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现象调查报告汇编7篇 调查报告怎么做经典2篇
发布于2024-10-13 21:28,全文约 5875 字
篇1:2024年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2017年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从古至今,节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这种现象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学生身边更为明显。对于这些浪费情况,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作出反思。
食堂食物浪费
从小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妇孺皆知。可是学生食堂却存在着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不少同学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点菜,结果造成大量的浪费。经过调查,70%的同学经常没有把饭吃完。更离谱的是,有些同学仅仅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问其原因,则回答“没胃口,吃不下”或者“食堂饭菜不合胃口,不想吃”。造成这样的食物浪费现象也许不能只怪同学们没有节约意识,和学校的食堂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学校食堂和学生双方面共同努力。学校食堂尽量提高饭菜质量,在食堂贴上呼吁节约的标语作提醒,加强学生节约意识的教育。学生们也要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饭菜,吃多少,买多少,吃饱吃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约。
草稿纸浪费
经调查,有80%以上的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草稿纸,而我发现有大约15%的人在用过草稿纸的一面后就不再使用了,这可是相当大的浪费了;在使用草稿纸时又有60%以上的人在上面写的字要比平时大;大约70%以上的人喜欢在草稿纸上写一些无目的的字或画。细算起来,小小的草稿纸在校园中的浪费实在是很严重的。怎样可以避免草稿纸的过度浪费呢?拥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每天带到学校,需要用草稿纸时只要拿出草稿本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利于检察,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一举三得。
教科书不能重复使用浪费
众所周知,教科书重复使用利国利民,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推行。推行这项政策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让同一资源不断重复利用,物尽其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核心概念。但是在中国,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还不够充分。往往仅供一位学生使用,学习阶段结束后就如废纸般进入了回收站。这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应尽快落实相关
政策,推行教科书的重复使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篇2: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网
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我县教师队伍现状,特别是教师外流状况及其对我县教育的影响,去年以来,我们对全县11个乡镇和8处县直学校教师外流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统计,前不久,再次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摸底了解。调查表明:我县从2000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此后呈逐年蔓延上升趋势;教师外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而且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最感头疼的问题之一;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愈来愈明显、愈来愈严重。所以应高度重视教师外流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一.我县教师外流状况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从2000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当时以平原一中、平原镇最为严重。从2000年到2003年,每年学期初、学年初都有教师外流,范围由县镇学校蔓延到农村中小学,全县11个乡镇、8处县直学校共19个单位,存在教师外流现象的有11个,占58%。截止到2003年9月,全县教师外流共计111人,占全县在岗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其中流向县外的56人,流向县内各民办学校主要是平原师范初中部的55人,各占50%。仅一中和平原镇两个单位就有63人。在111名外流教师中,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更多的是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从学历看,学士学位的9人,大学本科的34人,专科的68人,分别占8%、30.6%、61.2%;从职称看,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64人,分别占28%和58%;从年龄看,平均年龄31岁,最小的24岁,最大的42岁。自98年以来,我县共有4名省级教学能手,目前已流失2名,另有省、市、县级优秀教师18名,省市级教研课题承担者6人。
由此可见:(一)教师外流已经成为我县的普遍现象,出现时间早,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二)外流教师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在教学上出成果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支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一笔教师优势资源。(三)相对而言,我县教师流入县外的不是很多,有一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入县内民办学校,仅流入平原师范初中部的就达41人,另外由乡镇流入县直学校或跳槽改行的也有一部分。
二.教师外流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使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中的人才资源在全社会广泛流动。人才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而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是在不断流动中实现的,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不断流动,能够使人才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产生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教师的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让所有的教师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一次分配,终身不变,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二)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人生价值观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早已破除了“从一而终”的传统意识,改变了那种“当了中小学教师就终生不能改变”的思想,把流动、跳槽、改行当作一种时尚,合则留,不合则走,另谋高就,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在这种情况下,再像从前那样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运用行政手段禁止、堵塞,也无济于事,县教育局于2003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单位“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事实上是门难以看好,人难以管好,要走的人不辞而别,想走的人留人留不住心。教师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使教师外流成为必然。
(三)工资收入偏低,待遇较差。近几年来,我县教师工资、待遇逐步提高,2002年乡镇教师工资上收到县以后,教师工资发放有了保障,未再出现拖欠现象。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工资待遇较高的私立学校教师相比,我县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工资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县乡镇教师平均月工资500元,与平原师范初中部教师平均月工资1200元有700元的差距,与县外私立学校如德州跃华、临沂双月园等学校的教师工资收入差距更大,每月在1000元左右。而且在老师们看来,这种差距短时期内很难解决。收入低、待遇差,给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诸多困难。受经济利益驱动,一部分学历高、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私立学校优厚待遇的吸引下便离岗外流。
(四)工作环境不良,教师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某些学校在中青年教师培养这个关系教育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上,不是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而是搞论资排辈,搞亲亲疏疏,诸如评优选模、教师培训考核,特别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务聘任等。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教师得到肯定,基本上是一个“媳妇熬婆”式的成长过程。由此导致教师工作环境不良,人际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一些埋头苦干又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对前途感到无望。与其苦熬苦等,不如一走了之。
三.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造成和将要造成的影响
