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交通安全教育征文【优秀3篇】

发布于2024-07-14 09:44,全文约 5456 字

篇1:征文作品:我的教育梦_征文演讲_网

征文作品:我的教育梦

什么是教育?关于教育的定义,古今中外,众说纷纭,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等等,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这些定义都是从一个理想的高度来说,现实的骨感就在于它总是与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

让我们来看看如今中国教育的弊病,教育的不平等,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对立;教师未能起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未能因材施教;家庭理想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学校教育对学生天性的扼杀;凡此种种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讯息:教育需要革命,教育需要重视。

当前中小学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人文和情感教育,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现在的学生虽然很聪明,却难以从课堂上获得道德和情感的东西,他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尊重,忘记了爱人,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后怕。如今的我们在呼唤素质教育,给孩子们减压,可是口号虽喊得响,收效却甚微。小学生还是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下学,毕业班还是做不完的试卷,家长们为了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纷纷要求学校补课,课余的时间也给他们报了各种辅导班,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升学,于是我们继续着从前的生活。

应试教育下的失败“成果”也有很多,清华大学生朝狗熊泼硫酸,复旦大学生毒死舍友,北大学生跳楼事件,马加爵杀人案……他们都是经过考试的筛选,成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象牙塔学习,可谓是天之骄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令我们难以置信,这就是教育的“成果”吗,只注重成绩和分数,没有让学上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刚一听还觉得挺俗套,细想就觉得很有道理,先成人再成才,如果他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那么以后他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反而越是对社会的危险性越大。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园丁,承载着我们的无限希望,而现在的教师却太让我们失望,汶川地震的“范跑跑”,浙江幼师的虐童事件,校园暴力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成才”真是教育的悲哀。

现在教育越来越功利化,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兴趣爱好都被认为“玩物丧志”,而学习的方向也是选择那些能够获得较大利益的专业,于是就有很多的家人宁愿出更多的钱让孩子出国,希望孩子在国外受到不一样的教育,甚至于移民,改了国籍。现在真正做学问的大师已经很少了,老师们发表论文想的是提高自己的职称,对待学生也是三六九等,为人师表不但不能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反而这样让我们心寒。

关于“教育”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也身在其中,从初中时期就一直听到有人在说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可是改到现在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教育改革难推进的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一些理念实在太“深入人心”究竟怎样才能符合大家的要求,谁也不能提出个完美方案,如果废除当下的考试制度,谁又能保证其他的制度就能够“选贤举能”的同时皆大欢喜呢?谁又能说推举就是好的?相比较而言考试反而成了最公平的选拔方式。我们呼吁教育改革,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实质内容,过去的悲剧不能一代又一代的重演,素质教育应该摆在前列。

小平同志曾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物质的丰富带来更多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很多其他文化元素的进入也使得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遵纪守法……《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条条框框写的好是好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只是一种摆设,老师也不会考试考我们这个,我们也不会觉得不知道有什么不对,甚至有时候大家还会嘲笑它们,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啊。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浮沉而不消逝,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跟教育有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今天,教育从未中断过,甚至一度出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崇尚教学,学习氛围浓厚,在《师说》中就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点,然而现在的我们虽然都知道教育制度有弊端,却选择顺从,争相往这个坑里跳。为什么中国学生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比赛中获得一次次奖牌,却很少有人会在这些方面获得很高的成就,仅止于比赛,很多人说中国的学生很会考试,是的,我们的教育出产一批一批的考试机器,这与整个社会的靠考试选拔人才也有很大的关系。关于中国的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了解研究的不深入,在这里也只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2: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_征文演讲_网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国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国人的共识,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教育人,由“中国梦”,我自然地想到了“教育梦,想到了世纪之交开始的课程改革。

十多年前,一群具有教育理想和共同愿景的人,基于严峻的中国教育现囊静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希望通过改革追寻到中国人的“教育梦”。这样的梦想,最终在新世纪初上升为国家意志,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课程改革打上了“中国梦”的烙印。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十多年里,赞誉与争论相伴,前进与迟疑同行。——或者,梦想的实现过程本就是如此,因为梦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意味着惯性的打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意味着走在一条方向正确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崎岖路上。

不仅仅如此。

秉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新世纪课程改革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追求是建立新型的课程文化、新型的课堂文化、新型的教研文化,以及新型的管理文化,希望藉此在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教师同侪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的新型伙伴关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回归本旨,更加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出自由、平等、宽

松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快乐而有尊严的校园生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影响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家庭,进而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我坚信,这样的文化元素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幸福、有尊严、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进而为民族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其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它绝不是三年、五年、十年能够实现的,它的实现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十年的课程改革虽然初步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但离原先设定的目标还很远很远。

