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宁夏沙坡头旅游景点介绍预报(汇集17篇)

发布于2024-07-15 12:22,全文约 41819 字

篇1:宁夏沙坡头景区导游词介绍

大漠风光旅游区,位于包兰铁路北侧,包括铁路以北享誉世界的“五带一体”治沙工程以及广漠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这是沙坡头旅游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可以参观沙生植物园;观看治沙成果展;骑骆驼游览原始沙漠风光;腾格里沙漠野营生存游戏;自驾车沙海冲浪;卡丁车运动;进行沙浴、沙疗;举行沙滩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赛、沙海探宝、观日出日落、观星赏月、玩太空球、赛马、赛驼等活动。旅游区内配置沙漠帐蓬、蒙古包、民族餐馆、沙地篝火狂欢中心、洗浴中心、绿色休闲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有独具韵味的蒙族风情接待仪式等。拟建设大漠黄河观景台,游客至此,可登高远望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苍凉的长城,感受雄浑旷远、洪荒古朴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称“排子”。因它由若干个(一般是13个)充气的羊皮气囊(当地人称“浑脱”)分三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杆上制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数十个羊皮气囊,也有由几个、十几个小筏联成的。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操作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黄河从黑山峡至沙坡头60多千米流程中,两岸山峰峭立,险滩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头段,先民们利用黄河水资源,开流挖渠,引水浇田,创造了在河心筑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迹沙坡头黄河“都江堰”。为纪念先民的聪慧与伟大而建造的“白马拉缰”雕塑迎风破浪,巍然耸立,似向游人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故事,是黄河漂流线上的一大亮点。这里的风景更加靓丽,这里的环境更加纯净,世界沙都,风景如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年的水车,岁月的年轮!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惬意!沙尽头,美丽的绿洲!王维的诗写尽了这里的天寥地远!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夜晚,梦回故园!渺远的沙海,叮当的驼铃,这似乎是从丝绸古道走过的驼队!

篇2: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_宁夏导游词_网

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

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由于特

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

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

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这种羊皮筏俗

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

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二)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卫县城西20千米处,北接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抵香山,东邻中卫经济开发区,西达黄河黑山峡。包兰铁路、石营公路横跨东西,区域辽阔、景观优美,交通便利。

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代称沙山,清乾隆年间因在黄河北岸形成了一个宽约20xx多米,高约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为沙坡头。沙坡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悬若飞瀑,游人滑沙如从天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人在沙坡顶上顺坡下滑,沙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称“沙坡鸣钟”,是中国三大响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经年累月,源源不断,汇入东南沙坡下的果园内,被当地人称为“泪泉”,民间还流传着泪泉的传说。这片园林古时称“蕃王园”,同林东边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为明代遗址,如今叫“童家园子”,因曾经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园林面积不大,但避风向阳,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被游人誉为“沙海绿洲”。绿洲南临黄河,奔腾的黄河自黑山峡至沙坡头,一路穿峡越谷,九弯八折,在沙坡头形成“几”字形大弯,南岸形成“u”形半岛,似天工巧陈,缔造出了沙坡头胜景。

旅游区黄河南岸的“u”形半岛上,由北至南分布着湿地、梯田、荒漠、低山,远远望去阡陌纵横,景观层次分明;黄河人家淳朴、宁静、鸡犬相闻,是现代都市人放飞心身的绝好去处;半岛西南有“双狮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绵延不断的香山山脉(贺兰山余脉)似一道屏障呵护着母亲河,呵护着沙坡头。

在“沙坡鸣钟”北部,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越沙海,畅通无阻,形成人间奇观,这里有为防风固沙保护铁路而建立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堪称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麦草方格沙障,在铁路两侧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绿色屏障,被称为:“沙岭笼翠”,是中卫八景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悠久的黄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过渡性、多样性,使北国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和谐地交织于这里。据考证,沙坡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的地方。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大漠风光旅游区,位于包兰铁路北侧,包括铁路以北享誉世界的“五带一体”治沙工程以及广漠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这是沙坡头旅游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可以参观沙生植物园;观看治沙成果展;骑骆驼游览原始沙漠风光;腾格里沙漠野营生存游戏;自驾车沙海冲浪;卡丁车运动;进行沙浴、沙疗;举行沙滩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赛、沙海探宝、观日出日落、观星赏月、玩太空球、赛马、赛驼等活动。旅游区内配置沙漠帐蓬、蒙古包、民族餐馆、沙地篝火狂欢中心、洗浴中心、绿色休闲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有独具韵味的蒙族风情接待仪式等。拟建设大漠黄河观景台,游客至此,可登高远望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苍凉的长城,感受雄浑旷远、洪荒古朴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称“排子”。因它由若干个(一般是13个)充气的羊皮气囊(当地人称“浑脱”)分三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杆上制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数十个羊皮气囊,也有由几个、十几个小筏联成的。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操作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黄河从黑山峡至沙坡头60多千米流程中,两岸山峰峭立,险滩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头段,先民们利用黄河水资源,开流挖渠,引水浇田,创造了在河心筑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迹沙坡头黄河“都江堰”。为纪念先民的聪慧与伟大而建造的“白马拉缰”雕塑迎风破浪,巍然耸立,似向游人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故事,是黄河漂流线上的一大亮点。 这里的风景更加靓丽,这里的环境更加纯净,世界沙都,风景如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年的水车,岁月的年轮!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惬意!沙尽头,美丽的绿洲!王维的诗写尽了这里的天寥地远!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夜晚,梦回故园!渺远的沙海,叮当的驼铃,这似乎是从丝绸古道走过的驼队!

