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通用8篇)
发布于2024-10-06 10:31,全文约 15160 字
篇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优秀篇_开题报告_网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优秀篇)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毕业设计是集理论与实践一体,是大学四年里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回顾与总结。通过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制图标准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较系统地认识了解。
此次毕业设计我做的课题为四川宜宾育才中学教学楼设计,这不仅能使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同时也能让我了解现代框架结构的特点,使我对建筑结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框架结构以坚固耐用而著称,被广泛应用,其结构外表可以设计的多元化,既美观又实用,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所以被广泛应用。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板系构成,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均宜采用刚接模式。抗震设计时,为协调变形和合理分配内力,框架结构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筑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为主要受力特点,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成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由此产生水平侧移,在梁柱节点处,由于协调变形使梁端产生弯矩和剪力,因此产生于柱上下端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是柱的控制内力。
教学楼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功能分为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交通空间。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即安全、经济、实用、美观,教学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楼一般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的防震能力强,它的平面类型较多。
(2)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以满足教学建筑的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教学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
(4)教学楼为满足学生课间活动要求,一般布置为外廊式,竖向则布置多部楼梯。
(5)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功能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功能部门的服务要求。
(6)教学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合班教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式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7)教学环境的好坏会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现代教室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消音通风等要求,采用新型无毒装饰材料,减少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8)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教学楼建筑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bj94—)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9)《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册)》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0)《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建筑结构计算手册丛书编委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2)《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3)《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李宏男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4)《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杨志勇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15)标准图集
a、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图集 (西南 g-231, 西南 g-232)
b、平表法标准图集 ( 11g101)
16) 教材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1)课题任务
本毕业设计题目属建筑、结构、施工三段式类型,三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分别为建筑3周,结构6周,施工3周。要求各阶段的工作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图,建筑平、立、剖面图,部分大样详图及技术指标。结构设计--结构荷载计算,计算模型选择,内力分析计算,截面配筋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绘制部分结构施工图、楼梯等结构详图并完成结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部署,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工具、机械、设备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质量、安全和节约措施,经济分析,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图纸用手绘制部分达到要求比例数量,其它部分图纸用计算机cad绘制。该题目要求完成的工作量饱满,能锻炼综合应用所学专业课程的能力。
(2)重点研究内容
一、建筑设计:
1、根据建筑指导教师下发的地形图,完成“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题目的建筑方案。要求总建筑面积4000~5000平方米,层数3~5层;采用内廊式或外廊式;主要横向承重框架方向跨数含走道一般按3跨设计,柱网尺寸为6.6m~8.4m;
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设电梯,主结构考虑不设缝(设计主结构纵向长度宜控制在55m内);
3、满足基本功能、流线通畅、造型简洁;
4、建筑设计的最后一周,学生应在建筑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及部分建筑大样图、设计说明等要求(具体按建筑指导教师的要求);
二、结构设计:
1、设计条件
(1) 建筑物3~5层,其中需手算的承重框架3~4跨,柱网尺寸为6.6m~8.4m。
(2)建筑场地为ⅱ类,环境类别为i类;
