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9篇)

发布于2024-07-25 11:08,全文约 17394 字

篇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3]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校本教材建设要“三个坚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校本教材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参与互动对话的空间,强化活动体验设计,反对单纯让学生发展服务于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坚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只为部分学生设计、仅由少数教师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其意义是不完整的。坚持长远规划、谨慎设计,长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盲目“追风”,不搞“走马灯”似的开发,始终把校本教材建设视为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9、心理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根据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或生存)标准和发展性标准。前者如大部分中国学者指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构完善;6.人际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龄。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10、教师心理素质

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声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1、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心理健康是关系密切的一对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该系统的内部包含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或某些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失调,教师在教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高、最佳状态。

教师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和心灵消耗都很大,而教师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本身,同时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教师在心情烦躁的情况下,不可能用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投入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反弹,结果师生关系出现恶性循环,还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1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既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和指标,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只是目前所公认的一般性的标准。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同样,从横向角度考虑,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应体现其群体的特殊性,即我们应该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做更具体的诠释,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根据我们的研究与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13、师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篇2:中小学校建设“道德讲堂”的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网

中小学校建设“道德讲堂”的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文明办、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按照中央、省文明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建设 “道德讲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生活现实和成长需要原则,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为重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紧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提升工作,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弘扬文明有礼、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道德规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通过“班班建设道德讲堂,生生学习古今贤德,人人争当美德少年”,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全员育人的重要平台。

xx年全市各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学校都要建起道德讲堂并开展经常性活动。

三、主要对象

“道德讲堂”主要对象为在校中小学生。

四、建设模式和工作流程

“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宣讲形式,使广大中小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一)建设模式

1、班级道德讲堂。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自我宣讲、交流感想、践行美德为主要形式,结合思想品德课、班队会、社会实践等途径,开展班级道德讲堂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生动局面。

2、学校道德讲堂。学校利用多功能教室、礼堂、会议室等,或依托学校电视台,设立相对固定、专门的学校道德讲堂,开展全年段或全校性的宣讲活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用于“道德讲堂”的场所,要有统一的背景,以及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

(二)主要流程

1、唱一首歌。作为道德讲堂开讲的第一步骤,组织全体人员学唱一首道德歌或符合主题的主旋律歌曲。

2、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学生观看一部道德建设视频短片。

3、诵一段经典。组织学生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

4、讲一个故事。宣讲员讲一个道德故事。主要宣讲历史上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

5、谈一番感想。由学生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6、送一份吉祥。向学生赠送具有美德教育意义的“道德讲堂”小礼物。

7、行一个善举。宣讲结束后,有学校、班级统一组织,或鼓励学生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件有益于学校、或家庭、或社会的善举,即进行一次道德实践活动。

(三)活动频率

“班级道德讲堂”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学校道德讲堂”每两月至少安排一次,每次时长不少于1个课时。

四、工作要求

1、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道德讲堂”建设的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小组,按照总体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在建设标准上,要做到“四有”:有固定的场所、有经常化的活动、有规范的流程、有统一的背景和制度。

2、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中小学校要召开动员会,让广大师生明确建设“道德讲堂”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工作重点,为建设“道德讲堂”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吸引全校学生踊跃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道德讲堂氛围。

3、搞好结合,务求实效。各中小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着眼教育中心任务,要把“道德讲堂”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与“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相互贯通,注重主体性、实践性和吸引性、感染力。要做好活动延伸,突出与文明小博客、经典诵读、日行一善、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相结合,突出“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环节,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易于开展的活动载体,努力做到传播道德知识,培养良好习惯,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加强考核,强化督促。各中小学校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道德讲堂”建设工作,要建立工作档案,对开展活动情况要进行系统记录,要建立一套电子档案,对每次活动情况以文字记录、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要作好录像、测评记录、影像资料要妥善保存。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将加强督促检查,与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工作督查。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3: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2]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任教阶段不断发展其专业的内涵,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知识系统: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2)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师参加课题行动研究的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4)师德素养:积极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良的教师道德修养,稳定教师心理素质,博大的教育之爱。

5、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校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经验、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讨并形成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评价工具等等),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6、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这一名称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这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其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华师大教授郑金洲)。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在于形成教学案例,起到专业引领和反思提高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活动。

7、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关系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密切相关、相互配合,校本培训侧重于解决那些临行性、应急性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则侧重于解决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训开头,由校本教研具体落实和检验,即集中培训→专题分析讨论→自修反思→再讨论、再交流→下一轮活动。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校为本”,“以校为本”并不是排斥有关理论和专家指导,而是在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人员的指导下,“物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学习上,而是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专业互助、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学习型学校。特别地,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动的研究者,带着疑问、困惑进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互助提升的过程。