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三)

各位贵宾、大家好、

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美丽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宁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没关系、这里就有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简称‘宁’、东临陕西、北接内蒙、南于甘肃相连、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称为是‘穆斯林之乡’、人口600多万、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3、多民族在这里团结友爱、安居乐业、这里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美丽的塞上明珠、雄浑的大漠风光、在西部大开发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宁夏397公里、黄河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水流平缓、水面宽广、为宁夏创造了富饶的黄河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已有20xx多年、历代皇帝都比较关心水利工程、秦、汉就有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渠道、由于黄水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的农副产品也是独占鳌头、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的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而在我们宁夏就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东西长50-250公里、南北长456公里、贺兰在蒙语里是‘骏马’的意思、宁夏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就要归功于贺兰山、因为贺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也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了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宁夏的大氧吧、贺兰山内有绿色植被1.9万公顷、稀有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就是产自贺兰山上、在宁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脉、六盘山、因盘山古道要经六盘才能到达山顶、故名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这里还留下了千古的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被称为是南部的‘油盆’现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现在正在开发建设当中、但其秀美的景色还是让人着迷、这两座宝山就像俩个英勇的战士、为宁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门、

‘穆斯林之乡’宁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习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宁夏全区人口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灿烂的回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现在宁夏的每个角落、身穿回族服饰的穆斯林人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金灿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让人为之心动、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却又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荣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项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现在的银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在我国的西北、被称为西夏、西夏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历史、就算有的史书中有记载、也是几笔带过而已、《24史》中又唯独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学家称为‘绝学’、全世界认识西夏文字的人没有几个、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动、就这样悄然退出了世人们的视线、就让我们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谜一样的国家、

由于宁夏地处西北、被三个沙漠所包围、所以宁夏的风沙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级生态旅游景区沙湖却有别样的塞上风光、沙湖、顾名思义、有沙有湖、金沙怀抱翠湖、翠湖围绕金沙、俩种风格迥异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书记的题字、沙湖名声大震、吸引着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并为宁夏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沙山、翠湖、飞鸟、游鱼、芦苇、每个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却又逃脱不了游人每每的赞叹、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级全球五百家环保单位沙坡头也在这片热土上撒下她的妖娆和柔情、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麦草方格沙障’阻挡了4.3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的脚步、使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这里穿过、随着沙坡头的开发建设、这里又被誉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无际的沙海、骑着沙漠之舟、听着驼铃叮当、展望黄河那性感的曲线、此时的心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与河相依、也许、这样的塞上江南、就是梦中追寻过多次的地方!

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四)

古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庙,格外引人注目。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前院为保安寺,进入山门,耀眼的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面屹立;两侧厢房、地藏宫、三霄宫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庙主体建筑。沿24级青砖铺砌的台阶而上,高庙砖雕牌坊耸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对联十分有趣。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过南天门,达中楼。

中楼灵巧别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顶分三层叠合。途中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砌天池,分别有飞桥同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中楼上层塑的太白金星像,肃穆尊严;中层塑的观音像,宁静慈善;下层绘的二十八宿,各展风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层而设的五岳玉皇、圣母宝殿。下层正面是五岳庙,东有三宫殿,西有祖师殿;中层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楼为大成殿,祀孔子;上层正面为瑶池宫,东西两侧为三教宫。三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楼别是一番景色:文楼塑文昌,身骑四不象怪兽;武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文武楼下层的龙王宫,塑四海龙王,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砖牌坊下面的地狱宫,绘满了各种怪像,或青面红发,或锯齿獠牙,或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个绘画想象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

十分可惜,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如今,虽补塑了不少彩像,但远不及矣!

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

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关于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5篇(五)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与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六盘山地。宁夏南北相距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20xx年初统计资料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平均海拔为1090-20xx米。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篇3:宁夏景点旅游导游词

宁园位于银川市解放东街南侧。从西门进园,便进入盆景区。主要区由“兴庆殿"、“沁茗"阁、碑、廊及水池组成。“兴庆殿"是园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内壁画“西夏风云"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西夏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风土人情。“兴庆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汉白玉石雕“哪吒闹海"。“兴庆殿"左侧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阁,右侧则是一个四角由重檐亭和一个六角亭连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泽东、董必武及区内外书法家的`作品。东区的北面是一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动休息。

近几年,为了发掘被淹埋的文化艺术宝藏,自治区和中宁县人民政府对石空寺石窟进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时,尚难明确论断。据明代史料记载,称其为“元故寺"。对于石窟的开凿年代,历来有唐、西夏、元三种传说。今天从窟室的形制和风格看,以始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其他景点:宁夏概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沙湖导游词

石空寺石窟,明清时代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之一,曾有“石空夜灯"之称。当时有诗赞曰:“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夜燃灯坐,遥见青山一点红?

篇4:宁夏景点旅游导游词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the Yellow River in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35 ° 14 - 39 ° 23 n and 104 ° 17- 107 ° 39 E. It is adjacent to Shaanxi Province in the East, Inner MongoliaAutonomous Region in the West and North, and Gansu Province in the south, with atotal area of 664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terrain is long and narrow from northto south, high in the South and low in the north. From north to south, there areHelan Mountain, Ningxia plain and Liupan Mountain. Ningxia is 456 km from northto South and 250 km from east to west. Ningxia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between the Loess Plateau and Inner Mongolia Plateau. In terms ofgeomorphological types, the loess landform eroded by flowing water is dominantin the south, and the arid denudation and wind erosion landform is dominant inthe middle and North. There are relatively high mountains and widely distributedhills, alluvial plain formed by fault subsidence and alluvial of the YellowRiver, platform and sand dune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is complex and diverse.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in early 20__, hilly area accounts for 38%,plain area 26.8%, mountain area 15.8%, platform 17.6% and desert 1.8%. Theaverage altitude is 1090-20__m. Helan Mountain is the natural barrier of Ningxiaplain. The main peak, Aobao Geda, is 3556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YellowRiver passes through 12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with a flowof 397 km.

