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报告范文(汇集18篇)

发布于2024-09-03 19:46,全文约 40104 字

篇1: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8]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一是狠抓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认真落实湖北节能降耗三体系方案,突出抓好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电力、有色金属、机械汽车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强化年综合能耗5千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管理。

二是加快节能降耗技术开发与推广运用。把技术创新作为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对重点行业现有生产能力进行调整和改造,找准行业节能的关键点,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在搞好和总结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第二批试点。逐步完善企业、产业园区和区域3个层面的循环链条,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优秀示范企业、工业园区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区)。

四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平板玻璃、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重点落实小造纸、小水泥、小煤矿、小炼焦等“十五小”和“新五小”专项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是形成有效的工业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配置和价格改革,加大对黄磷、电石、铁合金、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的力度。贯彻落实国家促进节能降耗的财税、金融、价格、准入等政策措施。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产业之一。科教优势是湖北最大的优势。发挥科技优势,关键要在推进产业化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研人员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努力把科技能量、科教优势转化为新的资源财富、产能和市场需求,把科教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要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东湖、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主要载体,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和优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

完善智力资本股权激励政策,激励科研人员走向市场,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抓好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要切实用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生物和光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作用。

(三)发挥水力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水力发电

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和建成后低成本的优势。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缺煤、少油、乏气,但水能资源丰富。湖北山多、河多、湖多,充沛的水量、较大的河道落差,为湖北提供了宝贵的水能资源。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591万千瓦,可开发的500千瓦及以上水力发电装机容量2994万千瓦,仅次于川、滇、藏而居全国第4位。如全部开发,年发电量可达到1493.5亿千瓦时,相当于6000万吨标准煤。

各地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讲求实效,把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合理建设水电项目,促进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对洁净煤发电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湖北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湖北电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水火调节、负荷发展和跨省联网的需要,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

共9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

篇2: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4]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2.湖北应努力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相对国内其他地区,湖北建设生态文明的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还比较协调,特别是湖北拥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这个平台,中央给了湖北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具有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解决思想,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按照“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模式的要求,积极主动抓好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把湖北纳入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

3.湖北能够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湖北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条件较好,择其要者,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武汉城市圈逐步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域。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调整,正逐步向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高”产业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低碳特征明显。

二是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基础。湖北具备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优势。目前风能和生物质能以形成产业基础。作为湖北低碳技术产业的龙头,武汉凯迪电力和东湖高新,已形成了以脱硫、生物发电、生物柴油、环保工程为核心的产业链。

三是发展空间较为充足。低碳经济示范区主要将在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储备,湖北武汉城市圈具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四是科教人才优势明显。湖北省聚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具备研发、实施低碳经济的人才基础。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就大有希望。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湖北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机遇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以此为新起点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面对经济金融危机,通过开展技术创新,转变产业结构,发展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就能获得新一轮大发展,转危为机。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克服滞涨危机时,通过大力发展以电子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新经济浪潮,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获得了后来近20年的快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什么产业、什么热点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趋势判断,那就是新能源,就是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其它发达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特别是用于调整经济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投资明显增加,这无疑为湖北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因此,湖北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应坚持“应急”和“谋远”两手抓的方略,在保证当前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突破口,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不懈努力

共9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

篇3: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我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根据农业部对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调查的标准,全省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522个,固定资产135.11亿元,销售总额426.33亿元,创利税34.14亿元,带动农户299万户,联结基地1014万亩。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560个,占34.5%;中介组织带动型307个,占6.79%;专业市场带动型239个,占5.28%。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不断壮大。据统计,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除杭州灯塔养殖总场外拥有资产15.96亿元,固定资产8.7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交易)31.17亿元,创利1.11亿元,上交税收0.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7%、21.05%、14.93%、13.98%和10.14%,带动农户14.93万户,建立基地57万多亩。2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产31.22亿元,固定资产9.9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25.78亿元,创利1.2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15.72%、2.55%和4.96%,带动农户62.64万户,建立基地205.6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如温州安达集团公司原是一家以加工淡水鱼和海洋低值鱼为主的水产加工企业,近几年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移,加工出口毛豆、芋艿、马蹄笋、榨菜、速冻磨菇等5大系列26个品种,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农水产品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XX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XX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常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篇4: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7]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三)对加快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很高,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2.着手建立湖北低碳经济试验区。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推广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建议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对于试验区,省里可安排一些低碳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并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

3.积极争取国家在湖北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湖北争取国家在鄂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有利条件较多:一是湖北是能源匮乏省份,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二是武汉城市圈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与发展低碳经济完全一致;三是湖北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丰富,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省有关部门应尽早向国家相关部委做好汇报,多争取一些低碳经济试验和推广项目。

4.抓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技术、应用等问题作出专题研究,并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意见,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给予激励政策。

5.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省委常委会组织一次低碳经济的集中学习,以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意义和好处,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湖北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重化工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低碳经济正好反映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共性要求,有利于发挥湖北综合优势,激活各种经济资源,形成湖北发展的新动力源和新支撑点。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湖北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加快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带来新的契机。

(一)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些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是节能减排的压力所在。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有效改观,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产业不能用传统的办法求发展,而必须运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和新发展模式来谋划传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共9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

篇5:2024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2019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十妇儿工委()1号《关于在全市开展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评估检查的通知》精神,房县妇儿工委办公室于六月二十日召开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及部分乡镇的迎检工作会议,对全县—XX年以来妇儿工委主要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全县妇儿工委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妇女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XX年,全县就业人员女性比例达45%,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比例达34.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中女性比例达3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中女性比例达42%,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女性比例达54%,各项指标均比XX年有所提高.

2.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指标完成情况:全县女人大代表24人,占10.2%,女政协委员39人,占19%,均比XX年上升0.1和4个百分点;县级党员领导班子中女性4人,占14.8%,比XX年上升3.7个百分点,县级政府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1人,占16.7%,与XX年持平;全县女干部3009人,占干部总数的28.6%,比XX年上升0.46个百分点;村民委员会中女性比重为11.17%,比XX年增长6.78个百分点。

3、妇女儿童与教育指标完成情况: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9%,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8.9%,青壮年识字率达99%;几项指标均与XX年持平。

4、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完成情况:婴儿死亡率为15.9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达7.43%,孕妇住院分娩率达84.6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73.56%;孕产妇死亡率为86.78/10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67.58%,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6.17:100。

5、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指标完成情况: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作案人员比重XX年达16.5%,比XX年下降26.2个百分点,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妇女儿童所占比重XX年达9.2%,比XX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妇儿工委领导机构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了推动两个规划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层层建立领导机构。1993年元月,房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主任,分管文教卫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委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和县妇联主席任副主任。妇儿工委下设办公室,由县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妇联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XX年12月,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房县妇女(—XX年)发展规划》和《房县儿童(—XX年)发展规划》,将每年的0.40万元妇儿工委专项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由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担任组长,乡镇妇联主席及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辖区的妇女儿童工作。XX年6月,县妇儿工委又成立了两个规划监测专家评估组和统计监测组。近四年来,县、乡两级的妇儿工委领导和成员虽经三次调整,但力量从未削弱,工作从未松懈,真正做到了政府主导、领导挂帅、经费落实、专人负责、工作到位。

