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瑜伽的心得体会【热门2篇】

发布于2023-12-13 21:08,全文约 3947 字

篇1:瑜伽心得体会

瑜伽体系是习瑜伽者形体再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工程师。心、身在其的引领下,能使习瑜伽者进入一个无限美妙的形体再造艺术天地。所以对瑜伽形体姿势的欣赏是瑜伽红尘为打造瑜伽丽人的重要基础训练内容。

我们如何才能欣赏和体会瑜伽体系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呢?总的来说,就要通过瑜伽感知、感情体验、审美认识和判断这三个阶段。

通过这三个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使欣赏者(也是习瑜伽者)对瑜伽形体姿势有了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对瑜伽形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欣赏者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瑜伽形体姿势表现的深层内涵(至于瑜伽形体姿势的功能介绍,当然更可以通过解释了解姿势的内涵),并对瑜伽姿势的艺术价值作出审美判断,使欣赏者既得到精神的高度升华,又获得最大的艺术满足感,进而作用于人体提升了体态艺术价值。

习瑜伽的感知是欣赏瑜伽姿势的感性阶段。这一阶段是欣赏者对瑜伽姿势中节奏、力度、速度、造型等瑜伽基本要素的感觉,以及对这些要素及其结构的综合形式,如平衡感、节奏感、和谐感、曲线结构、风格等等的感受。包含着对瑜伽基本情感特征的初步体验和理解,如抒情、平和,安宁、愉快等等。

接着就进入情感体验的阶段。表现情感是各类艺术的共同特征。瑜伽姿势艺术以复杂的体频刺激来引起感觉,唤起人的情感。我们认为:在习瑜伽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瑜伽与欣赏者的分离也消失了,瑜伽精灵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瑜伽成为最富于表情的艺术。

不同的形体姿势组合形式、节奏感、刺激量、瑜伽精灵与心灵、形体响应等千变万化的力点组成形式,对人的心、身产生刺激,情绪上出现不同的联觉反应。如有的个体在演绎蛙式,感到蛙的呼吸悠长;别的个体同样习瑜伽蛙式时却悟到此物中气充沛。

这时瑜伽形体姿势就能使欣赏者不仅调动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而且还能与瑜伽姿势所表现的感情在基本性质上取得一致,使得瑜伽欣赏中的感情体验在辩证统一中得以充分展开。

越过这阶段后,就进入审美认识和判断的阶段了。认识即理解,判断即评价。要运用和发挥认识与判断的作用,首先就要对瑜伽形体姿势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即对姿势从形式到内容和人体意义的认识。

欣赏者除了练习不同的瑜伽形体姿势以外,还有赖于对瑜伽姿势的标题、仿生灵物、灵物体态以及动、静感表现手段和方法的了解分析。

例如在欣赏瑜伽树式时,我们要了解树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存状况和仿生灵物的生长规律、心灵状况,还要对其作用于人体的力度和方法以及人体生物内在结构和气质进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瑜伽体系仿生精灵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经过理解认识阶段,对瑜伽体系仿生精灵的审美评价也会随之而出。欣赏者往往会发出一些仿生灵物美不美这样的感叹和认识,这些感悟也就是我们对仿生灵物的审美评价。

比如我们在反复练习和理解了瑜伽蛙式以后,会对此式与人体的艺术创新、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生物功能给予称赞与肯定。这种称赞和肯定,又会增强欣赏者欣赏该类瑜伽形体姿势的欲望,激起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由于欣赏者的心灵境界、艺术修养和趣味等因素的差异,其审美个性同瑜伽圣贤的审美意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欣赏瑜伽形体姿势过程中,个体所理解的瑜伽形体姿势和瑜伽圣贤对姿势所表达的审美情感存在着差异性。

这样,欣赏者在欣赏瑜伽形体姿势时既可以对欣赏对象入平其中,感受、体验、理解瑜伽形体姿势,又可以出乎其外,按欣赏者自己的审美个性进行审美评价。总之,如果是基于打造瑜伽丽人为目的,那么瑜伽形体姿势欣赏应该以审美体验为目的,以陶冶性情,激励积极人生为本。

篇2:瑜伽心得体会

一、自信

一个瑜伽教师的力量并非来自自己,并非来自身体的技法和力量、外表、口才或证书,而是来自他(她)和所转达的瑜伽知识传统和源泉之间的紧密亲密关系。要是一个教师能成为古老瑜伽智慧的代言人,他天然就能获得足够的自信。当我们说到传统和知识时是指对瑜伽完备全面的理解。

《瑜伽经》的作者帕檀伽里把瑜伽比喻成有八片花瓣的莲花:1)持戒、2)精进、3)体位、4)调息、5)制感、6)专注、7)冥想、8)神定。虽然目前体位练习几乎成了瑜伽练习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体位练习只是那八片花瓣中的一片而已,其目的是让我们理解其他花瓣进而看清整朵莲花的全部面貌和意义之所在。要是我们没有理解其他花瓣,实在我们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位这片花瓣,因为那只是一个局部,而局部只有在一个群体中才能获得它真实的意义。例如,要是你从来不知道汽车是什么和贵干用的,也就没有办法向你很好地诠释车胎是什么和贵干用的。因此,只有这种“全面的理解”才会给一个瑜伽教师带来真正的自信和教学时安然平静的心态,即使你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转达所有你了解知识,但那种知识仍然会因为你的“临在”而漫溢在课堂上而被学生们直接感受到。无论你是什么气势派头的教师,无论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中,也无论你擅长教什么和面对怎样的学生,要是你认定瑜伽的目的首先是体验心灵的净化和安然平静,你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健康的心态。你知道你不需要刻意地取悦所有人,你会天然地吸引那些有同样追求的学生,因为纯洁和安然平静恰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缺乏和珍贵的东西。