Ningxia is located in the inland, belongs to temperate continentalsemi-arid climate. It straddles the East Monsoon Region and the northwest aridregion, and the southwest is close to the Qinghai Tibet alpine region, which isroughly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and transition zone of the three naturalregions in China.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s 5 ℃~ 9 ℃, and the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is larg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is generally 200-600 mm. With 3000 hours of sunshine and 170 days of frost freeperiod, it is one of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abundant sunshine and solarradiation in China.

Ningxia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latePaleolithic human activity site and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in Shuidonggou,Lingwu County, Ningxia Province show that human beings have been living andreproducing here as early as 30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world-famous Great Wall began to be built in the territory. After the firstemperor of Qin unified China, he sent troops to settle down in Ningxia and beganthe history of diverting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for irrigation. By the HanDynasty (206-220 BC), the farming economy here had been quite prosperous. In the14th year of Tianbao in the Tang Dynasty (755), the "an Shi rebellion" brokeout. Prince Li Heng entered Ningxia and became emperor in Lingwu. At that time,Ningxia ha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of East-West transportation andtrade in China. In the first year of Baoyuan (1038)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Yuanhao, the leader of Dangxiang nationality, established Daxia state withNingxia as the center, which was called Xixia in history, and its capital wasXingqing prefecture (now Yinchuan City). After Mongolia exterminated Xixia,Ningxia Fu Road was set up in the 24th year of the Yuan Dynasty (1287). NingxiaWei was set up in Ming Dynasty. Ningxia government was set up in Qing Dynasty.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ingxia government was changed toshuofangdao, and Ningxia Province was established in 1929. After the founding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Ningxia Province was abolished in 1954.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as established on October 25, 1958.

Ningxia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with prominent advantages inagriculture, energy and tourism. There are 1.288 million hectares of cultivatedland in the region. Among them, more than 333000 hectares are irrigated. Thereare more than 660000 hectares of wasteland suitable for agriculture to bedeveloped, including 133000 hectares of wasteland for aquaculture, 56000hectares of wastewater and 3 million hectares of grassland. More than 50 kinds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the per capita potential value ofnatural resources is 163.5%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value, ranking fifth in thecountry. In particular,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mainly coal,gypsum, oil, natural gas and so on. Gypsum reserves rank first in China. Nearlyone third of the land in the region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 with provenreserves of more than 30 billion tons, ranking fifth in the country. The provenreserves of Lingwu coalfield alone reach more than 27 billion tons, equivalentto the total proven reserves in Northeast China. Among the top ten coal types inChina, there are nine in Ningxia. Taixi Coal, the world famous high qualityanthracite, has an annual export volume of 1 million tons. The Shaanxi GansuNingxia basin natural gas field across Ningxia has proved reserves of more than200 billion cubic meters. It is a world-class large gas field.

The autonomous region has five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of Yinchuan,Shizuishan, Wuzhong, Guyuan and Zhongwei, six municipal districts of Xingqing,Jinfeng, Xixia, Dawukou, Huinong and Yuanzhou, two county-level cities of Lingwuand Qingtongxia, 11 counties of Yongning, Helan, Pingluo, Tongxin, Yanchi,Zhongning, Haiyuan, Jingyuan, Xiji, Longde and Pengyang, and HongsibaoDevelopment Zone (county-level immigration Development Zone), with Yinchuan asits capital.

Ningxia has 35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Hui and Han, with a totalpopulation of 6.0373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__, including 3.7742 million Hanand 2.0649 million Hui. Ningxia is the largest Hui inhabited area in China. Huipeople believe in Islam.

The Hui nationality in China was formed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origin ofthe Hui nationali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h century,when Arab and Persian merchants came to China to do business and stay. In theYuan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Central Asian, Persian and Arab came to China.Due to intermarriage and socio-economic relations, they formed Hui nationality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relationship with Han, Uygur, Mongolian and othernationalities. As early as the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Persians who believed inIslam and settled down in Ningxia. In the Yuan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ArabMuslims from Central Asia, together with the Mongols, moved to Ningxia tocultivate and defend the frontier. 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of Ming Dynasty, the Hui nationality gradually formed, and Ningxia Huinationality entered a relatively stable development period.

Hui peoples living in Ningxi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nd of TangDynast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Xixia period, most of the Muslims fromthe east came to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Yumen and Jiuquan via Xixia. By theYuan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Arabs, Persians and Central Asians wererecruited or migrated to live in the form of semi military and semi nomadic. Inthe early Ming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Hui people were placed in Lingzhou(now Lingwu City) and Guyuan counties as "attached to Tuda". In addition, theHui people who constantly migrated to Ningxia for development and reclamationformed many Hui settlements.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Dynasty, the popul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Ningxia increased dramatically.During the Tongzhi period (1862-1874), the anti Qing uprising of the NorthwestHui people was brutally suppressed, and the volunteer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moved to remote areas. Some of them migrated to Lingzhou, Huaping (now JingyuanCounty of Ningxia), Longde, Haiyuan and other counties.

As the main ethnic group in Ningxia Hui people believe in Islam. In NingxiaHui inhabited areas, there are more than 3000 mosques with differentarchitectural forms and scales, and about 4000 imams. The Muslim people of Huinationality generally believe in five "lessons", namely: recitation, ceremony,fasting, lesson and pilgrimage. There are thre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Huipeople: Eid al Fitr, guerbang (also known as Eid al AdhA) and Shengji Festival.The autonomous region, cities and counties have established religious social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namely Islamic Associations, to manage their ownreligious life. The autonomous region has set up Ningxia Islamic school inYinchuan city and Tongxin Arabic school in Tongxin County, helping the Muslimpeople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with religious knowledge. Inaddition to Islam, there are mass beliefs, Buddhism, Catholicism, Christianityand Taoism in Ningxia.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treatsall kinds of religions equally, protects the normal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themasses, and all kinds of religious people live in harmony for a long time inNingxia.

