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礼仪(通用13篇)
发布于2024-09-10 09:36,全文约 27002 字
篇1: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具体包括哪些_婚礼大全_网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具体包括哪些
传统就是指世代相传的意思,那么中国的传统婚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传统婚俗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传统婚俗礼仪
三书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 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缔造婚姻关系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纳采」为六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延请媒人做媒,女家同意後,再收纳男家送来的订婚礼物,谓之纳采,今称「提亲」。古时纳采礼物用「雁」,这有四个基本含义;一是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之义。二是不失时、不失节。三是嫁娶长幼有序,不相夸越。四是用雁在当时还有比喻其从一而终、不在醮之义,这是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在今时今日,男家是用生面,肉包盒担到女家,女家则需回以纱巾、糖、荖、绸巾、花肚等物。
问名
「问名」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问名的目的有二:防止同姓近亲婚姻;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
「纳吉」即问名,若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纳徵
「纳徵」即正式送聘礼,男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谓之纳徵,今称「过大礼」。
在对偶婚制时期,聘礼的性质是新郎以赠物表示对女方的好意或尊敬,以此证实自己有维持妻子的能力。另外,聘礼表现出男子能担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这反映出私有制社会里以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财富和权力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以表达男子维系家庭能力的风俗到现时的阶级社会并没有骤然消失。
男订过礼
礼金 价钱丰俭由人
礼饼 一担(一百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经济情况而定。通常每款分做两包,不论多少斤。发菜是不可缺少,其他的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及鱼肚等等。
三牲 鸡两对(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则一对已足),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即一片相连开二)。
鱼 大鱼或鲮鱼,取其腥(声)气。
椰子 两对(如父母不全,则一对已足),取其有椰有子。
酒 洋酒或米酒共四支。
四京果 龙眼乾、品枝乾、合桃乾即连壳花生。
生果 取生生猛猛之意。
茶叶、芝麻因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常以茶叶为礼物,即祝愿种植不移之子,亦暗喻好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反悔,亦即所谓「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 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乾、龙眼乾,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以及龙凤烛一双及对联一幅。
备注:所有礼金、礼饼及礼品均需双数,取好是成双之意。
女家回礼
女方回礼,必须具备茶叶及生果,其他还有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长命富贵);皮带、银包(内置利是)及鞋一双(意同偕到老);扁柏、姜;回聘金、茶煎堆、松糕大发、槟椰受一个,余数全回给男家(指一郎到尾)。
备注:切不可送手帕,泛指分手之意。
「请期」即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了娶亲吉日後,即派人告知女家,徵求女家的意见,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为六礼最後一道程序,即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亲迎」意义有二: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亲娘,表现对女子的尊重;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
古时,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亲,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在当时,亲迎被看成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但举行了亲迎後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认命而从一而终了。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中的禁忌
结婚习俗禁忌一:串门
在中国的传统结婚习俗中,新婚后去串门是对亲友不吉利的。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不要去亲友家拜访,特别是那些有老人在的人家,更要忌讳。
结婚习俗禁忌二:准新郎独睡婚床
新婚之前婚床准备装饰妥当后,就只等着新娘的入住了。不过,在婚前,准新郎是不能独自睡婚床的,否则会认为意味着他婚后会孤独一人,是不吉利的。如果实在没其他休息的地方,就可以找一名未成年男童一起睡新床即可。
结婚习俗禁忌三:孕妇送亲
在传统结婚习俗中,婚礼当天,新娘出门时,亲人朋友会送亲。不过那些怀有身孕的亲友却是不宜相送的。因为古人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之灾,是不祥的。而且送亲时人多场面又杂乱,一不小心也会有安全隐患的。
结婚习俗禁忌四:“回门”时留宿娘家
在传统结婚习俗中,新娘出嫁三天后要带着新郎一起回娘家,被称之为“回门”。但回门当天是不能在新娘家过夜的,必须返回新郎家,而且要在天黑之前赶回。
篇2:中国餐桌上的礼仪规范有哪些_饮食礼仪_网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规范有哪些
