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春节的调查报告(汇集7篇)
发布于2024-08-21 18:05,全文约 18192 字
篇1:关于改革开发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关于改革开发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7月10日到8月12日
调查地点:清镇市站街镇水塘村
调查对象:水塘村村民
调查方法:访谈、查阅
水塘村是站街镇其中一个村庄,村里的一切发展都是在站街镇的领导下不断繁荣富强、日新月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的家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老师布置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我就想好要调查家乡在改革开放下的发展变化。介于对家乡基本情况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我采用了走访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我的调查之旅。
在7月12日我查阅一些关于站街镇上背景和实行的发展政策,以便于了解村上发展情况。
站街镇在文革期间至1979年名为站街革命委员会,下辖甘沟、席关、康济、高乐4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撤销站街革命委员会,恢复站街区公所;1980年3月站街区公所下辖的甘沟、席关、康济、高乐4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4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站街镇现有38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267个村民组,总面积216.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35520亩,其中田为18090亩,土为17430亩。站街镇位于清镇市中部,地处云归山,老黑山之中的丘陵地带,东抵麦格乡,西与犁倭乡接壤,南抵红枫湖镇,北与卫城镇相邻,全镇平均海拔1327米,总面积为217.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族、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镇。站街镇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境内蕴藏着有铝、铁、磷、硅、煤和重晶石、云归石、耐火粘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站街镇各村“五大战役”促增比进位站街镇党委、政府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以“攻山头抢阵地”的战斗作风,全力发动“五大战役”,夯实基础,促进增比进位。
站街镇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立一批专业蔬菜基地,经果林示范基地,畜禽品种改良点,成立养殖协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广大村民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通过“工业强镇”战略的强力拉动, XX年,站街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3亿元,工业总产值29亿元,财政总收入6070.97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随着工业强镇战略的深入实施,站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街镇各村将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作风整顿”力度,紧盯“建生态文明重点镇,创科学发展核心区”发展目标,着力“抓项目保发展、抓环境保生态、抓规划保建设、抓稳定保和谐”四大举措,持续实施“生态文明互动、循环工业驱动、现代农业推动、城镇一体拉动、民生保障带动”五大战略。强力推动“项目引擎、合力爆发”模式,紧紧围绕工业化大力谋划项目建设,切实号准工业强镇“龙头引领”命脉,以“项目提速、产业打造、机制创新”为三大主攻方向,强力建设清镇乃至贵阳的工业重镇、重点城镇。
推行集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站街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站街镇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立一批专业蔬菜基地,经果林示范基地,畜禽品种改良点,成立养殖协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广大村民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站街镇将紧紧抓住“建设循环经济煤化工基地核心区”的历史机遇,努力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循环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农业“三化”工程四个方面的新优势,励精图治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抓好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
7月14日是我正式进行实地调查活动。通过整理出行动的方案,我怀揣着自信向调查目标地点走去。我来到村里后我们或多或少感到一些紧张、害羞和胆怯。但是,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使这次调查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我们决定勇于尝试,挑战自我。而村里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小时候记忆中的家乡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房屋成倍如春后竹笋。九点钟时我手中拿起访谈资料和笔开始我的调查之旅,我抽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家,进行了我的访谈,“你好,请问占用你们几分钟吗?能帮我们做个调查吗?”在问卷过程中,村民们都十分热情,当问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时积极配合我并给出意见和建议,但是也有的村民忙于别的事或者是觉得浪费时间、不理解调查的意义,而敷衍几句就离开。一个一个访谈做下来,令我们深感欣慰和成就感。7月17日至19日,我转战到村民辛勤劳动的农田里进行现场调查,虽然很热、很吃力,但是执着的信念和热情支撑着我,在土里又穿梭了很久,在村民们的汗水里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积极配合,我感到万分激动。7月20日到23日,我决定进行最后一次调查,我选择再次在村民家调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我终于把调查得差不多了,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了,但是我收获颇多!
经过访谈调查活动,我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查阅关于村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综合得出精简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过程日志。我对于访谈调查进行整理分析,这能为之后顺利地撰写调查报告提供有力的支撑。我在整理资料时,决定采用典型问题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差异。
经过这次对家乡的调查研究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得出:
同时在进行资料查阅的同时也对当地一部分村民进行实地的访谈调查:
1、80年代初,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多少?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
过去大部分人们基本靠农耕作为全家收入,所以基本在5--10元之间,而现在大多数的人中除了老人在家干农活以为,年轻人人基本都出门务工,是在1000---1500元左右。
2、现在您与您身边的人服装样式如何?饮食方面有什么变化?