Ningxia Hui people have formed unique customs in clothing, diet, dailyhygiene, marriage, funeral and so on. Hui men like to wear small white caps andblack waistcoats. Hui women also like to wear headsets, gold and silverearrings, rings and bracelets. Hui peopl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hygiene,clean and tidy indoor and outdoor, clean stove. Usually wash hands and face withsoup bottle, bath with hanging pot.

Hui people like to eat the meat of cattle, sheep, camels and otherruminants, but also eat chicken, duck, goose and fish. They dont eat pork,animal blood and dead livestock. Animals eaten by devout believers must beslaughtered by imams. Hui people generally dont smoke or drink. Men, women andchildren all like to drink "Babao" cup tea with nutritional condiments such asrock sugar, tea, medlar, walnut kernel, sesame, longan, jujube and preservedfruit. During the festive Festival, the Hui people mostly make fried food suchas fragrant oil, Sanzi and Yaguo. When there are distinguished guests, they willbe warmly received by the rich "Quanyang banquet" and various Hui snacks. Inmarriage, monogamy is practiced. The wedding ceremony of Hui nationality is verygrand and has many religious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when awedding is held, the Imam should be asked to read "nikaha", that is, to testifyand congratulate with Arabic scriptures. The funeral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ssimple and easy, with the practice of earth burial and thin burial. The funeralincludes four procedures: cleaning the burial body, wrapping the body with whitecloth, holding religious prayer ceremony under the direction of Imam, andentering the burial.

Mosque, also known as the mosque. Arabic is "mesgid", which means the placeto kowtow. It is not only a place for Islamic believers to worship, but also acenter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a center of social activities in somepla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sques in Ningxia started from Yuan Dynasty, andthe number and scale of mosques have developed considerably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 Gongbei is the mausoleum of an outstanding figure in a certain regionof Islam. Daotang is a place where religious leaders of a certain branch ofIslam worship, chant scriptures, give lectures and live. Islamic architecture inNingxia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Islamic culture with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distinctiv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national personality.

篇5: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篇6: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_宁夏导游词_网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 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由于特 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 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 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这种羊皮筏俗 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卫县城西20千米处,北接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抵香山,东邻中卫经济开发区,西达黄河黑山峡。包兰铁路、石营公路横跨东西,区域辽阔、景观优美,交通便利。

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代称沙山,清乾隆年间因在黄河北岸形成了一个宽约20xx多米,高约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为沙坡头。沙坡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悬若飞瀑,游人滑沙如从天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人在沙坡顶上顺坡下滑,沙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称“沙坡鸣钟”,是中国三大响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经年累月,源源不断,汇入东南沙坡下的果园内,被当地人称为“泪泉”,民间还流传着泪泉的传说。这片园林古时称“蕃王园”,同林东边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为明代遗址,如今叫“童家园子”,因曾经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园林面积不大,但避风向阳,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被游人誉为“沙海绿洲”。绿洲南临黄河,奔腾的黄河自黑山峡至沙坡头,一路穿峡越谷,九弯八折,在沙坡头形成“几”字形大弯,南岸形成“u”形半岛,似天工巧陈,缔造出了沙坡头胜景。

旅游区黄河南岸的“u”形半岛上,由北至南分布着湿地、梯田、荒漠、低山,远远望去阡陌纵横,景观层次分明;黄河人家淳朴、宁静、鸡犬相闻,是现代都市人放飞心身的绝好去处;半岛西南有“双狮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绵延不断的香山山脉(贺兰山余脉)似一道屏障呵护着母亲河,呵护着沙坡头。

在“沙坡鸣钟”北部,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越沙海,畅通无阻,形成人间奇观,这里有为防风固沙保护铁路而建立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堪称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麦草方格沙障,在铁路两侧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绿色屏障,被称为:“沙岭笼翠”,是中卫八景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悠久的黄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过渡性、多样性,使北国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和谐地交织于这里。据考证,沙坡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的地方。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大漠风光旅游区,位于包兰铁路北侧,包括铁路以北享誉世界的“五带一体”治沙工程以及广漠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这是沙坡头旅游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可以参观沙生植物园;观看治沙成果展;骑骆驼游览原始沙漠风光;腾格里沙漠野营生存游戏;自驾车沙海冲浪;卡丁车运动;进行沙浴、沙疗;举行沙滩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赛、沙海探宝、观日出日落、观星赏月、玩太空球、赛马、赛驼等活动。旅游区内配置沙漠帐蓬、蒙古包、民族餐馆、沙地篝火狂欢中心、洗浴中心、绿色休闲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有独具韵味的蒙族风情接待仪式等。拟建设大漠黄河观景台,游客至此,可登高远望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苍凉的长城,感受雄浑旷远、洪荒古朴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称“排子”。因它由若干个(一般是13个)充气的羊皮气囊(当地人称“浑脱”)分三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杆上制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数十个羊皮气囊,也有由几个、十几个小筏联成的。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操作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黄河从黑山峡至沙坡头60多千米流程中,两岸山峰峭立,险滩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头段,先民们利用黄河水资源,开流挖渠,引水浇田,创造了在河心筑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迹沙坡头黄河“都江堰”。为纪念先民的聪慧与伟大而建造的“白马拉缰”雕塑迎风破浪,巍然耸立,似向游人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故事,是黄河漂流线上的一大亮点。 这里的风景更加靓丽,这里的环境更加纯净,世界沙都,风景如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年的水车,岁月的年轮!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惬意!沙尽头,美丽的绿洲!王维的诗写尽了这里的天寥地远!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夜晚,梦回故园!渺远的沙海,叮当的驼铃,这似乎是从丝绸古道走过的驼队!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古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庙,格外引人注目。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前院为保安寺,进入山门,耀眼的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面屹立;两侧厢房、地藏宫、三霄宫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庙主体建筑。沿24级青砖铺砌的台阶而上,高庙砖雕牌坊耸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对联十分有趣。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过南天门,达中楼。