中国餐桌礼仪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礼仪,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餐桌礼仪的规范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规范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 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餐桌上的基本礼仪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 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 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篇3:中国餐具摆放礼仪_礼仪常识_网
中国餐具摆放礼仪
摆台是宴请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礼仪程序,它是指根据不同的民族习俗,按照一定的规范在席桌上摆置不同的餐具、酒具和宴席必需的其他器具。由于它直接关系到用餐过程,所以不能有半点疏忽。一要符合民族习俗和不同宴请形式的具体规范,二要符合这种习俗和规范的正确摆置。
中式餐和西式餐是我国宴请活动中最普遍的形式,但中式餐和西式餐受不同民族习俗的影响以及用餐餐具的不同,摆台规范自然迥异;而西式餐又有法式、英美式和国际式之分;况且不同的宴请规格和形式对餐具的摆置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熟练掌握其中的规则和规律至关重要,稍有疏漏和差错,就可能使一次正规的宴请在礼仪上显得不伦不类,甚至破坏宴请的气氛。
中式餐的用具主要有各种规格的圆盘、条盘、汤碗,以及饭碗、调羹、筷子等。酒具多用50克以下的瓷杯或玻璃杯。中式餐具多用瓷器制,也有银器、铜器或其他质地的餐具。西式餐的餐具相对比较多样。
常见的西式餐具有叉、刀、匙,叉有糕饼叉、海鲜叉、甜点叉、餐叉等;刀有黄油刀、鱼刀、甜点刀、餐刀、肉排刀等;匙有冰茶匙、服务匙、甜点匙、汤匙、咖啡匙等。另外还有专用餐具,如龙虾叉、蜗牛叉、蚝叉、蜗牛夹钳等。
骨碟、筷子、筷架、勺垫、汤勺的摆放。从主人位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骨碟,碟与碟之间的距离相等,距桌边1.5cm。在骨碟正前方1cm处或左上角摆放勺垫,将汤勺摆放在勺垫上,勺把朝右。筷架置于骨碟的右上方,筷子架于筷架上,距骨碟3cm处,筷子尖端距筷架5cm,底端距桌边1.5cm。
中式主题宴会一般使用水杯、葡萄酒杯、烈性酒杯组成的三套杯。葡萄酒杯居中,左侧摆水杯,右侧摆烈性酒杯,三杯横向成一直线,杯与杯之间相距1cm。
中式主题宴会巾花可选择杯花或碟花。杯花应摆插在水杯中后再摆放上台。碟花可在完成餐具的摆放后再摆在骨碟上。摆设的餐巾花要品种搭配得当,高低错落有序,主花明显突出,观赏面朝向客人。
篇4: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婚庆礼仪_婚礼大全_网
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婚庆礼仪
婚礼,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古今大不一。古人以为,结婚是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义务,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小姐的仪节。”
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催妆 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 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戒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戒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 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亲迎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上轿前,女家先使一妇人手持灯或镜子向轿中照一下,谓之“照轿”,认为这样可以压邪。 近代,花轿起轿后,女家在门口泼上一盆水,原意是认为水可以涤除污秽,当然也可以压邪治鬼,后来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祈祝女儿出嫁之后和婆家关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轿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因古人认为,地与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记叙了这一习俗:“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宋代改毡为席,称做“传席”或“传袋”,即以席或麻袋辗转传递,直到洞房前,席谐音“息”(即小儿、后代),袋谐音“代”,都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献之礼”赐还给媳妇。
再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新媳妇由东阶——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 再拜见公婆后第三个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从汉魏到唐代,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公公婆婆则踏着新娘的脚印随后而入,以压媳妇的锐气。新娘入门后,先拜猪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见公婆及亲戚。
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酒筵 合酒: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当然,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先秦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无过于“合酒”了。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秦汉以后,在婚礼酒筵前后,又增加了“撒帐”、结发等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
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在先秦时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结束,标志着婚礼之夜仪式的基本结束,接下来,新郎新娘就安寝了。