(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无软弱粘性土层,地下水位很低,设计时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4)基础可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底面持力层为中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pa;
(5)楼、屋面板均现浇。
(6)根据建筑的性质、特征、地理位置等条件,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标准;
2、结构方案
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楼、屋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3、设计计算内容及要求
1)根据建筑方案及设计条件确定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2)结构平面布置
a.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确定承重框架方向并进行梁柱板的布置;
b.结合抗震要求确定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考虑平面形心与质心位置、高宽比限值、竖向刚度变化等);
c.确定是否设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及是否将其作为防震缝等;
3) 手算
a.选取计算单元(具有代表性的框架):一榀横向(或纵向)承重框架
b.确定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并分别绘出各荷载简图:
竖向荷载(恒荷载、活荷载);
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
估算梁柱截面尺寸;确定柱计算长度,梁计算跨度;确定梁、柱截面形状;
计算梁、柱线刚度、抗侧刚度、刚度分配系数。
c. 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
活荷载作用下,采用满布荷载法(梁跨中弯矩放大1.1~1.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其中重力荷载代表值按手算框架近似计算;
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结构效应采用d值法。
d. 荷载组合、内力组合
求出各构件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以进行构件的设计。
e.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结合构造要求,由控制截面的控制内力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
若设计条件需要,进行1个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
正确给出节点区的钢筋锚固与搭接长度。
f. 抗震变形验算
进行风载及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限值验算。
g 基础设计
独立基础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基础高度,进行抗冲切验算、抗弯计算,确定基础配筋。
h 楼梯设计
选取1部两跑楼梯进行设计。
4)电算
a、对手算的横向框架采用pk程序进行计算机复核
b、采用satwe程序对结构进行空间受力分析
4、绘制施工图(1号或2号)
1)施工图要求
设计说明 1张,机画
手绘框架施工图(立面、剖面和钢筋表) ≥1张,手画
柱平法配筋图 ≥1张,手画;
楼、屋面梁配筋图(平法表示) ≥2张,其中一张必须手画;
楼、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包括板配筋图) ≥2张,其中一张必须手画;
基础施工图 1张,手画;
楼梯施工图 手画。
2)打印内容
a、pk手算框架验算
恒载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活载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风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
b、satwe整体结构计算
各层构件布置及截面尺寸;
各层构件配筋图
5、完成结构计算书(按毕业设计要求,不允许用计算机打印)
三、施工设计:在施工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量计算,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及施工进度计划图等(具体指标及设计成果要求由施工设计指导教师做出详细规定)。
(3)实现途径
本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进行方案设计,使建筑设计达到房屋设置合理,使用方便,交通安全。结构设计首先是根据建筑技术、使用条件、场地条件和抗震设计等要求,合理进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和基础形式等,绘制结构布置图;然后进行结构计算,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求水平地震作用的时候采用底部剪力法;然后进行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 、和手工完成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3、进度计划
进 度 安 排
1毕业实习第四周至第四周
2确定建筑方案,确定建筑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剖面形式第五周至第五周
3深入建筑方案,细化初步设计,为结构设计提供必要条件第六周至第七周
4确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平面布置,基础布置,荷载计算第八周至第八周
5建立计算简图,进行横向框架的内力及变形计算;进行梁、柱荷载组合,内力组合,进行配筋计算,进行梁、柱的节点验算;进行基础的设计计算; 进行一部现浇楼梯的设计计算第九周至第十周
6上机进行结构电算第十一周至第十一周
7绘制基础施工图,楼、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节点大样图第十二周至第十二周
8绘制横向框架(手算框架)的模板及配筋图;绘制楼面板配筋图、楼梯施工图;整理计算书及施工图图纸第十三周至第十三周
篇2: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专 业:机械工程
班 别:机自041
学 号: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 (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 --- 空气热泵系统
水 --- 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xx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XX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XX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篇3:2024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_开题报告_网
2019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一、毕业设计目的与要求
目的:毕业设计是实现工科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实践性、综合性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对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测试;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使之能较快地适应工程实践的需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毕业设计时间内,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设计题目:临石公路 (临澧至石门 )k~ k*段公路设计
