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家长会老师发言稿【精品三篇】
发布于2024-08-04 14:34,全文约 3008 字
篇1:教师代表新学期寄语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问大家介绍下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揭开那段沉痛而悲壮的历史。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战争罪行。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士却试图抹杀事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声明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浪潮。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日军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如此惨痛的经历,如此悲怆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成为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无法抹去的回忆。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南京大屠杀——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南京大屠杀——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
同学们,我们绝不能忘记国耻,忘记这血的耻辱。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篇2:教师代表新学期寄语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是啊!只有劳动着才是幸福的,只有劳动着才是快乐的,只有劳动着才是最光荣的。无穷的知识是劳动的结晶,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我们应付诸行动,相信只要肯刻苦劳动,所得到的将是更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现在正是学习阶段,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在这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诱惑,许多困难。不要畏惧,不要退缩,把目光放长远,那样,在求学路上,你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困难所打败。要时刻铭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所获得的知识都是老师诲人不倦的教育和自己刻苦学习的成果。
同学们,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它传承下去。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整洁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得以在清新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我们身边的一些不爱劳动和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什么事也不干,全靠爸妈伺候着;值日生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同学却随手乱扔垃圾;园林工人将城市装饰成美丽的花园,有的同学却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朵;父母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有的同学随手就倒掉;老师辛辛苦苦的备课、口干舌燥的讲课,可有的同学却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等等,这些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行为都是非常可耻的。
同学们,五一劳动节 虽已过去,但热爱劳动的美德却时刻不能丢掉。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轻轻放入垃圾筒内。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项作业,做个真正的好学生。我们是劳动者,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就让我们用心感受世界,用行动美化校园.
篇3:新学期入学第一天教师代表国旗下的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代表教师代表作国旗下讲话。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细节”。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东汉有个叫陈蕃的人,年轻时性情孤傲,狂放不羁,每天思索如何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到他的住所去看望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污秽满地,就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看着他笑了笑,劝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当然,陈蕃后来脚踏实地,勤奋求学,成为了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扫天下,必先扫一屋,陈蕃的成功告诉我们: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是细节优化的结果。
同在一个校园,同在一个教室,每天我们一起上早晚自习,时间是一样的多,生活是一样的过,为什么我们同学之间的差异会那么大呢?就大多数同学而言,我们缺少的不是聪明智慧,而是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精神。同样是扫地,有的同学能够用笤帚尖儿或是用手把一片细小的纸屑收拾干净,有的同学做值日时却是在敷衍了事;同样是听课,从一些同学的眼神里读出的是对知识的渴求,而从别一些同学那里看到的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每天、每时、每刻、每件事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仔细,而另一个同学每天、每时、每刻、每件事都做得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一天过去了,可能不见差异,一周下来了,差异可能也不会很大,但一个学期、一年、三年下来,大家可以想象两者之间会有多大的差距!
同学们,我们校园的完美与和谐和我们每一位同学的行为细节是分不开。地面无纸屑,门窗无灰尘,走廊上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教室内自觉安静的学习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整体的完美与和谐。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做好下面的一些细节:课前2分钟准备好学习用具,静候老师上课,为了一个小问题积极请教老师同学,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不浪费每一分钟、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认真做好每一次值日平时再努力一点,上课再认真一点,审题再仔细一点;分析再完整一点,计算再精确一点等等,一点一滴需要我们用心感悟,动手去做,而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决定了我们生活、学习及人生的成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今天,我们强调细节,并不是说不要追求远大理想,而是说,要成大事,先把眼前的小事做好。弯下腰,捡起地上并不起眼的小纸片;把垃圾角的扫帚摆放好;在外面看见老师说句老师好;不小心碰落了同学的东西小声说句对不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把它做好了,正是人心向善的表现,也是成功的开始。有一句话说得好: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追求细节,成功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在此,我代表初一年级的全体师生,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握细节,因为细节无处不在;关注细节,因为细节是成功的奠基石;重视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我的国旗下讲话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