过去人们只是关注能否遮风避冷,不注重穿着样式,现在则注重于多样精致漂亮样式。在饮食方面过去人们只是能吃饱不饿肚子的粗茶淡饭 ,而现在则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饮食丰盛多样、注重营养均衡有益于身体健康。
3、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您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现在的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以前整体上都是茅草屋、瓦房,有的村民贫穷甚至搭棚为家,条件相当差。现在人们都住上黔北民居式小洋楼,生活舒适而安逸。
4、过去主要出行工具?现在主要的出行工具是?
以前的出行工具主要是步行或是马车、单车。现在村村都通公路,有了公交车 、巴士,在当地大城市也有了火车,人们买了私人摩托、小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以前读书只是有钱人家的事,人们对教育也不重视,而现在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但是想要高等教育真正走入每个家庭,还有很大一段路要。
6、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您村的医疗、养疗等福利是否有所变化?
过去对于医疗、养疗等福利不重视,只是追求吃饱穿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并普及了农村医疗保险等福利,每个家庭的健康都有了很大的保障。
7、村里风气和以前相比如何?
过去人们相处和谐,基本是每个村民之间都亲如家人,勤劳热情、淳朴踏实。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触事物的复杂化,人们缺少了当初的朴实和真诚。时常会有违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人们的文明礼貌,道德素质随着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是增加了见外的冷热情而缺少了真热情。
8、您认为家乡在这30年中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现在有了乡村建设发展,衣食住行更加现代化,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庭收入增加。人们逐渐能接受社会更多的新鲜事物成为生活习性,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通信方便快捷,手机基本是人手一个。也有的村民认为这三十年以来虽然一切都在前进,但人与人之间的欠缺交流,是最大的变化。
9、您认为改革开放30年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之处是什么?
在较强的现代化思想文化冲击,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物价上涨,衣食住行消费高导致生活困难,消费水平降低,工厂的兴建使环境污染恶化。
10、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情况如何?
现在是属于稳步发展的状况,施行了很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方针,但是有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如就业问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公共设施建设等。
7月24日,整理了上述访谈的资料后,我得出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整体来说家乡发展是在全方位进行现代化建设,不断变得繁荣富强起来,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以及人们的业余生活等方面,政府部门也重视经济建设,改善道路,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但是通过我将近一个月的访谈和查阅调查,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现在当地人们在辛勤一天劳作以后缺少一个较大并健全的娱乐场所,供给人们放松。公共设施建设也不健全,不能使村民生活方便。在而就是村民关心的就业问题不能解决,引发空巢老人、小孩问题,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合理的解决。还有一点就是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热情逐渐过渡到城镇及农村,这是值得相关部门注意并应该解决得,最后就是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我的观点和建议是希望政府在资金合理的情况下先解决公共设施建设问题,也可以适当的让当地民众参与其中来。对于就业问题、空巢老人、小孩问题,则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在大量引进相关企业或者合资,这样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可以缓解空巢老人、小孩问题,也可以实行相关政策进行管理帮助。而冷热情问题则是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当地政府可以开展一些精神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人们文化知识,也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冷交流并且增进情谊。最后垃圾问题则可以在镇上直接修建垃圾集中处理场,可以方便很多村生活垃圾问题,也可垃圾回收。
现在我们离成功仍然还有漫长的一段距离,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是风风雨雨,崎岖不堪,我们要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我们要进行村民自身素质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上需不断加强学习,根据因地制宜的方法对村里进行合适的发展改变,同时村里领导要积极的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的心声,做到一切发展都不能离开群众去行动。切实落实党的政策和方针,达到村里政策和国家政策一同前进而不落后。
最后,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虽然大部分用不到,但是让我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改善了自身的不足还锻炼了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和自己的耐心和做好一件事的意志和勇气,让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我相信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次实践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的变化,这正是此次实践目的所在。当然,此次实践活动还是存在缺陷,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扩大我的调查范围,不能更完善的调查,由于调查范围小得出资料结果,不能十分精确的表现当前的现状和问题,但是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所调查的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的变化问题。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知道了自身的不足,给了我自我提高的方向和动力。
篇2: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而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那就是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要发挥竞争规律的作用,要支持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我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美好的家乡(留在了记忆中):我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我的母亲河就是家门前这条可亲可敬的清清流淌着的清江河。从小我就是喝着清江河的水长大的,从小我就在河里游玩,不知当时是多么的快乐。炎炎的夏日,爸爸就带着我和弟兄们,拿着游泳圈欢欣鼓舞的向清凉的河水扑去。在河里游玩,打闹。头顶是燃烧的骄阳,身下是冰凉的河水。这样的日子,很快乐,真的!可是这样的清清的河水已经逝去,再回来的可能性已经是没有多大的希望了。
