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航天员杨利伟的英雄事迹(最新十篇)

发布于2024-08-24 02:26,全文约 13526 字

篇1:铁路民警英雄事迹_事迹材料_网

铁路民警英雄事迹

我们歌颂,冒着枪林弹雨舍身炸碉堡;我们歌颂,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我们歌颂无数的中华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今天,在和平岁月的平凡岗位里,我们又以满腔的激情歌颂一位英雄、一位新时代的铁道卫士——。

,多么响亮的名字啊,听到这个名字,我的眼前便巍然屹立起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

在人民警察历史的丰碑上会永远刻下这样一段话:广州铁路公安局衡阳铁路公安处衡阳北站派出所民警,200x年x月x日在京广线上奉命执行线路巡查任务时,面对飞奔而来的旅客列车,及时排除了线路险情,而自己却不幸壮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以23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铁路人民警察用热血和忠诚保卫铁路运输安全的壮丽凯歌。

英雄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临走时,来不及吃饱午饭,象往常一样,只是向母亲轻轻地道了一声:“妈妈,时间不够了,儿子要去执行任务了”,就匆匆地奔向了春运最繁忙的工作岗位;英雄走了,走得又是那样壮烈,面对险情、面对滚滚而来的列车毫不畏惧,把青春的热血全部洒在了日夜为之操劳的铁路线上。

风停了,雨止了,人们在心中默默呼唤着英雄的名字:,你慢点走,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你去做,你救助的失学儿童正用期盼的眼光等着你,邻居大婶要感谢你经常帮扶她们,你奋不顾身去救火,上级正准备给你记功嘉奖呢。

英雄花开别样红。曾记得小时候,欧阳海为救列车勇拦惊马的英雄事迹,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时间的隧道和英雄的壮举竟是那样的相象和震撼人心。当年欧阳海勇拦惊马救列车也是23岁,两名时隔40年的英雄都以23岁的青春年华在京广线这条祖国重要的大动脉上留下了永恒的乐章。

英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为献出年轻的生命,我泪洒衣襟;为列车运输安全得到了保障,我又欣慰地笑了。透过列车铿锵欢快的车轮,我仿佛看到了英雄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的好战友,,我的好兄弟,你把无悔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铁路人民警察事业,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对党的誓言:“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把怎样当好铁路人民警察的真谛留给了我们。

虽然牺牲了,但精神永在,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以他英雄的壮举,深深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加倍努力奉献。当前,一个学习英雄X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全路迅速掀起,特别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每一个抗击“非典”的特殊日子里,我们广大的铁路民警都在以英雄为榜样,不顾个人安危,日夜战斗在抗击“非典”和保卫运输生产安全的第一线,默默奉献着不平凡的业绩,

我们学习,就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品质;

我们学习,就要学习他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奉献精神和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我们学习,就要学习他为了维护铁路运输安全舍身忘死的英雄气概。

我们学习,就要象他那样,把铁路运输生产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

我们学习,就要象他那样,立足本职,爱岗奉献,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

我们学习,就要象他那样,在关键时刻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敢于挺身而出。

英雄花开别样红,祖国前程更美好。“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领袖耳熟能详的谆谆教诲,多少年来一直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终身。我们铁路人民警察,要完成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要象那样“既然选择了做警察,我就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奉献我的一生。”

让我们深刻学习英雄的事迹,以英雄事迹为动力,在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做一个让祖国放心、人民满意的优秀民警。

篇2:平民英雄最美司机吴斌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平民英雄最美司机吴斌先进事迹材料

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为表彰杭州司机吴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昨(6月2日)晚,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公告,授予吴斌同志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作出批示:吴斌同志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向“平民英雄”致敬。

平民英雄吴斌感人先进事迹详情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突发的一幕,时间共1分16秒: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去很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疼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下车,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他回头还对受到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做完这一切,吴斌瘫坐在了座位上。

66岁的孙先生当时就坐在吴斌驾驶的大客车上。他说,车刚开出半小时,跑在高速上,行驶在最里侧的快车道上。“当时,突然听到驾驶室传来一声巨响,坐在前排的乘客,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孙先生说,紧接着大客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后,车门也打开了。“看吴师傅时,身上都是血,斜倒在座位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看上去十分痛苦。”

