和我的曾外公》、《出卖笑的孩子》、《绿鲸酒馆》……我印象最深的也最喜欢的是《雪域豹影》,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沈石溪,他写了很多动物小说,比如《老象复仇记》、《狼王梦》、《红豺》、《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他的动物小说有的感人,有的让人毛骨悚然,非常生动,我想他一定也是个性格丰富的人。《雪域豹影》就是一本非常感人的动物小说,充分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浓厚感情,也体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
这本书讲述了一头雌豹想找一头雄豹当丈夫,她遇到了无数只外表英俊,内心却恶毒的雄豹,还有一只企图咬死她的孩子!当这头失败了无数次的雌豹绝望时,偶然遇见了一只外表有点丑陋内心却十分可靠的雄豹,他无私的照料她的孩子,当危险来临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小豹,最后如愿以偿的,他们就高高兴兴地成亲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不能以貌取人,有时视觉会欺骗自己,外边很多骗子刚开始都是很和蔼的,可是他们最后都会狠毒地把我们卖掉!以前我不喜欢短头发的女生,觉得她们不够漂亮,可是接触了之后,发现她们性格都很好,心肠也很善良。上次我看的歌剧巴黎圣母院里,正是丑陋的卡西莫多救出了艾丝美拉达。一个人的外表并不能代表她的内心,心灵的美好是不取决于外貌的,我们不能改变外表,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心灵,做一个心地善良美好高尚的人! 另外,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热爱动物的人,从小就喜欢研究动物,张老师曾经说过,爱观察、爱动脑、爱动手的孩子才会有成就,我觉得沈石溪就是我的好榜样!
篇3: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潮涌之际,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没有浓烈的悲剧意识,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但是却为文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作者汪曾祺用清新淡雅自然的文笔讲述了山野之间的所见所闻。
这篇小说如果从语言上来说,是文学上的一大创新与挑战,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不管是叙述事件还是描绘事物,是写对话还是描写人物,都显示出灵动清逸的风致。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感觉语言上很清新自然,使人在心灵上就感到莫名的愉悦之情,例如,小说中,在描写小和尚明海对英子最初动情心里产生爱慕之情的情景的描写中写道“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明海看到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都搞乱了”这里,这座虽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揭示明海的心理活动,但是,这种直接的叙述与明海的视觉的描写相结合出来的效果更佳形象地展示出了主人公明海的内心的一种情感的变化,不得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小说中,小和尚明海与英子之间简短的对话,给人以干净简单自然之感,作者采用这种一问一答式的对话,为文章增添了清逸之风。
读完《受戒》这篇文化在那个,我觉得,在这篇小说中的和尚们与我想象中的和尚有很大的出入,在我的脑海里,和尚基本上都是吃斋念佛的,而且是没有媳妇的,可是,在这篇文章中的和尚却并不是这样,他们不经常念佛,而且还经常打牌,经常吃肉,在他们看来,吃肉是不足为奇的事情,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们竟然有老婆!二师父仁海不仅有老婆,而且,他老婆每年的夏秋之间还会来庵里住几个月,种.种的一切使我大吃一惊。我由此深深感觉到,在那个时代,似乎“当和尚”是在拿一种“文凭”的!
在这篇小说中,真的没有过多的情节,如果真的有的话,就是明海与英子由两小无猜到春情萌生再到相互表白的一个过程,作者在《受戒》这篇小说中更多的是描写和尚们的一下生活之事,风俗民情,例如,写和尚们的风俗人情,写庵里的一些事情,以及英子她们家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明海帮助英子她们家劳作时的场景以及大家一起聊天闲谈时的场面,充分展示出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纯情互助与人性的善良!
篇4: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前几天,文学课上欣赏了曹禺先生的著名话剧《雷雨》,让我感慨颇多。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最憎恨的人便是周朴园。周朴园——周家的大家长,整起悲剧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其言行表现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的性格。在与鲁大海的劳资纠纷中,在与侍萍的爱恨情迷中,都是最好的诠释。当心心念念的侍萍就站在他的面前,他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下意识的觉得侍萍是来勒索他的,害怕她来算旧账,担心自己的名誉地位财产会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显而易见的态度把他资本家的嘴脸暴露无疑,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最让我同情的人是繁漪。曾看过爱情温柔地凋谢,才明白所谓真爱无敌的童话,只不过是当一丝情愫如细草穿沙般掠过心田时,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谎言。繁漪就是《雷雨》中被伤的最体无完肤的人。在周家这个大庭院里,周朴园一直思念着他的侍萍,虽娶了她,但并没有给她任何关怀,甚至认为她病了,每天要她去房间吃药;周萍——繁漪的所爱,也是她的精神寄托,他一直在为年少时与后母发生关系而懊悔,一直想要摆脱繁漪,不管繁漪是如何的放下身段去求他,甚至愿意与四凤一起分享他,都无法挽留周萍。一个深受封建礼教约束的女子,为了爱情,能够不顾伦理道德,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勇敢地追求,这让我非常的佩服,同时也非常的同情,一个女人竟能为了爱情做到如此。曹禺先生曾这样评价:繁漪是一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燃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为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繁漪就像是一朵在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
篇5: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高尔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许多格言都深受大家喜爱,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脑子、认识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样靠练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但是,你们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怎么样度过的吗?
