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研究报告分析(合集5篇)

发布于2023-12-13 22:18,全文约 9840 字

篇1:关于山西皮影的研究及分析_研究报告_网

关于山西皮影的研究及分析

提要: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戏曲艺术中,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曲种,是集音乐、表演、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皮影戏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艺术、方言音韵等紧密结合而落地生根,在其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绚丽多彩的形式。本文在艺术学的立场上对皮影艺术做进一步的思考。经过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积淀,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与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既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 ,又拥有相对特殊和独立的造型体系。皮影源于汉,至今的繁荣.本文主要从皮影的特征、,造型手法、文化派别、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西皮影,造型手法,文化的传承性,派别.

引言:

如果我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作一简单的梳理,那么民俗文化毫无疑问占有极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在中华民族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地域范围广阔的多样性文化,其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反映了精神和信仰等深层次的信息。也恰恰因为这种文化贯穿于大江南北,容纳了诸多的差异,所以给后人研究和保护这份“特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同时,发掘、整理、展示又成为一种必须。

所谓皮影: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影屏戏曲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积淀,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与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既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 ,又拥有相对特殊和独立的造型体系。皮影源于汉,至今繁荣不衰 。

一、山西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山西皮影: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甚广.

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即晋南皮影,分布在候马、运城、临汾、新锋、曲沃等地,造型受陕西东路皮影影响,影人高约33厘米,装饰性强;北路即晋中皮影,分布在孝义、文水、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风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响也是作为人类群体文化现象的民间巫俗和民间艺术的基本内涵;因此,陇东皮影的产生,实质上是当地人们对生命崇拜的反映,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主题意识。它作为一种民俗艺术,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俗是社会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民间艺术活动与巫术活动的结合,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世界有限的认识和理解,折射出原始社会人类的万物之灵和灵魂不死的观念,所以,皮影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民俗功利。

山西皮影戏大部分是当地人为祭祀神明、巫俗活动、庆祝丰收的一种娱乐方式,这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每逢农闲,尤其是腊月,夜幕降临,窑洞里灯火通明,人们围坐暖炕,瞪大眼睛望着雪白的“亮子”,乐声铿锵,唱腔悠扬,享受着影戏带来的精神愉悦,剧目多表现传统内容,如《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历史传统戏剧,既有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封神演义》等多以反映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也有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杂传”小戏等。

山西影戏从最初的主要功能是祭礼神明,其目的是娱神、娱人,到后来随着巫俗活动的世俗化,成了民间的娱乐方式之一,流行甚广。可见,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造型手法和内容均是与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并产生出与之相对应的造型形式,民俗活动促进了皮影艺术的发展,皮影艺术反过来又丰富了民俗活动。

二:山西皮影的造型手法

2.1:戏剧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侧面的。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剪纸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与戏剧上的脸谱、服装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戏的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在布景方面,有着殿阁、楼台、庭院、山水、树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车、剑、戟、刀枪等,造型颇为概括洗练。

2.2:皮影戏是在北宋时期出现,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且风格各异。不同地区的影人及道具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3:山西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及受羌族和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又根据当地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喜好,经高度提炼、概括,形成率直敦厚,粗放纯朴的风貌,散发出浓郁的陇东乡土气息。艺术地再现在各种人物、道具、色彩和装饰纹上。

纵观全国的皮影造型,其手法与风格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唐、宋寺院雕塑、壁画以及戏剧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影戏中武将、神将等造型,多来源于佛教寺院中金刚力士等造像。艺人根据影戏的特殊要求,要求运用省略,简化等造型手法,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皮影在传播过程中,各地区艺人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剧种的风格,以及当地的民俗、民风和传统审美习惯,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各地不同风格和流派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2: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工作的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工作的研究报告

(一) 试题特点简要分析

1. 稳中有变,变化不大:相对保持了试题的连续性,稳定性。试题题型设置的几大模块总体保持稳定,难易度总体稳定,以中等题为主,把字音、字形合二为一,减小了对字音字形题考查的比重。

2. 文化积淀,无论是“断桥”考,还是古诗词,包括现代文阅读,都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

3. 关涉现实时代感强,对网络语言的关注,对水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一些时政问题的关注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4. 作文难度降低:由2010年的“春来草自青”到2010年的“见证”作文在审题和选材上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观点更加明确,更有话可说。

