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梯规章制度表免费(精选四篇)

发布于2024-09-13 10:22,全文约 6579 字

篇1:小区电梯规章制度

一、文明卫生标准:

1、室内经常打扫,做到窗明几净。

2、每周对大院内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每半个月对大院内杂草进行清理。

3、院内鼠、蚊、蝇密度达标,厕所有专人每天打扫,保持清洁无臭味、管道畅通、无滴水 。

4、院内无乱搭、乱建、乱放、乱堆、乱倒现象。

5、院内无饲养家禽家畜现象。

6、倒垃圾按时按指定地点,严禁院内乱掷烟头、纸屑瓜果皮壳。

7、楼道畅通,无杂物堆放,不影响市容和通道。

8、汽车、自行车在指定线内有序停放,驾驶人员洗刷汽车后要立即将污渍地面扫净。

9、院内三线(电话、电力、电视线)线路整齐美观。

10、保持院内花草树木完整、美观、地面无枯败枝叶、杂草和弃物。

11、严禁住户往楼下乱丢乱掷杂物。

12、下水道畅通无堵塞,下水道井盖完好无损。

13、装潢施工有序,建筑材料定点摆放,废土及时清运整理,无遗留现象。

14、宾馆大楼门前房后要严格执行市政府的门前“三包”管理制度,不留卫生死角。

二、责任范围:

1、生活区分片负责人要做好片内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责任人有权对片内违反制度当事人进行警告、处罚。

2、住户要保持家庭内外整洁卫生,对庭院卫生负有责任。

3、卫生管理人员,要负责好大院卫生工作,每天要巡回视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卫生管理小组对大院卫生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半月检查不少于一次。

三、住户应遵守行为:

1、不准把垃圾、布屑、塑料袋等不易腐烂杂物投入便厕或下水道造成堵塞。

2、不准乱倒乱丢垃圾。

3、不准放养家禽家畜。

4、不准在院内乱掷烟头、杂物和高空掷物。

5、不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吊挂(晾晒)各种物品。

6、不准擅自搬动、拆除、破坏公共设施设备和损坏绿化带内的花草树木。

7、不准院内乱停放车辆。

8、家庭使用音响设备时,不准使用噪音,晚上22点后应将音量调置最低,以免影响居民正常工作和休息。

9、不准燃放鞭炮、烟火、焚烧等有害于人体和污染环境的物品污染小区环境。

四、本制度自20xx年五月一日起执行。

篇2:小区电梯规章制度

一、门卫人员 24 小时坚守岗位 ,保持高度警惕 ,认 真履行职责,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

二 、按时按需开关大门 ,严格控制车辆 、人员在 小区出入 ,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与暂住人员进行查询 。

三 、认真做好外来车辆的进出登记 ,对外出的车辆 注意检查 ,防止居民车辆被盗 。

四 、制止废品收购人员及小商贩进入小区 ,制止乱 贴广告行为 。

五 、代收报刊 、函件等应当面点 清,并做好登 记,要做到及时准确 ,不积压 、不私拆 。

六 、加强夜间人员 、车辆出入控制,夏季晚 11:3 0,冬季晚 10:30 要锁好大门 。

七 、每天不定期巡逻本小区 ,发现问题及时 上报, 或拨打匪警 110、火警 119。

篇3:小区电梯规章制度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今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买车容易、停车难的现象。尤其一些小区出现车辆爆满的情况!那么、小区如何才能做好停车场管理服务呢?在这里我们博思凯为大家详细介绍。

车辆停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小区物业服务处应向业主、使用人做好宣传工作,共同劝阻、制止乱停放现象的发生。自觉到指定停车泊位停车。以下是小区停车场收费系统为大家准备的管理方案:

1、对小区的业主、使用人和单位的车辆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建立车辆档案(车辆型号、车牌号码、颜色等),对已登记备案的车辆发给小区出入通行证。

2、为业主临时停车提供方便,小区设有地面停车场,并采取按次收费办法。

3、长期使用停车泊位的业主、使用人和单位,可到小区物业服务处办理停车泊位租赁手续。

4、对业主、使用人已租赁的泊位,小区负责做出相应控制,确保停车方便。

5、各种车辆不得在小区道路上随意停放,临时进入小区的机动车应在指定地点停放,严禁车辆在道路交叉口停放。

6、停放在停车场的所有车辆,车主必须关好车门、车窗,带走贵重物品。车场管理人员如发现车辆门窗未关好等情况,应及时通知车主,防止车内物品丢失。

7、停车场只提供场地、车位有偿使用,不负责车辆的保管,如车辆丢失或损坏,停车场不负责赔偿。

8、车辆进入小区应减速慢行,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小区限速标志的规定,进出车场时遇对面行来车辆,应做到先出后进。