“
在一间昏暗的狭小房子里,就在窗户下面的地板上,躺着我的父亲。他穿着白衣裳,身子特别长,光脚丫子的脚指头奇怪地查看。那双可亲的手静静地平放在胸前,手指是弯曲的,快活的眼睛上紧紧压着两枚乌黑的铜币,慈祥的脸孔发黑了,牙齿难看的龇着,让我害怕。”由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在高尔基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不久后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于是他就便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没想到的是高尔基脾气暴躁的外公三天两头打他,又一次甚至把他抽得昏死过去。可是懂事的高尔基知道外公是由于他调皮才打他的,所以他也不责怪外公,
再想想看我们真是“身不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的妈妈爸爸或外公外婆不会因为我们一点儿小错误而打我们,在我两三岁时就可以在托儿所里与自己的伙伴一起做游戏。回家后还能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双休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到游乐场去玩儿,坐在那旋转的木马上,心里比吃蜜还甜。放学后,爸爸妈妈便会坐在我们身边辅导我们做作业,有时还会教我们些课外知识呢!
与高尔基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亲人!
篇6: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一个偶然巧合的机会,我看到了这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的长篇探险悬疑小说。在它被冷落了几个月后,当我在空闲之余翻开第一页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藏地密码》的作者依托于至今仍有神秘感的西藏文化与西藏地理,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叙述的自由。《藏地密码》中至少涉及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藏重佛教的历史与传说;藏獒的知识与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及探险。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写作功底,将藏传佛教、藏獒、西藏传说,民间传诵的隐秘历史、史诗、藏地奇景等完美的组合在一起。
当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一张模糊的神兽——紫麒麟的照片后,使他方寸大乱,从此踏上了寻找紫麒麟的充满危险曲折离奇的征途,而这条征途的终点是一座淹没在历史中的历史文化宝库——帕巴拉圣庙,而紫麒麟是这个神庙的守护者。卓木强巴始终坚信,终极藏獒紫麒麟不只是存在在神话传说中,更是存在在现实中,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找到,他坚持的原因基于他对藏獒深深的从心底真诚的爱。在这条路上,除了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甘愿追随他的几个特训队的朋友(唐敏、张立、岳阳、巴桑、吕竞男、亚拉法师),更有他的敌人——极其邪恶无人性然而又财力雄厚、神通广大、技艺高强的外国掠夺者。(莫金、索瑞斯为首的一伙人)
为了寻找紫麒麟,卓木强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凶险,都没有放弃,没有放弃目标,没有放弃朋友。面对着无边的黑暗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绝境仰天长啸:“我是不会放弃的!”用张立的话说:强巴少爷真的很憨,或者很傻,但就是那种执着,令人心甘情愿地追随下去,那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力量。
为了寻找唐涛留下的黑色笔记本,强巴少爷和张立在横穿可可西里时因遭到莫金的追击,造成吉普车翻车爆炸,他们所有的物品都化为灰烬,只剩下一个二十公斤的汽油桶和随身的衣服,在零下十几度的冰原,七级的风夹冰带雪,唐敏还发着高烧,他们被困在了可可西里腹地——方圆八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在这里卓木强巴尽自己所能,帮助了灰狼三兄弟,因为诚心诚意的帮助,他得到了灰狼三兄弟馈赠的极其珍贵的骨笛。正是这只骨笛,在他们后来与绝顶聪明的狼群激战时,在千钧一发之际,让群狼嘴下留人,空留不甘。
他们遇救后,跟随胡杨队长在冰山溶洞追击盗猎者,被狠毒的敌人引到了仓鼠洞里,那是转瞬就可以把人吃的只剩下骨头的成千上万的小动物,为了躲避它们他们被迫吊在冰桥上,靠的是手里的一根安全绳,上面是扑面而来的仓鼠,下面是掉下就丧生的地下暗涌,在生死关头,因为强巴少爷的不放弃,在最后关头,他们等到了前来救援的胡杨队长。所以,张立认准了强巴少爷,跟定了他。
在亚马逊丛林,在操兽师索瑞斯的操控下,他们在游击队员的重重围追下,又遇到了杀人蜂,游击队员被杀人蜂活生生的屠杀,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刮骨之痛,在这种情形下,卓木强巴脱下衣服,裹住了岳阳,而自己却赤身裸体暴露在杀人蜂之下,如果没有库库尔族的人搭救,必死无疑。所以岳阳也是认准了强巴少爷,刀山火海不放弃了。
而库库尔族的巴巴——兔,首领蜜熊——利爪之所以出手援助,是因为,卓木强巴小组一行人在进入亚马逊丛林之前,在普图马约采购物品时,在冰吧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他们有了短暂的友谊,使他们在与巴萨卡手下的人激战时印第安人出手相助,更让他们遭受杀人蜂袭击后被他们所救。在库库尔族领地疗伤的时候,强巴少爷看到了不叫的狗,得到了巴巴——兔小姐的芳心,在神坛上听到了巴巴——兔唱的圣歌,这为他们在将来寻找战獒的征途中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叹息森林,他们在自己都困难重重下救了中毒后已经昏死过去的探险家肖恩,正是肖恩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躲过了一个个致命的危险。在生命之门,他们救了被莫金、索瑞斯困在灰河地狱里的公布村最优秀的猎人多吉,在多吉的全力协助下,他们找到了地狱之门的出口。在倒悬空寺他们经过了无数个凶险的机关,九死一生后发现并关闭了总机关,当他们以为危险离他们而去的时候,大意之下强巴少爷和多吉被最后的决斗场困住,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在这里只有战胜所有对手的一个人才能生还,打开机关的方法是将对手的脚砍断,多吉心甘情愿自己砍断了自己的脚,在亚拉法师的帮助下,卓木强巴在最后一秒种脱离了紧紧困住它的枷锁,在最后关头被法师拉出了石门。