同在车上的乘客周先生说,大家看到,车的挡风玻璃上有一个洞。有人把吴斌的衣服解开后,发现他满身是血,胃部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洞。

参与抢救的医生发现,这块从天而降、数斤重的铁片,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了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抢救输血达1万多毫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乘客韩先生说,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韩先生事发时坐在车子的倒数第三排。他回忆说,吴斌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打110和120,你们不要乱走。”说完,他无力地倒在了座位上。

24名乘客无一受伤,而年仅48岁的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6月1日不幸去世。

家人眼中的吴斌

夫妻俩结婚18年还跟热恋中一样

昨天上午9点多,我们再次赶到吴斌的家里。吴斌的姐姐吴冰心和妻子汪丽珍一起去殡仪馆了。家里负责接待的是汪丽珍的妹妹汪丽敏,还有汪丽珍的表妹张女士。吴斌的女儿悦悦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怔怔地盯着某处。

房子大概六七十平方米,西侧是客厅,东侧南北两间是卧室。南面的卧室从中间用铝合金玻璃门隔开,装了副窗帘。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篇3:《榜样3》国测一大队的人物事迹:量天测地的大地英雄_事迹材料_网

《榜样3》国测一大队的人物事迹:量天测地的大地英雄

《榜样3》专题节目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下面分享的人物事迹是:

《榜样3》故事人物:国测一大队

国测一大队三代人在《榜样3》专题节目中,向人们述说了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测绘队员的奋斗故事。曾在20xx年7月1日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称赞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勉励广大党员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工作。60多年来,一代代测绘队员常年奔走野外探索山河,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守卫祖国利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先后完成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重力测量、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等工作,他们走大漠高原,登世界峰极,献青春,洒热血,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被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称号。

像国测一大队那样,广大共产党员用忠诚和奉献不断铸就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xx年是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40周年。参加当年珠峰测高任务的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给写信,汇报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辉历程和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

回信说,40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同志们建立的功勋。称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

在参加《榜样3》专题节目录制的间隙,老队员郁期青在与共产党员网《同学》工作室记者回忆回信时,用三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意外、激动、振奋。他说:“对我们工作业绩的肯定,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他们为新中国的测绘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约1/3的地区进行过精度较低的测绘。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拉着骆驼、牦牛、架子车,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地控制测量。

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他们用生命践行使命

老队员邵世坤说过,在他们这代人的心中,使命和生命是同等重要的。他们心中装着的都是党的事业,想的都是为国争光的荣耀与骄傲。

三次参加珠峰测绘工作的郁期青,曾在高寒缺氧、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200多天。他回忆说:“当时刚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就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哪怕千难万险,也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于是,临出发前,他把自己仅有的行李箱,放到朋友家,并且交代,一旦自己回不来,就把这个箱子交给自己的家属。测量任务后期,郁期青得了肺水肿,在医院抢救治疗了200多天。

1960年4月底,31岁的共产党员、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当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一天早晨,装满清水的水桶漏了,离这里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吴昭璞把仅有的水囊递到一位年轻队员手中,让队伍撤离找水,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3天后,队员们找到吴昭璞时,看到他一米七的身子干缩到不足四尺,帐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图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资料却整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严严实实盖在测绘仪器上。

在国测一大队队史室的墙壁上,有一份名单。这是从1954年到1989年,牺牲在野外岗位上的测绘队员,有46人。他们的遗骨,大多永远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

他们薪火相传,精神永续

在国测一大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苦活儿、累活儿、危险的活儿,共产党员、老队员先上,新队员后上。在这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用优良的作风影响和带动着这支队伍的成长。

正因为如此,六十多年来,一批批新队员来到国测一大队,踏上前辈们没有走完的山山水水。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辈测绘工作者的优良品质,而且务实创新有冲劲儿,不断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奉献着。

篇4:航天英雄个人主要事迹

如今的东杨家卓村,早已是运城民航机场所在的空港开发区的一部分。因为离机场不远,海鹏从小就有当飞行员的梦想。

海鹏的父母都还记得,在海鹏的小时候,不远的邻村有一个青年人被验收通过当上了飞行员。在大家都议论此事时,海鹏就非常羡慕。平时一有空,他就想法打听,想知道一些有关这个邻村青年的成长故事。

海鹏是在解州中学上的高中。当时的解州中学,不仅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还是山西省中学里最有名的飞行员培养基地。在高二的时候,海鹏就摸上了招飞行员的程序道道,曾告家里人他想要报考飞行员。到海鹏上高三的时候,保定的十二航校来运城招飞行员。___就找班主任,要求请假参加第二天的体检。

在班主任的眼里,___的学习成绩很好,完全能够考上统招的普通高校。一听___要请假体检,根本就不同意;“说啥都行,验飞行员体检就是不准假!”