大约在汉代时,参加婚礼的宾朋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就有了“听房”的做法:新婚之夜,爱看热闹的人悄悄来到新房窗外,偷听新郎新娘的言语及举动,以此为笑乐。
传衍至晋代,民间已有戏弄新娘的习俗:于大庭广众之前,以各种怪问题来难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
后来流行的“闹房”,可能就是这一习俗的演变。 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篇5: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_礼仪常识_网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
中国数千年文化中的传统迎亲嫁禧是为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仪节与婚前数日礼仪。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订婚礼仪
对象处到一定程度,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这时,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商定好给女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
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串门儿”时,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还摆上几桌酒席。“过彩礼”后,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解放后,订婚仪式一度从简。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照张订婚像,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还要给未来的“儿媳”“99”元或“999”元作为“见面礼”,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元的,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女方也有给男方金戒子的。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彩礼由介绍人经手。(除聘礼外,赠送首饰和钱,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
以后,如果一方不同意了,要“退亲”(即“退婚”),那么有关彩礼问题就要按“退亲”习俗办:如果是男方提出“退亲”,“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及财物不得索要;若为女方提出,“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及财物必须如数退回。这时,介绍人在这里就起公证员的作用。
应该说从“串门儿”开始,两家婚姻关系就算正式订下来了,一般都不会轻易反悔。
订婚以后,男女双方由过去背地约会到名正言顺的公开相处,自由随便到对方家去,频繁接触,加深了解,恋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婚礼仪
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成熟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同意结婚的,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然后举行婚礼。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确定婚期
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绍人通知女方。结婚日子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改动认为对男方父母不好。现在婚期往往由双方共同确定。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庆,有纪念意义,又因放假有时间;选公历和农历都逢双的日子的比较多,意在成对成双;也有取谐音图吉利,选“六六”(六六大顺)、“八八”(发发)、“九九”(天长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爱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爱妻)的;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个别也有找人专门择日子的。
做好结婚前准备工作
婚期确定后,要购置家俱、家用电器,布置新房,买婚礼服装、选订婚纱,照结婚纪念相。双方落实伴郎、伴娘,通知亲友,主办一方(一般为男方)订饭店、车辆,聘请主持人、宾相,落实录像、摄影、礼炮、乐队、婚礼会场等事宜。
结婚庆典前,一般还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四彩礼: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四彩礼是接新娘时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2--4条)、粉(2把)、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红毯子(1条):新娘换妆和坐福时用。
红腰带(2条):新娘换妆时新郎新娘互扎。
红鞋(1双):新娘上喜车穿。
喜花: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证婚人、主持人、宾相花各1个,主婚人(双方父母)花4个,嘉宾花若干。
鲜花(3束):新郎向新娘献花1束、典礼时向新郎新娘献花2束。
喜蜡(4颗):新娘换妆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于8挂):喜车出发、到女方家各放1挂,到新房、饭店下车和典礼时各放2挂。
礼炮(18—21响):新郎新娘饭店下车或结婚典礼时鸣放。(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项安排)
喜字:大号—新房门、饭店大门各贴2个;中号—迎送喜车1车1个;小号和艺术字—若干,新房室内张贴。
喜联(2幅):新房和典礼会场用。
扬花(6代)、彩条(6桶):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饭店下车和结婚典礼时用。
头花(若干):新娘化妆戴。
婆婆花(1朵):新娘给婆婆戴。
发卡(若干):婆媳戴花时备用。
花篮(1个):典礼会场上用。(可用喜车上花篮代)
红纸(10张):盖井盖、垫果盘用。
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新房接待、典礼会场主席台上、礼账桌上用。
红双喜烟和火柴(若干):新郎新娘敬酒时用。
红气球(20个):迎送喜车1车挂2个。
相卷(至少4个):结婚全过程摄影用。
斧子(1把):新郎迎亲时和新娘换妆、坐福时用。(斧子最好用桃木制作的工艺品,红纸剪的也可)
礼账本、笔、礼账兜1—2套。