二是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解两个规划指标。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以后,县妇儿工委统一协调,制定出两个规划的目标责任分解书,并以房妇儿工委()1、2号文件分别下发至各乡镇及成员单位,同时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制定了检查评估工作方案。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将规划目标列入本部门的量化目标考核中,制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按年度达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以保证规划目标的稳步推进和落实。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检查、督促作用,及时分析总结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每年的评估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为县委和政府正确决策妇女儿童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两个规划是关系到妇女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的综合规划,需要各成员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县妇儿工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由全体委员和联络员参加的工作会议,总体研究和部署工作,围绕实施两个规划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协调,促使各单位达成共识。如县妇儿工委协调组织、宣传部门加大培养选拨女干部和宣传优秀妇女干部典型的工作力度;教育、卫生部门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妇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成立了妇女创业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妇女再就业基地;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和虐待、残害妇女儿童等犯罪活动的力度,其它各成员单位,根据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能,通力合作,为逐步实现规划目标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

(二)结合实际,抓好妇儿工委的重难点工作

一是积极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与水平。我县一贯把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推动妇女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要求,县妇儿工委办公室配合县委组织部积极培养和推荐优秀妇女干部,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妇女干部被选送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全县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女干部3009人,占干部总数的28.6%,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分别配有一名女领导干部,全县20个乡镇(场)有13个乡镇党政班子中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并有两人担任正职,县直机关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比例达40%,全县有女党员1920人,占党员比例的10%。女人大代表24人,占10.2%,女政协委员39人,占19%。几年来,我县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力度,做到同等条件下重点培养,优先使用,并让她们在实践中唱主角,挑重担,有23名女干部选拨进了乡镇领导班子,43名女干部进入县直部办委局领导班子。在加强妇女人才建设共作中,对全县800多名各类优秀妇女人才登记造册,归档管理,建立女后备干部人才库87人。这些女干部女科技人员在科技、教育、卫生等岗位上,充分展新她们的聪敏才智,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半边天作用。

二是努力构建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工作格局。全县已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县、乡、村三级维权工作领导机构,设立维权网点260个,XX年由县妇联牵头,14家单位联合成立了维权领导小组;XX年4月,县妇联与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房县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倾心为全县广大妇女儿童服务,积极为贫困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政法部门多次开展“打拐”、“禁娼”和“打黄扫非”、“禁毒”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不法行为,几年来破获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种刑事案件58件,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0起。县妇联从XX年以来,共接待来信来访390件,调查处理375件,结案率达95%以上。XX年县妇联制定了房县创建“无家庭暴力社区”实施方案,创建乡级示范点4个,村级示范点20个,8个县直示范单位,并向全县8万个家庭发放了“反对家庭暴力、建设美好家园”倡议书,开展了婚姻家庭及家庭暴力问卷调查,印发问卷2500份,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同时,县妇联聘请1名常年法律顾问,为受害妇女代理诉讼案件,开办了妇女“148”热线电话等援助项目,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形成了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工作格局。

三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妇女创业和再就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局加强妇女就业和劳动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通过举办下岗女工各项技能培训班,建立女工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搭建就业平台,帮助下岗女工寻找就业岗位。县妇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今年3至4月联合成立了“房县妇女创业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妇女再就业基地,建立下岗女工档案520份,已为75名下岗女工安排就业。同时,为了鼓励下岗女工自主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如XX年“三八”节期间,表彰了4名再就业女明星,21名巾帼创业标兵。在房县新闻合频道开办了“巾帼风彩”电视专题节目,宣传了下岗女工刘国华创办陵丰化肥有限公司,养鸡大户王天琴、羊牛大户杨宏、养羊大户袁丁,酿酒大户李宏兰等8位女性的先进事迹,激发了房县妇女创业与再就业的激情,促进了房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着力提高卫生保健水平,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卫生保健工作是规划的重要指标,县卫生局把落实规划目标作为重要职责纳入整体工作之中。一是制定了卫生局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下达到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等业务指导单位,将工作指标分解到县、乡、村医疗保健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实施两纲工作纳入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院长任期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了三级卫生网络。县、乡、村设置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在待遇上给予倾斜,在办证验证等环节中给予一定的减免。几年来,先后争取到ⅳ项目,母婴安全活动项目,降低孕产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艾滋病全球基金项目,国家投资总额达12万元,县财政也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0万元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完成女职工健康检查20904人,婚检1154人,小学生健康检查773人。四是对48名孕产妇,实施了贫困救助。同时,清理了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助产士1名,先后撤消了4个办证机构。这些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五是切实保障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县教育局在不断加强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学校基础建设发展较快,全县已基本消除危房,建立了标准化校园;二是基础教育程度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72.3%;三是基本形成了小、初、高三位一体的办学网络。全县乡乡有成校,每年培训学员3万多人次,堵住了新文盲渠道;四是普九达标验收以后,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培训,达到持证上岗,开展了师德师风整顿,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五是大力开办家长学校。全县现有家长学校133所,其中争创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三所,县级示范性家长学校5所,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75期,培训家教骨干多人次,累计培训学员达1.5万人次。同时,团县委开展的“希望工程”救助贫困学生1200人,救助资金24万元。县妇联利用“春蕾计划”筹集资金18.3万元,资助女童1412人次。县妇联、县教育局还联合制定了《房县家教“十五”计划》,对“十五”家教工作进行了监测评估。XX年9月,县妇儿工委办公室与县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推出了“爱心助学”电视专题栏目,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教育局等单位领导发表了热情详溢的讲话;县妇联还以房妇()2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三优”知识家庭道德宣传月的通知》,制定了实施方案,创办了妇儿工委示范点,发放了宣传资料,这些活动的开展多层次地提高了儿童家长的整体素质,密切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三)加大实施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履行妇儿工委办公室职责

几年来,县妇儿工委办公室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协调优势,积极争取县委、政府重视、支持,为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开展好妇女儿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利用新两纲规划颁布之机,组织了以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宣传活动,对新两纲的主要内容印发了宣传资料1200份,刷写了固定性标语,组织宣传车下乡镇巡回播放主要指标情况;二是先后举办两纲培训班4次,培训人员223人,由县教育局、卫生局、统计局、组织部、农委等部门专家授课,使受训人员理解了两纲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三是召开了实施新两纲规划的经验交流会议。XX年11月,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召开了妇女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统计局、桥上乡政府五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典型发言,会上表彰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了实施两纲规划的主要任务。四是利用每年的“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12.4”法制宣传日、两纲规划宣传月等大型节日,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五是举办了妇女儿童工作试点。XX年10月,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在城关镇和门古镇创办了两个妇儿工委示范点,城关镇以联观社区为主,开展了以家庭文明建设,美化环境,提高妇女文化素质为主的创建活动,评选出了十佳母亲,五好文明家庭,好丈夫,好婆媳,敬老好儿女,文体之家,学习之家等25户优秀家庭;门古镇政府对照新两纲规划的要求,明确了镇直成员单位职责,分解了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书,特别是对教育、卫生两个部门的重要指标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促进了两纲规划的实施。

