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实验报告书(推荐三篇)
发布于2023-12-07 09:22,全文约 6437 字
篇1:XRD物相与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Philips射线衍射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基本学会样品测试过程
(3)掌握利用衍射图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4)基本掌握利用衍射图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是对晶体微观结构精细的形象变换,每种晶体结构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一种晶态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X射线衍射图,而且不会因为与其它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发生变化,这就是X射线衍射法进行物相分析的依据.规模最庞大的多晶衍射数据库是由JCPDS(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s)编篡的《粉末衍射卡片集》(PDF)。
三、仪器和试剂
飞利浦Xpert Pro 粉末X射线衍射仪;无机盐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
(1)粉末样品制备:任何一种粉末衍射技术都要求样品是十分细小的粉末颗粒,使试样在受光照的体积中有足够多数目的晶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获得正确的粉末衍射图谱数据的条件:即试样受光照体积中晶粒的取向是完全机遇的。粉末衍射仪要求样品试片的表面是十分平整的平面。
(2)将被测样品在研钵中研至200-300目。
(3)将中间有浅槽的样品板擦干净,粉末样品放入浅槽中,用另一个样品板压一下, 样品压平且和样品板相平。
2. 块状样品制备
X光线照射面一定要磨平,大小能放入样品板孔,样品抛光面朝向毛玻璃面,用橡皮泥从后面把样品粘牢,注意勿让橡皮泥暴露在X射线下,以免引起不必要干扰。
3. 样品扫描
在new program中编好测试程序open program measureprogram开始采集数据在HighScore中处理谱图。
五、实验结果
1.物相分析
实验得到的衍射图各衍射峰d值如表1:
2矿和TiO2金红石。
2.定量分析
利用全谱拟合方法(WPPF)对谱图进行处理后,得到TiO2锐钛矿的含量是
50.1%,TiO2金红石的含量是49.9%。
3.晶体结构分析
利用软件处理谱图后得到两种TiO2晶体的晶体结构数据,并根据晶格常数
判断出晶胞的晶系,结果如表2:
1R: ρ=○
(g/m3)=4.275 (g/cm3) 2A:ρ=○(g/m3)=3.894 (g/cm3)
4.结果分析
1对于样品的物相分析是准确的,所有的峰都与PDF标准卡片中TiO2锐钛矿和○TiO2金红石的峰相重叠,虽然在强度上略微有所不同,但考虑到仪器和操作填料
的差异,这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
2对于样品的定量分析,○同一天的两组同学测得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份样品,两组同学的测量结果略微有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研磨的程度不同、装填样品的凹凸程度和平滑程度不同,但差异是在误差允许范围的。
3是在误差允许范围的;但两组同学的晶体尺寸都较大,超过100nm,从仪器测量的角度来说以及谢乐公式来说,测量误差都是较大的,这表明我们对样品的研磨并不充分;利用晶格常数计算出的密度与查阅资料得到的密度相符合。(文献中:
33锐钛矿:3.82-3.97 g/cm,金红石:4.2-4.3 g/cm)
六、思考题
(1)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的二要素是什么?
答: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是衍射的二要素。通过衍射强度与衍射方向可以确定晶体的物相组成和晶格参数等信息。
(2)晶面指数是否等于衍射指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答:不等于。晶面指数与衍射指数有如下关系:h=nh*,k=nk*,l=nl*,其中n为衍射级数,
,h,k,l为晶面参数,h*,k*,l*为衍射指数。
(3)劳埃方程与布拉格方程解决什么问题?它们本质是否相同?
答:解决X射线波长和衍射方向关系的问题从而得出晶胞信息。相对来说,布拉格方程比劳埃方程更加简单,而二者的物理本质是一样的,从劳埃方程可以推导出布拉格方程。
(4)如何从一种晶体的多晶X射线衍射图上判别是立方还是四方?
答:晶体尺寸在100nm以下时,可以通过谢乐公式近似计算晶粒尺寸:
DCk,其中k为仪器参数,λ为X射线的波长,B为衍射峰的半高宽度,θ为衍Bcos
射角。借助谢乐公式可以计算出晶体的尺寸从而判断晶胞的结构式立方还是四方。
(5)衍射线宽化是由那些因素引起的?