设计者按指导教师指定的路线起终点,起点桩号自拟路名,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选择一条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的路线进行相关内容的设计和计算,设计里程不小于3km。
三、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1) 课题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本设计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3) 本设计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4) 本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
5) 设计规划与进度安排;
6) 字数不少于3000;
7) 要求手写。
四、技术标准
本设计一律执行: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5)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6)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
五、相关资料
1) 路线所经地区1:航测地形图(详见电子地形图附件1);
2) 路线为益阳市桃江至马迹塘之间的某段公路;
3) 路基土壤为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距挖方后地面的最低水位为3.45米,最高水位为0.8米,多年最大道路冻深为180cm;
4) 有关当地的地质、水文、气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5)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沥青、水泥、矿粉等需外购;
6) 土基回弹模量和路面材料回弹模量及材料强度试验资料如下:
土基回弹模量:
用d=30cm刚性承载板测得弯沉值(已考虑影响量):
p(mpa)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01mm)
28 72 95 120 165
沥青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
材料名称 20℃抗压回弹模量(mpa) 15℃抗压回弹模量(mpa) 15℃劈裂强度(mpa)
ep σ ep σ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8“班级数”“学号尾数” 180 27“班级数”“学号尾数” 320 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4“班级数”“学号尾数” 90 21“班级数”“学号尾数” 170 1.0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9“班级数”“学号尾数” 60 14“班级数”“学号尾数” 70 0.8
基(垫)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
材料名称 抗压回弹模量(mpa) 劈裂强度(mpa)
ep σ
水泥稳定砂砾 25“班级数”“学号尾数” 220 0.5
水泥稳定碎石 30“班级数”“学号尾数” 760 0.6
水泥石灰砂砾土 15“班级数”“学号尾数” 240 0.4
二灰稳定砂砾 26“班级数”“学号尾数” 700 0.7
二灰稳定碎石 27“班级数”“学号尾数” 600 0.6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
水泥混凝土标准试件抗折强度实验最大破坏压力(kn)分别为:
39. 80; 41.20; 40.65; 41.78; 42.05; 41.87
7) 材料预算单价及机械台班费用查相应定额。
8) 交通组成:
本路建成初期每日双向混合交通量组成及交通量
汽车车型 日交通量(辆/d)
东风eq140 14“班级数”“学号尾数”
黄河jn150 124
黄河jn253 2“班级数”“学号尾数”
东风sp9250 350
北京bj130 10“班级数”“学号尾数”
日野kb222 569
桑塔那 17“班级数”“学号尾数”
预计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为5%;
六、设计内容
主要设计内容如下表:
序号 设计项目 要求 备注
1 技术等级及标准的确定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定,要求对技术指标分析论证。
2 纸上定线 在地形图上选择路线至少2个方案并简述理由;进行路线方案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交手稿
3 路线平面设计
(选定路线) 进行交点坐标和导线方位角设计;平曲线设计;里程桩号的详细推算;路线平面图的绘制。
4 路线纵断面设计
(选定路线) 转坡点位置的确定;坡度和坡长设计;竖曲线设计;纵断面图的绘制。
5 排水设施设计 排水沟、截水沟、盲沟等沟渠设计 选典型沟渠进行水力计算
6 路基横断面设计 路幅设计(宽度和路拱横坡);超高和加宽设计;边坡设计;路基设计表;视距检查,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路基横断面图的绘制。 每20m
取一断面
7 路基稳定性验算 高路堤、深路堑需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及软土地基稳定性验算并提出加固措施
8 典型挡土墙设计和计算 完成某段挡土墙设计和计算及全线挡土墙设计一览表及其工程数量
9 典型涵洞设计和计算 选择某典型断面的涵洞进行设计和计算及全线涵洞设置一览表
10 交叉口设计 如有路线交叉,需绘交叉口平、纵、横断面图
11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设计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两者比选
12 选定路线工程预算 计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并完成工程预算
注.沥青路面设计内容包括:1)进行轴载换算,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2)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进行方案比较;3)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4)按三层体系简化法或设计程序确定路面结构层尺寸;5)按三层体系简化法或设计程序验算结构层底面拉应力和表面剪应力;6)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7)提出各结构层的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8)计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内容包括:1)进行轴载换算,推算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2)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3)确定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4)确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和厚度;5)进行接缝构造、配筋设计;6)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7)提出各结构层的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8)计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
七、应提交的设计文件
1、开题报告
2、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中应包括如下内容:
中英文摘要
第1章 设计任务和沿线自然条件
第2章 纸上选(定)线
第3章 线路设计
1)平曲线设计(第一个曲线完整列出计算过程,其它以表格体现)
2)竖曲线设计(第一个曲线完整列出计算过程,其它以表格体现)
3)横断面设计(第一个曲线完整列出计算过程:超高、加宽、视距检查)
4)路基设计(路基设计表)
5)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第4章 路基工程设计
1)排水设计
2)路基稳定性验算
3)挡土墙设计
4)涵洞设计
第5章 路线交叉设计(若有)
第6章 路面设计
第7章 工程预算
第8章 设计总结(包括展望与致谢)
