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精彩两篇)
发布于2024-07-15 00:45,全文约 4071 字
篇1:2024年学校舞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舞蹈校本课程展示方案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 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篇2:构筑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_工作方案_网
构筑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xx市教育局《构筑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攀教办〔〕78号)和《教育局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防止火灾的发生。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自XX年起至XX年实施构筑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以提高校园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落实消防工作“四项责任”,夯实火灾防控“四个基础”,提高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为着力点,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消防安全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年底前,达到“四个能力”建设的标准。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构筑“防火墙”工程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德育处为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牵头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及其它消防制度;为消防管理员,具体负责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三、工作任务
(一)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1.提高检查消防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德育处牵头制定消防安全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检查内容见附件1;全校全面检查每月一次,由校长和牵头;部门每周一次,由部门负责人牵头;员工每日一次岗位防火检查)、巡查(巡查内容见附件2;每日一次,牵头,每日夜间由打更人员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全部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火灾隐患。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火险灭得了”。
学校组建志愿消防队:队长:;副队长:、;队员:、。
由德育处牵头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包括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5、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每学期开展一次演练,培训相关人员熟悉学校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能正确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备的程序和方法,一旦发生火情,确保教师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
4.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总务处牵头设置符合规定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等安全疏散设施,积极申请配备相应的火场疏散逃生装备、器材,并严格日常管理,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德育处牵头培训、演练,让师生员工熟悉本单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情况和逃生路线,掌握火场疏散和逃生自救的基本技能、引导人员疏散的方法和程序。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疏散逃生引导人员确定为:班主任和当堂上课教师分别为班级下课和上课期间的学生 疏散引导员;楼层引导员为每天的楼层值班教师担任;晚自习的疏散引导员由值班的教师和领导担任。一旦发生火灾,确保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