一直做着上天梦的___这次没有听老师的话。他后来偷偷溜出校门,和学校的其他同学一起相跟着来到运城,参加了体检。最终,他是3名合格的人员之一。

体检完之后,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___非常高兴,不顾自己刚做完散瞳检查一时还难以恢复,戴着为保护视力而发的墨镜,一路步行10多工里,从运城回到东杨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海鹏回到家时,我们还在地里干农活,家门被大锁锁着。他就戴着墨镜跑到地里,告我说他的飞行员体检过了。我和他妈一时没有准备,听了儿子的话还有点发愣。后来明白过来,我和他妈再也无心干活,当下就和扛着锄头和儿子回了家。心里真是高兴啊。”

体检通过后,接下来是政审。___一路绿灯,成为保定的十二航校1986年在运城所招的飞行员之一。

篇5:海事局安全检查站干部个人英雄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海事局安全检查站干部个人英雄先进事迹

杨庆文同志生于1969年4月,是广东海事局广州船舶安全检查站海事一级监督官。3月14日,杨庆文同志在参与部海事局统一部署、广州海事局组织的“珠江口水域违法锚泊船舶专项整治”活动中,对一艘外籍船舶实施登轮监管时,不幸以身殉职。

一、杨庆文同志用生命履行了海事职责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航运市场低迷

,广州港水域锚地的停航锚泊船舶数量激增,在珠江口担杆水道附近水域锚泊的大型船舶有近60艘,其中大部分为外国籍船舶。违法锚泊侵害了我国海洋权益,也对该水域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污染防护等产生不良影响。根据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广东海事局决定展开专项整治行动,轮机业务精、英语口语好的杨庆文被抽调参加了这次行动。

3月13日,杨庆文跟随广州海事局的海巡编队,冒着大幅降温后骤然加大的海上风浪对珠江口航道和20多个锚地进行巡航监管。3月14日下午,海巡编队在担杆以北水域发现一艘2万吨级的集装箱船“勒达商船”违法锚泊。

面对海巡编队呼叫离开的要求,“勒达商船”强辞夺理,拒不离开,编队指挥员指令杨庆文与两名同事登轮监管。杨庆文二话不说,穿戴好救生衣和安全帽,就与同事乘工作艇驶向“勒达商船”。“勒达商船”干舷高达10米,甲板放下的引水梯长度不够,只能改放舷梯。当时寒潮大风过后,海上风力不大,但是有一个个的涌浪,工作艇在风浪中颠簸着。

工作艇靠近舷梯时,安检员吴璋准备登轮,杨庆文一把将他拉开,说:“让我先上吧!”就抢到了吴璋前面。当杨庆文准备登轮时,突然一个涌浪袭来,摆动的舷梯砸在他的头上,他当场昏倒在工作艇上。因为伤势过重,杨庆文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0岁。

二、杨庆文同志用行动承诺了进取报国

在同事们眼里,杨庆文爱国进取,为了给祖国海事事业出一分力,他放弃了外企的高薪,甘愿从事每天爬机舱、下机房,又脏又累的船舶安检工作。

杨庆文出身航海世家,在进入海事队伍前,他是挪威一家船舶公司的华南区业务经理,收入颇丰。8月,杨庆文以甲类轮机长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广东海事局录取,成为了一名海事人员。到了海事局,许多同事不解地问他,放弃一个月数万元收入的工作,来干几千元收入的海事官,图什么?他回答说:“我对航海非常熟悉,但一直没有机会为祖国服务。每次在公司唱外国国歌时,我都觉得非常痛苦。”

在广州船舶安全检查站,杨庆文从事的是被称为“海上安全最后防线”的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站长徐伯友说,杨庆文的勤奋近乎疯狂。船舶安全检查依据的六大国际公约有1700多个条款,涉及15000多项技术标准,硬是被他啃下。为尽快熟练掌握海事业务,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由于英语基础良好,还被同事们称为“海事英语的活字典”。

