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研究分析报告格式范文(通用5篇)

发布于2023-12-05 23:37,全文约 20361 字

篇1: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剥壳技术研究_开题报告_网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剥壳技术研究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剥壳技术研究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代写的毕业论文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合桃等,享有“长寿果”之美誉,是理想的滋补食品。所含的脂肪蛋白质量多质优,还含有糖分、多种维生素、钙、磷、镁、钾、锰、路等矿物质,以及躁质、纤维素、戊聚糖等。据分析:500克核桃肉的营养价值,相当于鸡蛋2500克,牛奶4750克或猪肉1500克,可见,核桃的营养值价是相当可观的。

随着核桃产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对核桃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它的附加值等问题就突现出来。核桃脱壳取仁是核桃深加工的第一步,必须首先解决。核桃剥壳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核桃的脱壳质量,进而影响到核桃的进一步加工。

由于核桃形状不规则、尺寸差异较大、壳仁之间间隙小,壳完全破裂所要求的变形量大。目前国内使用的机械破壳装备由于施力方式不合理,果仁的破碎率较大,脱壳率、整仁率及设备性价等方面满足不了要求。核桃与其他坚果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目前国内外对核桃机械特性与破壳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丁正耀等,2019)。用一般的机械挤压方法破壳必将造成大量的碎仁,对于固定挤压间隙的破壳装置来说,挤压间隙是固定的,不同尺寸的核桃都在同一开度内破壳,会出现小尺寸核桃难以破壳而大尺寸核桃仁的破碎率高的现象。因此为了很好的破壳而又保证仁不破碎,就需要:① 挤压间隙与核桃尺寸相适应,有必要在破壳前对核桃进行分级;②合理施力使核桃产生裂纹且变形量小,这是提高核桃破壳机破壳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有必要对核桃的施力方式及结果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③裂纹的扩展是核桃完全破壳的基本条件,按核桃正确姿态喂人进行破壳是裂纹扩展的条件,有必要进行破壳前的导向(史建新等,2019)。

2、国内外发展现状

2。1核桃剥壳技术

核桃的一次剥壳率和高露仁率是衡量剥壳取仁机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而影响这两个性能的关键是剥壳方式(吴斌芳等1996)。对于核桃剥壳技术,剥壳机可以代表技术的发展。一般来说核桃破壳取仁有这样几种方法:1、离心碰撞式破壳法2、化学腐蚀法真空破壳取仁法3、超声波破壳法4、定间隙挤压破壳法。第一种方法,碎仁太多,所以应用很少;第二种方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控制,仁易受到腐蚀,处理不好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人们不接受;第三,四种方法设备昂贵,破壳成本高,且破壳效果不够理想;第五种方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史建新等2019年)。

2 。1。1核桃分级装置

核桃分级装置是定间隙挤压破壳机的必要装置,对于具有固定间隙的核桃破壳机来说,物料尺寸必须与固定间隙的大小相适应,尺寸大了仁会被挤碎,尺寸小了壳破不开,常见的核桃分级装置有以下几种:

(1)锥辊式分级装置

(2)圆孔筛分级装置

(3)平面振动筛分级装置

2。1。2核桃剥壳装置

目前,核桃破壳机的种类较少,大多采用定间隙多点挤压破壳。这种破壳方式存在一些不足,高路仁比率与破壳率不能兼顾,所以综合破壳效果不理想(董远德等,2019)。核桃破壳装置是核桃破壳取仁机的核心装置常见的破壳装置有以下几种:

(1)对辊窝眼式开口装置

(2)双齿盘齿板式破壳装置

(3)变形恒定破壳装置

(4)内外磨核桃破壳装置

(5)圆盘破壳装置

(6)弧板滚筒破壳装置

(7)核桃锯口破壳装置

(8)冲压式破壳装置

(9)核桃破壳挖核装置

2。1。3壳仁分离装置

壳仁分离问题是核桃破壳取仁的难题之一。论文的代写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好的分离方法和分离设备的报道,而国外虽然很好地解决了壳仁分离的问题,但设备成本高,工艺复杂,对于加工能力有限的工厂和个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以下对现有设备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2。1。3。1机械法分离壳和仁