三、实施两纲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之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极少数单位对妇女儿童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工作有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个别指标与XX年同比有所下降,没有完成两纲指标任务,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只达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只达28.4%,未成年人犯罪率比XX年上升2.3个百分点。

3、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比例不高,离规划指标任务相差很大一段距离,村民委员会中女性比重有待得高。

4、由于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流失过多,待遇过低,导致基层保健网络不健全,基层卫生工作有些滞后。

四、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服务,妇女适应社会能力的完全健康状态是反映妇女生存状况的基本指标,要贯彻落实妇幼卫生保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权利。卫生局要牵头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婚前医学检查的意义和“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加强教育引导力度,努力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2、妇女与男子平等获得经济权利、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是妇女发展的基本条件。县劳社局、县妇联、县民政局等成员单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创业及再就业工作重点,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开展下岗女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加大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服务工作力度,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降低失业率。

3、加大对农村妇女儿童事业的扶持力度。如:农村改水、改厕、贫困救助、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的改善等。

4、坚决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期整治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拐卖、妇女、遗弃、残害妇女儿童案件,要加大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

5、加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一项政府工作,各级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要及时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各部门要加强对监测评估工作的重视,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及时准确提供有关的资料信息,使我县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得以及时反馈,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确定妇女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确保儿童规划目标的实现。

实施两纲规划目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几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行为,争取领导重视,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投入,加强部门配合,密切工作协作,是完成纲要规划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二是积极实施两纲规划,是促进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开展行之有效的两纲规划宣传活动,为两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大大增强妇女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指标离规划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两纲”的总体目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最终完成两纲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篇6:2024沪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2018沪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

今天公布的“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本市仅有43.5%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仅有17.2%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

“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是市妇儿工委委托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旨在配合《上海儿童发展“”规划》研制而开展的问卷调查研究。

过半学生每天在校体锻不到1小时

仅有43.5%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42.9%的学生为30分钟-1小时,13.6%的学生在校体锻时间不足半小时。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校体锻时间超过1小时的仅为33.3%和8.8%。体育锻炼时间不够的儿童感到上体育课有困难的比例远远高于体锻时间充足的儿童。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少于半小时、几乎没有体锻时间的儿童中,上体育课从不感到困难的分别占52.4%、28.3%和19.1%。

仅17.2%的小学生睡足10小时

只有17.2%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19.1%的初中生达到9小时以上,17.9%高中生中达到8小时以上。换言之,各个年龄阶段达到睡眠时间标准的儿童都不足两成,其中高中生的睡眠不足情况尤为严重,10.7%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

33.9%的儿童感觉学习压力大

33.9%的儿童觉得学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43.4%的儿童认为学习压力“一般”,15.9%认为“不太大”,6.9%认为“完全没压力”。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比例分别为27.2%、38.5%和54.3%。

儿童学业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还来自于家长。调查显示,每天完成学校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8.7%,1-3小时的占45.4%。除此以外,有71.8%的父母会为孩子布置课外作业。参加课外补习、兴趣特长班也是儿童每天的主要任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每天参加课外补习的分别为50.4%、73.1%和66.5%;每天参加兴趣特长班的分别占59.2%、43.1%和25.8%。

孩子渴望“自由安排”闲暇时间

高比例、高强度的校外学习安排无疑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课余时间。儿童在回答“你最希望在闲暇时间干什么?”时,排名第一的选项是“由我自由安排活动”,有32.4%的儿童选择此项。位居其后的选择分别是看课外书,占16.5%;玩电脑,占16.1%;体育运动,占13.6%。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由我自由安排活动”的希望尤为强烈,分别有42.3%和44.6%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此项。

高学历家长对孩子要求更高

对儿童每天的时间安排进行取值计算,结果显示,父亲学历为研究生的儿童每天花在课外阅读、课外补习、参加兴趣特长班和做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的时间分别为1.6小时、1.8小时、1.5小时和1小时,明显高于父亲为其他学历层次的儿童。这一方面表明学历层次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昭示着家长的文化资本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逾三分之一儿童遭遇过无人照顾

被照顾是儿童的基本福利。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儿童遭遇过无人照顾。其中,平时课后曾经有过无人照顾经历的儿童比例为37.8%,寒暑假遭遇无人照顾的占31.2%,周末节假日遭遇无人照顾的占29.4%,家里临时有事无人照顾的占39.1%。

半数父亲与儿童互动不足

父亲与儿童每天互动时间,包括吃饭、聊天、散步、画画、讲故事、体育锻炼等在内,平均为77分钟,中位数为50分钟。有50%的父亲每天与孩子的互动时间不足1小时。母亲与儿童每天的互动时间平均为110分钟,中位数为1小时。有32.7%的母亲每天与儿童的互动时间不足1小时。

篇7:沪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沪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

今天公布的“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本市仅有43。5%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仅有17。2%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

“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是市妇儿工委委托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旨在配合《上海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研制而开展的问卷调查研究。

过半学生每天在校体锻不到1小时

仅有43。5%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42。9%的学生为30分钟—1小时,13。6%的学生在校体锻时间不足半小时。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校体锻时间超过1小时的仅为33。3%和8。8%。体育锻炼时间不够的儿童感到上体育课有困难的比例远远高于体锻时间充足的儿童。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少于半小时、几乎没有体锻时间的儿童中,上体育课从不感到困难的分别占52。4%、28。3%和19。1%。

仅17。2%的小学生睡足10小时

只有17。2%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19。1%的初中生达到9小时以上,17。9%高中生中达到8小时以上。换言之,各个年龄阶段达到睡眠时间标准的儿童都不足两成,其中高中生的睡眠不足情况尤为严重,10。7%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

33。9%的儿童感觉学习压力大

33。9%的儿童觉得学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43。4%的儿童认为学习压力“一般”,15。9%认为“不太大”,6。9%认为“完全没压力”。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比例分别为27。2%、38。5%和54。3%。

儿童学业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还来自于家长。调查显示,每天完成学校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8。7%,1—3小时的占45。4%。除此以外,有71。8%的父母会为孩子布置课外作业。参加课外补习、兴趣特长班也是儿童每天的主要任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每天参加课外补习的分别为50。4%、73。1%和66。5%;每天参加兴趣特长班的分别占59。2%、43。1%和25。8%。

孩子渴望“自由安排”闲暇时间

高比例、高强度的校外学习安排无疑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课余时间。儿童在回答“你最希望在闲暇时间干什么?”时,排名第一的选项是“由我自由安排活动”,有32。4%的儿童选择此项。位居其后的选择分别是看课外书,占16。5%;玩电脑,占16。1%;体育运动,占13。6%。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由我自由安排活动”的希望尤为强烈,分别有42。3%和44。6%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此项。

高学历家长对孩子要求更高

对儿童每天的时间安排进行取值计算,结果显示,父亲学历为研究生的儿童每天花在课外阅读、课外补习、参加兴趣特长班和做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的时间分别为1。6小时、1。8小时、1。5小时和1小时,明显高于父亲为其他学历层次的儿童。这一方面表明学历层次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昭示着家长的文化资本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逾三分之一儿童遭遇过无人照顾