由于强巴少爷对藏獒深深的喜爱,他曾经在达玛县结识了冈日普帕和他视为女儿的雪獒冈拉——灵獒海蓝兽,他们在寻找帕巴拉神庙的最后征途中,为特训队发现正确的方向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冈日普帕和灵獒海蓝兽-----岗拉也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好似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很多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一步步走下去,好人真的似有上天眷顾,在危难中能逢凶化吉,用迷信的说法,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却不知道那是一个人自身的精神和信仰所带来的福。正因为如此,在这支由专家组成的探险队伍中,不起眼的强巴少爷不仅是这次行动的发起者和资助者,更是一个精神领袖,每个人都以他为核心而凝聚在一起。他总是在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不会放弃梦想,明天,会更有希望。这是一个为梦想而执著的人,这是一个用自身行为感召他人使人追随的人——我们的强巴少爷。
这是我看完这部书最深的体会,有梦想才不会被打垮,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挡不住的人格魅力。无论多么凶险之地,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不放弃目标,不放弃朋友,才能被大家相信依靠,在关键时刻才有上天眷顾。
然而,就在他们距离神庙那样近的时候,为了大家的生命,卓木强巴他不得不放弃,他宁愿放弃自己的梦想也不能舍弃朋友的性命。在他的一念之间,众人经历了各种艰险后最终捡回了一条命。
梦想没有了,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为了资助这次行动,他花光了上亿资产,存折里只剩下不足三位数。他把自己的公司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手下,而童方正设计了一个大阴谋,把卓木强巴的天狮獒犬驯养基地霸占成为自己在上海的方正养獒集团公司,留给他的是20__多万元的债务,童方正一直不肯与卓木强巴见面,却把他在上海的租住地址公布到网上,使很多受骗上当的人找上门来对强巴殴打漫骂,他所欠的债务何止书面上的20__多万,而是天价啊!敏敏因为赌气不再接他的电话,爱情离他而去;特训队被迫解散,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各奔东西;在生命之门他中了蛊毒;他已经知道自己只有一年的生命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只能醉生梦死........
如果最后是这种结局的话,对好人也太不公平了,幸好作者在卓木强巴准备和那些__玉石俱焚的时候,让他的那些患难与共的队员在最后关头出现他的周围,他们是被他的精神和人格感召而来,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荣誉再和他一起去实现他们共同的梦想的。
这是我看这本书的又一个体会,能打垮自己的只有自己,如果你自己不把自己打垮,那么就没有人能打垮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全部托付你的信任,那是对可以信任的人。如果对方是小人,你就不能是君子,否则,你会伤的体无完肤,所以,还要长一双慧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因为有的人是无心的,他只有利益。对恶人的善就是对好人的犯罪。既然他可以害你,就不要指望他良心发现,再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
再没有比《藏地密码》更为玄怪的现在传奇了,它用文字的魅力为读者呈现出一系列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欲罢不能,特别是作者的那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想象驰骋,令我们惊羡不已,给我们不断的惊喜,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精巧,环环相扣,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
篇7: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_生活心得体会_网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小编为你们准备了一些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欢迎来阅读借鉴~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最近能静下心读的书就是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了。其实看他的书已经有很多年,从刚开始的《三重门》,尖锐讽刺,锋芒毕露,在我那个年纪看来,写得还是很大快人心的,因为批判了应试教育。到后来《通稿 20xx 》,《毒》,《草》到《可爱的洪水猛兽》,《青春》,到今天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其实他的文笔在不断的进步和成熟,眼光也越来越开阔,近年来关注到了社会的很多问题,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写过说过的那些话。《南方周末》采访韩寒的时候,有一句话写得很好: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少年终于走向青年。那个恃才傲物,无礼冒犯的韩寒,和那个一路漂泊,勇敢向前的韩寒终于握手言和。