目前利用机械法分离壳和仁的装置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绒辊分离壳仁

(2) 带式分离壳仁

(3) 轮齿拨壳分离壳仁

2。1。3。2磁选法分离壳和仁

(1)绒辊分离壳仁

(2)带式分离壳仁

(3)轮齿拨壳分离壳仁

2。1。3。3磁选法分离壳和仁

由上述可以看出:核桃剥壳技术随着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样化,剥壳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但由于核桃的品种多样化及核桃外形的不规则,导致核桃的剥壳效率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2有限元分析

2。2。1有限元机理

有限元法也叫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有限单元法(FEM)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数值模拟方法,在许多工程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固体力学中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电磁学中的电磁场分析、振动特性分析、传热学中的温度场分析、流体力学中的流场分析等。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可以归结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其控制方程(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的问题。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Element )的组合体。由于单元能按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型化几何形状复杂的求解域。

在实践中,有限元分析法通常由三个主要步骤组成(David Roylance 2019):

1、预处理:用户需建立物体待分析部分的模型,在此模型中,该部分的几何形状被分割成若干个离散的子区域——或称为“单元”。各单元在一些称为“结点”的离散点上相互连接。这些结点中有的有固定的位移,而其余的有给定的载荷。准备这样的模型可能极其耗费时间,所以商用程序之间的相互竞争就在于:如何用最友好的图形化界面的“预处理模块”,来帮助用户完成这项繁琐乏味的工作。有些预处理模块作为计算机化的画图和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可在先前存在的CAD文件中覆盖网格,因而可以方便地完成有限元分析。

2、分析:把预处理模块准备好的数据输入到有限元程序中,从而构成并求解用线性或非线性代数方程表示的系统Kijuj=fi式中,u 和 f 分别为各结点的位移和作用的外力。矩阵 K 的形式取决于求解问题的类型,本模块将概述桁架与线弹性体应力分析的方法。商用程序可能带有非常大的单元库,不同类型的单元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各类问题。有限元法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都可用相同的程序来处理,区别仅在于从单元库中指定适合于不同问题的单元类型。

3、后处理:在有限元分析的早期,用户需仔细地研读程序运算后产生的大量数字,即列出的模型内各离散位置处的位移和应力。这种方法容易漏掉重要的趋向与热点,而最新的程序则利用图形显示来帮助用户直接观察运算结果。典型的后处理模块能显示遍布于模型上的彩色等应力线图,以表示不同的应力水平,显示的整个应力场的图像类似于光弹性法或云纹法的实验结果。

2。2。2 有限元的应用

目前,有限元方法在坚果力学分析领域中应用广泛,为坚果破壳设备的研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吴斌芳等(1996)应用薄壳理论和断裂理论对绵核桃进行力学分析,并通过试脸验证,得到了绵核桃机械剥壳取仁的重要参数。吴子岳(1995)将核桃壳简化成各项同乡性的均匀厚度的薄球壳,利用薄球壳理论进行应力和形变分析,得出两对法向集中力有利于核桃壳完全均匀破裂的结理论。王灵军等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银杏在各种施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找出了最佳的施力方向和施力方式,对脱壳设备的研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挛玉振等(1994)通过对松籽壳体工程特性参数的测试和静力有限元计算拿得出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数据相比误差约为16%。