被照顾是儿童的基本福利。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儿童遭遇过无人照顾。其中,平时课后曾经有过无人照顾经历的儿童比例为37。8%,寒暑假遭遇无人照顾的占31。2%,周末节假日遭遇无人照顾的占29。4%,家里临时有事无人照顾的占39。1%。

半数父亲与儿童互动不足

父亲与儿童每天互动时间,包括吃饭、聊天、散步、画画、讲故事、体育锻炼等在内,平均为77分钟,中位数为50分钟。有50%的父亲每天与孩子的互动时间不足1小时。母亲与儿童每天的互动时间平均为110分钟,中位数为1小时。有32。7%的母亲每天与儿童的互动时间不足1小时。

篇8: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调研报告

对策思考:挖掘资源,提高课程研发能力。学校将依据课程文化核心价值,不断吸收先进的课程文化,优化课程发展。加强研发校本课程的技术培训,加强校际联动、家校联动,挖掘资源,整合资源,不断完善拓展型课程与探究型课程建设。

突破点三:学校班级数增多、学额偏高,但教师编制过紧,给保证师资配备的稳定性带来较大难度;其次学科教师分布不均,兼职教师过多,没有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的专职教师,对兼任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没有形成体系。

对策思考:加强制度保障,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学校会以积极姿态面对现状,进一步用学校发展愿景激励教师发展,完善激励机制与培训制度,积极挖掘潜力,加强校本培训,合理调配师资,优化课程实施,促进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

.11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篇9: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_调研报告_网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联系情况,就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产品流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作用   ㈠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按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含义,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而扶持一批加工流通和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增强其竞争、辐射、带动能力,则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㈡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这一形式的首要特征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农业生产经营要求适应“以销定产”、“大规模生产、批量化与网络化销售”的特点,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以农产品流通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㈢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联系。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一是二者具有相同共性。都是市场经济产物,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二是农产品流通对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产品流通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可以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的规模经济功能可以促进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基地化建设。三是农业产业化为农产品流通拓宽空间。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对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市场体系的发展,从而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农产品流通现状   农产品流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系统、供销系统、粮食系统企业购销转变到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中介组织、销售组织经纪人为辅的销售渠道。目前,我市有农贸市场90多个,面积约252173平方米,其中较大的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6个,面积9956平方米,年交易额9.5亿元;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4个,面积8300平方米,年交易额10亿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个,面积3023平方米,年交易额近亿元。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流通销售组织200多个,专、兼职经纪人约2600多人,约有50%—70%农产品通过专职经纪人和销售组织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我市大宗农产品主要流通形式有:各销售组织、公司、个人向外销售,外地到产地收购运销,当地市场销售。   总的来说,当前我市农产品流通形势是好的,主要的大宗农产品都能及时销售完毕,没有形成积压,但仍有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农民的收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㈠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农产品价格是由市场来进行调节的,而市场调节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多年来,由于信息闭塞原因,我市农产品的销售是被动的,主要由外地商贩收购,价格也由外地商贩确定,对外地市场销售行情和价格不了解不清楚,造成了丰年农民增产不增收。   ㈡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产品流通,已经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我市90多家农贸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的,而且分布不尽合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的需要。   ㈢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经济效益难于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种多、繁、杂,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差,大路货偏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不能形成具有影响的龙头产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所以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要用优化的体制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   ㈣“加工订单”兑现率不高。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能力差,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产品的进一步流通。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对策   我市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应当按照思想的要求,以及自治区“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㈠制定农产品流通发展规划。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产品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市必须从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密切结合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一些成功经验,制定出我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并形成方案,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㈡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要编制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发展规划和整顿规范方案。二要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当前,我市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加快合浦山口“两广综合市场”建设步伐。   ㈢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一是整合我市已有的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尽快的构建市、县(区)、镇(乡)、村四级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二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员对信息技术的维护、收集、处理、分析、发布能力。       (四)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商户企业化,在税费、资金和经营上予以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

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我市应重点发展培育加工流通和出口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出路。如合浦鸿雁食品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通过扶持农户养鹅加工鹅肥肝出口,带领农民进入市场,使养鹅业得到迅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㈤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品牌价值一旦凸现,就会被越来越多人认识、接受。我市应进一步加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为农产品流通品牌化打下良好基础。当前应重点抓好香山鸡嘴荔、金品优质果菜、天鲜鱼糜制品等一批农产品品牌。   ㈥重点扶持产销大户发展。规模生产是效益的基础,是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抓好产销大户的发展,对搞好农产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当前我市应通过抓示范、树典型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种养销售专业大户,形成一批专业规模产销队伍。如市银海区平阳村西瓜大王冯辉友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不但每年种植几百亩西瓜,而且帮助瓜农销售西瓜数百吨,在他的带动下,已形成一批种销西瓜的能人和专业户。   ㈦加强流通队伍的建设。流通队伍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我市农产品流通。因此,我市要加强流通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流通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扶持壮大一批流通组织,全面开展对流通经纪人的培训。目前我市约有50%—71%农产品通过专兼职经纪人和销售组织销往全国各地。   ㈧创新农产品流通形式。在发展农产品流通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利用展销和信息服务等形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我市应利用各地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销博览会,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参加展销活动,以此产品宣传和扩大销售额,增加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合作和了解,调整生产经营方向。

篇10:中心小学儿童教育发展工作报告_考察报告_网

中心小学儿童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中心小学作为区镇的一所优质小学,建校已有60余年的历史。几经春华秋实,学校的办学质量愈来愈高,师生团队愈来愈壮大。如今学校共占地17178平方米,XX年新建并投入使用教学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学校现有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等硬件设施齐全、质量一流的专用教室,这是我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固堡垒。学校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769人,教职工31人,其中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1人,中师5人,学历合格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1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人,市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22人,这是我们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不竭源泉,是我们大力实施儿童教育发展工作的可靠保障。。

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奋战,学校已连续三年被区教育局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区百姓满意学校”;XX年12月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学工作示范学校”,凭借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规范化的办学理念,学校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和课题实验,XX年我校成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研究》实验基地,早在1997年学校就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十年磨一剑,XX年12月学校被泰安市教育局授予“校园文化建设aaa学校";学校不断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工作,于2012年3月份评为“区平安校园”、4月份荣获“区文明礼仪示范校”,学校的德育教育新四化案例荣获“泰安市德育教育十佳案例评选”一等奖。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我校对于儿童发展工作的信心与力量。现将本学年度学校儿童教育发展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千方百计做好儿童与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狠抓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对健康教师的再培训,不断强化对健康教师基础业务的检查力度。要求健康教师制定严格科学的学期计划,不定期督查健康教师的上课常规,特别要求健康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将健康教育教材用活、教实,向学生传授全面的健康常识。教有余力的教师,适当围绕健康教育教材做延伸与拓展,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强化健康常识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巩固。每个学期末,素质教育报告单体现出健康教育的等级,给学生、给家长一份放心的答卷。

学校结合健康教育的单元主题内容,拟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与校历时,专门体现出“健康教育”的内容,如2012至2012学年度下学期,学校通过校广播召开了“如何预防中暑”、“如何防溺水及自救”等常识的主题大会。每周班会课,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时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如“夏季饮食卫生”、“冬季预防流感”等专题,这一系列健康教育的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水平。