(二) 试题题型分析及备考工作报告

1. 关于基础知识----该记的一定要记牢

这块题目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处理上的难点。假如没有时间的投入,没有一个稳定的牢固的记忆,只凭多做题是不行的。死记硬背似乎这个词很难听,但是需要强记的东西,记得死,记得牢,到时候调的出来才行,像字音,字形,成语,近义词,文言实词文言功能的理解,名句默写包括作文优美段落都需要落实,死记硬背,这些主要靠学生的意识,习惯。因此在高一、高二、高三一轮都要通过老师的引导甚至强制措施使学生逐步具备这种意识,形成每天记诵的习惯。也就是说让学生记忆更扎实。

2. 重视散文阅读,把握解题思路

根据散文的特点,高考考查的能力是:

(1)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这些能力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明确涉及,一篇现代文,我们也分析,但我们很少明确这个题考查的是哪一个能力点,我认为平时我们被不仅要分析现代文,而且要多分析现代文(至少一周两篇),而且要给学生明确这是考查的哪一个能力点,进而让学生自己也能明确这是分析的哪一个能力点,这是分析现代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前提。

至于如何分析答题,我们不妨把同一类型的现代文归纳一下,设置成一个小专题,进而集中时间集中分析这一类题型,进而有学生独立归纳出如何明确答案,这一方法在《名师伴我行》(06版)中有所归纳,此处不再赘述。

3. 文言文复习,要害在课本

18个虚词要反复积累复习,实词要紧扣课本,尤其是《史记》在复习时老师有必要带着学生对高中阶段相关联的实词做一系统复习,如有时间可集体归纳,编写成词典,反复复习。要重视对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和练习,不妨每节课分析两个句子。

4. 古诗鉴赏重在方法指导,层层剥离,学会翻译,掌握常见模式,学会用专业化语言进行表述。

5. 高度重视语言运用的传统题型。09年高考就考了三种传统题型,压缩 仿写 漫画 因此,在新政策,新形势下,传统题型千万不可丢。

6. 重视作文,力争高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分是最好拿的,也是必须拿的,得作文者得语文,要力争是每个学生都得48分以上

要重视课本材料的积累,我们不妨每天给学生制定100字背诵,然后仿写或引用或化用,每天练上200字,材料从课本中提炼,全体语文老师每人提炼20个就够学生用两年的,足够了。另外,要引导学生写大气作文,现代高中生,应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放眼宇内,面向未来;应当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理,可描绘高山大河的壮丽,可书写报国为民的理想,可赞颂至善至美的情操。

要引导学生将高三总复习甚至是高中三年的作文做系统整理,最好是动笔修改后的,可对文章的章法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润色,直到自己完全满足,改好后诵读几次,特别好的也可以背记下来,说不定可以照搬过去。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不足与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闻过则喜,不胜感激。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质量调研检测分析报告_研究报告_网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质量调研检测分析报告

屯溪区参加市四年级语文质量调研检测的学生是1788人,平均分为66.9,及格率为75.6,优秀率为18.3。平均分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学生整体的语文基本功有待提高;其二是全区统一阅卷,严格执行统一的评分标准,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程度。这样,不仅达到了此次的检测目的,还规范了语文阅卷工作的要求,对今后语文阅卷工作的规范化有一定借鉴作用。为此,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一分析和小结。

一、卷面试题分析

从总体看,本次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科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既检测了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繁就简,回归本位,让考试较好地发挥了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能。

1、关注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融合。

在本次检测试卷的卷首,设计了一段情感韵味浓厚,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温馨提示”,另外在第四、五、七、八、九等题的要求中,也注重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给学生饱含情感的人文关怀,这样既能消除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与焦虑心境,还能使他们充满跃跃欲试的乐观心理。另外,在第六大题中,尽管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但充满人文性的命题方式既打破了此类命题常有的枯燥性,又能很好地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和多元解读。

2、关注工具性,灵活处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

从学生答题的状态及反馈的成绩来看,本次试卷关注全体学生学业基础水平的检测,难易程度适中,命题简单明了、类型多样,从拼读检测、字词辨析到词句训练及仿写表达等,体现了“双基”的要求,较之课改初期一味追求趣味性与创新性的命题理念多了几分沉稳与回归。本着扬弃的态度,这次命题淡化了考试甄别与拔高的功能,突显了检测的意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冲突。但单项测试的基础题比例偏多,综合运用题型较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量与质未能通过个别有效的题目来体现,因而好、中、差之间的差距没法拉开。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特别典型的是要求学生用“心悦诚服”造句。这个词的运用一定要有语境。阅读片段因为节选的内容较较少,这个词在节选内容缺乏语境。因此学生用这个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意思表达不完整,且缺乏一定的意义。