(H。Chen,J。De Baerdemaeker)利用有限元法检测水果的坚度。把苹果和菠萝建立成为65节点48单元的模型,进而分析水果的坚度。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为以杨氏模量为纵坐标,水果坚度为横坐标的曲线图,并且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谢丽娟等(2019)建立了莲子受静态正压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设定了短轴方向加载集中力、加载均布的线载荷、加载一定区域内的面载荷3种受力工况,对莲子在该3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脱壳的施力方式是在莲子短轴方向加载沿长轴均布的线载荷,这时莲子的应力、应变分布有一定方向性,有利于裂纹扩展,使莲子有效脱壳,从而为脱壳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针对山核桃果壳完全破裂所需的变形量大于壳仁间隙,用一般的机械挤压方法破壳会造成大量碎仁等问题。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山核桃的几何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了山核桃破壳受力模型,并对山核桃进行了受力机械剥壳取仁的重模拟与分析。根据不同受力方向和不同栽荷下山核桃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确定山核桃壳变形量不大且产生局部裂纹点多、裂纹点易扩展的最佳施力方式,为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的研制提供依据(丁正耀等2019年)。

曹玉华等(2019)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蓖麻蒴果在压载作用下顶部和中部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建立了蓖麻蒴果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蓖麻蒴果果壳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果壳破裂。顶部压载荷作用时,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蒴果果柄顶部中缝处,拉应力引起中果皮内面产生裂纹;而中部压载荷作用时,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出现在蒴果中果皮中缝的两端,拉应力也引起中果皮四周角靠近直线处的内面产生裂纹。

由以上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是很复杂的应力问题的数值解,现在用有限元分析的常规方法就能得到。相比较普通的处理方法,有限元法有着更加优越的效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应力的虚拟研究是可行的。并且能够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数据,从而为研究提供合理的数据来供参考。

3。总结(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分析国内外的核桃剥壳技术,由于核桃的形状的不规则、尺寸差异较大。造成目前多采用的机械破壳装置的施力方式不合理,对于剥壳取仁存在许多的困难,容易造成破碎率,整仁率等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现存的核桃剥壳机械,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并且核桃的不同品种同样存在不同的物理特性,这也给脱壳造成很多的困难。与普通的实验方法相比,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得出结论。所以在本课题中,采用有限元作为基础对核桃的最佳破壳位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达到对核桃剥壳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正耀,朱德权,钱良存,洪翎,张念生.山核桃坚果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受力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6:6—9

2。 史建新,赵海军,辛东军.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脱壳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3:185—188

3。 吴斌芳,张建刚,周国柱.核桃剥壳取仁方式的探讨[J].机械工程师,1996,增刊:44

4。 史建新,辛动军.国内外核桃破壳取仁机械的现状及问题探讨[J].新疆农机化,2019,6:29—32

5。 董远德,史建新,乔园园.核桃不同破壳方式的破壳取仁效果[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9,9:4—6

6。 吴斌芳,周国柱,张建钢等.绵核桃剥壳取仁机的研制[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7,12,4:31—32

7。 吴子岳.核桃剥壳的力学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18,3:116—123

8。 吴子岳.绵核桃剥壳取仁机械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1995,11,4:164—169

9。 吴子岳.绵核桃剥壳取仁原理及其机械的研究.北京: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85

10。 挛玉振,袁明月,李云飞,松籽壳体特性参数的测试与静力有限元计算[J].农业机械学报,1994,25,2:50—55

11。 H。Chen,J。De Baerdemaeker. /benkekaiti/ Finite—element—based Modal Analysis of Fruit Firmness [J].ASAE Vol.36,6:1827—1833

12。 谢丽娟,宗力.莲子受力有限元分析[D].2019,37,6:94—97

13。 曹玉华,李长友,卿艳梅,孔德兵.蓖麻蒴果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江苏大学学/benkekaiti/2019/0520/lw201905201924086546—2。html报,2019,31,4,383—387