学校水质严重不达标,为保障孩子们的人身健康,学校经研究通过,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小学部的“饮用纯净水”工程,这一工程赢得了全体家长的一致认可,孩子们喝上放心水,身体自然就有了健康的保证。同时学校严把食堂饭菜质量卫生关,切实将学生的健康放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与营养作为全校工作的核心与宗旨来抓。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11: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9]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四)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全面促进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应以技术进步为基础,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广泛应用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节能型家电、环保型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其技术转移、设备制造、产品生产和相关服务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融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地区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地区对湖北的技术转让。通过以上手段,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

新能源汽车作为现代交通领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争夺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率先实现新能源在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谁就能占据未来的发展先机。在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电动汽车研发和运营,近年已为电动汽车建充电场站28个。目前,全市投入运营的319台各类新能源汽车运营总里程超过1600万公里,运送乘客超过3000万人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0吨,节油1100万升,其示范效应已全面凸现。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预计到XX年,国家将通过税收及财政补贴的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多亿元。因此,我们必须抢抓这一机遇,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制高点。

为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今年,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将根据XX年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实际安装应用量,相应安排补贴资金,以确保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也要按照《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规定,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对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运用、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等建筑节能给予鼓励和扶持。对生产、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共9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

篇12: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6]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二)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在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既要着眼于解决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又要通过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使低碳经济产业成为湖北新的支柱产业。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1.积极发展核电。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经济能源。与火电相比,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氮氧化物。对于缺煤、少油、乏气的湖北来说,发展核电其经济意义更为显著。目前,核电已成为一种成熟技术,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核电年发电量已占到世界发电总量的17%左右。

经过前期的不懈努力,湖北发展核电工作正在有序推进。XX年初,国家正式明确启动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同意湖北开展前期工作,并明确湖北核电投资业主。当前,一是要科学编制湖北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科学做好核电厂址选定工作;三是要广泛应用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四是对已确定的核电项目要加快进程,力求早日开工建设;五是积极研发核电项目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力争通过核电站的建设带动一批产业。

2.大力开发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正地兴起风电建设热潮。湖北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合理开发风力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全省水电丰枯矛盾,实现风电水电互补。而且风电是环保型能源,没有废气排放,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为实现湖北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大风能资源勘测力度,尽快摸清全省风力资源潜力,为合理开发风力发电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大力吸收先进风力发电技术,当前重点是支持发展磁悬浮风力发电技术;三是鼓励风电多元投资,风力发电具有规模较小,适合分散投资等特点,应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多元投资风电;四是加快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以满足风力发电的需要。

3.稳步开发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具有能源功能,而且还有其它可再生能源不具备的材料功能,同时,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湖北具备发展森林木本生物能源的广阔空间。现有林地1.29亿亩,其中可改造的低产低效林、可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约4000多万亩,为湖北木本生物能源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空间。湖北已初步具备木本生物质能源工业化的技术条件。凯迪研究院经过四年多的艰苦探索,已成功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从生物质中提取各类能源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为加快湖北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一是要尽快制订扶持生物质能源的优惠政策,包括支持公司和农户开发改造能源林规模等;二是争取国家能源林基地建设的财政补贴;三是建立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设资金;四是加大生物质能源研发投入。

4.加快发展太阳能产业。湖北太阳能产业具有广阔前景,开发利用潜力大,除鄂西南外,大部分地区均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光能资源,年平均太阳辐射能大于100千卡/平均厘米。太阳能具有能量大、利用范围广、清洁安全等优点。当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从近期来看,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发利用。一是积极稳妥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应用,以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费;二是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扩大太阳能发展规模;三是加大太阳能热利用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覆盖面;四是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武汉“中国光谷”,开辟光伏产业发展新路。

共9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

篇13:房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房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自查报告

房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十妇儿工委(2005)1号《关于在全市开展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阶段性评估检查的通知》精神,房县妇儿工委办公室于六月二十日召开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及部分乡镇的迎检工作会议,对全县2001—2004年以来妇儿工委主要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全县妇儿工委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妇女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2004年,全县就业人员女性比例达45%,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比例达34.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中女性比例达3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中女性比例达42%,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女性比例达54%,各项指标均比2000年有所提高.

2.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指标完成情况:全县女人大代表24人,占10.2%,女政协委员39人,占19%,均比2000年上升0.1和4个百分点;县级党员领导班子中女性4人,占14.8%,比2000年上升3.7个百分点,县级政府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1人,占16.7%,与2000年持平;全县女干部3009人,占干部总数的28.6%,比2000年上升0.46个百分点;村民委员会中女性比重为11.17%,比2000年增长6.78个百分点。

3、妇女儿童与教育指标完成情况: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9%,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8.9%,青壮年识字率达99%;几项指标均与2000年持平。

4、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完成情况:婴儿死亡率为15.9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达7.43%,孕妇住院分娩率达84.6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73.56%;孕产妇死亡率为86.78/10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67.58%,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6.17:100。

5、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指标完成情况: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作案人员比重2004年达16.5%,比2000年下降26.2个百分点,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妇女儿童所占比重2004年达9.2%,比2000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妇儿工委领导机构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了推动两个规划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层层建立领导机构。1993年元月,房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主任,分管文教卫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委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和县妇联主席任副主任。妇儿工委下设办公室,由县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妇联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2001年12月,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房县妇女(2001—2010年)发展规划》和《房县儿童(2001—2010年)发展规划》,将每年的0.40万元妇儿工委专项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由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担任组长,乡镇妇联主席及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辖区的妇女儿童工作。2003年6月,县妇儿工委又成立了两个规划监测专家评估组和统计监测组。近四年来,县、乡两级的妇儿工委领导和成员虽经三次调整,但力量从未削弱,工作从未松懈,真正做到了政府主导、领导挂帅、经费落实、专人负责、工作到位。

二是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解两个规划指标。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以后,县妇儿工委统一协调,制定出两个规划的目标责任分解书,并以房妇儿工委(2004)1、2号文件分别下发至各乡镇及成员单位,同时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制定了检查评估工作方案。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将规划目标列入本部门的量化目标考核中,制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按年度达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以保证规划目标的稳步推进和落实。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检查、督促作用,及时分析总结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每年的评估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为县委和政府正确决策妇女儿童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两个规划是关系到妇女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的综合规划,需要各成员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县妇儿工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由全体委员和联络员参加的工作会议,总体研究和部署工作,围绕实施两个规划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协调,促使各单位达成共识。如县妇儿工委协调组织、宣传部门加大培养选拨女干部和宣传优秀妇女干部典型的工作力度;教育、卫生部门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妇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成立了妇女创业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妇女再就业基地;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和虐待、残害妇女儿童等犯罪活动的力度,其它各成员单位,根据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能,通力合作,为逐步实现规划目标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

