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冬农业农村工作报告(4篇)

发布于2023-12-05 04:57,全文约 9737 字

2023-2023年下学期工作总结报告

篇1: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_工作汇报_网

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 ,农业总产值1.9    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05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03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三年来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8200 万元,启动民间资金763.6万元,金汇果蔬基地、万吨棉籽油、万吨豆制品、万头肉牛养殖场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市兴业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人。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采取市上有关部门培训和用工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产业化基地培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使农民的就业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1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现金收入1674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837元。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财政先后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二是村组道路工程。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柏油路的目标。三是水电建设工程。先后投资7100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截引工程、安远沟水库等工程,完成农电线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风治沙1.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农村通信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建设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4.9%,电话普及率74.9%,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六是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些致富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劲力量。“双培双带”共办实事3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248.6万元。二是通过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00年市委抽调18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农口干部“双下乡”工作机制,今年实行了科技事业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作为考核管理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抽调88名干部深入基层抓科技、抓党建、抓经济、抓服务,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农村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截至目前,农口共有党员1362人,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农民教育取得了新进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四进五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13个村先后建成了规范化的村两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室。六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深入落实。在2002年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负21.3元的基础上, 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彻底减负,人均减负83元,退耕还林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科技和技能培训经费短缺,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四、今后的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 "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挖掘旅游观光农业潜力,切实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农村小康样板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六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2:乡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汇报范文_工作汇报_网

乡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汇报范文

篇一: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

按照成农普办及新三农普办下达的通知及文件的精神,方兴镇政府积极地开展农普前期准备工作,现将所做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是成立普查组织机构。方兴镇人民政府于20xx年4月12日印发《新津县方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成立20xx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通知》(新方府发[20xx]12号),成立了方兴镇20xx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二是落实普查经费问题。按照成农普办于20xx年4月15日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五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成农普办字[20xx]3号)的通知精神,方兴镇党委于20xx年3月24日召开方兴镇第14届党委会议,落实方兴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经费问题。

三是做好普查学习工作。按照成农普办于20xx年3月30日印发的《关于组织系统学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成农普办字[20xx]2号)的通知精神,方兴镇人民政府于20xx年5月9日在政府作战室召开“方兴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学习会议”,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集体学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

四是提前做好宣传工作。方兴镇政府按照成农普办于20xx年4月15日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五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成农普办字[20xx]3号)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镇政府及下属各村、社区委员会门口拉起“20xx年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时间:20xx年12月31日”的横幅。

篇3:区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网

区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在年根岁尾,我区各项工作走向冲刺阶段,并着手制定明年大盘子的时候,耿书记带领市政府的其他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必将对我区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得失和安排来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能够给予及时地指导作用,我代表榆次区四套班子对耿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从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盛市的各级领导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在指导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转变了工作思路,由原来的以城市工作为重心,转向城乡并重,并突出农村。我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围绕农民增收这篇文章,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增加投入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机制上创新

投入是增收的基础,只有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榆次是个“吃饭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单靠财政,那只是杯水车薪,如何增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成为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投入这个主要环节上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采劝财政引导、政策调动、农民为主、大户牵头、引资上项、股份经营”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搞活了四方面的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今年我区“吃饭财政”的困难显现越发突出,由于中央不断出台调资政策,加大了一块支出,各条条单位要求财政在一些经费的支出上逐年递增又挤了一块,有些政策因素减少了行政收费,增大了财政支出,又有了一块,象教育系统实行一费制,公务经费完全由财政负担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困难下,我区为确保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足额到位,做到了四不,即“不挤、不占、不少、不挪”。“不挤”,象今年的支农支出我们预算安排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5%,目前已全部到位;“不占”,所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随便占用,象粮食直补资金,我们按照严格核定的实际面积不差分毫,100%直补到位;“不少”象科技研发管理费用,就是以前说的科技三项费用,按要求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1%。榆次的财政收支能持平已经够吃力了,但给这块的预算安排就达到132万元,占到财政收入1.19%,并全部足额到位;“不挪”,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是项目专款,包括饮水工程、节水灌溉、综合开发、道路维修、危房改造等,资金总额为556万元,已到位556万元,仅此一项比上年增长48.66%。由于做到上述四点,使我区的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13.3%,比年初预算安排增加11.8%,达到7835万元。