3、关注开放性,注重阅读检测及与其他学科的积极配合 。

今年的试题有一个亮点:加大了阅读检测的容量,突出了阅读训练的综合性。其中,第七题“生活中的语文”的命题内容富有时代感,以绿色及环境保护为材料,站在“大语文”的高度引导学生要开阔视野学语文,面向社会学语文,面向生活学语文。第九大题课外阅读题命题富有时代感,以举国上下皆很关注的“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为题材,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命题焕发了时代的气息。且既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读懂资料的能力,又能从学生的表达中看出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好坏与否。作文命题为“感动”,虽然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写,但因为各类新闻媒体对汶川的密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类文章题材太过集中,而“感动”的话题又太大。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难以从深层次提炼中心,致使大部分这类文章“文过白,情太浅”。另外,由于学生选择的有关汶川地震的题材都是从电视、网络、报纸上看到的,听到的,因为缺乏实在的感受,习作的表达仅停留在简单的叙述上,缺乏生动、细致的描写,虽有感却难以动心。因而作文得高分的不多。当然,这与教师的指导、学生思路的狭窄也不无关系。

4、关注整体性,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试卷的第一—六大题是标准化试题,综合性较强,从辨析错别字、词义、按要求写成语、组句等基础知识点入手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辨析能力。落笔虽简单却要经过一番思考,对于基础教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七题的出题意图明显与传统阅读题型不同,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辨析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能力。从卷面反馈看,部分学生还是在此题上栽了个“跟斗”。

从卷面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取得成绩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音字的辨析有误,不能正确理解与审题,阅读理解的片面性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

二、阅卷操作小结

语文试题的批阅历来是尺度最难把握、水分最多、问题最多的。由于屯溪区期末考试阅卷工作是以城区各校和各乡镇为单位组织进行的,虽然有统一的评分参考,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操作中,执行标准有差异。这不仅影响教育教学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到平时的教学。为此,根据目前教育改革力求科学、扎实稳步推进的趋势,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新要求,细化评分标准,使之便于操作;规范阅卷要求,使之教学评价更趋于合理。这对今后教育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阅卷中,我们力求尝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4:农民医疗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_研究报告_网

农民医疗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农民医疗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对已收集到的家庭预算资料中的居民医疗支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经历了持续的增长过程,而在完全自费医疗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的不平等主要源于农村居民的地区收人差异及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低收人农民的医疗需求不足。结论: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保障,更应该得到政府和国家的关注。以使农村医疗价格得到控制。

关键词: 医疗消费 医疗支出 农村居民 农村医疗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medical expenses of chinas rural residents and its factor

yang dong-chang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consumption of chinas farmers and medical factors. methods: us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which on the costs of health care of chinese rural residents. results: the study found that since the 90s medical expens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sustained growth in total health care at their own expense, the costs of health care for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s rural population due to inequality of incom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and medical services price, low-income farmers who lack medical needs. conclusion: rural residents, especially farmers in poor areas of health care, government and the country should be. so that the price of health care in rural areas brought under control.

key words consumer of health care medical expenses rural residents rural health care

引言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然而居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XX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报告中对119个国家的卫生系统进行排序,按筹资公平性中国位于第18位(who,)。据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目前医疗卫生支出已成为我国居民继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而XX年我国有54.8%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去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农民比重高达50.3%,其中,经济原因是妨碍农民看病的主要障碍。我国农村居民基本是完全的自费医疗,XX年我国农村居民中有97%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因此,相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自费医疗体制下农民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明显的不平等性。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是一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重要目标,但世界许多地方居民的医疗服务存在不平等,研究认为高收人者具有更高的医疗服务需求(nmoekksimaki,);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对贫困农民提供了必要的医疗保障,而在自费医疗下低收人农民的医疗需求不足(dorr,acjqueri,1999)。目煎研究我国医疗支出不公平性的文献很少,魏众等()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及东、中西部居民医疗支出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史清华等()分析了我国农户不同收人等级及地区之间的医疗支出差异[2]。本文主要研究完全自费医疗体制下农民收人水平及不断上涨的医疗服务价格对农民医疗行为的影响,目的在于通过揭示现行医疗体制下农民医疗支出差异及影响因素,说明我国农民享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性。