中楼灵巧别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顶分三层叠合。途中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砌天池,分别有飞桥同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中楼上层塑的太白金星像,肃穆尊严;中层塑的观音像,宁静慈善;下层绘的二十八宿,各展风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层而设的五岳玉皇、圣母宝殿。下层正面是五岳庙,东有三宫殿,西有祖师殿;中层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楼为大成殿,祀孔子;上层正面为瑶池宫,东西两侧为三教宫。三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楼别是一番景色:文楼塑文昌,身骑四不象怪兽;武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文武楼下层的龙王宫,塑四海龙王,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砖牌坊下面的地狱宫,绘满了各种怪像,或青面红发,或锯齿獠牙,或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个绘画想象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

十分可惜,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如今,虽补塑了不少彩像,但远不及矣!

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

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欢迎光临沙坡头九龙湾风景区,我是导游小张,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服务,请大家跟我来。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大门两侧的两座巨型沙雕,这是由中国沙雕第一人“冯兴大师”打造的。冯大师曾经在加拿大、温哥华沙雕大赛上获得过金奖。我们所看到的这两座沙雕,左边是沙漠王子,右边是黄河公主,他们是一对恩爱的恋人,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佳话。传说他们在天上结伴而行飞过这里,在天上发现黄河在此处形成了天然的太极八卦,并有大漠、黄河、高山、峡谷、绿洲、长城、太极湖、双狮山、水车等风景如画,自然风光奇特,规模宏大,于是乎沙漠王子化作一片沙漠躺在了黄河边,黄河公主化作山峰躺在了太青山顶上,依偎在沙漠王子傍,眺望这秀丽的人间仙境。最后,他们也因为爱情而长眠于此地。后被人们传作佳话永远留在了这片风水宝地上。

请大家跟我往里走,从这里往下看,就是著名的沙坡头九龙湾,黄河从南边的是黑山峡,流入宁夏平原,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呕心沥血在这里雕琢出一个S型的弯道,浑然天成一个巨大的自然太极图地型。

大家都知道,太极图是由一阴一阳、一公一母两条鱼组成的,万物都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我们现在身处在太极中沙漠的这一面是阳面,而黄河对岸的绿洲是阴面,所以我们其实是置身于太极当中,吸收天地万物之能量和精华,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和长寿,为人们补充能量取病消灾免难。

太的意思就是初始,宗源,天上。极的意思就是最端之位,结构之云。太极的字面含义就是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转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在这个天然的太极地型当中,蜿蜒奔流的黄河暗示着人们,世间万物都在昼夜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太极图再配上八卦,就是一个标准的数字化的模型,图比文字更能表达这种生命观。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那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还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在这个天然的太极地型中S型的黄河大转弯,将太极地型,清晰的分为两个关联的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太极地型的两个部分,就是我们身在的沙漠这边,河黄河对岸的双狮山,被黄河S型的弯道分为阴阳两面。表明阴阳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

太极地型的阴面和阳面,就像一黑一白两条鱼,在太极学说里,俗称“阴阳鱼”,沙漠这边是阳面,山那边是阴面,阴阳两鱼首尾相接,阴阳交合,产生无穷的宇宙能量,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则生生不息、故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身处这块太极地型的阳面,逼近接收着大地的灵气,而且沐浴在宇宙的能量当中。我们中华文化的最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我们身处在这样一块上通天,下接地的太极地型中,您难道就没有天人合一的感觉吗?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要去游览的是沙坡头风景区。沙坡头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县,建于1984年,面积1.3万余公顷(19.5万亩),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草原与荒漠、亚洲中部与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交会地带,主要保护对象为腾格里沙漠景观、自然沙尘植被及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植物有422种,野生动物有150余种,充分展示出一个以亚洲中部北温带向荒漠过渡的生物世界。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生态特点并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护区,是干旱沙漠生物资源“储存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过去,沙坡头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治沙专家采用一种叫“麦草方格”的方法,就是一种用麦草、稻草、芦华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卫程,取得巨大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各位游客朋友,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并显示出以下三大特色:一是滑沙胜地,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坡顶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二是沙漠绿洲,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又可以骑胳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旅行的味道;三是乘羊皮筏渡过滔滔的黄河。这种羊皮筏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后前进,非常有趣。

各位游客朋友,沙坡头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岛,这里地形优越,景观奇特,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可以在演艺中心观看具有异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黄河塞上人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坑、享农家乐;滨河浴场可以体验母亲河的沐浴,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等。20xx年,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中国四大鸣沙之一的金沙鸣钟。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距离黄河水面垂直距离有百米高,沙山悬若飞瀑,游人滑沙,如从天而降。滑行时,人推沙走,沙载人流,可快可慢,时行时住。晴空丽日,天气炎热,滑沙时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嗡嗡有声,沉闷浑厚,大家待会儿滑沙时可一定要注意听哦!金沙鸣钟的形成,是由于沙坡头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的。沙丘高大、坡陡,沙子以细为主,矿物质成分大都是石英,表面干燥,被太阳晒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响声。所以,鸣沙的特点是热沙才响,阴天雨天不响,滚烫的沙子可以治疗脚气、皮肤病、风湿病等,因而,这里又是极好的“沙浴疗场”。

各位游客朋友,请大家再向南看,园林以南,黄河滚滚东流,杨柳垂岸,绿茵如毡。滔滔黄河之中,羊皮筏子轻舟飞荡,浪花四灭,河心筑一高坝,将黄河中分,北高南低,北缓南急。引水坝蜿蜒东西,如长蛇游水,马缰拖地。这就是有名的“白马拉缰”。大家看,“白马拉缰”的东头尚有美丽的渠首,将坝内河水引人美丽渠浇灌农田。美丽渠首建于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筑坝引水的伟大壮举。近年,国家总投资12.8亿元,在沙坡头建设了沙坡水利枢纽工程,此项伟大工程的建设,必将造福子孙后代!