以上只是对韩寒的一些看法,虽然喜欢他,但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韩迷。去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的题目是《韩寒》,其实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韩寒到底代表了什么,还有一个也不断被提及的郭敬明又代表了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两人一直被推在风口浪尖,被无数少男少女追捧,无论有怎样的丑闻还是炒作,大家分来分去,还是两派,好像我们的青春里,只能是非郭即韩一样。看韩寒的书,我总是会在想一个问题,到底青春是什么,到底这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做些什么,但答案总是很难讲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好像是很难去追逐什么远大的梦想,或者是过分关心政治,就好像《我所理解的生活》里,反复的提及到体制,民生问题,但杂文写得再好也经不起悲剧的一再重复。多少人在这段年少里,可能踌躇满志,想要为国家、社会做些什么,甚至挥斥方遒,但又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力,想要收起一腔热诚,过点安逸小资的生活,内心又总是不安和迷茫,好像无论是韩寒还是郭敬明,我们都做不了,也学得不对。
人生最邪恶的事就是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所以还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就够了。记得一篇文章中曾经写过:我们都渴望在年少时吐出惊艳世界的箴言,却从来都没看破过迷眼乱花。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写的文字,都有青涩的梦想,但大概从来就见不得光。但是那又怎样,如张国荣的歌里唱到,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并不敢说是要让每个人勇敢的去追梦,但最起码,在这段仅有的青春里,我们要试着去多做一些无悔的事,对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多一点坚持,对那些看起来遥远冒险的事,多一点尝试。等到将来,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当初坚持一些事情,绝对不是因为我当时幼稚不懂事。因为青春就是这样,它是酸,少年强说愁,但它也无限强大,有无数希望,有以后再也看不到的青草繁花。就像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叫《春萍,我做到了》一样,当终于拿到年度拉力赛总冠军的韩寒对着当初打死也不相信他会成功的春萍说“我做到了”的时候,我的眼眶有点湿润了,这句“我做到了”,我明白并不是为了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我们的青春,青春无悔而骄傲。
真的很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青春里不留遗憾的奔跑,永远保持一颗炽热的心,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韩寒文章有一种情绪,也是一种力量——愤世嫉俗,他调动起了众多的粉丝追随。
我们必须认清韩寒的本质,他首先是一个政客,意见领袖也是政客;其次是一个作家;再次是一个车手。他的利益获取也是通过政治积累人气开道,促进社会活动和书籍销售,车手是体力劳动岗位,平稳挣工资奖金。
因此,韩寒这种声嘶力竭的呼喊很可能是一种表演,这也许是伪装的,是在商业包装下迎合网民的假愤怒。我们不能说韩寒的思想是虚假的,但是他一定是屈从于他的“利益”诉求的。事实上韩寒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在作出咆哮抱怨社会不公时,也许正在偷偷数钱暗笑这帮傻粉呢。
《我理解的生活》整篇文章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内容,主要体现了几个意思:
一是暗示自己没有包装,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造型师。也许自己不在意(或者就要这个劲儿),但是韩寒背后的商业利益相关者(书商、厂商)能不在乎?这可是关系到一个品牌的商业价值。即使韩寒自己也不能否认,品牌做到一定程度就已经身不由己了。各种商业活动、访问、演讲、发行等活动必须有一个商业团队支持,这个团队必须对韩寒形象进行包装和修饰。仅从睡姿上去暗示自己的随性和自然,只能去欺骗痴迷且无知的粉丝。
二是表达自己很直率,没有隐藏。嘿嘿,这需要去问自己的良心,事实上韩寒到今日也仅有反对,反对这个,反对那个。也有几次试图去寻找几个“中国向何处去”的命题,但是一看网上风评不佳,迅速掉头,绝口不提什么“韩三篇”的相似内容,又恢复了熟练扮演的口中充满谩骂的愤怒青年角色。这也许就是韩寒最直率地迎合商业的本质,角色扮演多了,其实自己也相信了。
三是宣扬自己跟着感觉走,这倒是极具韩寒性格特点的。看看与方舟子意气风发的决战时分,能够看出韩寒的冲动性格特点;可是形势比人强,稍后几天,在看清形势后什么“做喜欢的事”和“与喜欢人一起”都输给了“利益”,愤怒青年在利益的牵动下,当然选择要做的就是缩头乌龟,这一定是商业团队策划的行动路线,韩寒最初的豪气干云哪里去了,完全输给了利益的取向。“韩寒方舟子”时间渐平息时,韩寒又展开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又拉帮结派,与深圳等地教授为伍,形成共同的战斗堡垒和同盟军,而共同的敌人居然不是天天漱口的“社会制度”,是向自己质疑的方舟子。所以这个团队就有点奇怪了,既有倡导言论自由、针砭时弊的意见领袖,又有科学精神为先的教授学者,这时就会发现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韩寒不是视“权贵、权威”如草芥,他们不是算个屁吗,怎么也有一天与“屁”为伍了,难道这就是与“与喜欢的人”同行?
其实,韩寒包装不是一个政治人、文学人、体育人必须拒绝的事情,包装不可耻,美国总统竞选还需要包装呢。但是,韩寒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指着自己挂满各种商业标签的外套说,这就是我的皮肤,这就是最真实的我,这个贞洁牌坊树得有点突兀!