研究内容

(1)采用ANSYS软件建立核桃的几何模型和破壳的有限元模型,用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通过所建核桃的几何模型和破壳的有限元模型,对核桃在几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2)找出核桃壳变形量不大且产生局部裂纹点多、裂纹点易扩展的最佳的施力方式,为高效剥壳机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采用ANSYS软件建立核桃的几何模型和破壳的有限元模型,用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通过所建核桃的几何模型和破壳的有限元模型,对核桃在几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2)通过有限元分析找出了产生裂纹多且变形量较小的施力方式。

2 技术路线

2。1建立物理模型

建立几何模型时就把截面分为两部分,截面的建立是通过pro/e软件绘制的,然后导入到有限元受力分析软件ANSYS中,分两次旋转分别形成果仁和果壳。果仁单元类型采用固体结构单元中的八节点壳体单元,果仁采用二十节点的六面体单元。

2。2建立有限元模型

由于果实结构的对称性,进行受力分析时可采用l/2的对称模型。物理模型的果仁和果壳分别进行自由网格划分以后就成为有限元模型。

2。3核桃在不同载荷下有限元分析

在ANSYS分析中采用了统一的国际单位制,通过对核桃的1/2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别设定六种边界条件和载荷类型,分析计算核桃在不同受力工况下应力、应变等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加载方位的三种加载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1) 核桃长轴方向施加集中载荷

2) 核桃长轴方向施加均匀线载荷

3) 核桃长轴方向施加均布面载荷

4) 核桃短轴方向施加集中载荷

5) 核桃短轴方向施加均匀线载荷

6) 核桃短轴方向施加均布面载荷

2。4分析总结

获取数据,通过分析各向变形云图、等效应力云图、等效应变云图,总结出核桃裂纹方式和部位。通过比较各中情况,得出能够取得最佳破壳率和整仁率的施力部位和方式。

3可行性分析

(1)在本科学习期间,已掌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的基础知识,经过查阅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熟悉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这是进行本试验的前提。

(2)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可以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

(3)学校实验室能够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能够得到完整的数据。

(4)本课题是核桃剥壳机的一部分,参加的同学还有黄石磊、白亚鹏两位同学,他们的设计和实验帮助以及徐红梅老师的指导将提供很大的帮助。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研究计划

2019.12.24 下达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任务书;

2019.12.25—2019.01.15 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书;

2019.01.16—2019.03.10 学习ANSYS软件;

2019.03.11—2019.05.20 建立核桃破壳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力学特性,完成试验论文的撰写;

2019.05.21—2019.06.01 修改论文,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预期成果

(1) 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相关的数据,来用于后续的处理

(2) 通过分析数据,代写的论文找出核桃壳变形量不大且产生局部裂纹点多、裂纹点易扩展的最佳的施力方式。

篇2: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与代数”这方面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成绩,提高学生困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意义1:通过提取一至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台阶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顺利的开展。

课题的意义2: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成绩困绕着我们数学教师的心,我们行政及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未能很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此课题很好地从学生计算题方面进行研究,从最简单的式题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成绩的真正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的意义3:也许我校地处偏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上级部门足够的重视,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教师很难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们的共同愿望。近一两年来很荣幸得到教研室的帮助,在第二次课题的申报中得到审批,希望在教研室教研员及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老师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依据: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由于居民文化素质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辅导能力的差距,形成我校生源素质及学生学习状况有极大的差异,学校如何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提高、谋出路是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一条必经之路,现在学生连基本的计算能力都提高不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连老师也失去了教的兴趣,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从而产生了大量“数与代数”这方面知识的学困生,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帮助,而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总结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让“学困生”得到发展。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学校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及解决对策的研究成果会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相信有用。

(二)、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与代数”学困生错题成因的研究

通过“数与代数”学困生自行分析到教师综合分析的过程,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研究,同时可以初步研究对象个案进行分类。

2、小学“数与代数”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通过“数与代数”学困生尝试自行解决到教师帮助解决的过程,引导学困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3:年中国发动机市场发展与分析调研报告_卖市场研究报告_调研报告_网