男方家红包:新娘改口、压炕、压车、新娘换鞋、挂门帘及挂钟、新娘点烟及赏嫁妆、新亲小孩、喜车、厨师、摄影师、录像师、伴郎、伴娘、献花小孩、主持人、宾相用;另备几个机动红包。
女方家红包:新郎改口及点烟、给新娘压腰、赏喜车、新亲上礼、加菜时赏厨师,新娘赏双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备硬币1包,抓福时用。
女方家备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1碗合喜面、2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挂鞭,喜车返回放;聚宝盆1个、红纱巾1条;红手帕若干个(遇喜车抛、作赠品送人);门帘、挂钟各1个、秤砣1个(挂门帘及挂钟时用)。
新郎、新娘交换的信物。
双方家庭沟通商定事宜
举行婚礼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礼节性的到女方家进行一次走访,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迎亲送亲仪式
结婚前夜,新郎在布置好的新房内,由未结婚的弟弟或侄儿、外甥陪伴下过夜,俗称“压床”、“暖房”。
结婚当天,从清晨开始,男方家门前便鼓乐喧天,大门上张贴大红喜联,室内外门窗、家具上张贴红“囍”字。房前或大门外以“88”或“99”为造型摆好烟花爆竹。清晨一早,由鲜花专卖店装好迎亲喜车,迎亲车挡风玻璃窗上粘贴“囍”字,迎亲喜车车门两旁悬挂红气球。新娘起早盘头化妆,由伴娘陪伴在家等候。
(1)新郎换装。新郎在新房换装,披红戴花。儿子要成家了,母亲对其嘱托。主婚人(新郎父母)、主持人、宾相戴喜花。
(2)迎亲车队出发。新郎由长辈带队,在伴郎、介绍人、亲友和婚礼主持人的陪同下,手持鲜花,带四彩礼、压炕钱、换鞋钱,乘车去迎亲。迎亲人员有一人负责带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花、主婚人(新娘父母)花、两条红腰带、一双红鞋、一条红毯、四颗喜蜡、一挂鞭。伴郎为新郎坐下垫“福”(斧子),出发时放一挂鞭炮。如请有鼓乐班子的便开乐齐奏。一路上逢村过桥燃放鞭炮。两家相距近者故意绕远路,以显示荣耀。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附近,放鞭炮给女方家报信,女方家出人迎接至大门外,迎亲人员下车。
(3)新郎改口叫门。新郎手提礼物走在前面,至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须叫数声(谓“憋性子”,女方到男方家后亦然)。岳母开门后,新郎给岳父、岳母鞠躬施礼,岳母接过礼物,对女婿改口赏红包,然后让宾客到客厅等候,以烟茶糖果招待,并由介绍人介绍双方亲属关系。在迎亲宾客进屋的同时,新郎又叫新娘开门,给新娘献花。
(4)新娘换妆。新娘父母戴主婚人花.伴郎伴娘铺红毯,点喜蜡,摆大葱,伴郎在红毯下放压炕钱,新娘在红毯上换妆。新娘换妆后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互戴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互戴伴郎伴娘花,女方家人和新郎新娘照相。
(5)吃合喜面。新娘母亲煮一碗面条,放二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合吃一碗喜面。
(6)新郎给女方家长辈人点烟,长辈对其赏钱;长辈给新娘赏压腰钱。(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新娘抓福:女方家人在红毯上撒硬币,新娘抓钱放入由红布包裹的洗脸盆俗称“聚宝盆”中,新娘端盆,母亲对女儿嘱托。
(8)喜车返回。新郎抱新娘上喜车,新郎给新娘换鞋,新娘弟弟接旧鞋,新郎给赏红包。迎亲人员带回红毯和两颗喜蜡、两颗大葱。女方家人对喜车赏钱,迎亲车起车燃放鞭炮返回。一路上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压车人和其他亲属相随送至婆家。姑娘出嫁,女方家一般要陪送几大件嫁妆,如高档家俱、家用电器等,所有的嫁妆都要系上红布条,嫁妆随车到达。
入洞房仪式
(1)迎喜车、接新亲。喜车到男方家后放鞭炮,新郎新娘下车,青年男女给新郎新娘扬喜花、喷彩条;男方家人接新亲、接嫁妆;给压车人赏钱,给喜车赏钱。
(2)新娘改口叫门。新娘在新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连叫数声。婆婆开门后,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也有新娘改口、婆婆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在新郎新娘下喜车时进行)
(3)儿媳给婆婆戴喜花。戴喜花后,儿媳给公婆施礼,婆婆再赏红包。(也有接聚宝盆和戴喜花赏一个红包的)
(4)给洞房(新房)挂门帘及挂钟;新娘弟弟挂,男方家人给赏红包。
(5)新娘坐福;伴娘铺红毯、伴郎毯下放斧子,双方嫂子整理被褥,新娘对双方嫂子赏红包;小叔子拉新娘下床,新娘给小叔子赏红包。
(6)新娘给男方家长辈人点烟敬茶,长辈给新娘赏钱。(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双方长辈见面认亲;新郎父母对新亲小孩赏钱,对女方家人赏嫁妆钱。
(8)男方家人照全家福相。亲友、嘉宾和新人合影。
结婚典礼仪式
(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
(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
(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第一范文网:
回门礼仪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偕新郎,带着礼品,回娘家串门儿,俗称“回门”。因这是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回家,又是新女婿第一次正式到岳父岳母家作客,所以女方家在接待上比较隆重。宴饮时新郎坐在首席,由女方家的近亲好友陪席。“回门”时居住天数不限。女方家往往在女儿女婿“省亲回门”期间宴请宾朋、大操大办。
新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家”一次,居住天数不限。
第一个春节,新郎要偕妻子带礼品正月初二去给岳父岳母“拜新年”,最迟不超过正月初六。新郎新娘对新娘的直近长辈亲属,要备礼品逐家拜望。长辈族亲一般都设宴款待,并在返回时给新人赏钱。
篇6: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_个人礼仪_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无比丰富,是一个蕴藏着许多人生智慧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和个人修养的联系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和合”与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它和个人修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和合”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3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中庸”与修养
