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道德与法治讲座心得体会(精彩5篇)

发布于2024-11-15 05:56,全文约 5065 字

篇1: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篇2:小学教师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心得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专题_网

小学教师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心得

小学教师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心得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来到xx小学聆听屈主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屈主任以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为案例生动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形象具体地告诉我们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屈教授首先以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女嘉宾马“宁可坐在宝马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案例和白老人辛苦蹬三轮车资助失学儿童的案例进行鲜明对比,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重要。通过屈主任的解读我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个体系的提出提升了文化软实力,赋予“美丽中国”更深刻的内涵,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强大的精神价值支撑。我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身兼教书育人的重责,自然要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以及教师的重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它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作为教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爱国,坚定政治信仰,注重价值观引领,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要敬业,需要做到人在岗上,岗在心上,心思在工作上;勇于担当;尊重上级、信任同级、爱护下级以达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讲诚信,友善待人,心中有爱尊重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把它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篇3:2024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安全讲座心得体会

下午正上课呢,忽然一同学惊呼:“啊!红盒子怎么自己跑来了?”我们不顾满脸黑线的老师,全跑到窗前,往楼下张望。只见楼下一辆消防车缓缓开来。消防演练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兴奋而又激动,老师给我们讲了演练时要注意的事项。

大队部的广播响了,广播里传来了“呜呜……”的声音。我们一听,便知道这是消防警报拉响了。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拿出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迅速有秩序地下了楼,就像真的发生了火灾一样。下楼后排好队,站在操场上的安全位置。

这时一位大哥哥模样的消防员走了上来,为我们讲解了面罩、远程手电筒和切割机的用途。面罩是一个面罩和一个气筒,它可以让消防员在浓烟状态下仍可以呼吸空气;远程手电筒可以在浓烟中看清十五米内的事物;切割机用来切割打不开的门板。演习结束后,我们不得不赞叹:在现代高科技的使用中,压住了火舌高昂的头,也有效的保护了消防人员的安全。

火灾是无情的,没发生时,有的人认为自己碰不到,但如果有火灾隐患的存在,着火是迟早的事,受害的是他自己。在这种事情上,防患于未然就是“防火于未燃”。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来防火呢?比如不能玩打火机,有的同学觉得打火机很好玩,随身携带,这是很危险的;家庭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保管好电气线路,选择合格的电器等等。

我们如果遇到火灾,该怎么办呢?消防员叔叔为我们支了招:一旦遇到火灾,首先要选择正确的逃生办法和自救方法迅速离开现场。然后及时拨打免费的119火警电话,尽可能简要地讲清起火的地点、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围困,有无一包危险物品等。此外,还要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所使用的电话号码。报警后,要立即到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员立即赶往火场。

消防知识,人人都要了解。要做到“防火于未然”,心中都要有一根防火弦,遇到火灾而不乱,这样才能保平安,万家欢。今天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篇4:2024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安全讲座心得体会

星期五下午,老师组织我们班去参观消防大队,下午两点,同学们先后来到了消防大队。

我们先参观了消防物品,一辆辆消防车整装待命,像一个个战士一样随时准备着奔赴战场,还有锯木头的电锯、锯钢条的圆盘锯、氧气瓶等。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宿舍,宿舍里整理的真干净,每个人的物品都是放在固定的地方,床铺上干干净净,被子叠的就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的。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消防员叔叔的训练表演了。他们先演示翻越障碍板。只见一个战士手拿一个木梯,要借助它翻越两米多高的障碍板。我心想:他们要训练多长时间才敢呀!中间会不会出现失误呀?只听见消防员叔叔用宏亮的声音喊了一声:“好!”那干脆的喊声,表现出了他的信心,也表示了他有十分的把握。开始了,只见他一个手拿梯子,快跑到墙边,把梯子一竖,“砰”的一声,梯子不歪不斜的搭在了木墙上,然后两三步爬到了墙顶,又纵身一跃直接跳到了地上,整个过程又干净又利落,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其他的叔叔也都完成的非常漂亮。

接着,他们又加大了难度,去掉了梯子,要空手从两米高的木墙上爬过去。我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了:两米高的墙,空手翻过去,能完成吗?开始了,一个叔叔跑了起来,一步、两步、三步、四步起跳了,“啪”,消的防员叔叔脚蹬了一下木墙,整个身子就飞了起来,我的心跳的越来越快,叔叔用手及时抓住了木墙最顶端,翻过去了!同学们情不自禁的都鼓起了掌。

消防员叔叔又给我们表演了快速过独木桥和快速收起消防水带,他们个个都表演的十分精彩。

看完了表演,我心中对消防员充满了敬意,他们天天这样艰苦的训练,就是为了在人民有危险的时候,他们能挺身而出,帮人民排忧解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5: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