杨庆文执法为民、清正廉洁,从生活小节、外在仪表到执法行为,时刻注意维护海事的良好形象。平时的工作无论多累,杨庆文都一定要把当天的制服洗干净,每次安检,他穿的制服都洁净工整,戴的安全帽都一尘不染。

在广州船舶安全检查站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杨庆文承担了大量的检查工作,他直接参与检查船舶200多艘次,发现缺陷1500多项,协助同事对低于公约标准的15艘船舶实施滞留。杨庆文用严格的监管和优质的服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水域安全,同时也赢得了被检查船舶的尊敬和赞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事的良好形象。

三、杨庆文同志用热情书写了敬业奉献

杨庆文身边的同事说,他对工作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脏活累活他总是第一个接,上船检查却总是最后一个从机舱出来。机舱里温度高、噪音大、空气浑浊、空间狭小,但他每次都是一丝不苟地检查,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今年imo(国际海事组织)将对我国国际海事公约履约情况进行审核。根据中国海事局的工作安排,广州港口国监督(psc)将作为访问点接受imo审核,这项工作需要对海事国际公约进行透彻理解,并用英文起草和编制接受imo审核的文件体系。经慎重考虑后,安检站将其中梳理海事公约框架文件的重任交给了杨庆文。

杨庆文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除了在正常工作时间认真准备外,他还将相关资料放在一个u盘里,利用晚上或周末加班加点。从2月初接受任务到他殉职,仅1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完成了整个框架文件大纲的梳理。

杨庆文殉职后,家人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贴身衣服里还放着那个用来装工作资料的u盘,这种敬业奉献精神让同事们无不感动落泪。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6: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这里是高端医疗设备的聚集地;有人说,这里是生死一线的交换站;在这里,你只要留意倾听,不间断的仪器报警声就会缠绕耳畔,嘟嘟嘟……这一声声似乎都是对生命的诉求,感觉就像身处前线的战场,时刻都在与死神搏斗。这里就是icu——重症监护病房,这里就是郑瑞强主任工作的地方。

悉心救治病人 以服务为中心

作为一名党员,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icu的专家,他对每一位病人都一视同仁,认真负责;作为科主任,每天值班、会诊、带教、上课连轴转,但只要是患者需要、工作需要,他总是全力以赴,乐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犹记那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叫董3岁小男孩被担架车推进icu病房,这个小家伙患有极其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3天前作了矫正手术,手术很成功,可术后发生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极度困难,这朵尚未开放的花苞仿佛走到了生命尽头。“切开气管,上呼吸机,首先解决呼吸问题!”郑主任果断地布置。然而,孩子呼吸道感染太严重了,气道阻力太大,这台国内最先进的呼吸机,竟然不起作用,大家只能看着显示屏上的脉冲曲线快要变成一根直线。郑主任急中生智改用最原始的方法,通过人工按捏气囊,向小欣宇的喉部输气。这是个技巧活,气囊必须按得不轻不重,轻了气量不够,重了又刺激孩子;又是个力气活,按几下谁都能做到,反复按几千下,几万下,并且站立不动,则对腕力和臂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那晚,他和助手轮流操作,整整按了8个小时,一边按气囊,一边观察孩子病情,为小欣宇脱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终于把董欣宇从“鬼门关”上拖了回来。后来,郑主任通过病原物培养,发现是一种超级细菌感染了他的肺部,于是迅速对症治疗,终于让小欣宇转危为安,整个抢救进行了8天8夜,他甚至连家都没回一趟。

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全国人民的精神大餐,其中的经典节目更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每当谈到这些,郑瑞强都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因为他从来没有机会完整地从头看到尾,他在扬州的8年生活中,至少有6顿年夜饭是在病房里吃的。顾此总会失彼,一心扑在病人和科室管理上的郑瑞强,对家庭有心无力。郑主任的爱人曾经算过一笔帐,他每天在病房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得多,每天跟同事、病人及家属讲的话要比跟她讲得话多得多。郑主任到扬州几年,只有两次回过河北老家,一次是因为父亲身体不好,还有一次是侄女结婚,老家的风俗是叔叔必须到场,而那次回去连路上加起来也就三天,在家只待了一天。前年郑主任的父母到扬州来了一次,是因为郑爸爸疑似胃癌,郑主任都没时间去接他们,还是远在新疆的哥哥送他们过来,查清楚不是胃癌,待了半个月就走了,也没陪父母逛逛。郑主任的女儿从出生到现在9岁了,郑爸爸那次还是第一次见孙女。欠爱人的就更多了,家里什么都顾不了。