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仁”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原则。“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我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足社会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也要使有关的人立足达到目标。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可融洽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人人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定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父慈子孝与修养
维护封建制度,是这些关系中的糟粕,应当加以剔除,但就其中强调的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涵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改善人伦关系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即所谓“父慈子孝”。抚养子女和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求。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淳朴而美好的思想情感和传统美德。
“孝”被称作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孝”还规定了做子女的家庭义务:首先在生活上要“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次在态度上要恭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的赡养,只有从深爱出发,才能有和气悦色、承顺父母之心。父母有过应当劝谏,但要注意态度,不可强违父母之意。这些道德观念对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篇7:建设美丽中国演讲决赛主持词[页2]_礼仪主持_网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决赛主持词
3、领导讲话。
男:下面有请xx市人民政府副市级领导、市城乡建设协会顾问杨双华为大会致词,大家掌声欢迎。
4、比赛正式开始,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演讲比赛。
男:下面我宣布,“建设杯”·“我心目中的美丽”演 讲 大 赛正式开始。
女:首先上场的是一号选手,他演讲的题目是...
男: 掌声欢迎
(3号选手完毕后)
男:接下来,请评委商讨给前三位选手打分。
男:本次演讲大赛得到了中国演讲协会、xx市城乡建设协会、中国“响语演讲颂祖国”大赛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以及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参与,经过前期的初赛、复赛,演讲中选出了13个代表队共26名选手来参加今天的决赛。
女:同时,xx市广播电视台影视中心所有的后勤人员为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布置。在此,让我们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对选手的参与以及各位辛勤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讲三分钟,等评委商议)
女:下面,我宣布前三位选手得分,第四位上场······
5、演讲专家点评。
所有选手的演讲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有请······为这次比赛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6、比赛全部结束,主持人宣布结果。
感谢······的精彩点评!评委们经过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判后,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
宣布比赛结果:
7、颁奖。
(1)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优秀组织奖
湖南禹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xx市艺馨幼儿园
xx市响语演讲培训学校
江南秋歌演讲团
湖南省衡洲建设有限公司
亲亲宝宝早教中心
(2)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团体二等奖
(3)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团体一等奖
(4)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团体特等奖
(5)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个人三等奖
(6)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个人二等奖
(7)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个人一等奖
(8)颁发“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决赛个人特等奖
8、比赛结束,致谢。
男:大美,是因为有我们建筑人的无私奉献;
女:壮哉,是因为有我们演讲人的纵情高歌;
男:在建设和谐、美丽、幸福征途上,我坚信有中共xx市委的正确领导,在全市人民的共努力,明天会更加美好。
女:让我们沐浴着十八大的强劲东风,用灵巧的双手,崇高的心灵书写大美瑰丽的画卷。
男:下面我宣布,“中国建设杯 我心中美丽的” 演讲比赛到此结束。
女:再见。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篇8:中国春节拜年习俗_商务礼仪_网
中国春节拜年习俗
古时"拜年"固有含义是为长辈拜贺新年,叩头行礼。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国春节拜年习俗,欢迎借鉴参考。
中国的春节拜年习俗
来源:厦门新励成口才培训20xx-07-05|已帮助:12 人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包括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中国的春节拜年习俗。
中国的春节拜年习俗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中国春节拜年礼仪
选择时间