各位朋友,请大家向南看,黄河南岸,山上有长城蜿蜒。香山在沙坡头地区也叫夜明山,自古产煤,日久自燃,傍晚远眺,只见山岚盈盈,青烟袅袅,煤火点点,明灯盏盖,非常好看。“碳山夜照”自古就是中卫名胜之一。

篇7:宁夏沙湖旅游景点导游词

南沙北湖,湖润金沙,沙抱翠湖,湖水如海,柔沙似绸,天水一色。沙湖资源蕴藏量丰富,在洁净温凉的湖水里常年生长着几十种鱼,不仅有常见的鲤鱼、鲢鱼、草鱼、鲫鱼,而且有北方罕见的武昌鱼、体长160厘米体重60多斤重的娃娃鱼(大鲵)和体围1米多的大鳖。栖息在沙湖的鸟类也有130多种。此外还有游乐园、瞭望塔、水族宫、芦苇迷津、蒙古包旅馆、西夏行宫、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跳伞、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荡舟、天然浴场等旅游项目。当年《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开头,紫霞撑木筏那段戏就是在这拍摄的。[1]

宁夏沙湖是大自然的杰作,湖光沙色,候鸟成群,芦丛如画,风光旖旎。这里即有沙漠,又有万亩平湖,是上苍的赐予,更是勤劳智慧的塞北人民惊天动地的艺术创造。这里曾是一座农场,建国后,经过无数建设者精心雕琢,才逐步变成集西北粗犷与江南秀美为一体的天然景点,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与优越的接待条件,成为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王牌景点和国家AAAAA级生态旅游区。

船儿犁开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翻滚的浪花似划出的千顷良田,翠绿的芦苇,恰到好处地散布在湖面上,风儿吹过,枝叶婆娑,飒飒做响,马达声惊飞了一只停立在梢头的鸟儿,倏地不见了踪影,随着停息的马达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新的天地:沙漠、骆驼,人群。

宁夏沙湖景区荣誉:“世界环境保护五百家单位之一” 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

宁夏沙湖以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了独特秀丽景观,成为集风景旅游、观光娱乐、体育竟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宁夏沙湖的美,美在沙水相融;宁夏沙湖的秀,秀在湖苇相映;宁夏沙湖的奇,奇在鸟飞鱼跃。南沙北湖,沙抱翠湖,即突出了江南之灵秀,又突出了塞上之雄浑,是原始生态旅游的最佳结合点。

湖水、沙漠、芦苇、荷花、侯鸟、湖鱼把塞外与江南美妙地、珠联璧合地融合了起来,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山风光图。宁夏沙湖是上天造物的奇迹,是人间的天堂。

篇8: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旅游区黄河南岸的“u”形半岛上,由北至南分布着湿地、梯田、荒漠、低山,远远望去阡陌纵横,景观层次分明;黄河人家淳朴、宁静、鸡犬相闻,是现代都市人放飞心身的绝好去处;半岛西南有“双狮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绵延不断的香山山脉(贺兰山余脉)似一道屏障呵护着母亲河,呵护着沙坡头。

在“沙坡鸣钟”北部,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越沙海,畅通无阻,形成人间奇观,这里有为防风固沙保护铁路而建立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堪称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麦草方格沙障,在铁路两侧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绿色屏障,被称为:“沙岭笼翠”,是中卫八景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悠久的黄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过渡性、多样性,使北国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和谐地交织于这里。据考证,沙坡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的地方。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_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篇9: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__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篇10: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我国的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而在我们宁夏就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东西长50-250公里、南北长456公里、贺兰在蒙语里是‘骏马’的意思、宁夏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就要归功于贺兰山、因为贺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也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了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宁夏的大氧吧、贺兰山内有绿色植被1.9万公顷、稀有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就是产自贺兰山上、在宁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脉、六盘山、因盘山古道要经六盘才能到达山顶、故名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这里还留下了千古的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被称为是南部的‘油盆’现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现在正在开发建设当中、但其秀美的景色还是让人着迷、这两座宝山就像俩个英勇的战士、为宁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门。

‘穆斯林之乡’宁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习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宁夏全区人口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灿烂的回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现在宁夏的每个角落、身穿回族服饰的穆斯林人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金灿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让人为之心动、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却又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荣辱、早在1038到1220___年、党项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现在的银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在我国的西北、被称为西夏、西夏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历史、就算有的史书中有记载、也是几笔带过而已、《24史》中又唯独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学家称为‘绝学’、全世界认识西夏文字的人没有几个、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动、就这样悄然退出了世人们的视线、就让我们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谜一样的国家。

篇11:宁夏旅游名景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须弥山石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须弥山佛教石窟艺术兴盛与古丝绸之路关系密切。须弥山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二是须弥山石窟的分布格局与众不同,国内大多数石窟都开凿在一座石崖上,而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八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博物馆参观。该馆位于宁夏固原市,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由序厅和尾厅加上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丝路开通”。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始,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手段展示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给固原带来的文化经济繁荣。第二单元“佛教东传”运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佛教从印度诞生并东传进入中原大地的历史进程。第三单元“须弥之光”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古原州商贾如流、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r展示了须弥山从石窟初凿、兴盛、高峰期到衰落几个部分,反映了须弥山石窟发展的全过程。第四单元“佛国众生”运用图版、石窟雕像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系统介绍了佛国世界各类形象,是专题的佛教知识单元。第五单元“佛窟集萃”用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旅陀、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各具特色的18处著名石窟。陈展中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将游客带进了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欣赏佛教石窟艺术的殿堂。