参考文献
3、图纸
内容 比例要求 补充说明
路线平面设计图 1: a3机绘图分段打印
需提交纸上选(定)线手绘图
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1:200~300(纵)
1:(横) a3机绘图分段打印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km逐桩横断面图(典型地段) 1:200 a3机绘图
路基排水沟渠大样图设计 1:10~50 a3机绘图
挡土墙设计详图 1:100 a3机绘图
涵洞设计详图 1:100 a3机绘图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 1:100
1:10~50(详图) a3机绘图,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需绘接缝构造图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图
八、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阶 段 内 容 备 注
第一阶段
毕业实习 XX年2月21日——2月25日 毕业实习及撰写开题报告(1周) 毕业实习动员
(时间2月22日)
第二阶段
毕业设计成果撰写过程 XX年2月28日——3月11日 纸上定线及公路平面设计(2周) ★ 集中辅导1次
(指导老师3月27日
提交线路设计部分成绩)
XX年3月14日——3月18日 公路纵断面设计
(1周)
XX年3月21日——3月25日 公路横断面设计
(1周)
XX年3月28日——4月1日 路基排水设计
(1周) ★ 集中辅导2次
(指导老师4月30日
提交路基路面设计部分成绩)
XX年4月4日——4月15日 挡土墙及涵洞设计
(2周)
XX年4月18日——4月29日 路面设计
(2周)
XX年5月2日——5月13日 工程预算
(2周) ★ 集中辅导1次
(指导老师5月15日
提交工程预算部分成绩)
第三阶段
毕业设计
答辩 XX年5月16日——5月20日 修改、完善所有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指导老师5月24日提交参加第一次答辩学生名单。
不参加第一次答辩者需提交书面申请。
XX年5月25日——5月27日 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 指导老师审查合格并同意参加答辩者方可参加答辩。
XX年6月2日——6月3日 第二次毕业设计答辩 第二次答辩通过者,成绩一律评为“及格”并在毕业设计鉴定表上注明:
“该生第二次答辩合格”。
九、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成绩评定要求
1、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应在规定的教室做设计,外出者必须事先向指导老师说明情况并按学校规定办理请假手续。点名缺勤达到30%者(含请假、迟到、早退),取消毕业设计答辩资格。
2、本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成果撰写、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成果撰写阶段分为四个过程:路线设计、路基部分设计、路面部分设计、工程预算,在这四个过程中,需提交四次阶段性成果。
3、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总成绩由毕业设计成果撰写过程中的阶段性成绩和毕业设计答辩成绩综合评定。
4、上述四个阶段性成绩,有两次以上(含两次)成绩评为不及格者,该学生的毕业设计最终总成绩评为不及格。
篇4: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页2]_开题报告_网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XX年年春季学期第1周
进一步修订完善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使其在内容及格式上符合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
(4)、XX年年春季学期第2周到第6周
完成各单元电路设计,protel辅助分析。
(5) 、第6周至第12周
完成电路制作,调试。
(6)、第13周
完成毕业设计,全部成果交指导老师批阅。
(7)、第14周
毕业答辩
6、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完成硬件设计,提供protel电路原理图及pcb印制版图,最终达到硬件软件能准确无误的应用的目标。
完成时间:第15周
7、现有条件
现有protel软件及制作硬件的必要设备,可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与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谢自美等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二版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一版
3. 孙继平等 900mhz 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科学技术 XX年10期
4. 张肃文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 三版
5. 王正谋 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6. 郭勇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7. 许自图 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94-99.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9. 曾兴雯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10. 肖玲妮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XX年8月。 一版
11. 刘庆泉 任波 刘寅生 跳频通信中变通带锁相环路(pll)的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XX年02期
12. 彭烨等 一种应用于fsk调制器的数字可编程振荡器 四川理工学院报 XX年01期
13. 王中亚 补家武 锁相环调频发射机的研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4. 汤万刚等 应用matlab通信工具箱的频率合成器系统分析与彷真 中国测试技术 XX年01期
15. 王彦 田丹丹 曹学科 基于fpga的小功率立体声发射机的设计 南华大学学报 XX年01期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篇5: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年_开题报告_网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6年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建筑工程)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篇6:建筑工程毕业设计16年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16年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建筑工程)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篇7:建筑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8: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4)研究方法及技术途径;
5)实施计划。
2.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要求:
1.外文文献翻译的内容应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相关。
2.外文文献翻译的字数:艺术类专业不少于汉字,其他专业不少于5000汉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3.外文文献翻译单独装订:第1部分为译文,第2部分为外文文献原文,本附件为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