拜年前要先预约,不要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预约时间最好给主人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以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又不可过早,由于平时劳碌,春节期间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
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难免影响主人休息。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所以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礼品选择
送礼物要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比如给奶奶拜年,送的却是奶奶不受用的烟酒,这个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做客礼仪
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进到各个房间参观;要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与主人之间的聊天内容多以问候、寒暄,增进彼此感情为主。
中国春节拜年习俗
"礼义仁智信,礼为先",古人教孩子"知礼、习礼、行礼"首先从拜年做起。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会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以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展示各自的礼仪修养。
元欧阳玄《渔家傲》词:"绣榖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认为从初一到十五都是拜年最佳时间。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写道:"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女投笺互拜,曰拜年也。"可见,拜年的民间习俗出现后,人们的重视程度、拜年的方式内容也在"与时俱进",而且一直流传到现代。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除夕晚上,"年"跑入村庄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饱食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传说"拜年"由此而来。
有一年,"年"又进村了,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当"年"到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燃放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年"被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春节习俗流传开来,并且逐步扩大应用到一年到头各种喜庆活动中。
古时"拜年"固有含义是为长辈拜贺新年,叩头行礼。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向师长、单位领导、同学、同事、战友、同乡、"六亲"、邻居拜年渐成时尚。该去拜年而没去的心里总觉得不妥、不安、失礼。拜年的目的也由"尊宗敬祖、行孝祝福",增加了"情绪化"、"功利化"色彩。
古时,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衣服、穿新鞋、戴新帽,梳妆打扮后首先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带有行孝、讨好、讨赏的意味,让长辈新年第一时间就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吃过早饭,小字辈随父母或哥姐出门去走亲访友,碰到熟人一般都要抱拳问"新年好"。
给宗亲长辈拜年,一般行跪拜礼,给师长拜年,一般说"给老师(前辈)磕头了",现代不一定真行磕头礼,抱拳作揖"言到为止"。给朋友、同事、邻居拜年,一般也行抱拳作揖礼,而且这种礼节形式成为春节拜年的标志,大人会做,现在孩子也心领神会。
初二、初三一般到岳父母家及族长和叔、姑、舅、姨等长辈家拜年,一般要带些敬老礼品,有素养人都不追求礼品奢侈豪华,一串水糕、一串冰糖葫芦,一盏灯笼、一挂"中国结"都行。拜年时主人、客人都不讲究礼品贵贱,重视的是礼节人情。
五六十年前,我也曾无数次登门当面给长辈拜年,其情其景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到长辈家,首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依次跪拜。许多长辈除夕夜就在堂屋铺红毡,蒲团上垫包被,准备接受晚辈的磕头礼拜。晚辈毕恭毕敬磕头后,长辈会不失时机说些夸奖的话、寄予厚望的话,并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用红纸包着压岁钱和糕点帖)赏给晚辈。
古代讲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们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可以保平平安安度过一年。拜年后,有的长辈要留晚辈吃帖、吃饭、玩耍、聊天等,黄昏时才让"打道回府"。许多长辈以给自己拜年人数多少来预测新年"喜气、福气",向他们拜年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
现代给领导拜年、给朋友拜年和感谢性拜年比较盛行,这对联络感情、加深友谊十分必要。人们借拜年之机回顾友谊、检讨失误、商恰工作、表达谢忱,平时不太好说的话,平时理不清的问题,此时讲出来,对方都感到"礼到人不怪"、通情达理,恩怨情仇就此一笔勾销。这个过程一般不宜太久,该想表达的心意说清了,寒暄几句客套话就可告辞。"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串门式拜年也有必要,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时没有多少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见面抱拳道喜,或登门贺喜,在屋里坐一会即可,无甚过多礼节。即使过去互相有得罪的地方,有点恩怨过节,通过拜年即刻烟消云散,甚至互相检讨、请求原谅,出现"不打不成交"的感人场面。这样邻里互动拜年,对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大有裨益。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古代盛行当面拜年、红包拜年、写信拜年。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科技发展的今天,手机短信拜年、电话拜年、贺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鲜花邮寄拜年、视频拜年、网上拜年越来越流行,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拜年民俗的多样化、便捷化、科学化。