篇12: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__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篇13:宁夏旅游名景导游词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三面窟壁设“凹”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座,身绕长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飘逸,婀娜多姿。由此,可见唐代文化的开放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官女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官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拜佛念经的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旁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国内绝大多数石窟都开在一面崖面上,而须弥山石窟却开凿在为洪沟间隔的7座山崖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篇14: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_宁夏导游词_网

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一)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卫县城西20千米处,北接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抵香山,东邻中卫经济开发区,西达黄河黑山峡。包兰铁路、石营公路横跨东西,区域辽阔、景观优美,交通便利。

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代称沙山,清乾隆年间因在黄河北岸形成了一个宽约20xx多米,高约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为沙坡头。沙坡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悬若飞瀑,游人滑沙如从天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人在沙坡顶上顺坡下滑,沙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称“沙坡鸣钟”,是中国三大响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经年累月,源源不断,汇入东南沙坡下的果园内,被当地人称为“泪泉”,民间还流传着泪泉的传说。这片园林古时称“蕃王园”,同林东边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为明代遗址,如今叫“童家园子”,因曾经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园林面积不大,但避风向阳,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被游人誉为“沙海绿洲”。绿洲南临黄河,奔腾的黄河自黑山峡至沙坡头,一路穿峡越谷,九弯八折,在沙坡头形成“几”字形大弯,南岸形成“u”形半岛,似天工巧陈,缔造出了沙坡头胜景。

旅游区黄河南岸的“u”形半岛上,由北至南分布着湿地、梯田、荒漠、低山,远远望去阡陌纵横,景观层次分明;黄河人家淳朴、宁静、鸡犬相闻,是现代都市人放飞心身的绝好去处;半岛西南有“双狮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绵延不断的香山山脉(贺兰山余脉)似一道屏障呵护着母亲河,呵护着沙坡头。

在“沙坡鸣钟”北部,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越沙海,畅通无阻,形成人间奇观,这里有为防风固沙保护铁路而建立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堪称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麦草方格沙障,在铁路两侧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绿色屏障,被称为:“沙岭笼翠”,是中卫八景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悠久的黄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过渡性、多样性,使北国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和谐地交织于这里。据考证,沙坡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的地方。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大漠风光旅游区,位于包兰铁路北侧,包括铁路以北享誉世界的“五带一体”治沙工程以及广漠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这是沙坡头旅游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可以参观沙生植物园;观看治沙成果展;骑骆驼游览原始沙漠风光;腾格里沙漠野营生存游戏;自驾车沙海冲浪;卡丁车运动;进行沙浴、沙疗;举行沙滩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赛、沙海探宝、观日出日落、观星赏月、玩太空球、赛马、赛驼等活动。旅游区内配置沙漠帐蓬、蒙古包、民族餐馆、沙地篝火狂欢中心、洗浴中心、绿色休闲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有独具韵味的蒙族风情接待仪式等。拟建设大漠黄河观景台,游客至此,可登高远望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苍凉的长城,感受雄浑旷远、洪荒古朴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称“排子”。因它由若干个(一般是13个)充气的羊皮气囊(当地人称“浑脱”)分三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杆上制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数十个羊皮气囊,也有由几个、十几个小筏联成的。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操作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黄河从黑山峡至沙坡头60多千米流程中,两岸山峰峭立,险滩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头段,先民们利用黄河水资源,开流挖渠,引水浇田,创造了在河心筑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迹沙坡头黄河“都江堰”。为纪念先民的聪慧与伟大而建造的“白马拉缰”雕塑迎风破浪,巍然耸立,似向游人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故事,是黄河漂流线上的一大亮点。 这里的风景更加靓丽,这里的环境更加纯净,世界沙都,风景如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年的水车,岁月的年轮!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惬意!沙尽头,美丽的绿洲!王维的诗写尽了这里的天寥地远!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夜晚,梦回故园!渺远的沙海,叮当的驼铃,这似乎是从丝绸古道走过的驼队!

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国家首批5A级景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沙坡头,接下来将由我带您走进沙坡头,了解近半个世纪的治沙历程,欣赏雄奇的腾格里大漠风光。

“风卷黄沙弥漫天,寸步开外看不见,沙丘移动埋村庄,黄沙万里无人烟”。您很难想象,这就是50年以前的沙坡头,被称为“天上不飞一只鸟,地上不长一棵草的死亡之海”。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这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跌路,为了保护这条西北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无阻,治沙工作者和中卫人民顶烈日、抗严寒,用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探索出了以“麦草方格”为核心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小小的麦草方格破解了困扰人类数千年的治沙难题而赢得了世界的关注,成功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94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代表到这里参观考察,当他们亲眼目睹了我们的治沙成果后不由的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只有中国人绣花的手才能编织出如此美丽的画卷”。从此,沙坡头便屹立于世界治沙、生态和环保三大科学高峰。1984年,国务院将沙坡头列入“中国第一个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1988年被评为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4年被世界环保组织评为全球环保500佳单位。

如果没有到过沙漠,您就无法理解生命的珍贵;如果不能深入到沙漠腹地,您就无法领会到茫茫沙海的雄浑和壮美。腾格里沙漠以沙峰大、沙粒细、颜色黄、湖盆多著称。这里有沙漠湖泊和绿洲180多处,各种沙漠植被400余种,其特色主要集中在沙坡头地区。再加上沙坡头开发了许多参与性极强的特色旅游项目。骑上沙漠之舟骆驼穿行于高大起伏浩瀚的沙海中,聆听着驼铃叮咚的响声,远离城市的喧嚣,悠然自得;回首丝绸之路、驼盐古道,毛主席笔下的“天高云淡”就在眼前。再去乘坐沙漠冲浪车遨游沙海,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像个孩子般的放松,完全地与腾格里融为一体。除此之外,还有沙漠越野车、沙滩摩托车、沙漠勇士车、沙漠真人CS野战游戏等参与性极强的特色项目,形成了集吃、住、玩、乐为一体的沙漠休闲度假区。