表演总有一个结束,韩寒是该退场休息一会儿了。
篇8: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临近假期,学校发了本《做一流教学能手》。仅仅看完前言,我就被林老师那简单而实在的用语所打动,正如林老师自己在书中所写——“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更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它只是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读这本书,让我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的是一名中学特级教师几十年来的用心与勤奋,学到的是一名中学特级教师几十年来的经验与感悟,这是心灵之间的交流,读此书,我学到了很多,悟到了很多。
书中提到了一个永不替代原则,说的是如何避免教学代替,这其中,林老师指出——“课堂教学应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看到两个凡是,我便抬起头反思自己的课堂,回想一下,教学代替现象不在少数,一个知识点讲授完毕,留给学生的充分练习的时间往往很少;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没有顾全学生自我的认知水平,而是站在教师的高度去提问去理解;每堂课上,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名学生,有个别学生甚至从来没有举过手……这一切的一切,让自己的脸颊顿时红的发烫,新的学期也让我有了新的打算。
再比如,简约课堂原则,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开篇的第一句“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便是我陷入沉思,之后的论述,更是把我的思绪带入平日的工作中去,我是名简单的教师吗?我能像林老师书中所说的那种标准吗?——“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复杂吗?仔细想想,确实如书中所述,真的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教育工作的的目的纯真而明确,就是教书育人。简单,才能明确,明确,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1、教学目标简约 2、教学程序简约 3、指令清晰完整 4、时间结构合理 5、善于归纳浓缩。这五条,真的是箴言精化,我想,下学期,当自己学校再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时,自己可以自豪的发表一下林老师的观点了,不过还有更加重要的,那就是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9: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完了文豪金波的作品《乌丢丢的奇遇》,它使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因为它让我知道了人间的真善美。
“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是金波在《乌丢丢的奇遇》中的一句名言,刚读到这句名言时,我还有些似懂非懂,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这句话解答了两个问题: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人生的财富是什么?这句话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当然不只这句话吸引了我,整本书同样吸引了我,它的主要写了:主人公乌丢丢从木偶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并在珍儿和吟老的感召下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真正的人,之后,乌丢丢一意孤行,不辞而别,这让对他呵护有加的珍儿和吟老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到是,他又回来了,却听到学校着火的事,他一路飞奔去学校,冲进火场救珍儿,不幸的是他被烧的只剩一条腿。后来,被烧剩的腿融进了珍儿的腿里,珍儿的腿好了,可乌丢丢却从此化为乌有了。
乌丢丢是这么勇敢,不顾自己会怎样,就冲进火场救人,我连他的万分之一都不如,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南浔逛街,刚走到索菲特牛排店门前,一幕让人心酸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位老太太要从平地跨上一节阶梯,将手里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可脚被阶梯绊了一下,眨眼间摔在了地上,发出了疼痛的叫喊声,我的心像是被刀子插了一下,我刚要跨上前去扶那位老太太,转念又想:新闻上经常爆料有一些老人假装摔倒,让一些好心人扶他们起来,却被他们诬赖,怎么帮呢,失去帮她呢还是不去呢,这两个念头在我脑海里争斗。我一狠心,算了,如果那个老太太讹我们的钱也就算了,要是爆料到电视上,我和我亲人的脸往哪搁呀,我一转头,头也不回地走了。说到这,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我非常喜欢 读《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它使我明白了:“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让我们像乌丢丢一样用爱来回报他人吧,世界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篇10: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其中第二辑中通讯二让我深有感触?
文章讲的是冰心奶奶关于友谊的看法,其中写道:自己的君、臣、父、子……都能成为朋友,而且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别,范围很广的,还写到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交友择友,友谊对人的帮助。
我平时最喜欢交朋友了,每次有朋友以后,爸爸都会提醒我:和朋友相处,你要常想想你能为朋友做什么,不能老是惦记朋友要为你做什么,这样友谊才会长久。我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我时刻记在心里。
文章写到,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认为和朋友相处,当发现朋友有缺点,一定要及时告诉他,并帮助他改进,同样如果朋友指出自己的缺点,一定要虚心听取,并改正,不能因为朋友指出了而生气,这样友谊就不会长久。在将来的日子中,我们将会面对多种的选择,因此一定要多听取朋友的建议,认真思考后再下结论,千万不能只顾自己。当和朋友闹变扭时,如果他向你道歉了,一定要学会原谅,时礼貌;当然自己做错了,也要主动向朋友道歉,取得他的原谅。
我们都需要朋友,需要友谊,因为世界上艰巨事业的创立,伟大艺术的产生,都是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你有困难时,陷入困境的时候,朋友会想到一些你抓破脑袋也想不出的办法,最终走向成功,这种例子在古今历史上,是到处可以找到的。