每隔五到十年,围绕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的改进、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总会周而复始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教育梦追寻中国梦的课程改革,也许就是这一次,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要不断强调反复重申的是,没有了灵魂的任何技术意义上再完美的课程方案,都不能引导我们通过“教育梦”实现“中国梦”。

面向未来,必须落实并保障课程发展制度的法律地位,使课程改革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实质性支持,从而在根本上引导基础教育课程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需要教育决策者的魄力和勇气。

面向未来,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以“建设性协商”的态度推动课程改革持续迈向深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和智慧。

面向未来,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构建并努力坚守教育的底线,对一切违背教育规律、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保持足够的警惕,努力让教育远离功利,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安全、健康、完整的教育生活。这,需要每一个数育人的信念和行动。

……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追寻“教育梦”,我们已经上路,我们还得远航,这是一条不归路。

篇3:中国梦征文:教育改变世界_征文演讲_网

中国梦征文:教育改变世界

小时候,老师都会问我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那时候不知道梦想是风雨中的阳光,也不知道梦想是寒雪中的温暖。只是觉得长大后要像妈妈一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而让自己能出人头地实现梦想,让更多大山的孩子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

几经风雨,历经苦难,我终究没有成为老师。儿时的梦想成为了沙漠中的泉水,黑暗中的光明,大海上的灯塔和三叉路口的指向标,时时牵动着我的脚步……我开始在别人的学校打工,那时候,我白天黑夜,努力的工作着,有时候一个馒头顶一天,有时候被别人羞辱,有时候过年时不敢回家睡在出租的房屋里大哭不止...我没有放弃,卑微的收入没有让我退却,我更知道靠拿工资是不能实现我心中的梦想的,只有不忘儿时的梦想和拥有长远的追逐的精神才能实现我的心中的梦。随着岁月的沉积,我逐步成长起来,我的执着和不卑不亢得到领导的赏识,我的肩头逐步被压上重担,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我重获自信,而倍感自豪。

还记得随着我打工的学校的高层出现了变故,学校的生存岌岌可危,员工们惶恐不安,纷纷在做好下一步的打算,而我却依旧起早摸黑,认真对我的学生们做好服务...一如既往弯下腰捡起学校里的每一个烟头,搽干净污浊的玻璃窗,每天着装整齐出现在学校,因为我的梦想深深的植入我的灵魂深处,从不为别人失去过自己的梦想。

随着学校的变迁,我成为了拥有独立产权的一所学校的校长,这是我打工学校解体后留给我的发展教育的第一桶金,这是唯一,也为我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年,我创办了教育集团,圆了我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教师。

我的梦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梦想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和绚烂多姿,一条线的终点恰恰是另一条线的起点,一个故事的结局也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5年多以来,我倍加珍惜我追逐梦想的步伐,就算经历旁人和伙伴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于出卖;种种;可以依然于自己的梦想,因此可以说: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大的动力!

而今,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都在诉说心中的那些梦想。这些梦想让我们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有时候回头一想,真不敢相信就因为这么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梦想,自己竟然能够坚强地、不知疲惫地奋斗着、努力着!

梦想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教育集团前行的路途中我们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也看到和听到不同的人以及他们对我在教育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已经和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紧密相融,我们虚心接受,努力进取,不断完善,走向稳健。

今后,我们依然追着梦想而继续奋斗下去,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要实现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我们有太多的理想与期待……

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就必须要以教育为动力,教育受生产力的影响但同时又促进生产力,它能把一切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没有教育,知识无法积累,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目的人去应用。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了一个新概念、新理念,就是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是中国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我理解,就是改变过去单打一的方式,各方协调,上下配合加以推进,任何一个方面不支持都做不了。这也是当前政府的难处,也是考验政府水平的时候。

教育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孩子。哪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改革任何错路都不能走,任何弯路都要避免。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比中国的父母、祖父祖母更疼爱孩子的吗,因此我们哪一项改革做下去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前前后后。袁贵仁说:“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为人民服务,对学校来说,谁是人民?就是我们的学生。”为学生服务,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中国的教育办好,办得更好,越办越好。具体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莲山 课~件]再具体说,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过去工作回顾还是今后工作建议,讲到教育的主题是相同的:一个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个是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受益受惠的是谁,是全中国13亿人民,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国富民强。所以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要靠人才、要靠教育!袁贵仁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然而他勾画的这一幅理想的中国教育梦不也是每个作教师的中国梦。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