钻研前沿技术 以质量为基础

在做好临床救治工作的同时,郑主任还带领大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他的努力下,已完成了多项在扬州地区开创性项目。例如单泵条件下持续净化治疗多脏器衰竭病人,胃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细菌过滤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监测指导休克期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性脱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ds肺开放与肺保护性治疗,医院感染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监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规范化治疗等项目。

在郑主任的带领下,这个科已经连续三年在江苏省icu年会获得共16篇优秀论文奖,也是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三,而省年会迄今为止也只办了三届。今年全国icu年会获奖论文共30篇,我院icu就获奖2篇。icu每年发表的中华医学会杂志的论文都在10篇以上。目前这个学科在苏中、苏北地区已处于领先位置,今年icu已搬进新的病房楼,无论是结构还是流程都非常合理,床位也扩大了一倍,硬件条件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目标是做到省内领先,在国内拥有话语权。

无私忘我奉献 以仁德为守则

郑主任一心扑在危重病人身上,所有的危重病人他都亲自参与抢救,常常是24小时不离开,深更半夜被叫到医院也是常有的事。他一直坚持节假日备班,即使出差在外,他每日电话询问病房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恢复情况。出差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医院查看病人。郑主任的医德也是有口皆碑的,工作这么多年,从没有拿过病人一分钱“红包”,每次收到“红包”,他都是让护理员送到病人帐户上,决不留下自己的姓名。他反复做的工作就是找来病人家属,分析病情,说明情况,做好沟通,直到理解和放心。对于郑主任来说,病人就是他的家人,他常常整夜坐在病人床边,和其他医生一边处理,一边讨论,一边观察,直到病人病情稳定顺利转出icu。他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使众多危重病人获得了新生,这几年来,科室完成了近4000例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成功率达95%以上

无论在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还是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郑主任都冲锋在第一线,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20xx年icu病房收治了一个不明原因性肺炎患者,当时高度怀疑有传染性,病人住入了隔离病房。郑主任恳切地对其他同事说:“病房里还有很多危重病人等待着我们抢救,咱们不能一起倒下,你们别进隔离病房,我进去就可以了。”就这样他一直陪在病人身边,坚决不让其他医生插手,亲自操作做气管插管、气管镜,整整一周时间他都没离开过病人。“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积极请缨赴灾区前线,后来为接受伤员去了四川,和大家一起将118名四川伤员运回扬州。作为icu专家,他对10位病情较重的病人重点关注,确保了重伤员平稳顺利到达扬州,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把病人当亲人 以满意为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医患纠纷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按说,icu属于高风险专业,一些病人家属在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后,仍没有实现挽救生命的愿望,难免产生心理不平衡。堪称奇迹的是,苏北医院icu自成立以来,却始终保持着“零红包、零投诉、零纠纷”的记录。郑主任常常开导医护人员,“如果把医术比作树冠,医德就如同树根,根深才能叶茂”。

记得,高邮一位农民,因为重症胰腺炎住进了icu病房,这种病治疗费用很高,而他家庭的经济状况却一贫如洗。郑主任首先在设计治疗方案时,就充分考虑到“成本最低化”,能用国产药物的坚决不用进口药物,能用普通药物的坚决不用特种药物,最后的结算费用比预期的节约了很多。为了进一步扶危济困,郑瑞强还发动icu全体医护人员捐款献爱心,共捐得4500余元。病人家属收到后特别用红包装起来,并流着泪说:“这是郑医生送给病人的红包。”