友谊是灯塔,照亮黑暗,友谊是火炉,温暖人心,在人生路上,我们孤身起程,途中加入许多同行的伙伴,形成一条队伍,继续前进,走向成功。愿我们都是好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篇11: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分把人、神、鬼之间的情仇爱恨刻画的如此精妙的小说作品。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给过它这样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甚至大文豪鲁迅先生也不惜笔墨,为这本书写了一句话——“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没错,他就是“柳泉居士”蒲松龄的最具得意之作——《聊斋志异》。今年寒假,我奉老妈之命仔细阅读并揣摩此书,嘿,还真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大概有三大类:一来是批判过去的封建习俗与礼教,歌颂真爱与圆满婚姻的故事,如《连城》、《小翠》、《婴宁》、《白秋练》等;二来是揭露当时朝政和官场的黑暗及恶霸豪绅的罪恶,如《促织》、《席方平》、《司文卿》、《续黄粱》等;三来是告诉人们一些哲理的,有寓言性质的故事,如《崂山道士》、《狼三则》、《画皮》等。经过了反复咀嚼,我发现故事几乎全是短篇,最长不超过三四千字,最短的才二十多字,但每篇文章都有他自己体身的主旨,而且每篇文章的情节都曲折离奇,作者简洁生动而又不失主人公的独特个性,语言精简,寓意深刻,堪比寓言故事。作者为了揭示每篇文章的深刻含义,在故事末尾,仿照《史记》篇末的“大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见解,妈妈说,这种写法在古典小说中视极其少见的。
读《聊斋志异》,人们就仿佛走进了灿烂辉煌的人物画廊,每个人的独特像貌和性格都是那么鲜明,看得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仔细分析,这本书是还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思想成分,如封建的社会和道德观,迷信于鬼神的报应等,真是妙不可言。
《聊斋志异》是我在寒假读到最好的一本书,看完这部名作,我可真是受益匪浅。
篇12: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如同老先生讲的和艾青的诗中所写的,中国的确虚弱至极,甚至外国人一开始都已经认定中国会就此消亡。艾青和其他中国百姓一样,也遭受着打击,更是目睹了多少劳苦民众受多方欺压的场景,但是他始终怀着希望。所以,在他的很多诗中,尽管过程曲折坎坷,或深沉压抑,或孤独迷茫,结尾处却总会把目光转向”阳光”、“光明”,给人“希望就在眼前”的感觉。他有许多描写太阳、光明的诗篇,如:《阳光在远处》、《黎明》、《黎明的通知》等。他多将黎明和阳光比作胜利,或具有美好天性的事物,让光明看上去那么可爱动人,像身着洁白的少女穿过森林,播散着快乐的种子。在《黎明》中,写到“我”和小伙伴提着篾篮,采撷豆荚,泥浆溅满裤管,写得如此亲切,如此贴近生活,就像黎明离他们并不远。而诗中“纵使你像故意折磨我似的延迟着,我永不会绝望”,表达了“我”对光明最终到来的信心和坚定信念。
艾青的诗质朴,热烈而奔放,却也不乏细腻的情感,就像《他死在第二次》中以细腻的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动人的伟大的无名战士内心历程。十二节以悲痛、新奇、疑惑、沉重、惊醒、澎湃等许多复杂的感情融入战士,表现了革命战士以后人的幸福为追求,不畏死亡的高尚精神,同时反应出作者对战士的赞美和敬佩,以及想要献身祖国的愿望。
篇13: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与这本书相遇是在一个明媚的下午。老师把它递给我,这本书的封面鲜艳而明亮:在金黄色的麦田上,哦,是橙红橙红的麦田上站着几只小兔子。天上的白云又软又大,像一大朵棉花糖,真想抓一大把尝一尝,想必定会充满蓝天的气息吧!
不仅封面好看,内容更为丰富!在充满童真的语言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画面。这本书中,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身边的人,作者董宏猷都能把人物生动地描绘出来,使我感受到自己就像走进了书中,那一个个片段都生动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在所有的散文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红烧肉的感觉的文章,里面讲述了学生们在演歌剧时,舞台上有一大盘红烧肉,其中一个演员唱一句词就夹一大块红烧肉,引起了作者的不满,真的与他展开斗争,却更贴合主题,令观众大拍手掌。文章给人的感觉轻松愉快。今天,大家对红烧肉可能不稀罕,但在作者那个年代,红烧肉是许多人都吃不上的佳肴。作者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成了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令人捧腹大笑之余更让人深思:以前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
迎着温暖的阳光,我又一次翻开了红麦田,这一次的阅读体验,说不定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篇14: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苹果树上的外婆》是奥地利作家米拉·洛贝的作品,这本书的主要任务是少年安迪,它在苹果树上想象的外婆和邻居家的老奶奶。
书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因为安迪既没有外婆,也没有奶奶,所以,他在苹果树上想象出一个外婆,并在想象中和外婆一起到处历险游玩:去游乐园,开外婆的车去兜风,去草原套野马,乘船去大海上抓海盗。在后半部分 ,邻居家新来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总需要安迪的帮助:安迪帮她收拾房间,帮她去商店买东西,帮她种花,安迪也得到了老奶奶的奖励,例如蜂蜜蛋糕。
安迪便在与外婆的惊奇历险和与奶奶的平凡生活中,快乐的成长。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安迪想象中的外婆,“羽饰帽子,白色卷发,逗乐的笑脸,胳臂上的大挎包,裙子下面帅气的花边裤子”,神奇的外婆简 直从天而降,使我惊叹不已。每次安迪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外婆像有读心术一样,都会知道。然后,外婆就会从她那神奇的大挎包中拿出许多不同的东西。外婆会尽力让安迪做他想做的事情,所以安迪和外婆在一起总共是 特别高兴。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也好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外婆,与她一起在世界上游历。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外婆,虽然因为她在老家,我很少见到她。但只要我回老家,她一定会把我接过去,做许多好吃的给我,还总给我一些零花钱 。我希望她能和我一起度过快乐美好的童年时光。从这本书中,我也懂得里一个道理:亲情是不可没有的,我们从亲情中得到的,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它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是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直温暖着,滋 润着,推动着我们。从安迪身上,我也明白了,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也能让我们快乐的道理。我也由衷的祝外婆身体健康,今年暑假我一定去看您。
亲情带给我们欢乐与爱,是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亲情中成长,在爱中成长!