1、时间:20xx年1月17-18日
2、活动地点:重庆市开县郭家镇清江河畔
3、活动人员:杨海涛及其伙伴
4、活动情况
我带着伙伴们一早便来到河边看看,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来到这个曾经亲切的河边了。当我看到满目疮痍的河,心里很不是滋味。河面漂着垃圾,河边也是垃圾。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里。原来清清的河已经不见了,唯独剩下的是一条脏兮兮的小臭水沟。原来修的污水收集站没有使用,而是将它填平,这样生活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里,没有了原有的清澈,只剩下“乌漆麻黑”的水。随处可见的垃圾,让人心寒。
(1)主要表现
垃圾很多,很多小水沟都遭到严重的污染,水质变的恶劣,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其中白色垃圾占了很发一部分。而且有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河中,河水变的很脏很臭。
(2)主要原因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大家都不是很注意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也不注重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社区没有投入多少心思在处理垃圾上,垃圾处理不到位。
(3)解决方法: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将身边的环境保好,再做宣传,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区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处理垃圾,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再快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而非只注重快速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5、活动体会:通过这次活动,不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使我更加的熟悉了这项活动的过程,而且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明白了现在的严峻行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尽力去保护环境,同时也会做有关保护环境的宣传。
点评:
文章虽短,但情真意切,选题深刻,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如果能把调查(如污染的原因、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及分布情况等)做得全面细致一些就好了。
篇3:春节习俗的实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春节习俗的实践调查报告
春节时中国人最在意的节日,历史悠久,在每个华人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后就是扫尘,随后就要准备年夜饭,年夜饭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民俗都有着非常美好的涵义及来历,寄寓了非常美好的祝福与心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篇4: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我们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结尾:春节的意义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篇5:关于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关于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
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这天,各家各户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现代,由于物品丰盛,人们早已不做这项习俗了。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等。总之,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街上也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篇6:关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2000字_调查报告_网
关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2000字
【篇一】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家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篇二】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年前还都是楼房,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不动声色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发展的重要性。
铜梁缺乏河流因此陆路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 。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几年来,铜梁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在道路建设上下了重功夫。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得到极大改善。铜梁的几条主街道都进行了维修拓宽兼顾了道路,方便载重的货车行驶。为了便利与外界的联系政府部门在多次的上书、争取之后,渝遂高速公路在经过镇边的地方设立了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这个出口可让铜梁人民受益匪浅,不仅节省了市民出行、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让这个县成为附近县城到遂宁重庆的一个中转站,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多姿多彩”,文化娱乐丰富缤纷
物质和精神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县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就是他们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好见证。现在每到晚上,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这就是市民们新的娱乐,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没有固定的老师,大家相互学习,跳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舞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很多市民还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公园里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简单也是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健康。除了这些自发的活动,县政府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拔河、赛跑等友谊活动,还会发放奖品,引导市民们选择健康的娱乐充实我们的生活。