(二)结合实际,抓好妇儿工委的重难点工作

一是积极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与水平。我县一贯把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推动妇女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要求,县妇儿工委办公室配合县委组织部积极培养和推荐优秀妇女干部,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妇女干部被选送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全县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女干部3009人,占干部总数的28.6%,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分别配有一名女领导干部,全县20个乡镇(场)有13个乡镇党政班子中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并有两人担任正职,县直机关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比例达40%,全县有女党员1920人,占党员比例的10%。女人大代表24人,占10.2%,女政协委员39人,占19%。几年来,我县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力度,做到同等条件下重点培养,优先使用,并让她们在实践中唱主角,挑重担,有23名女干部选拨进了乡镇领导班子,43名女干部进入县直部办委局领导班子。在加强妇女人才建设共作中,对全县800多名各类优秀妇女人才登记造册,归档管理,建立女后备干部人才库87人。这些女干部女科技人员在科技、教育、卫生等岗位上,充分展新她们的聪敏才智,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半边天作用。

二是努力构建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工作格局。全县已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县、乡、村三级维权工作领导机构,设立维权网点260个,2003年由县妇联牵头,14家单位联合成立了维权领导小组;2005年4月,县妇联与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房县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倾心为全县广大妇女儿童服务,积极为贫困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政法部门多次开展“打拐”、“禁娼”和“打黄扫非”、“禁毒”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不法行为,几年来破获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种刑事案件58件,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0起。县妇联从2001年以来,共接待来信来访390件,调查处理375件,结案率达95%以上。2004年县妇联制定了房县创建“无家庭暴力社区”实施方案,创建乡级示范点4个,村级示范点20个,8个县直示范单位,并向全县8万个家庭发放了“反对家庭暴力、建设美好家园”倡议书,开展了婚姻家庭及家庭暴力问卷调查,印发问卷2500份,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同时,县妇联聘请1名常年法律顾问,为受害妇女代理诉讼案件,开办了妇女“148”热线电话等援助项目,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形成了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工作格局。

三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妇女创业和再就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局加强妇女就业和劳动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通过举办下岗女工各项技能培训班,建立女工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搭建就业平台,帮助下岗女工寻找就业岗位。县妇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今年3至4月联合成立了“房县妇女创业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妇女再就业基地,建立下岗女工档案520份,已为75名下岗女工安排就业。同时,为了鼓励下岗女工自主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如2004年“三八”节期间,表彰了4名再就业女明星,21名巾帼创业标兵。在房县新闻合频道开办了“巾帼风彩”电视专题节目,宣传了下岗女工刘国华创办陵丰化肥有限公司,养鸡大户王天琴、羊牛大户杨宏、养羊大户袁丁,酿酒大户李宏兰等8位女性的先进事迹,激发了房县妇女创业与再就业的激情,促进了房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着力提高卫生保健水平,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卫生保健工作是规划的重要指标,县卫生局把落实规划目标作为重要职责纳入整体工作之中。一是制定了卫生局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下达到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等业务指导单位,将工作指标分解到县、乡、村医疗保健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实施两纲工作纳入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院长任期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了三级卫生网络。县、乡、村设置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在待遇上给予倾斜,在办证验证等环节中给予一定的减免。几年来,先后争取到Ⅳ项目,母婴安全活动项目,降低孕产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艾滋病全球基金项目,国家投资总额达12万元,县财政也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0万元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完成女职工健康检查20904人,婚检1154人,小学生健康检查773人。四是对48名孕产妇,实施了贫困救助。同时,清理了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助产士1名,先后撤消了4个办证机构。这些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五是切实保障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县教育局在不断加强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学校基础建设发展较快,全县已基本消除危房,建立了标准化校园;二是基础教育程度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72.3%;三是基本形成了小、初、高三位一体的办学网络。全县乡乡有成校,每年培训学员3万多人次,堵住了新文盲渠道;四是普九达标验收以后,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培训,达到持证上岗,开展了师德师风整顿,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五是大力开办家长学校。全县现有家长学校133所,其中争创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三所,县级示范性家长学校5所,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75期,培训家教骨干2000多人次,累计培训学员达1.5万人次。同时,团县委开展的“希望工程”救助贫困学生1200人,救助资金24万元。县妇联利用“春蕾计划”筹集资金18.3万元,资助女童1412人次。县妇联、县教育局还联合制定了《房县家教“十五”计划》,对“十五”家教工作进行了监测评估。2004年9月,县妇儿工委办公室与县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推出了“爱心助学”电视专题栏目,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教育局等单位领导发表了热情详溢的讲话;县妇联还以房妇(2004)2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三优”知识家庭道德宣传月的通知》,制定了实施方案,创办了妇儿工委示范点,发放了宣传资料,这些活动的开展多层次地提高了儿童家长的整体素质,密切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三)加大实施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履行妇儿工委办公室职责

几年来,县妇儿工委办公室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协调优势,积极争取县委、政府重视、支持,为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开展好妇女儿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利用新两纲规划颁布之机,组织了以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宣传活动,对新两纲的主要内容印发了宣传资料1200份,刷写了固定性标语,组织宣传车下乡镇巡回播放主要指标情况;二是先后举办两纲培训班4次,培训人员223人,由县教育局、卫生局、统计局、组织部、农委等部门专家授课,使受训人员理解了两纲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三是召开了实施新两纲规划的经验交流会议。2002年11月,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召开了妇女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统计局、桥上乡政府五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典型发言,会上表彰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了实施两纲规划的主要任务。四是利用每年的“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12.4”法制宣传日、两纲规划宣传月等大型节日,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五是举办了妇女儿童工作试点。2004年10月,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在城关镇和门古镇创办了两个妇儿工委示范点,城关镇以联观社区为主,开展了以家庭文明建设,美化环境,提高妇女文化素质为主的创建活动,评选出了十佳母亲,五好文明家庭,好丈夫,好婆媳,敬老好儿女,文体之家,学习之家等25户优秀家庭;门古镇政府对照新两纲规划的要求,明确了镇直成员单位职责,分解了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书,特别是对教育、卫生两个部门的重要指标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促进了两纲规划的实施。

三、实施两纲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之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极少数单位对妇女儿童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工作有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个别指标与2000年同比有所下降,没有完成两纲指标任务,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只达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只达28.4%,未成年人犯罪率比2000年上升2.3个百分点。

3、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比例不高,离规划指标任务相差很大一段距离,村民委员会中女性比重有待得高。

4、由于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流失过多,待遇过低,导致基层保健网络不健全,基层卫生工作有些滞后。

四、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服务,妇女适应社会能力的完全健康状态是反映妇女生存状况的基本指标,要贯彻落实妇幼卫生保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权利。卫生局要牵头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婚前医学检查的意义和“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加强教育引导力度,努力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2、妇女与男子平等获得经济权利、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是妇女发展的基本条件。县劳社局、县妇联、县民政局等成员单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创业及再就业工作重点,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开展下岗女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加大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服务工作力度,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降低失业率。

3、加大对农村妇女儿童事业的扶持力度。如:农村改水、改厕、贫困救助、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的改善等。

4、坚决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期整治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拐卖、强奸妇女、遗弃、残害妇女儿童案件,要加大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

5、加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一项政府工作,各级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要及时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各部门要加强对监测评估工作的重视,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及时准确提供有关的资料信息,使我县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得以及时反馈,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确定妇女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确保儿童规划目标的实现。

实施两纲规划目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几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行为,争取领导重视,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投入,加强部门配合,密切工作协作,是完成纲要规划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二是积极实施两纲规划,是促进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开展行之有效的两纲规划宣传活动,为两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大大增强妇女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指标离规划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两纲”的总体目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最终完成两纲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房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二OO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篇14:2024水务局关于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2019水务局关于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自查报告