年中国发动机市场发展与分析调研报告_卖市场研究报告

〖 目 录 〗-XX年中国发动机市场发展与分析调研报告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12

第一章 XX年中国发动机运行概况 12

第一节 XX年发动机重点产品运行分析 12

一、按燃料分类发动机产销情况 12

二、按企业排序发动机销量及市场份额情况 14

三、按柴汽油分类发动机企业排名前10家销售情况 16

第二节 我国发动机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19

一、汽油机领域 19

二、柴油机领域 20

第二章 XX年发动机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2

第一节 XX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22

第二节 XX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 23

第三节 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25

第四节 XX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28

第三章 发动机行业XX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 30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0

第二节 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35

第三节 国内发动机行业政策分析 37

一、行业具体政策 37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 41

第四章 XX年国际发动机行业发展分析 42

第一节 世界发动机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 42

第二节 XX年世界发动机市场存在的问题 43

第二部分 发动机重点产品XX年走势分析 44

第五章 我国发动机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44

第一节 发动机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44

第二节 发动机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45

第三节 发动机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47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47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 49

第六章 发动机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 50

第一节 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 50

第二节 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 52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 52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 54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 56

第七章 发动机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59

第一节 发动机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59

第二节 发动机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59

第三节 发动机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60

第四节 发动机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60

第五节 发动机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61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61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62

第八章 发动机行业区域分析 63

第一节 我国发动机企业区域分析 63

第二节 山东省发动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3

一、山东省发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63

二、山东省发动机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64

三、山东省发动机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4

四、山东省发动机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65

第三节 广东省发动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6

一、广东省发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66

二、广东省发动机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67

三、广东省发动机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7

四、广东省发动机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68

第四节 江苏省发动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9

一、江苏省发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69

二、江苏省发动机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70

三、江苏省发动机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70

四、江苏省发动机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71

第五节 浙江省发动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72

一、浙江省发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72

二、浙江省发动机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73

三、浙江省发动机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73

四、浙江省发动机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74

第三部分 发动机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 76

第九章 我国发动机行业投融资分析 76

第一节 我国发动机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 76

第二节 我国发动机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76

第三节 我国发动机行业合作与并购 77

第四节 我国发动机行业投资体制分析 77

第五节 我国发动机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78

第十章 发动机产业经营策略分析 80

第一节 总体经营策略 80

第二节 市场竞争策略 81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 81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 82

三、销售渠道 82

第三节 行业品牌分析 82

第十一章 我国发动机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3

第一节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83

一、公司基本情况 83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85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5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8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1

第二节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94

一、公司基本情况 94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95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5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0

第三节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03

一、公司基本情况 103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05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5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10

第四节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13

一、公司基本情况 113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14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14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1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20

第五节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23

一、公司基本情况 123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25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25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篇4:建筑能耗预测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博士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建筑能耗预测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我国建筑能耗预测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节制地使用能源,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大幅度涨价使世界经济遭受到能源危机的沉重打击,世界各个国家才重视能源问题。由于能源资源条件的限制,新能源的开发在短期内也难以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规能源的节约上,“节能”被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之外的第五大能源。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开展建筑节能已持续了三十多年,如今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已十分普遍,欧洲已成为世界上居住品质最高、最科学的地区。例如法国从1974年起分三步走用法律形式正式规定了采暖居住建筑的节能指标,要求1974年节能25%,1982年和1989年分别达到节能45%、60%。1990年法国的建筑能耗已从1984年占社会总能耗的42%~45%降低到28%。在法国政府的主持下已完成了40座中等城市的旧房节能改造,虽然自1974年以来法国住宅面积增加了约14%,但建筑能耗几乎没有增长,法国的建筑节能成就巨大。