8、校本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校本教材是指在《课程标准》的框架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广泛开发、筛选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校本个性化的教材,与现行的学科教材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要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体现地方性和实践性,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材是统编教材的有力补充,可增强统编教材的针对性、适应性、实施性。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本教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篇4:教育局开展“加强纪律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活动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网

教育局开展“加强纪律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石家庄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加强纪律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纪律观念,树立良好形象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这一主题,以落实和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通过整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教师形象,把全系统教职工的心思、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创建教育强县目标上来,使全系统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工作纪律性明显增强,工作行为明显规范,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保证。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并将师德师风作为重点专题内容纳入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师德培训和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活动,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提高师德素养,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完善制度,加强教师日常管理。

一是要完善考勤和请销假制度。要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印制规范的考勤登记表,并由专人负责进行签到登记。全体教职工要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上下班签到要按时、准时、及时,不得无故旷工、迟到或早退。同时,规范请销假制度。严格按照《元氏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暂行规定》要求执行,教职工请假需填写请假条,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并做好登记。请假记录应与考勤记录一致,严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是要实行教师岗位公示制度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各学校要在明显位置公示本单位教职工岗位,岗位公示要有教职工姓名、照片、任教班级及科目或所在岗位等,可以根据学校建设实际采取集中公示与分组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的岗位公示可以在任教班级门口,非任课教师的岗位可以在办公区醒目位置集中设置公示栏。教职工岗位发生变化时,岗位公示栏公示内容也相应变化,以发挥应有的监督公示作用。同时,为教师制作统一的上岗证,在校期间要正确佩带,持证上岗。

三是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为使各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本单位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从理论学习、职业道德、出勤请假、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效果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工作,考核工作一定要民主、公正、客观,坚持重实绩、讲实效原则,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绩效工资相挂钩。

(三)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的教育。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衣着朴素整洁。对教师衣着要求整齐、清洁、大方、得体,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俏,不仅要体现时代的气息,同时还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风;二是举止稳重端庄。教师的举止要谦恭有让,不能粗野蛮横,对人要以礼相待,温文尔雅,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文明行为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三是语言健康纯洁。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鲜明、措辞优美、饱含真情实感,又要热情诚恳、含蓄幽默、赋予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有侮辱、谩骂、讽刺性的语言;四是态度和蔼可亲。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对他们要充满热情、希望和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五是风度从容典雅。做到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六是教态高雅洒脱。授课时,教师的表情要自然丰富,目光要温和慈祥,站态要端庄有活力,手势要简洁适度。此外,教师还应严格规范自己的校外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5: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网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内涵定位:

①底蕴较丰富:创立于1957年,有50多年办学历史,服务范围涵盖安定北部七镇(乡),是一所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为社会输送了上万名初高中毕业生,涌现了各条战线的劳动者以及一批党政领导、企业家,是一所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积淀了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丰富。

②办学特色:人文教育、艺术素养、科学精神。

③办学理念:教学常规具体化、教育方式人性化、育人环境人文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校本教研常规化、教育管理规范化、课堂教学有效化。

④发展方向:建设一流农村中学。

二、总体目标

(一)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展示学校教育成果。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三)激励师生,树立信心。

三.实施原则

人文型: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

实践性:符合学校及学生特点,师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成才,形式喜闻乐见。

统筹型: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勤俭节约,持久开展。

四.实施思路

(一)开设校史、荣誉展示区:通过展示老照片、校友录、荣誉证、奖牌等,展现文化底蕴与办学渊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文化传统(计划在三楼校长室隔壁,布置一个接待室,粉刷墙壁,设计若干展板,同时将部分奖牌陈列在窗台上,设计者可到理工中专的小会议室参观、借鉴)。

(二)确定校训、校徽、校歌:

1.校训:知识改变命运,拼搏成就未来;

2.谱写校歌(歌词由语文组集体创作,曲由张关老师谱写);

3.校徽(沿用印在校服上的图标,或者对其加以修改,具体由李强、盖文军设计,邵继红对其内涵做出阐述);

(三)设计校园标语、宣传栏、警示语。

(1)将旧校门平房后标语及厕所“男”、“女”标识重新描一下,由盖文军组织美术特长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学楼厕所门上张贴节水、节电、卫生标语(必须彰显人文性,可由团委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向全校师生征集);

(2)在教学楼顶两侧(或中门厅雨檐顶)制作钛合金字(内容为校训);

(3)在旧办公楼东侧悬挂励志标语(去年旧的喷绘还可利用);

(4)花园提示标牌,可由盖文军老师组织美术生将旧的重新描一下;

(5)教学楼名人名言、警示语、字画可适当增加一些,对破损的要更换或修补,绘画、摄影、书法作品需要张挂美术生及学校教师较成熟的作品(特别是学生的作品)。或者将逐年高考优秀学生、有突出成就的校友的照片、成绩做成版面(不宜过大),悬挂在楼道里,以激励在校学生。