篇15: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昨天的问题,博友贝西贝西全部答对,答案见她的评论。
时尚最容易过时,可是 48 年过去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至今仍然是时尚代名词。奥黛丽 - 赫本在电影中的打扮:高耸发髻,穿纪梵希黑色短裙,戴大墨镜,小口咬着牛角面包,喝纸杯咖啡……仍然被小资美女们津津乐道。
艺术家们还花样翻新,推出新版的蒂凡尼的早餐。前几天,英国伦敦公演同名话剧,肥皂剧明星、 33 岁的安娜 - 弗瑞尔大胆演绎女主角,她在台上有裸露臀部的激情表演,也算是与时俱进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拜金与情色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是安娜的露臀演绎,仍然引起不小争议。
人们之所以偏爱奥黛丽 - 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形象,是因 为怀念那个年轻女孩霍莉的典雅、高贵和清丽脱俗,甚至包括村上春树说的“纯洁的放荡感”。那个经典镜头对影迷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清晨,纽约繁华的街道还很宁静,一身黑色礼服时尚打扮的霍莉咬着面包、喝着咖啡走到蒂凡尼珠宝店橱窗外,出神地凝视着其中的珠宝项链……
蒂凡尼珠宝店是美国纽约一家历史悠久的顶级店铺,深受美国上流社会的青睐。可是出身贫穷的霍莉面对珠光宝气,只有艳羡的份儿。为了追逐名利,她经常周旋于富商贵胄、政客名流甚至黑手党老大之间,每小时收费 50 美元。她经历了很多场面,由一个伴游女郎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交际花……某天,她住的楼下搬进来一位温文儒雅的男士,说是个作家,却是个由富婆包养的吃软饭的家伙,偏偏他们俩认识之后互生好感,但是感情的历程并不平静……
据说当年拍摄蒂凡尼的早餐时,导演曾经邀请玛丽莲-梦露出演霍莉,被她拒绝了。奥黛丽-赫本是在拍摄罗马假日数年之后来扮演霍莉的。她在本片中的表演固然可圈可点,但就演技而言,似乎不如扮演罗马假日的公主。或许公主的角色太适合她了,那是天作之合。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获得罗马假日的盛名之后,赫本敢出演“早餐”中的霍莉,是对自己的挑战。而且,她果然相当出色地演绎了“纯洁的放荡感”。
虚荣、爱情、梦想、归属感,蒂凡尼的早餐试图探讨这些问题。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女孩,被金钱吸引似乎很自然;尤其是有几分姿色的女孩,对未来梦想的期望值更高,可以说这是虚荣,也可以说这是人性的使然,谁能精确地分析其中的区别?关键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尊严和幸福。电影抨击了“虚荣”和“金钱至上”,因为那不会带来爱情和幸福……
不妨说,蒂凡尼的早餐是一部女性电影,它对今天的都市时尚女人来说也是有启发的,无论是命运、梦想,还是服饰搭配……难怪它被列为“女人必看电影”之一。
作为男性观众,俺渔樵印象深刻的倒是霍莉在窗前弹吉他吟唱月亮河,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从那时流传至今的。
篇16: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这是一个奇异魔幻的故事,穿越千年岁月,讲述发生在原始森林里的古老传奇;也是一个情感饱满的故事,直抵灵魂深处,吟唱三代人三个种族间的爱恨情仇;更是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个关于爱、失落、寂寞与希望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千年前,蛇妖莫卡辛祖奶奶为了夺回女儿,不惜毁掉女儿的家庭,并害女儿失去生命。她因此受到了惩罚,被关进坛子,深埋地底一千年。一千年后,小猫帕克和妈妈一起被猎人针鱼脸丢进了河里,妈妈溺水而死,帕克独自踏上了营救姐姐和猎犬爸爸的漫漫长路。
故事中的蛇妖奶奶就因为害了女儿而受到了惩罚,小猫帕克也因为他的勇气而找到了姐姐莎滨和爱唱蓝调歌曲的老猎狗爸爸。
做什么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我有一次,好不容易借到一本我一直想要的书,于是我写完作业看,吃饭的时候看,洗完澡坐在床上看,最后要睡觉了,等妈妈关上房门后,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心想一定是书没看完,吊胃口,于是我又偷偷摸摸打开台灯看书了,一直看到半夜十二点。结果第二天早上非但起不来,还得顶着个熊猫眼去上学。上课时一副半睡半醒的样子。
这就是半夜看书的代价啊。
篇17: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刚看完《无声告白》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感受。只是觉得,对于人物的人格和内心的表述,作者把握得十分准确。
然后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了。
隔了一些日子回想起来才觉得,其实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女性的命运。故事的悲剧性在于,有些人一直试图与命运抗争,可是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拉回来,以爱的名义,以婚姻,家庭,责任的名义。真的,就像碰触毒品一样,对有些女性来说,婚姻和家庭这种东西一旦碰触,就无法回头。
我总是说女人生孩子之前一定要慎重。因为孩子就像一根线,一旦出生就种植在了你的脑海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牵绊住你。当然,这种牵绊有可能是极其幸福的,比如我认识的两个女性,生了孩子之后就全身心地扑在孩子身上,每天生活中的重心就是孩子,并表现出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以此为人生中莫大的成就,那么她们的人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而《无声告白》中的女主角玛丽琳,她一生都想摆脱母亲的期待,不屑于像母亲那样把做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当成理想。她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一名真正的职业女性。但当她在大三那年的课堂上与作为教师的华裔男子相遇之后,就像所有坠入爱河的女性一样开始了恋爱,并怀了孕结了婚。然后她就不可避免地堕入了一连串的家庭琐碎生活中。煮饭,带孩子,照顾老公,被迫中止她的学业和梦想。