辛卯鼠年正向我们走来,拜年的安排已经提上家家户户的议事日程。精气神十足、乖巧漂亮的手工玉兔给人喜庆、吉祥、和谐感觉,兔也是十二生肖中最能体现"拜年"符号的吉祥物。带上毛茸茸玉兔给亲友"拜年"既时髦又大气、又避嫌。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让"庸俗之风"、"不正之风"、"功利主义"冲淡老祖宗留下的拜年好风俗。
现在拜年与宴请往往合二为一,中国人好客,无酒不成席,而且"酒厚酒厚,越喝越厚,一醉方休"时有出现,"醉酒"、"醉驾"成为拜年副产品,主人、客人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能给警察带来麻烦,给亲友带来苦恼,给社会带来危害。
拜年的顺序也有讲究
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 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逝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春节拜年基本礼仪
1、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向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2、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
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3、“吉利话”要说得适宜
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4、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
掌握适度。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篇9:大标志和破绽解读中国绅士_个人礼仪_网
十大标志和破绽解读中国绅士
中国绅士的标志和破绽
1、中国绅士的十个细节:
① 有一双干净修长的手,修剪整齐的指甲。
② 虽然不吸烟,但随身携带打火机,以方便在周围的女士吸烟时为其点烟。
③ 天天换衬衫,保持领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洁,有的还会使用袖扣。
④ 腰间不悬挂物品,诸如手机、呼机等等。
⑤ 在与女士相处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对女士加以照顾,并且几乎在完全下意识的状态下操作,百战不殆。
⑥ 在吃饭时从不发出声音。
⑦ 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
⑧ 偏爱孤独,寻求宁静的心灵、安静的肉体及激情的冥想。绅士们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学艺术方面的经典
名著,绝少拜读浮华喧嚣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视。翻看一两眼,倘若认为俗,便绝不再拿起,包括讨论。
⑨ 喜怒不形于色,在人群中独自沉默。
⑩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常常显得优柔寡断。
2、中国绅士的十大破绽:
① 手形清洁美观,可是一旦进入需要脱鞋的房间,空气中就会产生一种异样气味。
② 虽然随身携带打火机,但却是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机。
③ 戴名牌手表时,手腕扬得飞扬跋扈。
④ 虽然天天换衬衫,但总是系同一条领带。
⑤ 腰间虽然没有悬挂手机和呼机,但是在公共场合常常大声对着手机说话,在剧院里任自己的手机铃声响起。
⑥ 尽管对女士尊重异常,但是在与同性朋友相处时反差过大,叛若两人。
⑦ 吃饭时不发出声音,但喝汤时却引人侧目。
⑧ 虽然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但是频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 偏爱孤独到了怕见生人的程度。
⑩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并不是拿不定主意选择,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篇10:我的中国梦班会主持词_礼仪主持_网
我的中国梦班会主持词
主持人(男) : 尊敬的老师们!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伴随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水手》拉开了我们"理想"主题班会 的序幕。
主持人(女):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主持人(女):罗勃朗宁曾把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 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女):上面所讲的"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叫同学】
主持人(男):现在请听诗歌朗诵《中国少年梦》,朗诵者:贺森涛。
主持人(男):真好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长大后要成为科学家,有的说要成为美容师,有的要成为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与达到愿望的计划写在纸条上。
主持人(女):对,只要我们从小便树立,并为之不断地努力,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下面请听听几个伟人的成才故事。
主持人(男):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远大的理想;祖国也一样。现在请一个组的同学读一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篇文章。
主持人(女):有了理想就有了希望。有前面盘旋的秃鹰,有背后尖酸的耳语。
黑色的童话是给长大的洗礼。是一颗宝石就该闪烁,是道阳光就该暖和。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下面请欣赏陈佳茹与李姝祺带来的歌曲《淋雨一直走》。
主持人(男):是啊!是一颗宝石就该闪烁,是道阳光就该暖和。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下面请欣赏一个故事:淋雨一直走。
主持人(女):同学们,韩剧《大长今》中,长今为了实现自己的心中的理想不怕辛劳,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那么同学们,我们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些什么?
主持人(男):我想我们的同学们心中早就有答案了,请同学们说说好吗?
主持人(女):是啊,我们必须从今做起,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努力;
女:梦想是什么?