(7)在校门口制作一个公示栏,以便张贴学生成绩、表彰决定、评比结果、学校通知等;同时在门房门上装订“治安室”、“收发室”的牌子。

(8)教学楼前门厅柱子上的对联需要每学期更新一次,内容要涵盖教育的最新主题、激励学生学习;

(9)教学楼前广场专栏。大的四个开设:教学与研究宣传栏(各教研组轮流负责)、思想政治宣传栏(由政教处)、团学活动栏(由团委、学生会负责)、学校活动栏(由办公室设计)。小的四个,正反面都可张贴:书香校园栏(两栏由语文组负责,进行国学教育宣传),校园信息栏(两栏由办公室负责,根据上级检查的需要,及时更新,机动处理)。

(10)文化长廊。利用旧办公楼上以前安装校训金属字的旧角铁,做成框子,将展示内容设计成活动展板,需展示时悬挂在墙上(地方需经研究选定),由10幅1.5米乘2米的展板组合成校园文化长廊。

(11)部分弃用的室外黑板,可适当粉刷、修补,由李旭升老师负责书写励志标语(用油漆书写,具有保持时间长的特点);学生会检查公布成绩的黑板不宜放在教学楼后,应在教学楼前择一适当位置摆放;

(四)升旗、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花圃、宿舍及教室、教研室。

1、升旗仪式。

①要有规范的仪式(具体程序史雨天主任已设计完善);

②国旗下学生讲话每周要确定不同主题(可由团委谢书记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特点确定演讲题目,语文组确定专人审稿,以改变以前空洞无物的特点);

③购置礼服,升旗时由旗手穿戴(三套均码号的鼓号服即可,团委组织专人保管);

④校领导讲话每周也需确定主题,要细,要有针对性。

(2)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开展班刊、班报、手抄报展评,把学生吸引到正当的兴趣爱好之中,消化多余的时间,改变学生无事可干、无聊滋事的局面(各兴趣小组由各教研组组建,文学社由学生会组织,印刷可由学校一体机印刷,廉价。)。

(3)精心组织好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等几项大型活动。

(4)加大教学楼前花圃的建设与管理力度,可补种部分树木及花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6: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4]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

14、网络研修

本课题研究以吉林省教师博客网网络平台为系统,通过建立博客,把教师的研修成果发布在博客上,支持教师远程学习交流。吉林省教师博客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有一个灵活、可靠、安全、可扩展的网管系统,包括设备本身的管理特性和图形化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系统和业务。

1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换一种说法,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16、现代教育技术

李克东先生在《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等全方位研究,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领域范围内,用专业水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教师在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不是所有教师同层次、同水平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

任务分解(子课题)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年8月-XX年年9月),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研究方案。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年10月-2010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者,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方案,完成教师专业水平前测,做为研究比较的初始条件。在研究结束后,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

(3)课题组成员要经常搜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反馈信息,做好课时科研日志,做为改进研究工作的依据。

(4)课题组成员结合教研年活动,开展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实践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提供一个研究课例,编写一套学期验收试题,设计一个优秀教案及课件,写理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5)课题组成员要通过听课、阅读专业书刊、外出学习、与同事讨论有关问题、网络查询学习资源等形式进行学习,撰写科研反思,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

(6)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的需要开展培训和研讨,召开行动研究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案例教学分析会等。

(7)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中小学教师(包括研究人员)要把学习体会、研究新得、阶段成果、教育反思、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科研日志、科研反思等材料,发布在吉林省教师博客上,起到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

(8)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要提交一项成果,能够代表自己专业水平教育论文、阶段总结、研究报告等,并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领导小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评估。

(3)课题领导小组撰写《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4)筛选优秀成果,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十)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篇7: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5]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和教师档案了解教师现有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

3、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4、行动研究。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中小学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人员要和中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研究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5、案例研究。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研究他的成功经验的不足之处,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

(十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原则。(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指导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人员还应从整体上通晓现代科学的基础,学习和了解现代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等学科的理论原理和观点。(2)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是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式,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行动”,所以,行动研究是以行动为重要特征的研究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行动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搭建了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更新学科知识,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

——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与实践(专业能力);

——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民主与平等(专业品质)。

2、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在研究活动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又要使正确的服务方向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贯彻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与重大实际问题。(2)要坚持科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研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大量有事实根据的材料,总结分析研究而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3、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即教育科研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应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的事实。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材料,首先要考虑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怎样去搜集才能达到全面性要求,作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其次,坚持系统的工作程序,不从主观愿望出发,以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全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事实的来龙去脉。第三,在分析研究中,如发现尚缺什么材料,应认真去寻找和补充,不应主观臆想,采取主观主义的态度。(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科研工作者对观察或实验中搜集的事实材料与数据,绝对要如实记录,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处理材料,概括结论,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跟自己的愿望相违背,也必须绝对忠于研究的结果,绝不应以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3)要保证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有最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首先必须有端正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既实事求是,又不畏艰辛,才能获得可靠而又准确的结果;二是就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三是所搜集得来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典型的,对现象的观察和事实的记录必须是全面的、准确的;四是材料必须得到正确的、科学的处理,分析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推论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五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应力求达到高度的准确性。