对于我的朋友那样的女性来说,这可能真的是完美生活的温馨开启。但是对于玛丽琳这种有野心有抱负又具有天赋的女性来说,她很难在庸常的婚姻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也被心中的理想折磨得寝食难安。终于有一天,她试图逃离,她放下两个孩子和老公,独自跑到外面去租了公寓,并报名了社区大学想继续完成她的学业。然而,她又失败了,就在考试的前夕,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玛丽琳一次又一次地被命运拉回属于她的人生轨迹。而在玛丽琳看来,自己是被命运一次又一次推出了自己原本设计好的人生。而对此一切,玛丽琳的丈夫似乎一无所知,他只是安于家庭生活,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做着他那一份教书匠的工作。因为是华裔,丈夫詹姆斯一生都在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成为最普通的一个美国公民。而恰恰相反的是,玛丽琳并不甘于平庸,她想与众不同。两个人从内心深处对生活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期待,命运却让这两个人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
重新回归家庭的玛丽琳,内心并没有真正妥协。她开始拒绝做饭,又把自己全部的野心和梦想寄托在了女儿莉迪亚身上。她把莉迪亚当作了另一个自己,要求她热爱理科,并热切期盼她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莉迪亚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也害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全然失去自我地配合着母亲,直至有一天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而投河自尽。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仿佛身处一个皆然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痛苦,每个人都无处宣泄。长子内斯用拼命读书考上大学来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小女儿汉娜一直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她在家中就像一个隐形人,而她最大的愿望只是有人能注意到她。丈夫詹姆斯终于在女儿自杀后爆发,与自己的助教婚外情。每个人看起来都极其无辜,詹姆斯无法理解妻子,更加不知道妻子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真正的渴望。莉迪亚更是无辜,她只是为了讨好母亲,却被母亲的巨大人格所吞噬,内斯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但内斯要去读大学开始自己的人生,莉迪亚绝望无助,最终选择了了断自己。
而玛丽琳,一切都只源于玛丽琳的梦想和生活无法完美统一。玛丽琳的痛苦也是无比真实的,她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子女,但却又过着不是她真正想要过的生活,这种分裂的痛苦简直可以把人逼疯。
莉迪亚的死换来了所有人的沉默和思索。最终,生活仍然要继续。玛丽琳无法成为医生,詹姆斯从狂乱中恢复了理智重新回归家庭。小女儿汉娜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拥抱,内斯如愿去哈佛读大学。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而莉迪亚死了。
莉迪亚本来可以不死的。但是她就这样死了。
一家人从来没有把事情拿出来述说或者沟通过。每个人都因为爱着对方,而压抑着自己。没有人告白,没有人反抗,甚至是玛丽琳自己,被梦想折磨得甚至想要放弃家庭,也没有试图跟詹姆斯透露心迹。
也许每个人内心里都觉得,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妥协于命运或者打破平静。没有中间地带,没有两全其美,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那么多的误解都在寂静无声中被莉迪亚的死亡消融。最终完成了一个真正的妥协。
莉迪亚的死亡,彻底打破了玛丽琳的梦。她放弃幻想,重新拥抱现实,接受了命运的馈赠。
故事的结尾,一切柔软地展开,终于像极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的场景。而这一切,却是用大女儿的死亡换回来的。然而,还是不能不让人觉得,一个女人无法自控的人生,是那么悲情。
《无声告白》的故事设定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其中有很多是属于时代的局限性。但是想想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仍然有多少玛丽琳一样的女人。女性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有着逆袭的反转。除了少部分敢于挑战传统的人,大多数女性仍然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却憧憬着另一种人生。人的一生太过于短暂,女人的角色总是很难两全。既想享受爱情,又想拥抱梦想,既想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又想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女人分身乏术,没有三头六臂,只能拼命在其中寻找平衡。而我又见过多少女性做了母亲之后就放弃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只因为天生的母性让她们没有办法放弃与孩子相伴的时光,于是忍痛割舍了对梦想的追逐。也有多少女性不屈不挠地去追求梦想和事业,最终换来了孩子的怨怼和不健康的家庭关系。
有的时候,就像玛丽琳不肯说出来一样,说出来其实也未必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只能在内心和漫长的岁月中彼此对峙,做一个拉锯战,一个战胜了另一个。
我想起了为了舞蹈事业放弃结婚生子的杨丽萍。她是玛丽琳的另一面。而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几个人可以有如此强大的信念和毅力,放弃平常人拥有的生活。而我觉得,不管是选择为了梦想冲破传统的束缚,还是为了保全家庭而放弃自我,总有人会做出牺牲,总有人会感觉到受伤。这个世界没有两全其美,没有完美生活和完美的设定。
不管是杨丽萍还是玛丽琳,她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遗憾和挂念。但是惟愿做到这一生走到最后的时候,我们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书的封面上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想这句话大概是可以对死去的莉迪亚说的。然而,她的母亲玛丽琳虽然一直与他人的期待抗争,但也并不算是找到了自己。她只是学会了顺从命运。
我愿意对玛丽琳再说一句。我会告诉她:我们终此一生只是要学会做出选择,前进或是妥协,并承担一切。
篇18: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禾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亚当·斯密有言:“我们穷尽一生追求地位、财富、荣誉,是为了什么?究其本源,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不过,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