20xx年8月,郑主任接到美国抗感染化疗协会邀请,出席在波士顿举办的第五十届美国抗感染化疗年会。经医院批准,他办理了护照和签证,购买了9月10日从上海飞往美国的机票。就在成行之前,icu病房收治了一位大面积脑梗死的老妪,医院拟进行首例静脉溶栓治疗,而实际操作人非郑瑞强莫属。令病人家属万想不到的是,郑主任义无反顾地退掉了机票,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淡淡回答:“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从20xx年郑主任进入苏北医院到20xx年,8年了,他曾经自豪地说,这些年来他最大的收获不是自己的种种光环和荣耀,而是培养了如今医院icu的这个团队,团队里的每一份子都有想法,有冲劲,不畏惧任何艰难和挑战,他们和我一样由衷的热爱医生这个职业,icu这项事业。而icu每位医护人员也都深深感慨——“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篇7:航天英雄个人主要事迹

在中国航天史上,乘“神五”飞出地球的杨利伟是第一位天空人。作为杨利伟的队伍和好朋友,___那时还不为人所知。直到“神六”发射时,与___搭挡的他成为第二梯队成员,不少人才知道,在表里河山的山西省,关公故乡出了一个名___的航天员。

记者至今仍然记得,“神六”发射的前夜,___的家人在东杨家卓村老家的西房里看电视的场面。当时,屋子里有不少人。除了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海鹏的弟弟海龙也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家里,加上海鹏的妹妹艳芳一家和一些为他们高兴赶到的邻居。___老家是热闹非凡。

后来,看到儿子没有成为“神六”上的航天员,景靠喜仍然感到非常高兴。“没有用上第二梯队,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先进可靠。我相信“神七”发射时,儿子会更神气。”而这一预测果然说中了。这次“神七”发射,___成了正选的3名航天员中的一个。他是山西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太空人。

从1993年选入国家航天员大队后,___只会过两次老家。一次是1998年,___的儿子还很小时,他匆匆忙忙赶回,接父母去他北京的家。那次,他的父母一待就是5年,直到在20_年底才会到运城老家。

___的第二次回家,是20_年。那时“神六”已成功发射并返回,他虽是第二梯队人选,却已被大众媒体放大成了几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听说他回到运城,记者还专门赶去见他。晚上在___住的弟弟景海龙位于中心血站后的家单元楼客厅,记者还与一身戎装,话语不多却英气逼人合影,留下了他回运城的影响记录。

因为训练的任务重,___第二天就和妻子、儿子匆匆返回北京,满打满算,他那次在老家只待了有三四天。

不仅很少回家,连电话都很少打。对此,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却丝毫没有抱怨儿子的意思,一直夸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很孝顺和成才。景靠喜还嫌王珍玲有时念叨,嚷人似的说:“咱海鹏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咱可不能嫌娃不给家里打电话。”

景海龙作为弟弟,平时也很难与___有联系。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和哥哥的通话次数都十分有限。多数的时候,是哥哥给他发短信,要他照顾好父母,注意两位老人的身体。而从去年后半年到现在,进入训练的哥哥没有和他同过一次话,也没发一次信息。他发的信息也没有回复。他说,他很理解哥哥。

王珍玲老人则说海鹏一直给她寄钱。按海鹏的说法,是海龙在老家照顾两位老人,他不能让弟弟在经济上受屈。每年,海鹏都要给父母寄上四五千元,进入准备上“神七”的封闭训练后,海鹏不能与家人联系,在北京航天城的张萍就安排给公婆寄了一次钱。去年海龙买新房时,尽管告哥哥款已够用,海鹏过意不去,仍然寄回一笔数目不算太小钱。

___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是在今年8月7日的晚上。他当时将电话打在东杨家卓村老家,在问了父母的身体情况后,提醒父母别忘了在第二天晚上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接电话时,景靠喜心里虽想知道这次儿子是否会上“神七”,又明白儿子不会告诉他。最后,他只是说儿子不要操心他们,好好训练,一旦有任务,就一定能圆满完成。

最近一个月,随着“神七”发射日期的越来越近,不断有来自各地的记者采访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景海龙也是应接不暇。得知儿子是“神七”航天员的热门人选,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看电视,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脸慈祥的景靠喜说,“神六”时儿子未能上天,自己当然希望此次他能够一偿夙愿。但是“上不上天我们都高兴,这是国家对他的考验,希望他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篇8:航天英雄个人主要事迹

___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学、初中,高中时,先是在安邑中学,后来为考上飞行员,又转到离家较远的解州。在解州中学,他被招收为飞行员。

___的母亲王珍玲至今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儿子初中升高中,因为中考成绩不错,海鹏被解州中学录取。解州中学离家三十多公里,当时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