三十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最初强调建筑节能(energy saving in building),后来又强调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减少热损失(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上世纪90年代重点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进入21世纪后建筑节能的主题内容是建筑能源的可持续性(energy sustainability in buildings),如今欧洲已出现了极为“严格”的零能耗住宅标准(zero heating standard)、零co2排放标准(zero co2 standard)和能源自给标准(autonomous standard),并且已有少数达到上述节能标准的居住建筑投入使用,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已遥遥领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的能源供需关系主要表现为总量的失衡,即能源供给量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主要围绕解决一次能源供应短缺问题而进行的。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我国能源发展进入解决以电力短缺为主的阶段,仍然属于补短阶段,解决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国家明确提出了以电力建设为中心。第三阶段,1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能源需求在需求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需求结构与需求增长速度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能源工业的生产和发展、能源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阶段在能源供需矛盾基本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逐渐显现出来。

建筑业是能耗大户,全社会总能量的20%到4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据资料统计,重庆的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0%。这一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正不断攀升。而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等问题正困扰着人类。

建筑能耗系统是总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宏观政策都将直接影响能源系统的运行。相反,能源供求结构也直接影响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随着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间联系日趋复杂化,建筑能耗规模越来越大,相互联系也越来越复杂。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轨时期,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因此,对我国建筑节能进行预测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尝试着综合运用多因素定量预测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对进行科学地预测,这样对建筑能耗预测理论发展也是有利的。

目录

目录 ii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2.1研究的理论意义 2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2

2.我国建筑能耗及预测研究现状 3

2.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3

2.2 建筑能耗预测研究现状 5

2.2.1 能源消耗理论 5

2.2.2国外能源预测模型 6

2.2.3 国内能源预测模型 9

3.论文的研究方案 11

3.1 研究拟达到的水平和预期成果 11

3.2 论文的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1

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12

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4.2 论文初步写作提纲 12

4.3 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15

5.论文研究的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路线 15

5.1 可行性论证 15

5.2 技术路线 16

6.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6

6.1 拟解决的问题及困难 16

6.2 解决途径 17

7.论文工作计划及时间进度安排 17

8.科技查新结论 17

9.主要参考文献 17

9.1 国外文献 17

9.2 国内文献 19

附录:攻读博士以来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20

9.主要参考文献

9.1 国外文献

[1] oliver p,encyclopedia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zaiyi liao. methodology for forecasting residential energy demand in china: an approach to technological impacts[d].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s.karatasou,m.santamouris,v.geros.modeling and predicting building’s energy use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methods and results[j].energy and buildings 38()949–958.

[4]a.azadeh,s.f.ghaderi,s.tarverdian,m.saberi.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genetic algorithm to predict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

篇5: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_调研报告_网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5月中旬以来,我们共召开座谈会27个,走访企事业单位200多个,走访有关人员50多人次,回收调查问卷455份,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情况。现汇总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1、党政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到2003年5月,江山市共有党政干部1977名,其中中专以上文化1688人,占总数的85.4%,大专以上文化1423人,占总数的72%。市级机关干部1382人,女性194人,大专以上文化1013人,占总数的73.3%;乡镇机关干部595人,其中女性134人,大专以上文化410人,占总数的68.9%。全市共有市级领导干部35人,其中女性6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73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5岁,大专以上文化占95%,女性43人;市级机关部门领导干部249人,其中女性22人。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人才7285人。从学历层次看:大学学历1156人,占15.86%;大专2676人,占36.73%;中专2649人,占36.36%;高中及以下804人,占11.04%。从职称层次看:正高级1人,仅占0.01%;副高级241人,占3.31%;中级职称2046人,占28.09%;初级职称4716人,占64.73%;其他无职称281人,占3.8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3427人,占47.04%;35至45岁的1729人,占23.74%;45岁以上的2129人,占29.22%。从专业分布结构看:教育类的4118人,卫生1440人,农林水859人,城建土管221人,群众文化144人,交通环保140人,财税工商116人,新闻112人,人力资源71人,其他64人。