市政府督办室:

今年是实施《泸州市妇女发展规划》和《泸州市儿童发展规划》(-XX年)的收官之年,按照《泸州市人民政府督办室关于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局作为泸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成员单位,认真地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在“两规划”中,我局承担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指标的具体实施和落实。全市目前有供水设施供水人口达到311万人,无供水设施供水人口仅有129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60%以上,已超额完成 “两规划”目标要求。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

为了切实抓好妇女儿童工作,我局党组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对“两规划”的终期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专题研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水务局和市水务局各科站室,以此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同时,相关科站室又分别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按照“归口管理、分线负责”原则,做到明确项目、目标、措施、投入、责任、进度、质量、考核标准等“八个明确”,建立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责任,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目标任务分解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取得实效。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市、区(县)两级政府和水务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千方百计做好工作。

(二) 局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健全,工作落实

局党组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成立了局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三名女职工兼职组成,由局领导亲自抓落实。一是加强宣传《妇女儿童保护法》和“两规划”,增强广大职工的法制意识,营造“两规划”良好的实施氛围;二是将“两规划”的目标任务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并与各区县水务局和局属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确定帮扶对象,对农村妇女切实做到真帮实扶,支持农村妇女扶贫致富。全面完成了“两规划”下达我局的各项目标任务;三是结合我局职能和工作实际,每年开展对“两规划”重点难点指标推进工作情况的自查,并提出今后工作的打算;四是每年积极参加“两纲”目标监测统计工作会议,认真负责的完成本部门相关项目统计监测工作,做到统计数据一致、准确。

(三) 抓协调配合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全程参与,全面完成“两规划”目标任务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资金投入的机遇,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协调一致、合力攻坚的社会氛围,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加深了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对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的深刻印象,扩大了影响。在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按“六制”要求,即“业主负责制、规划建卡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资金报帐制、项目公示制”,重点抓项目立项、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和项目公示等几个关键环节。充分发动群众从规划开始到工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投劳筹资、财务决算、工程量分摊和管护措施全程参与,用民主的办法组织和动员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实现了受益群众既是受益主体、也是责任主体、更是监督主体和宣传主体,为顺利实施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受益群众对规划、工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投劳筹资、财务决算、工程量分摊和管护措施进行了全程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督查指导,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为了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市、区(县)水利局认真开展项目的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经常深入工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我局由局领导带队,组成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项目检查组,对三区四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促检查。在古蔺县检查时,检查组还深入到了距县城140公里的水口镇供水站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检查组要求各区(县)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对各工程的进度安排进行细化,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篇15: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求发展。在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较为全面地了解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现状,我们利用开展大调研的实际,对高密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此份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为便于数据的统计和梳理,此次调研中,我们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确保调研数据和相关分析的准确定,调研过程中,我们随机选取了高密市不同镇街的200名留守儿童(男孩109名,女孩91名),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了解、家庭走访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探究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摸清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情况、打工地域、回家频率,留守儿童抚养、安全保护、学习教育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感到,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亲情缺失的问题。在作为调查样本的200名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的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不能和父母同时生活在一起。37%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在外打工,51%的父亲单独在外打工,25%的父母连续外出打工时间在2年以上。15%的留守儿童父母并不是在潍坊本地打工,部分离开潍坊市,前往济南、青岛、烟台等地,有的甚至在外省打工,由于离家较远,回家不方便,进一步加剧了亲情缺失的问题。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父亲)每月回家一次或几次的占40.8%,几个月回家一次的15.9%,还有8%左右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1-2次,农忙时一次,过年时一次,与孩子在一起时间较长的集中的春节期间,因此,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中,57%的母亲基本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其他的有的一周通一次电话,有的一月一次,但也有极少数父母与孩子联系比较少,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因长期在外,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父母只好将留守儿童托付给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我们发现,调查的200个孩子中,有98人和他们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16人和关系较近的亲戚在一起生活,有的白天在自己家,只有晚上和吃饭时去(外)祖父母家。虽然留守儿童的(外)祖父母、亲属等能够尽心照顾他们的生活,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有什么问题也希望能够第一时间讲给自己的父母,出现什么困难希望父母能在身边。

(二)学业缺教的问题。调查中发现,27%左右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足20%,还有一少部分成绩较差,经常垫底。在问卷和座谈中发现,“学习无用论”在极少部分留守儿童身上有所抬头,他们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片面的认为学习读书没什么用处,不如向父母在外边挣钱那样实惠,加之学习成绩较差,发生厌恶学习的情况,做作业以抄袭为主,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常与其他同学打闹,是老师比较头疼的“刺头”。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必要的学业辅导、学业监督和兴趣引导;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久而久之,学习成绩相较其他同学已产生差距,成绩不断下降;即使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只有8%的孩子会向家人(临时监护人)求助,这在求助对象中的比例是最低的,我们在分析中感到,这往往由于临时监护人,特别是(外)祖父母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视生活照顾,轻视学习上的督导,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甚至由于“隔代亲”的原因,不少(外)祖父母对孩子一味的溺爱和袒护,即使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也是放任自流,疏于管教。

(三)安全缺护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大约有14%左右的留守儿童在个人感冒、身体不适时并没有选择看医生或者买药,说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强。一方面,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之间的关系远不如与父母亲密、随意,一般的身体不适,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告诉监护人,以至增加他们的麻烦和负担;另一方面,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往往也不及父母持续、细致,存在着疏忽大意。我们认为,这是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发现,有74%以上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但也有28%的人只是在暑假、寒假等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会注意,还有8%明确表示自己本身很忙,对孩子有些顾不过来,很少注意孩子是不是会发生意外伤害。一些年龄较大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特别是寒假、暑假或“五一”、“十一”等假期,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往往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特别是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往往因天气较热,与其他孩子结伴去水库、池塘游泳,溺水事故时有发生。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原因,要做一些力所能及农活,承担部分家务。如高密市李家营中学的陈小贝同学,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家中的一切家务、农活等都得由她承担,虽然造就了她坚强和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其在干农活、做家务时的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

(四)心理性格的问题。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调查中,有46%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工作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进城务工农民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较低,很大一部分进城务工农民无力承担因子女在城市求学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直接推动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提高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从我们访问的部分留守儿童父母的情况来看,他们更多倾向于获得更多经济收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认为和孩子分开只是暂时的,但恰恰是这种认识往往导致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三)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四)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团市委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坚持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构建以各级团队组织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关爱帮扶体系,强化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团干部恳谈日等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希望乐园”项目,持续推进社区青少年“启航驿站”建设,依托“心愿直通车”少年儿童关爱行动,开展社会化帮扶联动,先后筹集款物60余万元,帮助少年儿童13000人次,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起良好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关爱氛围。但我们同时也感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涉及政府、社会各个领域,仅凭共青团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立足自身发挥好各级团队组织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