“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海鹏要到解州中学上学,就必须住校,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里肯定花不起钱!”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后,想让海鹏去离家比较近的安邑中学。安邑离家近,可以不时地回家来吃饭,还可带上干粮在学校吃。”

“海鹏很听话,在安邑上了学。没过多长时间,他又来说服我们,坚持要去解州。后来看说服不了我们,就自己拿上行李,头也不回走着去了解州。当时还下着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鹏知道家里紧张,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回家,他不是选择走路,就是蹭有自行车的同学顺路车。现在想来,不是去解州,海鹏就不会选上飞行员。而不是飞行员,也就根本没有当航天员的机遇。”

话很少、特懂事、很要强、有主见。这是表兄杨海泉对___的评价。杨海泉比___大一岁,两人不仅是姑舅关系的表兄弟,还是小学和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玩伴。杨海泉如今是东杨家卓村的人物,在村里的南面建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酿造厂,有好几部汽车。但提起表弟,杨海泉却满脸都是佩服,念叨海鹏从小就是他俩的主心骨。

篇9:《榜样3》榜样人物: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_事迹材料_网

《榜样3》榜样人物: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

20xx年11月0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榜样3》专题节目学习宣传工作。该节目将于11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间8点档首播。下面整理了《榜样3》专题学习视频中人物的事迹供大家学习。下面要介绍的榜样人物是: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

西安城南,大雁塔北,测绘路旁,

驻扎着这样一支中国经济建设野战军队伍:

自1954年成立以来,他们几代人满怀理想和激情,

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60多年来,这支队伍中有46名队员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生命。

他们的遗骨,大多永远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

他们就是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

国测一大队老中青三代

建队64年来,

他们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

48次踏入新疆腹地,

足迹遍布全国除中国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徒步行程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

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

借来的队服

1939年出生的郁期青已经将近80高龄,

40年的测绘生涯,他的足迹踏遍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里,

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全程参与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

和团队成员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

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确高程为海拔8848.13米。

节目录制时,年轻的同事将现在的红色队服借给他穿,

老先生穿着一直说好看。

不是我,是我们

和导演沟通时被问到,“您接到信,有什么感想和感受?”

他回答说,“意外、激动、振奋、温暖”,

又强调说,“不是我,是我们”,

“是对所有共产党员提出了要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10:学习抗雪灾英雄事迹_事迹材料_网

学习抗雪灾英雄事迹

2月4日7时5分,31岁的交警姜军平在大雪中执勤时不幸被一辆汽车撞伤,生命垂危,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中。医生诊断为颅内弥漫性轴索损伤。在抗击雪灾中负伤昏迷的杭州好交警姜军平的事迹连日来在杭州掀起一阵又一阵的爱心热潮。他的病情牵动着无数市民的心。每天都有大批的市民来到他的病床前,看望他,期待他早日苏醒。元宵节那天,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杭州市总工会领导和大批市民自发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看望慰问姜军平。

自姜军平入院以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省委常委、公安厅长王辉忠,杭州市市长蔡奇等省市领导专程前往省人民医院看望,指示医院不惜代价全力抢救,并慰问家属。

据杭州市公安局宣传处陈福介绍,经过杭州、上海、北京的医学专家、医护人员半个月时间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姜军平的伤势已经明显好转,今天已经会点头,会说“嗯”“好”“快”等简单的字,并用手势做“ok”形状。

专程从上海赶来的神经外科专家江基尧在会诊后说:“姜军平可以说是在慢慢苏醒,但意识还没有完全恢复。情况比较稳定,还在好转,有望能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姜军平的负伤,给他原本就清贫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社会各界纷纷自发为他捐钱捐物。杭州市人民广播电台西湖之声和两岸三地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分别捐款1万元。杭州市机动车废气污染管理处和杭州市交通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捐款XX元。下沙七格村委会捐款1000元。75岁的杭州市民胡品华从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拿出1000元送到医院。曾在大雪中发生事故受到民警热心帮助的司机也送来200元捐款。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内部发出倡议,一大批民警纷纷响应,自愿捐款,帮助英雄家属渡过难关。

截至02月21日,杭州社会各界人士向姜军平热心捐款已达33.67万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抗雪英雄交警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