3、企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此次对全市50万元注册资金以上的企业,全部发放调查表,按时间要求回收400多份。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企业各类人才合计2809人。其中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大专以上1685人,占调查合计数的60%;中专学历735人,占26.2%。按专业技术职务分: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817人,初级职称1492人。按年龄分:30岁以下641人,30-35岁648人,36-40岁765人,41-45岁402人,46-50岁207人,51-55岁98人,56-60岁38人,60岁以上10人。按人才专业分:机电412人,建材102人,经济管理982人,化工243人,营销224人,财会323人,轻纺2人,其他521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市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为“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江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并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认真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摆到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真正做到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和放手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并让他们参与到重大决策、重点工程中去。在市委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中,多次对人才工作作了专题研究。今年党代会报告中,更是把人才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强调。为了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我们建立了重大决策专家参与制度,聘请工业、农业、社会事业、信息业等方面20名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担任委员,参与重大经济和社会建设决策前的咨询和论证。在党委、政府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全社会的“四个尊重”氛围逐渐浓厚。

2、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做好干部培养、推荐、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的优化。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一是以公开选拔为突破口,多层次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市委两次采用“双推双考”方式,公开选拔了8名机关部门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及选聘2名重点中学校长。1999年11月,又推出了3个选任类正职(林业局局长、上余镇镇长、坛石镇镇长)和两个副职(团市委副书记、峡口镇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选拔。今年四月,在市级机关部门班子调整中,市委大胆探索创新,对空缺的17个机关部门正职职位和1个副检察长职位,成功地采用自荐公推提名的方式进行选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在乡镇和部门机关的中层以上干部管理中,则普遍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机制。二是市管干部任免实行常委票决制。三是加大对干部监督力度,增强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全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调离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离任审计。在干部工作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意见的查证和运用,使得群众监督干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初步形成了群众参与、新闻舆论、党内专门机构共同监督的立体网络。

3、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注重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金融、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应对加入WTO的需要,抓紧培养了一批精通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注重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我们建立了科技骨干挂联市“310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制度,安排他们参与和负责重点工程的实施,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素质。采取赴外招聘的方式,引进部分急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团赴武汉、西安等地招聘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年引进近100人。

4、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以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加快江山经济社会发展为立足点,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职业化的优秀企业家。具体工作中,注重研究企业家的成长规律,为他们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市里予以重点扶持,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注重灵活对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保护,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采取托管、兼并、收购等形式,做大做强产业。江山原有大小水泥企业18家,通过 几年的整合,现主要生产能力集中到4家企业,由4位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几年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和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总量不足。全市人才总量预计到今年年底仅为1.65万人,仅占总人口数的2.9%,低于全省5.9%的平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分布上看,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占近60%之多,而企业则普遍缺乏人才。在调查的全市5000多家企业中,仅有人才2809人左右,平均每家企业不到一个。从专业结构来看,传统专业型人才较多,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专业人才稀缺。如法律、金融、外语、计算机、经济类等人才严重欠缺。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人才较短缺,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比较明显。从知识层次上看,高学历和高层次的人才所占比例很小。在此次调查中,研究生学历的仅有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04人。

3、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一是隐性外流。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市每年考上高校本科的人数为1000人左右,而回江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仅有120人左右,年外流率在80%以上;二是显性外流。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各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等方面的人才,随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外流,呈上升趋势,出现一人外流,带动相互熟悉或同一层次水平人员外流的“传、帮、带”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市显性流失人才数达224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141人。主要集中在四大块:教育系统34人、卫生系统52人、农林水系统42人、工业系统96人。

4、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为人才服务不到位,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人才的潜能发挥不足;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人才层次提高慢;三是“专才不专”,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工作,专业技术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四是职称政策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多采取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建立,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有近90%的中高级人才与初级人才做着同样水平的工作。

5、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市的企业家大多是非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经济贸易、金融、相关法律知识等相对缺乏,难以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者较少,除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家庭式管理和个人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外面的优秀管理人才难以进入企业,而企业自身也难以培养人才,造成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缺乏长远打算和企业发展规划。