经过半个世纪的科技治沙和近三十年的旅游开发,沙坡头形成了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相融汇的多文化景观。我们在与沙漠不断抗争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利用沙漠,改造沙漠,向沙漠要效益,发展了休闲沙漠旅游业。达到以沙产业提升沙漠治理水平和保障沙漠治理成果。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奇迹!沙坡头给我们以启迪: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也会牢记保护生态环境,发扬治沙精神,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朋友们,您想深入沙漠腹地住帐篷、燃篝火吗?您想晨观沙海日出,暮赏明月星辰吗?您想全方位,多层次地领略沙漠旅游资源的奥妙吗?小张期待与您再次相会沙坡头!

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要去游览的是沙坡头风景区。沙坡头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县,建于1984年,面积1.3万余公顷(19.5万亩),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草原与荒漠、亚洲中部与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交会地带,主要保护对象为腾格里沙漠景观、自然沙尘植被及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植物有422种,野生动物有150余种,充分展示出一个以亚洲中部北温带向荒漠过渡的生物世界。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生态特点并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护区,是干旱沙漠生物资源“储存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过去,沙坡头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治沙专家采用一种叫“麦草方格”的方法,就是一种用麦草、稻草、芦华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卫程,取得巨大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各位游客朋友,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并显示出以下三大特色:一是滑沙胜地,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坡顶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二是沙漠绿洲,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又可以骑胳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旅行的味道;三是乘羊皮筏渡过滔滔的黄河。这种羊皮筏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后前进,非常有趣。

各位游客朋友,沙坡头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岛,这里地形优越,景观奇特,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可以在演艺中心观看具有异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黄河塞上人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坑、享农家乐;滨河浴场可以体验母亲河的沐浴,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等。20xx年,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并显示出以下三大特色:一是滑沙胜地,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坡顶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二是沙漠绿洲,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又可以骑胳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旅行的味道;三是乘羊皮筏渡过滔滔的黄河。这种羊皮筏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后前进,非常有趣。

各位游客朋友,沙坡头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岛,这里地形优越,景观奇特,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可以在演艺中心观看具有异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黄河塞上人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坑、享农家乐;滨河浴场可以体验母亲河的沐浴,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等。20xx年,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中国四大鸣沙之一的金沙鸣钟。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距离黄河水面垂直距离有百米高,沙山悬若飞瀑,游人滑沙,如从天而降。滑行时,人推沙走,沙载人流,可快可慢,时行时住。晴空丽日,天气炎热,滑沙时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嗡嗡有声,沉闷浑厚,大家待会儿滑沙时可一定要注意听哦!金沙鸣钟的形成,是由于沙坡头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的。沙丘高大、坡陡,沙子以细为主,矿物质成分大都是石英,表面干燥,被太阳晒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响声。所以,鸣沙的特点是热沙才响,阴天雨天不响,滚烫的沙子可以治疗脚气、皮肤病、风湿病等,因而,这里又是极好的“沙浴疗场”。

各位游客朋友,请大家再向南看,园林以南,黄河滚滚东1流,杨柳垂岸,绿茵如毡。滔滔黄河之中,羊皮筏子轻舟飞荡,浪花四灭,河心筑一高坝,将黄河中分,北高南低,北缓南急。引水坝蜿蜒东西,如长蛇游水,马缰拖地。这就是有名的“白马拉缰”。大家看,“白马拉缰”的东头尚有美丽的渠首,将坝内河水引人美丽渠浇灌农田。美丽渠首建于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筑坝引水的伟大壮举。近年,国家总投资12.8亿元,在沙坡头建设了沙坡水利枢纽工程,此项伟大工程的建设,必将造福子孙后代!

各位朋友,请大家向南看,黄河南岸,山上有长城蜿蜒。香山在沙坡头地区也叫夜明山,自古产煤,日久自燃,傍晚远眺,只见山岚盈盈,青烟袅袅,煤火点点,明灯盏盖,非常好看。“碳山夜照”自古就是中卫名胜之一。

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四)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 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由于特 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 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 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这种羊皮筏俗 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

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五)

古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庙,格外引人注目。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前院为保安寺,进入山门,耀眼的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面屹立;两侧厢房、地藏宫、三霄宫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庙主体建筑。沿24级青砖铺砌的台阶而上,高庙砖雕牌坊耸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对联十分有趣。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过南天门,达中楼。

中楼灵巧别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顶分三层叠合。途中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砌天池,分别有飞桥同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中楼上层塑的太白金星像,肃穆尊严;中层塑的观音像,宁静慈善;下层绘的二十八宿,各展风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层而设的五岳玉皇、圣母宝殿。下层正面是五岳庙,东有三宫殿,西有祖师殿;中层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楼为大成殿,祀孔子;上层正面为瑶池宫,东西两侧为三教宫。三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楼别是一番景色:文楼塑文昌,身骑四不象怪兽;武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文武楼下层的龙王宫,塑四海龙王,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砖牌坊下面的地狱宫,绘满了各种怪像,或青面红发,或锯齿獠牙,或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个绘画想象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

十分可惜,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如今,虽补塑了不少彩像,但远不及矣!

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

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篇15: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___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___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篇16:篇有关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 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 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 50 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 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 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 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 考察。 到了 80 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 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 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 下滑,由于特 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 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而沙山南面则是 一片郁郁葱葱的沙 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 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篇17:宁夏沙坡头导游词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

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这种羊皮筏俗

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