答:样品粉末的颗粒细化;化学计量式不唯一;存在晶格畸变;点阵缺陷;晶体结构对称性 下降;仪器自身原因导致的衍射峰宽化等等。
篇2:结构工程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
实验类型:(3) (1)演示;(2)验证;(3) 综合;(4)设计;(5)其他
学 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孙奥伟
专业班级:土木101
学 号:10434217
指导老师:王新杰、谢静静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4次实验
同实验者:申元畅、盛晓青、祁向楠
实验时间20xx年4月23日
实验四 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系统的组成、安装和调整的方法。
(2)学会激振器、传感器与数采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钢梁的强迫振动频率。 本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1)振动与控制实验台包括简支梁、 悬臂梁、薄壁圆盘、单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动力吸振器、复式动力吸振器等组成。
(2)激动振系统与测振系统,激振系统包括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JZ-1接触式激器,JZF-1非接触式激振器,偏心电动机,调压器,力锤; MT-3T型磁电式振动速度传感器,DH130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WD302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动态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系统、控制与基本分析软件、模态分析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1)安装偏心电动机。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调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电源使用三芯接地插座),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把调速电机通过安装底板安装在简支梁中部,电机转速可用调压器电压调节旋钮来调节,调节输出电压到110v左右,调好后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变电机转速。
(2)安装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将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左旋到最小位置,把激振器与输出接线柱相连。
(3)接测试系统。将扫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1-1通道。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偏心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数采仪的1-2通道。设置频率类型,正弦扫频的起、止频率后按“确认”,设置好后按“开始”,调节电压信号到875mv.频率扫频点开始移动,此时观察梁的振动情况。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H187,选AC方式,量程
(4)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控制分析软件,新建一个项目,设置采样频率1K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传感器灵敏度等参数(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H187,选AC方式,量程927,灵敏度系数5.394,磁电式速度传感器610、620选SIN-DC,灵敏度系数选210mv/mm?s),然后平衡、清除零点、启动采样,在曲线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波型1-1和1-2,选择X-Y记录仪显示方式。开始采集数据,数据同步采集显示在图形窗口内。
(5)调节DH1301 扫频信号源的输出功率,第一步使用线性扫频找出振动频率的大致值,然后利用正弦定频找出利萨如图形的频率,使屏幕上出现一直线或椭(正)圆,此时信号源显示频率即为简支梁的强迫振动的频率f。
(6)注意采集仪器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不允许关掉仪器。
加强,在80~90Hz之间一直减弱,定出振动频率的大致值在74~85Hz之间。 然后利用正弦定频仔细查找共振频率,由于频率是以0.1Hz增加的,通过手触感觉共振频率大致在79~80Hz之间。由于是通过自己的手感觉的,所以只能确定大概的值。
五、结果与讨论
(1)电源电压为110V时,梁的强迫振动的频率是多少?
实验结果测得的电压为110V时,梁的强迫振动在79~80Hz左右,由于通过人体的感觉,所以无法确定数据。
(2)振动与控制实验台由哪几部分组成?
振动与控制实验台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薄壁圆盘,单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吸震器,复式吸震器组成。
(3)控制分析软件的使用步骤?
新建一个项目,设置采样频率1K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传感器灵敏度等参数(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H187,选AC方式,量程927,灵敏度系数5.394,磁电式速度传感器610、620-1
选SIN-DC,灵敏度系数选210mv/mm?s),然后平衡、清除零点、启动采样,在曲线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波型1-1和1-2,选择X-Y记录仪显示方式。开始采集数据,数据同步采集显示在图形窗口内。
(4)写出实验过程中扫频信号给的电压及其出现利萨如图形时的频率
第一步,使用线性扫频扫出振动频率的大致值,在75~85Hz之间。然后利用正弦定频找出共振频率大概在79~80Hz之间。
篇3:建筑制图与识图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建筑制图与识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制图实践教学是学习制图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基本理论知识及基
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过程。通过手工制图实训环节,使学生巩固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学会用作图方法解决一般的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内容及要求
手工制图实训环节要求完成规定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2#图纸1张);结构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绘制(2#图纸1张)以及本实验报告内容。
学生在画图前要认真复习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在绘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所绘制的施工图应符合“国标”有关规定,要求技术合理、投影正确、表达清楚、尺寸齐全、字体工整以及图样布置紧凑、图面要求保持整洁。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消耗品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操作过程
1、 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综述、
1.确定绘制图样的数量根据房屋的外形、层数、平面布置和构造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确定图样的数量,做到表达内容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图样的数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以少为好。