一个瑜伽教师的自信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支持,要是他(她)懂得如何“献身”于这三者并学会“凝神谛听”的艺术的话。

1)你的老师(guru)。你始终谦卑地向你自己的老师学习,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

2)前辈的瑜伽圣哲们和大师们的教导(sadhu)。了解他们在瑜伽中的领悟、修为和心态;3)经典(sastra)。这意味着你去阅读和理解所有瑜伽练习或教学背后的哲学和核心内容。你的老师监督着你并帮助你解决实际的问题;瑜伽前辈们鼓动勉励并向你提供灵感;经典是你的信息库、内心的资源和这条道路上永远的伴侣。

二、清晰1)你很明确你在教什么和要到达什么效验。

在课堂上教得清楚而透辟的简单的内容,要远远好过繁多但不明确透辟的内容。不要在一堂课上给自己和学生提出太多太苛刻的要求而使身心都无所适从或疲惫不堪,在上课前你必须很清楚你今天这堂课的大旨、核心和要针对的问题是什么,但同时又要保留调解的余地。你要可以或许紧紧地抓住那些动人的刹时和“此在”的觉悟。你备课的结果是应该培养出一种明确的、渴望分享的豪情,但同时不要太执着于细节,因为很有可能会由于天气,对象和时间等等外在因素你不能完全执行你备课的内容。你的主题可以来自你上一次课所教内容的延续、变化、重复或深入——也就是你大致的一个教学内容的提纲,或来自于你最近在阅读或练习中获得的最新的心得领会,(养成在课前阅读的习惯)要是你始终在不断学习和阅读,始终保持着你在瑜伽中最宝贵的追求和热忱,你的教学将会始终布满活力、喜悦和新鲜感。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你并不需要么所不知,无所不能,但要是你教的每个细小内容都是你心之所感所悟,你就能教得真切而清晰,你就能打动你的学生。2)你可以或许用简洁明确的方法准确地转达瑜伽的内容。

你必须经历一个把自己转变为转达工具的过程,也就是专业的瑜伽教师培训和在教学中长期的锤炼。没有任何人能从一个好的瑜伽学生马上酿成一个好的瑜伽教师。这是一个从接管者到给于者的完全不同的角色转换。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特殊的训练,连一个普通的幼师都需要经历四年的培训,凭什么你认为在一个月的教师培训以后你就应该是一个教师了呢。当然,要是你天生具有表达的天赋和当教师的倾向,这个过程就能顺利地完成。瑜伽教师培训真正起效用的是给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和让你看清瑜伽这条道路的蓝图。再好的培训者也只能展览给你他的东西,但只有你自己的修为才能真正帮助你自己发现你自己的能力之所在。

你得学会在教学时运用以下三种表达技法:1、你的身体——肢体语言;2、你的口头语言;3、你的精神——你的精微的能量语言(指你的临在本身带给别人的感受)。这三种语言的清晰度和效验反映的是你自己内涵的力度、沉静、平衡、纯粹、透辟和完美。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自己的修为。除非你先成为一个好的瑜伽士,你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的瑜伽教师。

三、慈悲要是作为瑜伽教师你的目的是服务你的学生,要是你的快乐是用你的知识和技法去帮助别人,你就在靠近慈悲,而真正的慈悲就是智慧本身。智慧就是付诸于实际糊口中的哲学。这意味着根据学生能接管的程度而响应地教授正确的瑜伽原则。瑜伽教师工作的核心就是除去痛苦(身体的和心灵的)和分享灵性的喜悦。因此应该警惕你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痛苦”。瑜伽教学既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也不是他(她)和学生的共同练习,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协助学生获得自身潜能的认识和对喜悦本质的体验的过程。瑜伽教学的核心是“心的转变和净化”。在这个世界上的痛苦是对自我的愚笨,因此的慈悲就是帮助别人认识真正自我的本质、价值和潜能,从而摆脱因愚笨(avidya)而产生的种种痛苦和挣扎。只要一个教师的教学仍不以这为前提,就不多是慈悲的。对一个真正的瑜伽士来讲,他(她)已看清痛苦的根源是内心的愚笨,而非命运和他人的过失。

愚笨是可以通过净化摆脱的,《瑜伽经》列出了这些造成痛苦的愚笨的体现:

1)asmita,假我。指我们糊口在一个很是狭隘的、错误的对自我的概念之中而限定了对其他更高生命境界的体验和快乐。

2)raga,对享乐的沉沦、执着和贪婪。

3)dvesa,因痛苦的影象而酿成的回避和排异。

4)abhinivesa,不安全感,不确定感,对死亡的惧怕。

真正的瑜伽练习会带来身体和生命力的净化,净化会带来觉知力、觉知力会带来精神的活力和精微感,精微感会带来自我认识的深度,深度会带来沉着、弃绝和呈献,呈献会带来爱、谦卑和服务,服务会带来恩赐和祝福,而恩赐会带来灵魂的喜悦和完美——那种超越时间的灵性生命,挣脱了假我和束厄局促——智慧而永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