4、继承与创造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科研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要对历史上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教育科研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创造,才能使认识深化,使理论完善和发展。勇于探索,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权威,敢干冲破守旧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开拓前进。其次,要不断锻炼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克服习惯性思维的障碍,变思考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随意性为开放性、多维性和批判性。此外,在科研中善于对待失败,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树立百折不回的恒心。

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篇8: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网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隽教文【】7号《xx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xx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校园文明新风尚,创建“洁净校园”、“和谐教室”、“文明寝室”,努力打造高品位的“书香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安全有序的“和谐校园”,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着力打造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开展“知守则,背守则,行守则”活动;

3、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建立温馨活泼的学校文化;

4、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

三、基本内容

(一) 精神文化:围绕“尽可能让每天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办学目标,形成“实  活  乐”的良好校风。

(1)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3)出色的日常表现。学生在安全、礼仪、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各方面表现优异。

(4)丰富的班级活动。开展富有创新性的班队活动。

(二)师生文化

1、教师文化  教师服装要整洁、大方、庄重、态度要和蔼可亲,精力充沛,举止适度;当学生向教师行礼问好时,教师要微笑致意,并同时说“你好”;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搭建教师全面成长的活动平台;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活动。

2、学生文化  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各种行为;完善校园广播室,逐步建立湖作文集等学生活动阵地;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3、德育阵地  规范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的程序,使之成为师生形象的展示平台,激发爱国情怀,陶冶师生情操,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三)物质文化:

1、校区环境:

一是各处类标志清晰美观。

二是校园内宣传警示牌,醒目美观,体现文化内涵。

三是校园净化、绿化、美化。

2、班级环境:提倡班级自主管理,特色自主打造,教室环境的布置实现“美化”:墙壁张贴字画、守则规范等;教室专栏由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自己排版、策划,做到图文并茂,经常更换;前面黑板上方张贴班训;黑板左侧张贴课程表、学生值日表、课表、作息时间;劳动工具定点存放。

四、保障措施

1、制定方案、分步推进  学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均要预先制定方案,并且要抓好落实。

2、开展多元教育活动,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

(1)开展“知守则、背守则、行守则”活动。学习了解守则,遵照守则行事活动。

(2)常规校园文化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会,入队仪式,开学典礼均做到庄严郑重,形式新颖,内容充实。

(3)开展创建活动。在四月份开展“洁净校园”、“和谐教室”、“文明寝室”创建评比活动。

篇9: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6]_研究报告_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均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教育科研中,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应有定性的分析,而且应有数量的统计。定性常常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科研中,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研究中不仅注意事物的质量,也要注意事物的数量,并要善于运用数量的统计反映事物的质量,使科学研究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实际,细微观察,掌握事物的真象。(2)要在了解事物的质量时,注意事物的数量。任何客观事物,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存在的,没有数量的质量也是不存在的。(3)要正确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手段。

6、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全面地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7、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人不能离群独居,教师也是一样。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1)应当研究学校中现实教师群体,而不是去研究我们头脑中的教师群体。(2)应当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上去分析教师群体问题,而不能孤立进行研究。(3)要从行动原则出发分析教师群体问题,如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观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4)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群体,把老师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教研组或学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十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课题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部分研究论文,教师博客(包括研究人员的博客)。

3、总结阶段: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的结题报告,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

4、最终成果形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十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1)研究人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

(2)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水平较强。

(3)研究人员有很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课题组由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组成,这是本课题能够顺利实施的最强有力的实践保障。

2、课题组织机构与管理

(1)课题组组长:于庆利。

(2)课题组成员:进修学校各部室负责人。

(3)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于庆利,负责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相关研究任务,侧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侧重于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框架和实施方案。

子课题由负责人具体落实研究工作,带领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课题组各成员具体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研究和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负责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活动记录、资料积累和整理等。

3、研究经费预算

根据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研究人员多、研究范围广、行动研究涉及的事务多、研究技术手段复杂、研究成果有指导作用等特点,拟提出需要研究经费46000元。本着节约、高效、合理使用经费的原则,研究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1)开题论证费:1000元;(2)行动研究人员差旅费:10000元;(3)调查、研究、指导、小型会议费:10000元;(4)资料(包括统计、抄录、复印等)费:XX元;(5)结题会议费:3000元;(6)网络平台管理、维护费:10000元;(7)专家咨询费:3000元;(8)文集编印费:5000元;(9)其他:XX元

合计人民币:46000元

主要参考文献:略

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