2.选择适当的比例。
3.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图面布置要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表达清楚,尽可能保持各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同类型的、内容关系密切的图样,集中在一张或图号连续的几张图纸上,以便对照查阅。
4.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建筑施工图的顺序,一般是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顺序来进行的。先用铅笔画底稿,经检查无误后,按“国标”规定的线型加深图线。铅笔加深或描图上墨时,一般顺序是:先画上部,后画下部;先画左边,后画右边;先画水平线,后画垂直线或倾斜线;先画曲线,后画直线。
5.正确应用图例、引出线索引符号、详图符号等图示符号。并保持图面整洁。 建筑施工图画法举例
2.建筑平面图的画法步骤
(1)选取比例,确定图幅,布置图面,根据所画建筑的复杂程度,保证图面布局整体整洁美观。
2)画所有定位轴线,然后画出墙、柱轮廓线。
3)定门窗洞的位置,画细部,如楼梯、台阶、卫生间等。
4)经检查无误后,擦去多余的图线,按规定线型加深。
5)标注轴线编号、标高尺寸、内外部尺寸、门窗编号、索引符号以及书写其他文字说明。在底层平面图中,还应画剖切符号以及在图外适当的位置画上指北针图例,以表明方位。最后,在平面图下方写出图名及比例等。
3.建筑立面图的画法步骤
建筑立面图一般应画在平面图的上方,侧立面图或剖面图可放在所画立面图的一侧。
1) 选比例,定图幅进行布置,一般与平面图一致。
2) 画室外地坪、两端的定位轴线、外墙轮廓线、屋顶线等。
3) 根据层高、各种分标高和平面图门窗洞口尺寸,画出立面图中门窗洞、檐口、雨篷、雨水管等细部的外形轮廓。画出门扇、墙面分格线、雨水管等细部,对于相同的构造、做法(如门窗立面和开启形式)可以只详细画出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只画外轮廓。
4) 检查无误后加深图线。
5) 注写标高、图名、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3.剖面图的画法步骤
1)按比例画出定位线,包括定位轴线、室内外地坪线、各层楼面线和屋面线,并画出墙身轮廓线
2)画出楼板、屋顶的构造厚度,再确定门窗位置及细部(如梁、板、楼梯段与休息平台等)。
3)画出可见的构配件的轮廓线及相应的图例。
4)按要求加深图线。
5)按规定标注尺寸、标高、屋面坡度、散水坡度、定位轴线标号、索引符号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框架梁、柱配筋图
1、选取比例,确定图幅,布置图面,根据所画建筑的复杂程度,保证图面布局整体整洁美观。
3、完整标出框架的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
4、柱的纵向钢筋
(1) 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要画弯钩;Ⅱ级钢筋的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钢筋如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点或焊点用圆点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实线表示。
(2) 柱中插筋及切断钢筋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注明。
(3) 顶层柱顶柱筋及梁筋的锚固做法,应在图上有所表示。
(4) 柱的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4、柱的箍筋
(1)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节点核芯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2)箍筋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柱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并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5、梁的纵向钢筋
(1)悬臂梁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的负筋一起考虑,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免支座钢筋过密。
(2)梁纵筋由于构造原因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筋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调整配筋。
(3)梁的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在图中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为便于区分钢筋,详图中宜加上钢筋编号。
(4)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贯通钢筋,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长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两端与支座负钢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长时,应在图纸上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
(5)梁端底筋及面筋锚入柱内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
6、梁侧有集中荷载(次梁)作用时,应标出吊筋及附加箍筋的位置,并画出吊筋的大样。
7、梁端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8、梁的腰筋为按构造配置时,长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计算(抗扭或侧向抗弯)而设置的腰筋,其锚入柱内的长度为LaE,绘图时须注意其区别。
9、梁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抗扭箍筋应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剪力墙配筋图
1、 力墙配筋平面图及剖面图的比例可与框架大样图相同。连梁因为钢筋通用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的连梁可只作一个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2、 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及连梁高,注上连梁顶的标高。标明剪力墙的定位轴线、开口尺寸、各片墙的厚度、宽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的尺寸。 轴对平面或剖面中的孔洞(如电梯井、门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
3、 剪力墙各种钢筋的用量应在平面及剖面图中适当表示。当竖向钢筋沿高度减少时,要标出考虑锚固长度后纵筋的切断位置。
4、 连梁的底筋、面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结筋的数量及构造要求,应在图上表达清楚。 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画弯钩,Ⅱ级钢筋画短斜线。
5、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关系、拉结筋的做法、钢筋的搭接做法、水平钢筋转角构造、顶层竖筋与屋面板的锚固、墙与柱之连接等构造做法,应在施工图中或在(高层)结构说明中表达清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参照“实验方法与步骤”的内容,用文字、流程图、表格、图表等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操作内容、心得体会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