9、小区停车场不准学习驾驶机动车,严禁试车和随意鸣喇叭。

10、对进入小区的出租车同样实行计次卡出入,夜间22:00以后,谢绝出租车进入小区。对外来人员乘坐的出租车应谢绝入内。

11、对进入小区的车辆应维持一定的清洁度,保证不污染道路;5吨以上大型机动车未经小区物业小区物业服务处许可,不得进入小区。车辆停放必须服从管理人员指挥,注意前后、左右车辆的安全,不得停放在绿化带和人行通道上。

12、装载装修材料的车辆进入小区,应停在规定场地装卸材料,不得影响小区交通,装载装修材料的车辆驶离小区还需出示业主的书面证明,方可驶离。

13、对所有进出小区的车辆都应实行凭车辆出入卡进出,门岗需在卡上写清车辆进出的时间、车牌号码及门岗保安的姓名或工号,并在值班记录上做好外来车辆的登记工作。

14、应妥善保管好在使用中的车辆出入卡,必须保证有具可查,不能有流失现象发生。

篇4:两部门:2024年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_规章制度_网

两部门:2019年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9〕67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19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此,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2019年将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据了解,“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之前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答问全文

问:此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背景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自2019年起,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出台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建立健全农村学校校舍安全和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完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担。2019年,国务院决定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2019年来,义务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义务教育投入由2019年的243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993亿元,年均增长19.4%。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民教育负担大幅减轻,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但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综合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国务院正式印发了《通知》。

问: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守住民生底线的重大体制机制突破,是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

一是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与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是分别设计的。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农村学生和农村学校身份发生变化,难以继续享受中央财政“一免一补”政策。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流入城市,一些财力困难地区以及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出现了城乡“倒挂”现象。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利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实现教育经费可携带,适应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近年来,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接收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地区和学校,多次呼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改变中央只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的现状。统一城乡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进城就读学生的关怀,适应了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要求。

三是强化了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原则。无论是“三统一”,还是“两巩固”,都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托底标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将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四是有利于建立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次中央的新举措,是我国第一次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它通过制度机制设计,把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投入标准、中央与地方经费的分担比例确定下来,搭建起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投入的制度机制框架,将有力地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地、可持续地增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地发展。

问: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概括讲,就是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第一个统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第二个统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央确定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中西部地区小学年生均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年生均650元、初中850元。对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现有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高于基准定额的,要确保水平不降低,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中央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第三个统一,是统一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机制。将中央对农村和城市实行不同的经费分担机制,即中央只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城市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负责、中央适当奖补,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具体来讲,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由地方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贫困面由各省重新确认并报财政部、教育部核定;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2,中部其他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两个巩固,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中西部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东部农村地区,中央财政继续给予奖补。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由地方建立,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二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按照现行教师工资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对中西部及东部困难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

问:新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教育经费可携带”,请问是如何实现可携带的?

答:新政策推动了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什么叫可携带呢?通俗地讲,就是钱随人走。哪些钱可以随人走?一个是“两免一补”资金,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学生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另一个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这是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基本补助标准,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国家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对学校足额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这种方式比教育券更直接,教育券还需要兑换,可携带不要兑换,学生可以直接受益。

为什么能够实现教育经费可携带呢?一是近年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建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学籍管理无缝衔接和互联共享,无论学生如何流动,都能进行可视化管理,都能及时准确核定学生人数,这就为实现教育经费可携带打了坚实基础。二是得益于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统一。政策调整前,各地在区分学生身份时主要靠户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继续实行城乡分割的经费保障机制,会导致城乡学生区分难度增加、管理成本提高。因此,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强化学生依据学籍而不是户籍身份平等享受基本权益,体现了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可及原则。

问:《通知》要求加大投入、突出重点,为什么说新政策的投入重点仍然在农村?

答: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教育脱贫、补齐突出短板、实现共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下一步,财政部、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在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问:新政策如何体现了对民办教育的“一视同仁”?

答: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发展。此次出台的政策出发点,就是要切实履行政府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职责,对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视同仁”,都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民办学校学生免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民办学校收费标准高于基准定额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国家对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样,免费获得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义务教育,增强学生就学的可选择性。

问:新政策对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北方取暖地区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有哪些倾斜支持?

答:《通知》已明确,在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基础上,从2019年起,国家对城乡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的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支持办好寄宿制学校。继续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支持办好乡村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继续综合考虑取暖周期、取暖费标准等因素,对北方取暖地区城乡学校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对城乡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年生均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进一步保障残疾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问:新政策何时开始实施?各级财政需要花多少钱?

答:

新政策将从2019年春季学期实施,2019年春季学期落实到位。初步测算,2019-2019年全国财政需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将超过3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过2200亿元,地方财政约1300亿元。

问:下一步怎样保障政策落实?

答:一是立即部署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二是指导和督促地方强化省级统筹,确保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三是根据政策调整情况,及时制修订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四是优化教育布局,深化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