一是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留守儿童问题,不单纯是教育和家庭问题,其实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在农民问题上深层次的反映。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将留守儿童问题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全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各相关部门一项常规工作予以布置与落实,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来保护留守儿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齐配强必要的师资力量,推动学校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对少年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二是加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团市委留守儿童“希望乐园”、“启航驿站”作用,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希望乐园”和“启航驿站”建设,加强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和服务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学习、教育、生活、安全、兴趣等服务,引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由共青团牵头,妇联、工会、街道、教管办、村委、学校等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住宿便利,让他们在社会、老师、同学中成长,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

三是不断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加强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大力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表扬自强不息的优秀留守儿童,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微博、qq群等新媒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关注。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召开家长会,向其介绍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情况,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篇16: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_调查报告_网

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青年群体出现了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流动经常化、参与自主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而成立的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并以其服务对象的特定性、服务目标的明确性、行为的灵活性和组织动员的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加入,在团结联系青少年个体(尤其是体制外青少年),动员青少年民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了积极的作用。其范围广泛,涉及众多,有娱乐、健身、交友、公益等类型。为了摸清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我们按照团区委的要求对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据调查了解,青年普遍认为:参加青年自组织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体现自身价值。

一、青年自组织的基本情况

1、青年自组织基本特征明显。明显的年龄特征,大多数组织成员是处于青年期的同龄人;一定的规模,固定会员达30人以上,以3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体;有组织的章程,对自身的组织使命、主要任务有明确的界定;有较稳定的组织框架,组织成员各有其责,各司其职,各行其权,有明确的分工。

2、青年自组织规模小,数量不多。大部分自组织规模都在50人以下。在调查人群中,有过半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自组织,有20%的人没有听说过青年自组织,但77.5%的人非常有兴趣参加青年自组织。

3、青年自组织发展速度快,人员参与积极。近几年,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多以qq群为主,qq群多以老乡会、同学会为主,qq群人数不定,有10多人的,有200人的,但以规模50人以下的居多,多以网上交流为主,很少组织室外活动。开展活动多的以兴趣群(文学交流、摄影交流、书画交流等)和各种公益社团为主,人员参与热情高。

4、青年自组织组织方法相似,联系紧密。所有的青年自组织都以手机为主要联系方式,辅以网络工具。各种青年自组织都通过手机联络,说好活动的起始时间和地点。部分游戏群通过网络,进行群体作战游戏。

5、青年人参与热情高,积极公益,奉献爱心。镇卫生院的志愿者协会,就是公益性的服务组织,几年来,他们深入老党员干部家中、敬老院、为他们进行免费的体检,并送去药品,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

6、青年自组织青年参与自组织的动机、积极性高。自组织青年参与自组织的动机是找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自己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学习、磨练,自组织青年的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不用组织者动员就自行报名或自愿加入。

7、对党团组织的信仰、支持没有改变。调研中发现青年对党的信仰、对团的支持一如既往,青年人喜欢平等、自由,这也是他们积极成立、参与自组织的原因。青年对于体制内社团的态度是比较明朗的,他们认为青年自组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的“场所”,他们感到很满意。

二、青年自组织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青年自组织虽然发展快,却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一是无组织活动资金的支持。会员们希望上级组织能给与一定的支持,改善现有的基层活动状况,活跃广大青年同志。二是宣传方式单一。有的以网络为载体,活动人员的召集、活动后的宣传都以网络为主阵地,在青年人中知晓率不高。三是成员素质参次不齐,缺乏培训指导。四是结构不够完善,组织不够健全,人员集中也不够迅速。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17: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调研报告

4. 开发“数字化学习”的校本课程

学校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英语学科根据学生记忆单词难的困惑,与敏特昭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快乐英语拓展课。通过学习,旨在增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和阅读分析水平。数学学科利用ibm公司赠送的美国数学课程学习软件《数字小英雄》,开设了数学思维课。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术、技能、特长、爱好”等方面优势,在moodle平台上开设各类研究型课程。

5. 导向“数字化学习”的专题研究

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家厚研究生导师团,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项目培训,聘请上海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教授为顾问,进行项目的决策咨询和理论指导。

经两年多的实践,教师能逐步应用以下数字化学习策略: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2.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研究方法;3.通过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4.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5.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通过开通博客,增加教学反馈和师生、家校联系的渠道。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带动有效教学的探索。我校互动技术项目组教师在全国性会议中,大会交流发言2次,在现场上课、说课、课堂实录、课件、论文等评比中,荣获特等奖1个,金奖1个,一等奖 14 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1 个;市级一等奖1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个,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6篇。在全国、省市级、区级层面开设展示课、交流课、评比课100余节;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比赛中共获70个奖项。

(二)存在的影响学校特色品牌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个别领导和教职员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开展工作、抓教育质量。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事,这是学习的需要,与自身工作并无多大关系。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面对学校特色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影响了工作实效性。另外,有些同志忙于抓具体业务,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刻,有的虽然学了,但还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是价值取向方面的因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绩效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些同志对绩效观理解不够深入,把学生发展片面理解为唯分数至上,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劳动技能素养的培养。还有一些同志,在追求绩效过程中,只顾考虑眼前利益,而不是用更多的精力考虑长远发展、考虑如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尚处观望期。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能力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还是各部门负责人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它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对于学校来说,各项评价科学发展能力强弱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要进一步健全,需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上这些因素也客观上影响着全体教职员工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

突破点一: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学校每个教室虽配备了电子白板与短焦投影,数字化学习环境在全市处于领先。然而,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尚处在摸索期。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

对策思考:专家引领,促进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学校要积极争取市教研部门的指导,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基地。在专家的引领下,积极实践探索,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逐步形成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突破点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尤其是在数字化学习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篇18: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5]_调研报告_网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三、创造条件率先突破抢占发展先机

有关专家预测,低碳经济将是第五次经济浪潮,必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各个层面带来巨大变化。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根据这一实况,湖北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上,应创造条件,率先突破,抢占发展先机。

(一)尽快制定湖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湖北省能源供需现状,为抢占先机,必须尽快制定湖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必须重点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要与“一带两圈”发展战略相结合。为构建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加快发展步伐,湖北省委省政府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一带两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而低碳经济战略是提升“一带两圈”战略的重要载体。为确保“一带两圈”战略的有效实施,应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融于“一带两圈”之中。

二是要与“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相结合。XX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何在?显然切入点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而低碳经济因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特征,发展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正合其时,因此,低碳经济应与“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有机结合,通盘运作。

三是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优先发展低碳产业。所谓低碳产业是指能源利用效率高、排放低、污染少的产业及应用前景广的新能源产业等,包括先进制造业、节能建筑、服务业和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目前,湖北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基本相同,但能耗所占比重相差较大。XX年,第二、三产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05吨标煤和0.35吨标煤。按此计算在湖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构成中,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非工业部门的8.1倍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多消耗能源约120万吨标煤。与此同时,工业内部不同行业能耗差别也较大,XX年,火力发电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等这六大行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72吨标准煤,比电子信息等七大先进制造业高出2.8倍。可见降低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将是降低全省万元gdp能耗的主要可行手段之一,而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最有效的途径。要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通过发展低碳产业,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是要与节能减排战略相结合。根据国家总体部署,“”时期,湖北单位gdp能耗水平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大力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的消费量。有关专家预测,“”时期,我国很有可能制定并出台降低碳排放量的考核政策。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共9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