方法

据统计,199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人为686.13元,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10.9元,出院者住院人均医疗费用为473.3元;至XX年,相应的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963元,门诊病人及出院者住院人均医疗费用各为117.7元、4283.7元,三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9%、18.5%和17.0%。根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见表1),1990年代以来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差异不大,而东部地区居高,1990年、XX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分别是西部地区的1.58倍与1.38倍。从医疗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为20.15%,东部地区最低,为17.82%;从平均医疗消费倾向看,XX年东西部分别为3.83%和4.26%,反映了低收人农民,随着收人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需求平均倾向提高。

表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户医疗支出地区比较

年份 医疗费(元/人) 医疗费/纯收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0 19.71 13.22 10.67 1.76 1.86 1.70

1995 33.27 26.00 28.45 1.75 2.53 2.89

1998 97.79 69.19 69.93 2.85 3.57 3.72

1999 103.98 73.75 76.61 2.90 3.87 4.71

106.28 73.25 91.52 2.96 3.75 5.09

114.13 81.89 87.75 3.09 3.83 4.55

133.48 92.32 96.59 3.38 4.0 4.62

年均增长率(%) 17.28 17.58 20.15 — — —

以上资料来源: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办会室《全国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数据汇编),转自史清华、顾海英《农户消费行为与家庭医疗保障》,华南农业大学学报XX年第3期。

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的地区差异(用医疗保健支出标准差系数表示)经历了较大的增长过程,XX年医疗支出差异趋于平稳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XX年地区差异扩大,标准差系数增长至0.65,是1993年标准差系数0.39的1.76倍。因此,如果以最高省份的医疗支出为参照,我国部分农村居民医疗需求明显不足。乐章()调查发现我国农民一般小病不上医院、不吃药的比例高达75.3%。这与我们的观察结果相同[5]。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5:超市春节市场分析_研究报告_网

超市春节市场分析

春节期间,我市各大超市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并组织推出了各类名特优新商品,开展了多种促销活动,营造出欢乐祥和,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有效保障了春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货源,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确保了春节市场的繁荣稳定。1月24日至30日,我市 等几个超市销售 ,同比增长 。

一、精心组织货源,确保节日市场供应

各超市在认真分析市场商品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针对节日消费规律和特点,对卖场布局和商品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装修和调整,并大力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丰富商品品种。华润万家、易初莲花、人人乐等大型超市针对春节期间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在组织了大量的米、面、粮、油、烟、酒等节日必需品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蔬菜、肉食品、副食、水果及日用品、节日礼品等近5.5亿元供市民选择采购。

为加大生活必需品供应,各大超市还开展了放心粮油、放心肉、放心主食、放心菜、放心年货销售活动。增加了绿色环保、名优新特商品比重,品种丰富、结构合理,尽最大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

二、促销力度明显加大。

为了刺激消费、拉动销售,今年各超市的新年促销战早在春节前一两个月就已打响,并结合各自实际,策划促销活动,既渲染了节日气氛,又促进了商品销售。春节前夕,促销力度较往年明显加大。纷纷利用春节销售黄金季节,推出打折、让利、抽奖、买赠、积分以及主题促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到超市购物。春节前夕,各超市里顾客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热闹异常的热闹场景。市民节日刷卡消费比例较大。随着市民私家车拥有量的攀升,开车逛超市,一次购齐,成为市民购物的新方式。节前各超市门前的停车场也是天天爆满。

三、市场供求平衡、物价稳定

消费品价格总体稳中有降,个别商品随着节日集中消费需求增加价格有所变化,消费市场呈现出繁荣喜庆祥和兴旺景象。服饰、家电、数码产品促销力度大,价格有所下降。休闲体育用品价格平稳,洗涤用品、日常用品等商品稳中有降。春节期间,我市粮、油、肉、菜、糖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以及副食品、礼品价格平稳运行,受节日需求旺盛的影响,部分商品价格略有上涨。

四、春节消费热点突出

今年春节,年货、礼品借“节”升温,呈现出旺销势头。食品、服装和通讯产品、体育器材成为节日消费热点。超市都不约而同地在商场显著位置设立了年货专柜、专区,食品、保健品、礼品的销售势头趋旺。其中烟酒、饮料、休闲食品等商品的平均占到超市销售60%以上。今年礼盒包装成为年货市场上的新宠。一些精品蔬菜,绿色食品、速食食品成为主销品种。杂粮礼包受到不少顾客的青睐。春节期间,市场上无公害绿色食品、野生植物、时令果蔬等明显受到消费者青睐。保健食品、保健器材专营区春节前后顾客盈门,销售见旺。数码产品、手机、电脑及液晶电视机占到家电卖场销售总额的七成左右。尤其是mp3、mp4、psp游戏机、数码相机等,都成为如今年轻人喜爱的新年礼物。