二是落实政策投入机制。我们主要抓了“四个一”,即:落实了一项政策,就是“粮食直补”政策。通过摸底造册登记,经督查和两次公示后,核实小麦面积2.09万亩,玉米面积30.45万亩,发放粮补资金211.15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1%;深化了一项改革,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在去年“四取消、一调整、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农业税再减少1.5个百分点,减免绝对额219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4元;健全了一个制度,就是“一事一议”制度。象东阳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确定的五个试点之一,除上级拨款资金外,村级也需配套资金100万元,东阳镇就是采劝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的。100万元中其中50万元通过筹工消化,剩余25万元现金已全部到位,25万元随工程进度以物折资逐步到位;突出了一个主体,农民投入始终是农业农村投入的主体。据调查统计,全区~年农民自主投入蔬菜粮食种植、红枣开发、养殖小区建设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的农业资金达到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

篇4:2023年农村信用社工会工作思路报告_农村农业工作计划_网

2020年农村信用社工会工作思路报告

20xx年,在县联社的大力帮助下,我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做得不够好,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拓创新、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加快业务发展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案防工作为保障,围绕县联社“支农、富民、强社”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拓展业务、确保安全的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各项存款净增2600万元;各项贷款净增xx万元;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下降100万元;实现总收入1800万元;四季分类较年初持平;全年不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责任安全事故。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责任制,为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各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组织存款,壮大资金实力。

一是强化宣传、广泛联系。各分社(储蓄所)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对农村信用社的认知度,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密切社农关系,让更多的农户、居民和社会公众了解、熟悉农村信用社的各类金融产品,增强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扎实开展企、事业单位业务联系会、储户座谈会,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社会信誉。二是优化服务,树立品牌。各分社(储蓄所)以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入手,引导全社员工以优质的服务稳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不断扩大吸储空间。三是稳定储源,竞争客户。各分社(储蓄所)加强对资金市场信息的收集,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扎扎实实地做好吸储公关工作,尽可能地为黄金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稳定黄金客户群体。四是提倡继续推行业余揽存考核办法,每个网点员工下达人均20-40万元的业余揽存任务,充分调动职工揽存积极性。五是继续优化存款结构,加大对公存款组织力度,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争取企事业单位到我社开户存款,大力组织低成本资金,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存款快速递增。六是突出难点,狠抓蜀信卡存款。各分社(储蓄所)必须利用蜀信卡全省通存、全国通兑、手续费低廉的网络结算优势,向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属宣传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政策和结算知识,加大发行蜀信卡的力度,动员和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储蓄,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存款份额。七是有效利用代理业务。要通过开展的粮补、家电下乡补贴等各种代理业务来有效扩大存款来源,从多方面、多渠道加深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存款来源。八是落实任务,严格考核。各分社(储蓄所)要层层落实组织资金任务,并坚持从严考核,ji发员工内在动力。

二、拓展信贷渠道,强化贷款营销。

20xx年,我社的信贷工作一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巩固农村市场,积极拓展支持“三农”的新领域;二是积极支持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中大力拓展城区业务,加大对城镇居民,国家公职人员的放贷力度,重点支持好城区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解决好城区居民就业、生活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问题,支持好涉农龙头企业主发展。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信贷政策,对房地产业贷款实行有保有压,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高耗低效项目不予支持。四是持续开展汽车按揭贷款业务,继续摸索汽车按揭贷款的操作流程,简化不必要的操作过程,扎实做好贷前调查,严格把关贷时审查,全面落实贷后检查,严防假按揭。五是进一步完善贷款评级授信工作。各分社要认真执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管理暂行办法,扎实、准确地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继续打造小额农贷“黄金”品牌。在此基础上,根据县联社关于开展XX年公司类和个人类客户评级授信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搞好城镇居民、国家公职人员、个体经营户和法人客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完善评级授信档案,全面了解和掌握信贷市场需求,争取潜在贷款客户。六是持续做好贷款本息核对工作,不定期地开展贷款“回头看”工作,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七是加强贷款动态管理,落实防范风险责任。各信贷员要认真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要求,切实做好新增贷款的贷前调查工作,要认真分析第一还款来源,认真预测市场风险,搜集信贷相关资料,建立风险分类工作底稿,建全风险分类台账,确保分类准确。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动态调整,科学反映潜在风险。要按照五级分类管理要求,落实责任,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八是积极配合,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信用体系建设,收集资料,整理档案,认真开展信用村、信用社区的评级授信工作,形成完善的征信数据,继续打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氛围,为农村

信用社的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持续开展案防工作,全面提升社会形象

(一)加强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意识。一是要加大对职工爱岗敬业意识的教育,帮助全社员工树立起忧患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引导员工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高标准、严要求,开拓进取,爱岗敬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大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不定期地开展“家访”,了解、疏导职工的思想,帮助员工化解矛盾,多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进友谊,增强团队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