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造成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将愈来愈严重。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教师外流,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有反映、有议论。学生们对自己喜爱的老师弃他们而去感到伤心,知道老师要走了,他们流下了眼泪,但学生们的泪水不能挽留决心离去的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师外流比较严重的学校多有不满,有的家长干脆把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去了,我县初中、高中生在临沂双月园、德州跃华、武城二中、甚至济南、天津等地就读的不在少数,这种生源的流失不能说与教师外流无关;社会各界对教师外流一方面表示理解,一方面极力呼吁,在春节后召开的全县人大、政协“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师外流及其给我县教育造成的影响给予格外关注,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教师外流现象,采取措施稳定整个教师队伍。
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造成和将要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动。教师外流对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形成了持久冲击,看到流入外校外地的同事工资收入翻了番,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校“留守”教师心理十分不平衡,人心思动。有的教师遍览报刊杂志上外地招聘师资的广告,待时机成熟,便“孔雀东南飞”;有的教师在外流教师的宣传鼓动下,难于安心教学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无疑给原本就困难重重的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雪上加霜,学校管理者束手无策。
(二)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由于外流教师绝大部分是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尤其是在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学科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甚至独挡一面,他们的外流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科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学校课程无法开全、课时无法开满,有些学科在校教师工作严重超量,给教师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带来严重危害,校长在安排全校教学工作时捉襟见肘。很多学校不得已重新聘任已经提前离岗的老教师或已经辞退的代课教师,或者外聘其它学校的教师,这不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而且要支付外聘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工资,又促使学校乱收费。
(三)教师队伍出现断层,整体素质下降。由于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外流,且呈现逐年蔓延上升趋势,加上教师离退休、自然减员、内部转岗、提前离岗等,更重要的是师资补充工作滞后缓慢,我县整个教师队伍出现大龄化、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整体素质下降,结构矛盾突出。自2001年至2003年,全县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仅95人,远远不抵同期教师减员(包括教师外流、离退休、自然死亡、提前离岗等)。初中生源高峰即将到来,而教师资源却无法满足需求,这种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
(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滑坡。由于以上种种影响,农村中小学甚至全县整个基础教育质量将走下坡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徘徊不前、难以提高,有的学校教育质量呈下滑趋势,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外流现象不无关系。
另外,教师外流给我县教育造成的影响还有:(1)国办学校的生源流失,校际间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这种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2)教师流动的随意性和无序化,给学校和全县的人事管理带来了困难。
四.建议和对策
对教师外流现象,我们认为,从社会大环境看,它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师自主流动,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全社会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但是对我县教育发展而言,确实产生了釜底抽薪的后果,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流失对我县的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长期都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经济欠发达,我们这个地区不可能引进更多的人才,人才得靠我们自己去培养。人才资源是强国之策,教师人才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建议,一方面鼓励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稳定教师队伍,疏堵结合,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师流动机制,形成教师流动新秩序,同时加大措施做好师资补充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各单位要着力提倡对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教育我们的教师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为振兴家乡而艰苦奋斗、以身立教的使命感、责任感,务必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县还比较落后,孩子们渴望学习知识、脱贫致富,正是需要每位教师贡献力量、添砖加瓦的时候,没有理由只为追求那点经济利益或为了一己的人生幸福而舍弃自己的学生,降低自己的师德,远走异乡。有的单位没有教师外流现象,老师们人心稳、干劲足,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就在于这些单位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坚持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常抓不懈。除此之外,还要使老师们认识到,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大有作为,只要有理想、有能力,农村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二)要真正做到用待遇留人。各单位、各学校要很好地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留住人才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在目前我县教师工资水平还不高的现实情况下,要真正打破大锅饭,加大奖励工资的比例,对教师定岗、定责、定报酬,绩酬挂钩,优绩优酬,将福利待遇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倾斜,用较高的待遇留住教师优势资源。同时要经常关心教师生活,在教师病灾、红白事、住房条件改善、子女入托就学就业等方面,要不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做到用感情留人。
(三)落实好县教育局文件规定,依法规范教师流动。教师以“停薪留职”形式流动,必须经所在单位同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方可进行;对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和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的教师以及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级实验课题承担人,限制流动;对拒不执行规定擅自离岗的教师,坚决予以除名,对发生教师擅自外流现象的学校负责人,要严肃处理。
(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消除教师管理工作上的腐败现象,为教师创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一个处处体现公平、公正、民主、竞争原则的德才兼备的好校长,能够使老师们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工作带劲,不正之风难以兴风作浪,老师们人心稳定、人心思干,比学赶帮超,有利于控制教师外流,形成合理有序的流动秩序。
(五)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做好师资补充工作。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特点,坚持“市场导向、双向选择”的原则,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做法,采取“一改两选”的办法,有效补充师资队伍,解决我县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断层问题。一改:改革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就业的办法,由统一包揽分配改为有计划地按需选招;两选:一是根据乡镇教学所需,面向应往届师范类专科以上毕业生有计划地选招教师并全部派往乡镇工作;二是根据县直学校教学所需,面向全县在乡镇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有计划地选招教师,充实到县直学校。
总之,教师外流现象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才自主流动的必然产物,既有对整体教育利益和教师个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局部教育利益不利的一面。就我县来说,教师外流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虽是普遍现象,却并非主流现象,绝大部分教师在艰苦条件下兢兢业业,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默默奉献。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肯定我县教师队伍的主流整体,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外流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在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待遇的同时,关键是加快用人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做到教师减员与师资补充并举,变教师资源“流出地”为“流入地”,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