五、“五彩缤纷”穿衣爱时尚
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尽管爱美很多人并不能够买很多衣服。现在县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变化的一个很好例证。经济发展了,人们都讲究穿着了,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点而不再像过去一味注重质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还会选择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选购时尚服饰。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装饰物可谓五彩缤纷,装饰了市民的美,同时也装点了他们的心情。
调查感言
这次的调查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可爱更加迷人了。我坚信她是天边初升的太阳会在党和政府的争取引导下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护她的人民,也温暖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心。
篇7:2024年寒假调查报告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_调查报告_网
2010年寒假调查报告-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
甘蔗种植业一直以来都是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家乡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着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一、07-10年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
今年,家乡遭受了冰冻天气的影响,甘蔗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即使如此,甘蔗经济还是一片大好。今年,家乡甘蔗普遍增产,产量增幅为历史之最。以本人所在的村为例,今年我村甘蔗亩产都在8吨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1吨以上!而以往,亩产都只在5-7吨左右。据很多蔗农反映,今年他们甘蔗产量增长都在30吨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吨!除了处于高增产之外,甘蔗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价位,达到275元/每吨。而以往,甘蔗价格都只是在200元/每吨上下浮动。粗略计算,蔗农总增收都在5000元以上,最多的可达10000元!收入增加了,蔗农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二、原因如何
今年,家乡甘蔗经济一片大好,蔗农大幅增收,这主要是得益于甘蔗产量的大幅增加和甘蔗价格的提高。
一方面,甘蔗产量的大幅增加。自XX年推广良种甘蔗种植以来,到目前为止,家乡良种甘蔗种植面积已覆盖到家乡的大部分地区。新引进的“新台糖22号”具有易生长,抗病毒,抗灾害天气等特点。特别的,此品种含糖率很高,达到17%。而以往的品种只有10%左右。这样,良种的广泛种植为甘蔗的高增产奠定了基础。当然了,XX年年风调雨顺的天气(冰冻天气时间很短)以及蔗农的科学耕种也是甘蔗增产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甘蔗处于历史高价位。近年来,国际糖料供应紧张,糖料供不应求,这使得甘蔗价格大副上涨。特别是今年,由于受灾害天气的影响,很多地区的甘蔗受到大面积的损失,这使得糖料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深了。据了解,今年广西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甘蔗损失的情况最为严重(桂南的损失不大),很多地方的糖厂出现了甘蔗“不够榨”的现象。甘蔗供不应求,其价格势必维持在高价位。
三、家乡甘蔗经济面临的困难。
虽然,今年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可困难。
首先,家庭劳动力严重不足。
蔗种植很难使用机械,因此,它必须大量依靠人力和畜力。而在现实情况下,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者都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甘蔗砍收的工作量很大,这使得蔗农的工作非常艰难,非常辛苦。虽然在家乡,蔗农们实行“合作互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使得甘蔗坎收的效率提高了,其效率也提高了。但是,蔗农必须支付相对较高的工钱。这样一来,甘蔗的经济成本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被加重了。
其次,交通不便。
蔗农在完成一次砍收后,都需要及时地把甘蔗运到糖厂(防止因蒸发而损失)。交通运输是连接蔗农与糖厂的重要纽带。而目前,家乡的交通运输还很落后,好的路段所覆盖的村庄(或装蔗地点)非常有限。蔗农们为了方便装运,不但不把砍收完的十几吨甘蔗集合到方便装运的地点。这种工作量是很大的,而蔗农又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来完成。交通不便的造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影响了糖厂的运输效率,进而影响到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影响了蔗农的生产效率,加重了农民负担。虽然,糖厂方面也投资对道路进行了修整,但其覆盖的地区是很小的。而且这种修整只是一种小修小补,交通不便的状况依然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第三,物价上涨,特别是农药和肥料价格上涨。
目前,各类商品的价格都在持续上涨,农药和肥料也不例外。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农药和肥料,甘蔗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购买这些。例如,某蔗农的甘蔗年产量是100吨,则他每年就得需要购买8吨(160包)左右的肥料。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一下,按照目前甘蔗价格275元和肥料价格100元计算,这位蔗农的甘蔗总收入为27500元,肥料花费就为16000元,整整占用了一半以上。再除去工钱总共约6000元,那就余下5500元了。如果再除去农药钱,那就更少了。由此说来,蔗农的净收入只占甘蔗种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物价上涨,特别是肥料农药价格上涨是增加甘蔗经济成本的重要因素,是增加蔗农负担的重要因素。
第四,企业(糖厂)体制不完善。
对于蔗农而言,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甘蔗砍收规划制度和运输制度上。每年的甘蔗砍收工作是由糖厂统一分配规划的,甘蔗运输也是由糖厂统一调配的。这两项工作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使整个榨季工作顺利进行。然而,由于目前这两项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砍收工作和运输工作不能协调一致。。这样一来,蔗农和糖厂的工作效率被降低了。据了解,家乡的糖厂就曾经多次出现了一方面糖厂蔗料不足而蔗农砍收完的甘蔗没能及时运到糖厂的这种矛盾现象。
最后,有关部门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许多惠农政策,目的是为了极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是在家乡,这些政策,如农村医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作物补贴等等这些政策都没能很好落实到位,蔗农们没有真正享受到实惠,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四、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的出路。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家乡甘蔗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