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方面社会、企业容纳人才和储备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深造、发展机遇等方面与杭、台、温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导致我市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同时,我市地处浙江西部信息相对闭塞,文化学术氛围不浓,尤其缺少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需求,出现既引不进外地优秀人才,也留不住本地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尴尬局面。

二是政策机制不够完善。最近几年,我市也下发了人才开发方面的有关文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制度还不规范,有的好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才管理多头无序,且人为因素多、法规因素少,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界限没有被打破,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不畅。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机制、靠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意识,普遍采用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很不成比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是人才观念比较淡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被全社会所接受,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意识不强,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不浓。一些单位对人才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在人才的使用上,随意性也比较大,未能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单位用人不公,管理简单,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压制;有的单位对人才关心不够,下指标、加压力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少。没有把发展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一些企业固于传统观念,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不重视人才引进、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只重视项目、资金的引进,忽视对人力、智力的开发和引进。

四是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不强。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未根除,人才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较高,自我学习、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不够,导致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适应不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规划。目前,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尚未制定,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乏长期规划和计划,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

六是尊重人才的氛围不浓。对人才使用、培养等方面的认识,许多还仅仅停留口头上,全社会尚未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用人机制不活,择优使用、绩能考核等仍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存在官本位和论资排辈等现象;另外,对人才的投资明显不足,多元化的人才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人才创业环境还比较欠缺。

四、对策与措施。

人才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加快制订人才规划。要按照“党管人才”要求,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制订和完善人才规划,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目标要求来规划人才。要立足于本地,充公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以培养适用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规划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数达到4.2万人,年均增长6.5%左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0%以上。

2、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要着眼于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着眼于提高我市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着眼于适应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衢州、省甚至是全国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要加强教育和培训。积极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施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党政机关管理人才的重点是提高文化层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主要是进行普遍的工商管理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运行规则。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3、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首先根据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对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以及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要积极引进和吸收。尤其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机电、化工、电子技术、新材料、农业高新技术、外经外贸等领域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先引进一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通晓国际经济、法律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广开引才引智渠道。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启吸引各类人才来江创业的“绿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一是通过市场招聘人才,将人才直接吸纳到我市人才队伍中来。二是通过项目引才引智。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列出某些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及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招标,引进人才和智力。积极吸引市外成果到我市来实现转化,在引进科技成果的同时引进人才,提高人才引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引资引才。将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人才结合起来。四是通过多种形式与市外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它们的人才优势,帮助我们培养培训人才。

4、完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在人才使用方面要着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应。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政策。继续坚持评选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制度,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经济生活待遇;拟组织建立人才的市级功勋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实行重奖;增设“伯乐奖”,对积极推荐、发现、培养人才成绩突出,支持科研人员做出重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单位负责人给予重奖。二要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政治地位。注意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积极吸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党代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在市级人事安排中,将有意向从政的人才吸纳到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继续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切实发挥专家咨询团的作用。三要加大力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拉大差距,促进人才价值的货币化。在收入分配上,制定向人才倾斜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津贴、补贴制度,提高人才的保险和保健标准,切实保证人才的物质生活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四要建立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利益机制,使其在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信息成为人才交流、求职、就业的主要引导工具。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保障和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搞好人才市场场所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市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程度,使其成为全市人才市场的“龙头”和人才交流的中心。探索教育、卫生人才市场等专业性人才市场的建立方法。健全人才中介机构网络体系,逐步建成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兴办的人才市场为主体、其他部门和行业及民办人才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和完善人才市场在人才信息、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素质测评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五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多种人才流动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

5、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一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人才队伍发展要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队伍的规模扩大、素质提高、结构与布局调整都要以满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二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要切实保护好现有人才。要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既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同时要关注离退休人员群体的生活,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法制环境,严格依法办事,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