男:梦想是什么?是一朵绚烂 、美丽 、长开不败的春花。它婀娜多姿,随风婆娑起舞,月光下还留下了娇小的影子。
女:梦想是什么?是一眼泉水,一眼长流不息的泉水。朱熹有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说:梦想如泉是纯洁的,不加一丝功利色彩。
男:梦想是什么?是一座高而险的山。只有锐意进取,不懈奋斗,永不停息,才有可能登上最高最美的顶峰。
女:梦想是什么?是一只海燕。在心灵的海面上骄傲的翱翔,是一种美 、一种积极。
男:梦想是什么?是一弯新月,是缺憾。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失望和不完满才是它的大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努力让它完满 、没有缺憾。
女:梦想是什么?是好多好多的山,过了这一座还有那一座,真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我们深信在山的那边,是海,是广阔无边的海。
男:梦想是什么?是回环曲折的小路。常常会走出正确的路线,但只要把持住自己,就不会误入歧途。
女: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男:梦想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只有自己体会的到。因为人生的路上,给我们许多感悟!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梦想是什么。【叫同学】
女: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到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男: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既然是高山难免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免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诀--唯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女:青春是一片浩瀚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11:英国与中国社交礼仪的不同之处_礼仪常识_网
英国与中国社交礼仪的不同之处
说起社交礼仪,在国际上,英国的社交礼仪以绅士风度而闻名于世。而华夏文明则以礼貌谦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然而西方比如英国则与之大不相同,这种因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各式各样,了解并掌握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还是十分有趣的。
一、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在英国人看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就应该受到他人尊重。如果你看到一位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却在做服务生的工作,千万不要为了表示恭维说他做这份工作可惜了。他们会认为你看不起他现在的这份工作,也瞧不起他,脸色会明显不悦。
二、当面打开礼物
通常,中国人在收到礼物时是不会当面打开包装的,而要致谢并收起来等客人走后再打开。但是英国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当着送礼人面打开包装,表示欣赏和赞美,是对送礼人的尊重和感谢。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人在送给英国人礼物时,往往会为了显示客套和谦虚说“礼物没什么好的,略表心意”。当英国人当面拆开礼物时,看到实物明明很好,就会很困惑:这么精美的礼物,为什么要说不好,既然认为不好,为什么又要送人呢?
三、接受对方的赞美
中国人面对别人的称赞往往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见笑了”等表示谦虚。但是英国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大方接受,并说“谢谢”,表示感谢对方对他的鼓励和尊重。
同样是谦虚,英国人的自谦首先是自信,然后对他人的欣赏和夸赞表示感谢;而我们国人则常用贬低自己的方式表示自谦。
四、服饰礼仪
在穿戴上,英国人是最讲究的,在交际应酬中非常重视“绅士”“淑女”之风。英国的燕尾服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那是绅士风度的服饰,女士则一般是穿深色套裙或是素雅的连衣裙。庄重、肃穆的黑色的服装是首选。
五、饮食礼仪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动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
六、商务礼仪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务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得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七、交谈礼仪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有时他们在调侃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严肃。他们善于自嘲,但绝不会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谈正事时,喜欢直接切入主题,表达意见也不愿拐弯抹角。英国人说“no”的时候,他们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并非要讨价还价。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
篇12:龙与中国饮食文化_饮食礼仪_网
龙与中国饮食文化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龙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联系吧!
龙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联系
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内蒙、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曾出土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诸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不过,当时龙的形象同秦汉以后龙的形象相距甚远。有的身躯粗壮,长吻平鼻,有如猪形;有的昂首弓背,眼眶和鼻端向上突起,取象于鳄;有的身躯弯曲细长,无足无爪,近似蛇形……在龙的发展历程中,这些龙属于"前龙"阶段,也就是说龙的形象正处于起源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内龙的形象都有较大差异。
龙和中国饮食文化的习俗
在先民的心目中,龙既然是神物,当然也就在观念上将龙同祥瑞联系到一起了。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又如在节令食俗上,早在元代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这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清代时,人们在“龙抬头”这一天还要用白灰从门外蜿蜒撒入厨房,并绕水缸一周,名为引龙回。北京的市民要用黍面、枣糕、麦米等油煎成食品,称为薰虫。此外,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
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这些龙的姿态各具时代特色,有的曲体盘绕,有的穿云腾越,有的信步前行,有的蓄力待发。
斗转星移,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篇13:中国人餐桌上的礼仪常规_职场礼仪_网
中国人餐桌上的礼仪常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力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
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饮食礼仪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